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1)
少阴病
少阴病但欲寐嗜卧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卫气寤则行阳,寐则行阴而寐也。
必从足少阴始,故少阴病但欲寐。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方见发热。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症,故微发汗也。
(无症谓无吐利厥症。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甘草(炙。
各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切)上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须二三服,以身汗为度。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半枚)茯苓(七钱半)人参(半两)白术(一两)芍药(七钱半)上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日三。
少阴二三日,口燥咽干者,大承气汤急下之。
(方论见口燥咽干。
)若咽痛者,甘草汤;不瘥者,桔梗汤。
(方论见咽痛。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方见不得卧。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满,小便不利,若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方论见下利。
)若四肢重痛下利者,真武汤主之。
(方论见下利。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方见潮热。
少阴病下利至六七日,变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寤寐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利,脉紧变暴微厥,手足反温者,欲解也。
(论见下利。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口燥咽干,但欲寐。
(方论见口燥。
)欲吐不吐,但欲寐。
(方论见吐。
)吐利但欲寐。
(方论见吐出。
)下利但欲寐。
(方论见下利。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可治。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宜四逆散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上为细末,日饮和渣服方寸匕,日三服。
少阴病篇(七版)(1)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 分析: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故云“亡阳也”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 寒肢厥下利脉微等一精派品课虚件 寒证基础上乃可辨 为亡阳证。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下利 少阴亡 白
脉微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中 阳之戴 结合317条“面赤”—戴阳特征阳证
通 汤
下利不止—承上而来示阳伤阴亦伤
阳亡阴竭危重证 上方加人尿猪胆汁
厥逆—阳亡四未失温
一有反佐作用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精阴品课液件 将竭 二有益阴作用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示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肾阳虚衰精品,课件不能制水
❖ 启发:
葛根芩连汤证
自利而渴 黄芩汤证 伴小便短赤 细问小便
白头翁证
色白否为
本条—必伴小便色白 清长
辨热利、 寒利的关键
太阴 下 不渴 少阴 利 口渴
虚 寒 证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重心在肾阳虚衰是脾虚及
肾为主,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精品盛课件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伤寒论背诵少阳太阴少阴病-V1
伤寒论背诵少阳太阴少阴病-V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
其中,背诵伤寒论的三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伤寒论背诵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共分为八十论,主要讲述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病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中,背诵伤寒论的三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环节。
二、少阳病少阳病是伤寒病的一种类型,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耳鸣、目眩、胁痛等。
此外,患者还有心悸、口苦、口干、口渴、咳嗽等症状,严重者还伴有昏厥、抽搐等。
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方法,宜用麻黄、桂枝等清热解毒药物。
三、太阴病太阴病是伤寒病的一种类型,又称太阴中风,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腹泻、呕吐等。
此外,患者还有肢体酸痛、无力、口渴、尿短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和中、清热为主要治疗方法,宜用芍药、甘草等和中药物,同时辅以黄连、黄芩等清热药物。
四、少阴病少阴病是伤寒病的一种类型,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口渴、心烦、水肿、腹泻等。
此外,患者还有胸闷、气促、乏力、嗜睡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温阳、散寒为主要治疗方法,宜用桂枝、生姜等温阳药物,同时辅以苍术、附子等散寒药物。
五、总结伤寒论的背诵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背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伤寒病的病因、病机、病状和治疗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临床。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伤寒论的背诵,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和临床能力。
