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区别论文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collected from 2016 to2018 in theDepartmentofDermatologytoanalyzethediagnosis,dosage,solventand concomitantmedication.
Results Among691 patients,425 weremalesand266 werefemales.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wasmainlyused forthetreat mentofeczema(25.90%),psoriasis(22.58%)anddrug-induceddermatitis(11.58%).Allpatientsusedintravenousdripwiththedaily doseof40-60mL(86.46%),80mL(13.07%)and20mL(0.46%).5% GlucoseInjection(81.23%)wastheusedmostsolvent,fol
魏 洁 1,颜元良 1,曾双双 1,徐志杰 2,刘万里 1,龚志成 1△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湘雅 >,湖南 长沙 410008; 2.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病理科,湖南 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使用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电子病历系统住院部皮肤科 2016年至 2018年
WEIJie1,YAN Yuanliang1,ZENG Shuangshuang1,XU Zhijie2,LIU Wanli1,GONG Zhicheng1 (1.DepartmentofPharmacy,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NationalClinicalResearchCenterforGeriatricDisorders<Xiangya>,Changsha, Hunan,China 410008; 2.DepartmentofPathology,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China 410008)
甘草酸二铵在皮肤科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3 郑 小帆. 复方 甘草酸苷联 合盐 酸氮卓 斯汀 治疗慢 性荨 麻 疹 的疗 效 观 察. 江 医 学 , 右
2 0 3 ( )4 0 0 9,7 4 :4 .
4 刘平 , 陈喜 明. 草酸二铵 治疗 寻常性银 屑 甘 病及湿疹皮 炎 的疗 效观 察. 中国皮 肤性 病
学 杂 志 2 0 1 ( )5 0 3,7 2 :8—6 . o
吴 蕊 治疗 红皮病 患者 l , 日将 例 每 1 %葡 萄糖酸 钙 2 m 及维 生素 c3 0 , 0 0l .g
和 甘 草 酸二 铵 4 m 分 别 加 入 5 葡 萄 糖 01 % 注 射 液 2 0 l 静 脉 滴 注 。 治 疗 9天 后 5m 中 手 足 及 四肢 肿 胀 消 退 , 部 红 斑 完 全 消 面
了 病 程 , 大 的 减 少 了 后 遗 神 经 痛 的 发 大
7 30 4 00甘 肃 省 定 西 市 中 医 院 摘 要 综 述 甘 草 酸 二 铵 在 某 些 皮 科 疾
晔 等将 8 0例泛发性湿疹患者 随机分成
复方 甘草酸苷 组( 2例 ) 4 和甘 草酸二铵组 (8例) 认 为二 者治疗 泛 发性 湿疹 均有 3 , 良好 的疗效 , 显著 性差别 , 复方 甘草 无 但
参 考 文 献
1 雷 小兵 , 冬 , 江安. 唑斯汀 联合 甘草 高 张 咪
酸 二 铵 治 疗 慢 性 荨 麻 疹 疗 效 观 察 . 床 皮 临 肤 科 杂 志 ,0 4,3 1 )7 5 2 0 3 ( 1 :0 . 2 何 云飞 , 刘丽 华 . 草 酸 二 铵 联 合 地 氯 雷 他 甘
形成 。但 有学者认 为 老年人使 用糖 皮 质 类 固醇易造成病毒 扩散及众 多不 良反应 ,
复方甘草酸苷说明书
复方甘草酸苷说明书通用名称】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字体:大中小,【拼音名】Zhusheyong Fufang Gancaosuangan 【英文名】Compound Glycyrrhizin for Injection 【成份】甘草甜素20mg,(甘草酸单铵盐26.5mg),甘氨酸200mg,盐酸半胱氨酸10mg。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
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
【用法用量】成人1次/天,4-10支/次,用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直接静脉推注或静脉点滴,依年龄,病情适当增减,可长期连续或间歇给药。
【不良反应】尚未实施调查本制剂使用中出现的副作用的确实发生频率。
重要副作用:?假性醛固酮症 (发生频率不明):可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贮留、浮肿、尿量减少,体得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观察(如测定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
另外,可出现脱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在发现CK(CPK)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与适当处置。
【禁忌】以下患者不宜给药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
2.有血铵升高倾向的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
【注意事项】1.慎重给药: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患者给药)。
2.一般注意事项:由于该制剂中含有甘草酸苷,所以与含其它甘草制剂并用时,可增加体内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关联疾病】肝紫癜病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综合征紫斑湿疹综合征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婴儿湿疹外阴神经性皮炎色素荨麻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获得性C1inh缺陷与血管性水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
甘草酸二胺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环磷酰胺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 bk20191208)作者单位:226000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卫栋萍,韩黎黎,凌佳慧,顾晓琴);内科(曹永峰)第一作者:卫栋萍,女,33岁,大学本科㊂E-mail:wei770217966 @通讯作者:韩黎黎,E-mail:hanlili7312@ ㊃药物性肝损伤㊃甘草酸二胺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环磷酰胺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卫栋萍,韩黎黎,凌佳慧,顾晓琴,曹永峰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比较应用甘草酸二胺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环磷酰胺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效果㊂方法㊀2018年7月~2021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因应用环磷酰胺抗肿瘤治疗诱发的DILI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0例,分别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或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6个月㊂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POPs);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㊁一氧化氮(NO)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㊂结果㊀在6个月治疗结束时,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分别为(12.3ʃ1.5)μmol/L㊁(34.9ʃ9.5)U/L和(36.9ʃ8.8)U/L,显著低于对照组ʌ分别为(21.7ʃ3.1)μmol/L㊁(75.3ʃ18.2)U/L和(74.2ʃ15.2)U/L,P<0.01ɔ;研究组血清TNF-α㊁IL-6和MIF水平分别为(4.1ʃ0.8)ng/ml㊁(17.6ʃ5.3)pg/ml和(6.0ʃ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ʌ分别为(5.9ʃ1.2)ng/ml㊁(28.8ʃ6.1)pg/ml和(10.7ʃ0.9)ng/mL,P<0.01ɔ;研究组血清丙二醛和APOPs水平分别为(4.3ʃ0.7)μmol/L和(2.4ʃ0.