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原发性阑尾肿瘤1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后需二次手术 , 为改善病人的预后 , 现收
集 我 院 2 0 年 4 至2 1年 7 0 阑尾 4 讨论 03 f l 0 0 f 1例 l 肿瘤 的 临床 资料 , 道 如下 。 报 1 临 床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换。 阑尾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能促使肠道
功能恢复, 预防腹胀, 促进血液循环 , 预防
{量 _ 代 理 c N s 现 护 l )N 工 。 uN
原发性 阑尾肿瘤 1例 临床观察 与护理体 会 O
潘燕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江苏苏州 260 ) 10 6
【 】 的 探 讨阑尾肿 瘤的临床 特点及护理体会 。 摘要 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年4 至21年7 收 治的l 03 月 00 月 O 例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 资料与护 理方法。 结果 l倒阑 肿瘤中, 癌5 类癌1 腺类癌1 . 0 尾 腺 例, 例. 例 平滑肌 瘤1 粘液囊肿2 例, 例。 均行手术治疗, 4 例行右半结肪切除术治疗, 例二期右半结肠切除。 其中3 结论 阑尾肿瘤临床少见, 术前诊断困难, 误诊为 易 阑尾 炎, 与术后的护理不 同 术前 与阑尾炎, 尤其是 二期手术患者的术前术 后护理尤为重要 。 I 词l 关键 阑尾肿瘤 病理 诊断 护理体会 【 中图分类号l 753 3. 【 R 6 文献标识码l A
3 随 访
4 1 阑尾 良性 肿瘤 护理 .
本组病例中阑尾 良性 肿瘤3 , 例 占阑 肿瘤 , 虽然切除后复发及转移 几率较小 ,
尾 肿瘤 的 3 %。 般 阑 尾 良性 肿瘤 的 手 术 但 是 给 病 人 带 来 心 理 上 的 恐 慌 。 0 一 因此 , 术 我 此 组病 人均 随访 , 间为 1 年 。例 方 式仅 行单 纯 阑 尾切 除 术 , 术 切 口为 麦 后 的 宣教 就 非 常重 要 , 们 在辅 助病 人 早 时 ~5 2 手 腺 癌 仅行 阑 尾切 除 术病 人 ,例 1 后 肝脏 氏切 口 , 此 术 后 的 护 理 与 阑 尾 炎 的 术 期下床锻炼的同时 , 1 年 因 积极的向病人讲解此 及 腹腔 转 移 死亡 , 1 另 例及 1 阑 尾 腺癌 二 后 护 理 相 同 , 要 是 术 后 并 发 症 观 察 和 类疾 病 的特 点 及预 后 , 解 病人 的 恐慌 情 例 主 缓 使 期 右 半 结 肠 切 除 术 病 人 分 别 在 3 月 和4 护 理 :1腹 腔 内 出血 , 密 切观 察患 者 神 绪 , 病 人早 日康 复 。 个 () 应 个 月后 出现 子 宫及 双侧 附 件 转移 , 并行 全 志 、 压 、 率 、 量 、 血 心 尿 皮肤 温 度 等 变 化 。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杨玉华【摘要】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2岁。
2例以急性阑尾炎入院,1例以腹部包块就诊,1例行子宫肌瘤手术发现阑尾增粗而行阑尾切除。
病理见阑尾黏膜被高柱状肿瘤细胞取代,胞质透亮,充满黏液,细胞轻度异型,细胞排列呈腺管状,黏液突破黏膜肌层到达阑尾壁内或阑尾表面。
4例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 CK7阴性, CK20、CEA均为阳性,确诊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术后随访24个月,4例均无瘤生存。
结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46【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阑尾黏液性肿瘤,低级别;临床病理特点;阑尾肿瘤【作者】杨玉华【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6阑尾黏液性肿瘤常表现为分化良好的腺体,在阑尾外常以恶性方式生长,甚至产生腹膜假黏液瘤及远处转移[1,2]。
规范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2010版WHO消化系统新分类定义了它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提出了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概念[3]。
2010年1月~2015年3月,我们收治4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现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研究对象为我院同期外科收治的4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
其中女3例、男1例,年龄45~59岁,平均52岁。
4例中有2例以急性阑尾炎入院,1例以腹部包块就诊,1例行子宫肌瘤手术发现阑尾增粗而行阑尾切除。
切除阑尾直径0.6~1.2 cm。
其中3例阑尾腔内肉眼可见黏液,1例阑尾直径0.6 cm者肉眼未见腔内明显黏液。
HE切片均显示阑尾正常黏膜已被肿瘤细胞取代,肿瘤细胞呈高柱状,胞质透亮,充满黏液,核位于基底,细胞轻度异型,分化较好,细胞排列呈腺管状,阑尾肌壁内可见黏液。
阑尾粘液性肿瘤
阑尾粘液性肿瘤病例病史:患者,男 44Y,患者自诉 1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无腹胀,发热,无恶心呕吐。
自发病以来精睡眠神可,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ˊs 征阴性。
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右下腹彩超:右侧腹部可见 9.5*4.4 cm 无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右侧腹部囊实性包块。
CT 表现:右下腹部见类椭圆形囊性病变,囊壁厚薄不均,内侧壁较厚,见分层改变,可见多发血管影,周围脂肪间隙尚清晰,相邻腹膜增厚,内侧见多发小结节影,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局部见结节样强化,CT 值约 31 HUPS、41-57 HuCE,延迟期 69 Hu。
相邻结肠及回肠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囊内密度欠均匀,可见点状气体影及稍高密度影,平均 CT 值约 16 Hu,高于膀胱 CT 值 4 Hu。
可能的诊断:手术及病理:手术:探查肠管血管无损伤,肝脏未见明显转移瘤,无腹水,回盲部肿瘤浸透肠壁浆肌层,回结肠血管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
病理诊断: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概述:阑尾原发性肿瘤比较罕见,不到胃肠道肿瘤的 1%,其中黏液性肿瘤约为 0.2-0.3%,术前极少确诊,易误诊为炎症,阑尾黏液性肿瘤分为良性的囊腺瘤,恶性的高级别黏液腺癌和低度恶性的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alsm,LAMN)。
2010 年 WHO 将 LAMN 归类为难以分类、交界性或难以明确生物学行为的肿瘤,需要定期随访有无复发或进展可能。
