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合集下载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摘要】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首先介绍了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及特点,然后分别探讨了推拿治疗和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描述了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以及进行了效果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缓解颈源性头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病因、特点、应用、方法、效果观察、结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探讨这种综合疗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分析推拿和针刺分别对颈源性头痛的影响,以及二者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缓解颈源性头痛症状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综合疗法在其他疼痛症状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依据,促进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意义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作为中医经典疗法的结合,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

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推拿与针刺相结合的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为中医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有助于增加对中医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认知和了解,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
异 ( P>0 0 ) .5 。 2 治 疗方 法
2 1 治 疗组 :采 用 推 拿源自正 骨 方 法 患 者 端 坐 于无 靠 背 . 方凳 上 ,挺腰 自然 坐直 。以患 椎 向左 偏 歪 为 例 ,医者
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P< o O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 P .l
< O. o1。
站 于其后 方 ,摸 准患 椎棘 突 ,以右 手拇 指 轻 轻 按 于患 椎 左侧 缘 ,余 四指轻 轻 扶持 于 右 侧 颈肩 部 ,左 手 前臂
托住 患者 下颌 部 ,左手 掌 抱住 枕 部 ,医者 左 手前 臂 逐
女 3 7例 ;年龄 1 ~6 8 4岁 ,平 均 3 . 1 . 8岁 ,病 8 5 ±4 7
3 2 治疗 结 果 :经 过 1个 疗 程 治 疗 后 ,进 行 视 觉 模 . 糊疼痛评 分法 ( VAs 以及 疗 效 结 果 的 比较 ,分 述 )
如下。 3 2 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VAS分 比较 :VAS评 分 结 果 . .
迫 时可使 头痛 症状 加 重 。③ 颈 部活 动 功 能受 限 ,病 变 颈椎 棘 突 、患 侧 肩胛 骨 内上 角 常有 压 痛 ,可 触诊 到条 索状 硬 结及 颈椎椎 体 移 位 。④ 同侧 的颈 、肩 或 上 肢呈 非 根性 疼痛 ,或 偶有 上 臂 的 根性 痛 症状 。⑤X 线 正位
浙江 中医杂志 21 0 1年 9月 第 4 卷 第 9 6 期
【 拿集验 】 推
正 骨推 拿 手 法 治 疗 颈 源 性 头 痛 6 O例
全 晓彬 木 荣华
温州 医学 院附属 第 三 医院 浙江 瑞 安 3 5 0 2 20 关键 词 颈 源性 头痛 正 骨推 拿 手 法 临床 观察 颈源性 头痛 是 指 由颈椎 或 颈 部 软组 织 的器 质 性 或 功能性 病 损所 引起 的 以慢 性 、单 侧 头部 疼 痛 为 主要 表 现 的综 合 征 。笔者 自 2 0 0 8年 3月 ~ 2 1 0 1年 3月 采 用 正骨 推拿 手 法 为 主 治 疗 颈 源 性 头 痛 6 O例 ,并 与 口服 西药 组进 行对 照 ,临床 疗效 显著 。现 报告 如下 。

从"筋"论治颈源性头痛探析

从"筋"论治颈源性头痛探析
受 到 周 围组 织 挤 压 或 压 迫 后 , 直 接 激 活 或 产 生 炎 性
头痛 最多 见 的经筋 病 损 位 于枕 下 三 角 附 近 , 此处 有 椎枕 肌 、 半 棘肌 、 夹肌、 斜 方 肌 以及 包 绕 它 们 的 浅 中 层筋膜 , 还 有支 配相 应 肌 肉的 第 1 、 2 、 3颈神 经 。根
枕神 经 ) 和微血 管 ( 如椎 动 脉分支 、 颈深 动脉分 支 、 枕
聚学 说 、 机械刺 激学 说 、 炎 性水肿 学说 等理论 去解 释 其发 病机 制 。治疗 上 主 要 有 药物 治 疗 、 神 经 阻 滞 和 注射治 疗 、 经 皮射 频治疗 、 其他 物理 疗法 和 中医疗 法 。针灸 作为 传统 中医疗 法 之 一 , 广 泛应 用 于颈 源
颈 源 性 头 痛 是 指 由颈 椎 或 颈 部 软 组 织 的 器 质 性 或功 能性 损伤所 引 起 的 以慢 性 、 单 侧 头 部 疼 痛 为 主 要表 现 的一组综 合征[ 】 ] 。现 代 医 学 正 探 索 用 解 剖 会
连接 以及 它们 的部分 辅 助 装 置 , 支配 这 些 结构 的神
从“ 筋" 论 治 颈 源 性 头 痛 探 析
姚 旭 , 罗 亮, 林 成 明
(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第 i临床 医学 院 ,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5 3 ) [ 摘要 ] 颈 源性 头痛 的发 病机 制在 于“ 筋损 致病 ” , 即颈部 经 筋 急性损 伤 或慢 性 劳损后 所 产 生的 “ 炎症” 刺激 引
有 了更 科 学 的 认 识 。近 年 来 在 “ 经筋 ” 学 研 究 中 具 有 代表性 的成 果有 : 薛 立 功 的《 中国 经筋 学 》 、 《 经 筋

