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腹痛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腹痛已完成

中医内科学腹痛已完成

(三)小腹痛 小腹属冲任二脉,小腹痛以妇科痛经病最为常见。 痛经可分三个类型:一为经前痛,经前三、四天或七、几天内, 先觉少腹胀痛,重的胁部和乳房亦胀,经将来时小腹亦痛剧, 经行便逐渐消失;二为经行痛,经来时小腹急痛,经血涩少不 利,逐渐量多,痛亦渐减,至经净痛始消失,三为经后痛,经 前经行均无腹痛,经行二、三天后量渐多,或七、八天淋沥不 断,开始小腹绵绵作痛,兼有下坠感及腰酸、疲乏等现象。痛 经的腹痛,主要部位都在小腹,前二种属气滞、寒阻,瘀血内 结,治宜调经饮(当归、香附、青皮、山楂,牛膝、茯苓)和延 胡索日散(延胡、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蒲黄、肉桂)加减, 其他如柴胡、乌药、红花、桃仁、五灵脂等理气、散寒、活血、 祛瘀药,均可适当加入。后者属气血两亏,不能固摄,宜胶艾 四物汤(阿胶艾叶、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甘草)加黄芪、 党参益气,亦可加龙骨、牡蛎、升麻等固涩升提。
化道钡餐、腹部平片、腹部透视等)等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 性质; 4、必要时可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外科、妇科疾病以及腹部占位性 病变; 5、胃肠道压力测定有助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l.辨腹痛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 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热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得凉 痛减者;
2、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 “不痛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3、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 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
表现者,即为腹痛。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腹痛腹痛腹痛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但胸部疾病及全身疾病亦可引起腹痛。

临床上将腹痛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其中发生急性腹痛需外科手术者,称为外科急腹症,一般出现下述情况时应考虑急腹症:急骤发生,多无前驱症状; 先有腹痛,后有发热 ; 压痛明确而固定 ; 有腹膜刺激征 ; 肝浊音界消失 ; 以往无腹水而突发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腹痛持续 6 小时以上不缓解 ; 伴有休克。

腹痛的常见症状:( 一) 急性腹痛1.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2.腹腔脏器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3.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梗死等。

4.脏器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肠绞窄、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5.腹腔内血管阻塞:如缺血性肠病、夹层腹主动脉瘤等。

6. 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腹壁脓肿及腹壁带状疱疹医学教| 育网整理。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如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等。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如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风湿热、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等。

( 二) 慢性腹痛1.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 (Crohn) 病。

2.胃、十二指肠溃疡。

3.腹腔内脏器的扭转或梗阻如慢性胃扭转、肠扭转。

4.包膜张力增加:如肝淤血、肝炎、肝脓肿、肝癌等。

5.中毒或代谢障碍:如铅中毒、尿毒症等。

6.肿瘤压迫及浸润。

7.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如胃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等。

淋证的中医病因病机1.膀胱湿热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热淋; 若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 ; 若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结成砂石,则发为石淋 ; 若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别浊,脂液随小便而出,则发为膏淋。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

2. 掌握中医对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能够分析腹痛的病情,给出合理的治疗建议。

二、教学内容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中医对腹痛的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腹痛进行诊断。

重点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

3. 中医对腹痛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温中散寒、清热解毒、消食导滞等。

常用中药有柴胡疏肝散、理中丸、大承气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痛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腹痛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腹痛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典型腹痛病例。

3. 教学课件:展示腹痛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腹痛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

3. 讲解中医对腹痛的诊断方法。

4. 讲解中医对腹痛的治疗方法。

5. 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6.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腹痛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加深对腹痛知识的理解。

2. 分析案例资料,巩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九、课后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拓展1. 腹痛的现代医学观点:了解现代医学对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腹痛的临床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针对腹痛症状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案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

[真题]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气滞腹痛宜选方A.大四七汤B.香连丸C.金铃子散D.半夏厚朴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E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2题:寒邪内阻腹痛的治法是A.消食导滞,理气止痛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C.泄热通腑,行气导滞D.散寒温里,理气止痛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3题:实热腹痛证宜选方A.大承气汤B.泻青丸C.龙胆泻肝汤D.大黄黄连泻心汤E.玉女煎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4题:王某,女,65岁。