LAMN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LAMN 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右下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与急性阑尾炎无法区别,肿块较大时易压迫周围组织伴有继发梗阻表现,如感染、肠套叠、肿块扭转等,LAMN 可突破浆膜,播散至腹腔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时难以彻底清除。
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特征分析
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特征分析目的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58例,将其按照病理结果分成黏液腺癌组、黏液性囊腺瘤组和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组,对各组患者的CT与MRI特征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黏液腺癌的表现为长茄子形,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平均为2.5,囊壁不光整,边界不清晰,强化不均匀,多合并有腹壁结节样或者是分隔条絮样强化。
黏液性囊腺瘤多呈现为球形,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平均为1.65,囊壁光整,边界相对清晰,均匀强化;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恶性度相对较低,影像学表现介于黏液腺癌与囊腺瘤之间。
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者的CT 和MRI表现具有典型特征,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术前鉴别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标签:阑尾黏液性肿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Abstract】Objectiv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appendiceal mucinous tumors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o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clinical diagnosis.The method of extraction in January 2012 - appendiceal mucinous tumor patients between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to obta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58 pati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mucinous adenocarcinoma,mucinous cystadenoma group and the low level in accordance with pathology results mucinous tumor group,CT and MRI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o exp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showed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long eggplant-shaped,l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ratio averaged 2.5,not only the whole wall,the boundary is not clear,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more complicated with abdominal nodular or splitter floc like enhancement.Mucinous cystadenoma showed more spherical,the ratio of l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average of 1.65,wall finishing,border relatively clear,homogeneous enhancement;low-grade malignant mucinous tumors are relatively low,ranging from imaging mucus between adenocarcinoma and cystadenoma.CT and MRI findings concluding appendix mucinous tumor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who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which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ome help,b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for the preoperative identification,they should in futur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y enough attention.【keywords】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s;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agnosis;identification临床上阑尾原发肿瘤的发病率极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阑尾原发肿瘤的发生率不足胃肠道肿瘤的1%,黏液性肿瘤约占0.2%-0.3%左右,由于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严重,术前确诊率相对较低。
阑尾类癌3例病理分析
