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研究

合集下载

关西新围 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

关西新围 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

关西新围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关西新围堪称客家方围的经典,不仅规模宏伟、布局讲究、功能齐全,而且具有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的应对之道。

围屋总共花费百万银两,历时29年方才建成,在这项巨大的工程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而围屋的建造者徐老四,更是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

如今,围屋中的年轻一代大多在外工作、读书,围屋寄托着他们浓浓的乡愁。

而对于海内外的客家人而言,这座古老的围屋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大约在1600年前,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

追溯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太多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回望这条曲折、漫长的迁徙之路,有一个地方不能不说,那就是江西赣州,因为这里是他们南迁途中最早的落脚之处――他们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其中的围屋就是最好的见证。

赣州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县,共有370多座,以“方围屋”为主。

在这些围屋中,最著名的要数关西新围,它是迄今国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结构和功能最齐全的赣南客家围屋,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古堡”。

走进其间,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客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还能从主人传奇的人生中去感知客家人的精神与情怀。

客家方围的经典规模宏大、布局讲究、防御性强关西新围坐落在龙南县关西镇环抱的群山中,这座围屋建于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由赣南名商徐名均所建。

围屋呈长方形,长约94.6米,宽约83.3米,为三层土木结构,占地总面积约0.8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宏伟,堪称客家方围的经典。

从高处俯瞰,整座建筑的结构像一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就是围屋的祠堂。

祠堂是围屋的中心,也是整座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犹如“圣殿”一般。

祠堂分为上、中、下三厅,即客家民居讲究的“三进”。

以祠堂为中轴线,围内建筑对称布局,主房结构由“三进三开”扩大为“三进六开”,所以形成了九幢十八厅的建筑布局,共有14个天井,124间主房,是一座豪华大宅。

龙南知名客家围屋

龙南知名客家围屋

龙南镇第一小学客家文化知识宣传龙南知名客家围屋龙南县位于江西的最南端,有“江西南大门”之称,龙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小武当山等等。

龙南矿产资源也很丰富,重稀土储量居世界之首,被誉为“重稀土之乡”。

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

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闽西的土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古民居”。

龙南位于江西省的最南端,毗邻广东和平、连平县,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

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以来,已有千余年历史,是闽、粤及海外客商人的原居地。

赣粤高速、京九铁路、105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在此纵横贯通。

全县人口30万,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川秀丽、风情醉人。

气势恢弘壮观的小武当山99座丹霞峰林绵延不绝,如十里画卷徐徐展开;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旖旎迷人,珍禽异兽出没其中,享有“南岭翡翠”、“动植物王国”之美誉;玉石仙岩(阳明书院)碑林重现了王阳明等先哲前贤们传学布道的身影;龙头滩瀑布飞流直下,可与庐山三叠泉相媲美;具有浓郁客家风韵的“土围子”令人生发无限遐思……在这一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许多神奇峻美的自然景观和客家文化风情。

走进龙南,你可触摸到客家历史的体温,走进龙南,你可徜徉于绿色海洋……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保存了中原远古风情习惯、生活方式,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

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花岗砌成,易守难攻,非常坚固。

赣南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并于2007年10月25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项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走进龙南客家围屋

走进龙南客家围屋

走进龙南客家围屋赖建青每个人梦里都有一个故乡。

而中国人的故乡梦中,断断少不了这样一些意境:一黛青山、一抹平芜,柔婉清碧的曲流、青瓦粉墙的民居……来到位于九连山下桃江河畔的江西省龙南县,正好还我们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故园情境;南有小武当山的奇秀,北有龙头滩之幽丽,而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至今还保存着370多座充溢着浓郁客家风情、形态各异的围屋。

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传统居民的五大建筑。

这些高大的建筑、奇特的结构、精湛的工艺与迥异的风格,令许多慕名前来观赏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高耸入云的燕翼围位于九连山下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的燕翼围,因其建筑高耸,当地俗称“高守围”。

这座高大坚固的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代顺治7年,历经328年的风雨沦桑,那高达15米的宏大建筑依然巍然屹立着,至今仍然是杨村镇最高的建筑,犹如鹤立鸡群般俯瞰着四周的田园农舍和日趋繁荣的杨村圩镇。

燕翼围是座封闭式高墙建筑,占地面积近2千平方米的围屋只有一座大门供人们出入内外。

安放在围屋东面的拱形石框大门高2.5米,大门顶上镌刻着“燕围屋”三个颜体大字,笔力沉雄神完气足,给人以一种宽容博大端庄肃穆之感,足见书者书法传统功力之深厚。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三个大字系清朝道光年间殿试钦点探花郎周玉衡所书。

其时任赣州府道台,于道光二十九年巡乡至杨村,住在围屋内,宴罢登楼远眺,南望小武当突兀奇峰,西览九连山苍茫林海,俯视田园农舍袅袅炊烟,仰观天际苍穹霞染云飞,赞不绝口。

围内绅士赖嘉谟乘机送上文房四宝,恭请道台大人题写围名。

周玉衡手捋长须欣然应允,乃挥毫驰墨写下“燕翼围”三个大字,后由赖嘉谟延请名匠高手镌刻于在门上。

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动荡多事之秋的燕翼围,在众多客家围屋当中以高大坚固而著称。

