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
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
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1]
2.东北方言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东北广大的草原上世代居住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游猎为主,后来清兵入关后,才涌入了大量的汉人。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到1930年间,移入东北的移民就多达600万,这些移民多是从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难民。这些冲破禁锢来东北谋生的人又形成了东北特有的“关东文化”。另外,东北区绵长的边境线,与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等东亚周边国家都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在长期的交往和贸易往来中,东北方言不仅吸收了周边国家的方言口语,也吸收了外来语的部分词语。东北方言不但包括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东北以南各地方言、还包括外来词,着充分说明了东北方言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又见证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也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因此,使更多的人对东北语言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猎奇心理,着也是赵本山成功的原因之一。
3.东北方言中质朴的乡音。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这与东北人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征相符,同时东北方言还有诙谐、幽默、俏皮等特点。平时口语中的“疙瘩”、“恩哪”、“唠嗑”、“忽悠”、“贼好”等方言,一旦形成语体,用到小品舞台上就会使人感到因为实在而幽默,因为质朴而诙谐,因为质感而亲切,它能最大限度的再现生活、表现生活、贴近生活,使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从而传达出浓浓的乡音。
二.生活语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赵本山小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生活语言,再经过艺术加工,使这种语言更具艺术穿透力和传播性,同时又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鲁迅说过:“名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名言,往往有些名言出于野老村夫之口。”赵本山小品的生活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俗言俚语随处可见。在赵本山小品里俗言俚语的运用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如口头禅、顺口溜、打油诗、歇后语、谚语、俗语等等,这些语言来自民间,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不隔心,不隔音,平易自然,清晰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集中体现了东北农民质朴、幽默、乐观、风趣的特点。[2]
(1)顺口溜:如《昨天今天明天》中:“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撵跑,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国外比较乱套,整天勾心斗角,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这段整而不齐,看似通俗随意的顺口溜却包含了对民情、国情、民心、军心、国家和党的政策几方面的概括总结,并且读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诵。
(2)歇后语:如《拜年》中:“产房传喜讯——人家生(升)了”,“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了”,“小家雀儿落电线杆——玩意儿不大架子不小”,“高压锅煮鸭子——肉烂嘴不烂”,“老母猪带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老脸”。这些语言不但让人忍俊不禁,而且还带有几分戏谑与调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的笑神经,达到预期目的。
(3)俗语:如《卖拐》中“大忽悠”、“我不会忽悠,你自个儿整得了”、“你别在那儿叭瞎”。《拜年》中“你别老跟着瞎掺言”“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昨天今天明天》中“就是人长得坷碜点”,“你让大伙瞅瞅,你那张脸长的跟鞋拔子似的”,“这咕噜掐了噢”。《红高粱模特队》中“人是衣服马是鞍,一看长相二看穿”。这些俗语本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再运用到舞台小品表演上,那就似锦上添花,魅力无穷了。
2.不同语体风格词语交叉使用。由于特殊的地域与历史,东北方言包含了丰富的语言体系。在小品语言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表演者会把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语言加以运用,形成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班驳陆离的语言特色。[3]方言、普通话,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平实语言、艺术语言、汉语、英语、日语、洋泾
浜语,随意组合,任意发挥,使这些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生命力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说他们感情出现过危机的一段话:“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我们俩盖起了二层楼,这楼盖完了,屋多了,突然跟我提出来要分居,说搁一个屋睡耽误她学外语,完事呢说感情这个东西是距离产生美。结果我这一上楼,距离是拉开了,美却没有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打电话通知我,还说外语,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后面还有“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这段话包含了以上各种语言,由一个半百老人突然说出“分居”、“距离产生美”、“hello,ok,咪西”、“心中偶像”、“梦中情人”之类的话,本身就带有新鲜与滑稽,怎能不另人发笑。又如《说事》中“谨以此书献给闹心的小崔,愿你看完此书一觉不醒,白云大妈雅赠。”“闹心”属于方言,“雅赠”又属于书面语,这二者的结合,既让观众感到亲切好笑,又让他们体会到了东北小品语言的活泼与独特。
3.超常语义组合。小品语言中常冲破语法和语义的限制,形成一种超常组合,从而造成一种新鲜感。这种“求新求异性原则贯穿在交际活动的始终。”[4]“具有新奇性的词语和说法才能流传的迅速而广泛,对常规表达的反叛能使语言素材焕发奇异的色彩。”[5]因此赵本山小品的灵活创造性给小品带来了新鲜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感,发挥了语言材料潜在的话语功能。
(1)不受任何语法限制,口语随心所欲。
例如《说事儿》中“她剪完了就禽流感了第二天”,这表现了口语的灵活多变性,不拘泥于为语言所设置的条条框框中。又如《昨天今天明天》中“小伙长得比较帅呆了”,按常理,应该用“小伙长得比较帅”或者“小伙长得帅呆了”,可是赵本山却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造成了一种新型的喜剧效果。
(2)打破逻辑与常规,凸现新型性。
例如《终点工》中把老年人分为几个类型:感情失落型、内分泌失调型、老年痴呆型、屋里憋屈型、没事儿找抽型、没事儿吃饱撑着型,这种分类从逻辑推理到词语搭配都突破了词语常规,挖掘了词语的表义潜质和语用潜能,话语表达大放异彩,实现了新颖化。
在赵本山语言中对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运用都是灵活而富于创造性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来调整话语习惯,这也是他小品长盛不衰的成功之道。
4.语言中的讽刺警示和耐人寻味。
赵本山小品中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就是他的“忽悠”系列,如《卖车》《卖拐》和《功夫》中讽刺那些贪图小利的人,同时也告诫人们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现象。另外,他又能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些现象。如《钟点工》中,赵本山一出场就说:“睡得腰生疼,吃得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