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原学检查
常用临床病原学检测
药物 AMP AMC TZP KZ COX CTX FEP ATM ETP FM
MIC(µg/ml) 敏感性
药物
MIC(µg/ml)
≥32
R
IPM
≤1
≥32
R
AK
16
≥128
R
GN
4
≥64
LOREM
R
IPSUM
DOTOLBOR
头孢泊肟≤17mm(或MIC≥8ug/ml)
确 头孢他啶≤22mm(或MIC≥2ug/ml) 证 头孢噻肟≤27mm(或MIC≥2ug/ml)
头孢曲松≤25mm(或MIC≥2ug/ml) 氨曲南≤27mm(或MIC≥2ug/ml)
头孢他啶/克拉 维酸-头孢他啶
和 头孢噻肟/克拉 维酸-头孢噻肟
初 头孢泊肟≤22mm(或MIC≥8ug/ml)
氨苄,美洛,替卡
•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拉定,氨苄,克罗
• 万古霉素s 所有
替考拉宁s
• 奈啶酸 肠杆菌科
所有FQs
报告结果方式
✓ 敏感(S)
▫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
5倍以上。
✓ 耐药(R)
▫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
✓ MRSA对当前所有使用的b-内酰胺类药物均耐药(除具 有抗MRSA活性的新的头孢菌素外,如:头孢洛林)。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罕见非mecA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 机制,即mecA阴性但苯唑西林MIC是耐药( mecA ≥4 µg/ml)的菌株,应报告苯唑西林耐药。
病原学检查
Antibiotic interactions with gram negative organisms
Cephalosporins
slower diffusion due to bulk and ionic charges
Imipenem
Rapid diffusion due to small size and zwitterionic +/- charge)
㈠血 液
• • • • •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 抗菌药物治疗前 成人每次10-20ml,婴幼儿1-5ml 专用血培养瓶 24小时内,可在不同部位采血3次
Chills 寒战
Blood Cultures
血培养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Temp 体温
0
30 Time (min)
60
•
用拭子采样,亦可在局部麻醉后取 角膜刮屑
二.病原体检查的基本方法
1.临床标本细菌检验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
标本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需氧培养 分离培养 二氧化碳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 单个菌落 血清学鉴定 生化鉴定 确定致病菌发出报告 涂片、染色镜检 药敏试验 增菌培养 厌氧培养
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测(microscopic examination) ⑴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 ⑵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和压滴法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类型
• Clinical types: 1.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2.Syphilis⑴初期梅毒⑵二期梅毒⑶三期梅毒 3.Gonorrhea:淋病奈瑟菌 4.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 5.Genital herpes: HSV-Ⅰ、HSV-Ⅱ Condyloma acuminatum:HPV 6.Chancroid:杜克雷嗜血杆菌
临床感染之病原体检验
(二)细菌学检验程序
1. 细菌学检验见第一节血液感染及有关章节。 2. 病原体检测只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意义。
由于菌群复杂,正常寄生菌和种类繁多, 一份咽拭子分离出来的细菌不一定与疾病 有关,另外由于接受药物治疗,使某些细 菌受到抑制,可影响阳性检出率。因此, 在分析结果时应紧密结合临床。
3. 鼻咽拭子标本的检测有助于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 炎病人的临床诊断;还可检出化脓链球菌、奋森螺旋体、脑 膜炎奈瑟菌、麻风杆菌等以协助诊断;对白喉、百日咳或口 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有意义,应结合临床。
第四节 上呼吸道感染
(一)常见病原体 1.革兰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 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 状杆菌、厌氧菌、炭疽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 菌、放线菌、奋森螺旋体;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不动 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
4. 呼吸道还可见病毒感染,常见 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咽炎 和扁桃腺炎等,均应结合临床 进行诊断。
第五节 下呼吸道感染
1.革兰阳性
(一)常见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肠球菌、结核
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毛霉、曲霉;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黄色球菌、大肠
3.抗体检测
为病毒检测的快速诊断方法,较常用。 (1)中和试验:主要检测中和抗体lgG,此抗
体持续时间长有诊断意义,阳性率和特异 性均高。双份血清效价4倍增高。 (2)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此抗体在病后4天即 可出现,2周可达高峰,常用于早期诊断。 用 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检测,敏感 性和特异性较高。
临床病原学检查
酸杂交技术、技术、芯片技术等)
细菌感染检查检验特点
•通过对标本直接显微镜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病原菌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细菌感染后机体免 疫应答产物的测定及药物的测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作出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7
革兰染色法( )
由丹麦医生 于1884年创立。 1.步骤
诊断学
临床病原学检查
2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 是确定感染的发生和性质,在疾病早期提
供恰当的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 施,防止感染传播造成的危害。
