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

合集下载

少阴病辨证

少阴病辨证
少阴阳虚
病因病机:
少阴阳虚,外感寒邪。 治则方药: 温经解表并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 附子
细辛
发散表寒 温散里寒
解表温里
302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 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 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四肢厥逆 下利清谷
麻黄 附子
细辛 甘草
发散表寒 温散里寒
解表温里 甘缓和中
92条:
少阴病
脉微细 心肾阴阳俱虚
但欲寐
执简驭繁,从简单处把握疾 病本质 防微杜渐,不必待厥、利、 吐逆,凶险毕至,方识少阴 病面目 强调望诊、切诊在危重证诊 断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少阴寒化证
1 2 3
4
定义
临床表现
证候类型
临床应用
一、定义
少阴寒化证是邪入少阴, 从阴化寒,而出现的寒性证候。 是少阴病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 种证型。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定位“少 阴”
“虚故引水自救”——定性“虚证”
“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虚有寒”—— 定 性“虚寒证”
辨小便的意义
识津液存亡 辨病位病机 审证候属性 断预后良恶
畏寒蜷卧 下利清谷
少阴寒化证
小便清长
但欲寐
脉象
三、证候类型
(一) 四逆汤证
四 逆 汤 类 证
(二) 通脉四逆汤证 (三) 白通汤证
扶阳宜温补,育阴宜清热。 禁发汗、攻下。
(五)预后:
寒化证: 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热化证: 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
四、少阴病提纲
281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細, 但欲寐也。
一脉一症
阴阳两虚
微脉
按之细软 若有若无 阳气虚衰 鼓动无力
细脉

少阴病篇(七版)(1)

少阴病篇(七版)(1)
精品课件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 分析: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故云“亡阳也”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 寒肢厥下利脉微等一精派品课虚件 寒证基础上乃可辨 为亡阳证。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下利 少阴亡 白
脉微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中 阳之戴 结合317条“面赤”—戴阳特征阳证
通 汤
下利不止—承上而来示阳伤阴亦伤
阳亡阴竭危重证 上方加人尿猪胆汁
厥逆—阳亡四未失温
一有反佐作用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精阴品课液件 将竭 二有益阴作用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示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肾阳虚衰精品,课件不能制水
❖ 启发:
葛根芩连汤证
自利而渴 黄芩汤证 伴小便短赤 细问小便
白头翁证
色白否为
本条—必伴小便色白 清长
辨热利、 寒利的关键
太阴 下 不渴 少阴 利 口渴
虚 寒 证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重心在肾阳虚衰是脾虚及
肾为主,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精品盛课件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少阴病

少阴病

虚烦不眠——阴虚内热,热扰心神 阴虚内热, 虚烦不眠 阴虚内热 或呕黄苦水) 咳(或呕黄苦水)——水(热)上犯 水 下利——水(热)下迫 下利 水 误 火 劫 汗 ——阴更伤, 阴更伤, 阴更伤 , 阴
阴 利水
谵语——心失养,阴更伤,火更旺,扰心神 心失养,阴更伤,火更旺, 谵语 心失养
原文319条: 条 原文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 主之。 主之。 实热证——较持续,脉滑数,舌薄黄干质 较持续,脉滑数, 实热证 较持续 不得眠, 红,不得眠,小便短赤
心肾 阳虚 阴寒 心神 失养
下利清谷——火不暖土,水谷不化 下利清谷 火不暖土, 火不暖土 呕不能食——下焦阴寒之气上逆,阳虚脾 下焦阴寒之气上逆, 呕不能食 下焦阴寒之气上逆 不 不 —阳虚,气不化 , 不上 阳虚, 阳虚 不利 ——阳虚不能 阳虚不能 , 清冷——阳虚不能 清冷 阳虚不能 水
治法:急温之 回阳救逆, 治法:急温之——回阳救逆,破阴回阳 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Hale Waihona Puke 附子、 方药:四逆汤 附子 干姜、
或然证及通脉四逆加减法: 或然证及通脉四逆加减法:
面赤——加葱白通格上之浮阳下达 腹痛——阳虚阴盛,气血凝滞,加芍药活血和络,敛阴止痛 干呕——阴寒之气上逆犯胃,加生姜和胃降逆 咽痛——虚阳上浮,郁于咽嗌,加桔梗利咽开结 利止脉不出——阳大虚阴内竭,阴阳不相接续,加人参以益 气生津固脱复脉
呕不能食 下利清谷 阴盛阳衰 恶寒?卧 重证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虚阳浮越于外 其人面色赤—虚阳浮越于上 咽痛—虚阳浮越于上
里真寒 阴盛于内 格阳于外 阴盛格阳—外假热

如何预防少阴病

如何预防少阴病

如何预防少阴病引言少阴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酸、腹痛、尿频等症状。

它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以及体质相关。

为了预防少阴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少阴病的方法。

均衡饮食一项均衡饮食是预防少阴病的重要步骤。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减少食用过咸和过甜的食物。

•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豆类、禽肉等。

•饮食丰富多样,避免单一的重复食物。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是预防少阴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健身操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另外,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注意休息适当的休息对于预防少阴病非常重要。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需要7-8小时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增强免疫力免疫力的增强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减压: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放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如听音乐、做瑜伽等。

•补充维生素:有一些维生素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如维生素C、维生素D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补充。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预防少阴病也是如此。

以下是一些应避免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吸烟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饮酒过量:酗酒会对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并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不规律的饮食: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不规律饮食习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缺乏锻炼: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代谢变慢等问题。

