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平面镜的成像规律;2.平面镜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平面镜的定义;2.平面镜的特性;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4.平面镜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平面镜模型;2.光线追踪器材(直尺、铅笔、白纸等);3.教学投影仪。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体成像的规律,并打开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引入平面镜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平面镜,了解平面镜的形状和特性;2.展示平面镜的模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相关示意图;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的特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步骤四:平面镜的应用1.介绍平面镜的应用领域,如化妆、激光打印、反光衣等;2.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实践操作1.学生自行组队,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践操作;2.使用光线追踪器材,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际的成像情况。
步骤六:讲解与总结1.学生报告实践操作的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以及平面镜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2.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进行课堂测试。
七、拓展延伸1.借助实验室条件,进行更复杂的平面镜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的成像情况;2.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平面镜的实际应用产品。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评价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平面镜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在拓展延伸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4. 平面镜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木架、刻度尺、粉笔。
学具:每人一套平面镜模型、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让学生观察玻璃板背后的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定义及其特点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4. 平面镜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方法及实例
本篇教案是基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错觉的问题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平面镜的定义、性质、成像规律及应用等方面。
一、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镜子呢?引导学生回答。
2.观察积累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大声问道:“这张白纸,你们能看到它吗?”用手挡住课桌边的日光灯,“这时,你们看见了吗?”接着,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将它的光投射到那张白纸上,“你们看见它了吗?”观察、思考一会儿,学生会发现,只有当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回眼睛时,才能看到物体。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观察一些反光镜。
展示反光镜平面和凸面镜。
引出平面镜这一知识点的讨论。
3.概念讲解根据教材提示,通过绘制实验图,讲解平面镜的概念及特点。
4.观察互动请学生观察实验和应用中平面镜的形状,对其进行描述。
5.实验操作请学生手持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头部、手部等部位并描述成像情况。
6.师生互动请学生自行研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找出规律巩固知识点。
7.学以致用接下来,按照教材的练习题要求,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
并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知识点。
二、教学方法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真实问题和实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性强的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研究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进一步了解问题、考虑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问题和现实为引,轻重结合、摆事实讲道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从问题中寻找答案,教师和学生进行理性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解决问题,进而发现知识点和规律,使理论和实践相互验证,相互促进。
3.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创意、思考,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和拓展视野的习惯;4.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构建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注重教育学生的情感、心智等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和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平面镜》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平面镜》的说课稿初中物理《平面镜》的说课稿各位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平面镜》。
《平面镜》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单元。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平面镜生活中比较常见。
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
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象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4、教材处理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
)5、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成相等的物体(替身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3.4 平面镜 》 第二课时 导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第二课时导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引入导说大家好,欢迎来到物理课堂!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平面镜的知识。
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它有着很多有趣的特性和应用。
在上一堂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追踪原理和光线的传播路径。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今天的学习非常有用,因为平面镜的原理和应用都与光线的传播有关。
二、平面镜定义及原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镜的定义。
平面镜是一种反射光线的光学器件,它的镜面是一个平整的镜面,镜面与镜面背后的镜底垂直。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被反射,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使光线发生反射、聚焦或者分散等现象。
平面镜的原理是基于光的反射定律,也就是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射入另一种介质(如镜子)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或反射现象。
而平面镜的特点就是光线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因为镜面是平整的。
三、平面镜的特性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镜的特性。
1.镜面平整性:平面镜的镜面非常平整,这使得反射光线可以保持入射光线的平行关系,因此平面镜可以用于照明或成像。
2.反射规律:平面镜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意味着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
3.像的位置:当一个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其产生的像将出现在镜面背后且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是对称的。
像的位置可以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定律来确定。
4.像的特点:平面镜所产生的像是虚像,意味着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像的实际光线,它只是观察者所感知到的光线的延长线。
四、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应用。
1.化妆镜:化妆镜就是一个常见的平面镜应用。
我们通过化妆镜可以看到自己的面部特征,便于进行化妆或修饰。
2.后视镜:汽车上的后视镜也是平面镜的一种应用。
后视镜可以帮助驾驶员观察到汽车后方的情况,确保行驶安全。
3.反光镜:反光镜是一种将光线反射到人眼位置的平面镜。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3.4平面镜说课教学设计1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3.4平面镜说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明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因此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差不多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差不多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确实是盼望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究者”。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依照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纳“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平面镜》说课稿1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教案5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和虚像。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师: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很了解。比如,日常生活中照镜子,你们了解哪些?还想知道有关平面镜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猜想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相等。
猜想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猜想3:像与物颜色相同。
【讨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点拨】师:我们需要考虑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怎样测定像的位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课本内容,找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课本实验方案的不同点,并比较哪种方法更好。并且认识到课本中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不仅能成像,而且还能通过它看到后面物体的特点。
【实验】引导学生拿去玻璃后的蜡烛,从前面还能看到蜡烛的像吗?(能)
现在请在蜡烛成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从玻璃后直接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白纸上无蜡烛的像)
【阅读】课本“信息快递”:人眼能看到,但不能呈现于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验证四:“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什么关系?”