各种不同病原体的实验诊断方法遵 循以下基本原则
1.正确、规范采集和运送标本。 2.直接显微镜查见病原体或检出病原体抗原,借助分子 生物学的方法检测病原体核酸,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 或体征,快速作出初步诊断。 3.初步诊断同时,对病原体进行分离与鉴定。 4.检测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产物。 5.参与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指导和监控微生物的治疗方 案,避免 耐药菌株的产生。
母婴垂直传播 宫内传播 分娩时微小皮损处传播 产后母婴密切接触 性传播
• 高 (>8%): 占45% • 一生感染的危险 >60% • 婴幼儿感染常见 • 中等 (2%~7%): 占43% • 一生感染的危险是 20%~60% • 感染存在于所有年龄组 • 低 (<2%): 占12% • 一生感染的危险 <20% • 许多感染发生在成人危险组
涂片 结晶紫 碘液 酒精 染色 媒染 脱色
革兰阳性菌
(Gram positive bacteria)
革兰阴性菌
(Gram negative bacteria)
复红 复染
9
临床免疫学与病原学检查课件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 验
链球菌溶血素“O” 是一种A群溶血性链球菌的 毒素,属蛋白质,能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和血 小板,它具有抗原性,可使人产生相应抗体,称抗 链球菌溶血素“O” (anti-streptolysin “O” ,ASO) ,也叫抗O或ASO。
一般当机体受到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2-3周, 血清中出现抗O,这种抗体滴度直至病愈后数月到 半年才下降至正常水平。
一、肝炎标志物的检测: 1.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1)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RNA测定: ELISA和RT-PCR法
(2)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ELISA (3)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阳性表明机体
正在感染甲肝,它是早期诊断甲肝的 特异性指标。而IgG阳性提示既往感 染,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标。
HAV 病毒图谱
乙肝血清转换图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1+ -
--
2+ - + -
3+ - + -
4+ -
-+
5-
-
-+
6-
-
--
7- + - +
8- + - -
9- + - -
10 + + + -
- 携带者 - 急性感染早期,HBV复制活跃 + 急性或慢性感染,复制活跃 + 急性或慢性感染,复制减弱或停止 + 既往感染,未出现表抗,窗口期 + 既往感染,未出现表抗,窗口期 + 恢复期 + 恢复期 - 病后或接种疫苗后获得性免疫 + 不同亚型的感染
病原学检查方法
病原学检查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原学检查方法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来确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病原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培养、快速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1. 病原微生物培养病原微生物培养是最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观察并鉴定培养物中的微生物,从而确定病原体。
培养方法主要适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检测。
病原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精确鉴定病原微生物种类,为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但是其缺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3-7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不适用于需要迅速做出诊断和治疗的急性疾病。
2. 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解决病原微生物培养时间长的问题,发展出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免疫层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数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迅速做出诊断和采取治疗措施。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快速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PCR技术可以对病原体的DNA或RNA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对病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
与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着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尤为重要。
4.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应答,来确定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这些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层析技术等。
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检测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
病原学检查方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疾病,并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抗菌治疗前,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情况
抗菌治疗前,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情况一、前言病原学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抗菌治疗前,对住院病患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有效地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本报告详细记录了住院病患在抗菌治疗前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包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及抗菌药物选择等内容。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2.1 样本采集对住院病患进行病原学检测时,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的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在采集样本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样本。
