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学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73e90f02020740be1e9b65.png)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f9857d59eef8c75fbfb3f9.png)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20XX年6月)|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1、分析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策略3、进行教学评价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网络)课件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2、专题学习网站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4、专业资源库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1)分析教学内容(2)分解目标层次(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 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4、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5、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知识点的分析:①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③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④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6、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二维层次模型的内涵,能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
设计概论复习
![设计概论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e1181a081c758f5f71f670a.png)
设计学概论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中国的青铜设计形成于2000多年前。
2、瓷器的黄金时间是两宋时期。
3、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分为五类: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4、依据使用功能明清家具可分为五类:椅凳、桌案、床榻、柜架、其它。
5、明清家具具有结构美、造型美、材质美、装饰美。
6、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
(水晶宫)7、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
他引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8、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着名设计师格罗佩斯。
9、在一定意义上,装饰是建筑、工艺、设计等实用艺术的内容之一,是其内在的结构或要素,因而,两者的关系是内部结构或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10、设计的第一要义是功能,各种功能价值是设计追求的第一目标。
11、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后,设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获取信息阶段、创造性设计阶段、参数决策阶段、显示、记录设计对象阶段、综合评价。
12、管理是为了设计,对设计活动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工程的管理。
13、在西方社会,市场营销与设计的关系随着营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生产阶段、营销观念阶段、市场营销阶段。
14、西德工业设计师曾指出TWM系统功能理论,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解释,他们认为产品的功能应包括技术功能(T)、经济功能(W)、和人相关的功能(M)。
15、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转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50-70年代。
一是80年代以后。
16、号称万能设计师、上过时代周刊的美国设计师是罗维。
17、中国早期职业设计师的代表是张光宇,曾设计过动画《大脑天宫》的场景设计、人民大会堂“满天星”设计等。
18、设计师的社会意识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同意识。
19、在未来的远景发展上,联合国倡守着三个基本概念:人权、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遗产。
2014年设计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原)
![2014年设计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原)](https://img.taocdn.com/s3/m/60f4cf34bcd126fff7050b94.png)
2014年《设计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设计内涵第1章设计含义本章主要论述了设计的涵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的广义涵义、语源学意义和狭义涵义;了解现代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现代设计的涵义、特点和形态。
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涵义和形态。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的特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设计领会: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二)现代设计1.领会:现代设计的一般涵义和核心内容、现代设计的特点。
2.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
1.1设计1.1.1设计是人的冲动和需要●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设计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和宇宙一样古老的,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它是一种人性反映,一种对人类生命节奏和内心灵魂的终极关怀。
1.1.2设计的语源学意义●概念: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解释:(1)设计是围绕某一目的而展开的计划方案或设计方案,是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最终以某种符号(语言、文字、图样及模型等)表达出来。
(2)设计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使用该词时,一般应加行当的前置词加以限定,来表达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意思。
1.2现代设计1.2.1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设计产生的时间:发端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以后的伦敦世界博览会。
●理解:设计、工程、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P4-1.2.1/2-+P6-1.2.2/7)●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础,使设计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
大批量生产,反对装饰,主张立体主义形式,“少则多”的哲学,强调现代科技和材料的使用,不仅仅是形式创新的追求,实质上更是社会民主、社会道德和注重理性功能的表现。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解决大众的居住问题探索廉价、快捷的建筑形式,在设计中引入民主的精神,从设计观念、设计风格和形式、建筑材料、建筑方式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功能与形式的新一轮碰撞革命。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7ad123f69dc5022aaea00e3.png)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2014年6月)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3、教学设计的容包括哪些?1、分析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策略3、进行教学评价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1、多媒体(网络)课件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2、专题学习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4、专业资源库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容分析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理论理论:类认知领域(识记、理解、言语信息,智力技能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分析、评价)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策略过程与方法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1)分析教学容(2)分解目标层次(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二)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4、教学容可以分为哪几类?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5、教学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教学容分析的关键:知识点的分析:①依据知识点的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③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④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6、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容二维层次模型的涵,能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
工业设计方法学复习提纲
![工业设计方法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99de5777f1922791788e830.png)
工业设计方法学复习提纲
请同学们对以下数目的特定章节仔细阅读。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鲁晓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P3)设计程序与方法在现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设计方法、设计逻辑、设计时间的三维合一性、设计不再是线性的过程,具有与市场、企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性和工作并行性,数字化。
2、(P6)典型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目前教学中的应用模型。
3、(P16)创造性思维具有两种形式: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4、(P21)形态设计的目标原则。
(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勿死记硬背)
5、(P23)绿色设计,可以归纳为3R,减少(Reduce)、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
6、(P41)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与机器的关系、环境系统总体设计。
7、(P81)产品设计的常用程序(简述)
1、市场调查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信息资料的收集,信息资料的分析整理,
2、产品设计定位:……
3、概念创意与方案设计:…..
