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

合集下载

颈源性头痛Microsoft Word 文档 (3)

颈源性头痛Microsoft Word 文档 (3)

颈源性头痛的提出•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

•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颁布颈源性头痛的分类标准。

•1995年Bogduk 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

认为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

亦有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

颈源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颈源性头痛的定义1.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或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

2.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3.多有头、颈部损伤史。

颈源性头痛的机制1.颈源性头痛可产生于颈部肌肉组织、神经根,特别是前根受到压迫或炎症侵袭时可引起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

2.持续性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代谢的终末产物引起肌筋膜炎、疼痛,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疼痛。

3.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某种工作姿式,使该处肌肉供血减少,继发肌肉痉挛,同时使该处韧带、肌筋膜发生损伤。

4.长时间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颈部神经-肌肉紧张,这也是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常见的解剖学原因。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年龄多在20-60岁, 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女性多见。

•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顳部、顶部、颈部。

随病程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性存在,缓解期缩短,发作性加重。

•在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较高,常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疲劳、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降低。

•耳下方颈椎外侧和乳突下后方明显压痛。

•病程较长者有颈后部、顳部、顶部、枕部压痛点。

•部分患者触觉、针刺觉减弱,或患侧嗅觉、味觉和舌颊部感觉减退,或压顶试验和托头试验呈阳性,或无明显体征。

•X光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变,或颈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棘突增宽变厚、棘上韧带钙化。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摘要】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首先介绍了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及特点,然后分别探讨了推拿治疗和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描述了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以及进行了效果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缓解颈源性头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病因、特点、应用、方法、效果观察、结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探讨这种综合疗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分析推拿和针刺分别对颈源性头痛的影响,以及二者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缓解颈源性头痛症状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综合疗法在其他疼痛症状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依据,促进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意义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作为中医经典疗法的结合,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

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推拿与针刺相结合的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为中医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有助于增加对中医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认知和了解,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天麻素缓释片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天麻素缓释片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天麻素缓释片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天麻素缓释片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引言: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是疼痛源于颈部,往往伴随着颈部僵硬、肩颈部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目前,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仍然较为有限。

天麻素是一种中草药成分,其具有镇痛和神经保护作用,因此被认为有潜力用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天麻素缓释片在颈源性头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符合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天麻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过程持续8周。

记录患者的头痛频次、头痛强度、颈部疼痛和运动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头痛频次和头痛强度在治疗后均显著减少,而对照组的变化则较小。

治疗组的颈部疼痛和运动功能评分也较对照组更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素缓释片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天麻素作为一种中草药成分,其镇痛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机制实现。

然而,在本研究中暂未对其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的盲法效果有待改进,这些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综上所述,天麻素缓释片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具有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和深入探究天麻素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进展,为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且安全的选择综合分析显示,天麻素缓释片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组患者的头痛频次和头痛强度明显减少,颈部疼痛和运动功能评分也有明显改善。

治疗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然而,研究样本量较小、对照组安慰剂盲法效果有待改进,这些限制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发布时间:2023-06-15T01:35:13.9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王双[导读] 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泸州市纳溪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泸州 646318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颈源性头痛的定义及临床特征颈源性头痛泛指颈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或周围软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大多数患者首先发生颈项部僵硬、疼痛,其后出现颈枕部或头颞部的疼痛,也可出现头额、颞及眶部的放射痛;少数患者仅表现为模糊性头痛,无法准确描述部位。