疑难重点条文串讲 少阴病

疑难重点条文串讲 少阴病
的白通汤加猪胆汁证 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
寒凝身痛的附子汤证
阴盛阳虚,浊阴上逆的吴茱萸汤证 脾肾阳虚,滑脱不禁的桃花汤证
少阴病热化证
阴虚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 阴虚有热,水气内停的猪苓汤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三、少阴病治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关于数脉,热证能见,虚寒证也能见到。诚如薛 慎庵所说:“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 甚,真阴寒证,脉常有一息七八至者,尽概此一 数字中,但按之无力而散耳,宜深察也。”
●尺脉弱涩者,关键在“弱”字,否则另当别论。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 四逆汤证(323、324) ❖ 通脉四逆汤证(317)
疑难、重点条文串讲 少阴病
李金田
概论
一、少阴的生理
少阴包括手少阴、足少阴,与太阳相表里。
1、阴气较少:小阴、二阴。故少阴病有阴虚热化 之证;即使少阴寒化证亦有“下利而渴”之症。
2、脏腑:心、肾。心属火,藏神,主血脉,为一 身之主;肾属水,藏精,主水液,为先天之本。
⑴其阴阳是人身诸阴诸阳之本; ⑵其间有心肾相 交的关系。
【释义与导读】
不能养神—但欲寐
阳气之根,虚则
少阴
鼓动无力-----脉微
阴液之源,虚则-脉道不充------脉细
●脉微细:微者,指脉力,主阳气虚衰,鼓动无力; 细者,指脉形,主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微细并称, 以微为主。王叔和《脉经》曰:“微脉,极细极软, 或欲绝,若有若无。”“细脉,小大于微,常有, 但细耳。”
●少阴阳虚,脾土失温,气上则吐,气下则利。阴 寒内盛,虚阳外浮,虚阳循经脉上达咽喉则咽痛。 这种咽痛多为隐隐作痛,不红不肿。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主证
治疗:破阴回阳,通达内外——通脉四逆汤
一、白通汤证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14:阴盛戴阳证的证治
少阴病——当有脉微细,但欲寤,肢厥等
证候 下利——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谷不化 面赤——虚阳浮越于上 病因病机:病及少阴,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戴阳) 治疗: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病人
315:阴盛戴阳证,服药后发生格拒的证治与预后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 说
一、少阴之生理:
(一)少阴之气是对心肾功能的概括,为人身 之根本。其功能有三: 主持精神意识活动; 调节水液代谢及血液运行; 温养五脏六腑。 (二)与其他脏腑关系: 1、肾中之阴阳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 2、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 (三)少阴之经脉循咽喉挟舌本。
违禁后果(补):若误汗下——亡阳、竭阴
注:“互文见义”写作手 法
小结:
少阴病提纲---少阴寒化证辨证---阴盛亡阳证
---治禁(汗下)
由抽象到一般,由轻证到重证,由证到治(禁), 层层深入,突出了少阴病篇特点(危急证)重点 (寒化证)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四逆汤证(323/P306)
少阴病 脉沉 沉而微细----阳气虚衰,阴寒极盛 举脉略证----应有但欲寐等证 治疗 急温之----早期治疗 宜四逆汤---回阳救逆
少阴寒化阳虚寒饮内生与胸中实邪阻滞两大病 证的辨证 (324/P307)
胸中痰实
饮食入口则吐 心中温温欲吐 膈上寒饮 辨治: 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邪结阳郁“胸中有实邪”---禁下, 当吐---瓜蒂散 手足厥冷,脉沉微弱,下利清谷---寒饮留膈(虚)---温之,不可 吐---四逆汤 正气向上驱邪,痰食 胶着不去 寒饮上逆,(脾肾)

第56讲 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第56讲 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由于太阳和少阴相表里,所以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表里传。
第二种情况是循经传,所谓循经传,是哪一经的邪气传少阴我们把它叫做循经传呢?哪一经的邪气传少阴?对!如果我们讲到这儿,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就很灰心了,原来是大家没好意思说。太阴之邪传少阴,因为在《伤寒论》的写作次序中,写完太阴就写少阴,写完少阴就写厥阴,按照这样的次序来传的,后世医家把它叫做循经传。我们在最开始讲“六经辩证的若干问题”的时候我们说,这里的循经传,不是按照子午流注的次序,也不是按照经脉经气流注的次序,而就是按照《伤寒论》中的写作次序,所以这个名词在临床实际没有更多的意义,我们今天不再用这些名词了,但是我们读《伤寒论》的注家的这些著作的时候,遇到这些词,所以我们今天偶尔也用一用,使大家在读注家的书的时候,能够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太阴之邪传少阴的例子,我们在太阴篇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那个273条的“自利益甚”和277条的“宜服四逆辈”,都隐含着太阴虚寒下利,越拉越重,就由单纯的脾阳虚发展到脾肾两虚,最后直接就形成了少阴病,这个我们也不用再多作介绍。
为了很好的理解少阴病出现的症状,出现的症状的病机,我们仍然要复习一下少阴的有关生理。
少阴病的主要证候就这么多,当然还有什么动血证呀,伤津动血证啊,等等,那些我们讲原文的时候再具体谈。
第五个我们谈少阴病的治疗禁忌。少阴病的治疗禁忌,那应当禁汗,禁吐,禁下。因为少阴病毕竟是以虚证为主,汗吐下都不能够祛除少阴的邪气,而只能白白的损伤少阴的正气,导致病情的恶化,所以少阴要忌汗吐下,禁攻邪的方法。还禁火劫。虽然它是个寒证,但用火疗的方法强迫发汗,也会伤阴损液,也是不行的。
少阴病的证候分类:首先对脏证来说,它可以有寒化和热化两大类。为什么少阴脏证它不象太阴病一样,就是个脏虚寒证,它没有提到热证,而少阴病有寒化,有热化两类。这主要是因为,心是主火的,肾是主水的,水和火就是阴阳相对的两种变化。更何况肾又内藏元阴元阳。这句话我们再重复一遍,心为火脏,肾为水脏,肾又内藏元阴元阳,这是它的生理基础。当素体阳虚而阴盛的时候,外邪从阴化寒,这就出现少阴的寒化证。少阴寒化证在我们的少阴病篇,涉及到阳衰阴盛证,治疗用四逆汤;涉及到阴盛戴阳证,治疗用白通汤;涉及到阴盛格阳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还涉及到阳虚身痛证,治疗用附子汤;还有阳虚水泛证,治疗用真武汤。除此之外,少阴寒化证,在我们的讲义上还列了下利滑脱证,胃寒剧烈的呕吐证,因为它不是特别典型的少阴寒化证,所以我们不在这里给大家列出来。,我们讲原文的时候再具体谈。