阑尾类癌3例病理分析姚秀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he d ifferential treatment prognosis of appendix carcinoid tumor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and immunophenotype therapeutic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followed-up in 3 cases of appendix carcinoid tumors. Result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3 cases, 2 cases of male and 1 case of female, mean age 46.5 (17-67),was the pain right under the lower abdomon.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submucus, with good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with the same size without obvious atypi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showed Syn +, CgA+, CK20+, and Villin+ in tumor cells. 2 cases with appendectomy didn’t find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during the following-up,and in 1 case with tumor involved in the ileocecus , ileocec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and up to now the prognosis of this case is good. Conclusion: Appendiceal carcinoid tumo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appendix and the evulateing prognosis requires to be ma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ize of the mass, the histological type,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 although the prognosis is good, long-term follow-up is still needed for all types of carcinoid tumors.%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
阑尾黏液样腺癌小结
1.阑尾粘液腺癌报道仅为散发病例,未能查找到专门诊治指南,可参考《2010年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
其中对“阑尾黏液性肿瘤”描述如下:腺瘤是指病变局限在阑尾内且无浸润现象,类似于大肠腺瘤且黏膜肌层完整无破坏,这些病变单纯切除阑尾即可治愈。
一旦出现任何疑问或不确定是否具有黏膜肌层破坏或浸润现象,就需要诊断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一旦阑尾外出现黏液,即使黏液内没有看到上皮细胞成分,也绝不能仅诊断为腺瘤。
2.阑尾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大部分阑尾腺瘤显示KRAS突变(多为外显子12),也常出现某些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有些阑尾锯齿状病变显示MLH1和MGMT的降表达以及BRAF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阑尾腺癌显示微卫星稳定性(MSS)。
而阑尾类癌和杯状细胞类癌多无KRAS突变。
3.鉴别诊断:尾黏液性囊腺癌主要应与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相鉴别。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常仅限于在腹膜表面种植生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稀疏地漂浮在黏液湖内。
阑尾黏液性囊腺癌常向周围脏器实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在大片的黏液湖内可见有明显异型性的上皮细胞。
阑尾黏液囊腺癌和卵巢黏液囊腺癌常可同时发生,有时也可一个肿瘤在另一个肿瘤切除多年后才发现,两者究竟是各自独立发生,还是一个肿瘤继发于另一个肿瘤,始终存在着争议。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此种情况下阑尾原发性囊腺癌更多见。
4. 预后:对于黏液性囊腺癌,多数学者主张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阑尾黏液性囊腺癌患者的预后较阑尾一般性腺癌患者的预后要好。
阑尾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在右半结肠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70%,10年生存率为65%;即使有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5年生存率亦可达50%。
阑尾原发黏液腺癌左侧卵巢转移1例临床病理分析
癌 是 临床 上 少见肿 瘤, 至晚期 广泛转移及左 右侧 卵巢 受累时, 确定原发诊 断较 困难, 根 据其组 织学改 变和 免疫组 化染 色结果分析 及鉴 别诊
断方可确诊 , 值得 临床 与病理 的高度重视 。 关键词: 阑尾黏 液腺癌 ; 卵巢转移 ; 免疫组 化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3 6 文献标识 码 : B
7 人1 , 5分钟一 2 0 分钟 , 1日 2 次, 5天为 1 疗程 。
2 结 果 表 1治疗结果对 比
3 讨 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粘液排除及溶解分泌物 的特性 , 从 而 使 咳嗽及 痰 量显 著减 少 。对呼 吸道 粘膜 具有 恢 复正 常 和保 护
作 用 。而地 塞 米松 能够 抑制 炎症 细胞 起 到抗 炎 作用 , 使 咽喉 部 的炎 症和 水肿 迅速 消退 。其 二药 合 用经 雾化 器将 药 液化 成雾
内蒙古 中医药
注射 液 4 m l , 将 以 上药 物 放 人 雾 化罐 内 , 经 雾 化器 将 药 液 化 成雾 血 消失 。b 显效 : “ 状减轻 明显 , 咽喉部 无于痒 和刺 痛感觉 。 状, 患_ 肯通过 雾 化器 导 管将 药液 雾 化后 的气雾 直 接 吸人 咽 部 , 每 2 . 2 治疗 结果 : 见表 1 。
阑尾原 发黏 液腺癌左 侧 卵巢转移 1 例 临床病 理分 析
王 尚 凯
摘要 : 目的: 探 讨 阑尾黏 液腺癌 卵巢转移的 临床病 理特征及诊 断。方 法: 对1 例 阑尾 黏液腺癌 卵巢转移观察其 临床 病理特 点并进行 光镜 、
免疫组 化观 察, 并 结合 文献分析 。结果 : 阑尾黏 液腺癌组 织形态类似 卵巢 交界 】 生 粘液性 囊腺 瘤或 胃肠 道黏液腺癌 结构 。结论 : 阑尾黏 液腺
阑尾黏液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及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诊断
阑尾黏液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及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肿和黏液性肿瘤曾有多种命名,如阑尾胶状囊肿、阑尾潴留性囊肿、阑尾假黏液瘤及阑尾黏液囊肿等[1]。
High等将其分为3型:(1)阑尾黏液性增生;(2)阑尾黏液性囊腺癌;(3)阑尾黏液性囊腺癌。
Rosai将阑尾黏液性囊肿分为4型:(1)潴留性黏液囊肿;(2)黏液性囊腺瘤;(3)黏液性囊腺癌;(4)阑尾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并存[2]。
