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好的故事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
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
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课时重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让我们耳目一新。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及课文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听朗读录音,感悟文章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反复读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词。
2.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的故事》。
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是否把上节课的内容记住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2.自由组词并读一读。
谁能读准确?(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很好,读的方面掌握很好,相信大家也会写了。
25 好的故事 教案+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
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
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
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
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综锦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易读错字:“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
“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ē,不要误读作xiāo。
◆易写错字:“萍”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漾”的右上部“”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3个生字。
2.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梦境中“好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以及对理想的强烈憧憬。
【教学重点】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教学难点】理解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好的故事是光明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脉络。
2.理解文章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5课《好的故事》。
2.出示课件1:写作背景。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自读提示。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自读。
2.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较难懂,还有一些平常没接触过的概念。
学生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出示课件3:词语解析。
(1)石油:旧时指煤油。
(2)《初学记》: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等撰,共30卷。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
(3)膝髁(kē):膝盖。
(4)云锦:锦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云锦是像锦缎一样美丽的云。
(5)乌桕(jiù):落叶乔木,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观赏价值极高;子可制油,用于制作香皂、蜡烛、油漆等。
(6)伽(qié)蓝:梵语,指寺庙。
(7)参差(cēn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8)一丈红:蜀葵的别称,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心脏形,有长柄,表面有皱纹,花冠有红、紫、黄、白等颜色。
每年初春,早于各种植物最先长出地面。
且不用浇水施肥,自生自长,是平民化的观赏植物。
(9)缕缕:形容一条一条,接续不断。
(10)晕:在这里读yùn,指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11)泼刺(là)奔迸(bèng)的红锦带: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水里好像有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在随着水的奔迸波动发出泼刺的声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鲁迅笔下产生了怎样的梦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 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膝髁(kē):膝盖骨,大腿骨。
《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6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好的故事创新教案人教部编版25.好的故事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浮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成份和情感变化。
3.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夸姣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预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经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课件31《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诗集,作于1924—1926年。
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
鲁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自我的严格剖析,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一部份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励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初品课文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课文,注意字词。
2.请一组同学逐一朗读词语,纠正错误。
膝取乌柏伽蓝瘦削蓦地皱蹙泼剌3.你对《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景物很美,乌柏,野花,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是夸姣的事物。
)4.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写?(这篇貌似很美很悠闲的文章,同学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研究作者美好的人生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小我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XXX笔下产生了如何的梦境?作者要表达如何的情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XXX,走进XXX的思想深处,走进XXX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展开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能够多种方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XXX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让我们耳目一新。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及课文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听朗读录音,感悟文章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反复读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个人吗?他就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鲁迅的文章一—《好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师:你们知道得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7.品味作者的情感。
8.以关联词小结本环节,体会梦的特点,并回答第一个疑问。
三、品析现实之夜
1.梦如此的令人神往,那现实有如何?齐读文章第1-2、11-12段,看看作者身处一个怎么的现实环境?他的心情又如何?
2.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探索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技术:多媒体(PPT)
2.教学方法:朗读、讲授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问导入
1.今天我们要走进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诗《好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1.“故事”是什么?“故事”好在哪里?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课程学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从学生的疑问导入,提出核心问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3.如果说作者的梦境象征着他的向往和希望,对平和淳朴生活的向往,那么这个“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深刻性。
1.思考交流。
2.阅读资料。
3.明确:黑暗孤独的现实。
1.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梦的感受,跨越到对现实的感悟,进入课程的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拓展学习的意识。
1.明确:作者虽然身处孤独黑暗现实,但是向往平和淳朴的生活。
1.巩固课程的教学难点。
2.梳理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以作业的形式巩固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3.体会梦境及黑夜背后的象征意义。
4.解决课程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总结,梳理路径
1.最后,我们用一组新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核心问题:文章要表达什么?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25课好的故事》教案
课题:25、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年月日午第节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
