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甲午海战

合集下载

关于甲午战争的作文

关于甲午战争的作文

关于甲午战争的作文
【篇一:甲午120年祭】
甲午战争,这是一场改变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状况的硝烟。

经此一役,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尝到了战争甜头的岛国狼烟四起,从此走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之路。

而与之对弈的我大清国则在此役中兵败威海,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包括澎湖列岛),国势萎软,民心涣散,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至此全面宣告失败。

而比赔款、割地等影响更深远的是对国人的心理打击,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怎会如此强悍?“海为龙世界”,可“龙的传人”败走海上,龙旗飞扬的北洋水师竟然全军覆没,包括定远舰在内的水师战舰无一幸免。

有人歪曲历史意味着罪恶,而忘记历史者则意味着背叛。

甲午又至。

碧海并未安宁。

东海事态趋紧,南海争端不断。

甲午海战之殇,仿佛犹在眼前。

牢记国耻,走读甲午,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因此,我们要时常赴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安徽等寻访,用双脚去丈量那段历史,用当代人的眼光去了解、感悟那段历史,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直面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看,海浪拍打旅顺港140年前修建的条石船坞承载痛楚的模样;听,用北洋水师的鱼雷弹头做成的钟呂鸣放警钟的。

忆甲午

忆甲午

忆甲午,思国防时光荏苒,1894—2014年两个甲午年,历经了近代战争的肆虐洗刷到现代新中国的建设之路。

120年前的黄海海面上的炮声,击碎了“海宇生平”的表象,打破了奢靡王朝最后的支撑;120年后的中国,鉴往昔,看今朝,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矢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正在一步步前行。

从“马关乞和”的屈辱国耻中,我们从中认识到:要捍卫国家和平安定,大力发展国防事业是最重要的,加强国家国防军事力量,避免重演甲午悲剧,汲取历史甲午之殇,思当今增强国防综合实力的重任!民族通,国之殇,—度被大清统治者视为“倭人”的日本人,用先进现代军舰在继鸦片战争后又一次用尖枪利炮展开对已摇摇欲坠的大帝国疯狂侵犯掠夺。

清王朝的衰败不是偶然的,而是腐败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自然规律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人心不聚,观念落后,整个大清王朝,自上而下,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他们不明白一个放弃海权的国家必然会在海上吃亏。

习惯了弓马平天下,习惯了闭关自守,习惯了安于现状……即使当时已经有先进的中国人提出要求建设海防,但是并未引起太大的会回想,这也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则是战略因素。

将领们在八股文的熏陶下,读完《孙子兵法》也都是会纸上谈兵点将。

在本土海洋进行的战争,却对所进行战争地毫不熟悉,而中央上级统治者又要求,可以开战,但不可以先开炮,使得正常战役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继而战略核心的失误导致甲午战争中中方失败。

最后,在武器装备水平几乎一致的前提下,差的只有人了。

日本军队的军人经过了严考,严核,严训,是一支拥有高素质,力量强大的队伍;而中国军队,大部分士兵腰间别得不是枪杆子,而是一根根烟杆,鸦片麻醉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肉体,还麻醉了本已经支离破碎的灵魂和意识。

一群行尸走肉的士兵怎能敌过训练有素的军人呢?从丰岛海战的一步步溃败到威海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最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民族之痛,国之殇,如同利剑直入人心。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3篇_描写作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3篇_描写作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3篇下面是橙子整理的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3篇,希望大家喜欢。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1120xx年前,那些人物、事件在荧幕上浮现时,尽管我不喜欢辫子装,也不愿去复习那场惨败,内心不由得严肃、沉重。

这部片子导演让我想起老年的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冯小宁真的老了,满篇是老人的固执、唠叨——让人辛酸。

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

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

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激情。

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

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

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1/ 4和现实,从钓鱼岛到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他们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海疆。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2今天观看了《1894甲午大海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该片第一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

从北洋舰队买了重甲舰后去日本访问那段就看得出来,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威慑敌人。