疼痛性质多以慢性、单侧头痛为主;为钝性、胀痛或牵拉痛;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颈部活动时或长时间屈颈低头等不良颈姿下可加重头痛;颈部按摩、热敷或休息后疼痛减轻;可同时伴有同侧肩臂酸楚或疼痛;部分患者存在颈椎主被动活动受限,和/或有恶心、头晕、耳鸣等症状。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 肖礼祖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 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 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牵涉痛:当来源于躯体两个不同部位的初级传入 纤维与脊髓内的同一个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时,其中一个部位病变产生的痛觉冲动就可能被 误认为是来源于另一部位的初级神经纤维的传入。 发展历史:1983年到1990年
CDRCS与颈椎病的关系
定义的范围不同:局部及整体(见备注) 与颈型有相似点也有区别点:后者颈部肌肉或 韧带僵硬、纤维化、钙化,有肌肉或韧带的 压痛,小针刀有效。 与神经根型的关系:相同点:横突处压痛;不 同点:前者为干性症状,后者为神经根性症 状(包括前根),有腱反射异常。
枕神经痛

英文表达:
符合以上疼痛特征者, 可诊断为本病。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NSAIDS药物及物理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枕部神经受伤害时:行枕神经注射治疗 颈椎小关节受伤时:小关节阻滞术 颈椎间盘病变:射频或消融术或椎体融合术 颈部肌肉因素:局部注射或肉毒素注射 外周神经电刺激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I 咽后肌腱炎: 1、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 位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 2、肿瘤:如后颅窝肿瘤、高位颈椎肿瘤; 3、外伤:如挥鞭伤、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4、先天或后天畸形 5、其他:如神经卡压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 颈椎: i颈部和枕部疼痛,可以放射至额、眶、颞、顶或耳; ii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颈部姿势所诱发或加重; iii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 颈部被动活动抵抗或受限 (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程度及在主动和 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有改变(3)颈部肌肉存在不正 常的压痛。 iv影像学检查颈椎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前屈后伸 位异常:(2)曲度异常:(3)骨折、先天异常、骨肿 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

颈源性头痛误诊病例分析

颈源性头痛误诊病例分析
通 讯作者 l y q t t y y @1 2 6 . c o r n
( 1 )误诊为偏 头痛 :本组病例 多见于年轻女性
患者且 有慢性头痛病 史者 。偏头痛 的发病与遗传 、
激素、饮食 、睡眠及精神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早 , 多为 发作性、偏侧性 、中重度搏动样 头痛 ;一般持 续 4~ 7 2 h ,多伴有 恶心、呕吐 ,活动后 加重 ,休 息后减轻 ;头痛多见 于颞部 ,麦角类制剂 或 曲普坦
至 7月的 1 2例头痛患者 ,对 其临床特征进 行分析 ,
并对 1 2 例 误诊情 况报道 如下。 方 法 1 .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中, 男性 3 例, 女性 9 例, 年龄 1 5~ 7 4 岁,病程 2周~ 1 0年。 2 . 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明显缓解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u e s c a l e , V AS ) 明显降低 。 对于另外 3 例 药物 治疗 效果不佳者 ,
是C E H的直接原因 【 6 】 ,可刺激或压迫枕神 经、耳大 神经及 C 神经后支造成头痛 。
2 . 误诊原 因分析
就 诊科室 ,除外可致头痛 的器 质性疾病和 精神或 心
理性疾病 ,多能明确诊 断,必要时转至 上级医生或
者进行诊 断性神经 阻滞 。诊 断标准 : 国际头痛协会 诊断标准 口 如下 :不符合 I项或 I I 项则不足 以诊 断 颈 源 性头痛 。 I:颈 椎 :i 颈 部和 枕部 疼痛 ,可放 射至额 、眶、颞、顶或 耳;i i 疼痛 可被特 定的颈部 活动或颈部姿势所 诱发或 加重;i i j 至少符合 以下一 项: ( 1 )颈部被 动活动抵 抗或受 限; ( 2 )颈部肌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进展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进展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进展近年来,头痛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危险因素之一,每年影响超过约50%的人群。

其中来源于颈椎或颈部疾病的头痛,被称为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

CEH是一种由颈椎、椎间盘或周围组织而引起的牵涉痛,主要表现为一组慢性、单侧和(或)双侧头部疼痛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综合征。