其时赣粤边境战事频仍,烽烟四起,当地绅士赖福之感于率家奔走避乱之苦,顿萌生建造高围御敌安居之念,禀父告准后乃请丰城名师巧匠择吉起基。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摘要:客家围龙屋是客家的典型民居建筑物,拥有非常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客家围龙屋是世界居民建筑当中的代表性特色建筑,。

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为特殊的艺术表现特色,可以传递给人们更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信息。

并且在优化内部装饰特征的过程中彻底展现了客家人独特的建筑智慧,是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以及融合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引言:相传在晋魏时期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三次进行了大举迁徙华南地区的景象,因为在官府入籍时需要与其他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迁移的人们被称为客家人。

因此客家文化也被流传下来,客家建筑围龙屋是客家特色的代表性民居建筑物,其中所独有的民俗文化特点在客家围龙屋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目前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主要象征。

1.客家围龙屋的起源和布局1.1起源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在南宋时期因战乱饥荒被迫迁徙之后,最终留归于南方平坦区域的丘陵地带,为了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登记户籍时被称为客家、客户和客籍,所以就有了客家人的称呼。

围龙屋是客家民族特色的建筑,因为客家人为了预防外部敌人和野兽的侵袭,大部分是以群居的方式进行生活所形成的围龙屋、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土楼、四角楼和雕楼等建筑类型,都是拥有浓烈客家文化色彩的建筑物。

其中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客家人采用中原建筑的方式,运用台梁式和穿斗式的结合工艺将其选择在斜坡地段和丘陵地带所建造而成的。

房屋主体结构主要是一进三厅和两相一围的表现形式,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区相对较为偏远,所以为了更好的防止盗贼的侵扰,会在建造时大部分是采取砖瓦和土坯相融合的建筑方式[1]。

运用鸡蛋清和糯米饭作为粘稠剂,使用竹片木条作为筋骨夯筑起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从而形成完整的围龙屋建筑。

围龙屋是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和大小不同的厅堂,室外包括水井、猪圈、厕所、鸡窝、仓库等一应生活设施,在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厅堂院落中心必有半月形的池塘,之后还会有阴阳两极的太极图式。

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迹:客家围屋(精)

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迹:客家围屋(精)

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迹:客家围屋摘要:住在围屋里的人,都称自己是“客家人” ,过着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汉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一个大围屋里常常住着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们同姓、同宗,有的还是同一祖先的直系血缘后代。

围屋功能齐全,保存完好,溶生活、娱乐、防御于一体,古朴雄奇,散发着浓郁的客家风情气息,科学家称之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迹。

一、客家围屋的起源。

大约 1600 年前,为避战乱,客家先民一步三回头,淌着热泪,恋恋不舍离开了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而遥远的南迁之路。

晋末的战乱让世代生活在中原的人们南逃避祸,以期保全家族的香火延续;唐代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持续的战火离乱,让久居中原的人们已经没有了安土可依,南迁成为许多人不再选择的选择,“靖康之难”后的北宋覆灭,朝廷偏安江南,中原再次陷入灾难与恐慌,南迁又成为众多中原人的无奈。

在漫长的岁月中,遭遇了多少次大动荡,经历过多少次大迁徙,在中国汉民族的谱系中,从此多了一个优秀的民系——客家;在向来蛮荒的南方山地,从此多了一批勤劳的拓荒者——客家人。

他们在把足迹踏遍南方山地的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传播到了南方的山山水水,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他们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不断。

建在千里赣江源头的赣州城,城墙下,左边章江,右边贡江,两江合流就成赣江。

赣江是南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江支流,客家祖先就从这通道涌进赣南山区,然后深入福建、广东。

赣南围屋客家历史最鲜活的载体,更是客家研究最生动的物证。

围屋几乎就是客家的象征。

客家人可以不住围屋,但住在围屋里的,一定是客家人。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

“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

外来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

最后,终于反客为主。

接着,又来了新客。

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被看作“客”。

无论是“老客” “新客”,相处时间长了,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的土著人群。

围龙屋详细介绍

围龙屋详细介绍

围龙屋,也被称为客家围拢屋,是客家围屋(客家围村)中最典型的一种,属于半圆形客家围屋(客家围村),是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礼制、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的围村民居建筑,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

围龙屋的建筑风格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

主体结构一般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其中“一进”指的是大门进入后的第一个院落,“三厅”指的是三个主要的大厅,“两厢”指的是左右两侧的房屋,“一围”则是指整个围龙屋的围墙。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

围龙屋的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的尽头,会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围龙屋的大小不一,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而大型围龙屋则有四至六条围龙。

一座围龙屋就是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彰显了客家人“崇正”和“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表现在建筑上讲究“天人合一”,在居住上喜欢“聚族而居”。

围龙屋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代表性建筑,是客家文化的象征,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它体现了客家人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研究客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如今,围龙屋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一、客家围屋建筑的特征1.宏伟壮观:客家围屋建筑多呈四合院状,外形庞大,建筑面积通常在1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整个围屋由多个楼阁、房舍组成,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2.坚固耐用:客家围屋建筑采用木材和砖石等天然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

围屋的墙壁厚实,屋顶覆盖有瓦片或石板,能够有效抵御风雨和其他自然灾害。

3.多层结构:客家围屋一般分为多层,最高可达三至五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一楼主要用于储存粮食和谷物,二楼用作起居和饮食,顶楼供人居住。

多层结构能够节约用地,并方便舒适的生活。

4.防御性强:客家围屋建筑的墙壁厚实,并设置了各种防御设施,如天井、堡台、望楼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有效的防御和保护,帮助客家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和山区盗匪。