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ʌ分别为(6.4ʃ1.2)μmol/L和(4.3ʃ0.5)μmol/L,P<0.01ɔ,而血清SOD和GSH水平分别为(83.6ʃ7.9)U/L和(7.6ʃ1.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ʌ分别为(75.2ʃ9.2)U/L和(6.4ʃ1.2)μmol/L, P<0.01ɔ;在随访1年结束时,97例肿瘤患者死亡25例(25.8%)㊂结论㊀相比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环磷酰胺所致DILI 患者,甘草酸二铵治疗更有助于改善炎症因子,促进肝功能恢复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药物性肝损伤;环磷酰胺;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治疗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3.022㊀㊀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diamine and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liver injury㊀Wei Dongping,Han Lili,Ling Jiahui,et al.Department of Pharmacy,Tumor Hospital,Nantong226000, Jiangsu Province,China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diamine and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ies(DILI).Methods㊀97tumor patients with DILI caused by cyclophosphamide were encountered in Nantong Tumor Hospital between July2018and January2021,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7)and observation group(n=50),receiving compound glycyrrhizin or glycyrrhizic acid diamine, respectively for six months.Serum malonaldehyde(MDA),reduced glutathione(GSH),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advanced protein oxidation products(APOPs)levels were detected by purine oxidase;Serum interleukin-6(IL-6),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nitric oxide(NO)and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Results㊀At the end of six month observation,serum bilirubin,ALT and GGT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12.3ʃ1.5)μmol/L,(34.9ʃ9.5)U/L and(36.9ʃ8.8)U/L,significantly lower than[(21.7ʃ3.1)μmol/L,(75.3ʃ18.2)U/L and (74.2ʃ15.2)U/L,respectively,P<0.01]in the control;serum TNF-α,IL-6and MIF levels were(4.1ʃ0.8)ng/ml,(17.6ʃ5.3)pg/ml and(6.0ʃ0.5)ng/mL,significantly lower than[(5.9ʃ1.2)ng/ml,(28.8ʃ6.1)pg/ml and(10.7ʃ0.9)ng/mL, respectively,P<0.01]in the control group;serum MDA and APOPs levels were(4.3ʃ0.7)μmol/L and(2.4ʃ0.2)μmol/L,significantly lower than[(6.4ʃ1.2)μmol/L and(4.3ʃ0.5)μmol/L,P<0.01],while serum SOD and GSH levels were(83.6ʃ7.9)U/L and(7.6ʃ1.5)μmol/L,significantly higherthan[(75.2ʃ9.2)U/L and(6.4ʃ1.2)μmol/L,P<0.01]inthe control;at the end of one-year follow-up,25patients(25.8%)died of malignant tumors in our series.Conclusion㊀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diamine in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LI caused by cyclophosphamide isconvenient and seems to be more efficacious compared with compound glycyrrhizin,which could improve liver function index normal and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oxidative stress.㊀㊀ʌKey wordsɔ㊀Drug-induced liver injury;Cyclophosphamide;Glycyrrhizic acid diamine;Compound glycyrrhizin;Therapy㊀㊀随着生物免疫抑制剂和新型药物的开发和应用,靶向治疗和大剂量药物化疗等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1]㊂环磷酰胺是第一个所谓"潜伏化"广谱抗肿瘤药物,可用于治疗乳腺癌㊁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多与其他抗癌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但该药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难以避免地可能损伤肝细胞㊂环磷酰胺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在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肝功能衰竭也时有发生,甚至导致死亡[2]㊂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还含有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可保护肝细胞膜㊂甘草酸可通过抑制补体经典激活途径,阻断花生四烯酸反应而发挥抗炎作用,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常用于治疗DILI患者[3]㊂甘草酸二铵为中药中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可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4]㊂相关研究[5,6]指出,复方甘草酸苷和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效果显著㊂本研究观察了应用两药治疗由环磷酰胺所致的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㊀2018年7月~2021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DILI患者97例,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为33~75岁,平均年龄为(47.85ʃ8.57)岁㊂诊断符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7]的标准,基础疾病为乳腺癌49例㊁结肠癌25例㊁肺癌23例㊂所有患者均接受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类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持续治疗6~8个周期,在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前肝功能正常㊂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系统疾病;②合并病毒性㊁酒精性㊁脂肪性㊁自身免疫性或遗传代谢性肝病;③血液系统疾病;④伴有心㊁肾㊁肺㊁脑功能障碍㊂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㊂本研究方案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治疗方法㊀在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06)3片口服,3次/d;在研究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28)150mg口服,3次/d㊂两组治疗数周至数月,直到肝功能正常㊁巩固后停药,最长持续用药观察6个月㊂1.3指标检测㊀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的Beckman