形体消瘦,久病腹痛,喜温喜按,常在进食生冷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该病例腹痛属于A.寒邪中阻腹痛B.寒实积滞腹痛C.中脏虚寒腹痛D.寒积食滞腹痛E.脾肾阳虚腹痛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5题: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A.脘腹胀满疼痛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B.脐中痛不可忍C.腹中雷鸣切痛D.腹中冷痛E.少腹拘急冷痛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6题:寒邪内阻腹痛的主要特点是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B.腹部刺痛,痛处不移C.腹痛绵绵,时痛时止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E.饥则痛甚,得温稍减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7题:叶某,男,55岁。

久病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该病例中医方剂当用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B.大黄附子汤C.小建中汤D.附子理中丸E.保和丸合良附丸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8题:患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空腹或劳累后更甚,得食稍减,面色无华,时有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疗应首选A.小建中汤B.桂枝茯苓丸C.正气天香散D.参苓白术散E.痛泻要方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此患者为中虚脏寒之腹痛,故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医内科学-腹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

肝经循行腹痛
疼痛部位多在胁肋部, 可伴有口苦、咽干等症
状。
脾经循行腹痛
疼痛部位多在腹部中央 或左侧,可伴有便溏、
乏力等症状。
肾经循行腹痛
疼痛部位多在腹部两侧 或腰部,可伴有腰膝酸
软、尿频等症状。
胃经循行腹痛
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 剑突下,可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
脏腑辨证施治方法在腹痛中应用
疏肝理气法
临床表现
腹痛可表现为隐痛、胀痛、灼痛 、冷痛、绞痛、刺痛等,可伴有 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发热等症状。
腹痛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 体阳虚等,导致气机阻滞、脉络痹阻 或经脉失养。
发病机制
腹痛的发病涉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以及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 倦等因素导致的气机不畅、脉络痹阻 。
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 的腹痛,常用柴胡疏 肝散加减治疗。
健脾和胃法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 的腹痛,常用香砂六 君子汤加减治疗。
补肾温阳法
适用于肾气亏虚所致 的腹痛,常用金匮肾 气丸加减治疗。
清热利湿法
适用于湿热壅滞所致 的腹痛,常用龙胆泻 肝汤加减治疗。
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 的腹痛,常用少腹逐 瘀汤加减治疗。
03 常见类型腹痛辨证施治
寒凝气滞型腹痛特点及治法
腹痛特点
腹痛急骤,喜温喜按,得温痛 减,遇寒加剧,肠鸣腹泻,苔
白腻,脉沉紧。
治法
散寒行气,温中止痛。常用方 剂如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中脘、天枢、关元、足 三里等穴位进行温针灸,以温 经散寒,行气止痛。
饮食调养
宜食温热性食物,如姜、葱、 蒜、山楂等,忌食生冷寒凉之

中医内科学关于腹痛的知识点

中医内科学关于腹痛的知识点

中医内科学关于腹痛的知识点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医师考试中常考的科目,阿虎医考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医内科学关于腹痛的知识点,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阅读下。

一、概述1、概念: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二、病因病机1、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跌仆损伤、络脉瘀阻、腹部手术。

2、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

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1、诊断要点(1)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症,若病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

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寒凝肝脉痛在少腹,常牵引睾丸疼痛;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以鉴别何脏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2、与胃痛的鉴别四、辩证论治1、辩证要点(1)首辨腹痛之缓急(2)次辨腹痛性质(3)再辨腹痛部位2、治疗原则:以“通”立法。

属实证者,重在法邪疏导,所谓“痛随利减”: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

对于久痛人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3、寒邪内阻、湿热壅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剂(1)寒邪内阻证[主症] 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剂]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腹痛(中医内科学)

腹痛(中医内科学)

