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沧浪诗话》有感
也论宋诗特点_关于_以文字为诗_以议论为诗_以才学为诗_的若干思考
第26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7月 Vol. 26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4────────── 收稿日期:2003-10-15作者简介:董朝刚(1950-),男,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10 - 也 论 宋 诗 特 点 ——关于“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若干思考董朝刚(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几成后人公认的纲领性批评。
但这还不够,需要以辨证观点对宋诗进行具体、深层的分析,追寻其有别于传统诗歌的独特风貌及其深层特质。
关键词:宋诗;议论为诗;才学为诗;以文为诗;诗话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4-0010-04诗歌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最深层次的堡垒,是传统艺术宫殿中的王座,它发展到唐朝,可谓登峰造极。
由唐入宋,中国的文学艺术之神已从贵族的殿宇逐渐步入世俗社会,诗歌也在士大夫典雅吟唱的大趋势中表现出更多的世俗化、市井化倾向,逐步形成了一个在诸多方面都与唐诗相对立的创作体系。
这种体系虽然不能完全脱离汉唐诗歌的艺术基础,但在整体上却体现着鲜明而又统一的类型特征,成为传统诗歌史上的一段独特的艺术存在。
对宋诗在诗史上这段独特艺术存在的评价,自陈师道、严羽发难以来的九百年中,纷纭未休。
但严羽《沧浪诗话》中对宋代“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几成后人公认的纲领性批评。
其实,刘克庄对宋诗“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1]的批评,也与严羽此话相仿佛。
其中对“以议论为诗”的攻击最甚,把它作为一种完全错误的倾向而加以根本否定。
诗可不可以议论,这个问题无论是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还是从诗史的演进过程讲,答案都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诗不但可以议论,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也是宋诗发展的必然趋势。
沧浪诗话读书笔记
沧浪诗话读书笔记严羽在《滄浪诗话》中所强调的“学”, 其实并不在于要人積累炫博的资本, 而首先是要解决诗人的“器识”问题。
用今天的话说, 大概略同于解决世界观、艺术观的问题。
以下内容是本人为您精心整理的沧浪诗话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沧浪诗话读书笔记“大抵禪道惟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
”“惟妙悟乃为当行, 乃为本色。
然悟有淺深, 有分限, 有透彻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滄浪诗话》“诗辨”四)严羽将参诗之道, 喻之于参禅, “学诗渾似学参禅”, 如空中音, 如相中色, 如镜中花, 如水中月, 说得迷离恍忽, 让人难以捉摸。
所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也是人们能够体味得到, 但很难造就的境地。
以禅喻诗, 绝不是以禅入诗或以诗写禅。
所谓意足于彼, 言在于此, 臭味当在酸鹹之外。
同样,书画印中欲含清微妙远之旨, 所谓蕴有禅悦, 也绝不是画几个僧人, 抄几篇佛经, 或者刻一本《心经》印谱就能得到的。
关鍵在于要有“妙悟”。
“悟”而称妙, 无论是为道还是为艺, 都应当是一番修炼的结果, 是“博采而有所通, 力索而有所入”, 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引陸桴亭《思辨录辑要》卷三云:“人性中皆有悟, 必功夫不断, 悟头始出。
如石中皆有火, 必敲击不已, 火光始现。
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 须承之以艾, 继之以油, 然后火可不灭。
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
”诗人觅句, 艺术家寻求创作的灵感和冲动, 皆如释子参禅, 论其功夫当是积学, 言其境地即是修悟。
但凡学习、思考、体验而有所心得, 皆可称之为悟, 这应当是一种很平常的境界, 并不玄奥。
然而,艺术创作中所得的“妙悟”, 要在书画印作品中通过相应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这和释子参禅是完全不同的。
释子参禅虽有顿悟、修悟之分, 但修持的过程并不重要, 只要得其关捩,便称醍醐灌顶。
快人一言, 快馬一鞭, 如禅机一棒, 粉碎虚空。
放下屠刀, 便可立地成佛。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高级英语阅读(1)》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高级英语阅读(1)》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文论专题》网络课答案形考任务1题目1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
所谓“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2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3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4“兴观群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5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就是例证。