Coulter 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㊁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POPs,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㊁一氧化氮(NO)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广州博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1.4统计学方法㊀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24.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㊀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BIL㊁ALT和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㊂表1㊀两组肝功能指标(xʃs)比较例数TBIL(μmol/L)ALT(U/L)GGT(U/L)研究组治疗前5024.4ʃ5.3134.7ʃ24.8102.7ʃ23.5治疗后5012.3ʃ1.5①34.9ʃ9.5①36.9ʃ8.8①对照组治疗前4728.2ʃ4.5132.4ʃ23.9100.8ʃ23.9治疗后4721.7ʃ3.175.3ʃ18.274.2ʃ15.2㊀㊀与对照组比,①P<0.052.2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㊀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㊁IL-6和MI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㊂2.3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㊀在治疗后,研究组血清MDA和APOP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㊂2.4肿瘤患者预后情况㊀在随访1年结束时,97例肿瘤患者死亡25例(25.8%)㊂表2㊀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xʃs)比较例数TNF-α(ng/ml)IL-6(pg/ml)NO(μmol/L)MIF(ng/mL)研究组治疗前507.8ʃ1.645.5ʃ7.578.5ʃ7.415.4ʃ2.1治疗后50 4.1ʃ0.8①17.6ʃ5.3①37.3ʃ3.2 6.0ʃ0.5①对照组治疗前477.6ʃ1.545.7ʃ7.379.4ʃ7.815.8ʃ2.3治疗后47 5.9ʃ1.228.8ʃ6.139.2ʃ5.310.7ʃ0.9㊀㊀与对照组比,①P<0.05表3㊀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xʃs)比较例数MDA(μmol/L)SOD(U/L)GSH(μmol/L)APOPs(μmol/L)研究组治疗前508.4ʃ1.967.5ʃ8.4 5.3ʃ0.8 6.5ʃ0.8治疗后50 4.3ʃ0.7①83.6ʃ7.9①7.6ʃ1.5① 2.4ʃ0.2①对照组治疗前478.2ʃ1.768.3ʃ8.1 5.5ʃ0.9 6.3ʃ0.7治疗后47 6.4ʃ1.275.2ʃ9.2 6.4ʃ1.2 4.3ʃ0.5㊀㊀与对照组比,①P<0.053㊀讨论多数抗肿瘤药物均可造成DILI,给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造成严重影响㊂报道指出,DILI在全球所有的药物不良反应中占比为3%~9%㊂在造成肝损伤的各类药物中,抗肿瘤药物约占15.0%左右[8]㊂因此,对于临床医师而言,治疗抗肿瘤药物造成的肝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目前,环磷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的定论㊂有研究[9-11]指出,发病原因可能为:①介导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造成肝脏细胞损伤;②介导脂质过氧化造成肝细胞变性;③竞争性抑制胆汁排泄引起肝损伤㊂DILI可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㊂临床上,常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或甘草酸二铵治疗DILI患者㊂然而,国内有关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环磷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还较少,尚未达成共识[12,13]㊂为此,本研究临床观察了两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期望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经验依据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最长6个月的治疗,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恢复得更好,提示甘草酸二胺更有助于保护环磷酰胺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㊂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因细胞膜的包裹,ALT和GGT等释放入血较少,血清水平特别低㊂当应用环磷酰胺进入肝脏后,可能会损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造成可溶性酶渗出,因浓度梯度差,ALT和GGT等渗透入血,造成血清ALT和GGT水平升高[14,15]㊂甘草酸二铵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用于护肝的综合治疗,且胃肠道反应轻,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16,1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TNF-α㊁IL-6㊁NO和MIF水平更低,提示与复方甘草酸苷相比,甘草酸二胺可显著降低环磷酰胺所致的DIL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㊂TNF-α是细胞促炎因子,与肝脏的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水平增加可造成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肝细胞坏死,或者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㊂此外,TNF-α还可诱导IL-8和IL-6产生与释放,从而加重肝损伤㊂NO可通过下游信号传导激活机体炎症反应㊂血清MIF升高可促进炎症反应的级联扩大㊂相关研究[18]指出,甘草酸二铵可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抑制高迁移率蛋白族1表达,能够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并且能够拮抗氧化剂破坏肝细胞,可促进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下降㊂有研究发现,甘草酸二胺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用于干预急性肝损伤小鼠,结果显示两者对小鼠的保护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可能原因为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可增强炎症因子的调控[1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SOD和GSH水平升高,