对于阑尾单纯性黏液细胞增生引起的黏液聚集,Fere1877年提出的黏液囊肿一词最为简洁地概括了其特点和性质,因而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阑尾黏液性肿瘤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十分罕见,但其临床诊断常十分困难,甚至在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由于肿瘤黏液分泌旺盛,瘤细胞成分相对较少,也很难做出诊断,因此,如何提高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黏液囊肿(mucocele)阑尾黏液囊肿系因阑尾近端管腔阻塞,阑尾远端管腔内黏液仍具有分泌功能,从而导致管腔内黏液聚集,进而囊性扩张所形成的一种潴留性囊肿。
阑尾黏液囊肿较少见,文献上报道其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2%~0.3%。
笔者经检索可知,1994~XXXX年国内文献上共有119例阑尾黏液囊肿的报道,患者男67例,女52例,男女之比1.29∶1,患者发病年龄17~73岁,平均45~54岁。
患者常以急性腹痛或右下腹痛为最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亦可无症状。
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以在术前误诊率高达94.3%。
阑尾黏液囊肿的常见并发症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包括肠套叠及肠扭转)及腹膜假黏液瘤等。
1.1 大体形态囊肿多呈椭圆形,直径2~8 cm,但多数囊肿体积较小,直径很少超过5 cm,文献上有报道阑尾黏液囊肿体积最大可达39 cm×15 cm。
1.2 组织形态显微镜下见阑尾黏液囊肿内衬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浆丰富透明,细胞核位于基底中,阑尾管腔内含大片黏液物质。
阑尾黏液囊肿根据黏液所处的部位不同可分为5型,即Ⅰ型(腺腔内型)、Ⅱ型(阑尾腔内型)、Ⅲ型(壁间型)、Ⅳ型(周围型)及Ⅴ型(并发症型)。
阑尾类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9例报告)
J un l f n h n ies y Me i l c ne 0 0 Vo.0No 8 o ra o ea gUnvri ( dc i c)2 1 , 15 . Na t aS e
9 3
阑 尾 类 癌 的 临 床 与 病 理 分 析 ( 9例 报 告 ) 附
阑尾 根部 盲肠 处做 一 荷包 , 断 阑尾 , 理 残端 并包 切 处
道转 移 , 同时 做脑 、 等 脏 器 的检 查 , 肝 以排 除远 处 转 移 。对 于肿块 小 、 无转 移 的病例 , 纯 阑尾 切 除手术 单 可达 到 治疗 目的 ; 于 肿 瘤 浸 润或 有 淋 巴结 转移 的 对
癌多数 是呈 圆形或 椭 圆 形 坚 韧 的 黄褐 色 结 节 , 与周 围分 界清楚 , 包膜 , 面呈 灰黄 或灰 白色 。有研 究 无 切
发现 , 阑尾 类 癌 约 7 发 生 在 阑 尾 尖 端 部 ,2 位 1 2
于中部 , 7 仅 %位 于根 部 。且 肿 瘤 体 积较 小 , 阑尾类
术前 诊 断为 急性 阑尾 炎 7例 , 性 阑尾 炎 2例 。 慢
2 治 疗方 法 : ) 9例 患 者均 行 单 纯 阑 尾切 除 术 。 其具 体步 骤 如下 : ①取 右 下腹直 肌 旁切 口 , 依次 切开 皮肤 、 下组 织 、 直 肌 腱 膜 , 离 腹 直 肌 , 开 腹 皮 腹 分 剪 膜, 保护 切 口。② 分 离 与 切 口粘 连 的 网膜 及 阑尾 周 围肠 管 , 底 止血 , 湿 纱 布 推 开 右 下 腹 腔 肠 管 , 彻 用 寻 找 到阑尾 , 离 阑尾 , 分 离断 阑尾 系膜 并结 扎 系膜 。于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吴晓媚李爱女(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364000)3讨论肺结核是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X 线胸片是临床诊断肺结核疾病较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具有价格经济、操作方便简单等特点,普及性较高,但其分辨率较低,无法将肺部隐匿病灶和肺结核清晰显示[4]。
低剂量螺旋CT 与X 线胸片相比能够获取更多信息,无结构重叠现象,分辨率较高,可将肺内各处异常影像清晰显示,能够为肺结核提供直接、确切的诊断依据。
低剂量螺旋CT 能够在尽量低的受照剂量下满足肺结核的诊断需求,有效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危害,且其能够有效显示多形性病变,显著提升对肺结核的诊断能力[5]。
多层螺旋CT 相较于X 线胸片的优势在于:多层螺旋CT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微小结核病变,清楚显现肺内各部位异常影像情况,相较于X 线平片能够获取更多病灶信息。
多层螺旋CT 检查能够有效显示肺结核多形性病变,促进肺结核诊断能力的提升,且低剂量CT 辐射剂量可明显减少。
有学者研究发现,低剂量螺旋CT 与基础剂量CT 对肺内各部分病灶显像的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均能够清晰将病灶部位情况显现,且降低剂量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提升检查安全性,能够在降低受照剂量的基础上准确反映肺结核淋巴结肿大、空洞、胸膜增厚等病理特征。
本次研究表明,X 线胸片诊断符合率(78.87%)相较于低剂量螺旋CT (97.18%)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螺旋CT 对少量胸水、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支气管播散灶、卫星灶、空洞等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的检出率相较于X线胸片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低剂量螺旋CT 诊断肺结核相较于X 线胸片能够发现更多病灶,且低能够降低患者受照剂量,对于早期发现肺结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胸片检查阴性结果,临床疑似肺结核者应及时进行低剂量螺旋CT 检查。
4例原发阑尾腺癌误(漏)诊为卵巢癌的临床分析
4例原发阑尾腺癌误(漏)诊为卵巢癌的临床分析蔡云朗1吴迪2 蒋欣茹2任慕兰1靳激扬3冯源4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南京2100092、东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南京210009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影像科南京2100094、东南大学医学院影像科学系南京210009[摘要]目的探讨原发阑尾粘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以期帮助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以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4例术前诊断为卵巢癌的阑尾癌和同期国内文献报告的7例共11例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阑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B超发现或自觉盆腔肿物为主,或伴有腹痛、消瘦等消化道症状。
术前诊断均为卵巢肿瘤行开腹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
辅助检查中B超、CT检查有一定价值,但不具有特异性,肿瘤血清学指标中,CEA水平有所增加。
