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论文
关于甲午战争的作文
关于甲午战争的作文【篇一:甲午120年祭】甲午战争,这是一场改变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状况的硝烟。
经此一役,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尝到了战争甜头的岛国狼烟四起,从此走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之路。
而与之对弈的我大清国则在此役中兵败威海,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包括澎湖列岛),国势萎软,民心涣散,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至此全面宣告失败。
而比赔款、割地等影响更深远的是对国人的心理打击,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怎会如此强悍?“海为龙世界”,可“龙的传人”败走海上,龙旗飞扬的北洋水师竟然全军覆没,包括定远舰在内的水师战舰无一幸免。
有人歪曲历史意味着罪恶,而忘记历史者则意味着背叛。
甲午又至。
碧海并未安宁。
东海事态趋紧,南海争端不断。
甲午海战之殇,仿佛犹在眼前。
牢记国耻,走读甲午,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因此,我们要时常赴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安徽等寻访,用双脚去丈量那段历史,用当代人的眼光去了解、感悟那段历史,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直面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看,海浪拍打旅顺港140年前修建的条石船坞承载痛楚的模样;听,用北洋水师的鱼雷弹头做成的钟呂鸣放警钟的声音……历史的脚印还在这里匆匆向前。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沉浸在历史的苦难中扼腕嗟叹,而是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铸造民族灵魂。
让大家知道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让全中国人都明白,只有振作精神,上下齐心,改革开放,强国御侮,120年前的历史惨痛才不至于白白遭受,120年前的屈辱历史才不会重演,120年前的弱肉强食的强权、强盗才不会卷土重来!甲午二至,国殇重提,文字聊聊,权作警钟,是为祭。
【篇二:甲午战争观后感】“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1200字-议论文作文
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1200字-议论文作文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1200字-议论文作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1200字-议论文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致远舰疾速冲向日舰吉野……带着浓烟烈火直冲不止,宛如一条火龙,愈显威猛。
何原要一见势不妙,大惊失色,忙令吉野全速逃避。
可吉野要从16节的航速一下提升到最高速的23节,也并不容易,面对烟火腾腾急速冲来的拼了命的致远,吉野舰上的日兵惊恐万状,争相逃命。
"这是《甲午海战》中对黄海大战中一个场面的描写,可见战争的激烈。
甲午海战最终清政府战败,甲午海战究竟为什么会战败?先从战争中的小细节来看。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先锋——第一游击队袭击了清政府派去朝鲜的运兵船和护卫舰,屠杀高升号运兵船上800余官兵。
丰岛海战是日本先攻击北洋混编队,李鸿章也是在朝廷诸位大臣纷纷要求开战的情况下被迫对日宣战,首先清政府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双方战舰的实力也有差距,北洋舰队十艘战舰迎战日本海军12艘战舰,不仅数量上处于劣势,总吨位也比日本少9483吨,航速平均慢了0.9海里,比第一游击队更是慢了3.9海里,个体航速最高的北洋海军靖远舰和致远舰最高18节,日军吉野舰23节。
日方拥有速射炮93门,而中方为0。
定远舰是北洋海军的旗舰,与镇远舰称之铁甲巨舰,在世界范围也算得上"极品"。
黄海大战在定远舰的一声炮响后开战了,可惜并没有击中吉野舰。
不久一发炮弹击中定远舰悬挂的前桅杆,致使旗舰失去了统一指挥舰队的能力,北洋舰队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日方并没有集中火力攻打定远和镇远,而是利用其高航速,先攻打实力弱的超勇、扬威两艘老舰,两舰都被击沉。
在指挥和战术上北洋舰队又输一筹。
黄海一战北洋海军方面十艘主力战舰有五艘或沉或毁,十位舰长身亡五人,遭受重创。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1500字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1500字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中日间的关系相信每个国人都众所周知,所以我们更应该理性的认清甲午战争这一历时史实,勿忘国耻。
从古代中日友好往来到日本侵略中国,这一种种罪行,正正体现了一种对金钱的强烈欲望。
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丰岛海战为开端爆发,直至1895年4月17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从而致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在种种欺压挺了过来,然而直到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今天,中日关系从未能正真的缓解。
现今两国最大的争腻钓鱼岛问题尤为关注,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中日关系的种种冲突与争端由钓鱼岛进一步恶化,但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让步,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我国与日本的历史矛盾根本没有解决,问题不在我们身上,相反,我们是很宽容的,比如战后赔款,我们只字未提;而日本呢,它首先根本没有意思到自己的历史错误,不断歪曲自己的侵略行为,一再的参拜靖国神社,伤害我国及其他亚洲人民的感情;试想,一个无法意识到自己错误,或者说它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却根本无心改正的国家怎么能让人信任?人与人之间,交往在于知心,而国与国之间,更在于诚信!关于这点,日本更应该多像德国学习。
如果日本一直不敢正视自己对中国造成巨大伤害的历史罪行,那么中日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地好起来!利益冲突才是国家冲突的根本原因,如果日本当日没有想统治中国,就不会有8年抗日,各国人民就不会妻离子散,如果日本没有想把钓鱼岛占为己有,我们就不会有抵制日货这一类口号,这归根结底就是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导致了种种冲突的发生。
在这个处于相对和平的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去了解过去,看清历时史实,不忘记我们昔日的沧桑,让我们国家更加的繁荣富强,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并不是肆无忌惮的剥削与掠夺。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800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
这场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及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中日两国后续发展的影响。
一、战争的起因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包括了中国广东与日本的交恶、朝鲜问题、及中国政府内部腐朽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19世纪末的局势下,中国与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矛盾尖锐,这成为了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二、战争的过程甲午战争中,日本先后取得了许多战争胜利,其中最为重要的战役是海战中的黄海海战和陆战中的旅顺攻坚战。
在这些战役中,日本海军和陆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对中国军队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战争的结果最终,甲午中日战争以《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告终。
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并赔款二万五千万两白银,开辟了旅顺港等多项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四、对中日两国后续发展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打破了中国近代以来长期没有外敌入侵的局面,使中国各方面面临了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