而血清MDA和APOPs水平降低甘草酸二铵的治疗作用更明显,可能与改善了氧化应激指标有关㊂SOD是一种体内抗氧化体系中重要的酶,其活性的强弱与机体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㊂GSH升高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㊂MDA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最终产物,肝组织MDA含量与氧化应激程度密切相关㊂APOPs含量与机体抗氧化应激程度一致㊂相关研究[20]表明,甘草酸二铵可减少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消耗,可通过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发挥降低MOD水平的作用㊂综上所述,相比于复方甘草酸苷,应用甘草酸二铵口服治疗环磷酰胺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患者更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促进其恢复,可能与该药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㊂该药临床应用安全㊁可靠,口服给药方便㊂本研究选择乳腺癌㊁结肠癌和肺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由于包括的肿瘤类型较多,基础疾病㊁肿瘤分期和分型可能存在差异,化疗方案多,可能影响了治疗结果观察㊂护肝治疗的介入时机㊁剂量和疗程可能影响结果观察㊂预防性给药是否能防止DILI的发生,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㊂由于DILI的发生,肯定给抗肿瘤方案的执行带来额外的困难,临床医生可与消化科㊁药剂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DILI的发生㊂ʌ参考文献ɔ[1]蔡月,邓儒,胡华斌,等.改良剂量的FOLFOXIRI化疗方案(氟尿嘧啶㊁奥沙利铂㊁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9):1045-1050. [2]Devarbhavi H,Aithal G,Treeprasertsuk S,et al.Drug-inducedliver injury: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tudy of Liver consensus guidelines.Hepatol Int,2021,15(2):258-282.[3]Li W,Li Y,Jiang X,et pound ammonium glycyrrhizin pro-tects hepatocytes from injur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florfenicol through a mitochondrial pathway.Molecules,2018,23(9):2378.[4]Cristiano M C,Mancuso A,Fresta M,et al.Topical unsaturatedfatty acid vesicles improv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Pharmaceutics,2021,13(4):548.[5]Li Y,Liu T,Yan C,et al.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protects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throug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restoration of intestinal barrier.Mol Pharm, 2018,15(9):3860-3870.[6]van de Sand L,Bormann M,Alt M,et al.Glycyrrhizin effectivelyinhibits SARS-CoV-2replication by inhibiting the viral main prote-ase.Viruses,2021,13(4):609.[7]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1):810-820.[8]金锐,顾红燕,李丽莉,等.LiverToX数据库收录的中草药制剂现状与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1):817-823. [9]Chen J,Huang D,She M,et al.Recent progress in fluorescentsensors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ssessment.ACS Sens,2021, 6(3):628-640.[10]Church R J,Kullak-Ublick G A,Aubrecht J,et al.Candidate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ffort.Hepatology,2019,69(2): 760-773.[11]Teschke R,Danan G.Idiosyncratic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cyto-chrome P450,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lipophilicity:highlights and controversies.Int J Mol Sci,2021,22(7):3441. [12]Li F Y,Xie H,Weng L,et al.Effects of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on hepatic and intestinal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in rats:implication in herb-drug interactions.Chin J Nat Med,2016, 14(7):534-540.[13]Yu Z,Wu F,Tian J,et al.Ammonium glycyrrhizin counteractsliver injury caused by lipopolysaccharide/amoxi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Oncotarget,2017,8(57):96837-96851. [14]Ozawa S,Miura T,Terashima J,et al.Recent progress in predic-tion systems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using in vitro cell culture.Drug Metab Lett,2021,14(1):25-40.[15]Gabora K,Piciu A,Piciu D.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to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 detected by F18-fluorodeoxyglucose PET/CT.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21,30(2):191.[16]Li C,Li L,Lan T.Co-treatment with disulfiram and glycyrrhizicacid suppress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chondrocytes.J Orthop Surg Res,2021,16(1):132.[17]Yao Z,Fu Y.Glycyrrhizic acid restrains airway inflammation andremodeling in asthma via the TGF-beta1/Smad signaling pathway.Exp Ther Med,2021,21(5):461.[18]Liu B,Gan X,Zhao Y,et al.Inhibition of HMGB1reduced highglucose-induced BMSCs apoptosis via activation of AMPK and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s.J Physiol Biochem,2021,77(2): 227-235.[19]史罗明,周根法.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 54-57.[20]刘云华,笪荣峰,徐湖波,等.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2): 228-231.(收稿:2022-08-08)(本文编辑:刘波)。