据报道,CHE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中CHE的患病率约为2.2%-4.1%,其中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4倍[1]。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们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不断上升,同时长期不良体位以及“低头族”等多种因素导致了CEH 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据相关报道,CEH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因此找到一种有效、快捷、安全的治疗方法可谓迫在眉睫。

1.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CEH的特点是从颈椎到头部的单侧、牵涉性、非搏动性疼痛,表现为颈部疼痛、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制,更有甚者出现单侧肩关节及手臂疼痛。

大部分CEH患者头痛通常始于颈部或枕部,有时可向外辐射到枕骨、额叶和眶后区域。

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发作模式改变,同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对于疑似CEH患者的确诊需要影像学评估,磁共振成像是首选方法,可对颈椎及周围枕骨和颈椎软组织进行高质量的可视化[2]。

2.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进展CEH是根据病变所累及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对应的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可采用休息配合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频繁发作且疼痛剧烈者,可采用微创或其他手术的方式治疗。

2.1药物治疗治疗CEH药物有很多种,其中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最为常见。

该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进而发挥抗炎解痉止痛的效果[3]。

还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联合应用肌肉松药(乙哌立松)、营养神经药、抗癫痫药等。

2.2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可松解颈部痉挛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及减轻神经压迫。

Gwendolen Jull等[4]人采取低速颈椎关节松动技术和高速手法技术治疗调整因椎间小关节障碍导致的头痛。

颈源性头痛诊断治疗

颈源性头痛诊断治疗
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 • 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
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 部损伤史。
颈源性头痛概况
• 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 • 1990 年 国 际 头 痛 委 协 会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颁布颈源性头痛的 分类标准 • 2019年Bogduk 指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 间盘变性突出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 • 颈源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颈椎横突定位
• C1乳突下缘水平 • C2乳突下一横指 • C3下颌骨下缘 • C4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 C6环状软骨水平
注射疗法
• 在相应的病灶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既 有诊断作用,又起到治疗作用(Peloso 2019)
•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注射治 疗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Naja 2019 )。
• 查体:双侧颈椎旁,双侧颞部,枕部,顶部压痛(+);颈椎活动受限; • 辅助检查:颈椎MRI,C2-5椎间盘变性,C2-3,3-4,椎间盘膨出
• 诊断:颈源性头痛 • 治疗:颈椎旁阻滞+痛点注射 • 共治疗4次疼痛消失 • 至今无复发
病例分析二
• 李##,女性,14岁,头痛1年半,患者于1年半以前无诱因出现头痛,集中 在左侧,以枕部,颞部为主,疼痛呈阵发性,夜间加重,常痛醒,口服去痛 片有效
• Naja 2019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枕大 枕小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利多卡 因与生理盐水对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随访时间2周;随后作者又进行了每周一 次共六次的治疗,结果87%的患者疼痛在 6个月内没有复发
三 射频毁损
• Lee 2019 对30例病史超过6个月的颈源 性头痛的患者进行了C1-2.C2-3关节的射 频治疗,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有73%的 患者疼痛 缓解

颈源性头痛的健康宣教 (2)

