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场论课件

场论课件

x
f (r ) y f ( r ) z f (r ) , f (r ) y r z r f (r ) f (r ) f (r ) grad f (r ) j k i z P y z x r 1 f (r ) ( x i y j z k ) o r y 1 x f (r ) r f (r ) r 0 r
由于
div r div( x i y j z k ) 3 xyz xyz grad grad e e ( yz i xz j xy k )
所以 n (3 , 2 , 2) 3 2 2 方向余弦为 cos , cos , cos 17 17 17 u u u 而 yz 9, 6, 6 M M x y M z M
u 所以 n
M
u u u ( cos cos cos ) x y z
在任一点M(x, y, z)的散度为
证明: 由奥-高公式 A d S P d y d z Q d z d x Rdx d y
S S
P Q R ( )dv x y z
又由中值定理得
P Q R P Q R V ( ) dV x y z x y z M *
指向数量场 在点 M 处的法向量,
M
u(M) 增大的一方.
u C
矢量场 grad u 称为由数量场u产生的梯度场. 注:
运算公式
(2) (Cu) Cu
(4) (uv) uv vu
u vu uv (5) ( ) v v2
例3.
处矢径 r 的模 , 试证

电磁场 第5章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电磁场 第5章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等位面,两端面之间的电压降为:
vv
U l E dl
通过任意横截面S的电流为:
l
vv
vv
I
S Jc dS
E dS
S
vv
根据定义可得到两端面 间导电媒质的电阻R为:

RU
E dl lv v
I S E dS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例 1:有一扇形导体,电导率为 ,厚度为 d ,圆弧半径分别
需给出外导体的内自感 Li 。
利用能量关系也可方便地算出:
Li
0

[
c4 ln c b
(c2 b2 )2
b2 3c2 4(c2 b2 )]
(H/m)
此时,同轴线单位长度的总电感为: L Li L0 Li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例5:一非常长的非磁性圆柱的半径为a,每单位长度上紧密 缠绕 n 匝线圈,形成空心电感器(螺线管),若通过线圈的电 流 I是恒定的。求该电感器单位长度上的电感。
I
JcS
E0 (r22
2
r12 )
扇形导体
厚度方向的电阻为:
R
U I
2d (r22
r12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2)两圆弧面为等位面,其中电场沿径向变化,设沿径向
流过的电流为 I,则其间任意弧面S上的电流密度为:
v Jc
I S
aˆr
I
d r
aˆr
B
A
r2
vv
又因为: Jc E
P UI
P I2R
2. 功率损耗的含义 导电媒质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原著解析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原著解析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原著解析导言一、写作背景(一)国际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修正主义者的大论战(二)国内条件:与党内马赫主义者的斗争二、体系结构1.代绪论:关于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的本质2.第1—3章:关于认识论问题3.第4章:马赫主义的哲学地位和作用4.第5章:对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批判5.第6章: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代绪论一、中心内容:考察马赫主义与贝克莱主义的继承关系,揭露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二、内容结构:1.揭露俄国修正主义者以马赫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1-3段)2.指出马赫主义的思想来源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4-27段)3.指出马赫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是以往两条哲学路线斗争的继续(28-40段)第一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一、中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内容结构:本章共分6节:第1节分析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早期哲学著作,批判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谬论,阐明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第2、3节分析马赫和阿芬那留斯在后期著作中玩弄的花招,批驳马赫主义的折衷主义诡辩,阐述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唯物主义观点;第4、5节揭露马赫主义同自然科学的对立,论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相一致;第6节揭露马赫主义的唯我论本质。

(一)揭露马赫主义认识论基本前提的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第一节感觉和感觉的复合)1.批判马赫关于“物是感觉的复合”的荒谬性,阐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18段)(1)马赫关于物是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是贝克莱的简单重复,是纯粹的唯我论。

(1—4段)(2)物是“感觉的复合”的观点是荒谬的①驳斥马赫物是“抽象符号”的谬论(5-10段)②批驳马赫否认感觉是物质发展的产物的荒谬观点(11-16段)③驳斥马赫用“心理要素构成物理要素”的谬论(17、···18段)2.驳斥阿芬那留斯把感觉看作“唯一的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19-29段)(1)波格丹诺夫把阿芬那留斯的哲学说成是实在论是毫无根据的,因为阿芬那留斯的唯心主义是公认的。

