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
春夜别友人二首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北郭 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征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 萧萧班马鸣 鸣 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译文
青山横北郭,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青山横北郭,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白水绕东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白水绕东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此地一为别,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此地一为别,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孤蓬万里征。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孤蓬万里征。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浮云游子意,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 浮云游子意,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 落日故人情。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 落日故人情。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 挥手自兹去,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萧萧班马鸣。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探讨: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间: 空间: 景色: 景色:
离堂华筵
室内
别路山川
户外
洛阳古道
遥想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情感: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原文、赏析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原文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赏析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高二选修)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2、朗读3、理解诗意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颔联: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4、自读思考:(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明确: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明确: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夜晚→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室内→室外(5)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5、品读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明确: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春夜别友人(四中)
目录
• 引言 • 诗歌内容 • 诗歌意象 • 诗歌技巧 • 诗歌主题思想 • 诗歌影响与价值
01
引言
主题背景
离别之情
此诗是一首离别诗,表达了诗人 在春夜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谊 和离愁别绪。
时代背景
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诗歌中透露出对时局的担 忧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人介绍
对离别的感伤。
整体理解
诗歌主题
此诗以春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 情谊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离情别绪融入春夜的景色之中,情景交 融,意境深远。同时,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03
诗歌意象
春天夜晚的描绘
诗人姓名:陈子昂
诗人成就: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深沉、激昂著称, 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作品:他的代表作还包括《登幽州台歌》、《感遇诗》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02
诗歌内容
原文呈现
• 全文内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 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情感渲染与表达技巧
情感渲染
诗人在诗歌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离别的 场景,成功地渲染出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 这种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 的情感波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表达技巧
诗人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多种技巧, 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这些技巧 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同时 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促进了文化交流
作为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歌作品,该诗 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
《春夜别友人》课件
陈子昂
导课 ●明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鹊踏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导课 ●明标
1.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及感情。 3.体会诗文的表达艺术。
答题思路:
字的含义+修辞手法+描述诗句+情感。
训练 ●巩固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训练 ●巩固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 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自主 ●合作
【独学】
1.阅读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圈点勾画,了解陈
子昂的相关知识。
(2S)
2.大声朗读诗文两遍,读清字音,读准句读(2S)
【独做】
1.自由朗读诗文,试译全诗。并完成一下内容。 本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内容,表达作者 了_____________情感。
自主 ●合作
【合作】
我最喜欢 一联(或一词),因为 :
提示:可以从意象,炼字,意境,手法,情 感等角度来赏析来品读赏析
展示 ●质疑
【展示】
我最喜欢
一联(或一词),因为 :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春夜别友人》是由陈子昂所创作的,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夜别友人》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夜别友人》唐朝: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古诗简介《春夜别友人》是唐代杰出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此诗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春夜别友人》翻译/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春夜别友人》注释绮筵:华丽的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长河:指银河。
银烛:明亮的蜡烛。
注解: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春夜别友人》赏析/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赏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
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幺
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
春夜别友人二首
陈子昂
离别的诗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陈子昂(约659~700)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 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 《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恢复《诗经》的 “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 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 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 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 中。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室内→室外
空间: 景色:
离堂华筵
室内
别路山川
户外
洛阳古道
遥想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背景了解: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 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 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 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 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这是一首送别诗。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①绮筵,华美的筵席。
②琴瑟:比喻友情。
③长河:指银河。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二: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答: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春夜别友人语文课件PPT
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 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 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
动人深长。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 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 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 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 的代名词。
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 “斜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 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 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 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 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 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反衬)。
记忆中的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24.生活就是这样,别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面对生活,我们除了坚强,就是继续,别无选择,路可以回头看,但不可以回头走! 50.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者,将永远成不了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 57.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63.天下没有廉价的成功。 55.逆着光旳从来只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26.不断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这是生存的法则。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为,最终只能带来更多的危机。 24.肉体是精神居住的花园,意志则是这个花园的园丁。意志既能使肉体“贫瘠”下去,又能用勤劳使它“肥沃”起来。 80.所谓没有时间,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它。 43.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30.我以神的姿态,闪耀在这美的瞬间。 25.山高路遥不足惧,最怕贪图安逸心。 68.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经验。 85.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 59.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22.每一个失魂落魄的现在,都有一个吊儿郎当的曾经,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罪有应得。 71.每个人都必须找到生活的意义。他需要做一项工作,来促使自己真正找到时间的感觉。一个人所拥有的空闲时间越少,那么他就会更加理解时间的价值,也就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时间。 34.一个人可以失败许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别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 31.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1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1.褴褛衣内可藏志。 27.不要接近我靠近我熟悉我,然后离开我。 80.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 29.彩虹,在大雨后出现;腊梅,在风雪中吐蕊;雄鹰,在险峰上空盘旋;人,在困境中弥坚。成功不是回首,不是寄望,而是把握现在。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在于自己的努 力。就算没有人为你鼓掌,至少我还能够自己欣赏自己!
送别诗---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意 象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弦乐器演奏时 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炼
字
“绕”:山川萦绕,别路迢遥。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炼 字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 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 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间接写别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 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 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惜别送别诗
•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 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 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 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 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 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 银烛: • 绮筵: • 琴瑟:
• 晶莹洁白的蜡烛。 • 华丽的筵席。
• 隐:
春夜别友人,翻译
《春夜别友人二首》翻译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作品名称春夜别友人二首作品别名春夜别友人创作年代初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陈子昂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1作品原文编辑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⑴,金樽对绮筵⑵。
离堂思琴瑟⑶,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⑷。
悠悠洛阳道⑸,此会在何年。
其二紫塞白云断⑹,青春明月初⑺。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⑻。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⑼。
[1]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2] 白话译文其一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其二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2] 3创作背景编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内涵【唐】陈子昂
总结
把握诗歌感情的几个方法:
1、关注诗歌的题目 2、知人论世: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
创作风格 3、抓关键句、关键词 4、词中的用典 5、关注诗歌的注释 6、关注诗歌中特定意象的特定含义 在解读诗歌时,这几点可以综合运用。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 出神的神情。 “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 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
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 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 会在何年。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 的表达效果。(4分)
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 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 绪。
用简要的 语言概括 各联的意 思?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
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
涌。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分“对” 的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妙处 ?
积累一些特定意象的内涵: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作者为唐朝诗人陈子昂。
其古诗全文如下: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前言】《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翻译】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第二首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
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
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出神的神情。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关试题及答案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4、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5.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答案:“生”不是误用。
恰恰妙在此处。
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
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实质上是体会“生”背后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应注意联系情感表达来析字答题。
6.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
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感情。
答题时要注意联系全诗,在解读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7、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怨”,因“思”生“怨”,“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灭烛”,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答案:7、B“怨”,因“思”生“怨”,“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应理解为:“怨”字,诗中指“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二:1、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答:“隔千里兮共明月”—宋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答:“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答: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王维《山居秋暝》阅读训练及答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参考答案: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前两句或后两句都可以)2.准确。
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3.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
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6分)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参考答案:8.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9. 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李白《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景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动静结合,“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动态(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3、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4、颔联写送别之事。
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5、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6、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7、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8.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意思对即可)9、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答案:“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2分)10、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3分)答案: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离别之情。
(3分)(1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案: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1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13、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这些词形象的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14、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答:“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