同时,对于日本来说,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加强了其在远东地区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其帝国主义扩张的基础。
总的来说,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教训,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至今仍然在两国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结论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争,其影响深远。
通过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更能够理解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两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1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一个多世纪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较量。
仅就战争角度而言,掌握了解敌方情况,对于战争胜负往往起关键作用,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侵华目标,用很大力气开展间谍活动,曾经对战争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
当时,清朝一位御史就曾沉痛的说:“两国角争,间不容发,有备者胜,无备者败。
知己知彼者胜,不知己知彼者败。
……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者。
”英国著名的谍报史专家查德·肯迪更明确的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大量搜集了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为1884至1885年日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前,日本在华主要间谍机构为汉口的乐善堂和上海的日清贸易研究所。
这两个间谍机关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相继解散,但他们搜集的大量情报及培养的大批间谍,在甲午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如侦察直隶海岸情况;选择山东半岛登陆点;侦察天津、上海的炮台和机器局(兵工厂);搜集渤海湾等地军事情报;严密关注北洋舰队动向等等。
他们在写给国内的报告中,根据已掌握的情报,敦促日本政府发动战争。
如“可乘之机就在今日,拖延时日使彼稳固基础,非为得策,故谓速战有利。
”等等。
战时,日本间谍的活动更加猖獗,“凡我之动静彼皆洞悉无遗,甚或暗中为之接应,为之向导,故彼攻击调度每合机宜,我仅多受其制。
”在丰岛海战,进攻辽东半岛、威海卫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日本间谍都起了重要作用。
如丰岛海战,是由间谍石川五一买通天津军械局一书吏,从而获得了高升号开船日期,并突袭成功;进攻辽东半岛,是由间谍向野间一先行刺探,被捕后又用2块银元买通清兵松绑后逃脱返回,使得日军一举攻占金州;进攻威海卫是由日本8名间谍提前在“近村购食物并鸦片烟,与村民狎,得威海、成山兵防状以去。
”由此可见,甲午战争中,日本间谍的确成为军事行动的先锋。
根据间谍提供的情报,日军“尽我军情,先发以制我,致倭人招招领先,而我则处处落后。
甲午中日战争800字论文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中日间的关系相信每个国人都众所周知,所以我们更应该理性的认清甲午战争这一历时史实,勿忘国耻。
从古代中日友好往来到日本侵略中国,这一种种罪行,正正体现了一种对金钱的强烈欲望。
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丰岛海战为开端爆发,直至1895年4月17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从而致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在种种欺压挺了过来,然而直到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今天,中日关系从未能正真的缓解。
现今两国最大的争腻钓鱼岛问题尤为关注,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中日关系的种种冲突与争端由钓鱼岛进一步恶化,但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让步,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我国与日本的历史矛盾根本没有解决,问题不在我们身上,相反,我们是很宽容的,比如战后赔款,我们只字未提;而日本呢,它首先根本没有意思到自己的历史错误,不断歪曲自己的侵略行为,一再的参拜靖国神社,伤害我国及其他亚洲人民的感情;试想,一个无法意识到自己错误,或者说它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却根本无心改正的国家怎么能让人信任?人与人之间,交往在于知心,而国与国之间,更在于诚信!关于这点,日本更应该多像德国学习。
如果日本一直不敢正视自己对中国造成巨大伤害的历史罪行,那么中日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地好起来!利益冲突才是国家冲突的根本原因,如果日本当日没有想统治中国,就不会有8年抗日,各国人民就不会妻离子散,如果日本没有想把钓鱼岛占为己有,我们就不会有抵制日货这一类口号,这归根结底就是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导致了种种冲突的发生。
在这个处于相对和平的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去了解过去,看清历时史实,不忘记我们昔日的沧桑,让我们国家更加的繁荣富强,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并不是肆无忌惮的剥削与掠夺。
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论文
第!"卷第!期#$%&年%%月'()*!"*+(*!!+(,*#$%&*$"- $B# """"""""""""""""""""""""""""""""""""""""""""""""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田庆立!宋志艳摘!要!近代以来日本海权意识不断膨胀"成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思想根源#甲午战争同时成为建构近代日本国民国家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形成了面对中国颇具优越意识的%蔑视型&的%甲午史观&#甲午战争从思想观念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国人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革#甲午战争及其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干扰和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甚至对当代的中日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甲午战争'海权意识'中日关系中日两国之间在6!"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对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日两个国家的命运"并对其后的中日关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日本受这场战争胜利的刺激"一路狂飙地走上了疯狂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道路"最终在二战结束时遭遇惨败#中国虽然自此陷入任由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命运"然而却从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觉醒和反思"走上了探索寻求%救亡&与%启蒙&之路#一$近代日本海权意识的萌发及甲午备战日本自古以来即具有强烈的海权意识"步入近代之后"西方列强的威逼态势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拓展权益的野心#海权意识的萌发及膨胀"从思想层面主导着明治政府决策层以击败清朝海军为目标"积极地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加强本国的海军建设"雄心勃勃地备战甲午#反观清朝"在海防建设上则思想怠惰"行动迟缓"日中两国在备战上呈现出%一紧一松&的态势"导致甲午战争出现%一胜一败&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日本海权意识的萌发及制度建设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殖民者跨越海洋"不断向海外谋求和拓展殖民地#东方国家印度$中国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面对%西力东渐&的形势"亚洲各国纷纷谋求方略予以抵制"企图自救#实际上"所谓的海权意识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侵略步伐的不断加快而进行自我保护的产物"面对清朝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之后"日本各界深受震撼"于是开启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日本思想界甚至提出%脱亚入欧&的口号#日本在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示范效应下"海权意识潜滋暗长"进而推动了扩军备战的步伐"并效仿西方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在步入近代以前就具有十分强烈的海权意识#江户时期的思想家林子平在6;76年刊行的-海国兵谈.