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精炼版)

合集下载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物有明显的区别。
02 03
核酸分子具有特定的功能
核酸分子在生物体内具有特定的功能,如遗传信息的储存和表达、细胞 分裂和增殖的调控、生物体的代谢调节等,与其他化合物相比具有更广 泛和重要的功能。
核酸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核酸分子能够精确地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碱基序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与其他化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结果分析
遗传物质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结论,核酸是 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
双螺旋结构使得DNA能够存储大量的遗传信息,为生 物的遗传和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生物学意义
该实验结果对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04
核酸的化学性质
核酸的组成
戊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碱基包括嘌呤和嘧 啶。
实验结果
格里菲斯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能够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这一结果为核酸是遗传物质提供了初 步证据。
实验结果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 并未揭示转化因子的本质和来源。
结果分析
格里菲斯实验虽然未能揭示转化因子 的本质和来源,但证明了核酸在遗传 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格里菲斯实验的局限性在于未能进一 步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和作用机制, 因此需要后续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和 完善。
02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实验过程 01
准备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02
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和DNA
将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离心,分 离出上清液和沉淀物
03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分裂和增殖的调控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基本相等。

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结论:由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过程①TVARNA感染TVA病毒;②TV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VBRNA感染TVB病毒;④TV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VARNA+TVB蛋白质感染TVA病毒;⑥TVBRNA+TVA蛋白质感染TVB病毒。

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二、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蔡斯
细菌病毒(专一侵染大肠杆菌)、 1、T2噬菌体: DNA病毒。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关键】 证明进入 细菌的是 DNA,而非 蛋白质。
【背景】以上知识,在当时并不被赫尔希和蔡斯所知。 当时只知道有噬菌体,它能够寄生在细菌体内进行繁殖, 并研究了其结构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和DNA。 赫尔希和蔡斯为了研究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到底 是蛋白质和DNA中的哪样物质在起作用而做了一系列研 究。他们采用的方式是同位素示踪法。 3、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思考】如何对DNA和蛋白质进行特 异性的标记? 32P标记DNA 分别 观察放射性 侵染细菌 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出现的位置 【思考】该如何标记呢? 【分析】由于T2噬菌体无法单独存活,必需寄生在细菌 体内。那么若要是T2噬菌体相应成分做上标记,则需先 标记其寄生细菌的相应成分。 而对细菌的标记,则只需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标 记元素即可。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多数生物中即一段DNA, 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
使放射性的唯一来源 使蛋白质外壳 4、实验过程: 是T2噬菌体 与细菌分离
培养一段时间
培养 太短: 未侵染。 结论:DNA是T2噬菌体遗传物质。 时间 太长: 细菌裂解。(但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RNA病毒。 【思考】依照艾弗里的设计思路,若要你证明 RNA是TMV的遗传物质。你将如何设计?
★★★标记方法: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使细菌的全部 蛋白质均被35S标记。 再用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后,产生 的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就被35S标记了。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使细菌的全部 DNA均被32P标记。 再用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后,产生 的新噬菌体的DNA就被32P标记了。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精典试验梳理与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精典试验梳理与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精典实验梳理与分析证据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遗传物质1.噬菌体的结构和增殖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T2噬菌体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具有蝌蚪状外形,头部呈正二十面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包裹DNA作为遗传物质。

其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通过尾部注入细胞内。

进而通过寄主体内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

2.实验过程与实验分析(1)用同位素标记细菌: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分别得到被35S和32P标记的两种细菌。

(2)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分别用上述两种细菌培养T2噬菌体。

分别得到DNA中含有32P和蛋白质中含有35S的两种噬菌体。

(3)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用被32P和35S标记的两种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并保温一段时间。

(4)侵染过程和结果实验过程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内部。

实验结论是DAN是遗传物质。

例1、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2P、35S做了如下表示的标记: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态和特点均相同。

请分析:(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上述元素是,原因是。

(2)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分子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原因是。

(3)此实验结果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解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S,而DNA含P。

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 全部注入细菌体内,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面,不起作用。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后,是利用自身的DNA做模版,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酶和ATP来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既含有自身标记的32P,又含有细菌的31P.因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只含有细菌蛋白质标记的35S 答案:(1)32P、31P噬菌体的DNA全部进入细菌,利用细菌的核苷酸31P合成自身的DNA(2)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含32S)没有进入噬菌体(3)DNA证据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一)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结构及类型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原核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对应学生用书P421.T 2噬菌体的结构与代谢 (1)结构:(2)代谢与增殖[判断]:①T 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②T 2噬菌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成分。