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

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

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作者:黄运绥头痛颈椎病患者最多见,大约每10个病人中至少7个具有一侧性偏头痛。

1/10颈椎病患者双侧都痛,表明两侧的椎动脉都有病变。

那么,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相信大家都知道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会使得颈椎周围组织受压或者刺激,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颈椎病症状表现。

而颈椎周围组织中的椎动脉是疼痛的敏感结构,当椎动脉受压会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会出现头痛或者偏头痛的现象,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

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临床上大部分头痛患者属于颈源性头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职业关系,颈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颈椎会发生老化,颈部椎间盘变性,释放炎性因子,继而引发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但是,有些患者在吃了止痛药之后,头痛还在继续,那么颈椎病头痛怎么办呢?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因颈椎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骨刺、椎体半脱位等,压迫到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曲折,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从而产生眩晕等一系列症状。

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颈椎病变对其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造成大脑供血不足。

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保守治疗常用于颈椎病初期,更广泛运用于临床辅助治疗。

包括牵引治疗、封闭治疗、针灸拔罐、推拿按摩、外敷用药、中药熏洗、理疗,药物治疗等。

事实上保守治疗大多只起到舒筋活络、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等作用,而无法从根本上解除颈椎病变对椎动脉或其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或压迫。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发布时间:2023-06-15T01:35:13.9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王双[导读] 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泸州市纳溪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泸州 646318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颈源性头痛的定义及临床特征颈源性头痛泛指颈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或周围软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大多数患者首先发生颈项部僵硬、疼痛,其后出现颈枕部或头颞部的疼痛,也可出现头额、颞及眶部的放射痛;少数患者仅表现为模糊性头痛,无法准确描述部位。

疼痛性质多以慢性、单侧头痛为主;为钝性、胀痛或牵拉痛;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颈部活动时或长时间屈颈低头等不良颈姿下可加重头痛;颈部按摩、热敷或休息后疼痛减轻;可同时伴有同侧肩臂酸楚或疼痛;部分患者存在颈椎主被动活动受限,和/或有恶心、头晕、耳鸣等症状。

曲安奈德颈部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曲安奈德颈部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记 忆 功能作 用 ;奥拉 西坦 可提 高大 脑皮 质联 络纤 维突触 的可塑 性 , 有 利于机体 神经功 能恢复 。 综上 所述 ,奥拉 西坦通 过多条作用 途径 ,能改 善老年重型 颅脑损
研 究组意识觉 醒恢复所需 时间为 ( 7 . 3 2 土2 . 5 4 )d ,对 照组意识觉 醒恢 复所需 时间为 ( 1 1 . 3 3 ±3 . 6 7 )d ,研 究组 意识恢复 所需 时间短于 对 照组 ( P <0 . 0 5 );两组 患者均未出现 明显 的药物 不 良反应 ;两组 患 者治疗 前G C S 评分 、N I H S S 评分 、MMS E 评分相 比较均无 明显 差异
头痛 既可以是多种疾病 的症状 ,也可以是一种 独立的疾 病。 1 9 8 3
分别给 予 颈部 注射 曲安 奈德 治疗和 口服 非 甾体 类药物和 肌 松 药物 治疗 ,观 察其 治疗后 效果 。结果 治疗 1 个疗 程后 ,治疗 组治愈 率 为 6 O %, 对 照 组 治愈率 为 3 0 %,户< 0 . 0 5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为 9 0 %,对 照 组的 总 有效 率 为 5 0 %, P< O . 0 1 。结 论 颈部 注射 曲安奈 德 是 治 疗颈 源性
头痛 的有 效方 法之一 ,颈源性 头痛 的病 因多数是 由于颈部 的软 组损 害引起 。
【 关 键词 】 颈源 性 头痛 ;曲安奈 德 ;软 组织损 害
中图分 类号 :R 6 8 1 . 5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1 3 - 0 2 3 6 - 0 2
【 2 】 张 宜 波, 王 中. 老 年 急性 中重 型颅 脑 损 伤 的救 治 体 会 [ J 】 . 山东 医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 肖礼祖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 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 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牵涉痛:当来源于躯体两个不同部位的初级传入 纤维与脊髓内的同一个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时,其中一个部位病变产生的痛觉冲动就可能被 误认为是来源于另一部位的初级神经纤维的传入。 发展历史:1983年到1990年
CDRCS与颈椎病的关系
定义的范围不同:局部及整体(见备注) 与颈型有相似点也有区别点:后者颈部肌肉或 韧带僵硬、纤维化、钙化,有肌肉或韧带的 压痛,小针刀有效。 与神经根型的关系:相同点:横突处压痛;不 同点:前者为干性症状,后者为神经根性症 状(包括前根),有腱反射异常。
枕神经痛