5.环境友好:客家围屋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建筑的布局通常遵循地势起伏和山水环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风力和水资源。

围屋常常建在山腰、河边或坡地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客家围屋建筑的传统文化特色1.家庭观念强:客家人重视家族和家庭的重要性,围屋作为家庭居住的象征,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价值观。

围屋内部分为多个房舍,每个房舍由不同的家庭成员居住,但又共享一个院落和共同的生活空间。

2.文化保护意识:客家人崇尚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祖先。

在围屋中,可以见到许多代代相传的家族文物、文献和古董,如家谱、家书、字画等。

这些物品代表着客家人对传统的热爱和守护,是他们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3.社区凝聚力:客家围屋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了社区的凝聚和交流。

围屋的庭院是社区的活动中心,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家族聚会和集体活动。

这种社区凝聚力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4.孝道文化:孝道是客家人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围屋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客家围屋的多层结构让老年人住在顶楼,以便他们享受阳光和空气,并方便年轻人照顾。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高原课题项目“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何 秀(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 要: 客家围屋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

龙南县拥有客家围屋数量多达376座,是赣南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

文章对龙南县客家围屋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客家围屋现状形成原因,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客家围屋;保护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志码:AProtection of Hakka Enclosed Houses in the Proces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Taking Longnan County as an ExampleHE Xiu(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China)Abstract: Hakka enclosed houses contain rich Hakka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re important carriers of Hakka culture, which have irreplaceable historical values. Longnan county has a total of 376 Hakka houses, which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Hakka enclosed house in South Jiangxi.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Hakka enclosed houses in Longna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akka enclosed hou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Hakka enclosed houses i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rocess.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Hakka enclosed houses; protection作者简介:何秀(1997-),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科学。

围屋之都-龙南

围屋之都-龙南

围屋之都——龙南摘要:位于赣州之南的龙南,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城,拥有376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围屋历史悠长,客家风俗浓厚,生态景色优美,山川秀丽多姿,大自然赋予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诸多神奇峻美的生态景观和客家民俗人文风情,是个令中外游人心驰神往的围美之城。

龙南境内拥有的客家围屋376座,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70%以上,形式各异的围屋,传承着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精神。

通过研究客家围屋,我们能够解读出客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龙南,围屋,客家围屋,客家人,古建筑赣南地处赣江上游,地势周高中低,南高于北,境内海拔200米至500米间的丘陵地形约占赣南总面积的61%,四周主要分布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地,约占面积的22%,盆地则仅占约17%。

赣南“处江右上游,地大山深,《赣州府志·序》中写到:“疆隅绣错,握闽楚之枢纽,扼百粤之咽喉”,“然山僻俗悍,界四省之交,是以奸宄不测之徒,时时乘间窃发,叠嶂连岭,处地既高,俯视各郡,势若建瓴”。

像“三南”、安远这些盛行围屋的县,县志上均有“地处万山之中”之语或类似意义的概述。

因此,宋元以来,这里就是不安静的骚土。

小乱不断,大乱必有份,所谓“自古以来,江右有事,此兵家之所必争。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源于中原汉族早期文明中心的黄河中下游流域,最早于东晋战乱时就开始向南迁移。

后来又经历多次大的迁移,比如在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中华”、“安史之乱”等社会动乱中。

由于当地的百姓生活无望,四处逃难,其中一部分难民背井离乡逃到南方,长达1500多年的汉族南迁史经过了许多地域站点,迁移人群以家族血缘群体为单位者多。

这些都与定居下来之后客家文化的形式、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明末清初,闽粤大量移民赣南,造成赣南生态失去平衡,人口激增。

另外文化差异与水资源、耕地资源争夺,客家人与当地居民纠纷不断;加上地处四省之交,山深林菁,易于藏奸纳匪明后期,赣闽粤湘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江西-赣州·龙南-世界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关西围

江西-赣州·龙南-世界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关西围

江西-赣州·龙南-世界最⼤的客家围屋群:关西围世界最⼤的客家围屋群:关西围——2021年春节之旅(2)赣州,是江西省的南⼤门,也称“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第⼀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的主要聚居地之⼀,客家⼈占赣州总⼈⼝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

在赣州这个“客家摇篮”,客家民居是被誉为“东⽅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的客家围屋经典样式。

这次春节之旅,主打就是赣州的客家围屋。

当然,短短⼏⽇我们不可能将赣州境内600多座客家围屋⼀⽹打尽,只能挑选客家围屋集中的龙南、定南、全南等地部分代表性的客家围屋游览。

⾸先前往的就是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的客家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70%以上,有着“世界围屋之都”美誉的龙南,直奔的就是名⽓最⼤的关西围。

关西围,由徐⽒家族开基祖徐有翁带领⼦孙于南宋初年从江西泰和辗转迁⼊关西后所建的客家围屋群,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由⾯积约3平⽅公⾥的西昌围、关西新围、⽥⼼围、⼤书房、鹏皋围、圳下围等六座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如众星拱⽉般连成⼀⽚,是世界最⼤的客家围屋群。

西昌围,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关西新围创建⼈徐名均(俗称“徐⽼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辈、⽗辈及其兄弟们在徐家风⽔宝地蛤蟆形上逐渐建起来的⼀座占地⾯积约5257.6平⽅⽶的不规则形围屋,为徐⽒祖围,俗称“⽼围”。