(√) ③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

(√) 2.实验过程1.染色体由DNA 、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其中DNA 和组蛋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前者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后者只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3.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证明DNA 或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分离出可能是遗传物质的DNA(或RNA 和蛋白质),分别直接地、独立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即DNA 或RNA 。

凡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

6.没有任何实验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实验结果及结论提示:由于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而蛋白质除含有C、H、O、N,有的还含有P和S等元素。

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准备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3.能否用14C、3H、18O、15N元素来标记噬菌体?能否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

提示:都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放射性的14C、3H、18O、15N元素标记。

高考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高考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考点10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考向一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思路: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一个DNA 分子。

基于病毒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1)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 。

(2)合成噬菌体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

2.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用35S 标记蛋白质,用32P 标记DNA 。

(1)实验过程(2)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即DNA 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示 (1)该实验不能标记C 、H 、O 、N 这些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 (标记蛋白质)和32P (标记DNA )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1.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 ③用18O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D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果,解答此题需要明确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精炼版)PPT优秀课件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精炼版)PPT优秀课件
只用15N进行噬菌体的标记呢?
22
格里菲思
艾弗里
斯坦利 赫尔希
23
1865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 念。
1900年,柯伦斯等:再发现孟德尔定律。 1902年,萨顿等: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910年,摩尔根:首次发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实验证 据。
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7年 ......
20
T2噬菌体侵染细菌 后,在自身遗传物质作 用下,利用细菌的各种 资源大量增殖。
若一个含32P的T2 噬菌体侵染含35S的细菌, 子代噬菌体含标记的情 况是___。
全部含35S,多数不含32P, 少数含32P(32P/31P)。
21
2.用35S、32P同时标记噬菌体,侵染未经任何标记 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能够检测到放射性 的区域是 A. 上清 B. 沉淀 C. 上清和沉淀 D. 上清和沉淀都检测不到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112. 实验方法和步骤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T2噬菌体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T2噬菌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 、S (标记35s )
1、如何标记才能做到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般用来做什么?(示踪 )
18
1952年,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第一组 第二组
①如何标记, 何种细菌?
②搅拌目的? ③何时检测? ④结果怎样? ⑤结论如何? ⑥仅做一组实验
能说明DNA是 遗传物质吗?
19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案—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案—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01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案---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点详解】遗传现象: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三、核酸(核酸、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核酸是遗传物质(一)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1、两种菌落的比较2、实验过程3、小结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核酸转化实验(图解)艾弗里的思路1.实验材料:选用肺炎双球菌。

2.假设:核酸是遗传物质。

3.实验操作: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 型细菌进行混合。

第一节__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一节__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能自我复制
2、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 生物的性状和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遗传信息的潜能
4、结构相对稳定,且能产生可遗 传的变异
1.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原核生物的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质是( DN)A 人的遗传物质是( DNA) 烟草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 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DNA)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
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合成自己的 蛋白质需要( B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3.科学家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A)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
2、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基因重组
思维碰撞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 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 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 有0.02%的蛋白质。因此,有人 对他的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艾弗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
(含C、H、O、N、32P)
同位素示踪法
(含C、H、O、N、35S) 噬菌体(DNA病毒)是寄生 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 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行吗?
2.怎样让噬菌体蛋白质中的S和DNA中的P被标记?
解答: 1、对于DNA和蛋白质而言,P和S分别是其 特有的元素。用14C和18O会导致DNA和蛋白 质同时被标记。 2、分两步,先分别用含35S和32P的普通的 细菌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分 别被35S和32P标记,然后分别让噬菌体去浸 染已被35S和32P标记好的大肠杆菌。

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

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
整理ppt
问题 3:综合以上两个问题,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已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 种“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 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
异,转化为S型菌(P50)
细菌发生了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整理ppt
思考:
存在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 的转因子有没有失去活性呢?有没 有和S型细菌一起被”杀死”?
少R 数
S 后代 S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 稳定 遗传变
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 N A 是 遗 传 物 质(P51)
整理ppt
思考:
你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 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
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 物质。
② 32P、35S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 者分别标记,即实验分为两组。
③ 噬菌体的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只有模板是 亲代噬菌体提供的,所需要的原料、酶、能量、场 所等均由细菌提供。
整理ppt
实验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整理ppt
烟草花叶病毒(TMV)
被病 毒感 染的 烟草 叶片
没有,说明转化因子比较稳定, 不容易变性失活.
整理ppt
问题 4: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论么? 问题 5:R 型菌含有哪些物质?
整理ppt
2.离体转化实验:
S型细菌
分离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R
R
多 数
R
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整理ppt