英文表达:
符合以上疼痛特征者, 可诊断为本病。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NSAIDS药物及物理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枕部神经受伤害时:行枕神经注射治疗 颈椎小关节受伤时:小关节阻滞术 颈椎间盘病变:射频或消融术或椎体融合术 颈部肌肉因素:局部注射或肉毒素注射 外周神经电刺激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I 咽后肌腱炎: 1、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 位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 2、肿瘤:如后颅窝肿瘤、高位颈椎肿瘤; 3、外伤:如挥鞭伤、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4、先天或后天畸形 5、其他:如神经卡压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 颈椎: i颈部和枕部疼痛,可以放射至额、眶、颞、顶或耳; ii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颈部姿势所诱发或加重; iii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 颈部被动活动抵抗或受限 (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程度及在主动和 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有改变(3)颈部肌肉存在不正 常的压痛。 iv影像学检查颈椎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前屈后伸 位异常:(2)曲度异常:(3)骨折、先天异常、骨肿 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

颈源性头痛的诊疗--董铁立

颈源性头痛的诊疗--董铁立

及,可在X光引导下穿刺治疗。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第2颈椎横突注射操作方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 第2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 端1~2 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 确认标记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
如果不缓解,需查原因,行其他治疗。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注意事项
(1)由于第2颈椎横突的体标标志在较肥胖者 不易触及,需在X光引导下穿刺治疗 (2)颈椎横突的定位有个体差异,且邻近有重 要神经、血管,要注意解剖定位。 (3)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椎动脉 孔向外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进针时要多次 回吸,严防误入椎动脉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4)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无不良反 应再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 的感受,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5)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上交感神经节出现 一过性Horner’s综合征, 可增强疗效。操作 中应严防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6)晕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枕大神经
第3枕大神经 枕小大神经 耳大神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内容
颈源性头痛概述 颈源性头痛解剖学基础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

低频电刺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全文)

低频电刺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全文)

低频电刺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全文)头痛的病因复杂,颈源性头痛是指因颈椎或者颈部组织的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而导致的头痛。

头痛大多表现为一侧头部疼痛,性质多为牵涉痛。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集中在30-50岁,女性较多。

中医学认为颈源性头痛属于“头痛”、“头项强”、“颈肩痛”范畴,病因分内伤和外感两个方面。

大多在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脾虚等基础上发病。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低频电刺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辩证分型为实证者。

排除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病的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中断治疗的患者。

60例患者男21例,女39例,年龄21-70岁,平均42.8±10.6岁。

病程:1-8个月,平均5.6±1.5个月。

1.2治疗方法低频电刺激治疗仪选择比利时STX-Med Sprl公司生产的CEFALY(中文名释烦离)治疗仪。

治疗时疼痛在颈枕部者用颈枕部电极,疼痛在额颞部者用额部电极。

每天1次,一次20分钟,每个疗程5天,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2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对于4个疗程结束前就治愈者,则到最后一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疼痛程度采用VAS方法评价,用长度为10cm尺子,0-10之间的数字,0为无痛,10为疼痛最剧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疼痛持续时间计分方法:1分为>0.5h,≤2h;2分为>2h,≤6h;3分为>6h,≤24h;4分为>24h,≤72h;5分为>72h。

头痛指数评价方法:每次发作的疼痛程度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发作情况,计算治疗前和治疗后头痛指数。

临床疗效评价:基本治愈:治疗后头痛指数下降≥90%,显效:治疗后头痛指数下降≥55%,<90%,有效:治疗后头痛指数下降≥20%,<55%,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妙纳超级科室会颈源性头痛