(2)病史
可突然腹痛呈急性发作,也可起病缓慢。发病与饮食、情志、受 凉及体质等因素有关。
(3)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増高提 示有感染存在。尿常规红细胞増多提示是否有结石、炎症、结核、肿 瘤。便常规及隐血检查提示有无消化道炎症、出血。血、尿淀粉酶升 高多提示急、慢性胰腺炎存在。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损伤脾胃;过食肥 甘厚腻,或辛辣之品,酿生湿热,蕴蓄胃肠; 或恣食生冷,寒湿内停,中阳受损,均可损 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
情志怫郁,恼怒伤肝,则肝失条达,气机 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证治汇补腹痛》 谓:“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 若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
(2)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腹痛症状鉴别
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但均以 其本病特征为主,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 的症状。如痢疾之腹痛,以里急后重、 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积聚之腹痛,以 腹中包块为特征。而腹痛病证,当以腹 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而有些心痛证常以 腹痛为初起见症,应特别注意。
腹痛
卢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腹痛的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腹痛的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腹痛的源流、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腹痛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腹痛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人
高某,男,23岁,农民。主诉:腹部胀痛8小时。 病史:患者在发病前一天从乡下进城,晚上和几位同学
(2)病位:涉及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 等脏腑,包括了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 任、带等经脉,尤与六腑关系密切。

中医内科学-22腹痛

中医内科学-22腹痛
方中当归、枸杞温养肝肾,肉桂、茴香温经散寒,沉香、乌药温经行气,茯苓甘淡通阳,加花椒散寒行气,温通肝脉。
谢谢
202X
汇报人姓名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治法:泄热通腑。
03
01
02
04
食积腹痛
1
主症特点:腹痛胀满,嗳腐吞酸,厌食泛呕,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2
治法:消食导滞。
3
方药: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
4
01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瘀血腹痛
主症特点:腹痛较剧,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腹 痛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定义
01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02
腹部又可分为大腹、小腹、少腹、脐腹。
01
大腹是指歧骨以下肚脐以上的部位。小腹是指脐下正中的部位。少腹为小腹左右两侧。亦有将小腹与少腹统称为小腹者。脐腹为肚脐周围的部位。
辨腹痛性质 寒痛:痛多拘急、腹鸣切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寒实者坚满急痛而拒按,虚寒者痛势绵绵而喜温喜按。 热痛:多痛在脐腹,痛处灼热,或伴有便秘,喜冷饮等症。
01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见大便溏薄
02
心脾两虚,脏腑失养,故见头晕乏力,神疲气短,怕冷,舌淡脉细等症
03
六、素体阳虚,心脾失养
不通则痛
病机特点
有虚有实
病理性质
01
02
病理因素
寒凝、湿热、瘀血、积食
腹痛与胃脘痛
类证鉴别
类证鉴别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腹痛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腹痛

第十三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合并讲解第十三单元腹痛1.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病因病机1.腹痛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可导致本病。

此外,跌仆损伤,络脉瘀阻,及腹部术后也可致腹痛。

2.腹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发病涉及脏腑与经脉较多,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及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

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诊断和类证鉴别1.腹痛的诊断要点(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

其疼痛性质各异,若病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

临床可据此进一步辨病。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

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寒凝肝脉痛在少腹,常牵引睾丸疼痛;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以鉴别何脏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辨证论治1.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腹痛之证首辨腹痛之缓急,次辨腹痛性质,再辨腹痛部位。

突然起病,腹痛剧烈,常有明显诱发因素,或伴有发热,或伴有呕吐,嗳腐酸臭等症状者,属急性腹痛,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虫积内扰所致;起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时作时止,痛势不甚,经久缠绵,属慢性腹痛,多由情志内伤,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引起。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

[真题]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气滞腹痛宜选方A.大四七汤B.香连丸C.金铃子散D.半夏厚朴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E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2题:寒邪内阻腹痛的治法是A.消食导滞,理气止痛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C.泄热通腑,行气导滞D.散寒温里,理气止痛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3题:实热腹痛证宜选方A.大承气汤B.泻青丸C.龙胆泻肝汤D.大黄黄连泻心汤E.玉女煎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4题:王某,女,65岁。

形体消瘦,久病腹痛,喜温喜按,常在进食生冷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该病例腹痛属于A.寒邪中阻腹痛B.寒实积滞腹痛C.中脏虚寒腹痛D.寒积食滞腹痛E.脾肾阳虚腹痛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5题: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A.脘腹胀满疼痛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B.脐中痛不可忍C.腹中雷鸣切痛D.腹中冷痛E.少腹拘急冷痛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6题:寒邪内阻腹痛的主要特点是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B.腹部刺痛,痛处不移C.腹痛绵绵,时痛时止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E.饥则痛甚,得温稍减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7题:叶某,男,55岁。

