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被激励的中性粒子比较容易电离,因为此时产生电离所需
的能量小于正常中性粒子所需的能量,减少的数值即等于该
元素的激励能。这种经过激励状态再电离的现象叫做分级电 离。
激励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大量被激励的中性粒子能以光量 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自动的回到正常状态。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有一种特别的激励状态,在该状态下,已经跳到较外层轨道
光电离作用的大小,与光频成正比,所以X射线、 、、 、
宇宙射线和紫外线都有较强的电离作用。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电场电离:也叫碰撞电离。是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由光电离或表 面发射所产生)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到V后,如其动能 ½MV²大于Wyl,那 么,当其与中性粒子发生碰撞时,此动能就可以被传递给中性粒子的外层电 子,使它脱离原子核的引力范围成为自由电子。 动能超过电离能的电子,不是每次碰撞中性粒子都能使之电离的,而存在一 定几率。电离几率的大小既取决于动能的大小,又取决于电子和中性粒子两 者电磁场相互作用时间。有可能碰撞使中性粒子处于激励状态,然后再碰撞 才电离。有时碰撞后既不电离也不激励,而是附着在中性粒子上而构成负离 子。 负电性气体:对电子的粘合作用特强的气体,多为氟原子及其化合物。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b、空间复合:两种 直接复合:正离子和电子在空间相遇后形成一个中性粒子 间接复合:电子粘在中性粒子上形成负离子, 再与正离子相遇复 合成为两个中性粒子。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复合概率和气体的性质及纯度有关。例如,惰性气体和纯净
一方面它可给电路中磁能的泄放提供场所,从而降低电路开断时产生的 过电压, 另一方面它延迟电路的开断、烧损触头,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 起开关电器的着火和爆炸。
因此,在电器技术科学中研究电弧的目的,不在于如何利 用电弧稳定然烧的特性为生产服务,而在于采取怎样的措施 使其存在的时间尽量缩短,以减轻其危害。或者说,研究电 弧的目的是为了尽快的熄灭电弧。
EF区的放电形势为弧光放电, 即间隙中产生电弧。弧光放电特 征是:放电通道有明显边界,通 道中的温度极高,电流密度很大, 阴极压降很小,电离方式主要是
热电离。
源自文库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自持放电阶段:图3-5中的CF
离,因而随着电压的升高, 电流增长较快。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自持放电阶段:图3-5中的CF段。
a、定义:电压升到C点时,由高压电
场发射和二次发射产生的电子数已足 够多,此时去除外界因素后,也能由 电子通过电场电离产生正离子,再由 正离子通过二次发射产生电子这一往
复作用维持间隙的放电,放电能够维
间内,扩散的正离子数和负带电粒子数相等。否则,扩 散不能继续进行。 例:假设多扩散了一个负离子,则电离气体中相对多了一 个正离子,于是电离气体中将形成一正电场,他它对正 离子进行排斥而对负带电粒子进行吸引。结果加速正离 子的扩散而阻碍负带电粒子的扩散,使电离气体中粒子 数趋于新的平衡。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1、表面发射:指由金属表面发射电子的现象; 它包括了热发射、高电场发射、光发射和二次发射。
① 热发射:在2000~2500K范围内,金属表面自由电子获得足够的 动能,超越金属表面晶格电场造成的势垒而逸出的现象。
逸出功:记为Wyc,是指一个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最低能量,单位为
ev。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一、激励与电离: 1、激励:也叫激发,是指原子吸收能量后,使电子由低能量轨道 跳向能量较高的轨道的过程 (激励后原子仍是中性原子,但原子的能 量提高了)。此状态只存在10-9~10-8秒。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2、电离:
① 定义:电离是指原子吸收足够大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自由态
上的电子不能很快地返回原来的正常轨道。常常必须再由外
界加进能量,使已处于较外层轨道上的电子跳到更外层轨道
上去,然后电子才能跳回正常轨道,或者,电子在第二次外
界能量的作用下发生电离。这种激励状态叫做介稳状态。中 性粒子处于介稳状态的时间可达10-4-10-2s甚至更长,因而它 在中性电子电离的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e 电子的电量,e 1.6 1019 C U yl 电离电位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激励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励能,它的单位为eV。一个原子可 以有几个激励能,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外层轨道。一些气体和金属蒸汽 的激励能也示于表3-1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第二激励能。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而离开原子轨道形成自由电子,使原来的中性原子或分子(统称中性 粒子或中性质子) 变成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正离子)的过程。