4、方案评价与优化:……
5、设计实施:……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或《事理学论纲》
1、(P66),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简述。
2、(P59)Donald A.Norman 行为的七个步骤。
自考工业设计方法学05387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工业设计方法学05387考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33cf3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png)
自考工业设计方法学05387考点复习资料整理1 .产品功能:物质功能、精神功能一(实用,环境,美学,象征,社会) 物质:技术功能(可靠性,保养性)、使用功能(安全性,操作审美(环境美,外观美,功能美)、象征(时代,地位,集团,个人)、 教育(陶冶情操,影响思想).工业设计孕育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但诞生于20世纪20 年代的德国,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期间经历了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机械化萌芽运动和19世纪下半叶的莫里斯的工艺美 术运动等重要时期。
2 .设计领域:家庭领域工作领域公共环境领域交通工具领域.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既能动的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的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思维有再现性,逻辑性和创 造性。
主要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
3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于“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三者的关系与统一。
创造性思维在本质上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的 高级阶段,他是抽象,形象,发散,收敛,直觉,灵感思维等多种思 维形式的协调统一。
4 .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造技法联想法组合法KJ 法模仿创造法性,舒适性)、环境功能(工作,学习,生活,生产)性,舒适性)、环境功能(工作,学习,生活,生产) 精神:①头脑风暴法是1939年A. F.奥斯本提出的。
⑴自由畅想⑵延迟批判⑶以量求质⑷综合改善⑸限时限人②列举创造技法⑴缺点列举法⑵希望列举法⑶开会列举法③组合法⑴主体附加法⑵异类组合法⑶同物自组⑷重组⑸信息交合法@KJ法⑴准备⑵运用头脑风暴⑶制作卡片⑷分成小组⑸并成中组(6)归为大组⑺编排卡片⑻确定方案5.功能论设计的实质:把设计对象视为一个技术系统,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其总的功能,并把实现总功能的低一级功能(分功能)加以分析,进而寻求实现各分功能的技术途经(或技术效应,技术原理等)功能系统分为结构系统和功能系统6.功能定义:就是给设计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下定义,以限定每一功能的内容,明确其本质。
黑龙江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规划原理总结
![黑龙江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规划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4c6b2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5.png)
黑龙江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规划原理总结建筑设计与规划是建筑学考研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们来说,掌握好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与规划原理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建筑设计与规划是建筑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筑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通过设计方法将建筑形式、结构、环境等各种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物。
建筑规划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布局、分布和尺度进行规划,以实现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二、建筑设计与规划原理的总结1. 审美原理:建筑设计与规划应注重美学的追求,注重建筑物的形式、比例、色彩等方面的协调,使建筑物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2. 功能原理:建筑设计与规划应以功能为出发点,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3. 结构原理: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物的结构合理性,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4. 环境原理:建筑设计与规划应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注重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
5. 经济原理:建筑设计与规划应注重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维护成本和能耗。
6. 社会原理:建筑设计与规划应注重社会效益,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筑设计与规划的方法与技巧1. 分析法:通过对项目的需求、环境和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设计与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2. 比较法:通过与其他类似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的设计与规划案例,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3. 创新法:鼓励创新思维,突破传统的设计与规划方式,提出新颖的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
4. 参与法: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与多个相关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和意见。
广东自考设计美学课程复习资料
![广东自考设计美学课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1d89169c77da26925c5b0f3.png)
1 2自考设计美学课程(04026)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1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 ,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 DIA ”11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 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 CAI”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 NRD”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16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一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1 2商品有计划的废止方式主要有三种:A不断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使前期的产品不断老不断更新产品的流行形式,使前期的产品很快过时;C直接控制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3化;B 命。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75ada7d7c1cfad6185fa73b.png)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一、单选1.