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化疗以改善预后。
结论原发阑尾癌误(漏)诊为卵巢癌原因是发病隐匿,不具有特征性症状,影像检查鉴别意义不大,当中老年女性以右下腹包块为首发症状时需要考虑到阑尾来源肿瘤的可能,CEA水平增加对阑尾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原发阑尾粘液腺癌; 术前误诊; 卵巢癌原发性阑尾腺癌是一极为罕见的阑尾恶性肿瘤,有研究者统计发现原发性阑尾肿瘤的发病率占同期阑尾切除术标本的0.08%-0.2% ,发病率极低。
阑尾原发腺癌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影像诊断的依据,临床常将阑尾癌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阑尾炎[2]、卵巢癌[3]、子宫癌、直肠癌、结肠癌、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等[4],术前难以正确诊断。
由于发病罕见,加之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不特异,造成诊断易出现偏差,难以鉴别,目前有关阑尾腺癌的国内外文献不多,与卵巢癌相误诊的病例更为少见。
在复习近十年7例误诊为卵巢癌的阑尾原发腺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现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同期出现的4例误诊为卵巢癌的阑尾腺癌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提高术前诊断率并减少误诊的出现。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发病率很低。
本文报告了一例阑尾粘液腺癌
的临床病例,以及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疗效的分析。
患者,女性,5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有腹泻、腹胀等症状入院。
在入院初诊时,患者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指标正常。
腹部CT检查发现右下腹部有一直径约3cm的肿块,较周围组织密度稍高,结肠管蠕动轻度受限。
考虑为阑尾炎,行手术探查治疗。
手
术中发现阑尾发生了明显的增生肿大,并且与盲肠相连,形成不规则肿块。
在术中切除并
行病理检查,确认为阑尾粘液腺癌。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对患者进行了全身系统检查,未
发现其他远处转移病灶。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决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并行了
术后化疗。
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出现癌症的复发和转
移现象。
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癌症类型,常见于中老年人。
由于发病率低,临床上对
该病的认知和了解还比较有限。
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例患
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易被误诊,需警惕。
对该病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阑尾粘液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结合术后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该病的发病率低,对其治疗的最佳策略还需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在临床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病例积累和临床实践,以提高对该病
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阑尾粘液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可见核 分裂 像 ,快速 石 蜡切 片 时误诊 为 原发 于卵巢 交 界性
粘液 性乳 头状囊 腺瘤 。
2 镜检 石蜡切片观察,阑尾腔扩大,内层部分粘液性 . 2 上 皮 细胞 ,上 皮细 胞呈 单层 立方 或 柱状 ,核 位 于基底 部 ,
胞 质透 亮 ,呈 分泌 状态 ,细 胞 中度 异形 ,部 分核 大 深染 , 核 分裂 象 罕见 ,粘 液 组织浸 润 阑尾 肌层 ,浆 膜层 并浸 润 大 网膜 ,腹 壁等 处 ,但 芽 内未 见 上皮 成分 ,左 侧 卵巢 形态 和 阑尾细胞 形态 相似 ,呈交 界性粘 液性 囊腺瘤 改变 。
并结合 文献 分析 。结果 阑尾 粘液 腺癌 常见于 6 O岁 以上老 年人 ,早 期病变 表现 为阑尾 壁增 厚 ,质 硬 ,浆膜光 滑 ,若癌 侵及 阑尾外组 织则 表现
为肿块 ,外 形似 炎性病 变 ,阑尾 则被埋 在肿 块 内,腔 内充满 粘液 似粘液 囊肿 ,形态 学上 表现 为分化 好 的粘液上 皮性 病灶 ,上 皮细胞 立方 或柱状 , 核 位于基 底 部,胞 质透亮 ,呈 分泌状 态 ,亦可 增生 至 2 ~3 层 ,中度异 形 ,部分核 大深 染 ,核 分裂 象罕 见 ,组 织形 态类似 卵巢 交界性 粘液 性囊
患者 ,女性 ,4 2岁 。因感 冒后 咳嗽 ,阴道肿 物脱 出 , 休 息 后能 自行 回纳 ,无 阴道 出血半 个 月 。体检 时发 现盆 腔 包 块 ,大 量腹 水 。予 B 超 检查 示 :大 量腹 腔积液 ,盆腔 混 合性肿 块 ,拟 诊为 盆腔卵 巢癌 ,直肠膨 出 I 级 。术 中见盆 I I 腔充满 淡黄色 粘冻 样液体 约 7 0ml 5 0 ,阑尾 增粗 , 端膨大 , 头 腔 内含有 粘液 并 穿透 阑尾 浆膜 ,左 右侧 卵巢 ,输 卵 管结 构 消失 ,盆 底腹 膜 ,肠表 面 ,大 网膜 ,肝 园韧带 ,镰状 韧带 , 肝 表 面膈 面 ,小 网膜囊 广 泛肿瘤 种 植 ,腹主 动脉 旁 淋 巴结 扪及数个 增大 的结 节 ,最 大直 径 25m。 . c
64层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留性 粘 液 囊 肿 。单 纯 性 粘 液 囊 肿 为 先 天 性 Gelrh瓣 闭 塞 r c a 所 致 , 般 无 临 床 症 状 , 部 影 像 检 查 无 意 发 现 , C 表 现 一 腹 MD T 为 典 型 的囊 肿 征 象 , 阑尾 周 围 清 晰 口 。单 纯 性 粘 液 囊 肿 非 常 ]
腹 膜 假 粘 液 瘤 , 不 发 生 血 性 和淋 巴 转 移 。本 组 7例 阑 尾 粘 但
本 组 1 例 阑尾 粘 液 性 肿 瘤 患 者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 液 3 粘
囊 肿 5例 , 伴 有 慢 性 阑 尾 炎 ; 液 性 囊 腺 瘤 7例 , 中 1例 均 粘 其
伴 有 急性 坏 疽 性 阑 尾 炎 和 阑 尾 周 围 炎 , 1例 伴 有 腹 膜 假 粘 液
壁 结 节 强 化 明 显 , 见 阑 尾 周 围 脂 肪 条 纹 征 , 膜 假 粘 液 瘤 可 腹 形成 , 近盲肠受 累。 邻
3 讨 论
粘 液性囊腺癌 , 占阑 尾 切 除 标 本 的 0 4 _ 。本 病 临 床 上 .3 1 ’
无 症 状 , 主 要 表 现 为 慢 性 非 转 移 性 右 下 腹 疼 痛 , 及 右 下 或 以
瘤 转 移 ; 液 性 囊 腺 癌 1 , 犯 邻 近 盲 肠 , 有 腹 膜 假 粘 液 粘 例 侵 伴
瘤转移 。