② 电离能(Wyl): 指电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单位为:J,
其值参见教材P58,表3-1)。为方便起见,电离能Wyl可以直接用电离 电压表示,其单位由J改为ev;
Wyl eU yl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①、非自持放电阶段: AB段:此时加到电极上的电压在间隙中产生的电场强度较小,不足以产生高 电场发射和电场电离,间隙中带电粒子仅由外加电离因素(宇宙射线、χ射 线等)产生,在电压数值超过A点时,他们能够全部达到阳极,而呈现 电流大小与电压数值无关的特性。 BC段:此时电压数值较高,间隙电场强度较大, 自由电子在此电场作用下运动时,足以产生电场 电离。由此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 动,并在到达阴极时轰击阴极使之产生二次发射。 发射出的电子进入气体间隙,再继续进行电场电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③、热电离:当气体温度在3000~4000K以上时,气体粒子因高速 热运动而互相碰撞所产生的电离。 气体的热电离度可用沙哈公式计算:
1.55 102
T 1.25 P 133
e
5800Wyl T
式中,P是压力(Pa),T是气体温度(k),Wyl是中性粒子的电离能(J)。 温度越高,气体的电离度越高。
电弧的基本特征
(其中红色内容是重点)
1.气体放电的物理基础 ;气体放电的理论。
2.电弧的物理特性;电弧产生的过程和电弧的温度、直径等特性。
3.直流电弧的特性和熄灭原理;直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和熄灭方法。 4.交流电弧的特性;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及电弧电压对电路电流的影 响。 5、麦也耳电弧数学模型介绍
第三章
的氢气及氮气都不会与电子结合成为负离子,而氟原子及其化 合物(SF6)就具有极强的捕获电子的能力。因此SF6 称为负电性气体,是一种良好的灭弧介质。 带电粒子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部分能量,后者被用以加热物体 的表面(表面复合时);或被用以增大所形成中性粒子的运动 速度及以光量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空间复合时)。 被
热发射 气 体 放 电 方 式 表面发射 场致发射 光发射 气 体 消 电 离 方 式
表面复合
复合
空间复合
二次发射
光电离 空间电离
扩散
电场电离
热电离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四、气体放电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1、气体放电的几个阶段: 见图3-5。 ①、非自持放电阶段:是指间隙中最初的的自由电子是由外加因素产生的,当 外界因素去除后,间隙中无自由电子存在不能进行导电,放电无法维持。所 以图中的OC段称为非自持放电阶段: OA段:此时电压过低,间隙电场强度过小,外加电离因素(宇宙射线、χ射 线等)产生的带电粒子不能全部达到阳极,属漫游状态,当U↑时,到达阴 极的带电粒子成比例增加;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二、气体电离方式: 气体通常不导电,但是如果气体中含有带电粒子---电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它就能导电。我们把这种气体叫电离气 体。
气体中被电离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叫做电离度。电离
度越高气体导电率越大。 气体电离方式可以分为:表面发射和空间电离。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电弧的基本特征
实验室模拟磁环爆发
第三章
电弧的基本特征
空间天体等离子体
“电弧”的定义: 定义 :在大气中开断电路时,当电源电压U > U0 =(12~20) V,被开断电流I>(0.25~1)A时,触头间隙中产生的一团 温度极高、发强光、能导电的近似圆柱体的气体。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也是一种等离子体( Plasma )。 电弧具有温度高和发强光的性质,被广泛用于焊接、熔炼和强光源等各 个技术领域。但是,在开关电器中,电弧的存在却具有两重性。
电 器 理 论 基 础-第三章
天津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第三章
概 述
电弧的基本特征
背景知识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 3-2 电弧的物理特征 § 3-3 直流电弧的燃烧与熄灭
§ 3-4 交流电弧的特性
§ 3-5 麦也耳电弧数学模型介绍 小 结
第三章
本章讲授内容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由图3-1知,金属蒸汽的电离能比一般气体小得多,所以相同温度 下,前者的电离度大于后者。气体中混有金属蒸汽时,其电离度要比纯 气体的高,即电导率要大。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三、去电离及其方式:
1、去电离:也叫消电离;是指电离气体中的带电粒子离开电离区
域,或带电粒子失去电荷变成中性粒子的现象。 2、去电离方式:包括复合与扩散。 ①、复合:两个带异性电荷的粒子相遇后,相互作用引起电荷消失, 形成中性粒子的现象。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a、表面复合:四种。电子进入阳极;正离子接近阴极后从阴极取 得电子,自身变为中性粒子;负离子接近阳极后将电子移给阳极, 自身 变为中性粒子。 还有,走向未带电金属的带电粒子在金属表面感应出相反的电荷, 由于库伦力的作用它被吸附到金属表面。如果此时再有另一异号带电粒 子也走向金属表面,则两个粒子通过金属分别交出和取得电子而变成一 个或两个中性粒子。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气体放电:是指气体由绝缘状态变成导电状态,使电流通过的现象。
