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开展史料教学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c6b1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8.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是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史料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和道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侧重探讨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目标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教学目标可以包括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影响以及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二、选择历史资料在进行史料教学时,选择适当的历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资料不仅要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可以选择历史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选择历史资料时,也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引入不准确的信息,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适当地设定一些学生自主搜索历史资料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是史料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根据所选取的历史资料,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思考和分析。
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不同人物或群体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逐步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fe1dc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c.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让学生去研究、分析和解释史事,从而获取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选取合适的史料。
在开展史料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史料。
可以选择历史文本、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文物等多种形式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能够反映出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历史背景。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在运用史料教学法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合理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析和解释史料。
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一段史料,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进行问题引导与讨论。
在学生研究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现历史事件的规律和影响等。
通过问题引导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开展小组展示和总结。
在学生研究完史料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史料来进行展示,同时总结出他们对这段史料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小组展示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加深对史料的理解和记忆。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选取合适的史料、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进行问题引导与讨论以及开展小组展示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79c3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
二、选择合适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时,史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三、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选择好史料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了解史料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史料,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人物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六、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e43fa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06.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技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精选史料,注重针对性在选择史料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所选史料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选择一些与诗词、书画等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三、巧妙设问,引发思考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可以通过提问“你认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史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史料、巧妙设问、丰富教学手段等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和综合素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9650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8.png)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社会发展,人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学科,它是我们了解与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史料则是历史学家们通过考察、收集,整理、研究、分析等科学研究手段所得到的文献、画像、物品等历史记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了解和探究现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和人类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揭示历史真相,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史料可以忠实地反映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丰富的信息,从而揭示历史真相。
形象生动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当时人的思想、民俗、风俗等情况,从而更好地感受到历史风云背景和深刻含义。
另外,让学生观看史料,从而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世界不同的文化。
2、提高学生的史观史念只有发展正确的史观史念,才能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用于人生的道路上。
史料是史观史念的重要来源,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在历史研究中史料的使用也需要正确的史观和史念指导,否则会引起不良的思想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史观史念、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学生可以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总结归纳历史,形成对历史的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形成组织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做好史料工作的高要求,也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史料的类型及其应用1、文学类史料文学类史料包括历史文献、地理志、族谱、经陈、传记等。
这些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般以历史文献为主,主要包括史籍和碑册等。
这些文献可以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面貌,开展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史观。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7d47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a.png)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史料的选择、解读和引导学生运用史料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史料运用的效果,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一、史料选择不够恰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们 often 面临着史料选择不恰当的问题。
有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会选择一些含有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数据的史料,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导致史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部分老师在史料选择上缺乏创新,经常使用一些老套的史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
对此,老师们可以尝试选择一些简洁易懂的史料,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史料的选择也应多元化,可以从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史料中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二、史料解读存在一定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 often 面临着史料解读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
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史料的理解难免产生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只能理解史料的表面意义,无法深入剖析其内涵,导致史料的深刻含义无法传达。
一些老师可能对史料的解读存在片面性,过于注重史料所呈现的事实,而忽略了史料所隐含的思想和价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提问、讨论、分组合作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史料解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史料的内涵。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史料,形成独立的见解。
三、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存在困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 often 面临着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存在困难的情况。
学生们可能会对如何运用史料产生困惑,有的学生可能只能简单地复述史料的内容,而无法进行拓展和延伸。
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因为史料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数据而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运用史料。
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通过详细的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史料。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454b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d.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一、引言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们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择合适的史料选择合适的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史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有任何篡改或伪造。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核对证据等方法,确保史料的真实性。
2.针对性:史料的选取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3.多样性:史料的类型应该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呈现史料为了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关注度和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呈现史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有机融合,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史料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史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素养。