扩 张 的 淋 巴管 , 欧 阳林 等 Ⅲ 研 究 结 论 一 致 , 度 提 示 阑 尾 与 7 高 粘 液 囊 腺 瘤 诊 断 。本 组 1例 阑 尾 粘 液 囊 腺 瘤 伴 腹 膜 假 粘 液 瘤 转 移 , 易 漏 诊 ( 4 。 1例 阑 尾 粘 液 囊 腺 瘤 伴 有 急 性 坏 容 图 )
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直肠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但较为恶性的结直肠癌亚型,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直肠粘液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粘液分泌活性的腺癌亚型。
在肿瘤组织学特征上,结直肠粘液腺癌通常具有大量的绒毛状腺管结构和丰富的胶原纤维。
此外,该亚型的肿瘤细胞核较为规整,胞浆中常见大量的粘液滴。
这种独特的肿瘤细胞特征使得结直肠粘液腺癌相对容易在组织学切片中进行鉴别。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结直肠粘液腺癌的鉴别也具有重要价值,一般会检测CK20、CDX2、MUC2等标志物。
从临床表现上看,结直肠粘液腺癌常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与其他结直肠癌亚型相比,结直肠粘液腺癌的发生率较低,大约占所有结直肠肿瘤的5-15%。
然而,该亚型的预后相对较差,与其他结直肠癌亚型相比,结直肠粘液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和转移倾向。
研究发现,结直肠粘液腺癌的患者常常出现晚期(III期或IV期)诊断,肿瘤已经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
因此,早期的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预后分析显示,结直肠粘液腺癌的预后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病理分级是评估结直肠粘液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常使用WHO和TNM(肿瘤分期分级)系统进行评估。
其次,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于结直肠粘液腺癌也是如此。
研究发现,广泛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粘液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此外,研究还显示,结直肠粘液腺癌的预后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针对结直肠粘液腺癌的治疗策略一般采用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并辅以放疗和化疗。
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晚期病例,化疗和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有关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粘液腺癌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综上所述,结直肠粘液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原发性阑尾腺癌
本 的 0 0 % ~0 0 %“ 本 组 病 例 占 0 2 94 0 ) .1 .8 ’ , . %( /5 3 。 明显 高 于文献报 道 的 , 男性 发 病 率 明 显 高 于女 性 ( 1 , 2: )
粘 液 腺 癌 与 腺 癌 比 例 为 3: , 与 文 献 报 道 的 男 性 略 高 1这 于 女 性 , 液 腺 癌 与 腺 癌 比 例 为 1 3 ’ 相 差 很 大 。本 组 粘 :∞ , 发病 年龄在 4 0岁 以上 , 病 年 龄 与 大 肠 癌 相 似 。 有 文 献 发 报 道 3 % ~ 3 % 的 原 发 性 阑 尾 腺 癌 患 者 多 伴 有 同 时 或 5 8
维普资讯
・
4 4 ・ 2
交 通 医学
20 0 2年
第 1 6卷
第 4期
・
检验 ・ 理 ・ 病
原 发 性 阑 尾 腺 癌
南 京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 ( 1 0 0 200 ) 李 春 笋 张 智 弘
摘 要 目的 : 讨 原 发 性 阑 尾 腺 癌 的 诊 断 , 别 诊 断 。 方 法 : 9例 原 发 性 阑 尾 腺 癌进 行 临 床 和 病 理 观 察 。 结 果 : 探 鉴 对 原 发 性 阑 尾腺 癌 一 般 好 发 于 中 老 年 患 者 , 龄 在 4 年 0岁 以 上 , 床 最 常 见 症 状 是 右 下 腹 痛 , 肠 造 影 、 镜 检 查 可 发 现 临 结 肠 回 盲 部 肿 块 及 阑 尾 的 扩 张 。组 织 学 分 为粘 液 腺 癌 , 癌 , 般 分 化 较 好 。 结 论 : 发 性 阑 尾 腺 癌 的 诊 断 , 大 体 观 察 与 腺 一 原 需
液 囊 肿 系 由 于 近 端 阑 尾 腔 阻 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 远 端 阑 尾 腔 粘 液 积 导
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苏亦斌;吴伟岗;张祖案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2001(8)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对 196 3~ 1998年收治的 4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类癌17例 ,粘液性肿瘤 15例 ,腺癌 9例。
发病率 0 .40 %。
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误诊率97.6 % ,术中诊断率仅 31.7%。
结论阑尾肿瘤缺乏特异表现 ,与阑尾炎症密切相关 ,误诊率极高。
钡灌肠及B超有助于诊断 ,强调术中冰冻切片的重要性。
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81-82)
【关键词】阑尾肿瘤;类癌;粘液性肿瘤;腺癌;诊断;治疗
【作者】苏亦斌;吴伟岗;张祖案
【作者单位】泉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6
【相关文献】
1.原发性阑尾肿瘤17例临床诊治分析 [J], 黄秀峰;唐云
2.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诊治体会 [J], 武福礼;严德荣;万志渝
3.原发性阑尾肿瘤30例临床诊治分析 [J], 侯振;索岳尔;穆剑锋;张厚君;何亮;周天
宇;王权;曹雪源
4.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30例分析 [J], 布拉夏克;马克娃
5.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附30例分析) [J], 赵翔宇;布拉夏克;彭翠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
阑尾粘液腺癌1例报告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阑尾粘液腺细胞,占所有阑尾肿瘤中的约15%。
目前,全球对于此种类型的癌症了解甚少,临床上也十分罕见。
而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一例阑尾粘液腺癌的病例得到了报道。