如何预防少阴病
如何预防少阴病引言少阴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酸、腹痛、尿频等症状。
它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以及体质相关。
为了预防少阴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少阴病的方法。
均衡饮食一项均衡饮食是预防少阴病的重要步骤。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减少食用过咸和过甜的食物。
•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豆类、禽肉等。
•饮食丰富多样,避免单一的重复食物。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是预防少阴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健身操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另外,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注意休息适当的休息对于预防少阴病非常重要。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需要7-8小时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增强免疫力免疫力的增强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减压: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放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如听音乐、做瑜伽等。
•补充维生素:有一些维生素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如维生素C、维生素D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补充。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预防少阴病也是如此。
以下是一些应避免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吸烟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饮酒过量:酗酒会对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并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不规律的饮食: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不规律饮食习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缺乏锻炼: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代谢变慢等问题。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讨论] 1 从子至寅上:子、丑、寅三个时辰,即 从23时至次日5时之前。 2 一日之中,阴阳之气的消长转化规律是, 阴尽于亥,阳生于子。从子之后,自然界阳 气渐旺。少阴病多为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若自然界阳气渐旺,人体阳气得自然界阳气 之助,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故此三个时辰为 少阴病的欲解时。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 少阴病提纲 [原文]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281)
[讨论] 1 原文分析 微――阳气虚,鼓动无力 脉 少阴病 细――阴血虚,脉道不充 但欲寐――心肾虚衰,神失所养
2 但欲寐 正气虚衰,不能支撑形神,精神萎靡不振, 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并不是真正 的嗜睡。 (37)脉浮细而嗜卧――邪去神恬 (231)阳明中风嗜卧――热盛神昏 (268)三阳合病但欲眠睡――热盛神昏 (281)但欲寐――心肾虚衰,神失所养
[原文]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 已虛,尺脈弱澀者,複不可下之。(286)
[讨论] 1 原文分析 脉微――亡阳――不可发汗――发汗则阳气虚脱 少阴病
禁汗下
尺脉弱涩――阴亦不足――复不可下之――下之则阴竭阳脱
三 少阴病欲解时 [原文]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291)
3 因为其反应了心肾虚衰的病理特征,故 可作为少阴病的提纲。
二 少阴病治禁 [原文]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 (285)
[讨论] 1 原文分析 虚阳欲脱 少阴病,脉细沉数 阴虚有热 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 “脉细沉数”辨析 脉细沉数属虚寒、虚热,当结合其他临床 表现进行辨析。如现在西医学中的心衰,就 有表现为脉细沉数者,为虚阳欲脱的表现。 还可见大汗淋漓,面青唇紫,四肢逆冷,恶 寒蜷卧,尿少身肿,舌质淡嫩等虚寒征象。 如属阴虚有热,则还可见形体消瘦,五心烦 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等虚热征象。
少阴病概论
一 少阴 少阴,指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两经两脏。
二 少阴病 少阴病是伤寒的危重阶段,表现为全身性 的虚衰。 因为少阴为心、肾,而心为君主之官,肾 为先天之本,所以,也可以认为少阴病是心 肾虚衰。少阴寒化证为心肾阳虚,少阴热化 证是心肾阴虚。《伤寒论》中的少阴病是以 讨论寒化证为主的,所以有人认为少阴病是 全身性的虚寒证。少阴病的热化证不全面, 应结合后世的温病学说进行理解。
三 少阴病的成因 1 少阴自病:心肾阳虚之体感受寒邪,可 以形成少阴寒化证;心肾阴虚之体感受热邪, 可以形成少阴热化证。 2 他经传变而来:太阳病误治易伤及少阴 阳气而成少阴病,因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 太阴病脾阳虚弱,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展成 少阴病。
疑难重点条文串讲 少阴病
寒凝身痛的附子汤证
阴盛阳虚,浊阴上逆的吴茱萸汤证 脾肾阳虚,滑脱不禁的桃花汤证
少阴病热化证