气体放电的前提:气体电离化。
电弧是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
电子是按一定数量规律分布在其最低能级的轨道上。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
(热、光、碰撞等)作用时,其外层轨道上的电子就可能吸收这些能量,克服 原子核的吸引力而跃迁到更外层较高能级的轨道上去。然而,电子处于外 层轨道上是不稳定的,常因受原子核的吸引力作用而自动跳回到原来的轨 道上去。在跳回的过程中,电子以量子辐射的形式放出多余的能量。
持的阶段, 即图中的CF段。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C点附件的BD区,因为汤姆逊 最早对其进行研究,故常称为汤 姆逊放电区。 在DE区,气体成辉光,故称为 辉光放电区。此时间隙中的电离
方式主要是电场电离。辉光放电
的特征为:放电通道的温度为常
温,电流密度小,阴极压降较高。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 高电压发射:也叫场致发射,是常温下当金属表面的电场强度 >106(v/cm)时,自由电子逸出金属的现象。 隧道效应
③ 光发射:光线(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他射线)照在金属表面,引起电子从表
面逸出的现象。光电效应 ④ 二次发射:是指正离子高速撞击阴极或电子高速撞击阳极,引起金属表面 发射电子的现象。
在气压较高的放电间隙中,通常阴极表面附近比阳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较高, 所以阴极表面二次发射较强并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扩散:弧柱中的带电粒子,由于热运动,从弧柱中浓度高 的区域移到浓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使电离空间内带电粒 子减少,从而降低电离度,有助于熄灭电弧。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当电离气体中正负带电粒子数相等(这种电离气体称为等
离子体)时,扩散必然是所谓双极性扩散,亦即在同一时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2、空间电离:是指电极间气体受外力影响,其分子及原子 分裂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现象。
空间电离的方式有光电离、电场电离和热电离;它们可能同
时存在。 ①、光电离:中性粒子受光照作用,当光子能量 (h•γ) 大于 等于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能时,发生的电离。( h:普朗克常数, h=6.624×10-34,单位是j•s;γ:光子的频率,S-1)。
的能量小于正常中性粒子所需的能量,减少的数值即等于该
元素的激励能。这种经过激励状态再电离的现象叫做分级电 离。
激励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大量被激励的中性粒子能以光量 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自动的回到正常状态。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有一种特别的激励状态,在该状态下,已经跳到较外层轨道
光电离作用的大小,与光频成正比,所以X射线、 、、 、
宇宙射线和紫外线都有较强的电离作用。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电场电离:也叫碰撞电离。是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由光电离或表 面发射所产生)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到V后,如其动能 ½MV²大于Wyl,那 么,当其与中性粒子发生碰撞时,此动能就可以被传递给中性粒子的外层电 子,使它脱离原子核的引力范围成为自由电子。 动能超过电离能的电子,不是每次碰撞中性粒子都能使之电离的,而存在一 定几率。电离几率的大小既取决于动能的大小,又取决于电子和中性粒子两 者电磁场相互作用时间。有可能碰撞使中性粒子处于激励状态,然后再碰撞 才电离。有时碰撞后既不电离也不激励,而是附着在中性粒子上而构成负离 子。 负电性气体:对电子的粘合作用特强的气体,多为氟原子及其化合物。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b、空间复合:两种 直接复合:正离子和电子在空间相遇后形成一个中性粒子 间接复合:电子粘在中性粒子上形成负离子, 再与正离子相遇复 合成为两个中性粒子。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复合概率和气体的性质及纯度有关。例如,惰性气体和纯净
一方面它可给电路中磁能的泄放提供场所,从而降低电路开断时产生的 过电压, 另一方面它延迟电路的开断、烧损触头,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 起开关电器的着火和爆炸。
因此,在电器技术科学中研究电弧的目的,不在于如何利 用电弧稳定然烧的特性为生产服务,而在于采取怎样的措施 使其存在的时间尽量缩短,以减轻其危害。或者说,研究电 弧的目的是为了尽快的熄灭电弧。
EF区的放电形势为弧光放电, 即间隙中产生电弧。弧光放电特 征是:放电通道有明显边界,通 道中的温度极高,电流密度很大, 阴极压降很小,电离方式主要是
热电离。
源自文库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自持放电阶段:图3-5中的CF
离,因而随着电压的升高, 电流增长较快。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自持放电阶段:图3-5中的CF段。
a、定义:电压升到C点时,由高压电