中明确指出!%海国之武备在海边"海边之兵法在水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卷第!期战"水战之关键在大炮"此乃海国自然之兵制也#&!江户后期经世学家佐藤信渊则更为直白和露骨地宣称!%自中国的都城北京至满洲海岸"沙漠辽阔"山谷险恶#而自皇国日本征伐此地海上距离仅百六七十里"顺风航行时一日一夜可到达满洲南岸#如若中国没有防守"我军则可乘虚而入#由此一来"我皇国不仅仅得到了满洲"中国国势之衰败由此开始#在此基础上"可谋取朝鲜与整个中国#&"可见"当时的日本思想家及知识阶层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海权意识"另一方面也抱有试图以海洋为通道进而侵攻中国大陆的野心#日本思想家及学者注重扩张海洋权益的思想逐步渗透至日本的决策层"并逐渐成为主导国家战略走向的核心议题#6<5<年6"月"明治天皇明确表示!%海军当为各项事务之首"宜尽快操持署理#&自此"近代日本海军军制建设步入法律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并被整合至战时体制中#6<57年66月"兵部省将-兵部省前途之大纲.呈送给太政官"提议应该优先注重培养军事人才#明治政府接纳此项建议后"一方面派遣大批人员出国考察留学'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开办各类军事学校#6<;6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岩仓具视为首的使节团"赴欧美各国考察学习"使节团成员山田显性专门负责考察军事#山田积极借鉴和吸收欧美各国的军事优点"回国后撰写并提交了对日本军制进行彻底改革的意见书"明治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遂对军事编制及旧军事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6<;!年!月"明治政府撤销兵部省"分别成立陆军省和海军省"同时推行三等九级军衔制#对海军体制进行改革"并增添了很多新舰#6<79年8月"明治天皇批准了-海军军令部条例."海军军令部作为海军的军令机关正式从海军省独立出来"与参谋本部一起成为直属天皇的陆海军最高军令机构"成为军部的四大核心部门之一#以此为标志"海军在近代日本军事体制中的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实力#6<79年8月67日"明治天皇为有效地统帅日益壮大的海军"批准了-战时大本营条例.#-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大本营是天皇亲自主持的战时最高统帅机构"有关战时统帅事项"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限制'天皇的战时军令大权"国务大臣完全无辅佐之责"仅由幕僚长即参谋总长辅佐独断行使#大本营幕僚完全由陆海军军官组成"没有文官参加"即使是首相"也不能参与大本营的一切作战计划和作战指挥##(二)日本的战争准备及中日军事实力比较6<<;年"日本参谋本部草拟了一份名为-征伐清国策.的战争计划"把对华战争的时间定在8年以后"即所谓中国实现军队改革和欧洲各国获得远征东方实力之前#事实证明"日本其后正是依循-征伐清国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步步为营地发动侵华战争"基本上实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日本前后共实施<次-扩充军备案."扩充军备的主要目标无疑均剑指中国#6<79年!月6"日"明治天皇下达敕谕称!%国防之事"苟拖延一日"将遗恨百年&"再次决定六年间每年从内帑中拨发9"万日元"并命令在同一期间内从文武官员薪金中抽出646"缴纳国库"用以补充造舰费$#在明治天皇不遗余力的支持下"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的军舰数量已经可以与清朝舰队匹敌"炮舰数!<艘"吨位8;596吨'水雷艇!:艘"吨位6:;8吨"合计舰艇数8!艘"总吨位876"5吨%#日本海军为了与清朝海军作战"还对舰队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合并"组成临时%联合舰队&"舰船分别驻在横须贺港$吴港$佐世保港的三大军港基地"实行统一指挥#显然"日本海军在明治天皇的竭力督导下"无论是在硬件实力还是软件实力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日本通过整合全国上下的各方面资源"旨在实现征服中华帝国的狂妄梦想#陆军方面"清朝在引进西式武器过程中"没有章法$各自为政"进口装备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营中新旧武器混杂情况严重#通过日本在平壤$九连城$辽阳$海城及田庄台等处的战斗中缴获的清军武器弹药统计可见"清军装备混乱状况十分严重#清朝军队不仅枪炮武器装备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后勤$医疗$*5;*!"#$%-林子平全集.第一卷"生活社67:9年"第6!8页#佐藤信渊!-混同秘策."载-日本思想大系*:8*安藤昌益佐藤信渊."岩波书店67<!年"第:9"&:96页#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商务印书馆67<"年"第!86&!8!页#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商务印书馆67<"年"第!8"页#宗泽亚!-清日战争(6<7:U 6<78)."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年"第!;&!<页#田庆立等!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食品$输送等领域内的战争储备同样存在致命伤"很难应对一场近代战争#清朝虽然兴建了亚洲最强大的要塞炮群"但海岸炮台只强调正面攻击力"而忽略后路防御#战争中"日军屡屡从后路迂回夺取炮台"轻易摧毁了李鸿章舰船和炮台相互庇护的作战构想#清朝军队的军事改革只学到西方军事的皮毛"没有真正掌握近代西方军队的建军思想和原则"并因此在甲午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清朝派往朝鲜的军队和给养"最初的投送方式是海上运输#67世纪末"清朝海上大型运输业几乎被外国洋行垄断"经海路运送兵员只能依赖租借外国汽船公司的船队#丰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击沉清朝租借的英籍商船%高升&号"就隶属于英国的印度支那汽船公司#6<7:年7月6;日"清朝租用英国和美国的多艘商船向朝鲜运兵"北洋水师主力护送船队时"在大东沟与日本联合舰队发生了黄海海战"结果北洋水师败战"制海权丧失!#此后"清军官兵和一切后方支援"只能依靠奉天至平壤间约千里的泥土官道#从甲午战争的经验教训来看"争夺制海权是关乎战争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作为海洋岛国的日本而言"倘若失去制海权"其对外发展及向海外扩张将会一筹莫展"因此日本的海权意识呈现出积极进攻型的态势"在制海权战略思想的影响下"其海军建设已经由最初的重视海防转而追求海权"并且制定出向海外扩张的计划"这明显与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国际发展潮流相一致#相形之下"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始终呈现一种被动$消极和短视的防御状态"清朝一直以普鲁士人希理哈所著的-防海新论.作为海军战略指导思想"满足于防卫而缺乏向海洋扩展海军力量的雄心"故而在中日两国的海权争锋较量中居于下风#二$甲午战争对日本国民意识的影响对于日本而言"甲午战争的胜利犹如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日本人摆脱了以往面对中华帝国时存在的自卑感"随之而来的是自豪感和傲慢情绪的潜滋暗长"面对中国时往往表现出%蔑视&的态度#由于战争带来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并获得了台湾等地区作为殖民地"空前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向海外扩张的野心#(一)建构近代国民国家的逻辑起点甲午战争成为日本建构近代国民国家的逻辑起点"近代日本人的国民意识是通过与异民族直接接触而形成的民族主义感情基础上而诞生的"是通过甲午战争中对清军的同仇敌忾心理$对清朝的歧视心理$保护朝鲜的%正义之师&以及对朝蔑视心理中开始逐渐酿成的"#德富苏峰在概括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国民的思想状态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时表示!%9"年前"日本国民的思想仅仅停留在一藩之内#经过9"年来的熏陶与塑造"日本国民的思想则提升至一国之上#依此看来"今后的志向则不能不升华至全世界#非但如此"其经营也必然呈现世界性的特质#&#近代日本建构的国民国家以神秘天皇作为精神支柱团结了一国民众"建立起强大的军国主义集团#他们的国民和军人在天皇精神的凝聚下"无论战争正义与否"意识中只有为国家和天皇而战的信念#国家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应该用生命的价值去完成至高无上的使命#战前!"年"日本组建近代化的师团$旅团"完善了具有欧洲军队风范的指挥系统"导入了欧美文明在军队的人权理念#日本军人与欧美军人的爱国心相比"又多了对天皇绝对服从的神圣义务#6<<!年的-军人敕谕.中写道!