阴虚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 阴虚有热,水气内停的猪苓汤
证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三、少阴病治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关于数脉,热证能见,虚寒证也能见到。诚如薛 慎庵所说:“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 甚,真阴寒证,脉常有一息七八至者,尽概此一 数字中,但按之无力而散耳,宜深察也。”
●尺脉弱涩者,关键在“弱”字,否则另当别论。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 四逆汤证(323、324) ❖ 通脉四逆汤证(317)
疑难、重点条文串讲 少阴病
李金田
概论
一、少阴的生理
少阴包括手少阴、足少阴,与太阳相表里。
1、阴气较少:小阴、二阴。故少阴病有阴虚热化 之证;即使少阴寒化证亦有“下利而渴”之症。
2、脏腑:心、肾。心属火,藏神,主血脉,为一 身之主;肾属水,藏精,主水液,为先天之本。
⑴其阴阳是人身诸阴诸阳之本; ⑵其间有心肾相 交的关系。
【释义与导读】
不能养神—但欲寐
阳气之根,虚则
少阴
鼓动无力-----脉微
阴液之源,虚则-脉道不充------脉细
●脉微细:微者,指脉力,主阳气虚衰,鼓动无力; 细者,指脉形,主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微细并称, 以微为主。王叔和《脉经》曰:“微脉,极细极软, 或欲绝,若有若无。”“细脉,小大于微,常有, 但细耳。”
●少阴阳虚,脾土失温,气上则吐,气下则利。阴 寒内盛,虚阳外浮,虚阳循经脉上达咽喉则咽痛。 这种咽痛多为隐隐作痛,不红不肿。
少阴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少阴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少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寒凉感、身体疼痛、口渴不欲饮、腰腿冷痛、尿频尿急等。
以下是对于少阴病平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饮食对于身体健康和病情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在少阴病期间,患者应当注意饮食调理,适当选择温热性质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体温。
推荐食物包括姜、辣椒、羊肉、鸡肉等。
此外,少阴病患者应当避免冷饮、生冷食物以及寒凉性质的食物,如梨、西瓜、菠萝、荸荠等。
2. 保暖措施:少阴病患者身体偏寒,容易受寒的刺激,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
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避免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
在冬季尽量穿暖和的衣服,特别是加强对腰腿部位的保暖,可以使用热敷、保暖贴等方法帮助舒缓症状。
3. 安排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强壮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益。
对于少阴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温和代谢,有助于缓解症状。
推荐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4. 心理调节:身体不适会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而情绪的波动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少阴病患者在平时要尽量保持心情愉快,积极调节情绪。
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交流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减轻症状对心理的影响。
5. 按摩调理:按摩是一种能够通过刺激和按压身体特定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的方法。
对于少阴病患者来说,适当的按摩可以缓解症状。
尤其是对于腰腿冷痛的症状,可以使用温热的手或热敷物进行按摩,帮助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6. 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对于少阴病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和养护。
此外,休息期间也应避免剧烈活动,尽量保持放松状态。
总结起来,少阴病患者在平时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暖措施、适量运动、心理调节、按摩调理以及注意休息。
通过合理的调整生活方式和保养,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当然,对于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还是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治疗和护理。
少阴病篇
少阴病篇习题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伤寒习题集/ 少阴病篇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下列关于少阴病提纲脉证的机理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A.心肾阳虚、阴血不足,神失所养B.邪入少阴,心肾虚衰,水火失济C.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水气不化D.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阳不外达E.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浊阴上蒙2.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脉证是A.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B.下利便脓血C.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D.脉微细,但欲寐E.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3.根据原文,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可辩为“少阴病形悉具”A.欲吐不吐 B.心烦,但欲寐 C.咽痛复吐利 D.自利而渴 E.小便色白4.下列脉象那项不在少阴病中出现A.脉阴阳俱紧B.