谈谈少阴病 !

谈谈少阴病 !

谈谈少阴病!谈谈少阴病只看楼主楼主acl114pp 收藏2016-1-13 16:54:10 460看/ 7回少阴病是六经里面最难理解,本人十多年来一直心怀悬念,最近从新浏览前人著说,其中以胡希恕大家以表阴证说辞、虽然可以解说部分地方,对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汤可以解说、但对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四逆散、少阴三急下症、甘草汤等不可理解,最近从回忆以前成功的病例、麻黄附子细辛汤病案、黄连阿胶汤症病案、真武汤病案、附子汤病案、四逆汤病案、茯苓四逆汤病案、桃花汤病案、四逆散病案、竹叶石膏汤病案等以前的病案。

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精神不好,面部表情憔悴阴郁、但欲寐貌。

但是病人不会说他想睡觉、也不会说他精神不好,这些都是医生观察到的客观表现。

最近我仔细读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篇都冠以少阴病为开端,说明张仲景可以肯定少阴是少阴病无疑。

而在太阳篇里面不能肯定是太阳就说是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具紧名为伤寒。

”就用一个大的概念代替。

少阴病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这都是医生的客观观察到的现象。

这就说明少阴病首先是人体的贮备功能不足的问题、或者动用贮备功能了,表现出来疾病症状。

这个贮备功能库里面有气虚,有阳虚、有津液虚、有精血虚,在贮备功能不足的情况下感染表证,就是少阴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如果传入阳明气份表现竹叶石膏汤证、阳明最怕伤津液。

如果转入阳明血份就是黄连阿胶汤证、近一步发展就津液大虚就可以用后大定风珠等、转入阳明腑证可以后世增液承气汤、或者黄龙汤、转入小便就是处猪苓汤证、转入少阳就是四逆散证,,转入太阴就是真武汤、附子汤证、沙发acl114pp 2016-1-13 17:26:25 太阴最怕饮停,近一步发展就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最近观察几例贫血病人她们都是没有明显表证一来就是表现咽喉肿痛、咽喉干、口干口苦、精神萎靡状态,全身乏力、脉浮细,一看转入少阳、但整体看像少阴用的小柴胡汤和补中益气汤效果明显。

读少阴病

读少阴病

读《伤寒论·少阴病》之一对提纲证及少阴病不同程度病情的认识读少阴病,我觉得要想很深入的理解他的内容,如果有一次亲身的体验什么叫做但欲寐,应该会比较好一些。

少阴病最主要的症状及体征是脉微细,但欲寐。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阅读原文,我想还有很多症状也属于少阴病。

下面说的几个方面,我个人觉得很重要。

1.跟临床所见疾病一样,少阴病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即使同一症状,也可有轻重之分;2.也同所有疾病一样,少阴病的机转也分为三类。

第一类:病情持续不变,此为邪正相当,第二类:病情恶化,邪进正败,第三类:疾病好转,邪退正胜。

得少阴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少阴病在症状上比较典型的症状是但欲寐。

但要是一个病人无明显的但欲寐情况,比如后背畏寒,乏力,精神差,算不算少阴病呢?前面说过,少阴病依据病情轻重程度,可以见到不一样的症状,或者即使同一症状,也有轻重之别。

比如老年人患少阴病,就这个但欲寐,就可以表现出很困倦。

伤寒论中用“倦卧”作了很形象的描述。

脉象作为仲景很重视的一个体征,在提纲证中被特别提到。

但是在临床上,很典型的但欲寐或者脉微细应该说有些少,或者因为不够典型(症状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因而被忽略。

日本有一个医家在给人看病的时候,喜欢饮用葛根汤来提神。

当看到这一个典故的时候,引起我的思考。

为什么葛根汤可以提神。

通过思考,通过体会(自己生病)发现,造成少阴病但欲寐,没有精神的主要原因出在后背,可以理解成少阴(肾阳)没有给太阳提供足够的阳气抵御风寒造成阳气闭郁(轻)或者阳气不敌出现但欲寐(中等程度病情),阳气衰败出现倦卧、进一步传太阴(下利),进一步阴阳隔绝出现死亡。