若函数F(x)在Dl上具有连续二阶导数(D是Dl内部的凸集),则F(x)为D上的凸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的Hessian矩阵( C )A.半正定 B.正定 C.半负定 D.负定2.对约束优化问题,设计变量的选择( C )A.可以在可行域中 B.不允许在可行域中 C.只允许在可行域中 D.不一定在可行域中3.要将一个有约束问题的求解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问题的求解,可以选择( C )A.复合形法 B.简约梯度法 C.罚函数法 D.共轭梯度法4.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首选的优化方法为( B )A.外点罚函数法 B.单纯形法 C.拟牛顿法 D.变尺度法5.当目标函势沩凸函数,约『束函彭嘣黜函数时,K—T条件是约束优化问题取得极值的( D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一般条件 D.充分必要条件6.CAD一词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名词,它是指( A )A.计算机辅助工程 B.计算机辅助制造C.计算机辅助设计 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7.实验测试了自变量为3,4,5,6,7,8时的函数值,现要用抛物线插值法计算5.3处的函数值,选择下列哪组自变量及其对应的函数值进行插值计算较为合理( C )A.3,4,5 B.4,5,6 C.5,6,7 D.6,7,88.设备坐标系的维数一般为( B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四维9.将平面图形沿X方向平移10个单位,沿Y方向平移15个单位,其坐标变换矩阵为( A )10.在消阴处理中,进行极大/极小检验,如果两个物体的投影不满足极大/极小条件,则两个物体之间( D )A.相互完全遮挡 B.部分相互遮挡 C.相互不遮挡 D.遮挡关系不确定11.若产品的平均寿命等于失效率的倒数则产品的寿命服从( C )A.正态分布 B.泊松分布 C.指数分布 D.二项分布12.在平均安全系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强度(或应力)的分散度增大会使零件的可靠度( A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13.当系统中任何—个零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该系统是( A )A.串联系统 B.冗余系统 C.表决系统 D.非工作冗余系统14.并联系统的可靠度比组成该系统的零件的可靠度( B )A.底 B.高 C.相等 D.不确定15.产品工作到t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称为( D )A.平均寿命 B.平均失效密度 C.平均可靠度 D.平均失效率16.有限元分析中,下列单元属于二维单元的是( D )A.六面体单元 B.四面体单元 C.杆单元 D.三角形单元17.用有限元方法求解问题获得的解属于( A )A.近似解 B.精确解 C.解析解 D.半解析解18.采用杆单元进行平面刚架有限元分析,杆单元的一端具有( B )A.两个自由度 B.三个自由度 C.四个自由度 D.六个自由度19.某刚架单元两节点对应的总体编码为5和3,则局部座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系数k在总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为( D )A.第5行第3列 B.第14行第3列 C.第5行第14列 D.第14行第14列20.在平面应变问题中,沿轴线方向( C )A.应变、应力都为零 B.应力为零,但应变不为零 C.应变为零,但应力不为零 D.应变、应力都不为零二、填空题1、功能分解的常用方法有按解决问题的因—果关系,或手段—目的关系分解;、按产品工艺过程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分解。
江西省考研建筑学全科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理论常用方法解析
![江西省考研建筑学全科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理论常用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6977b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d.png)
江西省考研建筑学全科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理论常用方法解析建筑设计与理论是考研建筑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涉及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从概念到实践都有深入的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建筑设计与理论中常用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解析。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一、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建筑设计分析方法,它是基于对建筑场所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建筑项目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通过这一分析方法,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减少项目风险,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二、故事板法故事板法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展示设计概念和空间场景的方法。
通过绘制一系列有关建筑设计概念的插图,并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步展示设计的过程和场景,可以更直观地向他人传达设计创意。
三、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基于对建筑使用者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建筑设计的功能和空间布局。
通过对建筑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舒适、便利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四、绿色建筑评估方法绿色建筑评估方法是一种评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方法。
它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在设计过程中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人类工程学方法人类工程学是将人体工程学原理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方法。
它以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基础,通过分析人们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人性化的设计方案,以增强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六、建筑环境模拟方法建筑环境模拟方法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和评估建筑环境的方法。
通过建立建筑的三维模型,并引入气候、光照、采光、通风等参数进行模拟,可以评估设计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效果,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的方法,设计师可以更全面地进行建筑设计的分析和改进。
无论是从宏观的SWOT分析,还是从微观的人类工程学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计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7fbb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1.png)
一、填空题9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
他们是指(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2.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则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
3.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上具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