以下便是该病例的详细报告。
患者刘某,女性,58岁,原发性阑尾粘液腺癌。
患者首次就诊于北京市某医院,主要症状为右下腹部不适伴随右下腹部包块,持续时间约3个月。
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无家族史。
体格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无黄染,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右下腹压痛阳性,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 肝脾无肿大触及,叩浊音界清楚。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腹部彩超示:阑尾区低回声区,大小约4.1*3.2cm,后方回声不清,局部压痛,局部增强葡聚糖样造影效应。
CT示:阑尾区见异常密度灶,大小约4.5*3.8cm,边界不清,局部包裹感,CT值约23HU。
增强后见团块边缘无强化,内部团块部分呈粘液样密度,团块周围见局部脂肪浸润。
根据临床表现及上述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阑尾占位。
患者随即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所见:腹腔镜探查:见阑尾明显增粗,硬化,局部见粘连,无明显包块。
手术过程:行腹腔镜右下腹双切口。
探查阑尾见明显肿胀变粗,肠系膜及附近结构遭交织,提示局部复杂粘连。
在保护其间、消解多层粘连后,于阑尾基底处、取下其系膜,将阑尾切除,缩阑尾侧血管至后腹壁,实施结扎或夹闭,解剖阑尾壁肌肉层直至肿瘤逐层进行分离,同时要求标本冰冻诊断,要求先行标本冰冻诊查,确诊提示低度分化腺癌;随后行行阑尾切除术术。
术后病理:阑尾浸润生长0.9cm低度分化黏液腺癌,肿瘤直径4.0cm, 未破坏阑尾外壁。
术后不予进一步化疗、视需入院随访。
刘某患者的阑尾粘液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度分化腺癌,未破坏阑尾外壁,术后预后良好。
这是一例在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病例,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对2例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进行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2例阑尾黏液腺癌发病年龄均为60岁以上,临床症状酷似慢性阑尾炎。
形态学表现为分化好的黏液上皮性病灶,上皮细胞立方或柱状,核位于基底,胞浆透亮,腺腔充满胶冻状黏液。
免疫表型:瘤细胞CK(+)、EMA(+)、CK20(+)、Ki-67(+)、CK7(-)、Ch-A(-)、Syn(-)。
结论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是临床少见肿瘤,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阑尾炎,确定原发诊断较困难,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可确诊。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appendiceal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Methods 2 cases of primary appendiceal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ere observed about histology,immunohisto and chemistry,and review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sults The age of onset of the appendiceal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ere both 60 and above,clinical symptoms liked chronic appendicitis. The morphology of the lesions appeared as good differentiation mucinous epithelial,cuboidal or columnar epithelial cells,nuclear was in the basal,cytoplasm was translucent,glandular cavity was filled with jelly mucus. Immunophenotyping:cancer cell CK(+),EMA(+),CK20(+),Ki-67(+),CK7(-),Ch-A(-),Syn(-). Conclusion Primary appendix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s a rare tumor in clinical,easily by clinicians misdiagnosed as appendicitis,identify the primary diagnosis is difficult,according to the,histological appearanc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phenotype can be diagnosed.[Key words] Appendiceal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rimary;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阑尾原发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生率为0.03%~0.08%[1],其中绝大部分为阑尾类癌及腺癌[2],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非常少见[3]。
Pai等[4]将原发性阑尾腺癌分为黏液型、结肠型和印戒细胞型。
本研究报道2例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例1患者,男,63岁,转移性右下腹痛2d,呈阵发性,进行性加重,出现发热伴腹泻二次,无恶心、呕吐,8h后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
查血常规示:WBC:11.5×109/L,N:0.86。
门诊拟“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
例2患者,女,66岁,无明显诱因下右下腹痛30h,呈阵发性,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无呕吐,无法自行缓解。
查血常规示:WBC:11.59×109/L,N:0.78,查B超示:右下腹阑尾区低回声包块,拟“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
1.2 方法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一抗CK、EMA、CK7、CK20、Ki-67、Ch-A、Syn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2.1 巨检例1阑尾直径0.6~1.0cm,长5.0cm,充血水肿明显,周有脓苔,阑尾中部见有一0.3cm的穿孔灶。
例2阑尾直径约1.0cm,长7.0cm,充血水肿,有脓苔附着,阑尾中部肿胀明显,剖开见黏冻状物。