颈源性头痛的健康宣教 (2)
感受和困扰。
04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的作息、 适量的运动和健康
的饮食等。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
颈椎病:颈椎 1 间盘突出、颈 椎关节错位等
肌肉紧张:颈 2 部肌肉长时间 紧张、疲劳
神经受压:颈 3 椎神经受压, 导致头痛
血管痉挛:颈 4 部血管痉挛, 导致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 姿,避免长时间低头
或保持同一姿势
定期进行颈部锻炼, 如颈部操、瑜伽等
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避免长时间低头
适当休息:每隔一段 时间,适当休息,放 松颈部肌肉
适当运动:进行适当 的颈部运动,缓解颈 部压力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01 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
长时间低头、弯腰、驼
背等不良姿势,保持颈
部自然挺直。
02 保持正确的站姿:避免
长时间站立,站立时保
学会缓解压力
01
保持积极心 态:保持乐 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 紧张
02
放松训练: 进行深呼吸、 冥想、瑜伽 等放松训练, 帮助缓解压 力
03
运动锻炼:进 行适当的运动 锻炼,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缓解压 力
04
社交支持: 与家人、朋 友分享自己 的感受和压 力,寻求支 持和帮助
05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自己的兴 趣爱好,如阅 读、绘画、音 乐等,有助于 转移注意力, 缓解压力
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01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 的帮助,了解颈源 性头痛的心理原因
和应对方法。
02
参加心理辅导课Leabharlann , 学习如何应对压力、 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GH)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它在头痛分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该疾病的发病与颈椎的结构与功能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疼痛特点表现为头痛多与颈部活动及姿势有关,表现为头部疼痛、颈部疼痛、肩部疼痛等。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但长期以来疗效均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且容易出现药物滥用和滥用药物后的副作用等问题。

理脊通脉手法是中医按摩手法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理疗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舒缓颈部的神经压迫,达到疼痛的缓解和康复目的。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理脊通脉手法在CGH治疗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目的探讨理脊通脉手法在CGH治疗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并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1.了解CG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

2.探讨理脊通脉手法的理论基础、治疗机理及应用范围。

3.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CGH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4.治疗组接受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

5.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评估数据,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CGH的疾病诊治、理脊通脉手法及其理疗机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析,掌握相关知识。

2.随机对照试验法:选取符合标准的CG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

期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头痛频率、治疗效果等疗效评估数据。

3.统计学分析法:采用SPSS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以及治疗安全性的情况。

颈源性头痛的皮温诊断

颈源性头痛的皮温诊断

3、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内侧 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 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 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
4、第3颈神经出椎间孔在椎动脉后方发出 第3颈神经后支,其内侧支分布到多裂肌。
5、1、2、3颈神经后支借交通支相连接形 成神经环(或称为颈上神经丛)。
颈源性头痛病例红外热像对称测温结果 与患部关系表
前额温 与患痛部 颈、肩、肩胛 与患痛部 例 度/局部 位关系 区温度/局部 位关系 数
较高 较高 较高
同侧 同侧 对侧
较高 较高 较高
对侧 6 对侧 2 同侧 4
注:1、其中1例所测温度无明显变化,但颈椎体征阳性。 2、局部温度较高指与对侧相比温差>3°。
与颈部症状体征的关系
▲对500例患者中的410例中,6例疼痛由头 颈运动或头部姿势引起;
▲ 112例长期单侧头痛患者中,只有2例此 类头痛(0.4%)。
▲ 以上结果表明由头部运动或固定姿势激
发头痛的体征不是一个敏感或特异的诊断标 准。
Sjaastad认为颈源性头痛的其他特征为颈 部压力激发的头痛。 在500例头痛患者中,没有出现1例此类 头痛。
受刺激。 2、肌源性疼痛: 腹侧运动神经根受刺激。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及发病机制
(一)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二)发病机制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1、头面部表面和深层结构都是由三叉神 经及第2-3颈神经分布支配。
2、第1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上方发出第1 颈神经后支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
因此,远红外线温度摄像技术便可成为 一种疼痛病诊断工具。
激痛点区域温度变化可以作为疼痛病诊
断的基础,作为治疗进步的依据和及早 预防的参考。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和特点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和特点

解 剖学 因素 : 产生颈源性头痛 的神经 解 剖结构包 含两 个方 面 , ①从颈枕部穿 出 C 、, C c 及 神经后支及其 分支 分布于相 应的同侧头部 , 颈部 的 C 、 及 C 神 ② ,C ,
经 及 其 分 支 与 某 些 支 配 头 面 部 的神 经 节 或 神经 核 发 生 联 系 或 会 聚 J 正 因 为 与 。 C 、,及 C c 神 经 相 关 , E 也 可 称 为 颈 CH
痛无好转 , 痛 起源 于颈部 , 发展 至颢 头 再 部 、 顶 , 至眼 眶。他们 描述 头 X颅神 经核 第 团也发现 了标志物 。而第 l 神经与第 0颅 3 第 4颅神 经有交 通。这 就可 以解 释从 、 颈部到额枕 部的相 关疼 痛和 其伴 随征候