妙纳超级科室会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疗方法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樊碧发 教授
目录
一般概述
• 颈源性头痛的历史
•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
• 颈源性头痛及其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历史
1.Sjaastad O, et al. An hypothesis.Cephalalgia. 1983(3)4:249-56. 2.左亚忠等. 颈源性头痛病因及治疗进展.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31卷第4期:297-299. 3.倪家骧. 颈源性头痛及其治疗. 中国疼痛医学.2000,6(2):116-119. 4.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 .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 nd .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2004 volume 24 supplement 1.
肌肉痉挛:
• 颈部肌肉组织中穿行的颈神经,受到压迫或
炎症侵袭,可引起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
• 持续性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终产物 聚集,引起肌筋膜炎,产生疼痛,并可直接
刺激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
疼痛
颈源性头痛 人群
有明确诊断颈 部损伤人群
• 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 姿式,使肌肉供血减少,继发肌痉挛,并使 韧带、肌筋膜易发生损伤
• 在普通人群中CeH发病率为1%~4.1% • 在严重头痛患者中占17.5% • 在挥鞭伤者中CeH患病率可达53%
1. Sizer PS Jr,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Pain Pract. 2005;5(3):255-74. 2. Martelletti P, van Suijlekom H.Cervicogenic headac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 Drugs. 2004;18(12):793-805. 3. Nikolai Bogduk, Jayantilal Govind. Cervicogenic headache: an 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on clinical diagnosis, invasive tests, and treatment. Lancet Neurology 2009; 8: 959-68.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
• 2、C3-4颈椎关节突关节:疼痛位于颈侧后方区域,同样 可延伸至枕下,但不超过枕部,向下不超过肩胛带,其分 布形状类似于肩胛提肌。
• 3、C5-6颈椎关节突关节:可引起肩胛痛,易和肩周炎混 淆,此外尚可引起胸痛及上肢疼痛。
• (四)伴随症状: • 1、视觉减退或眼痛:多在头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生,眼
颈源性头痛的影像学检查
• 1、X线:强调五位片 • 2、MRI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一)诊断原则 1、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体征进行分析。
并排除其他可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尤 其是上部颈椎旁、乳突后下部及头部压痛 是诊断颈性头痛的重要依据。 2、对有典型颈源性头痛的症状,但缺乏神经 刺激的体征,影像检查无阳性发现者,可 对颈神经进行诊断性阻滞,或在C2横突处 注射消炎镇痛药,有助于确定诊断。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 (七)针刀治疗 • (八)健康教育
• 1、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体位 • 2、注意自我保护和预防头颈部外伤 • 3、急性损伤应及时治疗 • 4、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
总结
• 提高诊断水平 • 科学多元化治疗 • 重视健康宣教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寰椎、枢椎
颈椎各结构的比邻关系
(二)软组织
• 枕下肌群
1、头后大直肌 2、头后小直肌 3、头上斜肌 4、头下斜肌 5、环枕后膜
(三)神经解剖
1、枕大神经
(1)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 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 之间。
(2)枕大神经起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后正中线旁开 2.5cm处。在C2棘突上方约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 处穿出肌肉,在斜方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项筋膜, 斜形走向外上,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浅出皮 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纤维骨性孔 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 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冠状缝。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时间:2018疾病分科:脑病科相关中医临床路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1] (ZY/T001.1-94)中“头痛”与“项痹病”的内容拟定:(1) 头痛的诊断依据:①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

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

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②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③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腰穿、骨穿,脑电图。

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

(2) 项痹病的诊断依据:①有慢性的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开车、上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过伸过屈位可有椎体不稳等改变;CT和/或MRI检查提示具有颈椎间盘膨/突出、颈神经根和/或根袖水肿、颈项部肌筋膜炎症等。

须同时符合“头痛”和“项痹病”。

2. 西医诊断标准采纳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 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2] .(1) 疼痛源自颈椎,且头部(含枕部、头顶、额部、颞部)和/或面部≥1个部位疼痛,满足标准(3) 和(4) ;(2) 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检查证据支持颈椎/颈部软组织疾病是诱发头痛的原因;(3) 支持疼痛源自颈部疾病或损伤的证据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临床症状提示疼痛的病变在颈部;②诊断性阻滞(颈部结构或神经根)治疗阳性。

颈源性头痛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颈源性头痛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塞旦壅瘟堂 志 21 年 8 00 月第 6 卷第 4 期 P i Ci J A gs 2 1, o 6N . a l , uut 00V 1 , O 4 n n .
2 85

综 述
与 讲 座

颈 源性 头 痛诊 断 与Fra bibliotek治 疗 的研 究 进 展
吕 莹 莹 综 述 杜 冬 萍 审 校
在 颈 上 神 经 的 脊 髓 背 角 集 合 , 而 临 床 研 究 发 现 这 种
2 86
实用疼痛学杂志 2 l o o年 8月第 6卷 第 4期
P i Cl 'Au u! an i J n g
! : : !
集合恰是 颈源性 头痛 同时 出现在颈神 经和 三叉神 经
皮 区 的 解 剖 学 基 础 ] 。另 外 ,颈 椎 关 节 突 关 节 作 为