我在临床上,碰到很多病人,发现很多属于少阴病。

那么有时候,他不一定有那么明显的但欲寐,也不一定脉微细。

但他一定会有一个体征。

后背的肌肉紧皱。

这是表有寒,不是属于太阳就是属于少阴,当然也可以是太阳合病少阴。

需要指出的是太阳病,风寒为主,多为实,所以单纯的太阳病,身疼痛,而少阴病,以虚为主,疼不是它主要的症状,后背畏寒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

《伤寒论少阴病篇》学习心得

《伤寒论少阴病篇》学习心得

《伤寒论少阴病篇》学习心得《伤寒论》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学著作,其中的少阴病篇更是讨论了关于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对于少阴病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深化了对于少阴病篇的理解。

少阴病篇主要探讨了肾脏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其中强调了肾气虚损、阴虚火旺以及寒邪侵袭等因素对于少阴病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少阴病的各种证型,如心肾不交、肾阳虚、肾阴虚等,并明确了不同证型的具体表现和治疗方法。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

少阴病虽然表现多样,但是其核心病机在于肾气不足。

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患者的病因和病机,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还学到了如何通过饮食调理、作息调整、情志调摄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少阴病。

通过对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的学习,我不仅深化了对于肾脏疾病的认识,还掌握了中医辨证思维的精髓。

在未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病因和病机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也将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少阴病的发生。

《伤寒论少阴病篇》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其中的精髓,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疗方案,为弘扬中医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伤寒论太阳病篇》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

这篇文章将分享我学习《伤寒论太阳病篇》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寒论太阳病篇》主要论述了外感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太阳病的治疗,有着详细的论述。

该篇论著的作者张仲景被誉为“医圣”,其思想影响了后世中医的发展。

在学习《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张仲景医术的高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太阳病的特点,如发热、恶寒、脉浮等,以及太阳病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我还学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例如使用桂枝汤、麻黄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少阴病篇

少阴病篇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脉微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 下利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

结合317条“面
赤”—戴阳特征
少阴 白
亡阳 通


戴阳

下利不止—示阳伤阴亦伤 厥逆—阳亡四末失温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
阴液将竭 干呕—阴寒盛格拒热药 烦—虚阳扰心
阳亡阴竭危重证 加人尿猪胆汁 一有反佐作用 二有益阴作用
二三日至 四五日
寒水犯胃—呕 寒水偏渗于膀胱—小便利
▪ 治法:温阳利水—真武汤
▪ 方义:
制附子:温阳散寒水
重用生姜配苓术:健脾化湿
白芍:和营止痛
▪ 鉴别: ▪ 附子汤证
寒湿凝筋骨——以身痛为主伴 手足寒脉沉——温补元阳用术附
配参苓
▪ 真武汤证
寒水浸淫内外上下---以浮肿小便 不利——重用生姜与附子除水湿
太阴 下 不渴
虚 寒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少阴 利 口渴 证 重心在肾阳虚,是肾为主,
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盛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本条文中“自利而渴”与“小便色白者”起 着二个层次(太阴与少阴之下利及热利与寒 利之辨)辨证意义。
也是本条辨证要点与难点。再结合原文中 “欲寐”则少阴虚寒证辨证无疑。
再言本条列为281提纲证之后,其义可明。 (复习概说中少阴生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 提要: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证治 ▪ 分析: 下利—阳虚不固应完谷不化,味不臭 便脓血(色暗)—肠络受伤,血溢凝滞于肠 腹痛—阳虚寒凝腹中,绵绵痛 小便不利—寒水偏渗于大肠

第二节 少阴病证

第二节 少阴病证

机:肾阳虚衰,水气泛滥(阳虚水泛)。 治:温阳化气行水。
方:真武汤。



附子(炮)――温肾壮阳,使水有所主 白术――健脾燥湿制水 茯苓――淡渗利水宁心 生姜――宣散水气 芍药――利小便,敛阴和营, 防止温燥太过
加减:



咳――加五味子、干姜、细辛――温肺 化饮,收敛肺气 小便利――去茯苓 下利甚――去芍药,加干姜――加强温 中之力 呕――去附子,加重生姜――温胃化饮 降逆


2 脉阴阳俱紧的比较 太阳――浮紧――表寒实――无汗 少阴――沉紧――里虚寒――汗出
3 治疗 可用四逆汤类。咽痛者,可用四逆汤加桔 梗。

(二)四逆汤证 [原文]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場。 (323)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幹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 (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 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

真武汤证
肾阳虚,水气泛滥(重)――温肾利水


5 与小青龙汤证比较 小青龙汤 水气致咳 真武汤证 少阴里证,阳虚水泛,病位在肾(虚)――咳为兼证 太阳表证,外寒里饮,病位在肺(实)――咳为主证
6 治疗高血压 (82)“心下悸,头眩,身身瞤动,振振 欲擗地”等,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真武汤 可用于高血压表现为阳虚水泛者。 苓桂术甘汤证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心下有支饮,其 人苦冒眩”。
方:通脉四逆汤。

即四逆汤加重姜附用量,因而温阳祛寒 之力更强。若阳回阴复则脉通,故以名之。
加减:

面赤――加葱,通格上之阳; 腹痛――加芍药,活血通络止痛; 咽痛――加桔梗,利咽开结; 干呕――加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利止脉不出――加人参,益气生津, 固脱复脉。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第六章少阴病辨证论治概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少阴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类型及其治疗方法。

少阴,即阴气较少之意。

人体之精气来源于津液而少于津液。

津液和与津液活动有关的脾肺属太阴,而精气及与精气活动有关的心肾属少阴,故称少阴为阴中之“小阴”。

少阴包括手、足少阴二经和心、肾两脏。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指之下,循内踝之后,以上腨内,贯脊,属肾,络膀胱;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由于经络的相互络属,使少阴与太阳构成了相互的紧密联系。