第二,表述了国家即使再强大但是腐败会摧毁一切。

从慈禧为了寿宴挪用舰队军费,到两艘重甲舰丢硬币分第三枚高爆弹,以及后来援兵听信逃兵谣言离开防区就说明了这点!即便你军事能威慑敌人,但是体制的腐败,官员的腐败一样会使强国变弱国!第三点,居安不思危。

7年没购入新的战舰,就因为慈禧认为没有战事何必再花费金钱去购买战舰,导致了后来北洋舰队吃了大亏。

观看甲午大海战有感3篇_描写作文

观看甲午大海战有感3篇_描写作文

观看甲午大海战有感3篇观看甲午大海战有感1走出影院,抬头望着碧空如洗的蓝天,光芒四射的阳光还有那暖暖的白云,再回想刚刚在电影院观看的《甲午大海战》中那被血染的大海,被击沉的中国舰队,还有日本人那丑恶的嘴脸,我不禁感叹道:“落后就要挨打啊!”如今的21世纪是团结的,向上的,而在丧权辱国的一八九四年,中国是腐败的。

当时,中国有强大的海军舰队,还有许多优秀的海军,日本的战舰远远比不上我们,然而结局是悲惨的,中国海洋舰队输的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这个结果并不是海军的无用,而是当时清政府当权者的骄奢淫逸。

《甲午大海战》这部影片给现今幸福和平的生活一记警钟,回想起刚刚在影屏上所发生的。

只听日本首舰那声信守诺言的“礼炮”轰响,也代表着可怕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中国一开始就处于下风,因为当时的船舰虽是坚硬的,但炮弹的威力远不及日本,中国那时的慈禧太后只顾把银子都往自己的六十生辰和颐和园里投,所以中国海军财库被掏空,没有钱再去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有位政府的贪官在这当务之急居然还在享受天伦之乐,吃喝嫖赌,根本不顾全大局,并且把宫里的钱财也都往他兜里藏,恰恰与我国相反的是日本统领拿出自己的部分薪资,而且一日只吃一餐并让手下的大臣们也一起为海军1 / 7贡献,为他们提供战备资源,他们有先进的鱼雷炮弹,然而我们只能用穿击木船的次等炮弹,所以不久就有四艘中国船被击沉,而日本船竟一艘未沉,但勇敢无畏的海军们依旧不放弃,由邓世昌率领的船已无炮弹,只能放手一搏,背水一战,迎着海风向日本军舰进攻想要用自己的铁船撞击日本海舰,虽然这个举动是冒险的,然而他的心中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他想:“中国人不是你们所说的那么没骨气,我们也有尊严!”摘下头上的官帽,挂上冲锋旗,“我从军为国!”坚定的说道。

虽然最后他还是随着大海远去了,还有他最忠心的良犬——太阳与他一起消失在波涛战火中,但他们是光荣的。

我们最后的那颗炮弹,击中了日本海舰的弹库,可悲的是,由于这颗穿甲弹是次货,所以并未爆炸。

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的历史背景中日甲午战争,简称甲午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清戦争),是清朝中国和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起因: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

经过“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

(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7时20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时下战斗命令。

7时45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

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

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

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于是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

“济远”舰则作战英勇,伤亡亦惨重。

8时30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

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

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

“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

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

“济远”舰借机西撤,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并发尾炮攻击“吉野”号。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

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

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

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

“操江”舰也被俘虏。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它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的清朝与日本之间。

这场战争主要以海战为主,两国的海军力量逐步展开对抗,成为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甲午战争中清朝与日本的海战之争。

1. 徐家汇海战徐家汇海战是甲午战争的第一次重要海战,也是清朝与日本之间的第一次碰撞。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4年8月1日,地点位于上海附近的徐家汇海域。

清朝派出旗舰定远舰与保定舰作为主力,日本则派出了松岛舰、广岛舰等战舰参战。

海战开始后,日本舰队表现出色,在几次交战中迅速占据上风,令清朝舰队疲于应对。

最终,清朝舰队派遣了龙泉舰等勇敢的战舰参战,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尽管清朝舰队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但最终还是不敌日本舰队,徐家汇海战以清朝舰队的失败告终。