因徐⽒家族经营⽊材⽣意时船号和⽊头的烙印标记均为“西昌号”,故名。

由于西昌围是经⼏代⼈逐渐建成的,因此围内建筑没有统⼀规划布局,呈现杂乱⽆章、互不相连、⾃成⼀家的状况。

主体建筑的⽴孝公堂(即徐⽴孝,徐⽒第⼗四世、清代关西名绅徐名均之⽗)18块门页上雕刻有“三字经”典故彩画、天花板上绘有龙凤图案;六⼤伙厅(徐⽴孝⽣六⼦,这⼀组房屋属六个⼉⼦共有房,故名)⼀厅⽐⼀厅⾼,蕴含步步⾼之意。

⾄今依然有村民居住的西昌围,由于年久失修,围内屋⾯漏⾬、梁架腐朽等情况严重,正在维修中。

围内,被维修的建筑材料包围的遒劲⽼梨树欣欣向荣,在春风⾥绽放着千万朵洁⽩的梨花,与西昌围⼀起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围外,墙体上“⼀定要解放台湾”的巨⼤黄底⽩字⼤标语,则遗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浅谈客家围屋的生态设计特点及应用

浅谈客家围屋的生态设计特点及应用

协调, “ 室大则多 阴, 台高则多阳 , 阴则蹶 , 阳则痿 , 多 多 此阴
阳不适之患也 。” 吕氏春秋 ・ 已》指 出阴阳平衡就是适 《 重 中。如房子的窗户太多 , 阳气过盛 , 财也难 聚; 窗户少 , 日 终
不见 阳光 , 太暗 , 阴气重 , 容易招致阴灵作怪 , 病痛多 。所以 房子 的光线适 中 , 阴阳平衡 , 则财运也好 , 身体也会好 。
【 作者简介 】 刘德来(9 7 )男 , 17 一, 湖南永州人 , 浙江工商 职业 技术学 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 硕士 , 究方 向 : 研 艺术设计
方 面研 究 。

4 ・ 6
体现的是 中国元素 , 实质上也渗透 了这些思想。
1 . 就地取材 。其生态设计 的建筑 特征首先是节约和利 用可再 生资源 。客家 围屋选择和使用 的建 筑和装饰材料 , 清洁无毒 害 , 选择的材料 多为土 、 、 、 砖 石 木材 。围屋的建筑 结构地基 为石砌 , 且受 风雨 而的墙 特别牢固 。即在石 砌墙 以上是 三合土夯土墙 , 除了用石灰 、 黄泥和 沙石 搅拌 以外 , 还放入适 量的糯米 、 红糖掺在一起搅拌 , 了节省材料 , 为 墙 体一般仅 02米 。 . 夯土墙并非一次夯到顶 , 而是风干一层再
相 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对围屋的建筑选址 , 也就是现代 的房屋堪舆 地址 , 古代 的“ 风水 ” 它们 在建筑方 面的优 良 ,
才完美。 每建一座城市 , 每盖一栋楼房 , 都应先考山川大环
境 。大处着 眼, 小处着手 , 必无后顾 之忧 , 而后富乃大 。 三是 , 坐北朝南 。这不仅是为是采光 , 还是 为避风。中
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 ,风有 阴风 与阳风之别 ,

(31)走进龙南,中国客家围屋之乡

(31)走进龙南,中国客家围屋之乡

(31)走进龙南,中国客家围屋之乡记得1980年代,原邮电部曾陆续发行过21枚中国民居普通邮票,21枚普票分别是21个省市区的民居,面值从1分的内蒙民居到2元的江西民居,小时候还经常用到,那套邮票大概已经成为了我对中国各地民居的最初印象。

在交通和信息都不太发达的年代,从饮食到建筑,从语言到习俗,各地都是有极大的不同的,特别是各地民居建筑都保持着当地的风格,成为鲜明的记号。

不像今天,同样的建筑学教科书,流水线式的制造,使得全国各地都是大同小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仅千城一面了,甚至万村也一面了。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说过,建筑是时代和环境的写照,此话很有道理,虽然古建筑在规模和形状上不一定比得过现代建筑,但每一座古建筑都饱含着时代与地域的特征,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特色才是有观赏价值的。

于是福建的土楼、开平的碉楼都能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大院、陕西的窑洞等优秀的民居建筑都成为人们争相前往旅游的景点。

说到民居建筑,客家人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族群,客家人在中国的东南地区建造了两类极具观赏价值的民居建筑,那就是土楼和围屋,其实说土楼和围屋是一类建筑也可,因为两者有很多的相似性,首先两者多为客家人所建,源自客家人客居异乡的安全缺乏感;其次两者都是封闭式的家族聚居建筑,方便共同发展、共同防御。

但土楼和围屋也有很明显的区别,首先在建筑材料上,土楼多用石头和黄土,围屋多为砖石结构;其次在封闭性上,土楼封闭性更强,围屋特别是粤东一带的围龙屋,封闭性比土楼弱很多;第三在形状上,土楼多圆楼,围屋圆楼也不少,但更多方楼和半圆。

当然,可能还有更多的同与不同,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

叫做围屋或者围龙屋的建筑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东地区,其中赣南的围屋,严谨一点叫做赣南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信丰县、安远县、寻乌县6县境内,赣南围屋已经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