选择一项:A.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B. 言有尽而意无穷C.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D. 文已尽而意有余题目7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选择一项:A. 兴B. 怨C. 群D. 观题目8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选择一项:A. 四情B. 四义C. 四教D. 四学题目9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选择一项:A. 礼学B. 义学C. 诗学D. 仁学题目10“兴观群怨”说是孔子“”文艺观的代表。
选择一项:A. 诗教B. 礼教C. 德教D. 仁教题目11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答:《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解读《沧浪诗话·考证》中的李杜诗歌
也绝不是杜 甫的诗 。 只像自居易的话 。 苕 《 诸公。 如金翅擘海 , 香象 渡河 ” 《 。( 沧浪诗话校释》 所 唐人 气象 , ) “ 以在 《 证 》 严 羽 不 惜 用 三 分 之 一 的 篇 幅 考 证 李 杜 溪渔 隐夜话 后集卷八 》 中考证 :世上有碑 本子美 考 中 的诗 。 第一条是推翻前人 对李 杜的庸俗之见 , 另外有 画像 。 上有 云 :迎 旦东风 骑蹇 驴 , 呵冻手 暖髯须 。 ‘ 旋
解读《 沧浪诗话 ・ 考证》 中的李杜诗歌
■ 江 苏 省 阜 宁 中学 衡 益 东 以前 的人 对 于 考 证 作 品 时 代 , 有 两 种 方 法 : 原 鉴 经同时游 粱宋 ,作诗饮酒 会好友 。以杜甫的诗集 考
赏 察 . 写 到太 白 以及 怀 念 赠 别 的地 方 很 多 . 此 他 俩 他 因
即“ 不 遮莫姻 吴 景 仙 书 》 说 :仆 于 作 诗 , 敢 自负 , 识 则 自谓 作品 。 遮莫枝根 长百丈 , 如当代多还住 。 中 “ 不 至
有 一 日之 长 ,于 古 今体 制 ,若 辨 苍 素 ,甚 者 望 而 知 亲 连 帝 城 , 如 当 身 自簪 缨 。 看 取 富 贵 跟前 者 , 用 不 何 之 ” 又 说 “ 遇 盘 根 , 别 利 器 ”《 浪 诗 话 校 释 》 。 悠 悠 身 后 名 ” 。 不 安 (沧 ) 。严 羽认 为 这 几 句 浅 近 浮俗 。这 里 的 俗 那 么 我 们 就 把 严 羽 考 证 对 象 当作 盘 根 .而 把 严 羽 重 当 有 三 种 意 思 : 意 、 句 、 字 。 无 超 逸 之 志 的 意 俗 俗 俗 毫 鉴 赏 的 考 证 方 法 当作 利 器 . 看 究 竟 利 器 是 否 锋 利 。 看
读《沧浪诗话》札记——以一个印人的视角
祝 竹 ,原 名庭 顺 ,号竹 斋 。 14 92
年 生 ,江 苏 扬 州 人 。16 9 1年 起 先 后
说得 真 是透 彻 。 论诗 先 存雅 俗之 心 , 江 西 但 如
印人传 的作 者周亮 工 未必 是出色的 印
人, 但他是 位 出色的诗人 。 周亮 工评论 印章 , 往 往 采用 论诗 的 方法 , 为 “ 道与声 诗 同” 周 认 此 。
亮 工 对于 沧浪 诗话 》, 极推 崇 。 倍 他曾 在严 羽
的 家乡福 建樵 川建 “ 话楼 ” 以念这位 先贤 , 诗 ,
较 之 他 方, 独能 不 为流 俗所 渐靡 , 以正 声 自 而 鸣 也 。 ” 周亮 工倡 导的所 谓 “ 闭户修 古学 ” 于 今未 ,
必 合 时 宜 。 在本 文 中所发 的 议论 , 是 站在 我 只 诗 书画 印 的边 界线上 的 门外闲 谈 , 多数也 只是
说, 大概 略同于 解决世界观 、 术观的 问题 。 艺 对 于严 羽 的说 教 , 历来都 有 质疑 的声 音。 清人叶 燮 在 《 原诗 》中认 为, 氏之说 自相 矛 严
派诗人之 以 “ ” “ , 学 为 雅” 由此造成 许 多文 人一
味卖弄 学问、 博矜 奇, 炫 这种饵 订逞 能的习气也
是令人生厌 的。 严羽在 《 沧浪诗话 》 中所强调 的
“ 在 万 山中 , 樵 俗敦 风 朴。 为士 也 , 走 声 其 不
师从 南京 艺 术学 院 丁 吉 甫 、罗叔 子 先 生 学 印 。 又 受 扬 州 印坛 名 宿 蔡 臣 川 、
沧浪诗话诗辨的解读
沧浪诗话诗辨的解读
沧浪诗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其大意是“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清涟”,意指沧浪之水清澈而清涟,可以洗涤心灵,使
人精神振作,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这句诗句表达了生活中的清新和宁静,强调了清新的美好,提倡以一种清新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以一种清新的心态去活着,以一种清新的方式去改变自己。
清新的心态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放下压力,放眼未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外,这句诗句还暗喻着洗涤心灵,意指清新的思想可以洗涤心灵,让人摆脱烦恼,让人放松心情,放下压力,放眼未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而言之,沧浪诗话的解读是:提倡清新的思想,洗涤心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沧浪旧话阅读答案
沧浪旧话阅读答案高考语文阅读《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阅读理解及答案七)、阅读下文,回答1-4题。
(11分)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签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臀为诗。