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课件1:课题】(板书:好的故事)二、写作背景【课件2】《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步感知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课件3】膝髁: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伽蓝:佛寺。
皱蹙:蹙:收缩。
皱着眉头,眯眼睛。
形容不满的神态。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霓色:虹的一种。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课件4】(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板书:梦境乌桕、新禾、野花……农夫、村妇、村女……天、云、竹……)四、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进而把握鲁迅的形象。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理解了文中较为难懂的词语,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由“昏沉的夜”的现实——梦境——“昏沉的夜”的现实。
可是,下课后,有不少同学来问我:老师,我真不知道这篇“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了?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合作来解决大家共有的疑惑,好不好?二、品读课文教师提问:要想解决“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我们就要先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的故事?请你找出相应段落,圈出词语。
预设:这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
教师引导:那这个“好的故事”出现在哪儿呢?预设:梦境中。
教师小结:对,“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梦境,一个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梦境。
板块一:话梦境1.找两幅图教师引导:在这个梦境中,鲁迅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两幅非常美丽的生活图景,现在请你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并给它们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预设:第5段——(记忆中的)水乡倒影图第7段——(梦境中的)水乡浮动图2.析两幅图教师过渡:这两幅图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1)析水乡倒影图教师提问:作者在这幅图中都描写了哪些美的人和美的景?预设: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簔笠,天,云,竹,小河,萍藻,游鱼。
共计19种。
教师引导:是呀,这些“美的人和美的景”,是鲁迅先生曾经坐小船经过什么地方看到的呢?预设:山阴道教师引导:那山阴道在哪儿呢?预设:浙江绍兴教师引导: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也是浙江绍兴人。
也就是说,这些记忆中的景物是鲁迅故乡的。
我们想想看,在一个人的梦境中,竟然出现了故乡的景与人。
那么,在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预设:我读到一个眷恋故乡的鲁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激思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好的故事》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好的故事》是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第25课,是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诗,节选自《野草》,《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摆脱黑暗,实现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称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由于本课是一篇散文诗,大都是短句,也没有故事情节,所以我准备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美和画面感,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讲授对象是二堡乡中学六(3)班学生,也是我这学期的学生,我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能够做到自觉预习,自行解决预习中的困难,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做本课导学案的预习内容,以及本课的生字词,如此我就不需在生字词上多花时间,因此设计教学课时为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词句,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关键词句,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2.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谈话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你的梦里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梦——《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课的目标)三、检测预习、展示交流1.教师通过导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教师简介鲁迅的作品,提示易错生字,解释词语意思,展示图片。
(1)教师提示学生“鲁迅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让学生明确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2)提示学生在读课文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跳过,不停读,不回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通读全文,概括每部分段意。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2020年-2021年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话题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
导入 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
( ) 自然的情愫, 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 分钟 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
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
女…… 天、云、竹……)
五、研习探究 (小组交流,师生合作) 1.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 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 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
小组合作,把文章 的结构弄清楚,有利于 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 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 探究。
括一下。【课件 5】
(明确) 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
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
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
定。
2.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
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明确)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 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
种立体的美的感受, 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
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
和可塑性。
课题
25 好的故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 12 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教学 2. 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目标 3. 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部编六上语文《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三【一等奖】-
好的故事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会写“搁”“综”等生字,会写“错综”“澄碧”等词语,能借助词典以及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错综”“云锦”等难懂的词语。
(二)通过段落对比和多样朗读,体会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三)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文章内容,体悟背后情感。
二、教学准备微课“借助相关资料理解的方法”,倒影的相关视频,配乐音频,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依据前测,疏通字词1.聊“梦”导入。
(1)聊一聊你做过的梦。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梦境。
(齐读课题)2.出示课前调查统计。
引导:这篇文章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老师统计了课前调查,发现同学们对部分字词、课文内容和写法有很多问题,现在咱们就试着借助相关资料读懂它。
(板贴:借助相关资料)3.辨读字音。
经统计,难读的字音集中在这几个多音字上。
(1)自主读题,完成《作业本》第三题。
(2)学生汇报,校对修改,重点强调“削”“晕”的读音。
(3)齐读句子。
4.疏通难词。
(膝髁、泼剌奔迸、皱蹙、陡然)(1)指名读。
(2)借助词典释义,理解难词。
(3)书写“陡”“削”。
(4)齐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根据图片提示,找到具体描写梦境中的两幅画面的自然段。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2.学生汇报,相机引导,联系上下文找关键句。
3.小结。
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读出了这梦里有朦胧的画面和清楚的画面。
(板贴两幅画)4.关注首尾,发现呼应。
5.师生合作,梳理脉络。
作者就是从“昏沉的夜”逐渐进入梦境,梦境由朦胧变清晰,最后从梦境中骤然醒来,坠回这“昏沉的夜”。
(师生合作说,边说边板贴课文结构图)(三)多样朗读,感受“景美”1.互文对比,发现共性。
(1)学习活动一:对比画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预设一:都是水乡景物。
预设二: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
【精品推荐】《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3
5. 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其中的含义。