《走进客家围屋——龙南杨村燕翼围》

《走进客家围屋——龙南杨村燕翼围》

《走进客家围屋——龙南杨村燕翼围》
当时间以建筑的形式
永远定格成风景
龙南杨村围屋——燕翼围
风雨中展开雄伟的双翼
飞翔在蓝天下四百多年
他坚强不屈的英姿
傲然飞翔在新时代的苍穹之下
走进燕翼围
古代客家人建筑的智慧另人惊叹
方形的砖木结构层层环通
两轴对称的房间次序井然
青色的黛瓦
一片覆盖着一片
像说不完的故事层层叠叠接近古铜色的栏杆
精雕细琢瓦檐
沧桑而不失优雅典范
全方位瞭望的哨口
凝聚过多少守卫的日夜
风雨飘摇中的岁月
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人们在一楼敲起油盐酱醋的节奏二楼三楼房间统一精致
向里陈开木格窗棂
迎来送往了几百年的薄暮晨曦
结实厚重的土墙斑驳着时间的记忆一幅久远的生活画面鲜活在眼底
轻轻地推开窗扉
让阳光翻来历史的画卷
围屋整体一致的美感
重现百姓居家的宏愿
国有国的完美
家有家的团圆
永远不变的色彩
行走在每一层楼之间
厚实的木板在脚下发出空旷的回响四楼的每个房间
黑暗里瞭望哨口透进神秘的光
在那风雨飘摇的日子
保卫家园的意念多么强烈
围里水井供给冬暖夏凉
光滑的井沿痕迹斑斑
完善的生活体系
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天地
没有钢筋混泥土的助力一样矗立几百年的考验
没一块青砖黛瓦
凝聚着几百年的时光点滴他们匍匐着讲述
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
赐福子孙绵延的福址
更新于 2018-06-05。

客家文化在龙南

客家文化在龙南

客家文化在龙南客家文化在龙南摘要: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以来,客家人极力地保留着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使客家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汉族文化,又与时俱进地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龙南县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散发着客家文化独特的魅力。

本文就房屋、饮食、服饰及婚俗和节日等方面阐述龙南的客家文化。

关键词:龙南客家文化围屋饮食服饰婚俗龙南位于江西省的最南端,毗邻广东和平、连平县,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

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以来,已有千余年历史,是闽、粤及海外客商人的原居地。

全县人口30万,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

境内有气势恢弘壮观的小武当山,享有“南岭翡翠”、“动植物王国”美誉的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与庐山三叠泉相媲美的龙头滩瀑布……令人流连忘返的当数其中的客家文化。

一、围屋—客家文化的载体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保存了中原远古风情习惯、生活方式,是古代客家居民的主要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花岗岩砌成,易守难攻,非常坚固,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围屋在江西南部,大约还保存了600座这样的建筑。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共有376座。

日前,赣南围屋列入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龙南的围屋以方围为主,一般有三至四层,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池塘、炮楼、戏台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栗园围。

关西新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造于清嘉庆年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历时29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客家围屋中面积最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

这围屋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它的墙壁是可以吃的!即使被土匪困住,光刮墙壁下来煮,然后过滤,也可以吃个三年!龙南“燕翼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最高的一座。

住在“燕翼围”中的赖氏是赣南最早的一个移民家族。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易守难攻的传奇围屋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易守难攻的传奇围屋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易守难攻的传奇围屋YanYiWei在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的有⼀座远近闻名的客家古堡燕翼围,这是当年客家⼈为了抵御外敌、⼟匪等建造的防御型古堡。

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赣粤边境战⽕纷飞,家道殷实的赖福之念及“⾼筑墙,⼴积粮”的古训,费时27年才完成。

燕翼围是客家⼈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建筑上的经典之作,被列为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

燕翼围墙⾼14.3⽶,墙厚1.45⽶,长41.5⽶,宽31.8⽶,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如千仞陡壁,整个墙体布满了⽕枪眼。

东西南北四个⾓还设有炮楼。

它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最⾼、墙体最厚、防御功能最强的围屋。

围屋因为年代久远,功能也发⽣了不少变化,居住在围屋⾥的⼈纷纷外迁,仅剩余少数年迈的⽼⼈居住。

燕翼围是⼀个⽅形的围屋,设有⼀座⼤门,在遭遇敌匪的时候,把⼤门紧闭,易守难攻。

⼀位⽼者步履蹒跚⾛进围屋。

空中鸟瞰燕翼围。

燕翼围坚固⽆⽐,可防⽕防攻防炸。

⼏百年来,经受各种战⽕考验,依旧巍然不动。

1938年9⽉,⽇军飞机轰炸杨村,燕翼围仅顶层被炸开⼀个⼩缺⼝,墙壁只留下斑斑弹痕,书写了围屋坚固防守的传奇。

⼀位⾄今还居住在围屋⾥的⼈讲起他和围屋之间的故事。

燕翼围的围名出⾃《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意为⼦孙筹谋,像燕⼦翼护⼩燕⼀样。

阳光从围屋的天井上照射下来。

端午节客家⼈回到围屋祭祖。

围屋内的鹅卵⽯铺成的便道。

⾼墙上的“燕翼围”颇有沧桑感。

“燕翼围”三个颜体⼤字,笔⼒沉雄端庄,是清朝道光年间殿试钦点探花周⽟衡所书。

围名的典据,出⾃《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意为⼦孙筹谋,像燕⼦翼护⼩燕⼀样。

围屋⾥的⽼奶奶在洗⾐。

围屋上的枪眼。

客家⼈⽤以收获⽔稻的打⾕机。

晾晒在围栏上的⼤蒜。

……。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乌石围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乌石围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乌石围
赣州市下辖的龙南市,地处江西西南部的粤赣交界,似粤界内一块飞地,但它在潘阳湖水系的桃江流域内。