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
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
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法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语,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①,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
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
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
兹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注释]①声闻、辟支之果:属于佛教中的小乘教派,文中喻为旁门左道。
1.严羽认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口口,而要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囗口。
(2分)2.本文批评了宋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的现象,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像盛唐诗歌那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即力求做到(3分)3.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宋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是在沿袭唐人,作者对此表示不解和困惑。
读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沧浪诗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
其核心部分即基本的理论问题都集中在《诗辩》中展开论述的,这也是我们分析《沧浪诗话》理论构架的主要部分。
而《诗体》《诗法》《诗评》这三个部分总体上属于诗歌批评,而《考证》部分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而且较复杂,《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主要是作者的诗论宗旨及其诗学的主张,可以理解为全书的自序。
所有这些形成了《沧浪诗话》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于此书中的理论前人多有评说,而且多有争论,而终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妙悟说,兴趣说,别才别趣说,以禅喻诗等几个方面。
《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
《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有极大的现实针对性,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诗辨”阐述理论观点,是整个《诗话》的总纲。
“诗体”探讨诗歌的体制、风格和流派;“诗法”研究诗歌的写作方法,“诗评”评论历代诗人诗作,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基本观点。
“考证”对一些诗篇的文字、篇章、写作年代和撰人进行考辨,比较琐碎,偶尔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思想。
沧浪诗话
滄浪詩話一卷(內府藏本)宋嚴羽撰。
羽有詩集,已著錄。
此書或稱《滄浪吟卷》。
蓋閩中刊本,以詩話置詩集之前為第一卷,故襲其詩集之名,實非其本名也。
首詩辨,次詩體,次詩法,次詩評,次詩證,凡五門。
末附《與吳景仙論詩書》。
大旨取盛唐為宗,主於妙悟。
故以如空中音,如象中色,如鏡中花,如水中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為詩家之極則。
明胡應麟比之達摩西來,獨辟禪宗。
而馮班作《嚴氏糾謬》一卷,至詆為囈語。
要其時宋代之詩競涉論宗,又四靈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時之弊。
後人輾轉承流,漸至於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
譽者太過,毀者亦太過也。
錢曾《讀書敏求記》又摘其《九章》不如《九歌》,《九歌·哀郢》尤妙之語,以為九歌之內無《哀郢》,詆羽未讀《離騷》。
然此或一時筆誤,或傳寫有訛,均未可定。
曾遽加輕詆,未免佻薄。
如趙宧光於六書之學固為弇陋,然《說文長箋》引“虎兕出於柙”句誤稱孟子,其過當在鈔胥。
顧炎武作《日知錄》遽謂其未讀《論語》,豈足以服其心乎?---出《四庫總目提要》【著作概況】嚴羽《滄浪詩話》,是一部以禪喻詩,著重於談詩的形式和藝術性的著作。
由於詩的形式和藝術性也是詩學中重要的問題,所以它對於後來的詩論和某些詩人的創作,會發生相當大的影響。
同時又由於作者的論點有主觀唯心論的傾向,所以難發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卻也招來了比較多的非難和攻擊。
現在加以整理,以供研究我國古典詩歌和文學理論上工作者的參考。
《滄浪詩話》附見滄浪吟卷,自言見到宋本;明都穆重刻滄浪先生吟卷,亦言元刻本。
今以宋元本均未見,置不論。
其別出者以說郛及津逮秘書二本為最流行。
此後各種翻刻之本,大抵不出此三種。
但此三種實亦同出一源,無大區別。
校釋之語以一部分是舊稿,原系文言,雖經刪改,未必能改得純粹。
為求統一起見,即此校釋說明,也不免難些淺近文言,這是需向讀者聲的。