第1讲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1讲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噬菌体未侵入细菌 子代噬菌体释放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噬菌体与细菌未 充分分离
保温时间的长短对哪个实验没有影响?
(2)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 设法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
R型菌加热杀死后无毒性 R型菌可转化为S型菌
转化因子
几个注意点: 1.加热(65℃)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逆);但 DNA在缓慢降温后仍然可以复性。 2.转化的实质是? 基因重组
S型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 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3.发生转化的R型菌数量?转化率?
DNA
多糖、脂质、蛋白质等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 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 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 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 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 验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 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
实验 结论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 质,蛋白质、脂质等不是遗 传物质
(2)T2 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
2.实验方法:_同__位__素__标__记___法。该实验中用_3_5S_、__3_2_P_分 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论 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_D__N_A__,即__D_N__A_是遗传物质。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35S、32P同时标记噬菌体,侵染未经任何标记 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能够检测到放射性 的区域是 A. 上清 B. 沉淀 C. 上清和沉淀 D. 上清和沉淀都检测不到
只用15N进行噬菌体的标记呢?
格里菲思
艾弗里
赫尔希
斯坦利
1865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 念。
1900年,柯伦斯等:再发现孟德尔定律。 1902年,萨顿等: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910年,摩尔根:首次发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实验证
艾弗里提取的DNA中还含有少量的 蛋白质(至少含0.02%)。 为了避免蛋白质和DNA的相互干扰, 有没有更好的生物实验材料?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T2噬菌体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T2噬菌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 、S (标记35s )
第三章、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 的证据》
遗传物质 DNA、RNA 转化 侵染
科学史背景
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 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
1875年,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1902年,萨顿等:发现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
关系,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910年,摩尔根:首次发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的实验证据。
补充研究: 转化效率∝DNA纯度 (1949年,99.98%)
【实验结论】DNA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而蛋白
质与多糖不是。
小资料:转化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转化:细菌细胞摄取周围游离的外源DNA片段, 通过同源区段的交换而实现基因重组的过程。
1.以下实验中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 B. C. D. (S菌DNA+DNA酶)+R菌→注射小鼠 (R菌DNA+DNA酶)+S菌→注射小鼠 R菌+DNA酶+加热后冷却+S菌DNA →注射小鼠 S菌+DNA酶+加热后冷却+R菌DNA →注射小鼠
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糖荚膜 有毒性
无荚膜 无毒性
【实验结论】 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引起
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 是细胞中的“那种化学成分”呢? 艾弗里 实验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外)
1944年,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
1、如何标记才能做到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示踪 )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般用来做什么?
噬菌体
寄主细胞 处理方法 (有无标记)
大肠杆菌 (无标记)
结果1放射性区域 结果2 子代放射性
结论
论断
35S标记
32P标记
大肠杆菌 (无标记)
1、共培养, 上清;子代无放射 2、离心 性 蛋白质 DNA 3、放射性 外壳没有侵 是遗传 检测 入到菌体内,物质, 而蛋白 1、共培养, 沉淀;菌体裂解后 DNA进入 质不是 2、离心 放出含放射性的子 菌体并能够 遗传物 3、放射性 代 指导子代噬 质。 检测 菌体合成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特点” 1、能够自我复制分子 2、数量在前后代 保持稳定 3、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变异 DNA 蛋白质
√ √ √ √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所谓“直接证据,就是通过科学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证明。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
第一组
第二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沉淀中能检测到35S 搅拌不充分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悬浮液中能检测到32P 侵染时间过短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悬浮液中能检测到32P 侵染时间过长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T2噬菌体侵染细菌 后,在自身遗传物质作 用下,利用细菌的各种 资源大量增殖。 若一个含32P的T2 噬菌体侵染含35S的细菌, 子代噬菌体含标记的情 况是___。 全部含35S,多数不含32P, 少数含32P(32P/31P)。
噬菌体
细菌
电子显
DNA注入了菌体内,指导子代病毒合成。
1952年,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如何标记, 何种细菌? ②搅拌目的? ③何时检测? ④结果怎样? ⑤结论如何? ⑥仅做一组实验 能说明DNA是 遗传物质吗?
噬菌体
寄主细胞
处理方法
结果1放射性区域 结果2 子代放射性
结论
论断
35S标记
大肠杆菌 (无标记)
32P标记
大肠杆菌 (无标记)
1、共培养, 上清;子代无放射 2、离心 性 蛋白质 DNA 3、放射性 外壳没有侵 是遗传 检测 入到菌体内,物质, 而蛋白 1、共培养, 沉淀;菌体裂解后 DNA进入 质不是 2、离心 放出含放射性的子 菌体并能够 遗传物 3、放射性 代 指导子代噬 质。 检测 菌体合成
据。
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7年 ......
[后续的探究]哪些生物没有DNA?
它们的遗传物质会是什么? 怎么证明 ?
烟草花叶病 毒 (T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