2.2 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病原体分离,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麦康凯液体培养基法等。
分离出的病原体需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2.3 药物敏感试验对分离出的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了解病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常用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有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E测试等。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本报告对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病原体检出率对一定时间范围内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病原体检出率。
3.2 病原体种类及分布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分类,统计各种病原体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分析病原体的分布情况。
3.3 抗菌药物敏感性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各种病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四、抗菌药物选择与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结合病患的病情、体质等因素,为病患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本报告对选用的抗菌药物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跟踪和评估。
五、结论病原学检测在抗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住院病患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有效地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本报告对住院病患的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临床病原体检查的常用方法
病原体是指侵犯人体、导致人体受感染的微生物,其中对人体伤害性最大的是病毒和细菌。
当人体被病原体入侵之后,这些微生物开始在人体中繁殖生长、释放毒性,进而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的病症,这个过程就称为感染。
但是人体在被病毒入侵以后,能够激发人体内的抵抗力,与病毒对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
然后身体内部的免疫和入侵后的病毒,不断对抗,如果身体免疫能力强,那身体就不形成感染,病原体便会逐渐消失,如果身体免疫力较弱,无法对抗强悍的病毒,那将会形成感染,感染一旦恶化、扩散,就会对人体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
对抗感染性病毒,除了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借助外力,比如抗菌药物,在药物的帮助下,可以有效击退病毒,将疾病治愈。
一、临床病原体检查临床病原体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已经发生感染,确定病原体属于什么类型,其次是将体外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此外,检查临床病原体也是为了配合流行病学的调查,协助密切监察病毒的发生趋势,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一般来讲,展开一次临床病原体检查,首先要通过医生和护士采集标本,然后由检验师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检验科通过直接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细菌培养等方式进行检验,然后出具检验报告,最后再由医生明确诊断,分析后予以合理的用药。
二、临床病原体标本采集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史,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采集什么类型的标本,然后再选择患者病变发生明显的部位进行采集;第二,要明确采集标本前,患者是否使用过抗生素药物,一般在发病的早期,患者会采取抗生素药物治疗,来对抗病毒,如果患者使用过抗生素,要在标本采集上注明,以免影响标本的检验结果;第三,采集标本的环境要干净卫生,采集后的标本要置于无菌器皿中,并且密封完好,以免在采集、运送过程中被污染;第四,标本在采集之后,必须立刻贴上标签,和检验申请单一起送入检验科,以免出现差错。
总之,要遵循无菌、及时、符合要求、标清注明的原则。
绪论临床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
(一)概念:补体是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 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 调节的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二)常用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主要反应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溶血功能,其结果与 C1-C9各组分的量和活性均有关,但并非完全相关,一 般以50%溶血作为检测终点,因此又称为CH50。此方 法不能测定补体蛋白的绝对值,也不能测定备解素系 统中的成分。 临床意义: CH50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组织损伤、恶性肿瘤 等;而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SLE活动期、类风 关、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病尤其是肝坏死 CH50降低甚至测不出来,有助于判断肝受损的程度。
实验诊断学的质量管理
室内质量控制:
控制精密度, 由实验室自己实施 针对实验室内部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
室间质量评估
控制准确性、可比性,由权威机构组织
全面质量控制
就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参加实验室认可:15189,CAP
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患者的准备
标本的控制
标本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2.
3.