脉浮而动数C.脉细沉数D. 脉微涩E.脉浮而迟5.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机理是A.少阴下利,阴津受伤B. 少阴热化,伤津耗液C.少阴病阴阳俱虚,阴津不足D.寒侵少阴,真阳受困,津不上承E.少阴阳虚,水气内停6.据条文“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____________”本条文的最后一句应为:A.急温之B.不可发汗C.不可下之D.宜四逆汤E.四逆汤主之7.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附子毒性B.温补调中C.调和诸药D.补中益气E.缓急止痛8.下列证候,那项不是四逆汤的主要脉证A.下利肢厥B.但欲寐C.脉微而沉D.下利脉微E.小便清长9.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10.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那项论述是错误的:A.面色赤加葱九茎B.腹中痛,去甘草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E.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11.通脉四逆汤的主要病机是:A.邪从寒化,阳不外达B.阴寒内盛,阳不化津C.阴寒内盛,格阳于外D.阴寒内盛,寒湿凝滞E.病情向愈,阳气复来12.“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为何汤证的辩证关键:A.四逆汤证B.四逆加人参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通脉四逆汤证E.当归四逆汤证13.下列那项为通脉四逆汤的主症:A.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B.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C.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D.脉微细,但欲寐,手足厥冷,小便色白E.昼日烦躁不的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身无大热14.白通汤与通脉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A.干姜,附子B.附子,甘草C. 附子,葱白D.甘草,干姜E.干姜,葱白15.白通汤的病机是:A.阴寒内盛,格阳于外B.阴寒内盛,格阳于上C.阴寒内盛,阳气衰微D、寒邪内侵,阳郁不达E、心肾阳虚,火不暖土16.下列关于白通加猪胆汁汤的病机描述最确切的是:A.阴寒内盛,阴阳格拒B.阴寒内盛,阳不外达C.阴寒内盛,虚阳上浮D.阳脱阴竭,寒热格拒E.阴寒内盛,正气拂郁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用猪胆汁与人尿,下列关于其作用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A.引阳药入阴以防格拒B.滋养阴液C.益阴和阳D.寓“逆者反治”之意E.苦寒清热18.白通加猪胆汁汤的辩证要点是A.脉微,下利,滑脱不禁,厥逆无脉,面赤B.但欲寐,下利,面赤,手足厥冷,脉沉微C.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D.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E.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手足寒,脉沉19.除那项外,均为少阴病虚阳外越的指征:A.面红如妆B.汗出C.下利清谷D.烦躁E.身反不恶寒20.在《伤寒论》的方剂中,仲景多处用到附子,其中用量最大的方剂是:A.四逆汤B.白通加猪胆汁汤C.通脉四逆汤D.桂枝附子汤E.干姜附子汤21.附子汤的药物组成是A.人参,附子,茯苓,白术,生姜B.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C.附子,芍药,白术,干姜,甘草D.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E.附子,茯苓,甘草,人参,白芍22.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_________,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提纲及意义
少阴病提纲及意义
概述
少阴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疾病分类之一,也是经典的“六经病”的一种类型。
它既是表述人体疾病形态及其病机规律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医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指导思想。
病机
少阴病的病机主要是寒湿阻滞,阴寒内盛。
少阴所属的肾、膀胱、肝、肺四个
脏腑在病证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膀胱主要调节二便,而少阴病可导致尿频或尿急;肝主疏泄,在少阴病中常表现为肝郁气滞;肺主呼吸,因此往往伴随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临床表现
少阴病的临床表现与其病机密切相关。
病因病位的不同,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一般表现为病程较长、恶寒多、发热少、腹痛胀满、尿频或尿急、受寒易感等。
分型
少阴病根据不同的证型,可分为水肿型、寒痹型、阴虚火旺型等。
其中水肿型
以水液不通、泛滥为主要特征,寒痹型以肢体沉重、关节疼痛为主,阴虚火旺型则以口干燥渴、神经衰弱等为主要表现。
诊断
诊断少阴病需综合分析病史、病情、症状、舌脉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舌象观
察时,通常可见舌质发暗紫或暗蓝,舌苔白滑,舌脉沉弱或濡脉等。
此外,少阴病易与其他病证混淆,需注意辨证。
治疗
治疗少阴病需要遵循中医基本原则,根据证候判断治法、方药,同时配合针灸、推拿、气功等物理治疗手段。
针对不同分型,常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丸、四季疗方等。
意义
少阴病是中医学中研究疾病与脏器关系的重要范畴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少阴病的病机、证型、辨证论治等,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都有积极促进作用,更有助于探索人体健康本质及其调控机制。
伤寒论纲要~少阴病
伤寒论纲要~少阴病第六章少阴病第一节概说一、性质:据经络学说,少阴经可分手足两部分,统括心肾二脏,(心属火,肾属水),主水火二气,少阴受病是心肾阳气不振,阴寒内盛,属于全身性的虚寒证,病邪传入少阴,邪气深,正气衰微,气血俱虚,机体抵抗力减弱,表现证状错综复杂,因此,死候较其它经为多。