少阴的生理功能:手少阴心属火,主藏神,主血脉,为一身之主;足少阴肾属水,主藏精,主水液,为先天之本,所以少阴心肾对人体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又表现于阴阳的运动,而肾阴肾阳又称真阴真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故肾有“命门”之称。

心在上,肾位下,因同属少阴,关系十分密切。

心火下蛰于肾以暖肾水,使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制心火,使火不亢,心肾交通,水火既济,相辅相成,维持人体阴阳平衡。

少阴和太阳里表互通,太阳主表,少阴主里,两者互依为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少阴病是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

其中,又以阳虚化寒的虚寒证为重点。

少阴病的发生,一是素体少阴阳虚或阴虚,复感外邪,邪气直犯少阴,内外合邪而发病。

二是病在他经失治、误治,损伤心肾阴阳从而转属少阴。

其中因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的关系,故太阳病最易转入少阴。

另外,太阴和少阴有子母关系,病变中常子盗母气,故太阴虚寒也易传入少阴,成为脾肾阳虚证等。

少阴病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主要病机,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特点。

由于致病因素、感邪轻重及体质的不同,少阴病有阳虚化寒与阴虚化热的病理变化,故少阴病主要分为寒化证与热化证两大类。

寒化证以恶寒、踡卧、小便清长、手足厥冷、下利清谷、脉微等一派虚寒脉症为其特点。

热化证以心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一派阴虚火旺脉症为其特点。

少阴本身阴阳俱虚,当土燥水竭时,又能发生少阴三急下证。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少阴病,是中医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阴气过盛,阴阳失衡。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解释少阴病的含义。

首先,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少阴病指的是五脏中的肾气不足,在体内失去平衡。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肾脏对应着水,而水是阴性的代表。

肾气不足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出现各种病症。

比如,少阴病可能表现为肾虚引发的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等症状。

肾虚导致的少阴病一般需要通过调理肾气,让肾脏恢复平衡,才能治愈。

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少阴病是指人体内阴阳平衡破坏,出现了一系列疾病。

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引发各种病症。

比如,肾阴不足可以导致头晕耳鸣、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

肝阴不足可能表现为头晕眼花、目眩、失眠等症状。

这些病症都属于少阴病的范畴,需要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治疗。

再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少阴病指的是人内心阴郁,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所导致的疾病。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当这些情绪积压过久时,就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就是典型的少阴病表现。

治疗这种类型的少阴病需要采取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此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少阴病可以指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中存在的疾病。

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等因素,易患少阴病;而高压工作环境中的白领阶层则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少阴病症状。

对于社会层面的少阴病,需要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少阴病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中医、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少阴病的名词解释涉及到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脏腑气血的调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对于少阴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社会环境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少阴病——精选推荐

少阴病——精选推荐

少阴病少阴病概要病变部位⼿少阴⼼、⾜少阴肾,以及⾜少阴肾的经脉。

成因1外寒直中少阴,起病之初,就表现了⼿脚发凉,⾎压下降,精神不振这样⼀个周围循环衰竭,从中医的⾓度来看,就叫少阴伤寒。

“⽼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 2邪⽓由其它经传来太阳之邪传少阴,⼲姜附⼦汤它所治疗的是⼀个肾阳的突然虚衰,太阳病误治以后,导致肾阳被伤,太阳之邪趁虚内传少阴。

太阴之邪传少阴少阴⽣理 1⾜少阴肾经,从⾜⼊腹,三阴经都是从⾜⾛腹到胸,络膀胱属肾,沟通了少阴和太阳的表⾥关系 2⾜少阴肾经到腹部以后,继续穿膈过肺,循喉咙挟⾆本,这个循⾏部位涉及到了肺脏,涉及到了咽喉,所以咽痛的证候,放到了少阴病篇来讨论 3“其⽀者”就是的它的分⽀,从肺出,络⼼,注胸中,这就沟通了⼼肾的⽔⽕交济的关系,在⽣理上就是兴奋和抑制交替发⽣,觉醒和睡眠交替发⽣。

睡眠的时候,睡眠⾹甜,睡眠安定,睡眠平稳,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觉醒的时候,精⼒充沛,精神振作,精⼒集中,有充沛的精⼒来⼯作和学习。

⼀个⼈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那就是⽔⽕既济,⼼肾相交的表现。

4肾是五脏六腑,阴阳之⽓的根本,肾对⼀个⽣命的⽣长发育的过程,⽣长壮⽼已的过程有着重要的作⽤。

对于少阴病来说,还没有涉及到那么⼤的范围,只是肾阳虚,外寒侵袭肾阳,⽽造成了⼈体全⾝机能的低下。

少阴⼼肾⼀个是五脏六腑之⼤主,是元阴元阳之根本,所以及少阴,就涉及到⼈体根本的阴阳之⽓的动摇,所以少阴⽐太阴重多了。

少阴病的证候特点1⼼肾阴阳俱衰,⽽⼜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性正⽓衰弱的证候2有寒化和热化两⼤类:⼼是主⽕的,肾是主⽔的,⽔和⽕就是阴阳相对的两种变化。

当素体阳虚⽽阴盛的时候,外邪从阴化寒,这就出现少阴的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在我们的少阴病篇,涉及到阳衰阴盛证,治疗⽤四逆汤;涉及到阴盛戴阳证,治疗⽤⽩通汤;涉及到阴盛格阳证,治疗⽤通脉四逆汤;还涉及到阳虚⾝痛证,治疗⽤附⼦汤;还有阳虚⽔泛证,治疗⽤真武汤。