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张朝阳【期刊名称】《《临床研究》》【年(卷),期】2014(022)004【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8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细胞因子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HA、PC III、IV.C、LN、IL-6、TNF-α均有所下降,IL-2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增强抗纤维化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2页(P77-77)【作者】张朝阳【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公费医疗医院 476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张朝阳2.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免疫指标及疗效观察 [J], 胡小霞3.膦甲酸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J], 李志瑜;陶玥;包军4.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妊娠晚期慢性乙肝患者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高悠婷;陈威;孙庆丰;吴杨荷;周青青;蔡福景5.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J], 林伟;王珍;魏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探讨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探讨
吴美清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07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分成单药组与联合组,各50例,单药组单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8.0%)高于单药组(84.0%),起效时间与痊愈时间均短于单药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满意,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吴美清
【作者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皮肤性病科,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05
【相关文献】
1.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J], 黄春艳;林能兴;涂亚庭;连昕;黄长征
2.卤米松软膏与皮炎平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比较 [J], 陆茂;叶俊儒
3.消风汤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探讨 [J], 曾清泉
4.消风汤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探讨 [J], 曾清泉
5.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J], 肖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5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药学研究中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070205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药学研究中几个问题作者李志万卓宏张敏娟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五部李志万卓宏张敏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中主药组分为甘草酸苷、甘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本品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也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
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商品名为“美能)”已经进口中国, 国内有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上市,主药组成相同,但比例与进口产品不一致。
同类产品目前国内有多家仿制,部分单位还将剂型改为粉针剂,即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
目前该类品种申报数量较多,注册资料中部分问题也较普遍,下面就根据目前对本类产品认识,对本类产品研发时药学方面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1 处方、工艺研究:本品处方、工艺的确定均应有相应的研究基础,如是否使用赋形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渗透压调节剂、pH范围的确定,乃至活性炭用量、无菌保证手段等等,均应有实验依据。
另外,考虑到甘草酸单铵盐S批间含量的差异,该组分投料量应根据其实测含量确定;盐酸半胱氨酸投料量也应注意该原料是否含有结晶水;应提供无菌保证手段的验证资料,以说明方法可行性。
2 有关物质研究:1) 甘草酸苷有关物质检查:本品中甘草酸苷以甘草酸单铵盐S 形式投料,而甘草酸单铵盐系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甘草酸,再经成盐制备而成,其组成较为复杂,除主要成分外,尚有大量的相关物质,且其药理毒理作用不明确;虽然最初的甘草酸单铵盐国家标准质量标准中〔WS-10001-(HD-1269)-2002〕无有关物质检查项,但为保证产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应考虑对该类产品的有关物质进行考察。
有关物质检查宜选用专属性较好的方法,例如分离效果较好、灵敏度高的HPLC法;并进行相应方法学研究;目前该部分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是在空白/溶剂峰有吸收的情况下,未考察/说明扣除空白/溶剂峰是否会导致杂质漏检。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的研制及其质量研究
将其放置在西林瓶当中, 密封处理 , 将其放置在 8 O ℃的烘箱当中加热 2 O小
时, 对澄清液 的颜 色和 澄清度进行测定 , 同时还要观察抗氧化剂对主 药成
分 的影 响 。
物适量 ( 约相 当于盐酸 半肤 氨酸 5 0 a r g ) , 精密称定 , 置 1 0 0 m l 量瓶中 , 加水 5 O m l 使溶解, 加入 1 o t o l 稀盐酸溶液 5 m l , 放置 1 5 m i n , 加水稀释至刻度 , 摇
了更好的对本品当中的各种主要成分的溶解度进 行了解 , 按照上述 成分将 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 , 全部溶解为最高浓度 。
2注射 用 复方 甘 草 酸 苷 质量 研 究
2 . 1有 关 物 质 检 查
1 . 2 . 2 溶液 p H值 的测定 。 分别称取甘草酸昔 4 0 0 m g 、 甘氨酸 4 g 、 盐酸 半 肤氨酸 2 0 0 m g , 共 3份 , 分别加水 5 0 ml , 1 0 0 ml , 2 0 0 ml , 强力搅拌, 观察 , 测
科 学理 论
注射用 复方甘草酸苷 的研制及其质量研 究 科 学 驽 麟
张 鑫
( 哈尔滨商业大学理科研究院)
摘 妻: 目的 : 对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的研制和其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对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 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 取处方 中的主要成分, 将 其配制成浓度不同的溶液 , 将溶解度当做是重要的指标, 对处方当中动感也的不同浓度进行研 究, 同时还要对 溶液的 P H值进行适 当的调整 , 在试剂处理
l注 射 用 复 方甘 草 酸 昔 的 制 剂 工 艺研 究
表 1三 种 不 同浓 度 溶 解 性 结 果
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甘草酸制剂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DILI
酒精性肝病 ALD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硬化与肝癌