四、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其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形成结论。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1.问题设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史料的主题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史料并思考答案。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对比分析:将不同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bd96a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d.png)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史料教学。
其次,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开展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史料进行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明了、内容丰富的史料进行教学,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复杂、有深度的史料进行教学。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朗读和复述。
可以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比较和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史料。
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史料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鉴别史料的真实性和偏见,培养学生的审查和批判史料的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历史研究文献,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史料。
另外,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还可以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比如,可以将史料教学与课堂讲述相结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史料,让学生在讲述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史料内容。
同时,可以将史料教学与现场考察相结合,带领学生到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加深对史料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将史料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史料内容。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不仅是理论上的思考,更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机运用和探索。
通过适当选择合适的史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史料的浩瀚海洋中航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查和批判史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的重要和现实意义。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d21a1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b.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策略:1. 选取适合的史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史料。
可以选择与当地地方历史相关的文物和文献作为教学史料,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历史变迁。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展开辩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史料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等。
5. 制作展板和报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史料,制作相关的展板和报告,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通过展板和报告的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史料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7.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在使用史料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史料进行回答和解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86c6c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0.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学生们了解历史、理解历史的基本素材。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希望能够给历史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一,充分挖掘史料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史料的内涵,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解读史料,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史料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史料中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这个史料对我们了解历史有什么帮助?”第二,注重史料与时代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史料与时代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史料所处的历史时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背景、介绍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的变革和演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史料与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研究史料中的矛盾与争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史料中的矛盾与争议,让他们明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是多面的。
教师可以通过对矛盾和争议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避免对历史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史料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让他们了解历史研究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第四,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究和研究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史料的背景、介绍史料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感受史料。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历史的世界,更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历史。
第五,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让他们掌握分析史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ac40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9.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历史课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思考过去的重要途径,而史料是历史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
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史料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一、史料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史料教学法是以史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把史料作为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的核心,通过研读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而且史料教学法更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复杂性,使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生机的生活。
二、利用史料教学法的具体方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在教学中,老师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是文字、图片、文物等,要求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对于初中生,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是一些经典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又或者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例如古代的诗歌、辞赋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所选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史料中蕴含的信息和价值。
这包括史料的产生背景、作者身份、时代特征、语言文字特点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背后的真相,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3. 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让学生根据史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由学生们针对同一份史料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激烈的历史辩论。
通过历史研究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4. 提倡实地考察和调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倡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史料,深入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444ca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6.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策略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史料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通过史料可以真实地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解读史料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其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史料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史料进行教学。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因此要选择一些简明、生动的史料进行教学。
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的目击者记录、历史人物的言行或者历史文献中的片断等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不是通过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去理解历史。
二、多样化的史料教学方法在利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形式来进行史料教学。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展开辩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形成独立的历史观点。
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注重历史教育的实际应用在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历史教育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展览活动、写作比赛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历史学者或者爱好者进校进行交流讲座,让学生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接触来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并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0820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7.png)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当下和未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史料获取困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历史史料来进行教学。
史料的获取并不容易,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史料。
一方面,一些史料可能需要通过购买或者租借来获取,而学校的经费并不一定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一些史料可能受到版权保护,教师需要在使用时遵守相应的规定。
这些都给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史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通过购买一些常用的历史史料书籍来充实教学资源,也可以向教师提供一些经费来购买所需的史料。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来获取一些免费的史料资源,减少购买史料的压力。
教师在使用史料时也要严格遵守版权法规,尊重知识产权。
二、史料呈现单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教科书来引用和呈现历史史料。
教科书中呈现的史料通常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全面了解。