%下级服从上级就是执行天皇授予的命令"作为军人必须牢记于心#&$近代日本军人严正军纪的核心规范就是服从#在拥有如此精神特质的军队面前"没有精神武装的清朝军队是无法匹敌的#甲午战争对于日本的意义"德富苏峰认为!%在征清的快举中"我们赢得的最初的$也是最大的战利品"是大日本国民的自信力#详而言之"就是大日本国民可以雄飞世界"具有恰当的资格"国民自然地将*;;*!"#$宗泽亚!-清日战争(6<7:U 6<78)."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年"第6;6页#桧山幸夫!-东亚近代史中的中日甲午战争."载-日本研究.!"";年第9期#.富苏峰!-明治文学全集*9:*.富苏峰集."筑摩书房67;:年"第!;"&!;6页#宗泽亚!-清日战争(6<7:U 6<78)."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年"第967页#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卷第!期这一点刻印在脑海里#&!德富同时指出"%征清之役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国国民接近帝室"也让帝室更加接近国民"形成了举国一致态势&#%天皇之心与国民之心一致"尊王之心与爱国之心一致"帝室与国民一致"惟其如此"始能发扬三千年以来世界无与伦比之大日本国体#&"(二)刺激日本进一步向海外扩张的野心日本改进党的喉舌-每日新闻.当时发表社论指出!%日本的胜利"即文明的胜利"文明的胜利"乃担保他日东洋和平者也#日本原本不敌任何一个欧洲列强"但通过此次征服清国"东洋大局已定"值此之际"苟有阻碍我国前进者"就应断然排斥之"必须贯彻独自之本领"才能掌握东洋之霸权"以与欧洲列强争雄于世界#&#德富苏峰认为"%宜将维新兴国之业集于大成#具体而言"所谓的兴国之业即是1置国家于富岳之安"以开拓万里之波涛2#坦率地讲"旨在尽日本帝国统一自卫之道"向外而使大日本膨胀也#策动朝鲜独立$膺惩清国"仅仅是实现这一大目的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终极目标在于为国家自卫而战"为国民雄飞而战#&$正如德富苏峰在自传中所承认的那样"三国干涉还辽"使他%在精神上判若两人#而此事毕竟是力量不足之故"无论正义和公道"都半文不值#&%美国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影响日本社会和思想意识等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民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以及狂热的歌曲"都被用来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陆奥宗光外相在-蹇蹇录.中写道!%一般气象因雄心快意而狂喜"流于骄傲自满"国民到处沉醉于欢呼的凯歌声里"未来的欲望日益增长&+#日本的报刊也纷纷主张"%日本耸立于东亚之一隅"雄飞于世界万国'或是征服中国"将之置于天皇的统治之下#&,凡此种种"甲午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对邻近国家和民族进行奴役和压迫的野心#6<78年:月"甲午战争即将结束时"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宣称!%我们通过这次战争将在海外获得新的领地#诚如是"则已需要扩充军备来守卫新的领地"更何况要趁连战连捷之机而径直成为东洋之盟主呢D&6甲午战争也%在日本产生了战争可以发财的思想&#由此"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恶性膨胀"军部地位上升"左右政局"%由这次战争开始"在日本国民中增强了大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一种蔑视中国人和朝鲜人的思想在国民中蔓延"并自下而上地维护了军国主义体制#&789这就埋下了此后日本侵华战争的祸根#(三)%蔑视型&中国观的形成及日本人的%甲午史观&直到战争前夕"日本人尚对大清帝国和北洋水师怀有恐怖之念"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蔑视之情迅速上升#生方敏郎写道!%直到战争开始的那一天"我们还不把中国人看作不好的国民"至于对中国"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丝毫也不抱有憎恶之感#随着战争初期那种不安心情从人心的解脱"勇敢之心以及蔑视敌人之心乃随着胜利而日益涌现在每个人的心胸#战争开始后不久"漫画也罢"歌曲也罢"都反映出对中国人的憎恶#&78:日本学者河原宏认为!%由于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朝野认为中国不再是日本近代化的竞争对手"所以对中国和朝鲜来说"无论是在文明方面"还是在军事装备方面"日本都已经成为一个应当崇拜和敬服的1先进大国2"日本今后要充当1东洋的盟主2#&78;日本学者仓重拓认为"%很少有日本人关注这场战争及其给当时日本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甲午战争以来深深地烙入日本国民心中的对中国的偏见和蔑视#&%当代日本的困境主要源自于自己的1甲*<;*!"#$%(+,678978:78;.富苏峰!-明治文学全集*9:*.富苏峰集."筑摩书房67;:年"第!56页#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9卷"上海译文出版社67<<年"第!<7页#-英国的举动."载-每日新闻.6<7:年6"月66日#.富苏峰!-明治文学全集*9:*.富苏峰集."筑摩书房67;:年"第!56页#.富苏峰!-苏峰自碝."中央公论社6798年"第96"页#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7<8年"第:""&:"6页#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6759年"第6:8页#唐木顺三$竹内好!-近代日本思想史讲座*<*世界<EF<日本."筑摩书房6756年"第9"页#大山梓编!-山-有朋意见书."原书房6755年"第!9"页#依田/家!-日本帝国主义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年"第:页#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9卷"上海译文出版社67<<年"第!77页#河原宏!-近代日本<GHG 认识."第三文明社67;5年"第58页#田庆立等!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午史观2"因为根据其历史逻辑"伟大有理的日本没理由妥协于可怜无理的中国"所以无法应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1甲午史观2是1东夷2对1中华2一直爱憎交织的历史观之歪曲表现#因此"当代日本人需要不仅真诚地面对日本近代史的阴暗面"而且正视自古以来日本热衷于中华的文化史及以其负面出现的自卑感"由此才可以逐渐克服自己的1甲午史观2#&!表面上看来"日本作为甲午战争的战胜者"获得了巨额赔款"攫取了海外殖民地#日本国内无论是明治领导层"还是普通国民"均品尝到了效仿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带来的%胜利果实&#殊不知"正是由于自此在日本国民意识中滋生了面对亚洲的骄傲与自满情绪"为此后推动日本决策层进一步奉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提供了后盾和支持"也为自身最终走上战败的道路埋下了伏笔#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看"日本虽然作为甲午战争的胜者品尝了胜利的喜悦"但整个国家和民族由此陷入非理性和狂热的情绪之中"终究铸成重大失误"也将国家引入几近覆亡的深渊"胜者转化为败者仅仅历经半个世纪的历程#因此"一部胜者向败者嬗变的精神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省思与镜鉴#实际上"%蔑视型&中国观是建立在日本先进而中国落后的逻辑基础之上的"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东亚地区呈现中日%两强并立&的态势"对于长期在亚洲居于主导和优势地位的日本而言"心理严重失衡"目前仍然处于心理调适期#因此"%蔑视型&中国观遂向%妒忌型&和%敌视型&转化和过渡"日本人内心中负面的%甲午史观&若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弭"就很难构建中日两国互信合作的民意基础#三$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败的事实促使中国人进行反省"萌发了变革意识"产生了世界竞争意识"树立了向强敌学习的意识#(一)促进了国民层面的觉醒和自觉甲午战败"创巨痛深"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劣势"引起了中国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李鸿章在与伊藤博文进行马关谈判时表示!%余认为今回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沉睡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蔡锷在67"!年撰述的-军国民篇.中也指出!%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或主张变法自强之议"或吹煽开智之说"或立威词以警国民之新"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未几而薄海内外"风靡响应"皆惧为亡国之民"皆耻为丧家之狗'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甲午战败"谭嗣同等受到极大的刺激#他对过去虚掷岁月深表悔恨"认为%值此1中外虎争"文无所用之日2"决心抛弃虚文"全力治实学"以期匡时济世#&%正是在这一时期"谭嗣同对儒家道德伦理的态度发生了6<"度的转向#这种大转向集中表现在其所著的-仁学.