2. 鸭绿江海战鸭绿江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清朝与日本的第二次重要海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地点位于辽东半岛附近的鸭绿江口。

清朝派遣了自新蔡舰、个旧舰等主力舰参战,而日本则派出了各类战舰对抗。

这场战斗中,日本舰队展现出卓越的战斗能力,迅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清朝舰队在鸭绿江海战中遭受重创,不得不撤退至渤海湾。

这场战斗的失败,进一步揭示了清朝海军衰败的事实。

3.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清朝与日本展开的最为激烈的一次海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至19日,地点位于黄海海域。

清朝派遣了定远舰、镇远舰、靖远舰等主力舰,日本则派出了松岛舰、广岛舰、朝阳舰等战舰对抗。

战斗开始时,双方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互相推动对方舰队的沉溺。

黄海海战中,清朝舰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战术不妥和装备矛盾等,使得清朝舰队处于弱势。

最终,日本舰队取得了胜利,迫使清朝舰队撤退。

4. 威海卫海战威海卫海战是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之间海战的最后一次交锋。

这场战斗发生在1895年1月20日至21日,地点位于山东威海卫附近海域。

甲午大海战研究资料讲解

甲午大海战研究资料讲解

甲午大海战研究资料讲解甲午大海战是指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之间的一场重大海战。

由于当时中国水师实力相对薄弱,因此遭遇到了日本的强大打击,最终以失败告终。

下面将对甲午大海战的一些研究资料进行讲解。

甲午大海战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至9月19日之间,地点位于朝鲜的黄海海域。

战争主要起因是中国与日本对朝鲜的势力争夺,以及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

当时的中国北洋水师由于政府腐败和军事素质低下而备受批评,而日本海军则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培养优秀军官来提高自身实力。

甲午海战共有6艘中国战舰与9艘日本战舰参战。

中国水师由无敌号、皇后号、春和号、柳叶号、鸦片战争号和闭塞号组成,而日本海军由松岛号、端午号、朝岛号、长岛号、寿岛号、平岛号、赤城号、闲云号和矢车菊号组成。

从战舰数量上来看,中国明显处于劣势。

甲午海战爆发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炮击。

尽管中国舰队人数上的劣势,但无敌号的舰队以自己的勇气和坚定意志给日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然而,由于指挥失误和士兵训练不佳的原因,中国舰队在战斗中很快溃败,大部分战舰损失殆尽。

甲午海战结束后,中国北洋水师几乎被日本海军摧毁。

这场战争的结果导致日本获得了对台湾和一些中国领土的控制权,同时也确立了日本作为亚洲主要军事力量的地位。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甲午海战的失败暴露出了中国海军弱点,也对中国后来的军事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甲午大海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使中国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军事技术和实力的薄弱,促使中国开始进行军事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此次战争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震动,人们开始反思和探索国家命运和未来走向的问题。

总结起来,甲午大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海战,它揭示了中国北洋水师的薄弱与衰败,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这场战争对中国海军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甲午大海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教训。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22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国仇家恨的时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篇一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甲午海战》,在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事情,也有一些让人悲愤的事件。

1894年发生在威海卫、刘公岛一带的甲午海战就是一段令中华子孙痛心疾首的耻辱历史。

在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野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这场海战惨败的重要原因,但清军将士誓死保卫我疆土的献身精神是不能忘记的。

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

甲午海战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现在中国的钓鱼岛事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互助是我国基本的外交政策,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但我们不害怕战争,如果必须以战争来维护和平和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也会像先烈们一样,用生命去保卫祖国和人民。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篇二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国仇家恨的时候,《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盛会哦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知道一个国家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的,富国是匹夫有责的,此外我们也应该学习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为国家不仅努力学习,并且尽忠报国!在1867年,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

小邓世昌年小志不小,前来报考,讲话有主见,不畏权贵,得刘步蟾兄妹相助,一鸣惊人。

甲午海战观后感_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_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_观后感甲午海战,一场历史的浩劫,一幕悲壮的画卷。

