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_6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_6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一、教材设计说明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由《考察前,我们要》和《考察计划展示会》两个活动标题组成。
计划与组织是本学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项,本单元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这一活动载体,使学生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这是本单元探究能力培养的二级目标。
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我们将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使教材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能有的放矢。
在设计和编写本单元教材时,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探究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着力凸显计划与组织的指导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体会计划与组织的意义,讲究训练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教材首先设计了合作方块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准备、实施和反思的过程,体验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然后通过考察计划展示会这一活动着力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与方法。
为了充分展开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组织学生讨论考察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 并用小组讨论的场景图和记录讨论结果的例子展开这一教学过程;第二是分组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并组织考察计划展示会,教材里呈现了四个不同内容的例子,组织学生围绕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考察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等问题,讨论与总结,同时教材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形式展开指导和训练;第三是在学生明确计划与组织的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制定完整的考察计划,并评出最佳考察计划,促进他们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1考察前,我们要要点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1)引入活动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4.5保护呼吸器官(教案)
2.刚装修好的房子中含有甲醛等有害气体,下列处理方法最合适的是( )。
A.关闭门窗,喷空气清新剂
B.关闭门窗,用醋熏
C.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不吸烟者相比,长期吸烟者的肺部会明显变黑
B.吸烟者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比不吸烟者低
2.具有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验观察、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将呼吸器官疾病与其产生原因建立联系。
3.建议学生回家后用此方法进行实验。
任务二:观察新旧口罩
1.既然空气中有很多灰尘,那雾霾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做?
2.借助图片,观察新口罩和在雾霾天使用后的口罩,也可观察自己使用后的口罩从颜色变化、是否有气味、是否变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3.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播放视频《如何有效处理用过的口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使用后的口罩。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相关知识。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将呼吸器官疾病与其产生原因建立联系。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观察、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1.认同保护人体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教学 准备
教师:塑料片、果胶、双面胶等。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
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
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
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的学生有53个,较多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留下了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我们的呼吸器官》课件
肺 支气管
_鼻__腔___分为左右两腔,鼻腔中有鼻毛、鼻腔黏膜。 鼻腔有_过__滤___作用,还有给吸进的气体__加__温__、_加__湿___的作用。
呼吸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__咽__喉__上连口、鼻,咽又下通肺、胃,是连接鼻腔、 口腔和肺、胃的通路。
呼吸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A.营养物质 B.水 C.氧气
3.下列不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 )。
A.食道
B.鼻 C.气管
4.在人体呼吸过程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B )后从气
管排出。
A.支气管
B.肺泡
C.鼻腔
5.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C )。
A.气管
B.支气管
C.肺
三、判断对错
1.我们常用鼻腔吸入和呼出气体,所以鼻腔是人体气体交
换的重要场所。(×)
2.吸入的氧气到达肺泡后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处。
( √)
3.吸人的空气经过气管和支气管后到达肺部。( √ )
4.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后从皮肤排出。 (× ) 5. 空气通过咽、喉后进入气管。 ( √ )
_气__管__及__支__气__管___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分左右两支,呈 树枝状。
呼吸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支气管
_肺___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是__气__体__交__换___的主要场所。
呼吸器官
人体支气管的末端连着许多__肺__泡__,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人体吸入的__氧__气__从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_进入肺泡 后从气管排出。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全册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一、教材设计说明4 祝你胃口好一.教材设计说明a.齿轮的转动速度提出研究问题实施研究计划教材的设计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在三个不同的主题思考问题社区活动活动中,设计了两条主线:第六单元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教材设计说明本单元特指综合探究单元,由《饮料瓶的知识》、《饮料瓶的材料》、《饮料瓶与环境》三个活动组成。
本模组的二级目标是“能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申述提出计划”――就“计划与组织”的能力培养而言,重点在于“独立”二字。
1 揭开神秘的面纱要点制订研究计划,并对做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目标(1)训练训练和培养学生制订深入研究计划,并对做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的探究过程能力。
(2)通过查询资料和观看音像材料,使学生深入研究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和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人脑的艰辛和不怕曲折的精神,呵护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怎样进行(1)引入活动单元页是一个“招聘启事”及卡通的对话图,并设计了“我们去报名”的连环画,旨在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引入活动。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看连环画,也外观设计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引入教学。
(2)提出问题学生对土卫六会有一定的天王星了解,教学时先引导他们认识说出自己的了解,其中可能有美好的传说,有大胆的幻想,有人类对月球的实践等,这些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提和重要资源。
围绕月球提问题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进行交流。
(3)计划与组织本单元的二级目标是指导和训练学生对作出的计划作出评估与选择,本课是落实这一目标的第一训练点。
教学草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所研究相同问题的学生主动结合成小组,并制订书面所研究计划,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研究计划。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pdf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pdf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大象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2. 使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象的外部特征: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