久病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该病例中医方剂当用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B.大黄附子汤C.小建中汤D.附子理中丸E.保和丸合良附丸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8题:患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空腹或劳累后更甚,得食稍减,面色无华,时有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疗应首选A.小建中汤B.桂枝茯苓丸C.正气天香散D.参苓白术散E.痛泻要方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此患者为中虚脏寒之腹痛,故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腹 痛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腹 痛

腹痛腹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腹部分大腹、小腹和少腹。

脐以上为大腹,属脾胃,为足太阴、足阳明经脉所主;脐以下为小腹,属肾、大小肠、膀胱、胞宫,为足少阴、手阳明、手足太阳经脉及冲、任、带脉所主;小腹两侧为少腹,属肝、胆,为足厥阴、足少阳经脉所过。

要点一概述《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

”并提出腹痛由寒热之邪所致。

《仁斋直指方》对不同腹痛提出分类鉴别,为寒热、死血、食积、痰饮、虫积等。

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强调“痛则不通”的论点。

王清任、唐容川对腹痛有进一步的认识,唐氏在《血证论》中曰:“血家腹痛,多是瘀血。

”并指出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腹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内科腹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凡外科、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中的痢疾、积聚等出现的腹痛应参考相关科目及本书有关章节。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腹痛的病因1.外感时邪风、寒、暑、湿、热→内舍于中焦→脾胃失调,气机受阻→不通则痛风寒——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暑热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湿热壅滞,气机阻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损伤脾胃过食肥甘厚腻或辛辣→湿热内生→损伤脾胃,气机失于调畅→腑气通降不利过食生冷→寒湿内停,损伤脾胃3.情志失调情志怫郁,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血郁滞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脾胃不和,气机不畅→不通则痛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寒湿内停→脾阳衰惫,气血不足→脏腑失于温煦→腹痛久病肾阳不足→脏腑失于温煦→腹痛久延不愈(二)腹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案例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腹痛(案例教学法)
●2)西医根据病史和发病特点诊断为肠功能紊乱;中医根据腹部 喜暖,舌尖红,脉象细等综合诊断。
●3)中医诊断为中脏虚寒性腹痛,具体发病为中阳虚寒,肠道血 虚。
●4)从处方和药物组成看:桂枝5g ,生白芍15g ,全当归10g , 瓜蒌30g ,炙甘草4.5g ,桃仁泥10g ,火麻仁6g ,饴糖60g , 主方为小建中汤的加减方。
●处方:大黄15g(后下) ,枳实12g ,厚朴12g ,芒硝30g(分 2次冲服)。1剂,服药4小时后腹泻5次,到夜间腹痛明显减轻, 体温下降至38℃左右。次日,上方去芒硝,加茵陈、金钱草、香 附、郁金、苍术等,再服1剂后腹痛消失,体温正常,上方加减 再服2剂后愈。
●(2)问题设置 ●1)患者本次发病的诱因。 ●2)西医检查结果并试分析。 ●3)中医辨证依据是什么?和哪些病相鉴别? ●4)给出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和剂量。
●3)中医辨证依据:查面色红赤,口臭,舌苔黄厚腻,脉沉紧, 腹部胀满拒按,大便5日未解,矢气不通,小便黄赤,诊为阳明 腑实之症。本病应和以下病鉴别:急性胃肠炎,输尿管结石,其 他外科急腹症,如消化道穿孔、胆囊炎等。
●4)中医证型为阳明腑实证,治法为通腑泻热,方剂大承气汤加 减。大黄15g(后下) ,枳实12g ,厚朴12g ,芒硝30g(分2 次冲服),1剂。
●5)给出本病的治疗原则和方药组成及剂量。 ●6)小建中汤的临床适应证有哪些? ●7)分析小建中汤的方义。 ●8)随病情变化,写出后期治疗本病的思路。 ●9)结合临床症状写出小建中汤的加减变方。
●(3)引导分析
●1)患者有多年便秘史,大便如羊屎,数日一行,脐周经常隐痛, 食纳少,失眠。发病缓慢。
【中西医互参】
●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痉挛、不完全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 腹型过敏性紫癜、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 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排除外科及妇科疾病后均可参考本节辨 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腹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腹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且相互兼杂,互为因果,共同致病,以寒热虚 实、在气在血为辨证纲领,以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 失养、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腹痛病位在腹,诊断时应注意与胃痛,尤 其是外科腹痛、妇科腹痛等相鉴别。病变涉及脾、大小肠、肝胆、肾、 膀胱等多脏腑,并涉及多经脉,在辨证时应综合考虑。腹痛的治疗以“ 通”为大法,进行辨证论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 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不得认为“通”即是单纯攻下。
脾胃系 病 症 中医内科学
腹痛
Part01
概述
Part02
Part03
Contents
Part04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诊断与病证诊断
第 1章
概述
概述
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 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多种原因导致脏 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 可引起腹痛。文献中的“脐腹痛”、“小腹痛” 、“少腹痛”、“环脐而痛”、“绕脐痛”等, 均属本病范畴。
治疗原则:以“通”为大法,进行辨证论治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 通之,瘀者散之。
注 意 点
11
辨证论治
寒邪内阻证
症状: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蜷,
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桂、干姜。
辨证论治
中脏虚寒证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
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薄,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内科学之腹痛