确定损 伤节 段 。颈 部肌 肉如斜 方肌 、胸锁乳 突肌 等
的紧缩感 ,颈深部屈 肌 的肌力及 耐力 减弱 ,神 经组 织 ( 觉 ) 激 发 试 验 和 颈 部 屈 曲一 转 运 动 试 验 痛 旋 等口 ] 。颈部屈 曲一 转 运 动试验 是 用 手法 检查 鉴 旋 别 C 、C 的功 能 障碍 的 形式 。充 分 屈 曲颈 椎 ,使 其运 动仅 限于 C 、C 后 再旋 转 俯 曲。正 常 的范 围 。
是 一 种 牵 涉 痛 ,病 因 多 为 椎 问 盘 退 行 性 变 引 起 的 神 经 压 迫 和 伴 随 的局 部 无 菌 性 炎 症 。
18 9 3年 sa sa jatd等将 由于 颈 部 骨 骼 肌 功 能 失 调 引 起 的头痛 称之 为 “ 源性 头 痛 ” 9 4年 国 际疼 痛 颈 ,1 9 学会 第一 次 正 式 命 名 此 型 头 痛 ,并 制 定 了 诊 断 标 准 。随着 现代 医疗 技术 的发展 ,颈 源性 头痛 越 来越

颈源性头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颈源性头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故 在 中 医学文 献 中并 无 颈 综合征。 疼痛常分布于患侧颈、 枕、 胞 还 会 加 速 颈椎 病 变 和 直 接 刺 激 方 医学 ,
顶、 颞 和额 部 。随着 生 活水 平 的 提 上 颈 椎 部 分 的 神 经 而 引 起 颈 源 性 源 性头 痛这 一 病症 的明确 记 载 , 但
颈 部 病 变 节 段 的 椎 动 脉 及 其 后 气 血 运 行 不 畅 , 气滞血瘀 , 气 血
算法测量 出的颈椎 生理 曲度都小 周 围交感 神 经受 到 刺 激 时 , 会 反 射 不 通 则 痛 , 气血不通则不荣 , 导 致 筋 肌 失养 , 而 不 能约 束 骨骼 和稳 定 于7 mm( 正 常值为 1 2  ̄ 5 m m) 3。 性 地 引 起 椎 动 脉 痉 挛 而 导 致 供 血
现 代 神 经解 剖 学 中 , 认 为颈 椎 不 足 [ , 产 生 头 痛 等症 状 ; 颈 部 高 关 节 , 产生“ 骨错 缝 、 筋 出槽 ” 。 李
和 颈椎 间 盘 的 退 行 性 变 可 以引 起 位 节段 病 变 时 上 颈 段 部 分 的 多 种 正 祥 认 为本 病 的病 因病 机 多为 颈 源性 头 痛 , 慢 性 劳损 和 陈 旧性 挥 神经在伤害痛觉信息传 人时发生 风 寒 外 邪 侵 袭 引 起 的经 脉 失 和不
周红海 ’ 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 学院 5 3 0 0 0 1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机理; 病机 ; 中医治疗 中 图分 类号 : R 2 7 4 . 9 1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0 7 1 9 ( 2 0 1 5 ) 0 2 — 0 0 0 1 — 0 4
s y n d r o me , C E H) … 的概 念 以来 , 颈 响 , 改 变 椎 间孔 的大 小 , 使 椎 间孔 因 素很 多 , 但 多 是 由颈 部 各部 分 结

三联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三联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 2武富良. 占东, 粱 乔艳贞 臀肌筋膜挛缩综合征[ ]中医正骨. J.
19 .( )8 9573:.
[] 3 马晕宜. 射性臀大肌挛 缩症 []中华外科 杂志 .98 l () 注 J. 17 ,6 6 :
3 5. 4
c 编辑 : 魏
群)
耳 穴 贴 压 预 防 输 血 发 热
文章 编号 :0 3 0 8 20 )1 0 l l 10 —5 2 0 2 0 —0 6 一0 c
顼源性 头痛 即 由颈枕部或 ( ) 部组织的 器质性 或功 及 肩 能性病损所 致的以同侧 头痛 为主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组综合征 。此类头 痛
往往病程 日 , 难愈 , 患者身 体和精神上 造成极 大痛 久 缠绵 给
实验组 : 血前 1 n 耳廓 甩 7 %的乙醇 脱脂 后 , 输 5mi, 5 将 胶布剪成 0 5∞ ×0 5c . . r n见方 , 将王不留行放胶 布上 , 对准 所选耳穴 ( 取双耳神门 肾上腙 、 皮质下 、 内分泌 )并 采用 轻 , 重适宜的手法 进行 揉压 , 患 者产 生酸 、 、 、 热 等感 使 麻 胀 痛、
定紧贴骨面 , 以免伤及 血管 、 神经。③手法整复 : 病人取 仰卧 位, 目的是使其充分 放松 颈部 , 以捏 、 、 、 等手法 。 施 拿 按 压 然 后一手扶其 下颌 , 一后 托其 枕部 , 另 使患者头前侦 1’ 5状态牵 引 lii n左右 , n 同时施 以颈部旋 转复位手法 。如此每周治疗 1次 , 3次为 l 疗程 。笔者用此法共治疗 2 2例 , 全部有效 。
次性注射器抽取醋 酸泼 尼松龙 注射涟 5 ,%利多卡 0g2
固 2ml , 维生紊 Bj 0 g 对准 治疗点 垂直进 针 , J 0u , 5 针尖达 骨 质, 回抽无血后 每点注人药液 2ml 。②针 刀松解 : 口线 与 刀 颈纵轴平 行 , 针体垂直于进针 处皮肤 朝人 , 针刀达骨质 , 患者 有酸胀感伴针 刀收紧感 时开 始剥离 , 先纵剥后 横剥 , 若有 硬 结作通透切割 2 3刀 , - 有粘连者作横行铲剥。 出针刀 , 口 伤

