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

合集下载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分析“孤蓬”、“浮云”、“落日”三个意 象在诗中的作用?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孤蓬: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 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 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
浮云: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 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 落日: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 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个意象形象地表现诗人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寄李儋元锡 (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诗”、“今年”花开虽同,但“逢君”“别君“各异 ,突出离散的哀情。 (2)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 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4)首联和颔联写了哪几个意象?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这几个意象的作用。
答:微霜、鸿雁、云山。 “微霜”布地,“鸿雁”哀鸣,渲染深秋时节萧瑟 的气氛,衬托离别时心情的凄冷与哀愁。 “云山”,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让人联想到游 子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包含作者对魏万旅程孤 独艰辛的担忧。
(5)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 “隐”“ 没”两字有何作用?
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的 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 人分手,从而传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送魏万之京》 (3)首联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①照应诗题:“离歌”即离别之歌。 ②交待离别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早晨。 ③听到离歌,想到离别在即,顿生惜别之情,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下面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高二选修)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高二选修)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2、朗读3、理解诗意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颔联: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4、自读思考:(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明确: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明确: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夜晚→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室内→室外(5)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5、品读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明确: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篇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语文诗歌鉴赏篇2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答:
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唐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析

唐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析

唐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析唐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关键词】诗词名句,写景,昼夜,黎明,银河【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出处】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注】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①绮筵:华丽的酒席。

②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④“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说明】《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面对金樽美酒,诗人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离别之歌,表现出了绵长的离别情谊。

诗从眼前的宴会情景开始写起:“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银烛缓缓地吐着缕缕青烟,金杯正对着华丽豪奢的.桌宴。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离堂”指饯别的处所,“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是说如今堂上我们各自朋分,而明日之后,只怕又要山水相隔了。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宴会一直持续到了黎明,户外已经“斜汉垂垂欲曙”了。

明月渐渐地隐没到了高树之后,长长的银河也要被淹没在黎明之中,景中含情,明月尽管不舍,长河尽管留恋,然而最终抵不过黎明的力量,终归要各自消散。

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虽然我们彻夜欢饮,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各奔东西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明月隐高树”这句,表面上是像写秋月,然而一个“隐”字,说明明月隐没在了树影之后,可见是春月。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尾联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沉郁厚重,带有着无限的哀愁。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春夜别友人原文: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2]2、陈子昂《论为政之要》原文及翻译译文陈子昂《论为政之要》原文及翻译陈子昂原文:①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

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

盖刑以禁乱,乱静而刑息,不为承平设也。

太平之人,乐德而恶刑,刑之所加,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也。

诚宜广恺悌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

②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

然君子小人各尚其类。

若陛下好贤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不能终,终而不赏,虽有贤人,终不肯至,又不肯劝。

反是,则天下之贤集矣。

③议者乃云“贤不可知,人不易识”。

臣以为固易知,固易识。

夫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犹鸾隼不接翼,薰莸不共气,其理自然。

智者尚谋,愚者所不听;勇者徇死,怯者所不从。

此趣向之反也。

诚能信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使以类相举,则天下之理得矣。

④陛下知得贤须任,今未能者,盖以常信任者不效。

如裴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固蒙用矣,皆孤恩前死,以是陛下疑于信贤。

臣固不然。

昔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绝食,不知食绝而身殒。

贤人于国,犹食在人,人不可以噎而止餐,国不可以谬一贤而远正士,此神鉴所知也。

⑤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德参三王,而能容魏征之直。

今诚有敢谏骨鲠之臣,陛下广延顺纳,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

⑥臣闻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劝勇。

《春夜别友人(其一)》 2015

《春夜别友人(其一)》 2015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春 夜 别 友 人 ( 陈 其 子 一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 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 歌》。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送别诗的特征
季节 时间 地点 景物
杨柳、 酒等 路口、 秋季 清晨 驿站、 送别 或春季 或傍晚 码头等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 体有三:
1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 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 、“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 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 之意。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 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 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 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 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 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 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 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 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春夜别友人》教案

《春夜别友人》教案

《春夜别友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别友人》。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离别和春天的独特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美好品质。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朗读。

(2)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阐述本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行解读诗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作者对友情和离别的真挚情感。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友谊,感恩他人。

(2)讲述有关友情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春夜别友人》。

2. 结合课内所学,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 以此诗为素材,创作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朗读情况。

2. 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友情、离别和春天的情感体验。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春夜别友人》为例,分析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 1. 了解唐代诗人张籍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 理解诗歌《春夜别友人二首》的意境和主旨; 3. 掌握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介绍张籍唐代诗人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字子厚,汉族,湖南醴陵人。

他入仕后因上表谏言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多次遭受排挤和折磨。

他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被誉为“永州诗派”的代表人物。

诗歌解读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张籍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其一》表达了作者与好友分别的情感和思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别来四载寻常事,晚翠楼高空水碧。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里江山寒色迷。

这首诗是在春夜告别友人时所作,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慨和情感。

第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写出了春夜的珍贵和似乎能够买到的价值,强调了诗人在告别友人时的重要性。

接下来两句“花有清香月有阴”,运用花香、月色等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当时的环境和心情。

第四句“秋千院落夜沉沉”,则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助。

第二节写出了作者与好友已别四年,此时想起曾经的相聚,心情却依然不能平静。

借用“晚翠楼高空水碧,千里江山寒色迷”这样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最后两句写出得意洋洋的皇帝这一荣耀的背面,借以表达了“名利皆空”的思想。

在诗歌的整体结构上,张籍采用了七绝的形式,用平仄和韵律完美的呈现了诗歌的意境。

操作规范1.课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2.教师在讲解韵律和修辞手法时,应该举一反三,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古诗中同样运用了这些手法;3.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该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唐代诗人张籍的生平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懂得如何解读诗歌,把握韵律与修辞手法。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及赏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及赏析