【作者簡介】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
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
解读《沧浪诗话.诗辨》
解读《沧浪诗话.诗辨》在严羽的作品《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贯穿于整个作品中。
而对于“以禅喻诗”,自古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本文首先从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出现“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和“以禅喻诗”的内涵,然后从“以禅喻诗”“入神”“参”“识”以及“妙悟”“兴趣”等多个角度解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最后阐述《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文学价值。
诗话萌生、发展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其繁荣时期,其中由严羽所创作的《沧浪诗话》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特色对后世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然而《沧浪诗话》的这一特色同样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大家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始终没有统一。
赞同者既肯定“以禅喻诗”这一手法的精妙,也肯定其对后世诗学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反对者则对“以禅喻诗”之“喻”字的恰当性提出了质疑。
这种争议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今学术界对“以禅喻诗”这一特色同样也是争论不休。
一、发生“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1.外部原因东汉时期,佛教思想才刚刚传至中国,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佛教思想的发展受了非常大制约。
后来由于玄学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佛教思想才以求蓬勃发展并在南朝时已经开始盛行。
佛教思想的盛行对当时文人的思想、犯罪行为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比较小的影响,而受到佛教思想影响所产生的宫体诗、玄言诗、禅林诗以及山水诗等也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及至后来北宋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诗话,在各种轻易或是间接因素的影响下,禅学也逐渐带入至诗话中来。
同时,禅悦风气的流行以及当时的文化整合思潮也推动了禅学在诗话中的扩散,构成了“以禅喻诗”的特色。
2.内部原因胡晓明指出“以禅喻诗”发生的内部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在不能驳斥感性经验的前提下,禅宗思想给诗话增添了超越性和距实性,境界更加高远;第二,诗话从“物”至“境”的提高与禅宗思想异曲同工,有著思想上的关联;第三,诗话在语言精简方面的经验和禅宗对语言的认知就是相连的。
处处山川怕见君—趣读杨万里诗歌有感
处处山川怕见君—趣读杨万里诗歌有感摘要:杨万里 ,字廷秀 ,号诚斋 ,江西吉水人,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创作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他所独创的“诚斋体”,无论在内容情感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
诚斋体作品语言浅近直白,内容幽默诙谐,充满了童真与童趣,杨万里也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之一。
关键词:杨万里,诚斋体,童趣。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著有《诚斋集》,同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都是当时活跃在诗坛上独有贡献的杰出诗人。
虽然杨万里的诗歌不如陆游那样读者群体众多,但是他在诗歌题材和创作手法上面有开拓之功,扭转诗歌风格之绩,其独特的成就并没有全然被陆游诗歌光彩所掩盖。
杨万里一生勤于创作,“游居寝食,非诗无与”,相传他创作了诗歌二万余首,今存诗四千二百余首,作品《诚斋集》共一百三十三卷。
杨万里的诗歌极具个人特色,且他开辟了一种新鲜活泼,饶有情趣的创作写法。
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体》中介绍诚斋体:“以人而论,则有杨诚斋体",并赞其“别出机杼” 。
可见诚斋体的影响颇大,杨万里也为诗坛一大家。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之路亦如他的仕途之路,都颇为曲折,创作经历见于《荆溪集》自序。
据他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
” 正如这段话中介绍,他最初学习江西诗派,后来学习王安石的绝句,又转而学习晚唐人的绝句,最后“忽若有窹”,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
清人潘定桂也曾评价杨的诗歌:“陶成瓦砾亦诗材”(《楚庭耆旧遗集》后集卷十九《读杨诚斋诗集九首》),自然万物皆可入诗。
自此,世上方有了自然活泼、饶有谐趣的“诚斋体”诗歌。
读《沧浪诗话》有感培训资料