肝衰竭
围手术期 肝功能异常
甘草酸制剂用于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中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应强调以针对病因的抗病毒治疗 为主,但对于病因尚未完全控制或暂时不宜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肝脏炎症情况适当选用抗 炎保肝药物。
推荐意见3: 对于ALD患者应强调病因治疗(戒酒),在此基础上仍有肝功能反复异常、肝脏 组织检查证实炎症和纤维化明显,或病情有明显进展者,可选用甘草酸制剂 抗炎保肝治疗(B2)。
甘草酸制剂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单纯性脂肪肝为良性 可逆性病变,但进展至脂肪性肝炎后,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概率显著增高。
我国指南目前虽不推荐NAFLD/NASH患者常规使用保肝药物,但指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甘 草酸等保肝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1)肝组织学确诊的NASH患者;(2)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提示可 能存在明显肝损伤和(或)进展性肝纤维化者;(3)拟用其他有可能或已造成肝损伤的药物而影响基础治 疗方案实施者;(4)合并嗜肝病毒现症感染或其他肝病者。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 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分 为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和慢性肝衰竭4种类型。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通用名】: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英文名】:Compound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Injection【汉语拼音】:Fufang Gancaosuan’an 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支含甘草酸铵4mg,甘氨酸40mg,L-半胱氨酸盐酸盐3mg,辅料: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样副作用;并通过稳定细胞膜,拮抗过敏介质等多种途径发挥其抗炎、抗过敏作用;亦可用于解毒、病毒性肝炎以及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
小鼠口服能减轻因四绿化碳、硫代乙酰胺和氨基半乳酸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
【药代动力学】通过HPLC法测定血中甘草甜素的浓度表明,甘草甜素的口服剂型吸收不完全,且血中甘草甜素含量较低,而甘草次酸含量较高,因此,其有效性差,易出现电解质激素样作用。
而肌注或静脉注射甘草甜素后,前6小时血药浓度减少较快,以后逐渐减少,48小时后仍有较多甘草酸存留。
而甘草次酸在用药6小时后以较低浓度出现,24小时后达高峰。
因此,选择肌注或静脉注射可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并减少副反应有发生。
【适应症】解毒药,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用于病毒性肝炎及其辅助性治疗。
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风湿症、过敏性哮喘以及磺胺、麻醉药等药物引起的过敏症。
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对苯的硝基物、苯的氨基物、苯酚、芳香酸、重金属等药物或化学物质的中毒症有解毒作用。
在输血前或输血同时,肌肉注射本品可以防止发热、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本品可以治疗中毒性肝炎、外伤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并能预防肝坏死。
本品可防止因放化疗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食欲不振、疲劳、头痛、恶心、呕吐、腹水、脱发等副作用,并能加强其疗效。
【用法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2~4ml,一日1~2次。
小儿减半或遵医嘱。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强力解毒敏或强力宁注射液)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支含甘草酸单铵盐S40mg、盐酸半胱氨酸30mg与甘氨酸400mg。
辅料为无水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规格:20ml:甘草酸单铵盐S40mg、盐酸半胱氨酸30mg与甘氨酸400mg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对中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亦可用于食物中毒、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等。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一次20~8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500ml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
一日1次。
静脉注射。
一次20~80ml,加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推注。
一日1次。
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1~2支,小儿减半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可见低钾血症、血压升高、水钠潴留、浮肿、假性醛固酮症等,偶见胸闷、口渴及过敏反应。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患者禁用。
3.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4.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5.醛固酮症患者及肌瘤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为防止出现过敏性休克,要充分询问用药史,并做好紧急处置的准备。
2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压、血清钾、钠浓度。
如出现高血压、水钠潴留,低血钾等情况应停药或适当减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高龄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呋塞米(速尿)、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易出现低血钾。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甘草酸单铵对肝脏类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酮的灭活,使用后显示明显的皮质激素样效应,如抗炎作用、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等作用;无明显皮质激素样副作用。
本品可促进胆色素代谢,减少ALT、AST释放;诱生γ-IFN及白细胞介素Ⅱ,提高NK细胞活性和OKT4/OKT8比值和激活网状内皮系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抑制细胞膜磷脂酶A2(PL-A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形成和肉芽肿性反应;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的产生和形成,降低脯氨羟化酶的活性;调节钙离子通道,保护溶酶体膜及线粒体,减轻细胞的损伤和坏死;促进上皮细胞产生黏多糖。
不同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比较
4 8 4 .7 89 4 .2 T I  ̄ o L 6 . 1 0 1 6 . 5± 9 3 4 . 1± 1 5 BL z l ) 7 4 ±5 . 2 (m /
在性 别 、 龄 、 年 临床 表现等 方面 经统计 学分 析无 显著性 差异 ( P>
00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2 治疗 方 法 .