场发射和二次发射产生的电子数已足 够多,此时去除外界因素后,也能由 电子通过电场电离产生正离子,再由 正离子通过二次发射产生电子这一往
复作用维持间隙的放电,放电能够维
间内,扩散的正离子数和负带电粒子数相等。否则,扩 散不能继续进行。 例:假设多扩散了一个负离子,则电离气体中相对多了一 个正离子,于是电离气体中将形成一正电场,他它对正 离子进行排斥而对负带电粒子进行吸引。结果加速正离 子的扩散而阻碍负带电粒子的扩散,使电离气体中粒子 数趋于新的平衡。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1、表面发射:指由金属表面发射电子的现象; 它包括了热发射、高电场发射、光发射和二次发射。
① 热发射:在2000~2500K范围内,金属表面自由电子获得足够的 动能,超越金属表面晶格电场造成的势垒而逸出的现象。
逸出功:记为Wyc,是指一个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最低能量,单位为
ev。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一、激励与电离: 1、激励:也叫激发,是指原子吸收能量后,使电子由低能量轨道 跳向能量较高的轨道的过程 (激励后原子仍是中性原子,但原子的能 量提高了)。此状态只存在10-9~10-8秒。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2、电离:
① 定义:电离是指原子吸收足够大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自由态
上的电子不能很快地返回原来的正常轨道。常常必须再由外
界加进能量,使已处于较外层轨道上的电子跳到更外层轨道
上去,然后电子才能跳回正常轨道,或者,电子在第二次外
界能量的作用下发生电离。这种激励状态叫做介稳状态。中 性粒子处于介稳状态的时间可达10-4-10-2s甚至更长,因而它 在中性电子电离的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e 电子的电量,e 1.6 1019 C U yl 电离电位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激励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励能,它的单位为eV。一个原子可 以有几个激励能,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外层轨道。一些气体和金属蒸汽 的激励能也示于表3-1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第二激励能。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而离开原子轨道形成自由电子,使原来的中性原子或分子(统称中性 粒子或中性质子) 变成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正离子)的过程。
② 电离能(Wyl): 指电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单位为:J,
其值参见教材P58,表3-1)。为方便起见,电离能Wyl可以直接用电离 电压表示,其单位由J改为ev;
Wyl eU yl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①、非自持放电阶段: AB段:此时加到电极上的电压在间隙中产生的电场强度较小,不足以产生高 电场发射和电场电离,间隙中带电粒子仅由外加电离因素(宇宙射线、χ射 线等)产生,在电压数值超过A点时,他们能够全部达到阳极,而呈现 电流大小与电压数值无关的特性。 BC段:此时电压数值较高,间隙电场强度较大, 自由电子在此电场作用下运动时,足以产生电场 电离。由此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 动,并在到达阴极时轰击阴极使之产生二次发射。 发射出的电子进入气体间隙,再继续进行电场电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③、热电离:当气体温度在3000~4000K以上时,气体粒子因高速 热运动而互相碰撞所产生的电离。 气体的热电离度可用沙哈公式计算:
1.55 102
T 1.25 P 133
e
5800Wyl T
式中,P是压力(Pa),T是气体温度(k),Wyl是中性粒子的电离能(J)。 温度越高,气体的电离度越高。
电弧的基本特征
(其中红色内容是重点)
1.气体放电的物理基础 ;气体放电的理论。
2.电弧的物理特性;电弧产生的过程和电弧的温度、直径等特性。
3.直流电弧的特性和熄灭原理;直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和熄灭方法。 4.交流电弧的特性;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及电弧电压对电路电流的影 响。 5、麦也耳电弧数学模型介绍
第三章
的氢气及氮气都不会与电子结合成为负离子,而氟原子及其化 合物(SF6)就具有极强的捕获电子的能力。因此SF6 称为负电性气体,是一种良好的灭弧介质。 带电粒子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部分能量,后者被用以加热物体 的表面(表面复合时);或被用以增大所形成中性粒子的运动 速度及以光量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空间复合时)。 被
热发射 气 体 放 电 方 式 表面发射 场致发射 光发射 气 体 消 电 离 方 式
表面复合
复合
空间复合
二次发射
光电离 空间电离
扩散
电场电离
热电离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四、气体放电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1、气体放电的几个阶段: 见图3-5。 ①、非自持放电阶段:是指间隙中最初的的自由电子是由外加因素产生的,当 外界因素去除后,间隙中无自由电子存在不能进行导电,放电无法维持。所 以图中的OC段称为非自持放电阶段: OA段:此时电压过低,间隙电场强度过小,外加电离因素(宇宙射线、χ射 线等)产生的带电粒子不能全部达到阳极,属漫游状态,当U↑时,到达阴 极的带电粒子成比例增加;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二、气体电离方式: 气体通常不导电,但是如果气体中含有带电粒子---电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它就能导电。我们把这种气体叫电离气 体。