自元代起,北半球气温开始下降。

至明末达小冰期顶峰,南方温和的气候更适合农耕,明朝甚至放弃北方扩展的版图、加强对南部的拓疆,开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南迁。

被誉为“客家围屋之乡”的龙南,有客家围屋370多座,大部分始建于明末时期,另说是为避战乱。

龙南客家围屋,是汉式院落建筑与城堡布局的结合,发展出围合中的围合,形成独特的建筑样式。

江西传统民居建设

江西传统民居建设

江西传统民居建设一、赣南客家围屋概述客家是在历史上从秦代开始,由于政治斗争、耕地、战乱等原因导致的北方中原南迁汉人与南方的畲、瑶等土著逐渐融合发展演变而来的一只最具独特性的汉民体系。

客家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客方言,独特的民俗文化、餐饮习惯和情感特质。

围屋,字面意思为围起来的房屋,所以也被人成为东方的城堡,是一种集家、祠、防于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的封闭式建筑。

由于客家人特殊的历史环境原因,大部分赣南客家围屋都以方字形为主,主房屋的四周砌以外高墙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它的防御安全性。

但是也有少部分赣南客家围屋是以半圆形或者不规则形。

它们和闽西圆形的土楼还有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体现出不同的风格。

大部分的赣南客家围屋为砖石结构,墙基为坚固的花岗石所砌,墙身为青砖、麻石、河卵石所砌,所以结构非常坚固。

砌墙用的粘合物大部分是石灰、桐油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土,粘性特别强,墙体千年不松。

赣南围屋这些建筑特征构成了独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

图 1 龙南县关西新围图 2 龙南县乌石围赣南客家围屋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民居,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的高水平建筑艺术,在建筑业内被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得建筑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及海内外广大游客为之陶醉。

客家围屋是民、赣、粤等的客家人祖先聚居形成的建筑形式。

也是赣南客家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珍贵遗产。

客家系是在我国汉族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孕育发展出来的。

因此,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民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迁移为了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创造出来的,赣南客家人以顽强的毅力,艰辛的劳动,乐观的精神建设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家园,形成了一幅“锁在深闺无人识”的自娱自乐,自耕自作的悠然景象。

二、围屋建筑结构与功能1. 围屋的建筑结构典型的赣南客家围屋,其鸟瞰平面为方形,其四角构筑有朝外突出的炮楼,外墙厚一米左右。

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

魅力江西:客家围屋

魅力江西:客家围屋

魅力江西:客家围屋赣南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合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五大建筑样式。

围屋,顾名思义也就是围起来的房屋。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目前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

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小的50~60平方米。

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两大类。

龙南市关西新围屋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

客家人为什么筑围屋而居呢?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亿以上的客家人。

赣南是闽粤赣客家大本营中最大的一块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人之所以筑围屋而居,首先是为了适应气候和环境。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传统民居一般为庭院式的砖瓦平房。

赣闽粤地区则常年多雨,气候潮湿,瘴气袭人,蛇蝎横行,当地土著多住在竹木搭建的干栏或棚屋里,底层拴牲畜,上层住人,既可避湿气,又可防蛇蝎野兽。

客家人到来之后,无疑受到干栏式棚屋的启发,将北方的砖瓦烧制和建筑技术与干栏式棚屋的建筑构思结合起来,创建出闻名于世的客家围屋。

其次,在不断南迁,寻找新的栖息地的过程中,客家人身处动荡不安的环境,不断受到战乱的威胁和外族的骚扰,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防御本能,并且渴望安定。

一旦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客家人首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营造一个安稳的家。

围屋在外形上雄伟、高大、牢固,不仅能够体现出家族的气势,而且具有固若金汤的结构和完善的防御体系,可以贮备充足的粮草和水。

这样的围屋关门来就是一座城堡,非常有利于战时的防守。

围屋带给客家人内心渴求的安定感和安全感。

最后,客家人重视传统,崇拜祖先。

他们通常聚族而居,数世同堂。

围屋体量大,房间多,几百人的大家族都可以居住在同一个围屋内。

这种结构形式客观上增进了家族的血脉联系,加强了家族间的凝聚力。

赣南客家围屋之最——栗园围

赣南客家围屋之最——栗园围

赣南客家围屋之最——栗园围龙南有着⼀座座散发着浓郁、淳悠的客家古韵的围屋,栗园围是其中最⼤的⼀座。

栗园围,坐落于龙南县⾥仁镇,原名栗树园,缘由古时这⾥拥有⼀⼤⽚茂密的板栗树林⽽得名。

始建于明代公元150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该围占地⾯积68亩,是赣南最⼤的围屋。