场与路理论在信息电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场与路理论在信息电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n t r be . epsu e t ou d r tn h eain o ir wa ea dl h wa e t e et t o s ei p o lms Toh l t d n st n esa dt er lt f c o v n i t v ,h s wo meh d c o m g
Te c ng Pr c i e o e t o a n tc Fi l nd Ci c i e r u s a hi a tc fEl c r m g e i e d a r u tTh o y Co r e
BAI Ni g f n n -e g,SHEN a - h ng,S N a - a Ch ng s e U Xi o h n
“ 信息 电子技术 中 的场 与波 ” 程是 我院本 科三 课 年级 的专业选 修课程 。该课 程涉及 微波 技术 和光波
息 电子技 术 中场 与波 ” 程 时 , 课 如果对 微波 与光波采 用 两种截 然不 同 的理论 讲 授 , 易造 成 学生 对 场理 容
技术 学等 内容 , 电子 类 本科 生 电 磁场 系 列课 程 的 是 基础 。在该课 程教 学 中 , 我们 采 用 场理 论 与路 理 论
第 3 2卷
第 5期
电气 电子 教 学 学 报
V0 . 2 No 5 13 . Oc . O1 t2 0
21 0 0年 1 O月
J OuRNAL OF E EE
场 与 路 理 论 在 信 息 电 子 课 程 中 的 教 学 实 践
柏 宁丰 , 长 圣 , 小 菡 沈 孙
a e c mpa e n o o r e t o v he d s r i n r lto fdil c rc p a v g de r o r d i urc u s o s l e t ipe so e a i n o e e t i l newa e ui . Ke wo d e e t o g tc fe d t e r cr ui t e r y r s: l c r ma ne i il h o y; ic t h o y;e e toma ne i i l s;c lc r g tc fe d ompu e — i e c i g t r ad t a h n

场论的名词解释

场论的名词解释

场论的名词解释引言:场论(Field Theory),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被广泛应用于粒子物理学、相对论、统计力学等领域,为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一种深入的思考方式。

本文将对场论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带领读者进入这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

1. 场的概念与特性在物理学中,场是一种描述物质或物质运动的物理量分布的数学对象。

它可以是标量场(Scalar Field)、矢量场(Vector Field)、张量场(Tensor Field)等。

场具有局部性、连续性和相对性等基本特性。

局部性意味着场的值在空间中的任意一点都是独立的;连续性表示场的取值在空间中任意两点之间是连续变化的;相对性则是指场的取值与观察者的参考系有关。

2. 场的基本描述场论采用数学上的场方程来描述和推导物理现象。

典型的场方程包括著名的波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薛定谔方程等。

这些方程可以通过变分原理和作用量原理来推导,从而获得代表系统演化的微分方程。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描述场的物理量和它们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解。

3. 场与粒子的关系场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场粒子二重性”。

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场与粒子是密不可分的。

简单来说,场是描述粒子的数学对象,而粒子则是场的激发或扰动。

例如,在量子场论中,电子场和正电子场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子-正电子对。

这种相互作用过程可以通过费曼图等图形进行描述,使我们对粒子的产生和湮灭有更直观的理解。

4. 场的量子化场论的量子化是将经典场论转化为量子场论的过程。

在经典场论中,场是连续的,而在量子场论中,场被量子化成离散的粒子。

量子场论采用了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的框架,引入了算符和正则量子化方法等技巧,从而使得场可以像粒子一样被描述。

量子场论的发展为我们理解基本粒子和宇宙微观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5. 场论的应用和发展场论的应用广泛涉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

在粒子物理学中,场论为我们理解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框架。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读了布迪厄书,自己感兴趣的是他的场域理论,由于其理论的模糊性难以把握其要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基本想法,求教于方家。

场域具有以下内涵:第一,场域是一个关系网络。

布迪厄曾指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

”又说:“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这种关系是独立于行动者意志的客观存在,又与行动者所占位置、所掌握的资本和行动者的禀赋及其采取的策略有关。

这种关系网络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运作规律,构成对行动者行动的限制性制约条件,当然只对置身于该场域的行动者才有意义。

如果不归属该场域,这关系网络对行动者不具有意义。

为什么呢?这与场域的第二层意思有关。

第二,场域是力的较量场所。

场域是一个场所,它不能被简单为理解空间意义上的场所,它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既是静止的,又是动态的;既是固定的,又是在发生/进行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