站在时光的十字路口,我仿佛穿越了百年,目睹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硝烟弥漫,炮火连天,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民族精神。

观后感涌上心头,难以言表。

那海面上,波涛汹涌,犹如一头愤怒的猛兽,吞噬着一切。

甲午海战的号角吹响,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就此展开。

在这场战争中,我国英勇的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毫不退缩,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让我为之动容。

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将,也有意气风发的青年。

他们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何为忠诚,何为担当。

那些战士们,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拼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北洋舰队总司令丁汝昌的豪言壮语。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畏惧,坚决抵抗。

然而,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以身殉国,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虽然失利,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

那些战士们,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拼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这场战争,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伟大。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民族精神,何为家国情怀。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要问:甲午海战,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们失去了领土,失去了尊严,更失去了民族的自尊心。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却收获了无数宝贵的财富。

那便是:忠诚、担当、勇气、团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

我们要铭记甲午海战的教训,时刻保持警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甲午海战,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甲午海战,一段永恒的悲壮。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

【一年级】甲午大海战甲午大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一场重要海战,也是我国海战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役。

由于这次海战的结果对中日两国以及东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海战。

甲午大海战发生在1894年的7月25日至27日,地点是在黄海的威海卫附近。

当时,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一环,这场海战最终以中国北洋舰队的溃败告终,也被认为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失败。

这场海战的起因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都在黄海地区进行了军事行动,为了争夺制海权。

日军企图夺取中国支配黄海的优势,而中国海军也认为有义务捍卫自己的海疆。

在双方的意图冲突的情况下,甲午大海战就此爆发。

在这场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派出了自己最顶尖的战舰,总统号、定远舰和镇远舰等。

而日本联合舰队也出动了他们的主力舰,如岛田舰和松撰舰。

双方舰队在黄海进行了激烈的交火,海战一触即发。

在这次激战中,中国北洋舰队少壮派的刘永福率领自己的部下英勇作战,可惜还是无法阻挡日军的猛烈火力。

最终,中国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很多战舰都被日军击沉,总统号更是在这次战斗中沉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联合舰队无人损失,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胜利。

甲午大海战的结果对甲午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北洋舰队的溃败彻底改变了甲午战争的格局。

中国的海上优势被日本彻底削弱,这也使得整个战争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

而日本从这次海战中获得了极大的军事政治上的优势,成为了甲午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甲午大海战是中国海战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落后和甲午战争的失败。

这场失败加深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危机感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进程。

这也让中国人民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危亡之际的无助和苦涩,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面镜子。

甲午大海战虽然是一次失败,但也有助于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强大自己的国家。

甲午中日战争周年祭

甲午中日战争周年祭
甲午中日战争 120周年祭
基本简介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 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 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 争。因发生年为1894年 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 为甲午,中国史称“甲 午战争”。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 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 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 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 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 中国的旅顺、威海,并 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 顺进行大规模屠杀。战 后双方签订《马关条 约》。
第二阶段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 24日,至11月22日旅顺 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 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 战。日军攻陷旅顺后, 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 案。旅顺口失陷后,日 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 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 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 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 是急转直下。
旅顺大屠杀
第三阶段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 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 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 1895年1月20日,日军开 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 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 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 南帮炮台,由于兵力悬殊, 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 城。11日,丁汝昌拒降自 杀。14日,签订《威海降 约》。17日,日军在刘公 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 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 皇帝所写,哀悼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B
11.“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具体指的是日本 ( ) A.丰岛海战不宣而战 B.在旅顺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 C.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D.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3.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始形成

甲午海战及其影响

甲午海战及其影响

甲午海战及其影响1894年,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即甲午战争,其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就是甲午海战。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战舰主力被日本击败,海军实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中国海军的命运,也对国家自身的发展与整体国际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甲午海战前的背景在甲午海战之前,中国的海军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相比之下,日本的海军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海军发展成为了日本国家重要的支柱。

