(化学)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均匀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称为溶解度。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速率等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速率时,称为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称为溶液的浓度,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

5. 稀释: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浓度减少的过程称为稀释。

二、溶液的描述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称为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称为摩尔浓度,通常用M表示。

摩尔浓度(M)=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的体积(L)3.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三、溶解度相关公式1.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剂 + 溶质的质量) × 100%2. 溶质的溶解度溶质的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100%3.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100%四、稀释相关公式1. 稀释后的溶质的摩尔浓度稀释后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 稀释前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 稀释前的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2. 稀释后的溶质的体积分数稀释后的溶质的体积分数 = 稀释前的溶质的体积分数 × 稀释前的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五、相关实例1. 已知溶质的摩尔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2. 已知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求溶液的摩尔浓度溶液的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3. 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密度和溶液的体积,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密度) / 溶液的体积六、总结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的基本组成是溶质和溶剂。

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摘要:本文旨在概述溶液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溶液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溶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探讨,本文将提供一个全面的溶液知识框架。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溶解。

溶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包括混合、溶解和扩散过程。

2. 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溶质的类型以及溶液的性质进行分类。

2.1 根据状态分类- 气体溶液:气体溶于气体中。

- 液体溶液:液体溶于液体中,如水中的盐溶液。

- 固体溶液:固体溶于固体中,如合金。

2.2 根据溶质的类型分类- 单溶质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

- 多溶质溶液:含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2.3 根据溶液的性质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已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量未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 过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量超过最大值,但尚未结晶的溶液。

3. 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1 物理性质-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 稳定性: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能保持其组成和性质不变。

- 浓度: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或摩尔浓度表示。

3.2 化学性质- 反应性: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 酸碱性:溶液的pH值表示其酸碱性。

- 氧化还原性: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可能具有氧化或还原的能力。

4. 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形成涉及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4.1 物理过程- 混合:将溶质和溶剂物理混合。

- 溶解: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质分散在溶剂中。

- 扩散: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扩散过程,直至达到均匀分布。

4.2 化学过程- 离子化:溶质在溶剂中形成离子。

- 配位:溶质离子与溶剂分子形成配位键。

- 复合: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形成复合物。

溶液理论知识点总结

溶液理论知识点总结

溶液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通常情况下,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它们之间的物理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而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增加。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了最大溶解度时,所得到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物质不再溶解,处于溶解与析出的平衡状态。

二、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被溶剂分子分散均匀的过程。

溶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1.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溶解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常来说,溶质与溶剂之间有两种主要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吸引力和溶质分子内部之间的作用力。

2. 溶解过程的动力学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其速率受到温度、溶质颗粒大小和形状、溶剂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过程的速率越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过程的速率也越快。

三、溶液的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折射率、电导率等。

这些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2. 溶液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化学性质是指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所表现出的化学行为,比如电离、水解、络合反应等。

3. 溶液的溶解热溶解过程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溶解热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时,溶解过程会放热;反之,溶解过程则会吸热。

四、溶解度平衡与溶解度积1. 溶解度平衡溶解度平衡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在溶解与析出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在溶解度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和析出的速率相等。

2. 溶解度积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活度积。

根据溶解度积的定义可知:\[K_{sp}=[A^+]^m[B^-]^n\]其中,\[K_{sp}\]为溶解度积常数,\[A^+\]和\[B^-\]分别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溶液的总结知识点

溶液的总结知识点

溶液的总结知识点关于溶液的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一、溶解的过程1、溶解的定义: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质分子或离子散布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称为溶解。

2、溶解的条件:溶解是受到温度、溶质的性质、溶剂性质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会增加;不同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部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会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固体溶解度来说,通常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会增加,因为分子在高温下具有更大的热运动能力,能够克服晶体的结合力,使得溶质溶解。

二、溶解度1、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能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

一般来说,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对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对于不同种类的溶质和溶剂,其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溶质的种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可能相差很大,这与溶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3)溶剂的种类:溶剂的性质也会对溶解度有影响,比如极性溶剂通常能溶解极性溶质。

(4)压力:对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压力会影响其溶解度,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溶解过程中伴随有热效应,主要包括溶解热和溶解热变化。