(2)验证二:“物像到镜面距离相等”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然后在玻璃板后放另一支相处的蜡烛,调整直到与像重合。将上述操作重复三次。分别测量出对应的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入表格。
【交流】比较归纳三次实验数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平面镜 教案设计.doc
平面镜引导实验实验验证1实验验证2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V 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1成像原理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下面应用实验验证:在你面前有一组“平面镜成像” 实验器材,我们如何来利用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呢?请大家先看看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验证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树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并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像物放在平面镜的前方,可以看到他的“像”,用另一像物放在他的后面看是否与“像”重合学生说明实验结论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用刻度尺量出镜前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量出另一物像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做两次。
将实验结果填在下下面的表格。
引导引导巡视引导巡视找出问题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验验证平面镜成 的像是虚像思考观看思考总结结论: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 垂直。
上面实验中平面镜后面没有没解释 放另一像物时我们也能看到它,这是 什么原因呢?教师再加以解释:原来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感觉光好像从镜中 射出,其实这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形成的。
例:如图,MN 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作图:讲解平面镜的 应用 利用平面 镜成像规 律作图 1. 身高1. 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 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 像到镜面的距离;当他向镜 面移近0。
5米时,像也向镜面移近 ; 像的高度。
2. 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讲解练习题思考练习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3. 一只小猫正好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4. 一条小河水深10米,天空中一片云朵距离水面大约7000千米,小红看到水中也有一片云朵,她看到的是真的云朵吗?;她看到的是 ,那水中的云朵距离水面有 ___ 远。
《平面镜》说课设计
初 中生思 维 处 于 由现 象 向 抽象 发 展 的 关 键 阶段 , 个 阶段 的学 生 抽 象思 维 有 所 发展 , 在 这 但
很大 程度 上仍 要 以具 体的 现象 作为支 柱 , 赖 于 依 形象 思维 , 而虚 像 的形 成及 研究 方法对 于学 生 来
说, 较难 以理 解 , 以 本 节课 的重 点是 探 究 平 面 所 镜成像 的特 点 难 点 是 对 虚像 概 念 的 理解 ; 究 探
活动 中的难 点是 如 何确 定 平面镜 中像 的位置 。
2 教 法 与 学 法 分 析
( ) 了让 猜 想 来 得更 直 观 、 有 依 据 , 1为 更 笔
者先 让每 一小 组 的 同学 相互 照镜 子 或 者 自 己照
由于初 二 的 学生 的思 维 主要 是 由形 象 思 维 占主导 地位 , 们对 于物 理 的兴趣 主要 是直 观 认 他 识 , 没有 能 够 向 抽 象 认识 转 化 , 以在 教 学 过 还 所 程 中 , 过演 示 实验 和学 生探 究 实验让 学生 直 观 通
要 的地位 , 既是 射 的铺 垫 。 以说 , 面镜 在 光 现象 这 一 章 可 平 中起 着承 上启 下 的作用 , 至在整 个几 何光 学 中 甚 也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地 位 。 时 , 同 由于平 面 镜 在 生 活中非 常常见 , 以平面 镜 的学 习对学 生来 说 还 所 有 着广泛 的现 实意 义 。
( )知识 和 技 能 : 学 生 通 过 实 验 , 究 平 1 使 探
面镜成 像 时像 与物 的关 系 , 解平 面镜 中像 的 主 理
要特 点 ; 学生通 过 实验探 究 知道 实象 与虚 象 之 让 间 的区别 ; 了解平 面镜 在实 际 生活 中的应用 。 ( )过程 和方 法 : 经历 探究平 面镜 成像 特 2 ① 点的过 程 , 养 通过 观 察 提 出假 想 、 培 制定 探 究 计
3.4平面镜 导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平面镜导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导说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平面镜的课程。
平面镜作为光学中的重要工具,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平面镜的定义、特性及其在光学中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讲解。
二、平面镜的定义与特性1. 定义平面镜是由一块平整的镜面制成的,其反射面是由涂有反射率极高的金属薄膜组成的。
它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2. 特性•平面镜的镜面是完全平整的,反射光线时不会发生偏折。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相等。
三、平面镜的应用1.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是平面镜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定律对我们解释平面镜的反射现象非常有帮助。
2.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并形成像。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与镜面的距离为d时,物体的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d,且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化妆台上的化妆镜,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面容。
•车辆的后视镜,帮助我们观察后方的交通情况。
•洗手间的镜子,让我们整理仪容。
四、实验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平面镜的特性以及应用,我们将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材料准备:•平面镜•光源•测量工具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源的前方,确保光线可以正常照射到镜面上。
2.观察平面镜反射的光线,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3.测量物体与镜面的距离以及物体的像与镜面的距离,验证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演示,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以及物体的像。