2. 大象的内部结构:骨骼、内脏、神经系统等。
3. 大象的生活习性:食性、社交行为、繁殖等。
4. 大象的适应环境特点:栖息地、气候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大象的外部特征1. 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大象的外部特征,并带领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示学生注意大象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的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3.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制作大象的模型,模型上标注大象的外部特征。
第二课:大象的内部结构1. 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大象的骨骼、内脏和神经系统,并带领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示学生注意大象内部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3.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制作大象的内部结构模型,模型上标注各个部分的功能。
第三课:大象的生活习性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带领学生观察大象的食性、社交行为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
2. 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大象的饮食习性和社交行为,并记录所见所闻。
3. 分享考察结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课:大象的适应环境特点1.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适应环境特点,并带领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利用地理图模拟大象的栖息地和气候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
3. 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大象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应对策略,并进行展示。
第五课:学习总结和延伸拓展1. 回顾大象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特点,进行知识总结和复习。
2. 带领学生进行大象相关的绘画创作、科普宣传等延伸拓展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描述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冷与热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受热后体积是否膨胀 实验材料:针筒、软塞、热水、烧杯
实验步骤:1、在针筒中 吸入一些空气,记录活塞位置 2、用软塞将针筒排气口堵住,确保不漏气, 观察记录活塞位置
3、将针筒放入热水中,再观察活塞位置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受热后体积是否膨胀 实验材料:针筒、软塞、热水、烧杯 实验步骤:
还需要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玻璃片
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探究水珠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杯子、玻璃、冰块 实验步骤:
1.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 2.将玻璃片盖在玻璃杯
上 3.等候一段时间,观察
玻璃片 实验现象:1.玻璃片外面出现小水珠
2.杯子里面的冰在熔化 3.杯子周围起雾,用纸巾沾了一 下, 纸巾变湿了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1、在针筒中吸入一些空气 2、用软塞将针筒排气孔堵住,观察记录活 塞的位置 3、将针筒放入热水中,再观察活塞的位置
实验现象:针筒放入热水后,活塞向外移动了,一段 时间后停下来
结论: 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受热体积变大了,证明了空气 受热体积会膨胀
1、活塞上升,证明空气受热体积变大了 2、液柱上升,证明水受热体积变大了 3、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证明铜球受热体积变大了
1、活塞下降,证明空气遇冷体积变小了 2、液柱下降,证明水遇冷体积变小了 3、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证明铜环遇冷体积变小了
加热时:
1、活塞上升,证明空气受热体积 变大了
2、液柱上升,证明水受热体积变 大了
3、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证明铜球 受热体积变大了
遇冷时:
1、活塞下降,证明空气遇冷 体积变小了
2、液柱下降,证明水遇冷体 积变小了
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 ℃ ) 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 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共50页)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024大象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大象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一、我们的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后来通过观察月食、航海等活动,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代科技手段,如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进一步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为17 千米。
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 千米。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 千米。
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研究。
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三)地球的表面1. 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山脉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通常地势较高;高原是海拔较高、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形;平原地势低平,起伏较小;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丘陵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海洋地形也很复杂,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等。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在200 米以内;大陆坡是连接大陆架和深海的斜坡;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洋盆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岭是海底的山脉。
2.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和冰川等;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四班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班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1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两人合作,画出自己及其它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
2.自制日影仪并会用它测量影子。
3.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
4.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长的变化。
知识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3.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持久而细心地连续进行一天的观测。
2.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爱好。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谜底:影子)2.学生猜谜。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4.学生沟通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
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二、画影子(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
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