1、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会伴随有放热或吸热现象,这就是溶解热。

一般来说,晶体溶解需要吸收热量,气体溶解则会放出热量。

2、溶解热变化:溶解热变化指的是单位质量溶质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被溶于溶剂中所需要或释放的热量。

对于普通溶质来说,其溶解一般是吸热现象,即溶解过程中吸热,这就是溶解热变化。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的溶质达到了最大溶解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量不再改变。

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概念和基本性质1.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则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通常来说,溶质的量相对较少,而溶剂的量相对较多。

1.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解度的不同,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过饱和溶液则是在此温度下多溶解了一些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此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1.3 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溶液的颜色、透明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

这些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质量比、浓度等因素有关。

1.4 溶液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其对电解质的电导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这些性质与溶质的种类、质量比以及是否可以解离等因素有关。

1.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多少的量。

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6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二、溶解过程2.1 溶解过程的动力学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包括三个步骤:① 破坏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② 形成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③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2.2 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可以用溶解热和溶解熵来描述。

溶解热是指溶质在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溶解熵是指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分子排列的无序度变化。

2.3 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种类、溶质的粒子大小、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力等。

三、溶解度和影响条件3.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质粒子的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溶解度最主要的因素。

3.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来说,固体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增大,而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减小。

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竞赛专题辅导五:溶液的基本知识【内容综述】本期主要讲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

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

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要点讲解】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 物质。

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X>Y B.X<Y C.X==Y D.无法确定【解析】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的定义计算:X物质的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的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的定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的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故本题的答案为:D.【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

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40克B.20克C.8克D.无法计算【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

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混合物。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溶质是指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二、浓度的表示方法1、溶液质量分数:是指溶解物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比例,用质量分数表示。

2、溶液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比例,用体积分数表示。

3、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包含的溶质的物质量,用摩尔浓度表示。

4、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物质的量,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三、溶解度规律1、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例外。

2、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溶解度通常不受压强的影响。

3、溶解度与溶质种类的关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4、溶解度与溶剂种类的关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不同。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例外。

2、压强:溶解度通常不受压强的影响。

3、溶质种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4、溶剂种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不同。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包括溶解热和溶解热量。

2、溶解热:是指单位量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3、溶解热量:是指单位摩尔溶质从晶体态溶解到溶液中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六、溶解过程的动力学1、溶解过程的速度:是指溶质固体在溶液中的速度。

2、溶解过程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温度升高时溶解过程的速度加快。

3、溶解过程的速度与溶质粒子大小的关系:通常溶质粒子越小,溶解过程的速度越快。

七、常见酸性和碱性溶液1、酸性溶液: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于0.0001mol/L的溶液。

2、碱性溶液: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低于0.0001mol/L,氢氧根离子浓度高于0.0001mol/L的溶液。

八、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是指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酸碱指示剂:是指在酸碱中和反应中,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的物质。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念及基本知识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则通常是液体。

1.2 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

1.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称之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溶质浓度,当饱和溶液中再添加溶质,其余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沉淀出来。

1.4 稀溶液和浓溶液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和溶剂的相对比例来划分,溶质比例小的溶液称为稀溶液,而溶质比例大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1.5 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溶质溶解在液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称为液态溶液,而溶质溶解在固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则称为固态溶液。

其中,液态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溶液。

1.6 化学反应和溶液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溶液可以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参与到反应中。

这些反应可以是溶解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1.7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化工生产中溶剂、分离剂,医药制造中的溶剂、注射剂等。

二、溶解过程及相关知识2.1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会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液。

2.2 溶解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

当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时,称之为吸热溶解;反之,释放热能时称之为放热溶解。

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都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2.3 溶解平衡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形式的溶质浓度之间达到平衡,称之为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速度与溶质从溶质溶液中析出的速度相等。

2.4 溶解规律溶解过程符合溶解度规律和亲合势规律。

溶解度规律称之为回晶平衡规律,它指出在溶液中存在有饱和度的状态,而亲合势规律则指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溶液知识点梳理总结

溶液知识点梳理总结

溶液知识点梳理总结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形成是因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和分散。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它是一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极限值,通常以质量或摩尔浓度表示。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与溶剂的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的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稀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的溶液,而浓溶液则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

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和性质有所不同。

5.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在溶剂中扩散和溶解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溶解的溶液。

