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诊治的新近观点

合集下载

房性心动过速汇报ppt课件

房性心动过速汇报ppt课件

3
随访方式
可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随访等方式进 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提高生活质量建议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 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 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疾病复发

心理调适
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容易出现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积极 进行心理调适和寻求心理支持 。
发病机制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房内多个异位起搏点同时发放冲动,导致心房率极度增快且 极不规则。
心电图表现
P波形态各异,心房率通常在100-250次/分之间且极不规则,R-R间期极不规则。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表现。 此外,由于心房率极度增快且极不规则,患者还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如低 血压、休克等。
外科手术
对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要手术 治疗的患者,可同时通过外科手 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患者教育及生活方式调整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等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情绪波动等,以改善 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性心动过速相鉴别,这些心律失常在心电图和临床表现上各有可导致心房扩大、 心功能减退,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长期房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律失常性 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 全等。
血栓栓塞
房性心动过速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 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脑 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包括终止发作以及预防复发:1.终止发作处理前首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的耐受情况以及以往发作时的情况。

有些患者仅需要休息、安慰和镇静即可使心动过速终止。

多数患者需要进一步处理。

(1)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①乏氏动作:嘱患者关闭声门后用力呼气,最好能使胸腔内压保持在40mmHg正压,并维持10~20s。

成功率可达54%。

②压迫眼球:嘱患者眼往下看,露出占大部分的巩膜,用拇指加压于一侧眼球的巩膜,以刺激球后副交感神经末梢,持续压迫时间不超过15s。

切忌过分用力压。

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

老年人不宜应用。

③按压颈动脉窦:让患者取卧位,触及颈动脉搏动,用手向颈椎横突方向加压并按摩。

一般先压右侧,一次加压时间不能超过15s。

在按压过程中应同时听诊或进行心电监护,如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出现窦性停搏时应立即停止按压。

切忌同时按压双侧颈动脉窦。

有颈动脉病变者、颈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者、有颈动脉过敏史者及老年人不宜采用。

④注射升压药物:通过升压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

适用于发作时血压降低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

常用的升压药有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0.5mg稀释于l5%葡萄糖液20m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甲氧明(美速克新命)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间羟胺(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开始为25μg/min,逐渐增加剂量至血压达160/100mmHg左右水平。

用药过程中必须连续监测血压,也即边测血压边增加浓度,也应监测心电活动。

如出现头痛、恶心、血压达预定水平时(舒张压为90~100mmHg,收缩压不超过180mmHg)或心动过速终止应立即停药。

严重不良反应有颅内出血、心室颤动、肺水肿等。

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者及老年人禁用。

切忌快速注射,这类方法已较少应用。

(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①普罗帕酮(心律平):为首选药物。

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跳速率、节律和力度异常的情况。它 可能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 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定义和分类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心率不规律。 心律失常分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 颤动、心室颤动和异位心律等类型。
融等方法,可显著提高心律失常的治愈
率。
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律失常的预防 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戒烟限酒、保持适 当运动、保持心情稳定等。
预防和管理
1 避免诱因
例如酒精、咖啡因等会导 致心律失常的物质,尽量 避免食用或减少摄入。
2 定期监测
3 及时治疗
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等 检查,及时排查异常情况。
还可通过血压、血常规、心脏超 声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诊断心律失 常。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来了 解患者的症状和心脏功能,为诊 断提供依据。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
手术治疗
2
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 剂、钾通道阻滞剂等药物。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
病因与机制
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机制复杂多样,包括器 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神 经因素等多种因素。
常见类型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它们的诊 治方法各异。
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依 据,有助于确诊、分型和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避免严重后果。
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性研究如心脏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基因治 疗等逐渐成为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相信科学家们将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 福音。

【热点文章】储慧民:复杂房扑房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热点文章】储慧民:复杂房扑房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热点文章】储慧民:复杂房扑房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作者:储慧民郁一波(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约占室上性心律失常的5-10%,相比旁道、房室结双径路及其参与的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速的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1,2。

狭义上,将体表心电图“F”波明显,位于右房、围绕三尖瓣环逆钟向运行的大折返心动过速称为典型心房扑动,由于对其产生机制已经了解明确,针对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可获得很高的治愈率3。