16 % ; .7 C组 出 现 不 良反 应 4例 (. 1 ) 其 中 心悸 、 压 升 高 各 2 85 % , 血
复方甘草 酸苷注射 液( 品名美 能 , 商 日本米诺发 源制药株式 会社 , 每支 规格 为 2 L 4支/ , 给予甘 草酸二铵 注射液 ( 品名 0m ) 次 C组 商
于治疗前 后每周详 细记录 患者 的临 床症状 、 体征 、 化验 指标 , 临床症状 和体征包括乏 力 、 消化道症 状( 恶心 、 呕吐 、 纳差 、 腹胀 ) 、 肝 区不适 , 验指 标包 括 治疗 前后 每 周 的天 门冬 酸氨 基转 移 酶 化
( S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I ) 总 胆 红 素 (B L 等 。 录治 疗 过 AT 、 AJ 、 T T I) 记
病, 疗效 显著 。 4代 甘草酸制剂 的代表药 物是异甘 草酸镁 , 第 为单
一
的 1 d异 构 体 甘 草 酸 ( 量 达 9 % 以 上 )静 脉 注射 后 分 布 迅 速 8 含 8 ,
且 集 中 于肝 脏 , 很 快 转 化 成 在 体 内 作 用 更 强 的甘 草 次 酸 , 有 更 能 具
参 考文 献 :
【 】中 华 医 学会 传 染 病 与 寄 生 虫 学分 会 、 病 分 会 .病 毒 性 肝 炎防 治 方 案 1 肝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致不良反应7例分析
科就诊 , 给予维生素 C、 葡萄糖 酸钙 、 地塞米 松注射液 静脉输 注, 输液约 2 h后患儿情况未见好转 , 继续 观察 。
药学研究 ・  ̄u m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1 . 3 2 , No . 4
・ 良反 应 ・
复方 甘 草 酸苷 注射 液致 不 良反应 7例 分 析
刘呈 华 , 丁长玲 , 成 文娜 , 高 菲, 刘 丹
( 滨 州 医学 院 附 属 医院 , 山 东 滨州 2 5 6 6 0 3 )
中图分类号 : 1 : : 1 9 6 9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5 3 7 5( 2 0 1 3) 0 4— 0 2 4 5—0 0 2
疹、 皮 肤炎 、 荨麻疹 , 皮肤科还用 于治疗 紫癜 、 水痘 、 寻 常性 银
不 良反应史 不详 。因 “ 丹毒 、 冠 心病 、 高血 压 、 前列 腺 增生 、
寻常型银屑病 、 手 足癣 、 甲真 菌病 ”于 2 0 1 0年 5月 1 4 E l 入
院 。1 5日给予青霉素钠及 复方 甘草 酸苷注射 液 6 0 m L ( 西安
屑病 、 带状疱疹等疾病 , 发 生过敏 反应 者较少 见 。现 将我 院
近几年应 用复方甘草酸苷 注射液 引发 不 良反应 7例 汇 总报 道如下 , 希望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1 临床 资 料
例 1 : 患者, 女, 5 3岁 , 无 家 族 和既 往 药 品不 良反应 史 。
因荨麻疹 于 2 0 0 9年 6月 9日就诊 , 给予 复方甘 草酸 苷注 射
气、 呼吸困难 、 双手背 部肿胀 等症状 , 考 虑药 物引 起 , 立 即停 药, 约1 0 m i n后逐渐好转 。第 2天继续用 药 , 患者又 出现 上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分析报告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抗炎、抗过敏、降血压等多种功效,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也逐渐壮大。
本报告旨在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市场潜力和发展建议,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文章的概述,包括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基本信息和市场情况。
文章的结构部分还会阐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特点以及市场现状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和竞争情况等方面;同时,我们还将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的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整篇文章将以此结构清晰地呈现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的市场分析报告。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力等方面的探讨。
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把握市场机遇,提升竞争优势。
同时,也为行业研究、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希望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1.4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可以看到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将会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建议相关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持续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种甘草酸注射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钾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R 96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7878(2013)02-136-003
甘草酸类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及保护细胞膜 结构等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肝病药物,主要有 甘草酸二胺、复方甘草酸单胺、异甘草酸镁。由于甘 草酸制剂具有类激素样作用[1],故其对血钾的影响引 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考察了 1 100 例临床 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中使用上述 3 种甘 草酸类制剂血钾水平值的变化。供参考。
2 结果
2.1 对血钾水平值的影响 按“1.3”指标的观察项下方法,考察各组血钾水
平值的变化。各组血钾水平值的变化情况,见表 1。
பைடு நூலகம்
表 1 各组血钾水平值测定结果
组别
血钾(cB/mmol·L-1) 治疗前 治疗后 2 周 治疗后 4 周
复方甘草酸单胺组 3.99±0.56 3.90±0.50 3.88±0.44
甘草酸二铵组 4.09±0.48 4.08±0.62 4.07±0.52
异甘草酸镁组 4.01±0.58 4.09±0.54 4.12±0.50
注:3 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低血钾症的发生情况 各组治疗中,复方甘草酸单胺组有 36 例血钾
水平降低,其发生率为 5.07%(36/710);甘草酸二铵 组有 13 例血钾水平值降低,其发生率为 5.75%(16/ 278);异甘草酸镁组无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患者 的血钾水平值范围为 3.0~3.4 mmol/L。经统计学分 析 ,异 甘 草 酸 镁 组 和 甘 草 酸 单 胺 组(χ2=4.89,P< 0.05),甘草酸二铵组(χ2=4.23,P<0.05),其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复方甘草酸单胺组和甘草酸二铵组 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 2.3 对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患者的血钾水平值 的影响
甘草酸制剂比较之欧阳德创编
甘草酸制剂甘草酸制剂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18α、18β2种异构体。
由于位阻效应,α体的亲脂性大于后者,在体内容易与受体蛋白结合;二铵盐水溶性大,在体内易扩散分布,抗毒抗炎作用大于β及单铵盐。
盐酸半胱氨酸在体内可转换为蛋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可合成胆碱和肌酸。
胆碱是一种抗脂肪肝物质,对由砷剂、巴比妥类药物、四氯化碳等有机物质引起的中毒性肝炎,蛋氨酸有治疗和保护肝功能作用。
甘氨酸能明显减轻LPS所致的肝损害。