日本一直以来在海军建设方面都走在中国前面,其成为东亚地区的一个强国,其中大功劳就是海军建设所起的作用。

而中国的海军建设则主要是在清朝光绪年代逐渐展开。

但是由于当时的海军主力舰以铁甲舰为主,并采用了早期的蒸汽机,以及在船体设计、武器装备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不足最终导致了中国的海军实力相对弱小,而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表现得十分狼狈。

甲午海战中的作战过程甲午海战发生在1894年7月25日,当时中国方面的领导人期望,通过这场战斗挽回自己海军的形象,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尊重。

但这场期望造成了偏差的战争,最终却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最丑陋的一页。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方面拥有多艘主力舰,但是由于战术和技术上的差距,最终却被日军打败。

虽然两军的装备水平不完全相同,但是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战舰从顶部到底部都没有装备足够的装置来保护船体,远水线船板也是次品,甚至没有预留足够的石炭储备。

相比之下,日本战舰的武器装备更加齐全、补给更加充足,并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战争战术。

对中国海军的影响甲午海战后,中国海军全面失去了海上控制权,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

同时,甲午海战也成为了日本在战争后期加强本国扩张和国际影响力的机会,帮助日本逐渐成为了亚洲的海上强国。

甲午海战同时也意外的削弱了西方列强的影响力。

由于中国的惨败,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强国,并开始对东亚地区的局势作出干预,使得已经分裂的中国处境更加艰难。

中日甲午战争的论文5000字

中日甲午战争的论文5000字

中日甲午战争的论文5000字篇一:甲午战争论文忆甲午海战,看今日改革---- 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内容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作为后人,应该好好回眸这段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

剖析古老帝国幅员: 中国原是个帝国。

我们的幅员除本部以外,还包括缅甸,越南,琉球,高丽,蒙古等。

这些地方可以分为两类:蒙古等属于第一类;归理藩部管,中国派有大臣驻扎其地;第二类即高丽,越南等地。

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进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策封。

此外我们并不派代表常驻其国都,也不干预其内政。

在经济方面,我们也十分消极,我们不移民,也不鼓励通商。

总体上,帝国幅员可用光绪七年〔1881〕翰林院学士周德润先生的话概括:“臣闻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虚远、忧深之计。

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

不守四夷而守边境,那么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那么更无及矣。

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属。

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

非所谓山河带砺,与国同休戚哉?〞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属国是我国的国防外线,是代守我门户的。

一、甲午战争前的中国与日本的实力比照1.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政治比照: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仍旧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并且清政府的封建体制处于封建体制的衰落期,腐败不堪。

日本:日本经历了比拟彻底的明治维新运动,已经根本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较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各项管理制度都相对与清政府优秀2.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比照:清政府:总体国力来说,清王朝超过日本,洋务运动也为清王朝累计了一定的资本,但是清朝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工业根底薄弱。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五篇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五篇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五篇观看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一>本部影片从邓世昌、刘步蟾等清朝末年从福州船政局选出来一批少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校说起,清朝末年,中国成为列强争相争夺的肥肉,个个都想分一块。

有海无防,任人宰割,自强派也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成立了北洋水师。

当时他们在英国皇家海军留学的时候,日本人也在怀着振兴日本的梦在那里学习,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东乡平八郎。

中国像德国船厂购买了两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船"致远号"、"镇远号",清朝水师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强的海军,让日本人羡慕嫉妒恨。

邓世昌、刘步蟾满怀希望驾驶者军舰回国,他们想中国能改变中国海军落后的局面,他们的心情是怎样大的得意,可是呢在影片中,就只是为了能让老佛爷开心,吃上新鲜的荔枝,竟要用镇远号从南方送过去。

真是可笑、可悲。

同样是坐高领导人,日本天皇当得之英国刚完工的快速式新型巡洋舰,二话不说,买!经费不足就全国捐款,天皇捐出30万元,并把德国皇帝送给他的钢琴捐了出去,政府官员每人捐出工资的十分之一,举全国之力,硬是将新型的巡洋舰购买了下来。

光绪皇帝请示慈禧太后的时候,她竟然为了办她的六十大寿,挪用了经费。

正是这快速的巡洋舰,到了海战后期,双方军舰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才显示出它射速快,反应快的一面,这也是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光绪的一个鸡蛋要一两银子,大臣说一两银子可以买800个鸡蛋了,官员的腐败可见一斑。