而折返环位于左房或折返方式不同于典型房扑的右房房扑也不少见,对于其他发生于左房或右房的局灶或折返性心动过速都可归类于房性心动过速。

复杂的房扑和房速往往发作频繁或者无休止发作,患者心悸症状明显,容易进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不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也低于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

近年来由于三维标测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和电解剖标测技术的发展,方使得这类复杂的房扑和房速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4。

复杂房扑和房速多见于已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中20-56%还同时合并有房颤5。

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房扑房速往往较受重视,手术的疤痕的存在成为心房内折返的潜在组织基础,34%的外科术后房扑房速与心房切口疤痕相关6。

由于房颤消融在各个中心的广泛开展,消融术后发生的房扑及房速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可达1.2%-25%。

针对这类消融后发生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标测结果,46%是大折返,而54%是驱动灶小于2CM的所谓“小折返或微折返”2,这类医源性心律失常,成为了电生理术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复杂房扑和房速的发生机制复杂多变,然而和所有心律失常一样,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无非是折返、局灶兴奋或是触发活动,但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往往存在局灶位置不典型、折返方式复杂(包括折返环小、不固定、运行方向非常规)等特点7。

针对复杂房扑和房速,常规的导管腔内标测手段已不足以获得充分的信息来明确其机制,因此,三维标测系统是这一类心律失常的必需标测工具。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和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和治疗
典型房速的频率介于150~250次 /分,其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机制差异较 大,按电生理机制分为自律性房速、折 返性房速、触发活动性房速;按房速起 源部位可分为单源性房速、多源性房 速、局灶性房速。
带和终止心动过速,但能出现超速抑制 现象。
折返性房速:①心动过速发作突发突 止;②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可终 止心动过速;③心房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心 动过速。
触发活动性房速:①心房刺激可诱 发,心房起搏周长、房性期前刺激的配 对间期直接与心动过速的周长有关;② 部分能经刺激迷走神经和注射腺苷等药 物终止。
不同机制的房速特点(附表)
房速的房室传导
自律性房速:①“温醒”及“冷 却”现象,即发作时心动过速频率逐渐 增快,终止前心动过速频率逐渐减慢; ②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不能终 止心动过速;③心房刺激不能诱发、拖
E-mail:qiuhuayan@ 责编/邱华艳
诊疗康 复
室上性心动过速之四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和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邵滢(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五科) 【指导老师】许静(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五科主任医师)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是指起源 于心房组织,无需房室结及房室旁路参与 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10%,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可引起心动 过速性心肌病。
房速发生时P’波能否经房室结1∶1 下传心室或出现房室阻滞,主要取决于 房速的频率和房室结当时的传导状态, 可表现为1∶1、2∶1房室传导,也可出 现文氏现象。
附表 不同机制房速特点
起止特点 房性早搏诱发/终止 快速性起搏诱发/终止
刺激迷走神经 超速抑制 起搏拖带
维拉帕米/腺苷抑制
自律性 “温醒”,“冷却”

房性心动过速诊治误判病例分析

房性心动过速诊治误判病例分析

ci ii n nt et ame t far tc y a d as o l a et ete t n nEC n y i ;a d s c n ay i h udb o- l c a s i h r t n ti a h c r i h u d b s h r ame t n e o l a o G a a ss n u ha lsss o l en t l e n t e ee t a do r m v n T t n e me t o u e n t e P wa e tW ep u rc nc a n s d d i lcr r ig a T wa e a d S f d s g n c s so v .I a h l f f l ia d g o i a h c o oi f h s l o i l i sn t ame t osr n t e e u d rtn n f p ca t o e tiu a o d c o h n me o ,s c s h tr ai gc ce o r t n te gh n t n e a d g o e i ar v n r l r n u t n p e o n n u h a e a e t y l f e t h s i s l i c c i t l n n
58 2
JLa n n d c lUn v t 0 OD 3 ( ) i i g Me ia i r i 2 1 e. 1 6 e y … c o ie s ^ v 、 , ●
t g
辽 寄 压 学院 亏 据
房 性 心 动 过 速诊 治 误判 病 例 分 析
李北 方 ,张英 力 ,刘仁 光。
但 心电图检 查示房速 2: 传导 。提醒临床在房性心动过速治疗 中,应以心 电图为治疗分析依据 ;在 心 电图分析 1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