场域是“力的较量”场所。

换言之,是斗争、争夺的场所,只有“力的较量”,场域才具有意义。

而这种斗争、争夺依赖的是行动者所掌握的“力”,这种“力”表现为资本最终化约为权力。

如布迪厄曾指出:“一种资本总是在既定的具体场域灵验有效,既是斗争的武器,又是争夺的关键,使它的所有者能够在所考察的场域中对他人施加权力,运用影响,从而被视为实实在在的力量,而不是无关轻重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力”在斗争中相互较量,也会相互转换。

因此,场域是一种力的关系网络。

第三,资本—权力是场域的主线。

场域既是斗争的场所,又是争夺的空间,而一切都是围绕资本-权力的主线展开。

行动者斗争靠的是其掌握的资本,斗争目的又是争取更多的资本,终极目的是为了获取权力,形成支配关系。

注意不要把这过程看作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交错的,场域在互竞中发展。

关于资本,布迪厄把其主要分为三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经济资本是由收入、财产等组成经济实力。

文化资本表现为知识总量,但又不全是。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第四节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血缘观念来成立起学科身份的。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体系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相指称。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多民族文学时,或研究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之文学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使用民族文学。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其转向
三、跨世界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第三节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出现有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二是必须具备通识眼光,即能具有一种从国际角度来从事文学研究的立场。
2)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这个定义在学理上是不准确的。
3)与法国学派最大的差异在于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伽列
明确指出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把比较文学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中界分出来,以说明比较文学在学科意识及学科界限上归属文学研究。并且,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间的精神关系,这种国际间的精神关系必须是能够被文献与考据所证明了的材料事实联系。(国际精神关系特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
当代的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变得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最新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汇编

最新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汇编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第四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提出“5W”模式:谁在传播- 控制分析传播什么- 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媒介分析向谁传播- 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如何- 效果分析2、卢因库尔特·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

第二章传播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

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英语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分享”、“共有”。

“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的流动。

2、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徐耀魁:“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张国良:“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从共享、互动关系、符号以及目的、影响、反应等诸多方面对传播下了定义。

本书作者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第三章传播材料论第一节信息一、信息及其实质1、几种对信息的界定(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6)信息是由物力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2、传播学所指的信息是精神产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稳定性的任何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引言 一、 欧姆定律 二、 焦耳定律 三、 电阻的计算 四、 电容 五、 电感 六、 基尔霍夫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引言:电路理论
基本物理量:电压U 电流 I
电路参数: 电阻 R 电感L 电容C 电磁场理论
B1

0 I1 2 r

21
S2 B1 dS
S2
0 I1
2πr

dS
基本场量:电场强度 E 电位移矢量 D
磁感应强度 B 磁场强度 H
媒质参数:电导率 磁导率 介电常数
场论和路论关系:统一、不可分割的。 场论强调普遍性,在电路尺寸远小于工作波长时即准静
态情况下,路论是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的近似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一、欧姆定律
1. 概念
4. 两者之间的关系
它反映电阻两端电压和流经电
U
阻的电流的关系,即
IR
Jc
I
2. 条件
U IR
+U -
E
l
S
欧姆定律只是在线性、各向同
性媒质的假设下才成立。对于
均匀直导线的电阻
R l
S
电阻率
★3.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U l E dl
U
l Jc dl
I
Bl 0 NlI B 0nIaˆz
可见,半径为a的圆柱体内的 磁通量为:
B πa2 0nIπa2
所以,该电感器单位长度的电感为:L n
I
0πn2a2
(H / m)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3)内自感和外自感
外自感:导线外部环面内的磁链与导线中电流的比值。 内自感:导线内部的磁链与导线中电流的比值。
通过任意横截面S的电流为:
l
I
S Jc dS
E dS
S
根据定义可得到两端面 间导电媒质的电阻R为:

RU


E dl
l
I S E dS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例 1:有一扇形导体,电导率为 ,厚度为 d ,圆弧半径分别 为 r1 和 r2 ,两侧平面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求:(1)沿厚度方向
厚度方向的电阻为:
RU I


2d (r22
r12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2)两圆弧面为等位面,其中电场沿径向变化,设沿径向 流过的电流为 I,则其间任意弧面S上的电流密度为:
Jc

I S
aˆr

I
d r
aˆr
B
A
r2
又因为: Jc E
所以其间电场为:
E

()
I d ln r2 r1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四、电容
1.孤立导体的电容
CQ

式中:Q为导体所带的电荷量, 为导体的电位。
2. 双导体系统的电容 C Q U
式中 Q 为带正电导体的电荷量,U 为两导体间的电压。
Q S E dS
U l E dl
dl Il
lS
S
U IR
由此可见,从场论出发,可以导
Jc E
E
=
1