一书中"谭嗣同主张冲破把人重重限制住的一切罗网"这些罗网包括利禄$俗学$辞章$全球群学$君主$伦常$天$佛法(#谭氏所称罗网其范围之广"可以说包括了所有人类社会的制度$规定甚至各种差别和界限#他对君主专制$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锐利批判"达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并将反皇帝专制直接落实为反清排满#-仁学.所宣扬的激进的反封建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产生了积极影响#(二)触及了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的可能甲午战败导致儒士放弃了中国社会制度最优的信念"转而认为日本在制度上优于中国#在这种历*7;*!"#$%(仓重拓!-如何克服%甲午史观&."D @@K !44*F 3=M B '%-M I 3>M I %4B 4*F 3=7696!$)*"8"6"6B O $!M D @>F M 宗泽亚!-清日战争(6<7:U 6<78)."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年"第968页#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678;年"第9"6页#蔡锷!-军国民篇."载-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67<:年"第:8页#王樾!-谭嗣同变法思想研究."台湾学生书局677"年"第9!页#金观涛$刘青峰!-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法律出版社!"66年"第!87页#。
中日甲午战争的论文5000字
中日甲午战争的论文5000字篇一:甲午战争论文忆甲午海战,看今日改革---- 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内容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作为后人,应该好好回眸这段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
剖析古老帝国幅员: 中国原是个帝国。
我们的幅员除本部以外,还包括缅甸,越南,琉球,高丽,蒙古等。
这些地方可以分为两类:蒙古等属于第一类;归理藩部管,中国派有大臣驻扎其地;第二类即高丽,越南等地。
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进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策封。
此外我们并不派代表常驻其国都,也不干预其内政。
在经济方面,我们也十分消极,我们不移民,也不鼓励通商。
总体上,帝国幅员可用光绪七年〔1881〕翰林院学士周德润先生的话概括:“臣闻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虚远、忧深之计。
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
不守四夷而守边境,那么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那么更无及矣。
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属。
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
非所谓山河带砺,与国同休戚哉?〞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属国是我国的国防外线,是代守我门户的。
一、甲午战争前的中国与日本的实力比照1.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政治比照: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仍旧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并且清政府的封建体制处于封建体制的衰落期,腐败不堪。
日本:日本经历了比拟彻底的明治维新运动,已经根本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较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各项管理制度都相对与清政府优秀2.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比照:清政府:总体国力来说,清王朝超过日本,洋务运动也为清王朝累计了一定的资本,但是清朝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工业根底薄弱。
军事理论期中论文
中日甲午战争启示学院:*******专业:***********学号:20151060***姓名:***教师:王涛中日“甲午战争”距今已120多年了,对于那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历史教训也很深刻,今天我就谈谈中日“甲午战争”在国防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民无兵不安,国无防不利。
”国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中日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
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
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
但因为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
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
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
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最终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
最终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威海中日甲午战争3000字征文
威海中日甲午战争3000字征文第一篇:威海中日甲午战争3000字征文我们的中华民族曾经饱受过深重的灾难,这一主要原因就是海事国防的空洞。
一百七十四年前,也就是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鸦片战争,用他们的军舰和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而后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发动侵华战争,逼着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血腥屠杀、抢劫掠夺。
仅赔款一项,总数达7亿2千多万两白银,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烧杀抢夺,奸淫虏掠,无恶不作。
八年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死亡就达3500万人之多,仅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就有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
经过全民抗战,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迫使日本法西斯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全面彻底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今天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需要我们努力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抗战精神。
必须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多艰苦奋战,终于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
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又发动了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初,朝鲜党和政府向中国党和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
10月8日,毛泽东主席下令,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中,志愿军战士们高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开赴抗美援朝的前线。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经过三年多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者,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真面目,在世界上展示了新中国的力量。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论文
时期的政 治家 、 思想家所继 承 。l 9 世纪8 0年 代 , “ 脱亚 入 欧 ” 论 的主 张者 福 泽谕 吉 极 力 为 发 动侵 华战 争制 造理 论根 据 与舆论 准备 。明治 维 新后 , 明治 天 皇 要 “ 开 拓 万里 波 涛 , 布 国威 于 四 方” , 图谋 夺取 琉 球 、 朝 鲜 和 台湾 。1 8 7 4 年 日军 侵 占 台湾南 部 失败 后 , 于 l 8 7 9 年吞 并琉 球 。琉 球 与 中 国之 间存 在 藩 属 关 系 , 吞 并琉 球 遭 到 清