4.学习需要分析的核心是确定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7.学习者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内部参照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分析法。
5·内部参照法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6·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5.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为了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6.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准备行为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
7.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建立一个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还计划写—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著作,该著作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
8.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9.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重点概念与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重点概念与建筑设计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bbcf4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8.png)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重点概念与建筑设计方法分析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建筑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较高。
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中的重点概念和建筑设计方法是备战考研的关键内容。
本文将从概念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复习建议。
一、重点概念1. 建筑形式与功能:建筑形式是指建筑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组织形式,它与建筑所服务的功能需求密切相关。
建筑设计应根据功能需求,合理选择建筑形式,以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2. 建筑风格与文化:建筑风格是指建筑所表达的特定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所处的文化背景,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建筑特色,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3. 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各种材料,如木材、砖石、钢筋混凝土等。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的承重结构,如框架结构、壳体结构等。
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满足建筑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4. 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平衡,以实现建筑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节能、节水、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建筑设计方法分析1. 整体感知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应注重整体感知,通过对建筑形式和内部空间的布局,使人们在使用建筑时产生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在布局上,应注意功能的合理性和流线的畅通性,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2. 形式塑造与建筑表达:建筑设计中的形式塑造是指通过建筑的外观形象和细部构造,表达建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建筑师应通过形式语言的运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表达性和艺术感染力。
3. 结构设计与建筑稳定: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进行力学计算和抗震设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和抗震性能。
4. 环境适应与节能设计: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适应性和节能要求。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de0a949f01dc281e53af054.png)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___系统化过程___。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
7.__梅瑞尔__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__学习经验__和__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 _系统方法__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__教学目标__,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__评价__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__修改__的过程10.1900年__杜威__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20世纪90年代,_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_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__产品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4.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等属于以__系统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5.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属于以__课堂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6.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__特定功能__的有机整体。
17.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3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方法学复习资料
![设计方法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47e7929b0717fd5370cdc0c.png)
第一章概论重点1、各国的设计特点1)北欧设计1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2. 大众化的设计思想3 .有机形和简约化4 .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2)意大利设计1 既具现代特征,又具民族特色2既具高科技,又具手工艺的优良传统.3. 既具理性色彩,又有个性特征和人情味4.产品融艺术于技术之中。
3)美国设计1 美国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具有轻松、乐观的色彩2 美国的设计是源于商业,紧跟市场的脚步。
3 注重实用、兼收并蓄,注重创新性,产品富于创意。
4)德国设计: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极其重视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和功能原则5)日本设计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狭小的空间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
高、精、尖,节约材料、降低能耗等。