二、病机:少阴主水火二气,有阴阳之分,正常时保持平衡,受病邪干扰后,阴阳发生偏亢,偏于阳则热化,偏于阴则寒化,由于少阴属虚所以仍以寒化为主。
三、成因:少阴病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四方面:1.太阳失治,少阴素虚,病邪由太阳传入少阴。
2.素日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
3.太阳和少阴同时受邪。
4.太阴病失治进一步发展到少阴证。
四、主证主脉:少阴病一般多见久病的后期,或者是初病体质素虚的人,不论那一种原因,均属心肾阳气衰微,气血俱虚的全身虚寒证。
其主要脉证,为脉微细,但欲寐。
微细是气血亏损,心阳不振所致。
但欲寐是心神衰惫,意识朦胧。
第二节少阴病的辨证与治疗一、少阴病的寒化证治:少阴病的发病机制已如前述,从水寒化以后,病变大致可以分如下三种类型,1,阳虚阴盛厥冷下利2.阴盛阳盛水气为患3.虚寒滑脱下利脓血。
1.阳虚阴盛厥冷下利:此类疾病以厥冷下利为其共有症候。
故临床见有全身虚寒证,伴有厥冷下利者应从本类病证考虑。
由于受病有轻重不同,体质有强弱之异。
故此,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汤证:(一)下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而细,呕不能食或食入而吐,此为脾肾阳虚,肢厥下利,阴寒上逆而有呕不食或食入即吐。
应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323、324、225条)。
方用附子干温中散寒,炙甘草、甘草补中即逐寒回阳。
(三)如同时更见有,脉微欲绝而反有身热,不恶寒甚至面赤者。
此为内脏阴寒更甚,阳气被格于外的真寒假热现象,病情较上述症状更重要,应急用通脉四逆汤,急救垂绝之阳。
(317、370条)本方药味同四逆汤,但附子用大者一枚,干姜分量加倍,以大剂高热之品,急驱内在之寒,使阳气得回,脉复出。
少阴病本证(1).ppt
背恶寒鉴别
太阳病——寒邪袭表,卫阳被遏——与发热头痛,脉浮并见
阳明病——邪热内炽,汗出肌疏,津气不足——背恶寒较轻 必口中燥渴引饮
少阴病——阳虚寒盛,失其温煦——背恶寒重,口中和,脉沉 无热象
(六)真武汤证
• 【原文】 •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
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 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 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314:阴盛戴阳证的证治
少阴病——当有脉微细,但欲寤,肢厥等 证候 下利——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谷不化
病人
面赤——虚阳浮越于上
病因病机:病及少阴,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戴阳)
治疗: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315:阴盛戴阳证,服药后发生格拒的证治与预后
少阴病
厥逆——阳衰,不能充达四肢 证候 无脉——心肾俱衰,阳虚阴竭,血脉不充
干呕——阴寒极盛,逼虚阳上越
烦——虚阳上扰
利不止——真阳衰微,不能固摄 病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且阴液欲竭
治疗:白通加猪胆汁汤——破阴回阳,通达上下,佐
以咸寒苦降 服药后,脉暴出——阴竭阳脱——“死” 预后: 服药后,脉微续——阴未竭,阳气渐复——“生”
鉴别:
面赤 虚阳浮越——红而妖嫩,游移不定,且必伴寒证 阳明热盛——面部通红不游移,必伴热证
治法:破阴回阳 白-宣通上下;通-宣通内外
方药:附子、干姜 白-用葱四茎,交通上下阳气,不用甘草,恐留恋中焦 通-重用姜附。破阴回阳,宣通内外,并用甘草补中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服热药发生格拒的证治与预后 (315/P312)
证候:厥逆---阳衰,不能充达四肢
少
无脉---心肾俱衰,阳虚阴竭,血脉不充
少阴病(1)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加减法: • 面赤——加葱白,通阳下达;(以此解释白通汤证
有面赤) • 腹痛——加芍药,活血和络; • 干呕——加生姜,和胃降逆; • 咽痛——加桔梗,利咽开结; • 利止脉不出——加人参,益气生津,固脱复脉。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 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
[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 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本证与太阳伤寒的鉴别。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背恶寒,手足寒——阳虚不能温煦(背为阳之府, 背部恶寒是阳气衰,阴气盛的征象。四肢为诸阳之 末,阳虚不达四肢,所以手足寒)
以敛肺气; 小便利——去茯苓,不需利水; 下利甚——去芍药之苦泄,加干姜以温中(理中或者
四逆); 呕——加重生姜用量,温胃散水以降逆气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临床运用: 耳原性眩晕,美尼尔氏病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参芪真武汤
心衰早期或轻度阶段,临床伤多表现为上焦少阴 心气虚与心阳虚症侯,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深入下焦, 呈少阴肾气虚、肾阳虚的症侯。心衰的程度与阳气虚成 正比,早期阳气虚较轻,后期阳气虚较重。
《伤寒学》 少阴病篇
伤寒论教研室 方剑锋
概论 – 少阴的生理
手少阴心—主血脉,又藏神明,为一身之大主 足少阴肾—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 心火下蛰于肾而使肾不寒,肾水上济于心而制心
火亢,心肾交通,水火相济,生化不息,从而保 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少阴又与太阳相表里, 两者互依为用。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少阴病,是中医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阴气过盛,阴阳失衡。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解释少阴病的含义。
首先,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少阴病指的是五脏中的肾气不足,在体内失去平衡。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肾脏对应着水,而水是阴性的代表。
肾气不足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出现各种病症。