(三)免疫球蛋白的分类
4. IgE:是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Ig,与变态反应、寄生
虫感染及皮肤过敏等有关。
5. IgD :妊娠末期和吸烟者含量升高
6. M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细 胞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 白分子及其分子片断,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 血症、重链病和轻链病等
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应用范围:随着医学模式由疾病诊治单一模式向多方
向转化而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 1.为临床医学服务: (1)确定诊断:白血病的血细胞和骨髓象检查 病毒的核酸和某些抗体的检查 寄生虫查到虫卵/成虫 (2)鉴别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等 (3)辅助诊断:肝、肾、内分泌功能的检查 (4)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等
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概况
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概况概述本文档旨在总结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概况。
通过进行病原学送检,可以确定患者体内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病原学送检流程1. 病史采集:医生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将采集相关的病史信息,包括就诊前的病情、用药史、暴露史等。
2. 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采集,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3.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离心、培养基接种等,以分离纯种的病原微生物。
4. 菌种鉴定:通过对分离得到的纯种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等实验,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5. 药敏试验:将已鉴定的病原微生物与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接触,观察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病原学送检的意义1. 指导临床用药:通过病原学送检,可以明确患者感染的具体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2. 防止抗菌药物滥用:病原学送检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3.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支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送检注意事项1. 及时采集标本:在患者住院前或抗菌药物使用前尽早采集标本,以提高送检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采集技术:标本采集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误诊。
3. 送检要求明确:在送检时,需明确要求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以获取更全面的结果。
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践,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并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在进行病原学送检时,需要注意及时采集标本、正确采集技术和明确送检要求。
临床病原体检查
2.AST选择与应用
1) K-B纸片琼脂扩散法:技术简单、所用试剂量少、 不需特殊设备、易于判断,自由选择用药,是临床 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定性药敏试验。
2) 稀释法:定量药敏试验技术,易于标准化,但试验 费时,多用于研究
3) E试验:直接定量药敏技术,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易行,但试纸条昂贵,多用于研究
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 II. MBC:能杀死99.9%测试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常用AST方法
常用并比较成熟的实验室方法是NCCLS推荐 的方法
1) K-B纸片琼脂扩散法 2) 稀释法 3) E试验 4) 联合药敏试验 5) 一些特殊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E试验
a) 药敏试验的直接定量技术,结合稀释法和 扩散法的原理、特点
标本采集和运送各论
1. 血液标本 2. CSF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3. 尿液标本 4. 呼吸道标本 5. 粪便标本 6. 泌尿生殖道标本 7. 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1.血液标本
❖ 采集时间: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38℃)或低温(≤36℃) ➢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 采血量: ➢成人5 ~ 10ml/次, ➢婴儿和儿童1 ~ 2ml/次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1. 基本原则 2. 各论
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 采集的标本无外源性污染 2. 标本在应用抗菌药物或伤口局部处理前收集 3. 采集后及时送检 4. 不要在标本中添加任何防腐剂 5. 在检验申请单上医生应提供患者的临床资料
诊断学——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MH平板
生理盐水
(shēnglǐyánshuǐ )
待检菌
共一百一十一页
药敏试片
18-24小时(xiǎoshí)培养
共一百一十一页
药物(yàowù)敏感试验
稀释(xīshì)法(dilution test) 琼脂稀释法
共一百一十一页
抗酸染色(rǎnsè)
阳性:菌体呈红色 阴性:菌体呈蓝色
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结核(jiéhé))、奴卡菌鉴别
阳性
共一百一十一页
阴性
荧光 染色 (yíngguāng)
• 用形态学和免疫学相结合的方法(fāngfǎ)可特异性地检测某些病原体的 存在
阴道加德纳菌
共一百一十一页
沙眼衣原体
电镜检查(jiǎnchá)
标本(biāoběn)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1、标本信息(xìnxī)要全。 2、仔细核对标本采集日期和送检日期。延误的标本,一般情况
下不接收。通常用于细菌学检验的标本的存放不要超过24h。 而病毒检测的标本可于4℃存放2~3天。
3、检查送检容器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或渗漏等情况,若有则不予 接收。
4、标本储存、运送方式不当,不予接收。
共一百一十一页
(三)病原体核酸(hé 的检测 suān)
• 常用试验方法(fāngfǎ)有: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2、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3、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
4、基因芯片等
共一百一十一页
(三)病原体核酸(hé 的检测 suān)
共一百一十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6
㈡尿 液
• 无菌采集清洁中段尿 • 导尿或膀胱穿刺获得
精选ppt
7
㈢粪 便
• 取含脓、血或粘液粪便置于清洁容 器内
• 排便困难者或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 • 对传染性腹泻须三次送检
精选ppt
8
㈣呼吸道标本