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人们对房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笔者对2009年12月~2010年5月做心电图检查的35例房颤患者进行总结,就其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类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

年龄35~74岁。

35例心房颤动中,风心病7例,冠心病15例,肺心病3例,高心病3例,心肌病3例,其他4例。

均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透、心动超声、检验所证实。

1.2 方法:取患者平卧位。

心电图走纸速度50mm/s,标准电压1.0mV/cm,选择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长V1导联10s。

1.3 诊断标准1.3.1 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方向相反,RR不规则心房颤动f波。

f波频率350~600次/min。

1.3.2 分类标准:1.3.2.1 依据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久暂分为阵发性(持续时间<7d,一般<48h)和慢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

1.3.2.2 依据心室率快慢分为较慢型房颤(心室率<100次/min),快速型房颤(心室率100~180次/min),及极速型房颤(心室率≥180次/min)。

1.3.2.3依据心房波粗、细分为粗波型(f波振幅>1mm)房颤和细波型(f波振幅≤1mm)房颧。

2 结果2.1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2.1.1 f波V1导联f波振幅>0.5mV者为粗颤,见于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是复律的指征。

f波振幅<0.5 mV者为细颤,146例心电图P波均消失,其中24例所有导联见不到f波。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情介绍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情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情介绍
导语:心脏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的作用是输送血液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所以如果心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人的健康就会越来越差,所以很多
心脏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的作用是输送血液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所以如果心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人的健康就会越来越差,所以很多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情,那么为了你能尽快的得到有效的治疗,就来看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情介绍,希望你能通过了解,尽快的选择最正确的方法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或途径不局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常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是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研究认为大多数PSVT是由折返激动形成,只有少部分系自律性增强及触发活动引起。

而在所有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最常见,前者约占40%~50%,后者约占45%~60%。

折返激动的形成必须在心脏某些部位存在折返环路,以及折返环路中需形成单向阻滞和传导延缓区域三个基本条件。

基于这些电生理特性,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通常是规则的,可以被电刺激诱发及终止。

但是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存在多径路和(或)多房室旁道顺传和(或)逆传,出现期前收缩而不终止或终止后再诱发,或者折返径路的不应期受到自主神经等因素影响时,可以形成一些少见的心电现象,从而引起心室率的不规则。

PSVT以慢-快型AVNRT和顺向型AVRT最常见,本文旨在通过心电图实例分析,探讨两种心动过速表现出的少见心电现象,从而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其他治疗
PART 03
房室结阻断术
手术风险: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手术原理:通过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阻断房室结传导通路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术后护理: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心率和心律情况
心脏起搏治疗
原理: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刺激心脏跳动,恢复正常心率
导管消融治疗
PART 02
导管消融适应症
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无法接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
希望避免长期服药的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导管消融方法
原理: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使异常心肌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目的。
手术过程:通过静脉或动脉将导管插入心脏,找到异常心肌细胞,释放射频能量,凝固坏死异常心肌细胞。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汇报人:
目录
01
药物治疗
02
导消融治疗
03
其他治疗
04
预防措施
药物治疗
PART 01
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用机制:阻断钠离子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半衰期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适应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手术方法:经静脉或皮下植入心脏起搏器,连接导线至心脏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定期复查心脏起搏器功能
射频消融治疗
原理: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心内膜心肌组织,使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失去功能
添加标题
适应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与临床案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与临床案例

-110-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 No.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与临床案例Progress and clinical cases on treating A VNRT i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杨宏慧(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云南 峨山,653200)中图分类号:R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05-0110-02【摘 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20%~30%。

成人常发于40岁以前,中青年多见,男女发病率相似。

中医对这类病症成因的认识,此证为少阳病,系肝脾之气横逆,胃气上冲而至。

单纯看起效快慢,中医中药的作用不如西医明显,但中药对此病的根治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相对经济、安全、副作用小。