神经后支 源性 头痛 , 亦有 将 C H称 为高 E 位神经 根性 颈椎 病者。在病因的研究 中, 对猫 C 神经 节 注射 辣根 过 氧 ( ) , 化 物酶
( R )4 H P ,8小 时 后 灌 注 固 定 , 离 出 脑 分
步产生对神 经节压 力 , 使头痛 加 重 ; 较 少见 的动静 脉 畸形也 可 以对 神经 节产 生
误 病 情 。 国 际 颈 源 性 头 痛 研 究 组 ( HIG) 出 了 C H 的 诊 断 标 准 : 侧 C S 作 E 单
因颈 C 至 C , 神经根存 在与 三叉神 经的
疼痛调控 神经 纤维 而受 到关 注。c型 和 A a型纤维存在 于椎 间盘 , 腹侧 背侧韧带 , 关 节囊 神经根 和硬脊膜 。M T能反 映椎 R 问盘突出 , 黄韧带 肥厚 , 椎管 狭窄 合并 硬
膜 受 压 , 经 根 受 压 , 时 还 能 发 现 关 节 神 有 囊 改 变 J 但 以 上 检 查 只 能 用 作 间 接 诊 。 断, 目前 , 从 影 像 学 上 直 接 判 定 是 做 不 要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概念最早由Sjaastad在1983年提出。

但目前对CEH的认识尚未明确,不同组织、学科对其诊断术语不统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复杂,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比较困难。

有数据报告,依照国际头痛协会的分类标准,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8%、其中美国的发病率0.4%~4.6%,男女患病比率1:4,平均发病年龄为42.9岁。

而国内尚缺乏类似的统计学资料,且不同的文献其差异较大0.4% ~80%不等,这与研究方法及所依据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因此,还需要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来探索颈源性头痛的真实发病率。

2019年《颈源性头痛临床诊疗: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阐释其诊断标准为:A.源于颈部疾患的一处或多处的头面部疼痛,满足C和D项。

B.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

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①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②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③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④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D.头痛在病因性疾病或病变成功治疗后3个月内消失。

01发病机制解剖会聚理论Kerr和Olafson通过在猫的高位颈髓(C1、C2)实验证明,三叉神经与颈部的传入纤维在后角中部及腹侧会聚,因此颈部的疼痛可引起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头面痛。

而且由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神经元的有序分布,使三叉神经眼支与高位颈神经可发生最大程度的会聚,所以临床上CEH疼痛主要集中在额部、颞部及眶部。

炎性机制研究显示,无菌性炎症是CEH的直接原因。

Martelleti研究发现CEH可以激活致痛因子(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导致血清IL-1β和TNF-a水平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人。

另外,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或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及粘连组织均可导致刺激枕神经及C1~C3后支造成头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东击西”的颈源性头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科杨立强倪家骧
1983年,美国医生肖斯塔(Sjaastad)首次报道了颈源性头痛的病例总结和研究结果,并正式提出了颈源性头痛的概念。

该概念的提出,是头痛研究领域中的重大进展。

由于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头部,而病因却是颈部神经受刺激,所以在临床上有很大的隐蔽性,具有“声东击西”的特点,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67岁,北京某著名大学教授,患有头痛30余年,接受过各种检查和治疗,但无明显效果,也未找到明确病因。

最后根据服用抗抑郁药物后头痛略有缓解,被诊断为抑郁症。

近几年患者头痛逐渐加重,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长期服用各种止痛药物还导致了胃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其他疾病,此时患者已经无法正常生活。