由于清政府的贪污腐败,下发的海军经费,连年克扣,导致海军炮弹不足,开战时竟用的是训练弹,在战争中,射向日舰的一发炮弹直接打入了弹药库,上面的官兵闭上眼准备受死,上天真是向北洋水师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这是枚臭蛋。

可悲、可笑,又无奈。

在看海战的时候,相反,我的心情平静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日舰五艘重伤,中国五艘沉没。

因为我知道中国必败无疑,历史是残酷的,不要带有感情色彩。

邓世昌曾说过"整个中国都处在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要一场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

甲午海战观后感_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_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_观后感甲午海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历史却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历久弥新。

站在历史的岸边,我仿佛能听到那波涛汹涌的海浪声,看到那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仰之情。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列强环伺,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

甲午海战,这场发生在黄海之滨的激战,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刺破了清王朝的虚妄,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观战后,我感慨万千,不禁想起那句:“岁月无声,历史有声。

”海风呼啸,战鼓擂响,甲午海战的号角已然吹响。

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却充满了血雨腥风。

我看到了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是民族的骄傲。

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战斗,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哀兵必胜”,这句话在甲午海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面对强大的敌人,清军士兵没有退缩,他们以顽强的毅力,誓死捍卫国家的利益。

那一个个英勇的瞬间,那一份份坚定的信念,让我为之动容。

我想,这就是民族的力量,这就是民族的希望。

甲午海战,是一场悲壮的战斗,也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看到了民族的自强不息。

那是一个充满苦难的年代,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正如那句话所说:“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甲午海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那场战斗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

观战后,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英勇的脸庞,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声震天的怒吼。

甲午海战,那是一场永载史册的战斗,那是一段永恒的记忆。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甲午海战,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

让我们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甲午海战观后感1000字

甲午海战观后感1000字

甲午海战观后感1000字甲午海战观后感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年间,是中国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次较量。

这场战斗以中国的惨败告终,而对这场战役的观后感,我想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

首先,甲午海战给我留下来的印象是中国的舰队装备滞后,无法与日本的现代化战舰相抗衡。

当时的中国舰队多以旧式的木质舰艇为主,而日本则拥有着造型科技先进的铁甲舰和装备精良的军舰。

这种装备上的不平衡导致了战役中中国舰队的悲剧。

其次,甲午海战中中国舰队的组织和指挥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中国军舰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作战,指挥官的作战意识和能力也较为低下,缺乏对抗敌方战术的适应能力。

而日本联合舰队则凭借着严密的组织和高效的指挥,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这种战术上的差距也导致了中国舰队的失败。

此外,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军事思想也受到了重大挑战和冲击。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自诩为东方强国,傲视于世,却忽视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

而在这场战役中,中国舰队的惨败无疑是一次惊栗的教训,督促着中国从传统式微中觉醒。

同时,战败也引发了对国家治理体制的反思,引起了对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此次海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时的中国虽然在军事技术上处于劣势,但在国际政治上却享有较高的声望。

甲午海战中的失败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同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斗使中国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逐渐转变为力求赶超的态度,推动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总之,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深刻的战役,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这场战斗中可以看到中国在装备、组织和指挥、军事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引发了中国的觉醒和改变。

尽管这次战役以失败告终,但也教会了中国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劳进行小节论述。

甲午海战观后感1000字

甲午海战观后感1000字

甲午海战观后感1000字【引言】提到甲午海战,人们立刻会想到那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苦难史。

这场海战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中国历史,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国家发展。

本文将分析甲午海战的历史意义,我国在战中的表现,以及这场海战对我们的启示。

【甲午海战简介】甲午海战发生在1894年,是清朝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起因是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争夺,最终演变成全面战争。