因此,在治疗中怎样发挥中医中药的这些长处,结合西医起效快捷,作用环节明确的特点,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造福患者,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Abstract 】 The number of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ccount for 20%~30% of the number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20% and 30%. Adult often occurs before the age of 40, Incidence of men and women are simil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this kind of disease of TCM, this card for Shao Yang disease, liver and spleen Qi unreasonableness, rushed to the stomach gas. Simply look at working speed, the effect of TCM than modern medicine, but the cure of the disease of TCM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and relative economic, security, small side effects. Therefore, how to pla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advantages of TCM, combined with modern medicine quick effect, link clear characteristics, fully embodies the advantage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modern medicine, patients with benefit,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 A VNRT; Etiology; Pathogenesis; Integrative medicin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05.06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 VNRT )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病基础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房性心动过速的科普知识PPT

房性心动过速的科普知识PPT
高血压和心脏病是导致房性心 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过量和 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发房性 心动过速。
症状
症状
心悸:感到心脏跳动得很快或很强。 胸闷:感到胸部不适或压迫感。
症状
气短:呼吸急促或感觉呼吸困 难。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心跳过快 ,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心律失常 药物来调节心脏的电信号传导。
中断心脏电路:通过导管手术或射频消 融术来破坏心脏中异常的电路。
治疗方法
心脏起搏器:定期发放脉冲信 号来控制心脏的跳动速度。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房性心动过速 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简介 原因 症状 治疗方法
简介
简介
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起搏点发放过快的 电信号,导致心脏跳动速度过 快。
房性心动过速常常伴随着不适 感,如心悸、胸闷、气短等症 状。
简介
本PPT将介绍房性心动过速的原因、症 状和常见的治疗方法。
原因
原因

房性心动过速健康宣讲PPT

房性心动过速健康宣讲PPT
房性心动过速 健康宣讲PPT
目录 引言 什么是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总结
引言
引言
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 紊乱的疾病
此PPT旨在向用户传达房性心动 过速的健康宣讲信息
引言
以下是房性心动过速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房性心 动过速
什么是房性心动过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定义:房性心动过速是心脏房 室间的搏动速度异常增快的现 象 症状:心悸、胸闷、头晕、疲 劳等
什么是房性心动过速
危险性:可以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 竭等严重后果
房性心动过速 的原因
房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心脏病变:心肌病、冠心病等 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 低血钾等
房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引起心律失常 其他因素:饮食不健康、精神压力过大 等
房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和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 疗
诊断:心电图、Holter等检查
治疗:药物治疗、电复律、消 融术等
- 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 电复律:通过电击恢复正 常心律
- 消融术:通过导管介入消 融患者心内异常节律部位
生活中的注意 事项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饮食:合理饮食,少摄入咖啡因、酒精 等刺激性物质 精神压力:减少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提高 身体素质
定期复诊:按医生要求进行定 期复查
总结
总结
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 病,需要引起重视
确定诊断和适当治疗是保护心脏健康的 关键
总结
在生活中注意饮食、精神压力 和锻炼,可以减少房性心动过 速的发作风险 定期复诊是监测病情变化的重 要手段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建议和指南·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Currentknowledgeandmanagementrecommendationsofatrialfibrillation-2015黄从新张澍黄德嘉等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按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从新黄德嘉黄鹤江洪蒋晨阳李莉刘少稳刘兴鹏刘旭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晞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张澍郑哲前言 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

2014年JAmCollCardiol发表了《2014AHA/ACC/HRS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和专家们的新认识。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们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亦有新发现、新体会、新认识。

为荟萃新的学术信息形成共识,以丰富、更新《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CSPE、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予以修订,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参考。