会 动 员 和外 交 准 备 , 设 计 了多种 实 施 方 案 。 日
本 派 出的情 报 人 员 足迹 遍 及 北京 、 天津、 上海 、
没 。清 军 失 败 , 一 片狼 藉 , 海 陆 军 主力 尽 失 , 仗
是不好 再 打 了 。 日本 也差 不 多耗尽 了军 力 。列 强也 不 希 望战 争 延长 下 去 。 1 8 9 5 年3 月1 9日, 李鸿 章 以全 权 大 臣名 义 到 达 日本 乞 和 , 4 月 1 7 日被 迫在《 马关 条约 》 上 签字 。
汉 口、 广州 、 福州 、 厦 门、 湖南 、 陕西 、 四川 以及 东
北 各地 。一 些后 来 在 日本 政 坛担 负重 要职 务 的 人都 曾到 中 国做 过 调查 。所 有到 中 国搜集情 报 的人 回国后 都 要 提 交 调查 报 告 。 比如 , 桂太 郎
《 邻邦 兵备 略》 、 驻华 武官 福 岛安正 的《 征清 意见
主权 线 , 朝 鲜 是利 益 线 , 为 了确 保 利益 线 , 就要 攻取 中国。1 8 9 3 年 , 日本 政 府 成 立 “ 出 师 准 备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意义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1)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场战争之一,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此次战争的开端,直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宣告结束。
当时的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却不得不接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批忠良为国牺牲的失败局面。
外国称该次战争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日两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对于日本来说,这次战争的胜利也提高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无克制的膨胀对于了日本在以后的二战中走上法西斯道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对于日本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也是子南京条约以来最屈辱赔偿金额最高的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于处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偿对于当时有着急剧膨胀野心的日本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这笔赔偿被迅速的利用到了日本的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铁路的修建,矿物的开采,军队的扩充等等事业当中,这笔巨额赔偿金,成为日本迅速成为亚洲经济第一强国的重要保证,大面积的割地,让日本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日本再被美国打开大门后,迅速的将这一行为运用到朝鲜和中国身上,但是日本在被打开大门后选择的是改革变制,用新进的政治思想来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中国再被英国打开大门后,统治者们更多的是想怎样守住祖宗法制,生怕从权利的核心位置跌落,这是导致两国开过门后不同的重要原因。
随着先进思想和制度的传入,日本对于本国资源的匮乏也深有体会,单纯的自给自足已经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正在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使其可利用的资源变多,可开采的能源变多,更使得国库充盈,对于后来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日本也在战争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归根结底,这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对于日本能够走出亚洲,跻身世界强国有着巨大的影响。
甲午海战的论文
甲午战争中日关系因历史原因从未真正和谐过,早在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中,中日关系已出现裂痕。
1894年,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由以慈禧太后为主的顽固派统治,没有开放、长远的思想和眼光。
而洋务派也只是学习了的西方的技术创立了亚洲强大的北洋海军,却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所以当时的中国只是外强中干的国家。
其政治十分腐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艰苦。
而当时的日本因明治维新使国家经济繁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政府开始制定“清国征讨策略”,且前后共修改过8次。
日本用长达7年的时间准备。
天皇还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
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
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相反中国当时面临慈禧大寿将大部分的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
致使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
最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面对日本的充分准备也为中国最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中日甲午海战有人说是实力原因,我却认为不尽然。
其主要原因有:1缺乏主见,准备不足2实战经验少,战略不足——指挥失当。
3装备不足,缺少弹药——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4只会依靠他国,不能自立——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用心可以理解。
但他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
,既殆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一味求助别人,而松懈自己,放纵敌人,在战争中实为大忌,无疑是取祸之道。
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
甲午海战论文
甲午海战120年前,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偷袭北洋水师。
从此,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戛然而止,四万万中华儿女进入了更痛苦的沉沦。
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伴之以令国人不堪回首的耻辱,再一次用鲜血染红了中国近代史。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中国方面19世纪末,世界格局尚不稳定,日本帝国主义寻求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但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此战风险极大。
欧美方面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甲午战前的几年,日本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
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
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
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
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甲午战争系列论文吴如嵩,2002[出自《徜徉兵学长河》]目录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谈谈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战斗队形自从去年4月13日孙克复、关捷二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一文后、董蔡时同志在去年第一期《江苏师院学报》上写了题为《也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的文章,表示了不同意见。
最近,孙、关二同志又在今年《辽宁大学学报》第一期上撰文《再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兼答董蔡时同志》,文章说:“刘步蟾是否违反军令,擅改舰队阵形问题,是正确评价刘步蟾的关键。
”这个意见是对的。
我认为抓住这个关键,弄清关于北洋舰队战斗队形各种说法的确切含义,是我们讨论刘步蟾问题的必要前提。
关于刘步蟾有没有违反议定的队形的问题,郭毅生、汤池安二同志在l957年第六期的《文史哲》上发表的《论甲午黄海大战与中国北洋海军》中就提出来了。
后来,似乎在史学界没有展开讨论。