为了解除病痛,患者曾雇佣杀手结束自己生命,幸好被家人发现,避免了一场悲剧。

一个偶然的机会,患者到疼痛科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排除了抑郁症的诊断,患者十分高兴,但当医生告知患有颈源性头痛,患者将信将疑,因为是第一次听说该病。

经住院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了80%,出院时患者说了一句话:虽然我患的算不上绝症,但给我造成的伤害却一点儿不亚于绝症,是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误诊原因
•患者被误认为患有抑郁症的原因是,部分医生不了解抗抑郁药物的药理作用。

抗抑郁药物除具有抗抑郁作用外,还具有止痛作用。

抗抑郁药物不仅可用于头痛治疗,而且在治疗其他顽固性疼痛时,也是常用的辅助止痛药物,能够发挥较好的止痛作用。

因此,当找不到真正病因而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疼痛缓解时,并不能据此诊断为抑郁症。

•慢性头痛的患者长期在生理心理上忍受病痛的折磨,有时也会出现精神异常,甚至是抑郁症。

但此时治疗重点是缓解头痛,而不是精神异常,因为头痛缓解后精神异常也会随之缓解。

•上述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治疗的另一个原因是,临床医生对颈源性头痛这个疾病还很陌生。

颈源性头痛的概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国,目前对其真正了解的临床医生并不多。

实际上,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在疼痛门诊常见的疾病。

对于慢性顽固性头痛患者,在排除其他颅内器质性疾病后,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该首先考虑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特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 但年幼者也不少见,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许多少年患者,年龄最小的患者仅7岁。

本病以女性多见。

症状患者早期多表现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

疼痛部位可扩展至前额、颞部、顶部和颈部。

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同侧肩背、上肢疼痛。

疼痛可有缓解期。

随病程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持续存在、缓解期缩短和疼痛程度加重。

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均可诱发疼痛加重。

颈源性头痛常常不表现在病理改变部位,其疼痛部位模糊不清、分布弥散,可出现远处牵涉性疼痛,如类似鼻窦炎或眼部疾病的症状。

部分患者疼痛发作时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

多数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喜欢用手持续按压疼痛处以求缓解。

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减轻头痛。

体征颈源性头痛在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较高。

病程较长者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减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易疲劳,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下降。

检查耳下方、颈椎旁及乳突下后方压痛明显。

病程较长者可有颈后部、颞部、顶部、枕部压痛点。

部分患者局部触觉、针刺觉减弱;患侧嗅觉、味觉和舌颊部感觉减退;压顶试验和托头试验(+)。

但也有患者无明显体征。

辅助检查 X光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部分患者可见颈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或棘突增宽变厚,棘上韧带钙化。

CT检查多无特殊变化,少数患者可见颈椎间盘突出,但与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关。

诊断
表现为单侧头痛,不累及对侧。

根据疼痛部位、性质、体征,除外其他可致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多能迅速确定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耳下方颈椎旁、乳突下后部及头部压痛点是诊断颈源性头痛的重要依据。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患者有典型颈源性头痛症状,但缺乏神经根性刺激体征,影像学检查也为阴性。

对于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可行诊断性颈神经局麻药阻滞,或在第2颈椎横突注射消炎镇痛药物试验性治疗。

若注射后疼痛迅速减轻或消失,则有助于确诊。

治疗
一般性治疗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

但是,对按摩要慎重,许多患者经按摩后病情加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颈椎旁病灶注射对于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在第2颈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药液在横突间沟可扩散至第1、3颈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药液直接被注入病灶区域,故疗效较好。

颈部硬膜外腔注射经颈椎旁及头部压痛点注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多系病变位于椎管内,以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多见。

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病变部位,可选用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法。

颈神经毁损及手术治疗经各种非手术治疗亦无效者,多有椎管内骨性异常改变且卡压神经根,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对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危险性较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可采用颈神经乙醇阻滞,治疗应在X光或CT引导下进行。

临床上还可采用射频热凝术毁损颈神经后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