房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护理

房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护理

护理目标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 竭和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确认心律失常类型:通过心电图检查和 临床评估,确定房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和 严重程度。 观察和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 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 化。
护理措施
控制心率:使用药物或电复律等方 法控制患者的心率,确保心率处于 正常范围内。 心血管管理:控制患者的血压和液 体平衡,预防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等 并发症。
护理小贴士
学习基础的心肺复苏技能,以 备急救需要。
结论
结论
对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 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的重要措施。
护理措施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合作,也 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房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并发症 护理小贴士 结论
简介
简介
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心 率过快并且起源于心房。 对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适当的护 理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确保患者的心律稳定,控制心率在正常 范围内。 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并发症
猝死:极少数情况下,房性心动过速可 能导致心室颤动和猝死,尤其是存在其 他心脏病变的患者。
护理小贴士
护理小贴士
患者需定期复诊,按时进行心电图 检查和药物调整。 积极控制患者的病因和诱因,如高 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护理小贴士
定期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合理饮食,限制摄入咖啡因和刺激 性食物。
护理措施
预防血栓形成: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或抗 血小板药物等措施,预防血栓的形成和 栓塞的发生。 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交流,提供情绪 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应对心律失常带 来的心理压力。

心动过速心肌病的再认识

心动过速心肌病的再认识

小结
心肌病发生依赖于心室率,心率越快心功能损害出现越早 心动过速后心肌病出现的时间有差异,心动过速后几周-20年不等 快速心律失常控制或终止后心脏形态和功能
恢复程度不同(部分~完全) 恢复时间不同(1月~8月)
是一种可逆性心肌病,但需及时和有效治疗,部分有猝死风险
谢谢
祝第五节北方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血管疾病诊
病因
三、无休止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
1. 青少年、青年多见。 部分良性转归 部分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衰或猝死
2. 心率: 心动过速的类型不同, 心率快慢也不同 心率受植物神经影响明显 心动过速的频率慢时症状轻, 频率快时症状重, 发展到心律 失常性心肌病的病程短, 危害大。
3. 临床症状: 隐袭,通常发生心衰后就诊
EAA仍为低右房
心内电生理检查
1、卵圆孔穿刺 2、扩张管扩张
(扩张时心动过速终 止,窦律恢复)
心内电生理检查
P波形态改变
EAA位置变 为高右房
高右房
EAA
低右房
EAA
确诊为房速 (卵圆孔处)
窦律恢复
窦律 恢复
随访
2008年4月(1年后)
消融前
消融后
房扑
王**,男, 46岁,心悸气短伴晕厥病史3年,近1周不能平卧 彩超示心脏扩大,EF35%,无其他心脏病证据
根据心动过速发生的部位与机制分类 (1) 无休止性窦性心动过速: 不适宜性窦速等 (2) 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 根据发生机制又进一步分为:
自律性房性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房内折返性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多灶性(混乱性) 房性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病因
(3) 无休止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PJRT: 持续性反复性交接区心动过速(实质 慢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无休止性慢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少见的房室结பைடு நூலகம்径 路引起的心动过速 自律性交接区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又称希氏束心动过速(H is bundle tachycardia)

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房间心动过速称为房间速度。

根据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间心动过速、折返性房间心动过速和混乱性房间心动过速。

心电图可用于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

房间心动过速称为房间速度。

心电图可用于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

那么,房间心动过速是如何引起的呢?以下专家介绍了房间心动过速的原因: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分为慢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和急性自律性心动过速。

原发性慢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婴幼儿,常由先天性、遗传性或解剖因素引起;继发性慢性自律性心动过速患者往往有明确的无休止心动过速原因,常见的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或药物、心脏手术疤痕(也称切口无休止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损伤。

急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主要发生在成年人。

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特别是伴有急性感染)、肺心脏病等。

二、折返性心动过速病因多为病理性。

50%室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

三、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成人和儿童都可能患有这种房间心动过速,但其原因和其他特征是不同的。

成年人常见于严重疾病和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原因如下:1。

慢性阻塞性肺病;2、心力衰竭;3、洋地黄中毒;4、手术等。

儿童常见于:1、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2、病毒性心肌炎;3、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

房间心动过速称为房间速度。

根据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间心动过速、折返性房间心动过速和混乱性房间心动过速。

那么,房间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以下专家介绍了房间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P与窦性心律不同,波形和心房兴奋顺序。

2.心房刺激不能诱发、拖动和终止心动过速,但(不总是)可以被超速起搏所抑制。

3.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时会出现温醒(Warm-up)与冷却(Cool-down)现象;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解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Y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约占50%,多见于成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婴幼儿较少见。