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陰病脈証並治中医内科专家伤寒研究者张力丰少陰病病位在心腎,部分邪氣從外直中而生,部分從膀胱經即太陽經(本身陽氣虛)誤治,亦可從太陰經巡經而至。

表現爲心腎陽氣不足(腎陽不足爲主);素體心陽不足腎水內盛,外邪從陰化寒,即爲寒化證(陽虛陰盛、陰盛戴陽、陰盛格陽陽虛寒盛身痛、陽虛水泛),寒化證預後看陽氣是否恢複;素體陰虛陽亢(陰虛火旺心腎不交、陰虛內熱水熱互結)熱化證參看溫病條辨;少陰經證(咽痛證);兼證,即太少兩感、少陰陽明證;陽氣內郁不能達于四末證。

提纲:(二八一)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微細:轻取既有,重按消失,乃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道;细为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所致;脉微为主。

但欲寐:迷迷糊糊,精神萎靡不振乃是阴阳俱虚,精神失养。

(二八二)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渇者,属少陰也。

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此少阴自受寒邪之证。

不从阳经来也。

寒初到经。

欲受不可。

欲却不能故欲吐不吐。

心烦。

但欲寐。

(真阳为寒邪所伤,心有不甘,奋起抗邪但又抗邪无力,这是典型症状)。

而实不能寐也。

至五六日。

自利而渴则其邪已入少阴之脏矣。

然少阴阴脏也。

寒阴邪也。

以阴受阴。

法当不渴。

而渴者。

此非有热。

以脏虚故引水自救耳。

更审其小便。

若色白者。

则少阴寒病。

全体大露无疑。

何以言之。

热传少阴。

自利而渴者。

邪热足以消水。

其小便色必赤。

寒中少阴。

自利而渴者。

虽能饮而不能制。

其小便色必白也。

(肾阳不足,火不暖土,下利清谷;阳虚不能温化寒水或者临床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故渴)。

仲景辨证之精如此。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少阴篇》(二八三)病人脈陰陽倶緊,反汗出者,亡(伤)陽也。

此属少陰,法当咽痛而復吐利。

此证应该是寒邪突然伤阳,邪气与阳气相争,阴寒内盛(为主),阳气不足(为辅)。

此条应该是少阴病脉阴阳俱紧,阴阳泛指三部脉俱紧,沉紧,与281条相别,281条脉微细是特征脉象,此条是沉紧,应当寒邪直中里阳,而寒气很重,脉象也不是浮紧,与太阳经相别;少阴病法当不汗出,今汗出是指寒邪突然伤及少阴心肾阳气,阳气不足,不能摄津所致;少阴经脉走咽喉,虚阳巡经上浮故而咽痛,伤及脏阳则吐利。

少阴病辨证论治课件

少阴病辨证论治课件
2、‚尺脉弱涩‛主何病?
少阴病寒化证
阴寒内盛 脉沉,四肢逆冷,下利等
脉微欲绝,下利清谷,反不恶 寒,面赤等
阴盛格阳
火不暖土
下利 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等 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等 下利,便脓血 下利,数更衣,量少,汗出等
阳虚
寒湿凝滞 水湿泛滥 滑脱不禁 正虚气陷
少阴病寒化证
(一)四逆汤证(323、324) (五)附子汤证(304、305) (二)通脉四逆汤证(317) (六)真武汤证(316) (三)白通汤证(314) (四)白通加猪胆汁 汤证(315) (七)桃花汤证(306、307) (八)正虚气陷证(325)

必拔肾根,恐生叵测。法当急温少阴,与四逆汤:附子12克, 干姜10克,炙甘草 10克。 服用1剂,精神转佳。再剂,手足 转温而愈。
刘渡舟医案

按语:精神不振而见‚但欲寐‛,为少阴阳光不振,阴寒用 事的反映。《素问· 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 今阳虚神失所养,是以嗜睡而精神不振,手足发凉,脉不浮
欲吐不吐:即泛
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泛恶心。
小便色白:即小 [原文282条]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 便色清(长)。 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 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
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提要] 少阴寒化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讲析] 1、本证的证候表现及病机
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舌淡苔白
少阴病寒化证——四逆汤证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
附子:温肾回阳 干姜:温中散寒 炙甘草:温补调中
少阴病寒化证
[原文324条]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
实邪阻胸:正气不虚,实邪阻胸, 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 病程较短 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 表现:饮食入口则吐,不进食时亦 少阴寒化证:脾肾阳虚,寒饮停于 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常常自觉心中蕴结不舒,泛泛欲吐;

少阴病——精选推荐

少阴病——精选推荐

少阴病少阴病⼀、少阴病的特征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的病理说明当代谢功能的沉衰,达到相当⾼度时,体内热能和⾎液受此影响⽽⼤为减弱,脉微细即为其应,营养失调,⽽⼤脑⽪质,亦感有不能⾃持的现象,故但欲寐。

三、少阴病的治疗禁忌少阴病⽓虚,⾎少,为病根,汗、下、⽕攻均所当忌。

四、少阴病可有⼆死只有⼀⽣少阴病,阳息者死,阴脱者亦死,故死可有⼆因。

阳盛阴虚者,原可壮⽔以制⽕,于阳证可⽤此法,⽤于阴阳俱虚的少阴证,则反促其死。

阴虽虚,亦只有⽣阳复阴之⼀道,故⽣者只有⼀法。

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少阴病虽与太阴病同是虚寒所致病,⽽以温性兴奋药,为治疗原则,不过太阴病之虚,仅限于胃肠,⽽少阴病之虚已关系于⽓⾎,病有轻重,法剂⾃亦不同,见于本篇者,计有以下数则:六、少阴病的⽅剂1.附⼦汤证:恶寒、体痛、⼼下痞硬、⼩便不利、⽽脉微细沉者。