清朝派出北洋舰队迎战,日本则调动大批战舰前来进攻。

北洋舰队在战中表现出英勇顽强的一面,但终究因装备、战术和指挥等方面的劣势,战败于日本。

【甲午海战的历史意义】甲午海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军事方面,这场战役使清朝认识到海军建设的紧迫性,刺激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是政治方面,甲午战败加剧了国内改革呼声,最终导致戊戌变法。

此外,甲午海战也影响了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中国自此走向衰落,而日本崛起为亚洲强国。

【我国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尽管最终战败,我国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仍然值得尊敬。

北洋舰队官兵勇敢拼搏,彰显了民族气节。

例如,邓世昌等英勇烈士为国捐躯,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

此外,战败也促使清朝反思,开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自强运动。

【甲午海战对我们的启示】甲午海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强大的国防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时清朝海军实力不足,导致战败,从而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其次,敢于改革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关键。

清朝在战败后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国内改革,尽管成效有限,但这一尝试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民族精神是国家的灵魂。

正是官兵们英勇拼搏的精神,使得甲午海战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结论】甲午海战是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

尽管战败,但它激发了民族的觉醒和自强。

今天,我们应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努力发展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要传承甲午英烈的精神,将其化作民族前进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甲午海战,看今日改革---- 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内容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作为后人,应该好好回眸这段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

剖析古老帝国版图: 中国原是个帝国。

我们的版图除本部以外,还包括缅甸,越南,琉球,高丽,蒙古等。

这些地方可以分为两类:蒙古等属于第一类;归理藩部管,中国派有大臣驻扎其地;第二类即高丽,越南等地。

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进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策封。

此外我们并不派代表常驻其国都,也不干涉其内政。

在经济方面,我们也十分消极,我们不移民,也不鼓励通商。

总体上,帝国版图可用光绪七年(1881)翰林院学士周德润先生的话概括:“臣闻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虚远、忧深之计。

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

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

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属。

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

非所谓山河带砺,与国同休戚哉?”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属国是我国的国防外线,是代守我门户的。

一、甲午战争前的中国与日本的实力对比1.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对比: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仍旧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并且清政府的封建体制处于封建体制的衰落期,腐败不堪。

日本: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明治维新运动,已经基本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较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各项管理制度都相对与清政府优秀 2.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对比:清政府:总体国力来说,清王朝超过日本,洋务运动也为清王朝累计了一定的资本,但是清朝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以国防为主,结构简单,企业管理体制缺陷甚多。

日本:经历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借助比较先进的近代财政系统,各项财政收入与清政府差距甚微,且日本重视工业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超过清政府(例: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艘,110205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等等)。

3.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对比:陆军方面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清政府:人数虽多,但是战斗力普遍低下,有作战能力的少之又少;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缺乏对现代战争的认识。

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日本:步枪总体水平与清军相当,炮兵火力远胜于清军;而且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后的日本,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

海军方面清政府:中国海军成军较早,到了后期缺乏投入与更新,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总体实力仍旧落后于日本。

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购买船只,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且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总体实力超过北洋海军。

总体上,清军缺乏统一的军事管理。

士兵多以从军为副业,充满了宗教观念和家乡观念。

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对手日本兵则以族为重。

二、甲午战争的结果甲午战争于清政府的惨败和日本的完胜为结果。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以狂奔八百里的清军将领叶志超为首的贪生怕死的将领。

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也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

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堕入更为深重干的苦难。

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鼓舞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于是一群飞禽走兽闯进了中华大地,中国再无一刻安宁... 三、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从政治体制上看:1895年的清政府仍然是封建专制的国家,国家的权利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权利的过度集中导致高层的决策具有盲目性,无法接受其他人的建议。

相反的日本,经过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洗礼,日本成功的推翻了幕僚的统治,确定了君主专政的政权,这一种现代的政治制度,给予了日本新的活力,使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在政治体制上,日本远远的把中国甩在了后面。

办事机构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

导致贪污盛行。

2.从经济军事上看:清朝后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的经济中心,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清朝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扩展到法美等国,而中国仍停留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经济呈现出粗放型增长。

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开始迅速腾飞。

军事方面,中国落后的军事设备,武器,训练方法等无法与日本相比。

3.求和派和顽固派的避战求和是中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甲午战争清政府本有还手之力,但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求和派的领导下,清政府消极抗战,无法做出应有的大国抵抗。