春夜别友人[唐]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作品赏析[注释](1)绮筵:精美丰盛的酒宴。

(2)琴瑟:本为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合,故比喻朋友的情意融洽。

(3)悠悠:悠长。

[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

春夜别友人,翻译

春夜别友人,翻译

《春夜别友人二首》翻译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作品名称春夜别友人二首作品别名春夜别友人创作年代初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陈子昂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1作品原文编辑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⑴,金樽对绮筵⑵。

离堂思琴瑟⑶,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⑷。

悠悠洛阳道⑸,此会在何年。

其二紫塞白云断⑹,青春明月初⑺。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⑻。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⑼。

[1]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2] 白话译文其一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其二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2] 3创作背景编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语文:《春夜别友人》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春夜别友人》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 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
写作背景
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 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 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 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 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 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 怀抱。

“风神初震”:引用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 语言。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 局,气势壮大。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 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而以沈佺期、宋 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则确立了诗律的新式。他们 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 创新。 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 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 上注入了浑厚、壮丽。 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
春 夜 别 友 人 ( 陈 其 子 一 昂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感 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①感遇:指有感于遭遇。②兰若:兰花 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 种花。芊(qiān)蔚:草木茂盛一片碧绿的 样子。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样子。③幽 独:幽雅清秀,独具风采。空林色:空绝林 中群芳的秀丽色彩。蕤(ruí):花下垂的样 子。冒:覆盖。④迟迟:慢慢。袅袅:烟雾 缭绕或微弱细长的样子。⑤岁华:一年一度 草木荣枯,故曰岁华。摇落:动摇、脱落。

春夜别友人 PPT

春夜别友人 PPT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 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 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 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 “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 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 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 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作者为唐朝诗人陈子昂。

其古诗全文如下: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前言】《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翻译】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第二首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

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

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

春夜别友人二首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送 别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春夜别友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二、评 点 诗 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意 象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弦乐器演奏时 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绕”:山川萦绕,别路迢遥。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炼 字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 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 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 味。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 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 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以景衬情,情景交 融。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空间 室内
景色(意象)
银烛青烟 离堂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过渡 别路
情感
“吐”“对”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隐”“没”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户外 遥想

春夜别友人(其一)ppt2 苏教版

春夜别友人(其一)ppt2 苏教版
问句作结 悠悠(路途漫长)
何 (时间遥遥)
初识送别诗——小结
1、送别习俗:喝酒送别 2、送别诗的感情类型:依依不舍之 情、表现真挚的友情,别后的思念 之情 3、送别诗意象 : 空间意象:离堂、别路、洛阳道; 时间意象:明月、长河;
感遇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后会无期,隐隐忧愁
三、思考: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 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间 景色 情感
离堂华筵 (室内)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别路山川 (户外)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怅然无绪 离情缠绵
洛阳古道 (遥想)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隐隐哀愁
识初唐诗——鉴赏小结
意象 银烛 绮筵 琴瑟 炼字 吐 对 绕 隐 没
• 例二:徐陵《长相思》
•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 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风神初震”:引用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 语言。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气势壮大。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 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而以沈佺期、宋之 问为代表的诗人们则确立了诗律的新式。他们曾 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 新。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一.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
二.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或词,分 析其妙处。(写出了怎样的情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 (户外) 离堂华筵 景色: 景色: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情感: 情感: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别路山川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遥想) 遥想) 洛阳古道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拓展: 拓展: 对比阅读: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对比阅读: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 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 沉的明月; 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 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 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 )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 在何年。 道出了什么样的情境? 在何年。”道出了什么样的情境?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 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 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 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一 强调后会难期, “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 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知人论世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伯玉,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 射洪(今属四川) 因曾任右拾遗, 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 世称陈拾遗 陈拾遗。 陈子昂集》 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陈子昂主 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 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 《诗 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 传统, 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 100余首 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感遇》 38首和 首和《 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 台歌》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 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 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 诗歌影响巨大。 诗歌影响巨大。
初探诗意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 精美丰盛的席宴。 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 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 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 遥远。 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 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 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精读鉴赏——体悟其精妙 体悟其精妙 精读鉴赏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 )首联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 在即的场景,句中的“ ”“对 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 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一联的表达效果。 一联的表达效果。 (3)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 道出了什么样的情境? 年。”道出了什么样的情境? (4)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 )本诗是一首离别诗, 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4)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 )本诗是一首离别诗, 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 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 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 表现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表现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 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 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 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 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春夜别友人二首
制作: 制作:江苏板浦高级中学 李艳丽
初读, 初读,感知内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王诗点明送别的原因;而陈诗分别 、王诗点明送别的原因; 的缘由没有交代,正因为如此, 的缘由没有交代,正因为如此,该诗成 为一种最无奈的分别。 为一种最无奈的分别。 2、王诗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意 、王诗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 调爽朗;而陈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调爽朗;而陈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3、王诗侧重于“送”;陈诗侧重于 、王诗侧重于“ “别” 4、王诗以抒情为主,陈诗以写景为主。 、王诗以抒情为主,陈诗以写景为主。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 句中的“ ”“对 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 情? 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 然无绪, 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 神的神情。 神的神情。 其意是面对华筵, “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 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 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背景介绍
武则天光宅元年(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春。时 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 奔赴东都洛阳,求取功名。 洪,奔赴东都洛阳,求取功名。临行 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 友人设宴欢送他。 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 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离别之 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春夜别友人》 《春夜别友人》共两首 ,课本所选的 是第一首。 是第一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