现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这不仅有益于我们正确评价刘步蟾,也有益于我们研究黄海海战的历史教训。
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我把自己对北洋舰队战斗队形的粗浅看法提出来,向史学界的同志们请教,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队形可分为接敌前的航行队形和接敌时的战斗队形。
我们所讨论的刘步蟾是否擅改队形问题,主要是指后一种而言。
中外有关的史料中,对于北洋舰队的航行队形和战斗队形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不同说法,有些是由于中外军语的不统一,有些是表述的方式不一致,有些则是史料本身有问题。
这是要分辨清楚的。
孙、关二同志说:“尽管这些中外史料对北洋的阵形有‘鳞次阵’、‘楔’形阵、‘V’形阵、‘犄角雁行阵’等种种不同记载,实际上是一个阵形,即丁汝昌所说之‘夹缝雁行阵’和汉纳根所说之‘后翼单梯阵’。
既不是如泰莱所说的混乱的‘半月形’,也非董文所断定的‘横阵的变形’。
”(同上注)我认为这个断语是不对的。
恰恰相反,我将试图说明北洋舰队的战斗队形正是泰莱所说的半月形,确切地说,是涣散了的夹缝雁行阵。
痛失甲午战争胜机-论文
各 地 民众认 清 了 日军 的野 兽 嘴脸 .对 清军 的 支持 越来 越 踊 跃 。辽 东 清军 在冰 天雪 地 中作 战 , 后 勤 军 饷 时有 匮乏 。 部 队死 伤
严重 , 又没有 后方 调 兵补 充 的记 载 , 宋庆 、 聂 士成 、 依 克 唐 阿等 部
队. 竟 然 越 打越 多 . 有 的部 队 , 有 的将 领 所 统 帅 的士 兵竟 然 增 加
1 倍还 多
各 地 自发 组织 的抗 日队伍 也很 活 跃 。 辽东 、 山东 的 民 团初 步
发 展 了游击 战 术 。 牵 制 日军 , 配 合清 军 防守 和 反攻 。
台湾 之战 尤其 能说 明问题 .以黑 旗 军 和 台湾 义军 为 主 的抵 抗 力量 , 在没 有获 得祖 国大 陆援 助 的情 况 下 , 以游击 战 、 运动 战 、 阵 地 战 的方 式 。独 立抗 击 日军 近 半 年 ,造 成 日军 减员 达 3万 多
痛失 甲午 战争胜机
口 孙 力 舟
甲午 战争开 战 8个 月来 , 日军 已成 强弩之 末 , 清 军则 越 战越 强。实 际上 , 中 国当时 已经胜机 初 现 , 军界 首 脑都 看 出 了 日本 的 疲 态 。认 为持 久 战是 日本 的命 门。最 终却 因慈禧 媾和 而痛失 好
局 口
的清朝 最 高决策 层 . 丧失 了继 续抵 抗 的意 志 。 拒 绝 了迁都 再 战 的
建议 . 不仅 让 日本 白白拿 走数亿 两 白银 和 宝 岛台湾 。 还刺 激 了列
强 瓜分 中国的野 心
( 摘 自《 复 活的档 案》 )
8 4 领导文萃 2 0 1 4 . 6◆上◆
论甲午中日之战
论甲午中日之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
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民之痛,国之殇。
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的一场战争。
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
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本靠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脱亚入欧,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为其后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甲午战争,可谓一个庞大帝国崩溃的临界点。
正如一贯谴责列强侵华的恩格斯1894年11月深刻指出的:“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
”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进程。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而引起外国殖民者新一轮瓜分中国的高潮。
甲午战争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战争的失败,无情地证明了此前“洋务运动”的图强求富,不过是暂时延缓了大清帝国的寿命。
好比一艘破烂不堪在海上飘摇的舰船,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跌入历史的谷底。
甲午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遭此奇耻大辱,国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甲午战争彻底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进一步唤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哭泣、悲歌、呐喊和抗争中,孙中山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振兴中华!”从此,“振兴中华”成了一代代爱国者梦寐以求的宏伟理想。
公元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大海战,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打败海上霸主的“无敌舰队”,一跃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而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
写一篇关于甲午海战的文章
写一篇关于甲午海战的文章甲午海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战。
发生在1894年7月25日,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影响力范围而展开的一系列冲突的最重要一环。
甲午海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朝鲜半岛。
当时,中国的清朝和日本的明治时期都力图扩大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朝鲜半岛是中日两国主要的利益所在,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对于两国来说都具有战略重要性。
这场海战的爆发源于对朝鲜王朝的干涉。
中国曾经多次派遣军队到朝鲜,以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
而日本则以捍卫朝鲜的独立和推进现代化为借口,对朝鲜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甲午海战的战场位于朝鲜海峡,双方的主力舰队在这里相遇。
中国北洋海军以战舰“定远号”为旗舰,而日本则以“松岛号”为旗舰。
这场战斗以中国海军的惨败告终,中国损失了全部舰队,而日本仅损失了两艘战舰。
甲午海战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这场战斗的失败暴露了中国海军的薄弱和滞后,也揭示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此后,中国在列强面前的屈辱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甲午海战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场战斗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引发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
从此,中国开始了一段艰难而漫长的革命历程,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现代化。
甲午海战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它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而引起了列强对其的关注。
这也奠定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并为其后来的帝国扩张铺平了道路。
总之,甲午海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海战,它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中国在这场战斗中遭受了惨重的失利,但它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并促使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现代化。
同时,这场战斗还标志着日本在东亚地区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
甲午海战_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甲午海战,又称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首这段历史,我深感甲午海战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值得我们深思。
一、民族危亡,刻不容缓甲午海战爆发时,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与此同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野心勃勃,企图侵略中国。
甲午海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民族危亡的标志性事件。
在战争中,清政府军队的表现令人失望。