6.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 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 石油又不是老牌, 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
(1)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谈感受。
夜 ”中的压抑 、苦闷,更能体会作者再现这 “好的故事 ”的用意 。特别是理解最后两 个自然段时 ,由资料的介入补充 ,学生被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而深深感动 , 回头再读 “好的故事 ”, 融进更多的情感 ,学生的体会就更深了 。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5 《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25 好的故事
④指导朗读。
(5) 配乐引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 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设计意图: 围绕 “好的故事 ” 的“美丽,幽雅,有趣 ”展开品读活动 ,引导学生抓
住重点语句来谈感受 ,体会其中的画面感 ,同时借助朗读来抒发情感 ,以读促讲 。 三、借助资料 ,深入阅读
《好的故 事》 公
开课 教 案 优 秀 教 学设 计 3
2. 介绍背景:此文写于 1925 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 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比较艰苦。在这样的境况下,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 情感呢?让我们走进文中,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 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 。适当介绍背景 ,有助于
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是一种现代
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
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
《好的故 事》 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文本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
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
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
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
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
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
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易读错字:“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
“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ē,不要误读作xiāo。
3.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1)教师出示要掌握的词语。
预告烟草烟雾昏沉幽雅错综萍藻荡漾解散融和退缩参差瘦削浮动瞬间骤然陡然凌乱预设:可以请一组学生逐一朗读,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纠正错误,容易读错的词语有“参差(cēncī)、骤然(zhòurán)”等。
(2)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预设难词:[繁响]繁密的响声。
[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泛指寺庙。
[打桨]划桨。
[底子]可做根据的东西,多指草稿。
[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奔迸”指奔涌、散开。
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
[皱蹙]“蹙”意为“皱,收缩”,“皱蹙”表示“皱缩”。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
教师提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们总结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本课词语时也可进行灵活运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
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交流示例:生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景物非常美。
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画面。
生3:我感觉这篇文章读来很美,但是却读不太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梦境里的一幕幕景色称为“好的故事”。
师: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篇貌似又美又悠闲的文章,看不懂是正常的,因为它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而《野草》是非常难读懂的。
但总的来说,《好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觉。
预设:学生初读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景物之美肯定都印象深刻。
同时,本学期学生也进行过不少想象的训练,所以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画面美。
但是这篇文章确实不太好懂,不像我们之前学的文章,情感明确,主旨也清晰,所以学生说读不懂也很自然。
通过交流初步印象,教师能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根据学生关注的重点调整教学。
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
①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第3—8自然段。
)②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是他做的一个梦。
)③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看书入梦——梦境——梦醒。
)(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
小结:大家说得很对,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
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
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
(1)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2)说说自己的发现,用词语概括“好的故事”的特点。
(这两个句子中形容“好的故事”时用词是重复的。
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和《少年闰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少年闰土》用生动的事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
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却完全没有具体的事例,只是丰富的梦境。
但这篇文章读来,却是那么优美,就像一幅幅画,依次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更可见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文字运用的出神入化。
可能这篇文章我们读来还是有些迷糊不清,那么下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或许能有一些更深的认识,然后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梦境中的美丽景色,体会景物自然美、画面动态美、文字诗意美和视觉色彩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读懂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感受作者在美好的景致中所寄托的情感。
2.抓住重点段落、关键字词进行研读品味。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吗?谁能回答?(生回答:美丽,幽雅,有趣。
教师随回答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好的故事”。
2.指名分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上节课我们读课文时,许多同学吭吭哧哧,读不通顺。
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的朗读情况。
我们疏通了字义,对文章有了初步印象,现在能读得通顺、读出文字的优美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体会“好的故事”产生的现实环境。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身处的环境。
预设:提示学生可将外部的环境和屋内的环境相结合,去考虑鲁迅先生此时的心境。
外面的环境是热闹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而屋内的环境是昏暗的,“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灯罩很昏暗”,鲁迅先生抽了烟,“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鲁迅先生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夜晚,独自一人抽着烟,在灯下看书,给人一种身处热闹之中却很孤寂的感觉。
(2)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的“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呢?(从“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蒙胧”可见鲁迅先生渐渐睡着了,可知他描述的是他的梦。
)2.欣赏“好的故事”中的景物之美。
(1)快速默读第4—8自然段,勾画出里面描写到的景物和人物。
(2)指名学生回答,没回答完整的其他学生可补充。
①将文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概括。
“好的故事”中提到的景物和人物植物: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竹、萍藻、枯柳、一丈红动物:鸡、狗、鱼建筑:茅屋、塔、伽蓝人物:农夫、村妇、村女、和尚其他: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小河、日光、倒影②思考:作者写了这么多景和人,他用了同样的一个字来形容他们,是什么字?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美”。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小组内交流,说说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可结合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提示:①注意课下注释③,读一读,明白山阴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注意文中的人和景已经融为一体了,人也是景的一部分。
3.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阅读与思考:(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的行驶、桨的运动而不停地变化。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