2、设计方法学研究的三个问题1、技术与艺术相结合2、功能与形式的关系3、研究宏观与微观的问题3、设计师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不同(人与物、人与环境)工程师主要是解决产品设计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工业设计师解决的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
如产品是否满足人的生理尺度。
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产品是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等。
3、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考虑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针对产品功能形式关系的问题,产品设计的发展历程是经历了“重功能轻形式”的功能主义阶段,以及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的形式主义阶段。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要重视使用功能的同时更注重人们的心理需求,追求个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形式与功能要以人的使用方式为出发点。
形式表达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功能与形式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功能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技法要点4思维的三要素及思维的活动形式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思维原料、思维主体、思维工具。
思维的活动形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品质1、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2、探索过程的发散性。
3、解决问题的新颖性。
4、合理而有特色的知识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2306b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9.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概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概述一、引言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是建筑学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的考生们提供一份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的概述资料,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和学习相关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建筑设计1.概念建筑设计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功能需求,以及追求艺术美感的目标,通过对建筑物的功能、形式、结构、风格等要素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过程。
2.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建筑物设计应首先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包括空间布局、通风采光等。
(2)美学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艺术美感的追求,包括形式美、比例美、色彩美等。
(3)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4)生态性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运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等。
3.设计方法(1)分析与研究:对项目的功能、场地、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2)概念设计:进行创意构思和方案设计,确定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基本布局。
(3)方案设计:深化概念设计,包括平面布置、立面形态、细部设计等。
(4)施工图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指导施工过程。
三、材料技术1.概念材料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科学的施工工艺处理,以满足建筑物性能要求的技术。
2.常见材料(1)砖石材料:包括红砖、空心砖、瓦片等,具有一定的承重和隔热保温性能。
(2)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可通过浇筑、挤压等方式形成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3)钢材:包括钢梁、钢柱等,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韧性。
(4)玻璃材料:具有透明度和光线透射性能,常用于建筑物的采光和装饰。
(5)木材:包括实木和人造木材,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和柔韧性能。
3.材料选择与应用在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应用。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学理论与设计实践重点突破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学理论与设计实践重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fc3905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6.png)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学理论与设计实践重点突破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在上海市考研建筑学的复习过程中,理论与设计实践是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讨论上海市考研建筑学的重点,并提供复习资料和突破方法。
一、建筑学理论的复习重点1. 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流派在考研建筑学的复习中,了解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流派是必不可少的。
从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到莱科布西耶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理论思潮不断演变。
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不同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对后续建筑设计的影响。
2. 建筑美学与建筑表达建筑学与美学密切相关,因此建筑美学成为考研建筑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复习时要掌握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原则和美学评价方法。
此外,建筑表达也是关键的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材料、构造等方面的表达方式。
3. 建筑技术与结构建筑技术与结构是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上海市考研建筑学的重点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要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特点,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形式,同时熟悉建筑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二、建筑设计实践的复习重点1. 建筑设计方法与过程建筑设计方法与过程是考研建筑学中的重要内容。
复习时要熟悉不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设计中。