由于教科书的篇幅和限制,一些重要的史料可能被删减或者简化,影响了学生对史料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史料,例如从其他教科书、专业书籍、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史料资源。
教师也可以自己整理和编辑一些史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发布和呈现。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研究史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史料通常比较抽象和复杂,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来理解和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限制,他们对于历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能比较薄弱,难以深入把握史料呈现的信息和内涵。
浅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9e1b3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1.png)
浅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摘要:史料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思考历史,带动学生历史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应用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教学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知识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还向学生传达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指引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向,使学生主动承担起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
以前初中历史教师很少进行史料知识的拓展,限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即使在历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也得不到培养。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史料知识的作用,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恰当的史料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学会多角度解读历史,从中感悟人生哲理,体会时代变迁,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历史素养[1]。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开拓学习主动性,激发潜在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讲解及灌输理论知识。
一些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导致课堂知识点吸收差,知识掌握也较为薄弱。
如将史料有效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完善现有课堂的学习气氛,增加史料学习环节。
让学生在准备史料的过程中,通过筛选及确定,也让学生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延展性学习与了解。
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分享的同时,也凝聚了课堂学习气氛,绘声绘色叙述自己准备的史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大家在一起互问、互动、互答的学习氛围,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样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拓宽知识面,培养价值观史料和历史教学密不可分,史料具有历史的延展性,其内容更丰富、更真实、更具有历史意义,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加课外知识,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a2d5e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f.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历史是一门以史料为依据、以史料为基础的学科。
而史料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文献资料或物质遗产,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史料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史料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史料。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可能理解不深,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理解的史料进行教学。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历史文献或图片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结合多种教学资源开展史料教学在开展史料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史料、历史动画片、历史纪录片、历史图片、历史博物馆等多种资源来辅助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历史,增加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注重史料教学的实践性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注重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史料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历史参观、到历史场地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历史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史料解读在史料教学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史料的解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到史料的解读和分析中来。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857f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d.png)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摘要:为响应素质教育政策,初中历史教学应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革新,使之与时俱进,朝着现代化发展迈进。
而现实情况则不然,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程度不强,依旧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应当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之明确史料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积极引用该项教学模式来创新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整体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策略引言:史料是历史学科建立和不断深入研究的依据,记载了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时期的各种资料。
史料教学法是依托历史资料展开进行历史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将此种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详细地呈现历史知识,还能够传递历史文化,让学生深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提高个人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中的作用探究其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蕴含诸多历史故事,而很多历史故事并非枯燥,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合理地应用史料教学法来组织开展历史教学,将以一个生动形象、趣味十足的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进而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有效学习。
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与素养。
将史料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能够对教学内容予以补充,将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既能够让他们了解完整的历史事件,又能够让他们深受历史事件背后所体现的内涵与文化影响,增强自身的历史思维,发展自身的历史素养。
二、在初中历史中应用史料教学的策略探究(一)围绕历史资料的内容设置问题历史资料还具有一项功能,即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历史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历史资料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资料的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思辨精神,并根据历史资料的内容积极探索历史知识,并进行总结不同的历史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老师可以在播放完影视资料后问学生:学生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在甲午抗日战争中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这样,刚从历史资料中醒来的学生将立即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教科书中积极寻找答案,并讨论为什么影片中的中国人会展现出那样的精神和面貌,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抗日战争对1894-1895年抗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对战争对当时中国人民造成的破坏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历史史料学习历史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0e1ab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f.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策略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利用史料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利用史料教学策略。
第一是展示史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史料。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史料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加深对历史的印象。
在教授明清时代的历史时,可以展示相关时期的艺术品、建筑物、器物等史料,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第二是阅读史料。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获取关键信息,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培养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教授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发明史料,了解古代科技的进步和影响。
第三是分析史料。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史料,要求他们分析史料中的信息,理解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时,可以给学生一些与晚清时期有关的史料,让他们分析清末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理解晚清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第四是比较史料。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组相似主题的史料,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史料中的异同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教授世界历史时,可以给学生一些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有关的史料,让他们比较不同地区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第五是创造史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场景,创造史料。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细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授古代战争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组织模拟战役,创造相关的史料,感受战争的紧张与残酷。
通过以上几种利用史料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翻阅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1e73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6.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历史是一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
而要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史料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通过史料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史料的意义、分析史料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史料教学法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选择优质史料在开展史料教学法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史料。
优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的、具有权威性的,并且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