清军的一部分将领贪生怕死避敌自保。

平壤战役中清军阵亡两千人,几乎都是在逃跑时被打死的,而日军只死亡了一百八十余人。

清军遗弃的武器有炮四十门、步枪一万余支。

临逃走时,几乎都扔掉了武器。

高级将领丢下的私产有金币十二箱(其中金块六十七块、金锭六十一个),砂金十四箱,大小包裹三十来个。

清政府发给的军饷和大量银块,约十万两,叶志超也来不及运走了。

而且,一些重要的机密电稿、文书等竟未做任何处理,弃之不顾。

4.士大夫阶级的迂腐,排挤新人。

同治、光绪年间的社会如何反对新人新政。

这一点我们可从郭嵩焘及既郭嵩焘之后的当时著名外交家曾纪泽的命运中了解。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尧舜之世。

未能其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是当时湖南大学士王凯运所做之词,以形容郭嵩焘的,从其言语可知当时反新的激烈程度。

甲午战争时,中国海军占世界海军的第八位,日本的海军占第十一位。

此战败非船不如人,炮不如人,乃为战略战术不如人。

总体上看,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但改革并不彻底。

守旧事业非常突出。

因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

原因1,他们自己不愿彻底;原因2棠这五个大领袖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读外国书籍,除李鸿章外,没有一个人到过国外,所以他们不能了解西洋文化。

四.甲午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在已经是遍体磷伤得中国身上狠狠地划了一刀。

《马关条约》的签订,巨额的赔款使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同时,中国的一些领土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允许在华设厂和增开商埠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

2.对日本的影响: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战策,甲午中日战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发动甲午战争,使得日本能够转移国内的一些矛盾,同时,签订《马关条约》对于日本来说是一极大的利好事情。

两亿两白银的赔款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同时又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

日本的经济开始进一步的发展。

3.对世界:甲午战争是一场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较量。

这次战争充分显示了现代制度的优越性,否定了落后的封建制度。

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

五.甲午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化1. 甲午战争以前,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通过商品输出和从中国掠夺原料、土特产的商业流通活动实现的。

甲午战争后,外国列强在前一时期控制中国海关、对外贸易、国际汇兑与航运基础上,又凭投资产业特权,从商品的生产领域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市场,完成了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第一步,外国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内部的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成分。

中国的贸易和商业严重半殖民地化。

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侵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战后,清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人们对清政府的腐败更加深恶痛觉,清政府的统治日益摇摇欲坠。

3. 甲午战争的失败从另一方面看是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标榜着“自强求富”,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战后的中国,一些开明人士日益认识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性,中国的近代化从这方面而言是进一步发展的。

六.甲午战争给我们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明清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一个于农业为主的落后的封建国家。

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于从唐朝开始就向我们学习的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学习西方,逐步的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中国被挨打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因此,在当今世界,唯有发展好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弱国无外交。

清政府一心希望着西方列强的干涉,使日本退兵投降。

但这并不现实。

列强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不会更不可能帮助清政府。

当今社会是一个一超多强的世界,我们一方面要搞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忘记曾经帮助新中国的发展中国家。

百花齐放的政策很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

3.世界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

战争是残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

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战争使人们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尽管在当今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但是小规模的战争仍不断,每天都有人因为战争而失去生命。

毛主席曾说我们是第三世界的国家,我们不与其他国家争霸。

所以,珍惜世界的和平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做的,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后代。

4.对于邦交,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一定要处理好关系。

不能轻举妄动。

甲午前期,法国进攻越南。

中国则暗中给予越南粮食、军械等资助。

最终使战火燃到中国,引起中法战争。

5.划时代战争需谨慎。

战争固然不是儿戏,特别是近代战争。

不战而求和当然要吃亏;但战败求和,吃亏之大远胜过于不战而和。

甲午前期,中国、日本在高丽共管上就是前车之鉴。

自立自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仍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要将理想付诸行动,让梦想成为现实,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