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分析和治疗观察

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分析和治疗观察

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分析和治疗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节阻滞对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并根据疼痛部位选择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阻滞。

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

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神经节阻滞治疗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颅脑手术;颈源性头痛;神经节阻滞;治疗效果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引起的头部疼痛。

颅脑手术患者术中为了充分显露病灶,往往需要将颈部处于过伸、过曲或旋转位,可压迫或牵拉神经根。

如手术中不注意颈部的保护可能造成颈部结构的损害,进而产生颈源性头痛[1]。

本文分析了神经节阻滞对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5岁~60岁,平均年龄(45.24±11.24)岁;体重52kg~80kg,平均体重(64.25±12.62)kg;颅脑手术包括垂体瘤18例、胶质瘤15例、脑膜瘤7例、听神经瘤5例。

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但术后1周内出现剧烈头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并伴有同侧颈枕部、肩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查体可见颈部肌肉紧张,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压痛明显,引颈试验阳性。

颅脑CT检查结果正常,无明显出血、脑水肿表现。

经甘露醇脱水、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

研究对象同时排除颅脑手术前有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病史、颈椎先天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结核、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颈源性头痛、神经功能障碍、类固醇激素使用禁忌症等患者。

颈源性头痛的皮温诊断

颈源性头痛的皮温诊断

3、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内侧 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 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 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
4、第3颈神经出椎间孔在椎动脉后方发出 第3颈神经后支,其内侧支分布到多裂肌。
5、1、2、3颈神经后支借交通支相连接形 成神经环(或称为颈上神经丛)。
颈源性头痛病例红外热像对称测温结果 与患部关系表
前额温 与患痛部 颈、肩、肩胛 与患痛部 例 度/局部 位关系 区温度/局部 位关系 数
较高 较高 较高
同侧 同侧 对侧
较高 较高 较高
对侧 6 对侧 2 同侧 4
注:1、其中1例所测温度无明显变化,但颈椎体征阳性。 2、局部温度较高指与对侧相比温差>3°。
与颈部症状体征的关系
▲对500例患者中的410例中,6例疼痛由头 颈运动或头部姿势引起;
▲ 112例长期单侧头痛患者中,只有2例此 类头痛(0.4%)。
▲ 以上结果表明由头部运动或固定姿势激
发头痛的体征不是一个敏感或特异的诊断标 准。
Sjaastad认为颈源性头痛的其他特征为颈 部压力激发的头痛。 在500例头痛患者中,没有出现1例此类 头痛。
受刺激。 2、肌源性疼痛: 腹侧运动神经根受刺激。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及发病机制
(一)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二)发病机制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1、头面部表面和深层结构都是由三叉神 经及第2-3颈神经分布支配。
2、第1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上方发出第1 颈神经后支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
因此,远红外线温度摄像技术便可成为 一种疼痛病诊断工具。
激痛点区域温度变化可以作为疼痛病诊
断的基础,作为治疗进步的依据和及早 预防的参考。

俞燕政医师治疗颈源性头晕、头痛的典型病案(病案一)

俞燕政医师治疗颈源性头晕、头痛的典型病案(病案一)

.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的典型病案(病案一)2011年10月25日昨天,曾经参加过行鹭人登山活动的队员:就中国(网名)和小猫莫莫(网名)在微博里讨论对中医的看法,就中国写到:“我认识一位'神医',十几年以来,他医治了我众多的疑难杂症。

直到有一次,他说研究一下以往病例,把对他们有效的中草药组合一下给你使用,我震惊了!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这不是小白鼠的待遇么?我深深地感到被不人道地对待了。