6. 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溶质和溶剂在形成溶液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

7. 溶解热和溶解焓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取决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

而溶解焓则是单位摩尔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释放或吸收的焓值。

8.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9.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规律。

10. 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具有比溶质和溶剂更复杂的性质。

例如,溶液的密度、折射率、导电性等都受到溶质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11. 溶液的化学性质溶液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例如,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或生成新的化合物。

1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质质量、溶剂性质等。

溶液的详细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详细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详细知识点总结1.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种类的不同,溶液可以分为气液溶液、固液溶液、液液溶液和固气溶液等。

其中,气液溶液是指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如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固液溶液是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如食盐溶解在水中;液液溶液是指液体在液体中溶解,如酒精溶解在水中;固气溶液是指固体在气体中溶解,如氢气在钯中的溶解。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压强下,一定量的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达到溶解度的溶质的量称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者质量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和molality。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总体积之比,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molality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4. 溶解过程溶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溶质的离子化和溶质的离子在溶剂中的散布两个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离子在溶剂中受到溶剂分子的包围,形成水合离子,这是溶解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同时,溶质的分子间和溶剂的分子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个作用决定了溶解过程的进行程度和速率。

5. 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与溶质和溶剂不同的性质,它既保留了溶质的性质,又体现了溶剂的性质。

比如,溶质赋予溶液一定的电导率,导致溶液的电解性;溶液还会呈现变色、变味、变浓度等性质。

溶质和溶剂以及其间的相互作用对溶液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6. 溶液的制备溶液的制备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有溶质溶解、溶剂溶解、物质化合和沉淀溶解等。

在实验室制备溶液时,需要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控制好温度、压强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确保制备的溶液浓度和纯度。

7.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溶解物质、输送物质、催化反应、制备材料、生产药品、环境保护等方面。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数量较多,溶质是溶剂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在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主要指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一定量溶质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物质性质有关。

3. 饱和溶液:指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无法再溶解,会产生沉淀。

4.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第二部分: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分类:(1) 可溶性溶液:溶解度较大,可以溶解的溶质。

如氯化钠溶液。

(2) 不溶性溶液:溶解度极小,无法溶解的溶质。

如沉淀。

2. 按物质的电离程度分类:(1) 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离子。

如盐酸溶液。

(2) 非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不电离,不生成离子。

如蔗糖溶液。

3. 按溶剂分类:(1) 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有较强极性,能溶解极性溶质。

如水。

(2) 非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没有或极性较小,不溶解极性溶质。

如醚类溶剂。

第三部分:溶液中的物质变化1. 溶质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分子间力和离子间力。

2. 溶质电离的过程:电离型溶液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3. 溶质溶解速度:与溶剂的搅拌程度、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溶质溶解度有关。

4. 溶液中溶质的平衡:饱和溶液中维持溶质浓度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四部分:溶液中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溶质溶解时可以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

2. 热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溶液中的酸碱反应1. 溶液中的酸碱溶质:溶液中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溶质称为酸,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溶质称为碱。

初中化学溶液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3.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当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溶剂,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

如果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5.溶液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上溶剂质量,但溶液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加上溶剂体积。

6.溶液的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7.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可以通过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方法进行转化。

8.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某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如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和浓硫酸(H2SO4)。

而另一些物质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如硝酸铵(NH4NO3)。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溶液的主要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图解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图解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图解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液体,比如水。

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分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均匀混合的物质。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在特定温度下,溶解度是一个固定的值,通常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来测定。

2.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某一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所得到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此时,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和析出达到了动态平衡状态,溶解度不再增加。

三、浓度的表示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 溶液总质量)×100%2.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 / 溶液总体积)×100%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摩尔浓度(mol/L)=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升)四、溶解度积1. 溶解度积溶解度积(Ksp)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质与溶剂在给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达到动态平衡时,溶质离子与溶质离子的浓度乘积的定值。

2. 溶解度积的影响因素溶解度积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积会增加,而压力的变化对固体溶质的溶解度积影响较小。

五、溶解度积和溶度的关系1. 溶度溶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单位量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2. 溶解度积和溶度的关系溶度积和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溶质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解度积等于溶质溶解之后所产生的离子浓度的乘积。