1.痰:⑴自然咳痰法 ⑵气管镜采集法
2.鼻咽拭标本:同痰标本用清水漱口 后采集
精选ppt
⑵自动化仪器 Vitek,Microscan ⑶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 ⑷补充试验 Nitrocefin
精选ppt
22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3.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抗生素剂量关系 敏感(S)——一般剂量有效,推荐使用该抗生素用于
临床治疗 中介(I)——大剂量有效,提示药物MIC接近体液或组
精选ppt
26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2.耐药机制: ⑴药物渗入细菌减少 ⑵产生灭火酶和钝化酶(-内酰胺酶) ⑶细菌抗生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PBP) ⑷代谢拮抗剂产生
精选ppt
27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3.耐药性监测的特殊试验 ⑴ -内酰胺酶检测
方法:头孢哨噻吩滤纸片法(nitrocefin) 意义: -内酰胺酶检测阳性,即对青霉素、
⑵超广谱-内酰胺酶检测(ESBL) 方法: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 意义:ESBL阳性预示对头孢泊肟、头孢他
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等抗 菌药物无效。
精选ppt
30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⑶琼脂筛选试验(agar screen test) 是以单一药物单一浓度检测细菌耐药性, 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检测。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病原体分离培养(isolation and cul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 培养基选择 • 生长条件:一般大气条件
厌氧条件 微需氧条件
精选ppt
16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鉴定技术: • 生化鉴定 • 血清学鉴定 • 数码鉴定 • 自动化鉴定
临床病原学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实验诊断及
抗生素治疗的主要实验室监测方法 了解: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现代感
染的类型和病原微生物的变迁
精选ppt
2
病原体检查的作用
1.感染性疾病的明确诊断 2.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病原体监控和耐药性监控
第一节 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查方法
精选ppt
4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 采集标本注意点: 1.标本容器必须无菌或清洁容器 2.选择最佳时间采集标本,在抗菌药物使
用前 3.获取标本时,须严格无菌操作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
精选ppt
5
㈠血 液
•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 • 抗菌药物治疗前 • 成人每次10-20ml,婴幼儿1-2ml • 标本不用抗凝剂 • 24小时内,可在不同部位采血3次
精选ppt
12
二.病原体检查的基本方法
1.临床标本细菌检验一般程序
精选ppt
13
一般程序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标本
分离培养
需氧培养
二氧化碳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
血清学鉴定
单个菌落 生化鉴定
增菌培养 厌氧培养
涂片、染色镜检 药敏试验
确定致病菌发出报告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测(microscopic examination) ⑴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 ⑵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和压滴法
精选ppt
20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2.常用敏感性试验方法 ⑴手工试验:①K-B纸片琼脂扩散法
结果表示:S-Susceptible I-Intermediate R-Resistant
②稀释法(MIC) ③Etest ④联合药敏试验
精选ppt
21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AST)
织可达到药物浓度 耐药(R)——大剂量无效,即常规用药剂量不能达到
MIC
精选ppt
23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4.K-B纸片扩散试验的影响因素
琼脂厚度 与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菌液浓度 与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药敏试纸
含量–与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保存温度–20℃,使用前室温平衡
30min后开启
湿度-密封容器,硅胶防潮
精选ppt
31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⑷耐药基因检测 如MRSA中mecA基因检测
精选ppt
32
耐药性统计和分析
100
WHONET 80
60
东部
西部
40
北部
2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NCCLS标准 培养种类(MH),厚度(4mm)
接种量(0.5MF)
选药标准,判读标准,质控标准
精选ppt
24
质控参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5923 ATCC 25922 ATCC 26853
精选ppt
25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1.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 胞菌和不动杆菌
9
㈤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
• 脑脊液标本应立即保温送检 • 胸腹水等体液标本应抽取2-5ml送检
精选ppt
10
㈥泌尿生殖道标本
• 性传播疾病取尿道口分泌物、阴道 宫颈口分泌物
• 生殖道疱疹常穿刺取疱疹液
精选ppt
11
㈦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 开放性脓肿:无菌棉拭采集脓液 • 封闭性脓肿: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
精选ppt
17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血清学诊断:查特异性抗体——肥达氏 试验
➢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 ➢病原体核酸检测:查特异基因片段
DNA/RNA——PCR、DNA探针杂交技术
精选ppt
18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检查
精选ppt
19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1.定义: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临床分 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 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或医院内 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临 床经验性治疗选药。
氨卞西林等抗生素耐药
精选ppt
28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⑵超广谱-内酰胺酶检测(ESBL) 定义:是水解青霉素,一代、二代和三代 头孢菌及单酰胺类药物的酶,产生ESBL 的细菌对上述抗生素耐药。 ESBL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 菌等革兰阴性菌中。
精选ppt
29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