以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悸为特征,心电图上可见到P波缺如或QRS波终末部变形的P波。

绝大多数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心率变化范围为100〜280次/min。

1房室结折返的电生理在正常心脏,房室结区为心房和心室之间惟一的电学连接。

房室结区是一个复杂的解剖结构,位于Koch三角内。

Koch三角边界的前上方山Todaro腱构成,后方是冠状窦,下方是三尖瓣环。

真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前上部位,询上组纤维分布心房肌周围, 即快径路纤维。

后下组纤维即慢径路纤维向下行至冠状窦口。

当房性期询刺激的配对间期轻度减少(10ms) , AH间期突然增加至少50ms,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

房性期前收缩下传时,激动阻滞在快径路而循慢径路下传,然后自恢复传导的快径路逆传, 形成典型的AVNRTo少见的情况下,快径路的不应期短于慢径路,与前述相反,激动从快径路顺传,而从慢径路逆传,可产生不典型的AVNRTo虽然最初认为,折返环局限于真房室结,但现代观点更多地认为结周心房组织参与了折返环的形成。

电生理检查证实AVNRT不需要心房组织参与而能维持心动过速。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AVNRT通常无明显病因,Hayes等报道部分病例有家族倾向,提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大多数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在年龄较大患者中,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其发作与终止为阵发性,突发突止性,在少数患者有一逐步终止过程, 首次发病后往往反复发作,并持续多年,但其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并非恒定不变。

某些患者可山饮酒、吸烟、运动或吃刺激性食物等诱发。

常见的症状是心悸,无特异性, 同时伴有快速而规则的颈部搏动感以及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气促、胸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性心动过速诊治的新近观点摘要: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近10年来有关其诊断和治疗有许多新的进展,本文作一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β阻滞剂1 定义房速更确切地应称为局灶性房速,是指激动起源于心房并在心房内维持,以快速频率心房活动为特征的一种心动过速。

20XX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北美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根据局灶性房速的电生理学机制和解剖结构特点作了如下的定义:“局灶性房速激动起源于心房内小面积的异位灶,向整个心房呈离心性扩展,在心动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心房内膜无电活动”。

这个定义的主要作用是区别于大折返房速(房扑),后者折返激动围绕直径约为数厘米大的中心障碍而环行,在整个心动周期都能记录到电活动[1]。

2 流行病学、自然病史和临床特点2 1 流行病学持续性房速比较少见,约占室上速的5%~10%,接受电生理检查的成人患者中房速占5%~15%,儿童发病率稍高一些。

性别与发病无关,男、女发病率相等。

房速可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者,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老年人患器质性心脏病的机率较大。

2 2 自然病史 24%~63%的儿童或成年患者可自发性缓解。

发病年龄愈轻,自发性缓解的可能性愈大。

25岁以下发病者55%可发生自发性缓解,而年龄≥26岁者自发性缓解率仅为14%[2]。

发生自发性缓解的房速多为异位自律性增高所致(自律性房速,AAT)。

房速的预后通常良好,无休止性房速是一个例外,因其可能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功能不全。

无休止性房速也多为AAT。

当心动过速被控制后,心动过速心肌病可逐渐缓解,绝大多数患者心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房速发生栓塞或卒中者十分罕见。

2 3 临床特点房速发病年龄不定,第一次发病年龄多为10~岁。

房速的频率通常为130~250次/分,但可低至100次/分或高至300次/分,发病年龄愈轻,心率愈快。

房速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但起源于界嵴特别是上界嵴的房速P′波与窦性P波并无明显不同。

房性异位灶如同窦房结一样,其频率由于机体的活动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也可发生变化。

房速可无自觉症状,但多产生一些症状如心悸、头晕、胸痛、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患儿常可出现喂养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心肌缺血、肺水肿等。

症状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房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有无基础心脏病等。

房速的临床表现可有以下不同形式:①非持续性:3个或3个以上快速心房异位搏动连续发生,持续时间<30 s,称为非持续性房速,常无自觉症状。

②阵发性房速:房速可骤发骤停,发作时间>30 s,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多可产生明显的症状。