同时意识到我一直吃的是安慰剂,这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

”我不知道他写的这个“神医”是谁?但我知道,凡是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医生都不会自诩神医的,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

看了这帖和小猫莫莫对此帖的评论,我发现他们对中医的看法有一些偏见,主要是不了解中医疗法的缘故。

在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来,越来越觉得中医疗法的长处和特色,是不可磨灭的,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面对这两位厦门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我觉得很有必要和他们进行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误解、走出误区。

昨天答应小猫莫莫,有空写一些容易懂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为了更加贴切,把近年来厦门大学里有几位我的病人的典型案例整理出来,现就从这里说起:9月23日厦门大学一位在校生Fxiao(他小学和中学时曾是我的病人),带来一位主诉剧烈头痛、头晕的同班女生,请求我帮助治疗。

经过详细问诊、检查,诊断为:颈源性头痛、头晕,中医诊断:属于心脾气血两虚型。

时间:2011年9月23日;患者:Sjia,女,厦门大学某系,在校生;主诉:头痛7天,左太阳穴区有明显抽掣痛。

伴右侧耳鸣,头晕、欲呕;疲乏、体倦,出汗(汗后自觉体虚)、面色萎黄;经期有疲倦表现;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局部检查(略)。

患者曾于2011年9月14日扶送厦门大学医院住院治疗,9月17日出院诊断为:1、上呼吸道感染;2、CT检查示:颈曲僵直等。

(患者本人续诉:出院后,头仍痛,抬头眩晕,需躺下休息,身体乏力,易出虚汗,且右耳耳鸣,左侧头部有阵痛,不能长久的劳累,自觉体质虚弱,颈部很僵硬,不能对着电脑,近日基本上处于需要休息的状态)我的诊断、治疗方案如下:中医诊断:心脾气血两虚(气血不足,气血两虚型的颈性头痛、眩晕)治则:功能锻炼、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治疗:一、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 1、调整枕头高度:仰卧低位、侧卧加高尽量使头部保持与脊柱水平位;2、上机鼠标位置调整、上肢不应过于伸直;3、座椅高低定期调整;4、小哑铃锻炼;5、饮食调节、适当运动;6、定时如厕。