2.2 镜检黏液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等的腺样结构,腺管上皮呈柱状,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腺腔充满胶冻状黏液,分布于阑尾黏膜层、肌层,但未穿透浆膜层。
肿瘤细胞轻度异形,病理性核分裂象罕见。
2.3 免疫组化例1癌细胞CK(+)、EMA(+)、Ki-67(+)8%、CK7(-)、Ch-A(-)、Syn (-);例2癌细胞CK(+)、CK20(+)、Ki-67(+)15%、Ch-A(-)、Syn(-)。
病理诊断:(阑尾)黏液腺癌。
本研究2例患者均在诊断明确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辅以化疗,分别随访8个月、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3 讨论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在临床的发病率极低[5],发病高峰年龄在60岁左右[6],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阑尾是免疫器官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成年后,阑尾萎缩,免疫功能下降,较易发生肿瘤。
腺癌发病年龄偏大可能与此因素有关。
(2)炎症反复发作及肠道内致癌物质的长期刺激,可能引起阑尾黏膜上皮增生及癌变。
阑尾黏液腺癌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可历经数月或数年,随着病情发展,可有右下腹部不适或隐痛,酷似慢性阑尾炎,抗炎治疗无根本好转而常被忽略,直至出现右下腹部明显疼痛或右下腹近腹股沟区出现包块时才就诊。
由于肿瘤压迫致阑尾根部狭窄、闭塞,导致阑尾腔内分泌物排出受阻,黏液积聚,使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右下腹部不适、胀痛,甚至并发急性阑尾炎。
肿瘤生长较大或浸润至浆膜层时,被大网膜包裹,浸润至周围组织、器官而形成包块,甚至形成腹壁或右臀部瘘管[7]。
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本病常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肿瘤等。
有资料[8]表明,阑尾黏液腺癌常以卵巢Krukenberg瘤出现,所以对于阑尾壁中出现大量黏液性病变时应提醒临床医师,注意检查卵巢。
Heskech报道了94例阑尾黏液腺癌,术前有67%的患者被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9-10]。
本研究中2例发病年龄均为60岁以上,临床症状类似阑尾炎而进行手术,术前均未诊断明确,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1-14]。
3.1 组织学阑尾黏液腺癌大体可见增粗,管壁增厚,腔内有黏液聚集时整个阑尾看起来水肿,浆膜面可充血附有脓苔。
如腔内压力较大阑尾发生穿孔,可致腹腔假黏液瘤。
镜下见:阑尾黏液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上皮为高柱状,部分上皮脱落,有黏液湖形成,肿瘤细胞含大量黏液,呈印戒状,可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
可分3种病理类型:(1)息肉状或乳头状型:肿块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突出入阑尾腔;(2)溃疡型:局部阑尾壁增厚隆起,表面有溃疡形成;(3)浸润型:局部阑尾壁弥漫性增厚,各层均有癌细胞浸润。
一般不发生血行转移,但可发生淋巴转移,也可发生腹膜种植而形成腹膜假黏液瘤。
3.2 阑尾黏液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细胞表达CK、EMA、CK20。
3.3 鉴别诊断阑尾黏液腺癌由于罕见,附黏液,因与以下疾病鉴别:(1)阑尾周围脓肿:主要是阑尾周围受感染而发生的症状之一,是化脓性阑尾炎或已穿孔阑尾所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而形成脓肿的结果。
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下腹痛,查体可触及右下腹包块,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右下腹混合包块。
大体可见包块内有黏稠脓液,镜下表现为典型的炎症性病变。
(2)阑尾腺瘤:该瘤为良性肿瘤,在生长中囊性变,上皮排列成绒毛状,肿瘤局限于阑尾黏膜且无浸润的组织学证据,不具备转移能力局部切除可治愈。
(3)阑尾黏液囊肿:单纯性黏液囊肿是由于非肿瘤性病变如炎性狭窄,黏液积聚而引起阑尾腔扩张,形成薄壁,单房性(偶为多房性)囊肿,腔内充满稠性黏液,囊肿直径通常小于1cm,光镜下可见充满黏液的腔,黏膜扁平,无肿瘤性上皮的证据,由于腔内压力增加,可形成憩室,上皮也可移位至黏膜下(假侵犯),当黏液囊肿破裂,黏液分泌上皮也可随之进入腹腔。
(4)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当阑尾黏液腺癌晚期侵及卵巢时,其形态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相似,引起腹膜假黏液瘤,腹腔内肿物为大量多结节或葡萄状结构,大部分表面光滑,富于光泽,切面结节内充满胶冻状黏液物质,镜下见大量黏液上皮呈不同程度分化,大部分分化良好,免疫组化阑尾黏液腺癌时:CK20(+),Villin(+),CDX2(+),而来源于卵巢时CK20(-),CK7(+)[9]。
(5)阑尾类癌:阑尾是胃肠道类癌最常见的部位,阑尾类癌一般位于阑尾尾部,直径通常小于2cm,常常形成典型的“钟锤”结构,体部类癌较尾部大,阑尾壁增厚,或呈环状生长。
组织形态:镜下多数细胞呈团块状或巢状生长,岛状及腺管状排列;少数癌细胞弥散分布,浸润生长。
按照组织学特征常见阑尾类癌有三型:(1)岛屿型:由小而单一的细胞形成实性巢形,偶尔伴有腺泡或玫瑰花结形成,核分裂象非常少见。
(2)腺型:具有腺体形成的特征。
常见两个亚型:①管状型腺类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有序,没有实性巢,缺少核分裂象。
②杯状细胞型腺类癌,肿瘤由小而一致的印戒细胞巢构成,常呈微腺管状排列,有时伴细胞外黏液。
免疫表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5-羟色胺、钙结合蛋白-D28k (calbindin-D28)呈阳性反应。
3.4 治疗与预后阑尾黏液腺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阑尾黏液腺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阑尾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二次手术率较高,本研究2例均在术后病理确诊再次行右半结肠根治术。
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
有些学者[15]认为,术中切除的阑尾应仔细检查常规剖开观察腔内情况,若发现阑尾管壁增厚、变硬或有肿块,分离时有胶冻状物流出等非一般阑尾炎所能解释时,即应该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便提高确诊率,争取一次性手术处理。
一些学者[16]认为只要阑尾肿瘤病灶未穿透黏膜肌层即可采取单纯的阑尾切除术。
但是由于阑尾黏液腺癌多呈局灶浸润性生长,易沿淋巴途径转移等原因,还是以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为主,并应尽可能早期采取手术[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