③无休止性房速:无休止性房速或称永久性房速,可能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发作性。

前者长时间描记心电图50%或50%以上为房速心律,房速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一连串的房速发作被窦性心律所分隔;后者房速持续不断发作,每次描记心电图或持续长时间描记心电图均为房速发作,从不出现窦性心律。

异位P′波一般为150~180次/分,可因体位改变、深呼吸、吞咽动作、情绪改变、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等而发生改变,常可伴有一度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为文氏型或2∶1。

笔者曾观察一例患者20余年,每次描记心电图均为房速(1∶1或2∶1房室传导),经用洋地黄后加用钙通道阻滞剂保持房室传导为2∶1,患者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而无自觉不适。

3 房速的诊断策略房速的诊断标准有二:①确定激动起源于心房;②确定心动过速在心房内维持,而不需房室结的参与。

确定激动起源于心房有时比较容易,有时十分困难。

当房速呈短阵发作、房速的P′波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时,不难确定房速的诊断(图1)。

而起源于某些部位如上界嵴的房速其P′波形态与窦性P波无明显不同,如果呈持续性发作时很难与窦速相鉴别;有时心率较快,P′波与其前的T波相重叠、P′波形态无法分辨,更给诊断造成困难。

确定房室结不参与心动过速的形成可以采用按压颈动脉窦、静注腺苷、维拉帕米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如果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继续进行而不受影响,可排除房室结参与心动过速的形成。

当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后,P′波容易分辨,也有助于房速及其定位诊断。

房速可起源于左右心房的不同部位,由于起源部位不同,P′波的形态主要是方向有明显差别。

起源于右房界嵴的P′波与窦性P波极为相似,而起源于房间隔下部的P′波又酷似交接区产生的逆传型P波,但P R间期≥012 s。

故房速的确诊还有赖于与窦速、房扑及其它类型室上速的鉴别诊断。

3 1 鉴别诊断房速应与以下的心动过速相鉴别。

31 1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SNRT骤发骤停,程序电刺激可诱发或终止心动过速,其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一致,既往认为此类心动过速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形成,但局限于窦房结内的折返激动从未得到证实。

房速可起源于界嵴的整个长度,而起源于上界嵴的房速与窦性P波无法区分,因此,SNRT归类于起源于界嵴的房速更为适宜[3]。

31 2 一般的窦速:如果房速呈持续性发作,起源于上界嵴,则与窦速很难区分。

若心电图记录到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的情况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房速不同于窦速之处在于其骤发骤停,“温醒阶段”(逐渐加速)或“冷却阶段”(逐渐减速)发生较快,通过3~4个心搏即可达到稳定的频率,而窦速的加速或减速发生比较缓慢,需30 s到数分钟才到达稳定的频率。

31 3 不适宜的窦速(IST):房速与IST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特点:①房速骤发骤停,发作间期心率可位于正常范围,而IST在白天心率持续>100次/分,轻微活动可明显增速,夜间心率可降至正常;②房速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心率可加快,但P′波形态无改变,而IST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激动起源点可沿界嵴发生移动,P波形成可发生变化[4]。

31 4 心房扑动:大多数的心房扑动具有以下特点:①心房频率>250次/分;②F波呈波浪状或锯齿状(下壁导联特别明显),两个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可见。

根据以上特点可与局灶性房速相鉴别。

心房扑动常呈2∶1房室传导,有时两个F波中有一个F波与QRST波群相重叠,只有一个F波清楚可见,极易与房速相混淆。

按压动脉窦或静注腺苷抑制房室结传导,可显示被掩盖的F波,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但上述的房扑特点并不完全可靠,有时由于心房病理改变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氟卡尼),F波的频率可<200次/分,房室传导1∶1,F波之间也可见到等电位线[5]。