读《沧浪诗话》有感读《沧浪诗话》有感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论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禅宗的思维方法引入诗学,并借用禅宗话语进行言说,即“以禅喻诗”。
整个《沧浪诗话》贯穿着禅学思想,因此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禅学化色彩。
严羽说:“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沧浪诗话》论诗方式的一个特点是“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它的“别材别趣”“兴趣”、“妙悟”、“气象”、“入神”诸说以及诗歌体制之辨,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妙悟”说为中心的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诣的审美理想论,成为构建严羽美学思想内在体系的三大理论主干。
别材、别趣说所谓材,指题材,非指天才;所谓趣,指旨趣,非指风趣。
这里严羽提出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题材选择和思想倾向的问题严羽主张诗要用形象思维,要意境莹澈,反对纯议论化和概念化。
别材”反对依赖书本,“别趣”反对依赖说理。
“兴趣”说是严羽美学思想中最具本质意义的理论纲领。
严羽“兴趣”说的审美内涵包括下列两个方面:(一)诗歌的内在质素为“吟咏情性”,亦即抒发诗人的情感意绪。
(二)诗歌以少总多的艺术手法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效果或艺术魅力,亦即外现途径及诗成后的境界。
其《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用了“空中之音”等四个象喻,似乎比较玄虚,但这段话的落脚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可以说,严羽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这“四中”之说重在无迹,重在委曲,重在空灵。
严羽
严羽《沧浪诗话》一、严羽的生平严羽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字仪卿,一字丹邱,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
生卒年未详,约活动于宋宁宗(公元1195—1224)、理宗(1225—1264)统治期间。
他一生未曾应举入仕,长年隐居乡里,养成了清高自许、不喜随俗的性格。
在他生活的后期,有过两次较长时间的出游。
两次出游中间,在家乡结识了老诗人戴复古,成为忘年之交,有过一段朋辈三五相聚一起诗酒酬唱、切磋学艺的快活日子,传为诗坛佳话。
其他行踪,则难以考定。
所作诗篇,留存下来的共一百四十六首,另词二首,编为《沧浪先生吟卷》二卷行世,有明清多种刻本,以近人张钧衡辑刊的《适园丛书》本收录较为齐备。
二、《沧浪诗话》严羽的诗歌理论,集中在他所撰写的《沧浪诗话》里。
他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以“以禅喻诗”而闻名,强调“别材”、“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涉及到诗歌美学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曾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沧浪诗话》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辨”是全书的理论核心,系统展现了严羽诗论的基本观点;“诗体”讲述历代诗歌体制、流派;“诗法”谈诗歌创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诗评”评论历代诗人诗作与风格,也涉及一些诗论内容;“考证”是对诗人行迹或作品的考证与辨析。
五大部兼顾到了诗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相辅相成,节否紧凑,故其体系性在宋代诸多诗话中是最为完善的。
此外书尾还附有《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一文,对《沧浪诗话》的主旨作了扼要的说明和补充,一般视为作者自序。
1.“别材”、“别趣”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浅析沧浪诗话的兴趣说
浅析沧浪诗话的“兴趣说”10110110238 汪露萍摘要:严羽的沧浪诗话的“兴趣说”既有对于前人的继承,更有自己对于诗歌审美旨趣的独到理解。
本文将从鉴赏的角度来阐释兴趣说的内涵,展示了“兴趣说”在鉴赏方面作品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体现了“兴”在诗歌审美体认创造中的内涵。
关键词:“兴趣说”;《沧浪诗话》;严羽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成就很高的一部。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针对当时的诗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倾向,严羽正是不满于江西诗派的逞才用事、刻意艰深,《沧浪诗话》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诗歌主张,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对于“兴趣”说的粗浅理解。
“兴趣”一词见《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为诗。
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