⽅:炮附⼦⼆钱,茯苓三钱,⼈参⼆钱,⽩术四钱,芍药三钱。

2.真武汤证:⽅证见前,此从略。

3.通脉四逆汤证:为四逆汤证虚脱甚,⽽呕吐剧者。

⽅:炙⽢草三钱,⽣附⼦⼆钱,⼲姜四钱五分。

4.⽩通汤证:为少阴表证兼下利证,较四逆汤证,不急迫⽽脉微者。

⽅:葱⽩四茎,⼲姜⼀钱半,附⼦⼀钱半。

5.⽩通加猪胆汁汤证:⽩通汤证厥逆⽆脉、⼲呕、烦者。

⽅:即上⽅加猪胆汁⼀钱五分,⼈尿七钱五分。

原药⽔煎,去渣加猪胆汁、⼈尿和合相得,温服。

6.桃花汤证:脉微弱、腹疼下利、便脓⾎者。

⽅:⾚⽯脂⼋钱,⼲姜⼀钱,粳⽶⼀两。

⽔煎,另调⾚⽯脂末四钱,顿服,若⼀服愈,余勿服。

治验实例及有关论说:《成绩录》⽇:“⼀男⼦,两脚疼痛,不得屈伸,⼿⾜寒,腹挛急,⾷颇减,赢瘦尤甚,时时痔⾎,⼆三年,他⽆所苦,先⽣与附⼦汤,疼痛减,挛急缓,⾷亦进,能⾏步,惟有痔⾎,乃投黄连解毒散,⽽⽌。

”《古⽅便览》⽇:“⼀道,年三⼗六,请予诊治,⽇:贫道⼆⼗岁前后,患淋疾,三年愈后,诸证杂出,此后腰下冷,如在冰雪中,虽盛夏,须覆重絮,每发时⼼腹疗痛,⽽⼿⾜不得动,腰脊痛,痉⽽不得反侧,甚则不能息,⼜忽忽少⽓,终夜不安席,⼤抵每夜必发,且⾃幼即有痔瘘,每遇寒喧乃发,⾃幼患⾄今,经⼗四年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阴病治则----阳虚:扶阳阴虚:育阴预后----阳回得生,阳亡则死。

阳气回复否关键在于胃气存亡。

一、少阴病提纲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词解】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欲寐—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障碍机理:心肾阳虚,精气俱衰,神失所养。

【辨证提要】辩证要点:精神恍惚,极度疲乏,脉微细。

病机:心肾阴阳虚衰。

意义:少阳病提纲,凡具此脉证者,即可诊断为少阴病。

二、少阴寒化证的证治一)少阴寒化证辩证要点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词解】自利—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渴—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欲吐不吐—火衰寒邪范胃心烦—正邪相争小便色白者—肾阳虚衰,不能制水【解析】心烦但欲寐寒化心烦不得眠热化2、自利而渴者少阴(腹泻重)自利而不渴太阴自利而渴,小便白少阴寒利自利而渴,小便赤厥阴热利二)少阴寒化证(一)附子汤证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提要:少阴阳虚寒湿身痛证治分析:背恶寒—背为督脉循行之地,阳虚寒凝督脉经气不利手足寒—阳虚四未失温身体痛,骨节痛—阳虚寒凝经脉口中和:口中不苦、不燥、不渴—阳虚阴盛之征脉沉—阳气虚衰之征【辨证提要】辩证要点: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脉沉。

病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治法: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方用附子汤。

附子:温经扶阳散寒人参:补元气苓术:健脾除湿白芍:和营止痛汤证辨析:1.背恶寒白虎加人参汤证—胃热亢盛津气两伤与大烦渴不解,口舌干燥俱见附子汤证—里虚寒基础上与口中和俱见2.恶寒身痛骨痛麻黄汤证:脉浮不治恶寒发热并见—寒邪束表,营阴瘀滞新加汤证:脉迟,无寒热桂枝附子汤证:脉浮虚而涩附子汤证:脉沉不浮,无热,痛剧—肾阳虚衰,寒湿内盛,寒湿留着不化(二)桃花汤证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赤石脂一斤(一般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若一服愈,余勿服。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提要: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证治分析:下利—阳虚不固应完谷不化,味不臭便脓血(色暗)—肠络受伤,血溢凝滞于肠腹痛—阳虚寒凝腹中,绵绵痛小便不利—寒水偏渗于大肠【辨证提要】辩证要点:下利不止,便脓血者,色赤暗,白多红少,腹痛绵绵,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

治法:温涩固脱。

方用桃花汤。

赤石脂—固涩止泻干姜—温中散寒粳米—益胃(三)吴萸汤证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提要:少阴阳虚及胃寒的证治分析:手足厥冷—脾肾阳虚不达四末吐利—元阳虚衰及清浊不分,尤见浊阴上逆烦躁欲死—外阳虚阴盛格阳于外而是修饰呕吐频频的严重性,故云“欲死”【辨证提要】辩证要点: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病机:中阳虚衰,寒浊中阻。