可以选择与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的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史料,以及与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史料。
也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史料,例如历史名人的原始文献、历史事件的真实图片等。
选择优质史料对于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时,可以采用“五个步骤分析法”。
帮助学生了解史料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相关人物等。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内容,包括史料中的描述、记录的事件或事实等。
让学生思考史料的作者,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等。
第四,让学生分析史料的质量,包括是否真实可信、是否有权威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史料对于研究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哪些启发和意义。
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史料,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参与互动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史料教学。
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史料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向全班呈现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受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学习到更多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开展多种评价形式在史料教学法中,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
浅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d6354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2.png)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学生在众多的史料中挑选出最典型的且符合学习内容的史料资源,帮助学生明确课程的重难点。
如:“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
”接下来,教师要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参与者主要有哪些人?这次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效突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构建史学体系,拓宽学生视野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史料资源的积极作用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增加历史知识量,拓宽历史视野。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时,教师要提前搜集史料,在更详尽的讲解中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更深刻地掌握这节课程的重点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并通过“材料中反映的是李鸿章在什么事件后的自我反省”“其中提到的‘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什么事”“‘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说明了什么道理”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史料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全面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更好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的来说,史料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量、锻炼思维品质、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精心挑选史料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综合素质,为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教学目标贡献力量。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b2ab37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f.png)
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史料教学法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史料教学法是将史料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让学生深入研究、分析、比较和解释史料,来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解和探究。
1. 利用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史料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形式,例如: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听取、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史料,来发现历史事件和过程中的细节和变化。
例如,在教授《大航海时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航海的纪录片,比较不同时期的航海技术和装备,阐释航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教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古代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所留下的文献、图片了解古代科技的状况,探究科技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研究史料时,发现其中的矛盾、不足、未解之谜等,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找寻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现状、政治上的变化、国际关系的博弈等问题,提出一些历史问题,例如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关系为什么短暂?为何毛泽东会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
3. 利用小组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研究任务,比如共同阅读一本相关历史内容的书籍、共同制作历史时间轴、共同分析史料等。
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音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古代音乐乐器,了解乐器的发展历史、演奏方法、演奏曲目等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4. 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比如教学平台、网络搜索引擎、观看在线视频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开展史料教学
发表时间:2013-06-17T10:57:41.5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8月总第143期供稿作者:齐发萍
[导读]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基本的历史材料,教学只能是空谈。
齐发萍新疆石河子市第十九中学832000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基本的历史材料,教学只能是空谈。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以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
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构建关于过去的论述,历史教师普遍认为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了史料即是符合了历史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选择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史料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能否充分论证教科书上的某个结论,这些说明教师在利用史料时功用心过强。
但是我们细读教科书,就会发现除了少量原始史料外,其余大部分内容都是教材编写者自身的研究结果或结论性的语言,其自身是否可以作为“二手史料”尚且不论,作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教师们在教学时运用史料仅仅是印证教科书的结论,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这显然背离了教学的初衷。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义务教育历史课标的要求。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
”“论从史出”,要尽可能地搜集各方面的史料,对这些史料进行全面分析,才有可能接近历史事实。
以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为例,在选取史料时我引用了陈独秀先生在不同的报刊有截然相反的两段论述:1918年,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叫义和拳不再发生——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
我国民要是希望义和拳不再发生——到底走哪条路而行才好呢?”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
”该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呢?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材料内容,经过分析讨论得出了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的积极性和愚昧落后的消极性。
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又补充了部分社会背景:1918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倡导新文化运动,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愚昧落后被陈独秀无限夸大了;而1924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他,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里,更多关注的是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积极作用。
由此我引导学生得出了一个结论:动机、倾向、利益和目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不同。
通过这种教学我教给了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要搜集、比较不同的史料;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有质疑的精神;要培养解释历史的方法和能力。
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比较贫乏,缺乏必要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会辨析材料,在读完前引的两段材料后,可能会出现思想混乱,甚至得出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
前引张静轩老师关于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也提及这一情况,张老师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教师)认为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
A.史料是客观历史的真实记载。
B.对同样的史料,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
C.针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史料大致相同。
D.事件当事人的记录最全面、最客观。
受访教师的答案分别是:A占8%;B占85%;C占7%;D为0。
2.你(学生)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B.对同一个史料,可能会有多种解释。
C.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记载是完全真实和可信的。
D.所有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受访学生的答案分别是A占13%、B占19%、C占54%、D占14%。
在这一调查中,对于当事人的记录是否最全面、最客观,学生和老师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而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忽略了辨析史料真伪能力的训练,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种下的苦果。
在读完张静轩老师的文章后,我也尝试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
例如《戊戌变法》中,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每日每属,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
” 这段材料一直作为人们拥护戊戌变法的证据,我在讲述时,向学生提了几个问题:
1.这段材料是“戊戌变法”亲历者的记载,那么它是否是真实可信的?
2.以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是否真的能够实现?
3.如果内容不真实,作者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则材料并不完全真实,因为当时能够上书的只有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其目的是为了抬高戊戌变法的地位。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为学生补充:《戊戌政变记》写于变法失败后,当时光绪帝被囚,“六君子”被斩,康、梁流亡海外,海内外舆论纷纷斥之为误君误国。
为了进行辩论,争取舆论支持,同时游说日本政要干预解救光绪帝,梁启超匆匆写成此书。
所以此书的背景及目的都具特殊性。
所以,争论亲历者记载是否属于信史,一方面可以鉴别史料,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才是史论结合。
当然,要把史论结合立即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意味着,这种具有一定反思性的史料教学法,只有持续地进行,才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