一、“兴趣”的内涵在《诗辩》中严羽重申魏晋六朝所谓“诗者,吟咏情性也”的观念,否定“近代诸公”“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因为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其根本的局限是“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也就是没有“兴趣”。
关于“兴趣”的含义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严羽所谓“兴趣”,其实就是魏晋六朝以来审美艺术中说的“神韵”、“气韵”或“韵味”。
认为严羽的“兴趣”是继承了前人“神韵意味”学说,采用以禅喻诗法,虚化了前人的神韵意味论,追求的是“镜象水月”的空灵之境。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皇甫冉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②,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注释】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
他和这首诗的作者皇甫冉是好友。
②菉:草名。
③王孙草:代指茶叶。
(1)诗中哪些词语突出了采茶生活的危险和辛苦?(2)“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这两句诗妙趣横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宋)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首词描绘的是________(填写传统节日名称)的场景。
(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1)端午节(2)有道理,“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
龙舟竞渡,即赛龙船。
相传伟大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
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
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
这首词描会的是端午节的场景。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妙悟、直观与穷理——读《沧浪诗话》断想
正 法
“ “
禅 诗
。
”
则是 一 种开 悟
,
领 悟 到佛 法真 谛
“
,
在
《五 灯 会 元 卷 一
,
佛 祖 》中说
,
:
”
世
则 是 一 种 无 我 诗境
。
认 识 到 人 的 内在
日入
。
尊在灵 山会 上 付嘱 摩诃迎 叶 诀
。
拈 花示 众 是 时 众 皆默然 唯
。
生命 本 质
严 羽说
:
诗之 极 至 有 一
, `
“
禅
“
”
的直观 和
”
诗
。
”
直 观 的特 点
,
,
兴趣
”
入神
。
日 直观 又 有 较 大 差 别 心 领神会
禅
只 讲 求感 受
所 达 到的 一 种 浑然 天 成 的 境 界 把
“
因此
不 羽
,
它抛 弃作 为 媒 介 的语言 符 号
“
谷
别材
”
、
“
别 趣 与 读 书穷 理 相 对 立
。
”
也就
隐 禅 师说 门
,
:
跳 出纯 粹 的 感受 友
。
对 感受 采 取审 美 观 照 态
“
③同样
。
,
理 性 知 识 影 响直 观 也
,
一
从 横 向上 看
诗 禅
“
”
的直 观 内 容 比
是 企 求解 脱 因此
” , ,
“
禅
,
它 不 遵 循逻 拐 的 严 密 性 钱 镬 书先 生 说
读《沧浪诗话》有感
读《沧浪诗话》有感
《沧浪诗话》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不禁感叹文人们苍茫又高远的思想。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胸襟宽阔、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让读者得以吴望前程、对此生有着一份激情和美好的期待。
在《沧浪诗话》中,作者用他流畅的文字向人们揭示了世界的真理,带着一份深沉的诗性和令人动容的散文情怀,反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力量,即内心深处渴望完善形上世界的那种乐观与坚定。
这种乐观与坚定,使我们能够抵达精神之极,超越现实世界的所有困惑和纠缠,无论面对怎样艰难的困境,都能一如既往的欢乐期盼。
从《沧浪诗话》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一种令人惊叹的大气磅礴、无边无际的精神智慧,它比不上伟大的科学家以及偉大的思想家的厚重成果,但披着灿烂的文学色彩,实在是可贵的思想品格。
文人们透过他们的诗词,把真理浓缩成一首首诗篇,让我们窥视到这个世界深处晦暗的精神面底,而这种精神如同一柱香,让我们能够在现实社会苦闷之中,安然自得,忘却尘世烦燥,安步归去。
读《沧浪诗话》,令我感到无限的振奋和自豪,特别是当我看到文人们以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断革新和思考的精神,睿智的思想改变了这个世界,把灵魂的火光传播开来,那一刻,我不禁为他们的勇敢感到赞叹,赞美这种勇敢的精神,为它加油!。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对于诗体的分类也有很多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对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分类进行详细的阐述。
严羽对于诗歌体裁的分类主要分为四种,包括骈文体、绝句体、律诗体和词体。