了解设计的基本步骤、概念形成和设计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2. 建筑设计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考研建筑学的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建筑设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可持续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措施。
此外,研究建筑能源利用、材料的环保性等也是重要内容。
3. 建筑设计的历史与文化建筑设计的历史与文化对于考研建筑学也至关重要。
复习时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征和风格,同时掌握各个文化背景下建筑表达的特点和方式。
三、复习资料与突破方法1. 参考书籍和教材复习建筑学理论与设计实践需要有一定的参考书籍和教材作为基础。
技术与设计1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复习资料
![技术与设计1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b5923f90242a8956bece471.png)
复习资料二:第3&4&5章基础知识复习:1.设计的一般过程:,,,,。
3.制定设计方案包括:;;;;。
其中是为了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从等方面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实现创新目标。
实用原则包括:、、、。
经济原则: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生产者]。
3.设计的评价:从评价的对象看,设计的评价可以分为:;。
从评价者看,设计的评价可以分为:;。
4.设计过程的评价的内容:设计过程是否完备,分工是否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等。
[p69]一项设计成果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过程的质量所决定的。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
5.对最终产品的评价的两个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
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有:。
我们使用坐标图(雷达图)来评价一个产品,一般。
3.问题的来源:;;。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收集和分析信息;。
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
4.明确问题的价值:P84解决一个问题的限制条件:;。
6.设计分析的三方面:。
7.标准件:。
包括:。
作用:;。
8.方案的构思方法:;;;。
其中使用时,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丰富的想象力。
9.方案的权衡:设计一件日常用品首先要满足对的要求,其次保证,在此基础上考虑,最后综合考虑:。
主观练习题:1.分析题:木马和自行车都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如图所示的这款”木马自行车”将这两样东西整合在一起,既可以当一般的自行车骑,也可以将轮子收起来当作木马玩耍。
(1) 请你简述”木马自行车”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2.分析题:一款新型的弹性衣架,它有两个塑料部件组成,一部分用来悬挂,另外一部分则用来支撑,支撑部分采用了具有弹性的材料。
在悬挂T恤衫等小领口的衣物时,你只需要抓住弹性的部件,用力向里握住,使得支撑部分收缩起来,从而轻松地从领口部位插入T 恤衫内,然后将手松开,就可以将T恤衫撑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欧设计1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2. 大众化的设计思想3 .有机形和简约化4 .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2)意大利设计1 既具现代特征,又具民族特色2既具高科技,又具手工艺的优良传统.3. 既具理性色彩,又有个性特征和人情味4.产品融艺术于技术之中。
3)美国设计1 美国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具有轻松、乐观的色彩2 美国的设计是源于商业,紧跟市场的脚步。
3 注重实用、兼收并蓄,注重创新性,产品富于创意。
4)德国设计: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极其重视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和功能原则5)日本设计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狭小的空间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
高、精、尖,节约材料、降低能耗等。
2、设计方法学研究的三个问题1、技术与艺术相结合2、功能与形式的关系3、研究宏观与微观的问题3、设计师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不同(人与物、人与环境)工程师主要是解决产品设计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工业设计师解决的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
如产品是否满足人的生理尺度。
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产品是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等。
3、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考虑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针对产品功能形式关系的问题,产品设计的发展历程是经历了“重功能轻形式”的功能主义阶段,以及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的形式主义阶段。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要重视使用功能的同时更注重人们的心理需求,追求个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形式与功能要以人的使用方式为出发点。
形式表达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功能与形式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功能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技法要点4思维的三要素及思维的活动形式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思维原料、思维主体、思维工具。
思维的活动形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品质1、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2、探索过程的发散性。
3、解决问题的新颖性。
4、合理而有特色的知识结构。
5、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达能列出6种创新原则综合法则组合法则还原法则移植法则强化法则逆反法则群体法则离散法则对应法则换元法则灵感思维的过程显潜意识的作用灵感是显、潜意识多次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晶。
显意识长期的追求→潜意识中进行孕育→涌现于显意识→灵感发散思维的三个层次及其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发散性思维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即流畅性、变更性和独特性。
在5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竹子的用途、口加二笔成另外的字、玻璃杯的用途10、用发散思维进行闹钟的创意设计闹钟:功能的发散:发出声音(报警、提示)发光(内置LED灯)、作为声光门铃使用、会跑跳、语音识别、定时、震动。
结构上的发散:座钟和沙漏结合,闹钟与台灯联系,闹钟和水杯、加热装置。
3、形态上的发散。
水滴的形状,刺猬的形状4、关系上的发散如闹钟和音乐播放器等。
能够进行自由联想和强制联想自由联想:是指没有限制,由一事物出发,进行联想。
强制联想:是将无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强制性地关联在一起,以获得新想法、新认识、产生新成果的方法。
思维定势及其弱化训练思维定势就是依据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时自然会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使思维局限于一个框框中而无法扩展思维,难以产生新的想法。
思维定势有五种:书本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非理性定势打破日常的经验,每个人都对外界刺激物形成一套固定反应模式,打破它对于增强创新大有帮助。