同时,我们也可以验证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平面镜的定义、特性以及在光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平面镜作为光学中的重要工具,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贴近于日常生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蜡烛、白纸、直尺。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包括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蜡烛、白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 讲解: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和测量,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练习: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一下你身边的平面镜,并解释其成像规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是否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平面镜的小实验,如利用平面镜制作潜望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的教学中,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抽象的物理原理,还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尺子、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尺子)、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镜定义:表面平整、能够成像的物体性质:成像、改变光路成像规律:成像距离等于物体距离、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应用:反射、折射、夹角测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然后将纸放在平面镜前,观察纸的成像,并记录成像的长度。
(3)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什么需要使用玻璃板而不是普通镜子?2. 作业答案:(1)成像的长度与纸的长度相同。
(2)正确。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
(3)使用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物体和成像的位置关系,便于实验操作和观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平面镜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上物理3.4平面镜教案苏科版
平面镜活动:照镜子通过平面镜能看到什么?看到自己的像——平面镜能成像思考: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跟自己一模一样——大小相同;颜色相同;人离开平面镜像也离开——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用手抓平面镜后面的像抓不着——是虚像不是实像镜中人与自己左右位置相反等一、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固定一平面镜,前面放上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平面镜中出现像,但像在镜后不能确定其位置思考: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代物?演示:用一玻璃片代替平面镜,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2使它与蜡烛1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这时蜡烛2的位置就是蜡烛1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在像的位置做一记号,用一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面能否出现蜡烛的像?演示:1、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然后将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中间,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个相同的棋子1和2,用铅笔沿玻璃板下沿画一条线,确定玻璃板的位置。
2、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2,使其与棋子1在玻璃中所成的像重合。
同时,用铅笔做记号记录下棋子1、2的位置。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棋子1和棋子2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3、通过分别在像的位置放上大、小棋子观察能否与像重合4、观察像与物连线和镜面的位置关系思考:光屏上________(有/没有)蜡烛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虚/实)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相等/不相等);像与物大小________(相等/不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垂直/不垂直)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4、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应用: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的像二、平面镜成像应用1、平面镜在生活中:整理仪容、矫正姿势、扩大空间“水中倒影”、魔术箱(平面镜如何放置)2、医学上:牙医内窥镜3、军事上:潜望镜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涵洞照明4、负面作用:光污染、干扰视线巩固练习①小红站在穿衣镜前0.3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_______m。
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第四节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讲课的题目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色》,下边我将从教材、学法、教课过程、教课反省等发面进行讲课。
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本节《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色,并运用其特色剖析解说生活中简单的现象。
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教材将本节课安排在光的反射以后,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破除惯性思想,理性的认识事物的实质特色。
2、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色,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色解说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要点培育学生设计实验和察看剖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固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可是我们却能够经过实验去研究其特色,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奇特3、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平面镜成像特色的研究过程(2)教课难点察看剖析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特色3、教具玻璃板、等大的蜡烛、白纸、刻度尺二、实验内容设计学生在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流传,且在平时生活中常有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研究兴趣比较高。
加之初中生好奇心强,使得本节课研究活动的实行拥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固然有必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常常简单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他们会以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
因此在教课过程中让学生经过实验研究直观的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色,在如何研究虚像的问题上,学生经过对照玻璃板和平面镜体验科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三、教法、学法剖析教法:新的课程理念以为:在着重知识技术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因此,本课采纳“科学研究”的方法 ,经过创建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采集凭证——剖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等程序 ,使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 ,获取悉识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这是一节物理实验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课时讲“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的应用”,本节课我就来讲讲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分析