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指挥无能等问题暴露无遗。
相比之下,日本军队在战术、装备、训练等方面均优于清军。
这场战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危亡之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国力,捍卫国家主权。
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之本甲午海战中,日本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和战术优势明显。
而清军则因科技落后,装备陈旧,无法与日军抗衡。
这场战争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之本。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就陷入了科技落后的困境。
近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有志于科技救国的仁人志士,如詹天佑、邓世昌等。
然而,在甲午海战中,这些先进科技人才的力量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警示我们,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
三、民族精神,是战胜困境的力量源泉甲午海战中,我国军队虽然装备落后,但广大将士英勇奋战,展现了顽强的民族精神。
在战争中,邓世昌、林永升等民族英雄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赞歌。
民族精神是战胜困境的力量源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从未屈服。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实现民族复兴。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政治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甲午海战的失败,暴露出清朝政府政治体制的弊端。
封建统治、腐败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这场战争警示我们,政治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海战
120年前,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偷袭北洋水师。
从此,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戛然而止,四万万中华儿女进入了更痛苦的沉沦。
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伴之以令国人不堪回首的耻辱,再一次用鲜血染红了中国近代史。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的原因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中国方面
19世纪末,世界格局尚不稳定,日本帝国主义寻求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但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此战风险极大。
欧美方面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前的几年,日本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
达总收入的31%。
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
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
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
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
当时的日本为大战做足了准备,大肆扩军,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反而是自大不已,认为“天朝”地位无法撼动,政府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甲午战前,慈禧挪用巨额海军经费建颐和园和祝寿,导致北洋海军将士因军费紧张而节衣缩食,甚至丁汝昌为舰队更换火炮所急需的几十万两白银的请奏也被驳回。
试问以此状态有何战胜之言?
三.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海战之前,中国的发展势头应该是很好的,洋务运动开展了好多年,进行了很多改革,虽然有很多满清政府的阻力。
日本倾全国之力和北洋舰队打了一仗,对于中国,大清第一实力派李鸿章的家底输了个干净,看起来能挑战皇权的力量没有了,但反过来,慈禧得以控制其他督抚和贵族的实力也没有了。
原先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在1900年,八国联军打过来时,东南督抚互保条约就说明了此战的影响。
中央的控制力下降了。
日本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日本得到大量的赔款和割地,但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实际上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极其重要的步骤,甲午战争后,列强以武力威胁、政治利诱等手段开始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加紧在华争夺势力范围、强租军港、构筑炮台、修建军事基地,控制了南起广州湾,北至旅大的多个重要港口,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国门户洞开、藩篱尽失,京师腹地处于列强炮口之下的不利局面,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整个中国社会震动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从前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如今竟被东方小小的岛国日本打败了,不仅割国土,赔巨款,丧利权,蒙受奇耻大辱,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中国的民族危机愈益深重了,甲午战争彻底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进一步唤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哭泣、悲歌、呐喊和抗争中,孙中山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振兴中华!”从此,“振兴中华”成了一代代爱国者梦寐以求的宏伟理想
四.中日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把握局势,攻克艰难
洋务运动的军事变革从战争来看是失败的,一提军事变革,就会自然想到信息化建设,然而即使实现了军队的信息化而思想观念的落后又会怎样,甲午战争就为后人留下了最好的回答。
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实力排名第六的中国,第十二位的岛国日本就对双方所要面临的作战形势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明确了“首先在海上歼灭中国海军主力,掌握渤海与黄海的制海权,保证安全输送陆军主力在渤海湾内登陆”的作战思路。
汲取甲午海战失败的教训,那么,面对高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又恰逢我军向信息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适时瞄准军事前沿理论,大力提倡和发展创新型军事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转变观念,赶超先进潮流,跟上发展的步伐,振兴我中华民族。
居安思危,实现民族复兴
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了任人欺凌的屈辱地位,国际地位、综合国力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今天来纪念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不仅是为了怀念历史,更多地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讲,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和平崛起并不取决于单方面的良好愿望,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台湾局势,都唤醒我们要时刻回顾历史,居安思危,真正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虽然甲午战争中我们惨败于日本,但日本为准备这场战争而付出的一切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成败并非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它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时刻警惕以及一只常备不懈的军队。
国家的强大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它来源于国家长期的战略筹划和全国若干代人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