中医内科学之腹痛

问诊:了解患者 的饮食、生活习
惯、情绪等
切诊:通过脉象 来判断患者的腹
痛类型和病因
论治原则
1
辨证论治:根据 患者的症状、体 征、舌象、脉象 等综合分析,确 定病因、病机, 制定治疗方案。
2
3
整体观念:注重 脏腑、气血、经 络、阴阳的平衡, 治疗上注重整体 调节,而非局部 治疗。
治病求本:针对 病因、病机进行 治疗,而非单纯 缓解症状。
中 医 内 科 学 之 腹演

痛人
目录
01. 腹痛概述 02. 腹痛的辨证论治 03.
腹痛是指腹部的疼痛,包括胃、肠、肝、 胆、胰等器官的疼痛。
2
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 而异。
3
腹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消化 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肥肉、冷饮等
宜多食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等
忌暴饮暴食,宜少 食多餐,保持饮食
规律
谢 谢
4
腹痛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腹痛的分类
01
急性腹痛:突然 发作,持续时间 较短,通常由急
性疾病引起
02
慢性腹痛:持续 时间较长,通常 由慢性疾病引起
03
04
功能性腹痛:无 明显器质性病变, 可能与精神心理
因素有关
器质性腹痛:由 器质性病变引起, 如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等
腹痛的病因
01
内科疾病:如 胃炎、肠炎、 胆囊炎等
02
外科疾病:如 阑尾炎、疝气、 肠梗阻等
03
妇科疾病:如 痛经、子宫肌 瘤、卵巢囊肿 等
04
其他原因:如 饮食不当、精 神紧张、药物 副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
—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腹痛细目一:概述
一、腹痛的概念及源流
1.腹痛的概念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的源流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并认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

《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

”“由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金元时期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并在治疗原则上提出“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

清代王清任指出对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

二、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三、腹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血管病变、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血紫质病、泌尿系结石、内疝、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

外因:外感时邪。

二、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
腹痛寒热虚实病机:寒邪凝滞,阳气不运;湿热内结,气机阻滞;食滞中焦,升降失司;肝气横逆,气滞血瘀为实。

中阳不足,气血亏虚,内失温养,不荣则痛为虚。

三、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
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错杂。

病理演变: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腹痛拒按之阳明腑实证;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腹痛的诊断要点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

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不甚剧烈,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拒按。

2.有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疝气之少腹痛可引及睾丸;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病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腹痛发作或加重,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二、腹痛与胃痛的鉴别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及辨腹痛部位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腹痛在少腹多属肝经病证;脐以上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以下少腹疼痛,多属膀胱及大小肠病证。

二、腹痛的治疗原则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

实者,急则治其标,宜“通”,即调血以和气,调气以和血,可为通;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下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均属“通”的范畴。

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

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三、寒邪内阻、湿热壅滞、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寒邪内阻证
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2.湿热壅滞证
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3.饮食积滞证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4.肝郁气滞证
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5.瘀血内停证
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6.中虚脏寒证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

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代表方: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四、寒邪内阻腹痛治疗的加减变化
寒邪内阻证,如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肾阳不足,寒邪内侵,宜通脉四逆汤以温通肾阳;如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为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宜暖肝煎以温肝散寒;如腹中冷痛,手足逆冷,且身体疼痛,为内外皆寒,宜乌头桂枝汤以散内外之寒;如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属寒气上逆者,用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