骈文体是指由两首或多首对仗的绝句组成的诗体形式,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绝句体是指由四句构成的诗体形式,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律诗体是指规定了音律和韵律的诗体形式,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词体是一种以曲调为基础的诗体形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还提及了其他一些特殊的诗体形式,如七绝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九言律诗等。
七绝体是指由四句组成的七言诗体形式,如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天寒色连江树,青枫叶下长亭路”。
五言律诗是指由八句组成的五言诗体形式,并且按照特定的音律和韵律进行构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七言律诗是指由八句组成的七言诗体形式,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言律诗是指由八句组成的九言诗体形式,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分类主要包括骈文体、绝句体、律诗体和词体。
还有七绝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九言律诗等特殊的诗体形式。
这些分类对于理解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中“材”、“非关”之辨——读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第八章“沧浪诗话”札记
The Translation of “Cai” and “Fei Guan”in “shi you bie cai, fei guan shu ye”---Notes of Reading Stephen Owen’s chinese Literary Theory: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riticism
作者: 何洁茵
作者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22-2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别材;非关书;宇文所安;严羽;沧浪诗话
摘要: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把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中的“非关”翻译成“has nothing to do with”,“材”翻译成“material”。
针对这两处英译及评论展开论述。
认为“has nothing to do with”改为“not be bound
to/does not stick to”更加符合《沧浪诗话》原文之意。
把“材”翻译成mate-rial,符合严羽的本意,有其合理性,但却没有看到更深层之意,翻译成“material and talent”较好。
《沧浪诗话》读后感
《沧浪诗话》读书有感一、严羽《沧浪诗话》基本概述严羽,宁宗庆元三年生人,是一位著名的诗论家。
《沧浪诗话》是严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所记载的生平事迹,在文献当中是很少能找到的内容。
生在南宋后期,严羽从未应举入仕,常年隐居在乡野之中,自恃清高,不喜欢遵循繁文俗礼。
其著作《沧浪诗话》与其他诗作及文评作品一同收录于《沧浪吟卷》三篇当中。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沧浪先生吟卷》等许多种刻本,而其中提到收录的相对较为齐全的,那便是《适园丛书》,是由清代张钧衡所编纂。
《沧浪诗话》,是就宋诗的流弊而进行相关论述的一部诗论。
宋诗共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最早得时候宋诗是沿袭了唐人的诗风,后来出现了苏轼和黄庭坚的“始自出己意”,自此宋诗有了变革,而到了南宋中叶之后,又转而回归到了晚唐时期的诗风。
在《沧浪诗话》中,表达了对宋诗的变唐的不认同,特别是对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诗风的不认可,认为他们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诗歌的特点,与诗学传统相悖。
甚至对于“四灵”以及江湖诗人所推崇的晚唐,它也觉得并非是正道,根本难登大雅之堂[1]。
二、《沧浪诗话》的艺术性特点《沧浪诗话》突出表达了诗歌艺术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别材”以及“别趣”的中心口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部开辟了诗歌艺术先例的著作。
所谓的“别材”,所表达的含义是诗人可以感受并由此创作出拥有这种审美属性的诗歌作品的特殊才情和能力;而所谓的“别趣”,所表达的含义则是诗歌作品从美学特点上来论,比之普通的学理性著述而言大有不同,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共同之处就在于“非关书”“非关理”,用另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而这恰恰是严羽论诗的基本宗旨。
“别材”与“别趣”还有着其具体的内涵。
在《诗话》当中,“别趣”也被叫作“兴趣”,但却不是我们往常所说的那种兴趣,而是指诗人的情感和性情与诗歌形象相交融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所产生的那种深沉内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点,而这恰恰是严羽界定一首好诗的首要判定条件[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沧浪诗话》有感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论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禅宗的思维方法引入诗学,并借用禅宗话语进行言说,即“以禅喻诗”。