思维定势的好处在于,在处理日常事物、一般情况、惯例性事务的时候,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开拓创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思维枷锁。
对于思维定势,我们要相应地进行弱化训练。
1、弱化书本定势2、弱化权威影响3、弱化从众影响4、弱化唯经验论5、弱化非理性定势逆向思维的方法及其在产品设计上的实践①、从相反方向来考虑就是不说自己产品好。
②、再者就是说别人的产品好,承认业内领导者的地位,并借其地位、名声来彰显自己、照亮自己。
③、说自己服务好。
④、说自己产品不好。
在产品设计中的逆向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结构、位置逆向思维野生动物园功能逆向思维盲人手机状态、属性逆向思维电梯、传送带因果逆向思维录像机的发明与摄像机的发明深入理解检核目录法的内容并能针对具体产品进行检核(自行车、加湿器、钢笔、冰箱、音箱、闹钟等)它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出列有一系列问题的检核表。
主体可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一个个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造发明的设想。
方法:转化、引伸、改变、放大、缩小、变换、代替、颠倒、组合。
组合技法(功能、形态、材料、原理方法和其它)(注意与组合原理相区别)功能:附加功能使基本功能更趋于完美。
将多样相似的功能组合在一起,使一物多用。
将不同的功能组合在一起。
形态:同类形态的组合(重复性)。
不同类形态的组合。
功能形态的组合。
材料: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
另一种形式是复合材料,它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
其他:图形符号与产品的组合,即产品语义。
通过图形符号来强化认知体量关系、位置关系的组合(面的分割与组合、体的分割与组合等)色彩的组合肌理的组合选择某种产品进行组合法的创新设计,应用到各种组合方法附加功能使基本功能更趋于完美。
照相机加闪光灯将多样相似的功能组合在一起,使一物多用。
如瑞士军刀、多用机床等将不同的功能组合在一起。
特性列举法的三个方面、会针对某一产品进行特性的列举列举研究对象的特性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名词特性:主要用来表征事物的性质、整体、部分、材料及制造方法等;形容词特性:反映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长短、轻重等;动词特性:反映事物的机能、作用、功能等。
特性列举法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列举研究对象的特性3、分析鉴别特性,运用发散性思维,提出革新方案能针对产品进行联想思维(功能、形态、结构等)1.自由联想2.采用强制联想,将无关的两个事物强制性地关联在一起,考虑相关联的两事物的各种属性,如形态、声音、色彩、气味、原理、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找到新的设计点。
3运用相似联想,由一个事物的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事物的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象和连接。
通过功能、形态等属性方面的相似来进行联想思维缺点列举法中找缺点的方法1、从使用者的不同来找寻缺点2、使用过程中的缺点3、从产品功能上找寻缺点4、从人的感觉因素来寻找产品的缺点5、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形态仿生时要注意的要点1、形态仿生对象的选择要注意与产品有某种关联性。
2、形态仿生对象要让人产生正确的认知3、抽象、简化的程度把握仿生设计的步骤1.仿生对象特征的收集与整理2.确定仿生对象的选取视角3.整体选取还是局部选取4.动态定格还是静态定格5.对仿生对象进行抽象和简化6.简化、几何化、变形和夸张注意组合技法、组合原理、产品组合策略三者不同第三章商品化要点1、现代营销和传统的有什么不同传统营销是以产品为中心,通过推销宣传来增加销量,从而获得利润;而现代营销是以用户或顾客的需要为中心;它不以推销为主要手段,而是采用综合性的营销组合手段;虽然它的最终目的仍是获取利润,但着眼点已经扩大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方面,不再是着眼于以增加销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2、影响产品销售的企业可控因素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
简称4“P”3、整体产品的概念及层次整体产品是指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和利益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的总体。
整体产品可理解为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
(1)(非官方的)实体: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和利益。
(2)形式:产品质量、品种、花色、款式、规格、商标、包装等。
(3)延伸:产品的附加部分,如维修、咨询服务、分期付款、缴获安排等。
4、产品组合策略的内容及其优劣的判断方法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身的能力和特长、竞争形势等,对产品项目的结构作出决策就称为产品组合策略。
①、扩展产品组合策略②、削减产品组合策略③、产品线扩展策略④、综合利用式,可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和深层次的开发。
判断方法是三维坐标法。
可用三维坐标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即当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都处于最优时即为产品组合最佳。
5.商标策略(每一条内容及优劣之处和应用)6.商品为什么要使用商标①、可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②、促使企业保证商品质量、创立名牌。
③、商标可促进企业的销售。
④、可帮助消费者辨认和识别产品。
⑤、现在商标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一个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财富。
商标的使用方法:①、统一商标(综合商标)使消费者印象更集中,更易于加深印象,可减少广告投入,便于创立名牌,并且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
②、个别商标③、统一商标和个别商标并用它兼顾了统一商标和个别商标的优点,适合于有多条产品线或是有多种产品类型的企业。
④、是使用制造者商标还是使用销售者商标⑤、无商标策略,大多数产品都使用商标,但并非所有的产品。
(1)商标归属及使用。
①使用还是不使用商标。
②采用制造者商标还是销售者商标。
③使用统一商标还是个别商标。
6、包装策略(每一条内容及优劣之处和应用)①、一致性策略(类似包装策略、统一包装)②、分组包装或等级包装策略:7、③、再使用包装策略:这也是一绿色包装策略。
即包装容器内的产品用毕,容器还可作别用。
④、改变包装策略⑤、附赠品包装⑥、组合包装策略:将相关产品纳入一个包装容器中。
销售渠道长短的选择方法(选择)①、根据产品因素来选择,如产品的特点,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位置②根据市场因素选择;潜在顾客数量,目标市场范围,市场需求性质,消费者购买习惯,③、根据生产商条件来选择7、产品的差异化设计(结合整体产品来考虑,并结合缺点列举法的功能项目)产品的差异性是指企业对同质产品在性能、造型、规格、花色、包装等特征上实施差别性设计所造成的不同,以区别于竞争产品。
实质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可从功能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
②、完善不足的功能并不断开发新的功能。
②、从功能实现的技术途径上寻找新的开发点,造成技术上的差异。
第四章功能论要点什么叫功能论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步骤、设计内容。
将设计对象视为一个技术系统,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其总的功能,并把实现总功能的低一级功能(分功能)加以分析,进而寻求实现各分功能的技术途径(或称技术效应、技术原理等)。
设计步骤:1、首先是认识总功能2、其次对总功能进行分解,把总功能分成若干分功能,分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分解3、寻找各分功能实现的技术途径4、对各种技术途径进行排列组合,优选出最佳的技术原理方案5、原理方案的具体化设计内容:1、从设计对象本身转向以功能为中心,打破原有的结构限制。
2、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维,推陈出新,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