三联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三联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颈 源性 头痛 , 是一 种 中老年人 常见 病 、 多发 病 。男 女 比例 1 : 4, 其发病率为 2 0 %… 。其 特征 是头痛 可表现 一侧或 两侧交 替加重 , 颈部压痛 、 僵 硬或活动时上 颈部疼痛 、 活动受 限。部 分 患者有 眼睛干涩 , 视物 模糊 或 眼球发胀 等 ; 少数 患 者 出现耳 鸣
例, 用 MMS E和 B r i s t o l 最新神经心理学成套 量表的记忆部 分项 目作 为评价记忆状态 指标 , 采 用随 机单 盲双模 拟对 照方 法 , 研 究参芎胶囊 治疗 3个 月及停药 1年后随访对 A D记忆状态 的影
3 戴 富林. 血管性痴呆 的分类 和诊断. 国外 医学老年 医学 分册 , 1 9 9 4,
2 Ko u i f e J I .Me c h a n i s ms o f a my l o i d p r o t e i n l n d u c e d mo d i i f c a t i o n i n i o n
t r ns a p o r t s y s t e ms :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Ce l l Mo l Ne u r o b i o l , 2 01 1, 2 1: 1 7 3- 2 1 3 .
n=8 o , 分, i±s
慰剂组 ( 2 6 . 3±1 . 0 ) 分 比较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与
脑复康组 比 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吕海兵等 研
究表 明参 芎胶囊 可提高 A D患 者的记忆 商 ( MQ) , C T检测证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云等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和C2横突旁注射 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 96例分别采用C2横突局部注射36例(A组)、星状神 经节阻滞36例(B组)及单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胶囊 24例(C组)。结果发现:A、B组疼痛评分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但均优于C组(P<0.05 )。结论:C2横 突旁局部注射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作用相 近,对颈源性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 颈深丛神经阻滞
鉴于颈源性头痛常见于C2或C3神经根分布区, Michael E Goldberg等行改良颈深丛神经阻滞,对 一侧头痛者,只阻滞患侧,对双侧头痛,则先阻滞 严重一侧,1~2周后再行对侧阻滞。
方法:39 例病人,其中
男11人,女 28人。进针
不同有关。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治疗概况
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种治 疗 方式综合应用。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一、健康教育 1. 保持良好工作和休息体位; 2. 注意自我保护和预防头颈部外伤; 3. 急性损伤应及时治疗; 4.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紧张,
保持良好心情。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二、药物治疗 1.镇痛药
☆ 2010年,Knackstedt等调查30000名30~44岁普通人群, 发病率0.17%,其中42%合并偏头痛,平均病程8年;
☆ 美国发病率0. 4% ~4. 6%,男女患病率为1: 4;
☆ 国内尚缺乏类似的统计学资料,不同文献报道差异较
大, 0. 4%~80%,这与研究的方法不同及所依据的诊断标准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 颈2椎旁注射 操作方法:第2颈椎橫突位于胸鎖乳突肌
后緣,距乳突下端1~2 cm,坐位時相当于下 頜角水平。先确认穿刺点作好标記,皮肤常規 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針,对于椎旁压痛明显 者,每进針0.5~1 cm 注射2 ml 药液,针尖触 及橫突后回吸无血无液,分次注射药液。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发展史
1. 1860年英国外科医师John Hilton 意识到头痛 来自颈部结构的功能失调
2.1926年,Barré推测头痛来自颈部或枕区的结构
3. 1948年,Bärtschi-Rochaix用“颈性偏头痛 (migraine cervicale)”这一术语来描述源于颈椎的头 痛
有人先以1%利多卡因1ml行枕大神经试验 性阻滞阳性后,注入0.5%亚甲蓝2ml(2%利多卡 因2ml与20mg/2ml混合液) 治疗头痛,取得一 定效果。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 枕小神经阻滞
枕小神经的纤维来自C2、 C3颈神经前支,分出皮支支 配且外侧头皮及耳廓后上部。
枕小神经的定点位于乳 突后方的胸锁乳突肌附着点 后缘处,或枕大神经刺入点 外侧2.5 cm处。如引不出放 射痛时,只要针尖抵骨,回 吸无血注药。
2. 咽后肌腱炎。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流行病学
☆ 1990年,Pfaffenrath等在一所医院5520名头痛患者中 按Sjaastad诊断标准调查发现,CGH发病率为13.8%;
☆ 1995年,Nilsson按IHS诊断标准调查发现,CGH在人 群中发病率为2.5%;
☆ 1995年,Monteiro按Sjaastad诊断标准,符合所有6大 标准的CGH的发病率为1%,符合5个标准的CGH的发病率提 高至4.6%;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 定义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GH、CEH)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 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 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1983年由Sjaastad首次提出, 1992年 Sjaastad又提出双侧头痛也可出现。因此, 目前颈源性头痛不再强调单侧限制性 。
4. 1983年,Sjaastad等首次正式提出“颈源性头痛” 的概念,1990年,Sjaastad等发布“颈源性头痛”的诊 断标准,1998年作了修订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1) (Cervicogenic Headac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CHISG) 1. 颈部症状和体征 (1)以下情况,头痛症状加重:①颈部活动和 (或)头部维持异常体位时;②按压头痛侧上颈段或 枕部时; (2)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3)同侧颈、肩或上肢非根性痛(定位不明 确),或偶有上肢根性痛。 2. 诊断性神经阻滞可明确诊断 3. 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 耳大神经阻滞
耳大神经的纤维来自 C2、C3颈神经前支,发出 皮支支配耳廓、外耳道、下 颌角及腮腺表面的皮肤。
方法;与颈浅神经阻滞 方法一致。患者取仰卧位, 头转向健侧,确定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点。用3.5cm长, 7号短针沿该中点进针约 1cm左右,回吸无血,注射 局麻药3~5ml。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国际头痛协会(IHS)诊断标准
1.颈椎
(1)颈部和枕部疼痛,可以放射至额、眶、颞、 顶或耳;
(2)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抗或受限; 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程度及在主动和 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有改变; 3)颈部肌肉存在压痛; 4)影像学检查颈椎至少符合以下一项:①前屈后 伸位异常;②曲度异常;③骨折、先天异常、骨肿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疾病。
对乙酰氨基酚、西乐葆、阿片类等
2. 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度洛西丁等
3. 抗癫痫药
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妥泰等
4. 肌肉松驰剂
巴氯芬、替扎尼啶、A型肉毒毒素等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三、神经阻滞疗法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 枕大神经阻滞
枕大神经由C2后支,少量来 源于C3神经纤维,分布于枕后内侧 及头顶皮肤。
穿刺水平位于上项线,距枕 后结节外侧2.5cm处,紧靠枕动脉 内侧垂直进针抵达枕骨表面,给予 药物阻滞。
颈源性头痛治疗概况
亚甲蓝注射
亚甲蓝为一种氧化还原剂,与神经组织有 较强的亲和力。局部注射时作用于神经末梢,损 害末梢神经髓质。注射后多有疼痛,经4小时左 右疼痛逐渐转为麻木,约30天后,新的髓质生长, 感觉可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