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别友人》

教学目标:

1.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2.教学方法:

点拨•诵读•回味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登幽州台歌》引出诗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同学讲出此首诗的作者――陈子昂。

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特点――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陈子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

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写作背景: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三、检查预习

1.字音识记

2.词语理解

四、读析诗歌。

(一)单读-齐读,试背

(二)理解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室内→室外

(三)归纳主旨

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五、赏析评点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意象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字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意象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炼字

“绕”:山川萦绕,别路迢遥。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炼字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4.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问句作结

“悠悠”:道路漫长。

“何”:时间遥遥无期。

后会无期,隐隐忧愁

六、总结

1.思考: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

2.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

首联:写别筵将尽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遥望将赴之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3. 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觥筹交错之时,欢声笑语之外,显现淡淡的惆怅,别时容易相见难,离别在即,透出隐隐哀愁。

七、探究与拓展

1.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

提示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

2.衬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的颈联用了以景衬情的方法。衬托的艺术手法在2011年重庆卷和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的古诗鉴赏中都作了重点考查。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

烘托。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1)诗的标题为“晚次乐乡县”,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中是如何表现“晚”的?

答案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末句“夜猿鸣”,直接点出“夜”字回应篇首“日暮”,结束全诗。全诗以景写情,动静结合,以时间为线索表现“晚”景。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入暮以后渐入静境,猿的啼叫声清亮而凄婉,此时此境,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愁、无尽的乡思之情油然而生。

八、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完成“文本拓展”题。

2.预习《春江花月夜》,认真诵读、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