必要时应进行电生理检查进行鉴别。

31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度(AVRT):房速与AVNRT、AVRT的主要不同点有以下几点:①当房速起源于高位心房,P电轴向下,借此可排除AVNRT和AVRT,后两种室上速P电轴均向上;②房速的R P 间期可长可短,而且可不固定,主要取决于房速的频率及房室结传导时间,AVNRT 和AVRT的R P间期均固定不变,因其与心动过速发生的机制密切相关;③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自发性或药物所致),房速可继续进行而不受影响,AVRT立即停止发作,少数AVNRT心动过速也可继续进行;④心动过速发作终止若以P波结束,房速可能性不大,因心房异位灶终止活动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发生机率很小,AVNRT和AVRT均属可能;若以QRS波群结束,则无鉴别诊断价值[6];⑤心动过速发作开始出现“温醒阶段”,发作停止前可能出现“冷却阶段”,均提示房速(AAT),AVNRT和AVRT开始发作时心率即呈稳定不变。

对疑难病例尚需进行电生理检查方能作出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大多数的房速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与其它类型室上速鉴别开来。

Holter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动过速发作、终止的情况,对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3 2 定位诊断[3]局灶性房速可起源于左右心房的不同部位。

起源于右心房的心动过速1/2~2/3分布于界嵴,其次为右心耳、三尖瓣环、冠状静脉窦等处;起源于左心房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部位为肺静脉口,其次为左心耳、二尖瓣环、左房下部等。

起源于房室结以外的房间隔的心动过速称为间隔性房速。

局灶性房速的确切定位依靠电生理检查、心内膜标测等。

不同部位起源的房速体表心电图有一定特点,但不完全可靠,诊断正确率约为70%~80%。

32 1 右心房起源的房速与左心房起源的房速:V1和aVL导联是鉴别左右房速最有价值的导联。

V1导联P′波正向诊断左房异位灶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准确性87%,阴性预测准确性94%。

V1导联P′波负向提示右房异位灶。

aVL导联P′波正向诊断右房异位灶敏感性88%,特异性79%,阳性预测准确性83%,阴性预测准确性85%。

32 2 界嵴(Crista Terminalis):起源于界嵴的房速由于分布的部位不同,P′波形态也不相同。

绝大多数起源于中、上界嵴的房速P′形态与窦性P波一致,V1导联P′波起始正向而终末负向,下界嵴的房速V1导联P′波常呈负向。

绝大多数起源于界嵴的房速I导联P′波正向,aVR导联P′波倒置。

起源于上界嵴的P′波在下壁导联呈正向,起源于中界嵴的P′波呈等电位线或双向,而起源于下界嵴的P′波则呈负向。

32 3 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 Ostium,CS):起源于CS的房速P′波形态具有一定特点,V1导联P′波起始部分呈等电位线或轻度倒置,终末部分直立,从V1至V6导联,P′波起始部分倒置愈来愈深,终末部分正向波逐渐变浅而呈等电位线,aVL导联P′波直立,下壁导联P′波深倒置。

局限于CS 体部的房速V1导联P′波起始及终末部分均呈直立,整个胸导联的P′波均呈直立(图1)。

图1 起源于冠状静脉窦的心动过速伴温醒现象略32 4 三尖瓣环(Tricuspid Annulus,TA):三尖瓣环位于前方,除极向量向后,V1导联P′ 波呈负向或出现切迹,aVL导联P′ 波直立,V2~V6导联P′ 波呈负向或双峰状。

其它导联的P′ 波形态取决于异位灶在三尖瓣的位置:如位于TA上部,下壁导联的P′ 波通常呈正向或等位线;如位于TA下部,下壁导联P′ 波例置。

异位灶靠近右心耳,P′ 波形态与三尖瓣环上部一致(图2)。

图2 起源于三尖瓣环部的异位P′波略32 5 肺静脉(Pulmonary Vein):起源于肺静脉的P′波在V1~V6导联均呈正向。

左侧肺静脉起源的P′ 波在V1和下壁导联宽阔而有切迹,呈双峰状,I导联P′波倒置。

右侧肺静脉起源的P′波Ⅰ、aVL导联直立,有时aVL导联可能倒置。

下壁导联有助于确定异位灶在肺静脉的位置,如异位灶位于肺静脉上部,下壁导联P′ 波直立,振幅较高,导位灶如位于肺静脉下部,下壁导联P′ 振幅较低。

起源于左心耳的P’波与上部肺静脉的P′ 相似V1导联P′波直立,但I导联P′ 波深倒置(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