比如,少阴病可能表现为肾虚引发的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等症状。
肾虚导致的少阴病一般需要通过调理肾气,让肾脏恢复平衡,才能治愈。
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少阴病是指人体内阴阳平衡破坏,出现了一系列疾病。
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引发各种病症。
比如,肾阴不足可以导致头晕耳鸣、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
肝阴不足可能表现为头晕眼花、目眩、失眠等症状。
这些病症都属于少阴病的范畴,需要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治疗。
再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少阴病指的是人内心阴郁,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所导致的疾病。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当这些情绪积压过久时,就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就是典型的少阴病表现。
治疗这种类型的少阴病需要采取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此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少阴病可以指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中存在的疾病。
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等因素,易患少阴病;而高压工作环境中的白领阶层则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少阴病症状。
对于社会层面的少阴病,需要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少阴病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中医、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涉及到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脏腑气血的调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对于少阴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社会环境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陰病脈証並治中医内科专家伤寒研究者张力丰少陰病病位在心腎,部分邪氣從外直中而生,部分從膀胱經即太陽經(本身陽氣虛)誤治,亦可從太陰經巡經而至。
表現爲心腎陽氣不足(腎陽不足爲主);素體心陽不足腎水內盛,外邪從陰化寒,即爲寒化證(陽虛陰盛、陰盛戴陽、陰盛格陽陽虛寒盛身痛、陽虛水泛),寒化證預後看陽氣是否恢複;素體陰虛陽亢(陰虛火旺心腎不交、陰虛內熱水熱互結)熱化證參看溫病條辨;少陰經證(咽痛證);兼證,即太少兩感、少陰陽明證;陽氣內郁不能達于四末證。
提纲:(二八一)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微細:轻取既有,重按消失,乃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道;细为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所致;脉微为主。
但欲寐:迷迷糊糊,精神萎靡不振乃是阴阳俱虚,精神失养。
(二八二)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渇者,属少陰也。
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此少阴自受寒邪之证。
不从阳经来也。
寒初到经。
欲受不可。
欲却不能故欲吐不吐。
心烦。
但欲寐。
(真阳为寒邪所伤,心有不甘,奋起抗邪但又抗邪无力,这是典型症状)。
而实不能寐也。
至五六日。
自利而渴则其邪已入少阴之脏矣。
然少阴阴脏也。
寒阴邪也。
以阴受阴。
法当不渴。
而渴者。
此非有热。
以脏虚故引水自救耳。
更审其小便。
若色白者。
则少阴寒病。
全体大露无疑。
何以言之。
热传少阴。
自利而渴者。
邪热足以消水。
其小便色必赤。
寒中少阴。
自利而渴者。
虽能饮而不能制。
其小便色必白也。
(肾阳不足,火不暖土,下利清谷;阳虚不能温化寒水或者临床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故渴)。
仲景辨证之精如此。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少阴篇》(二八三)病人脈陰陽倶緊,反汗出者,亡(伤)陽也。
此属少陰,法当咽痛而復吐利。
此证应该是寒邪突然伤阳,邪气与阳气相争,阴寒内盛(为主),阳气不足(为辅)。
此条应该是少阴病脉阴阳俱紧,阴阳泛指三部脉俱紧,沉紧,与281条相别,281条脉微细是特征脉象,此条是沉紧,应当寒邪直中里阳,而寒气很重,脉象也不是浮紧,与太阳经相别;少阴病法当不汗出,今汗出是指寒邪突然伤及少阴心肾阳气,阳气不足,不能摄津所致;少阴经脉走咽喉,虚阳巡经上浮故而咽痛,伤及脏阳则吐利。
少阴病——精选推荐
少阴病少阴病⼀、少阴病的特征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的病理说明当代谢功能的沉衰,达到相当⾼度时,体内热能和⾎液受此影响⽽⼤为减弱,脉微细即为其应,营养失调,⽽⼤脑⽪质,亦感有不能⾃持的现象,故但欲寐。
三、少阴病的治疗禁忌少阴病⽓虚,⾎少,为病根,汗、下、⽕攻均所当忌。
四、少阴病可有⼆死只有⼀⽣少阴病,阳息者死,阴脱者亦死,故死可有⼆因。
阳盛阴虚者,原可壮⽔以制⽕,于阳证可⽤此法,⽤于阴阳俱虚的少阴证,则反促其死。
阴虽虚,亦只有⽣阳复阴之⼀道,故⽣者只有⼀法。
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少阴病虽与太阴病同是虚寒所致病,⽽以温性兴奋药,为治疗原则,不过太阴病之虚,仅限于胃肠,⽽少阴病之虚已关系于⽓⾎,病有轻重,法剂⾃亦不同,见于本篇者,计有以下数则:六、少阴病的⽅剂1.附⼦汤证:恶寒、体痛、⼼下痞硬、⼩便不利、⽽脉微细沉者。
⽅:炮附⼦⼆钱,茯苓三钱,⼈参⼆钱,⽩术四钱,芍药三钱。
2.真武汤证:⽅证见前,此从略。
3.通脉四逆汤证:为四逆汤证虚脱甚,⽽呕吐剧者。
⽅:炙⽢草三钱,⽣附⼦⼆钱,⼲姜四钱五分。
4.⽩通汤证:为少阴表证兼下利证,较四逆汤证,不急迫⽽脉微者。
⽅:葱⽩四茎,⼲姜⼀钱半,附⼦⼀钱半。
5.⽩通加猪胆汁汤证:⽩通汤证厥逆⽆脉、⼲呕、烦者。
⽅:即上⽅加猪胆汁⼀钱五分,⼈尿七钱五分。
原药⽔煎,去渣加猪胆汁、⼈尿和合相得,温服。
6.桃花汤证:脉微弱、腹疼下利、便脓⾎者。
⽅:⾚⽯脂⼋钱,⼲姜⼀钱,粳⽶⼀两。
⽔煎,另调⾚⽯脂末四钱,顿服,若⼀服愈,余勿服。
治验实例及有关论说:《成绩录》⽇:“⼀男⼦,两脚疼痛,不得屈伸,⼿⾜寒,腹挛急,⾷颇减,赢瘦尤甚,时时痔⾎,⼆三年,他⽆所苦,先⽣与附⼦汤,疼痛减,挛急缓,⾷亦进,能⾏步,惟有痔⾎,乃投黄连解毒散,⽽⽌。