治法:温胃降浊。

吴茱萸汤(四)白通汤证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五)白通加猪胆汁汤证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分析:下利脉微—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下利,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中,结合317条“面赤”—戴阳特征下利不止—承上而来示阳伤阴亦伤厥逆—阳亡四未失温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阴液将竭阳亡阴竭危重证,上方加人尿猪胆汁,一有反佐作用,二有益阴作用。

预后:脉暴出—死—阴液先竭脉续者—生—阴液未竭鉴别:少阴亡阳戴阳证—白通汤证格阳证—通脉四逆汤证阴盛格阳(虚阳外脱)以身反不恶寒为主—通脉四逆汤主之。

阴盛戴阳(虚阳上脱)以面赤为主—白通、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亡阳是少阴病的主要内容之一,亦是病危势急,生死之关,为此必须掌握其辨证施治。

(六)真武汤证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瞬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提要:阳虚水泛证治分析:82条为太阳变证,为太阳病过汗所致阳虚,病机同为阳虚水泛。

316条阳虚致寒水浸淫内外上下寒水凝滞腹中—腹痛寒水下注于肠—下利寒水内停—小便不利寒水内渍于四末—四肢沉重疼痛寒水上逆于肺—咳寒水犯胃—呕寒水偏渗于膀胱—小便利治法:温阳化水行气—真武汤附子:温阳散寒水重用生姜配苓术:健脾化湿白芍:和营止痛鉴别:1、均为阳虚水泛附子汤证:寒湿凝筋骨—以身痛为主伴手足寒,脉沉—温补元阳用术附配参苓真武汤证:寒水浸淫内外上下,以浮肿小便不利,重用生姜与附子除水湿。

2、阳虚寒证皆以附子温补元阳四逆汤证:阳虚寒水四窜以温阳利水真武汤证:阴盛阳气外越以姜附相配急救回阳3、82条为太阳变证,为太阳病过汗所致阳虚,病机同为阳虚水泛。

(七)通脉四逆汤证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中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提要:述少阴亡阳的格阳证证治/虚阳外脱分析:下利清谷手足厥逆里寒外热(发热)少阴阳虚阴盛脉微欲绝面赤—虚阳上越身反不恶寒(发热)—虚阳格于外—格阳特证治法:破阴回阳,通达内外—通脉四逆汤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回阳救逆急驱内寒以救将竭之阳气。

(八)四逆汤证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分析:“脉沉者,急温之”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见微知箸,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治法: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姜附—助阳胜寒甘草干姜—温养阳气二、少阴热化证的证治一)少阴热化证(一)黄连阿胶汤证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提要:少阴阴虚阳亢的证治分析:得之二、三日以上—因体质因素风寒直中少阴邪从热化心中烦—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不得卧是修饰心中烦程度,推之口干咽燥潮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泻火,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芩连:清心火芍药阿胶—滋阴鸡子黄—养血润燥鉴别:1、心中烦不得卧栀子豉汤证—无形热邪郁胸,属实黄连阿胶汤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2、心烦不得眠猪苓汤证—水热互结下焦,偏重水道黄连阿胶汤证—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偏重于心(二)猪苓汤证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热证误下后,津伤有热,水气不利分析:小便不利—水饮内停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提要:少阴水热互结证证治分析:阴虚水热互结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小便不利虚热上扰—心烦不得眠水渗于肠—下利津不上承—口渴阴虚内热扰肺—咳虚热犯胃—呕治法:清热育阴利水。

鉴别:1、肾主水,内寄元阴元阳元阳虚水泛—真武汤元阴虚水热互结—猪苓汤2、心烦黄连阿胶汤证栀豉汤证白虎证承气证猪苓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太少两感的证治(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提要:少阴表证证治分析:始得之—风寒直中少阴早期反发热—示表证存在,正气抗邪脉沉—肾阳虚但不甚治法:温经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义:麻黄:外散风寒附子:温经扶阳细辛:入阴经散内寒(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提要:少阴表证轻证治分析:本条略证举方文法少阴里虚寒亦不甚,表证较301条要轻缓故去细辛鉴别:麻附辛汤—少阴里虚,兼有表证麻附甘汤—少阴里虚,表证较轻五、少阴咽痛的证治(一)猪肤汤证原文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提要:少阴阴虚咽痛证分析:咽痛—阴虚有热,虚热上蒸下利—虚热下注于肠心烦胸满—虚火上扰治法:滋阴润肺,清热利咽—猪肤汤(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311.少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不差,与桔梗汤。

提要:热毒客于咽证治分析:咽痛—热毒熏灼于咽推之有红肿热痛治法:清热利咽—甘草汤/桔梗汤六、少阴阳郁的证治(一)四逆散证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提要:阳郁气厥的证治分析:四逆:手足厥冷—肝气郁结,阳不达四末咳—木火刑金悸—阳郁心阳失宣小便不利—阳郁水道不通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四逆散鉴别:四肢厥冷阳衰不达四末与吐利俱见阳郁不达四末与肝胃不和俱见七、少阴兼里实热的证治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提要:述少阴三急下的证治/少阴热化致阳明燥热证治分析:燥热循经上扰—口燥咽干下迫于肠—下利色纯青内结于肠—腹胀不大便治法:急下存阴鉴别:1、阳明三急下—阴(胃液)不承制阳热由燥实热→捍热:上冲、外迫、内结2、少阴三急下—肾阴亏损,心火、相火独亢,亢热为患少阴热化—亢热:上灼、下迫、内结应用:1、后世温病学发展的五承气汤互参2、少阴三急下较阳明三急下证更复杂、危急、原因之一在于虚实相因,故心细胆大方可逆转病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