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形成)药理作用:1.抗过敏;2.类固醇样作用:对类固醇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抑制类固醇在肝内的失活,从而增强类固醇的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T细胞活化和干扰素诱发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和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作用;4.增殖、灭活病毒作用:抑制牛痘病毒与疱疹病毒增殖;5.保护肝细胞作用: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药代学:口服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响。
Tmax:8~12h,具有肝肠循环。
与蛋白结合力强,结合率受血浆蛋白浓度影响。
静脉注射92%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平均滞留时间为8小时。
肺、肝、肾分布量最高。
主要通过胆汁经粪便排出,2%以原型从尿排出。
注意:监测血压、血清钾钠。
分代药品商品名成分溶媒禁忌第一代甘草甜素(现已不用)第二代甘草酸单铵为β体单铵盐类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②限(11.4/21.7)美能、迈能甘草酸单铵、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蛋氨酸5%GS或NS 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高钠血症和肾衰患者禁用第三代甘草酸二铵②限(2.48)甘利欣α体为主、αβ体混合二铵盐150mg+10%GS250ml,1/日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衰、肾衰患者禁用。
第四代异甘草酸镁②限(41.1)天晴甘美纯α体100mg+10%GS250ml,1/日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衰、肾衰患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区别【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94-01
【摘要】:目的:药品市场上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区别。
方法:浅析两种制剂处方组成以及主要成分的区别。
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作用于人体的主要有效成分一致,药效学完全相同。
只是产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纯度、比例,以及存在的相关物质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复方草酸单胺;复方甘草酸苷;区别
目前临床上复方甘草酸单胺与复方甘草酸苷的多种制剂常用于肝功能异常、保护肝细胞以及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两者的药品名称相近且适应症相同,但市场上存在商品名称不同的多种此类制剂,同时有进口和国产之分,从而使得药品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
一般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多为进口,价格昂贵,而国产的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价格相对较低,临床上在疗效和经济同时考虑之下,往往会提出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与甘草酸苷注射液是否相同的疑问。
本文将探讨两种制剂存在的区别。
1 制剂中主药的组成相同但各成分比例不同
无论是甘草酸的胺盐还是甘草酸苷类都为甘草根茎部的提取出的甘草甜素类活性成分,其中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和抗过敏作用作为药物治疗多种疾病早已得到公认。
日本应用本类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已有50余年的历史。
在对甘草甜素类制剂进行临床前瞻性随机
双盲试验和治疗肝组织病理研究,确认此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疗效,降低血清转氨酶效果明显[1]。
随后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研发生产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上市(又名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商品名为美能)。
由于其疗效显著,进口中国后也逐步成为临床常用药物。
国内有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上市,而后又有多家单位仿制,部分厂家还将剂型改为粉针剂[2]。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每毫升含甘草酸苷2mg、甘氨酸20mg、盐酸半胱氨酸1mg。
国内生产的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在主要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上有一定的幅度,或者添加少量的其他活性成分,但大多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每毫升含甘草酸单胺为1.8~2.2mg、l-盐酸半胱胺酸为1.45~1.75mg、甘氨酸为18.0~22.0mg。
2 制剂中甘草酸单胺与甘草酸苷的区别
从两者的名称上可以得出甘草酸单胺为盐类,甘草酸苷为苷类。
而实际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中的甘草酸苷,在生产过程中其投料为甘草酸单胺的s型构体。
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中投料的甘草酸单胺是在甘草酸的基础上进行氨化得到甘草酸三铵盐,再经过醋酸酸化得甘草酸单胺盐而成[3]。
除主要成分外,尚含有较大量的相关物质,且其药理作用不明确。
这也就是在国产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的说明书中,主要组分甘草酸单胺的含量有10%误差的原因。
相关物质的含量以及类别是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造成临床上的实际治疗效果就会存在差别。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所提取纯化出的原料甘草酸单胺s,在含量测定方面就较为准确,相关物质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而甘草酸单铵盐,除主药外尚有其杂质构体。
这就要求很多生产此类产品的单位,在工艺上考虑对原材料甘草酸单铵盐进行精制,为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还应考虑对该类产品有关物质的考察。
3 制剂处方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活性成分β体甘氨酸为2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和苷元,也就是甘草次酸的聚合物。
复方甘草酸单胺也是以甘草次酸的单胺盐类形式存在。
甘草次酸在化学结构上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后者在肝脏代谢失活起到竞争性抑制作用,间接提高了体内皮质激素的水平。
故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类固醇样和免疫调节作用[4],对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斑秃病等有一定疗效。
其中制剂处方中的盐酸半胱氨酸在体内可以转换为蛋氨酸,是一种必须氨基酸,在人体可合成胆碱和肌酸。
胆碱是一种抗脂肪肝物质,对由砷剂巴比妥类药物、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蛋氨酸有治疗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甘氨酸是氨基酸系列中结构最为简单,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是中枢神经及前列腺必需的氨基酸,通过供应更多的肌酸,延缓肌肉的退化的功效,为食品医药中常用的添加剂。
参考文献
[1] 段丹丹、李建华、张雅君. 复方甘草苷致过敏性紫癜 1 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3:页码-页码.
[2] 于文勇.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200410022781. 0[p]. 2005-2-23.
[3] 余世春.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胺s制剂、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技术:中国,200510039247 [p]. 2005-12-14.
[4] 施以梅. 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我,2008,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