”《古⽅便览》⽇:“⼀道,年三⼗六,请予诊治,⽇:贫道⼆⼗岁前后,患淋疾,三年愈后,诸证杂出,此后腰下冷,如在冰雪中,虽盛夏,须覆重絮,每发时⼼腹疗痛,⽽⼿⾜不得动,腰脊痛,痉⽽不得反侧,甚则不能息,⼜忽忽少⽓,终夜不安席,⼤抵每夜必发,且⾃幼即有痔瘘,每遇寒喧乃发,⾃幼患⾄今,经⼗四年矣。
第三节、少阴病本证(一)、少阴寒化证
第三节、少阴病本证(一)、少阴寒化证第三节、少阴病本证一、少阴寒化证:概念:病者阳气素虚,又因感受寒邪,或他病失治误治,邪传少阴,病从寒化而出现的证侯叫“寒化证”。
(一)、阳衰阴盛证:1、四逆汤证: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语译:少阴病,见沉脉的,为少阴阳衰阴盛,急当温阳,用四逆汤。
参考原文388、吐利汗出,恶寒发热,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解词:(1)四肢拘急——即四肢痉挛疼痛(转筋)。
(2)内拘急——即腹内拘挛急迫。
提要:少阴寒化阳衰阴盛(格拒)证治。
分析:病性:虚寒。
症状:脉沉——沉而无力,属阳虚阴盛。
脉微欲绝——阳气虚极,无力鼓动。
脉浮而迟(即浮大散乱而迟且无力)——属阴寒内盛,浮阳外越。
吐、干呕——阴寒犯胃,胃气上逆。
下利——脾肾阳衰,脾失健运,肾关不固。
厥冷——阴盛阳衰,虚阳不能温养四肢。
发热——阴寒内盛,虚阳外越。
汗出——阳虚不固,统摄无权。
四肢拘急疼痛——吐利致阴液耗损,阴阳两虚,筋脉失于温养。
内拘急——阳气不足,阴津亏损,筋经失于温养。
恶寒——阳衰阴盛,不能温煦形体。
小便复利——下焦阳衰,肾气不能固摄。
少阴病阳衰阴盛证散见多条原文中,现将其归纳如下:1畏寒蜷卧,手足厥冷,冷汗自出——少阴阳虚,肌肤四末失温,阳不摄阴。
2吐利,下利清谷,自利而渴——脾肾阳虚,火不暖土,升降紊乱,阳衰气化失司,津不上承。
3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肾阳虚衰,气化失司,阳不摄阴。
4但欲寐——阴精阳气虚衰,精神失养。
5脉沉或脉微细,或脉微欲绝,或脉沉伏不出——少阴阴阳两衰。
辩证要点:1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清长,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少阴病(1)
2. 附子汤证 病机: 肾阳虚弱,寒湿凝滞,浸渍关节。 临床表现: 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背恶
寒,舌淡苔白,脉沉。
实用文档
证候分析
少阴病
不能温煦四末
手足寒
阳虚寒湿
寒湿不化,浸渍筋骨 无力鼓动血脉
身体骨节痛 脉沉
阳气虚衰,寒湿 不化,浸渍筋骨
温经驱寒除湿
治疗:温经驱寒除湿------方用附子汤。
实用文档
证候分析
心火亢于上
实
少阴病
肾水亏于下
虚
扰神→心烦不眠舌红
口干而渴,舌上少津 腰膝酸软,脉细数
虚中夹实
阴虚有热 心肾不交
滋阴清热
实用文档
2.猪苓汤证
病机: 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于下。 临床表现: 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治疗:育阴清热利水----方用猪苓汤。
实用文档
类证鉴别
实用文档
3. 桃花汤证
病机: 脾肾阳虚(有寒),固摄无权,滑脱不 禁。
临床表现: 下利便脓血,腹痛,痛势绵绵,喜 暖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疗:温阳涩肠固脱,方用桃花汤。
实用文档
少阴虚寒下利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大便稀薄,脓血杂 下(状如桃花),色泽晦暗,其气腥冷不臭, 无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
而出现的寒性证候。 寒化证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划分为以阳衰
寒盛为主的危重型和以阳虚为主的普通型两类。
实用文档
寒化证是少阴病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证型,其 主要见症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多为阳 气不足,病邪内入,从阴化寒,所以呈现全身性 的虚寒证象。
无热恶寒---少阴阳气衰微,阴寒独盛。
实用文档
少阴病提纲
少阴病提纲展开全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是在表的阴(寒, 虚)证;也有(在里的阴(寒,虚)证)里阴证,表里皆阴证,表里皆虚寒;与太阳病表阳(表、实、热)相对应,互为表里。
(一)基本条件1、脉微细:微细,沉细,沉弱,微弱(寒邪束缚脉搏跳动无力)。
2、但欲寐也:是一种疲倦、昏昏欲睡、无精神,阳气被寒邪所困的表现。
(二)补充条件1、无发热但恶寒:少阴表虚寒证(表阴证,里阴证)有时也发热。
与太阳病发热不一样(一是体质:太阳病发热体质壮实,热象高,少阴病发热多为虚弱体质,发热低微;二是脉象,太阳病发热脉浮紧,少阴病发热脉沉微弱)2、汗:无汗(有汗为少阴中风,用桂枝加附子汤)。
[邓文斌老师]3、二便:小便白色(虚寒),大便正常或结(大便结,不一定是热,有时有寒结的便结,四逆汤)。
4、头身四肢:头身或四肢逆冷、厥冷,冰冷,疼痛、麻木、强硬;或身疼、骨节疼痛,四肢冷(附子汤)或肿胀(真武汤)沉重;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阳病手足温(少阴与太阴,少阳的区别)。
5、舌质舌苔:舌质淡、舌苔白,有津。
6、口中感觉:正常,口中和。
7、口渴否:自利而渴(真阳虚弱不能化生津液,津液不能上承)属少阴;自利不渴为太阴(太阴病水饮寒湿重,无热,所以不渴)这也是少阴与太阴病的区别。
8、饮食:一般正常。
9、少阴病表阴证偏少,少阴病里阴证偏多。
少阴表虚寒证多是老年,或是素体阳虚之人,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表现为:但欲寐,没精神,困倦,脉沉细,恶寒;少阴里虚寒证多见于咳喘,痹证、肿胀以及各种功能低下的阳虚水饮病证候或是脱阳的各种疾病危重时期,多用附子类方,四逆汤类方。
(三)少阴病与太阳病互为表里,太阳病久不解可以转入少阴成为伏邪;在少阴的伏邪可以通过发汗(微汗)从太阳而解(反复解表)。
(四)少阴病分型1、少阴表虚寒证(表阴证)):少阴表虚寒证多是老年,或是素体阳虚之人。
表现:但欲寐、无精神、疲倦,身疼,流涕等表阳虚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温经驱寒除湿------方用附子 汤。
精品课件
3. 桃花汤证
病机: 脾肾阳虚(有寒),固摄无权,滑脱 不禁。
临床表现: 下利便脓血,腹痛,痛势绵绵, 喜暖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疗:温阳涩肠固脱,方用桃花汤。
精品课件
少阴虚寒下利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大便稀薄,脓血杂 下(状如桃花),色泽晦暗,其气腥冷不臭, 无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少阴
足少阴肾经
与
足太阳膀胱经