气体中被电离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叫做电离度。电离
度越高气体导电率越大。 气体电离方式可以分为:表面发射和空间电离。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电弧的基本特征
实验室模拟磁环爆发
第三章
电弧的基本特征
空间天体等离子体
“电弧”的定义: 定义 :在大气中开断电路时,当电源电压U > U0 =(12~20) V,被开断电流I>(0.25~1)A时,触头间隙中产生的一团 温度极高、发强光、能导电的近似圆柱体的气体。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也是一种等离子体( Plasma )。 电弧具有温度高和发强光的性质,被广泛用于焊接、熔炼和强光源等各 个技术领域。但是,在开关电器中,电弧的存在却具有两重性。
电 器 理 论 基 础-第三章
天津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第三章
概 述
电弧的基本特征
背景知识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 3-2 电弧的物理特征 § 3-3 直流电弧的燃烧与熄灭
§ 3-4 交流电弧的特性
§ 3-5 麦也耳电弧数学模型介绍 小 结
第三章
本章讲授内容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由图3-1知,金属蒸汽的电离能比一般气体小得多,所以相同温度 下,前者的电离度大于后者。气体中混有金属蒸汽时,其电离度要比纯 气体的高,即电导率要大。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三、去电离及其方式:
1、去电离:也叫消电离;是指电离气体中的带电粒子离开电离区
域,或带电粒子失去电荷变成中性粒子的现象。 2、去电离方式:包括复合与扩散。 ①、复合:两个带异性电荷的粒子相遇后,相互作用引起电荷消失, 形成中性粒子的现象。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a、表面复合:四种。电子进入阳极;正离子接近阴极后从阴极取 得电子,自身变为中性粒子;负离子接近阳极后将电子移给阳极, 自身 变为中性粒子。 还有,走向未带电金属的带电粒子在金属表面感应出相反的电荷, 由于库伦力的作用它被吸附到金属表面。如果此时再有另一异号带电粒 子也走向金属表面,则两个粒子通过金属分别交出和取得电子而变成一 个或两个中性粒子。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气体放电:是指气体由绝缘状态变成导电状态,使电流通过的现象。
气体放电的前提:气体电离化。
电弧是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
电子是按一定数量规律分布在其最低能级的轨道上。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
(热、光、碰撞等)作用时,其外层轨道上的电子就可能吸收这些能量,克服 原子核的吸引力而跃迁到更外层较高能级的轨道上去。然而,电子处于外 层轨道上是不稳定的,常因受原子核的吸引力作用而自动跳回到原来的轨 道上去。在跳回的过程中,电子以量子辐射的形式放出多余的能量。
持的阶段, 即图中的CF段。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C点附件的BD区,因为汤姆逊 最早对其进行研究,故常称为汤 姆逊放电区。 在DE区,气体成辉光,故称为 辉光放电区。此时间隙中的电离
方式主要是电场电离。辉光放电
的特征为:放电通道的温度为常
温,电流密度小,阴极压降较高。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 高电压发射:也叫场致发射,是常温下当金属表面的电场强度 >106(v/cm)时,自由电子逸出金属的现象。 隧道效应
③ 光发射:光线(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他射线)照在金属表面,引起电子从表
面逸出的现象。光电效应 ④ 二次发射:是指正离子高速撞击阴极或电子高速撞击阳极,引起金属表面 发射电子的现象。
在气压较高的放电间隙中,通常阴极表面附近比阳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较高, 所以阴极表面二次发射较强并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②、扩散:弧柱中的带电粒子,由于热运动,从弧柱中浓度高 的区域移到浓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使电离空间内带电粒 子减少,从而降低电离度,有助于熄灭电弧。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当电离气体中正负带电粒子数相等(这种电离气体称为等
离子体)时,扩散必然是所谓双极性扩散,亦即在同一时
§ 3-1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2、空间电离:是指电极间气体受外力影响,其分子及原子 分裂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现象。
空间电离的方式有光电离、电场电离和热电离;它们可能同
时存在。 ①、光电离:中性粒子受光照作用,当光子能量 (h•γ) 大于 等于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能时,发生的电离。( h:普朗克常数, h=6.624×10-34,单位是j•s;γ:光子的频率,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