整个《沧浪诗话》贯穿着禅学思想,因此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禅学化色彩。
严羽说:“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沧浪诗话》论诗方式的一个特点是“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它的“别材别趣”“兴趣”、“妙悟”、“气象”、“入神”诸说以及诗歌体制之辨,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妙悟”说为中心的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诣的审美理想论,成为构建严羽美学思想内在体系的三大理论主干。
别材、别趣说所谓材,指题材,非指天才;所谓趣,指旨趣,非指风趣。
这里严羽提出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题材选择和思想倾向的问题严羽主张诗要用形象思维,要意境莹澈,反对纯议论化和概念化。
别材”反对依赖书本,“别趣”反对依赖说理。
“兴趣”说是严羽美学思想中最具本质意义的理论纲领。
严羽“兴趣”说的审美内涵包括下列两个方面:(一)诗歌的内在质素为“吟咏情性”,亦即抒发诗人的情感意绪。
(二)诗歌以少总多的艺术手法
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效果或艺术魅力,亦即外现途径及诗成后的境界。
其《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用了“空中之音”等四个象喻,似乎比较玄虚,但这段话的落脚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可以说,严羽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这“四中”之说重在无迹,重在委曲,重在空灵。
“镜象水月”之空灵迷离,浑成无迹,被严羽借来说明诗歌的艺术美所体现的极致,或曰“理想境界”,简言之就是“兴趣”。
与“兴趣”和“入神”二说相比,“妙悟”说是严羽美学理论中突出审美主体性、弘扬自我性灵的最具独创性的命题。
这是宋代禅宗美学在诗歌理论中结下的硕果。
“妙悟”说主要是针对北宋以来诗坛上弥漫的一股“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恶劣风气,特别是针对江西诗派的雕琢剿窃与四灵、江湖诗派的步趋晚唐的陋习有感而发的理论主张。
“妙悟”说的思想渊源,主要本自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一朝顿悟的佛教禅宗学说。
“妙悟”之义域为:通过熟参历代诗歌特别是汉魏晋盛唐诗歌,诗人创作由自为质变为自在的艺术创造的自由无碍的最佳审美境界和学习诗歌创作的上乘之法。
所谓“学诗者以识为主”,“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严羽的“妙悟”说其实是突出“心”的作用。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严羽独探骊珠,相到精当而深刻地揭集了诗之所以为诗、有别于哲理议论文字的独具的美感特征。
严羽的诗歌理论与当时诗歌的发展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对江西诗派过多地讲究“出处”、“来历”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方法,一般江湖诗人都是持批评态度的。
而以“四灵”为代表,通过标榜晚唐诗,已经带有对宋诗的知性倾向加以反拨的意味。
但严羽比他们高明的地方在于:第一,严羽的诗论虽然带有札记、语录式的特点,论说并不周详(这可能与他受禅宗影响有关),但他还是能够从一定理论高度上对诗歌的某些关键问题作总体把握,这是当时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第二,对于诗歌取法的对象,“四灵”是专注姚、贾,刘克庄以后的诗人虽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局限在中晚唐,或至多加上个别盛唐诗人。
而严羽虽然最推崇盛唐,同时却主张“从上做下”,要求对汉魏六朝、初、盛、中、晚唐诗,乃至被他批评的苏轼、黄庭坚,都要加以关注,不可偏废。
这样的眼光当然更全面公允。
第三,从学习古人的方法来说,江湖诗人大多数是停留在学习个别、具体诗人的诗风以及写作手法上,模仿的痕迹仍然很深,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而严羽则要求在熟读细参、多方吸取的基础上从“悟”而入,虽然他对个人独创的强调不够,仍没有跳出古人窠臼,但毕竟以“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这样的见解提出了融汇贯通、以我为主的学习方法。
第四,尤其重要的是他的“妙悟”一说,实际上涉及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构思、欣赏心理中最核心的直觉体验与感悟等问题。
虽然他未能深入分析这种心理活动的真正内涵与科学道理,但毕竟比较敏锐地从禅悟上体会到诗歌的构思与欣赏都与逻辑思维不同,既不是知识积累的结果,也不是理论分析的结果;诗歌的语言,在根
本上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暗示性的。
严羽的《沧浪诗话》作为南宋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纲领。
它对明清两代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深远。
并且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玄思,也开启了“以禅喻诗”更为广泛的诗论方向,尤其是对意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