相表里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 心肾为水火之脏,
统摄人体阴阳之气。 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
精品课件
三、病因病机:
病因: 传经——失治、误治。 直中----素体虚弱、邪气直犯少阴。
病机: 心肾虚衰,水火俱损。
心肾虚衰
火不足,阴寒内盛 —— 寒化证
治疗措施:急下燥热,保存阴津----方用大承气汤。
【鉴别诊断】
少阴实热证
大
后致燥结。
便
秘
阳明腑实证
结
结。
先有阴虚(严重),继而热化, 先有热盛,继而伤津,后致燥
精品课件
(二)虚热证
1.黄连阿胶汤证
病机: 肾阴不足,心火独亢。
临床表现:心中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质 红绛,少苔,脉细数。 治疗措施: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方用黄连 阿胶汤。
真武汤证 猪苓汤证 五苓散证
小便不利
病理 证状
阳虚为主水停
阴虚水热互结
水蓄下焦
四逆汤证进一步发展,则阳气更虚,除了上述 诸症外:
身热反不恶寒者— 格阳证—方用通脉四逆汤。 格阳证------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其人面色赤(面红如妆,游移不定)—— 戴阳 证 — 方用白通汤。
戴阳证------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注:此类证重在诊断和预后
精品课件
(二)虚寒证-普通型(局部性) 1.真武汤证
精品课件
证候分析
心火亢于上
实
少阴病
肾水亏于下
虚
扰神→心烦不眠舌红
口干而渴,舌上少津 腰膝酸软,脉细数
虚中夹实
阴虚有热 心肾不交
滋阴清热
精品课件
2.猪苓汤证
病机: 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于下。 临床表现: 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治疗:育阴清热利水----方用猪苓汤。
精品课件
类证鉴别
但欲寐
脉微 脉细
阴阳俱虚
精品课件
(一) 虚寒证-危重型(全身性)
★、四逆汤类证
[1.四逆汤证 2. 通脉四逆汤 3. 白通汤 ]
病机: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
临床表现:恶寒踡卧,下利清谷,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
精品课件
少阴病四逆汤证,是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证候, 是通脉四逆汤证和白通汤证的基础。
第六节 少阴病辨证
精品课件
概说
一、少阴病的含义:
凡属心肾虚衰而出现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 要特征者,即称为少阴病。
少阴者,小阴也,病至少阴,不但阳气虚损,营阴 亦不足。常常呈现出全身机能衰减的状态,抵抗疾病 的能力明显的下降。
少阴病的性质:全身虚衰(心肾虚衰),病
有寒化热化之不同。
精品课件
二、少阴的生理(物质+功能):
少阴病兼证
太少两感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少阴枢机不利证(假) 肝胃气滞,阳气郁而不通之四逆散证
精品课件
五、治则:扶阳宜温补,育阴宜清热。
少阴病的治疗离不开“回阳”“存津”两大宗旨。 六、治禁:发汗、攻下。
精品课件
一、少阴寒化证-阳虚有寒 【概 述】少阴寒化证是邪入少阴,从阴化
小便不利
小便利
真武汤
治疗: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 精品课件
2. 附子汤证 病机: 肾阳虚弱,寒湿凝滞,浸渍关节。 临床表现: 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背
恶寒,舌淡苔白,脉沉。
精品课件
证候分析
少阴病
不能温煦四末
手足寒
阳虚寒湿
寒湿不化,浸渍筋骨 无力鼓动血脉
身体骨节痛 脉沉
阳气虚衰,寒湿 不化,浸渍筋骨
脉微细---阳虚不能鼓动血脉,阴虚不能充盈脉道。
但欲寐---少阴阳气衰微,神气失养所致。是一种 神情倦怠的萎靡状态,并非真能安寐,与病后邪 去正衰的体倦嗜卧,有明显区别。
精品课件
似睡非睡,呼之略振, 须臾又睡,昏昏欲睡之状
少阴
阳气之根 阴液之源
病则
阳气不足 阴液不足
不能温养心神 不能鼓动血脉
不能填充脉道
寒,而出现的寒性证候。 寒化证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划分为以阳衰
寒盛为主的危重型和以阳虚为主的普通型两类。
精品课件
寒化证是少阴病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证型,其 主要见症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多为阳 气不足,病邪内入,从阴化寒,所以呈现全身性 的虚寒证象。
无热恶寒---少阴阳气衰微,阴寒独盛。
水不足,阴虚火旺 —— 热化证
精品课件
病因病机(图表):
传经 直中
心肾虚
火不足 里虚寒
水不(太阴→少阴)
外邪直中(本经受邪)
邪热直中 他病伤阴
阴虚火旺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 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热 化
阳衰阴盛 无 热 , 恶 寒 、 嗜卧、呕吐、 下利清谷、四 肢逆冷,小便 清白,衰脉微 弱→寒化
精品课件
四、证侯分类:
危重型 寒化证
少阴本证
普通型
阳衰阴盛之四逆汤证
阳衰阴盛,格阳于外之通脉四逆汤证 阳衰阴盛,格阳于上之白通汤证 阴盛格阳,兼服热药格拒之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阳虚水泛之真武汤证 阳虚身痛之附子汤证
下利脓血,滑脱不禁之桃花汤证
热化证
危重型 普通型
热化兼里实之大承气汤证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黄连阿胶汤证 精品阴课件虚有热,水气内停之猪苓汤证
病机: 肾阳不足,水湿泛滥。 临床表现: 心下悸,头眩,腹痛,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下利。
精品课件
证候分析
病机 外犯
阳虚水泛 水渍内外
渍内
治法
水浸肌肉 浸淫肢体 犯溢肌肤 困遏清阳 水气凌心 水邪犯肺 水邪犯胃 水趋肠间 气化不利 水不下排 肾失固约
温肾阳,利水气
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四肢沉重疼痛 水肿 头眩 心悸 咳 呕 下利
二是伴有腹痛(寒凝),痛势绵绵,喜温喜按;
三是小便不利,色清而量少。
精品课件
二、 少阴热化证
(一)实热证
少阴实热证为邪从热化,邪热炽盛,耗伤真阴, 而致便闭或热结旁流的(阳明腑实证
)病证。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者,或自利清水,色纯青, 心下痛,口干燥,或腹胀,不大便。
精品课件
病因病机:邪热炽盛,火炽津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