可以用溶度积的大小来判断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六、溶液的稀释1. 稀释稀释是指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体积增加,溶质的摩尔数量不变的过程。

稀释只改变了溶液中溶剂的多少,而溶质的数量并未改变。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与溶剂的微粒之间存在着吸引力,溶质微粒被溶剂微粒包围,形成了一个由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混合在一起的体系。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混合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和生产过程中。

以下是关于化学溶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溶解度来分,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而根据溶质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的量。

在溶解度的表达中,通常使用不同单位来表示,如单位质量溶剂中的溶解物质的质量,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溶解物质的物质的量等。

对于不同溶质和不同溶剂,其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

3.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微粒首先被扩散开,然后与溶剂微粒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的溶液体系。

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一般不受压力的影响;而溶质溶剂的性质也会影响其溶解度,如极性溶质会更容易溶解在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溶质则会更容易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

5.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物质的质量随溶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

溶解度曲线一般是一个非线性曲线,其中的拐点则对应着饱和溶液与非饱和溶液间的平衡点。

6.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溶解度上限的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之间的溶解和析出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溶剂和溶质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相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度和溶解度- 溶度:溶液中单位质量的溶质的质量。

-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 溶液的分类- 按溶解度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 按溶质的状态分:气液溶液、固液溶液、固液溶液等。

4. 溶解度规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多数情况下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5. 溶解的热效应- 吸热: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此时溶解是吸热过程,需消耗能量。

- 放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是放热过程,释放能量。

二、溶液的浓度计算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mol/dm^3)= 溶质的物质量(摩尔)/ 溶液的体积(dm^3)4. 溶度溶度 = 溶质的质量(g)/ 溶剂的质量(g) * 100%三、溶液的稀释1. 定律和公式C1V1 = C2V2 (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2. 稀释的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浓度减少,体积增加,但溶质的物质量不变,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

四、溶液的物理性质1. 密度溶液的密度与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常用“沉重法”测定。

2. 折射率溶液的折射率和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可以通过折射计测定。

3. 冰点溶液的冰点低于纯溶剂的冰点,冰点降低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4. 沸点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沸点升高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五、溶液的化学性质1. 电离和电解- 电离:发生离子化的过程。

-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当通过其通电,电负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 化学平衡对于电离度高的强电解质,其电离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电离度低的弱电解质,其电离程度与浓度关系不大。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在其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稀释。

2. 溶液具有均匀、透明、稳定、具有电导性等特点。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2.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规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分散、扩散的过程。

2. 溶解度规律包括三种类型: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和晶体生长规律。

四、溶液的浓度和计量单位1.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量的度量。

2. 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百分浓度、以及摩尔分率等。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会伴随热效应,当溶解过程吸热时,为热吸收过程,反之则为放热过程。

2. 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所需要或所释放的热量。

六、溶液的电导性1. 强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电导率较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2. 非电解质溶液不具有电导性。

七、共晶现象和挥发性1. 多组分溶液中会发生共晶现象,此时溶液的温度会低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熔点。

2. 各组分在溶液中的蒸气压,取决于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八、溶液的物理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结晶点、密度、黏度等。

2. 溶质溶解后会引起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沸点升高、结晶点降低等。

九、溶质溶解性和溶解度变化1. 溶质的溶解度受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十、凝固点和固液平衡1. 溶液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 凝固点降和凝固点升是指溶液相对于溶剂的冰点降低或升高。

十一、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溶质可以通过蒸馏、结晶、结晶析出、离心、吸附、析出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2.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差异可以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十二、溶液的作用和应用1. 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溶液_知识点梳理

溶液_知识点梳理

溶液_知识点梳理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二、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无论从溶液的哪个部分取出一部分,其成分和性质都与整个溶液相同。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三、溶液的组成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为固体;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为液体;盐酸溶液中,氯化氢气体是溶质。

2、溶剂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但除水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例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汽油可以溶解油脂,此时汽油是溶剂。

四、溶解过程1、扩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例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质)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质)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六、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概述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被另一种物质(溶剂)所包围。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组成在整个溶液中是均匀的。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类:-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如酒精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液的浓度分类:-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会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饱和性: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有一定的限度。

五、溶解过程1. 溶解平衡: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和结晶达到平衡状态。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剂种类等。