栗园围聚居着李⽒家族申甫公六世孙⼤纪、⼤缙两⼤房后裔190多户,1000余⼈。

随着时代的变迁,围屋的⽼化,许多村民迁⼊围外新居,现属⾥仁镇新园村范畴,围内现有住户36户,145⼈。

这座围屋颇具特⾊,围内房屋的排列⾛向均按照天⼲地⽀、阴阳⼋卦的布局建造⽽成,故有“⼋封围”之称。

在东、西、南、北四个⽅位建有围门,围墙周边筑有12座炮楼,围墙外⾯有护墙地带和深⽔壕沟。

这些设施均为保护围屋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

围内,建有⼀座雄伟、壮观的⼤祠堂——“纪缙祖祠”,是围内的核⼼建筑物。

祠堂分上、中、下三栋,属三⼤门三进府第式建筑,房顶⽡⾯两侧建有镬⽿封⽕墙,整个祠堂雕梁画栋、⽓势磅礴,显⽰了李⽒家庭曾经显赫的地位。

正中⼤门两旁竖⽴着⼀对青⽯雕刻的⿎式古狮⼦,⼯艺精湛,栩栩如⽣。

上厅设有神,摆放着历代祖先牌位。

中厅⾼悬“桔瑞堂”巨匾,这⾥是村民举⾏祭祀祖先、婚嫁议事的主要场所。

迄今,散落在四⽅的李⽒后代⼦孙,依旧会回到这⾥举⾏婚嫁仪式。

⼤厅有七对⽅形⽯刻堂柱。

厅内绘有花鸟⾍鱼、梅兰⽵菊等共160余幅卷棚画。

这些彩绘古画,虽经百年沧桑,仍依稀可辨,神韵犹在,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以“纪缙祖祠”为中⼼,在左右两侧建有三座厅厦,即梨树下、栊梃、新社下厅厦,均为青砖砌筑⽽成,有的⼀门两进,有的⼀门三进,风格各异。