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发现《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分析及。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用探究的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之所以以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
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像与物等大以及虚像的概念(知识难点);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探究活
动的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而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构成的像与物有时不等,这些就构成了本节的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四、.
五、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是重要。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研究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教师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替代法等
六、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以〈小魔术1——魔术箱奥秘〉和〈小魔术2——浇不灭的烛焰〉引入课题,目的是通过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魔术:浇不灭的烛焰,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仅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后面的学生实验作铺垫,为学生理解平面镜成的像的性质打下基础。
通过魔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魔术的奇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想亲自动手实验来探究具体情况。
创设的魔术情景使他们对魔术所展示的实验现象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
2、新课教学
(1)平面镜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平面镜,本节课通过感性认识,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和观看两张幻灯片引导得出概念。
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事例走进物理的殿堂,同时通过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笑声中总结出平面镜的概念,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建立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及确定实验器材。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
)
[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1)像与物左右相反;(2)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这些猜想一一列在附板书上,因为这时后面探究的课题。
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
(
首先由我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
到这里学生就可以进行第1次实验了,在此我也设了一个埋伏:
同学们会在实验盒发现所需的器材:有平面镜、两支相同的笔、两只相同的棋子,方格纸(以便于观察像与物距离玻璃板的大小)[注意玻璃板并没有出现在实验盒里]。
当他们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就问:“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当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时,从正面只能看见像,看不到替身物体;从平面镜的背面呢,又只能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接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学生重新陷入思考、分析、讨论]
:
此时可能会有同学受到引入新课时的“水淹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就会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开始时的实验。
在这里我使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使之领会深刻,突破探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然后分发玻璃板,让学生重新实验,探究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在得出像与物的关系后,立即用多媒体进行一个反馈练习,以纠正学生由经验得出的错误认识,加深像与物是等大的这一正确结论的印象。
在此之后我再提出问题“能否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猜想呢”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探究出像与物的联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这些我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我只巡视指导。
实验后我会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并进行针对性反馈练习。
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记忆。
从而完成本节教学的重点。
(3)虚象概念。
我将利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形象,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
)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
并非实际光线形成。
接着再次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并且用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
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确实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本节课的要求只要达到了解的层次。
所以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学课文和讨论应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学课件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再结合平面镜的教学,简单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从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
同时,通过光污染的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要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
最后我会让学生概括本节课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提醒学生理解成像特点,并运用它解答目标中的有关内容。
七、布置作业
探究潜望镜的构造,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