六、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2. 体积百分比浓度: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3. 摩尔浓度:溶液中每升溶剂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七、溶液的应用1. 生活中:如洗涤剂、消毒剂等。

2. 工业中:如冷却液、电解液等。

3. 医学中:如注射液、药物制剂等。

八、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3. 储存溶液时需注意避光、防潮、密封等条件。

九、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滤纸或滤网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2. 结晶法: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十、溶液的安全性1. 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避免使用有毒、腐蚀性物质。

2. 在实验操作中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赛专题辅导五:溶液的基本知识
【内容综述】
本期主要讲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要点讲解】
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
【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X>Y B.X<Y C.X==Y D.无法确定
【解析】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的定义计算:X物质的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的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的定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的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故本题的答案为:D.
【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0克B.20克C.8克D.无法计算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100克==20克.
故本题的答案为:B.
二、灵活应用溶液组成知识解题
【例3】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0.8A克水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解析】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对于A:加入0.8A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
对于B: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2A==10%
对于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
对于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5%)/(A+2A)==10%
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三、灵活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结晶问题的计算
【例4】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
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2)取W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10℃,若仍然要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当W<a+b 时, A%
当W>a+b时, A%
【解析】(1)在20℃时,若要使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和B 的质量总和为50克,所以此时A的质量超过30克,大于其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
即50克×B%≤20克,即得: B%≤40% 或B%<40%.
(2)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至少要满足:A%==a/(a+b),因为W<a+b,则A%>a/W;
而当W>a+b时,则a<W-b,则有A%≥(W-b)/W 或A%>(W-b)/W.
四、溶解度和溶液组成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5】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
【解析】本题是一道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综合计算题,也是一道容易错解的试题.依题意知首先必需依据溶解度计算出8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设最多溶解的质量为X)则有X/80克==20克/100克X==16克,然后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得:16克/(16克+80克)×100%==16.7%
故答案为:C.
强化练习:
★1.在t℃时,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的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A.100b/a克 B.100c/a克 C.50(b+c)/a克 D.100c/(a+c)克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NaCl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86克 B .70 克 C.69克 D.68克
★ 3.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n:m,则在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100n/(m-n)克 B.(m-n)/100n克 C.100n/m克 D.m/100n克
★★4.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的溶解度为Y克.取20℃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到2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Y>X,Y>Z B.X>Y>Z C.Y<X, Y<Z D.X<Y<Z
★5.已知KNO3在不同得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KNO3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
A.0℃~10℃
B.10℃~20℃
C.20℃~30℃
D.30℃~40℃
★6.t℃时,220克某硝酸钾的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又蒸发掉10克水,再析出6克晶体;继续蒸发掉10克水时,又将析出晶体( )
A.4克
B.2克
C.6克
D.8克
★7.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配制m克质量分数为P%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
(1)称量(2)过滤(3)蒸发结晶(4)计算(5)溶解(6)洗涤干燥.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
A.(4)(5)(2)(3)(6)(1)(5)
B. (4)(5)(2)(3)(1)(6)(5)
C.(5)(2)(3)(6)(4)(1)(5)
D. (4)(1)(5)(3)(6)(1)(5)
★8.将W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再加入W/10克食盐
B.再加入2W克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
C.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D.蒸发浓缩成W/2食盐溶液
★★9. 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 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
★★10.t℃时,将V毫升密度为d克/厘米3、质量分数为c%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m克水,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题答案及提示】
1.B.提示:依题意可知原溶液蒸发掉一定质量的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的溶液才为饱和溶液,可以进行溶解度的计算,对于原溶液,由于未直接说明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直接进行计算
2.D.提示:先根据溶解度进行5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为18克,故所得的溶液质量为68克而不是70克
3.A.提示:本题直接依据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A.提示:本题应该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Y>X,然后再依据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比较得Y>Z
5.C. 提示: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当作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求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度的数值为37.5克,对比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可知此数值在31.6克与45.8克之间,故答案选C
6.C.提示:依题意知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则表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当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6克晶体,则再蒸发10克水,仍然析出6克晶体
7.C.提示:本题是考查粗盐的提纯和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综合应用
8.BD.提示:本题的解法可以参照例题3
9. 83.3%;36克.
10. Vdc%/(dV-m) dVc/(dV-dVc%-m)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