关于梨树下有⼀个古⽼的传说,相传,有⼀年夏天,围中居民有很多⼈得了咳喘肺热病,久治不愈。

⼀天,有⼀要饭⽼妇⼊围,讨碗⽔喝,⽼妇见⼈们⾯黄肌瘦,咳嗽不⽌,便询问有何难处,众⼈告之。

⽼妇便⽤⼿指了指梨说,梨树根煎⽔熬膏可治此病。

村民按此⽅⼦,果然治好了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ceotion
naturaI cond…0ns
1 围屋的概况及特征
围屋,即围起来的房屋,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 之一。其外墙既是承重墙又是防卫围墙。当地人也多有从其 功能特点上称之为“水围”(即:“守围”)。也有将之与有坚 固围墙的民居统称为“土同子”或“围子”(图1)。
赣南的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即“三南” 地区)。其中以龙南县围屋最具代表性,也较集中。除大量方 形围屋外,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屋式的围屋。
问,围合体一般为居住空间(图5)。在客家聚居建筑 中,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反映了客家人社会伦理以及家 庭秩序的基本观念,是客家文化的缩影。它生动的反 映了客家人的礼制秩序、家庭一体和怀旧追源的基本 特征,是集礼制、生活、防御于一体的建筑。
龙南关西新围(图1)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围屋。新 围占地7 700 m2,平面为“国”字型平面。围内各式 通道贯穿各列房屋百余问,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围 屋外围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围合 体。主体建筑是围屋祠堂,左右对称三进布置。它们 之间有两层夹道把它们分开,每面通过几座连廊把它 们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各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主体 建筑五组并列,前后三进,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 八厅,客家人的“九栋十八厅”在此可以得到充分的 印证(图6)。
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也是一种环境分析理论,是运 用经典哲学、美学观点去观察,审视环境的一种学术 理论,在其指导下的选址建屋往往表现出聚落生态系统 对自然的适应性。按风水理论,作为聚居地的吉地一 般都具备“以山为依托,背山面水”的特征(图3)。吉 地能藏风聚气。背山既可以生气、纳气、藏气,又可 以接纳阳光,阻挡寒流;面水可使气“界水止”,为聚 落环境孕育生机。例如,龙南乌石围(图4)。在主轴 线上,其背有山可依,前有作为屏障的笔架山相呼应。 但由于龙南地处山区,靠山容易寻水难,于是“池塘 现象”就孕育而生,凡无河流相伴的客家围屋必有池 塘相陪。池塘不仅在空间上成为围屋与自然环境相协 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解决了一系列的生活需求。人 类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对自然有机整体的 维护以及同自然界的和睦相处。从这个角度上看,围 屋的选址和现代生态观点是相符的。它有利于围屋作 为一个聚落对生存环境的利用,如良好的通风日照, 便利的水资源以及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等。 3特有的空间形态秩序
到的问题。客家先人总结传统经验,采取了分步骤的 施工程序。首先根据当地土质开基槽,运用大鹅卵石 垒砌墙基和墙脚。墙脚砌好后通常停放半年至一年, 然后再砌墙身。这种施工程序既可以使墙脚部分利用 自重缓慢地沉降,防止因地基承载力突然增大产生变 形而造成墙体破坏,也可以使营造活动与农家闲忙时 间相协调。至今,在龙南这种营造方式仍是到处可见。
a “口”形平面 图2围屋典型平面
b‘‘图”形平面
龙脉作靠山
屏障相呼应 图3最佳村落选址
作者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邮编 收稿日期
210093 2002 09 27
1帅∞建筑万方数据 第22卷01/2。04
图1龙南关西新围
图4龙南乌石围
..图5围屋平面图底 分析
}玄,厶体
围合体
卜一主轴线
图6关西新围平面 ■
空间是现代建筑中经常提及的词汇,它被视为建 筑的主角。通过与一般传统民居建筑的比较,我们可 以发现,客家围屋与一般合院式民居在建筑布局方式 上有很大的差异。客家围屋空间的首要特征不是以 “院”为单元,以“一院一组”的单元组合反复组合而 成,而是一种层层相套的围合关系。围屋特有的空间 构成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轴线上完整的空间 序列和具有明显围合感的从属空间。通常情况下,围 屋分围合体和核心体两部分,核心体是祠堂等礼制空
_l卿:{?氧c2‰EcTuRAL HIsToRY
·民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代码: E0803)·
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 ——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①研究
The EcoIogicaI Charac十eristic of the Hakkas Wa||ed—houses ——the Hakkas Wa¨ed—houses in Longn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可以看到围屋空间形态是具有明显礼制建筑特征 的,但在不违反礼制秩序的基础上,客家人并没有放 弃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如何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很明显,围屋厅堂空间仍然反映了汉民族建筑文化之 结晶,即采用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来序列空间。 这种院落式空间组织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容纳 庭院、天井空间并使之与厅堂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较好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等问题。院 落和室内过厅穿堂等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气流网 络,与天井一起有利于改善建筑的小气候(图7)。围 屋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合体即生活用房,则一般以 单向组合,现状排列为主。室外空间为狭长的天井和 廊道(图8a)。由于居住用房环绕厅堂布置,故其室外 空间也呈环绕厅堂之势。通常狭长的天井被一至二个 短廊所打断(短廊作为居住用房和厅堂建筑的联系空 间片断),形成几个比例较好的天井。一方面这样可以 丰富室外空间,避免环境过于单调,另一方面也有利 于天井的拔风,有助于居住用房的自然通风(图8b)。 与此同时,客家人还把自然景观引入到围内,例如: 草木、水池等等,充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交融。
作为围屋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禾坪和池塘,一般 置于围屋前面,是围屋完整空间序列的起始。它本身 并不属于建筑空间范畴,但由于其规则的平面,明显 的空间导向性使它与自然空间又产生了差异,形成了 一种介于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模糊空间”、 “过渡空间”。
4因地制宜的营建方式
建筑既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满足人们生 活需要的载体。传统的建筑设计,总是在尽量利用自 然资源并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阳光、风、雨、光线 在建筑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都促成了那些 民居的营建者们最大限度地去利用当地可以获得的材 料和运用有限的建造技术,来砌筑、保温御寒、采光、 给排水,均充满了生态观念。
龙南围屋的外墙一般用厚达l m以上的夯土承重 墙与内部木构架相结合而成。从墙体热工效能来讲, 当墙体厚度达到I m时,墙体外表面热流对内表面几 乎没有什么影响了。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围屋居 住部分的环形布置成为可能。但由于围屋一般规模较 大,外墙墙体又多为封闭的连续结构,最长的有近百 米,加上墙厚,这就造成墙体自重过大,于是如何解 决不均匀沉降,防止墙体裂缝成了营建围屋时首先遇
GuangdOng p r0Vince,Longnan C0untv is one of the Hakkas— jnhab什jng areas.The unique JocaI Cu什ure,natura Cond什jonS and SOCia Customs bred the Hakkas wa¨ed—houses,which are su仟icient in perfOrmance,unique and re州ned in design. Based on b rOa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the phys{cal cha racte r, design phi|osOphy,structure and func}ion of the Hakkas waIled—houses a re analvzed in this a rticle.The trad什}onal Chinese conceDtiOn of confOrm什v to the nature and other
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其大多占地十余亩,四角构筑 有朝外左右凸出近l m的炮楼,墙体由青砖或花岗石砌成,厚 在0.8~1.5 m,其上分布着一排排“猫眼”似的枪孔炮洞。四 堡之内是围屋,一般为2~3层,嗣内必设有l~2口水井。围 屋平面主要有“口”字和“国”字两种形式(图2)。后者除 四周围屋外,围内以祖厅为中心按八卦分布。大的围楼有客 家人常用的九栋十八厅,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草坪、 戏台等,生活功能齐全。建筑材料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 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也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以及青 砖、条石垒砌等。


Wang Ying
中国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3—739×(2004)01—01 OO—03
摘要龙南县地处赣粤边界,为客家 聚居区之一,造就了其特有的地方文化 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孕育了当地造型奇 特,功能齐备,建筑精巧的客家围屋。在 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围屋的物理 特征,设计理念,构造制式和使用功能, 探寻中国古代“顺应自然”及其原始自 发的生态观念。 关键词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生态 观念自然环境
客家同屋作为大型聚居建筑,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因此它在总体环境构成上往往能超越村寨的局限性,更能体 现中国传统建筑在择居方面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南方客家 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艰苦岁月里,为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 之所,以朴素的生态意识,顺应自然的需要,形成了“以人 为本”的居住环境观念。在居所中能结合自然地理特点,具 有兼顾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环境特色。如“在 山能沾山林运,近水能收水产财”,即“居之、取之、用之、
主导风向
.一图7围屋院落组成 ——大气流网 改善环境
图8h“狭长天井”拔风
图9外墙材料细部

网8a夹道

图10围屋剖面分析
万方数据
∞建筑第22卷01/2004 101
l里——l堕——l墨苎鲨7K望l 厂————]厂—————]r————■—一1
压酮一可——一
图11排水流程图
图12天井 育之”传统民居生态观念的较好体现。
2山水中的建筑
建筑是一种人造的空间,但它的存在从没有摆脱过自然 环境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它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使之与生俱来就从内在体现出一种 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适应环境,就地取材等原始的“生态 观念”。这种“生态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经 济、技术的制约,在社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