Jc
=
Jc
出路论中的欧姆定律表达式。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二、焦耳定律
1. 概念 在一段含有电阻的电路中,计算损耗功率的关系式为:
P UI
P I2R
2. 电阻功率损耗的含义 导电媒质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
五、电感 I
1. 概念: 包括自感 L 和互感 M 。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若只含一个纯电感时, U L
如图所示。电感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
U jLI
当电路包括两个以上电感线圈时,
如图所示。电感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关 I1
I2
系为:
U1 U2

jL1I1 jMI1
jMI2 j L2 I 2
填充介电常数为 的介质,如图所示。
求:同轴电缆单位长度的电容。
解:设内导体单位长度带电荷量为Q ,在内、外导体之间取 单位长度的闭合柱面,在该闭合面上应用高斯定律:
D dS Q
即:
1 2π
Erddz E2πr Q
00
所以:
E

Q
2π r
aˆr
内外导体间的电压为:U
dP p E (Nqv)dV E JcdV
Jc = E
dP dV E Jc
dP E2
dV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4. 关系
在体积为V 的一段导体中,总的损耗功率为:
P V E JcdV
对于一段均匀直导体的情况,令 dV dldS , dl 和电流线一致, dS 和电流线垂直,则:
(1) 内导体的内自感(0 r a)
如图所示,由安培环路定律得
l H dl I
H dl l

H 2πr
I

I πa2
πr 2

r2 a2
I
所以:
Bi

0 Ir
2πa2

r
a b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穿过宽度为dr和单位长度(dz=1)内的导体截面的磁通量为
式中C12、C13 和 C23 称为导体系统的部
分电容,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 含金属球的平行板电容器
多导体的电容,每个导体的电位不 仅与导体本身电荷有关,同时还与其他 导体上的电荷有关,对于三个导体以上
图2 三导体系统的等效电路
的多导体系统用部分电容来描述。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的电阻;(2)两圆弧面间的电阻;(3)两侧平面间的电阻。
解 (1) 上、下扇面分别为等位面,其
B
中电场为均匀场,设该电场为 E0 ,上、 下底面间的电压为:
U E0d
上、下面间的电流密度为: Jc E0
A
r2
D
r1 Cd

于是总电流为:
I

JcS

E0(r22
2
r12 )
扇形导体
di

Bi
dS
=
0 Ir
2πa2
dr
di 只和半径为r的圆截面内的电流
交链 I ,与总电流I 相交链的磁链为:
I r2 I a2
di

r2 a2
di

r2 a2
(
0 Ir
2πa2
)dr

0r3I
2πa4
dr
在内导体内的总磁链为: i
a 0
0 I
2πa4
r3dr

b a
E draˆr

Q

ln
b a
同轴线单位长度电容为: C Q 2π
U ln(b a)
a

b
同轴电缆截面图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3. 部分电容
如图1所示,若在一平行板电容器中置
入一金属球,请问:平行板间的电容
如何变化?
C

C12

C13C23 C13 C23
由上式可见:
C S E dS l E dl
欲计算两导体间的电容 C ,必须求出其间的电场E。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例2:如图所示,电容器可以用圆柱坐标系表示,一极板位
于xOz平面,另一极板和 xOz面成 角,电容器高为h ,
径向尺寸 r r2 r1,内部填充介质的介电常数为,
M 12
12
I2
如果两个载流回路分别由
N1、N 2 匝线圈组成, 则互感变为
M 21

N221
I1
M12

N112
I2
不难证明,线圈回路间
的互感是互易的,即
M12 M 21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例6:如图所示,求无限长直导线和直角三角形导线回路间的互感。
d
I1

r dr d b
b a
0
(
I 2πr
)dr

0 I

ln
b a
同轴线单位长度的外自感为:
L0
0
I

0 ln

b a
(H/m)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5章 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3) 外导体中的内自感
按题意,外导体的壁很薄,可以认为电流只在 r b 的
壁面上流动,这样外导体中的内自感为零: Li 0
于是同轴线单位长度的总电感为
求电容。
z
解 忽略边缘效应,由边界条件判
断,则极板间电场 E 与 r有关,与
无关,E E(r)aˆ
设两极板间电压为 U

U l E dl 0 E(r)rd E(r)r
h
x

O
r1 y
r2
则: E(r) U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