影子虽然是极为一般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一般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及教学反思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及教学反思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食品保质期的研究》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运动》教学课件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运动的形式》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能量与运动》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岩石与矿产》教学设计及反思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玩石头》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不一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岩石与生活》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矿产资源》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冷与热》教学设计及反思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凹陷的保鲜膜》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给水加热》教学设计。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共5篇)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共5篇)第一篇: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考察前,我们要……学习要点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学习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1)引入活动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
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2)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
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3)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
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张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一)教学主题:大象的生活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学习大象的体态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点;3. 掌握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教学内容:1. 大象的外貌特征和体态结构;2. 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交行为;3. 大象的食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活动:1. 观察大象的图片,了解其外貌特征和体态结构,并进行简单的讨论;2. 观看大象的视频,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交行为,并进行小组讨论;3. 分组进行大象饮食研究,收集大象的食性信息,并展示给全班;4. 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大象的适应环境,并讨论大象在适应环境中的特点和生活习性;5.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关于大象的海报或模型,并进行班级展示。
教学资源:1. 大象的图片和视频;2. 大象的食性和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3. 班级展示的海报或模型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大象外貌特征和体态结构的描述,评估学习成果;2. 学生小组展示关于大象的食性和适应环境的研究结果,并评估展示质量;3. 学生海报或模型的创意和完成度,评估学习成果和表现能力。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二)以下是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1. 压力和形状:- 压力:什么是压力,压力的大小和面积的关系,压力的方向。
- 形状:固体的形状与分子间的关系,物体的变形与弹簧的关系。
2. 温度和热量:- 温度:温度的作用和测量方法,温度的计量单位和温标。
- 热量:什么是热量,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和规律,热量的单位 - 焦耳。
3.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规律。
- 障碍物的作用:光的直线传播和障碍物的作用,解释阴影的形成。
4. 电的传输与控制:- 电的通路:电的通路的构成和作用,开关的作用。
- 电的传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的传输的方式和规律。
- 电可以控制:电的控制和开关电路的应用。
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整理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1.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2.同类包装,(类别)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3.(罐装)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长,(真空)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适中,(塑料)包装的食品保质期短。
第一单元运动一、我会填1.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2.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3.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速度=(距离)+(时间)4.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秒,读作(“米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
有时还写作(“m/s")。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5.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6.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7.运动物体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
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
8.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体发出声音)(太阳发出光和热),(电池产生电流)。
9.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结果可能也会(不同)10.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11.物体的运动速度,包括的因素有(距离)、(世间)、(运动的方向)。
12.钟、摇篮、千秋的运动就是(摆动)13.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
14.人或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实验方案实验名称: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实验材料:弹珠3-4个。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方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方案,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方案〞,了解方案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方案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那么,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方案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方案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方案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方案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根底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根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时机,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学的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3500左右到公元前3000)。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三、教学难点: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四、课前准备: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1、观察口腔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馒头会越嚼越甜。
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1 考察前,我们要……要点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1)引入活动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
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2)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
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3)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
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
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 考察计划展示会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
目标(1)启发学生自己比较、自己讨论、自己总结,使他们能够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悟出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2)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怎样进行(1)考察计划展示会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重点活动。
教学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
也可以把各组的考察计划复印若干份,每组发一份,这样便于下面的讨论与总结。
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
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容,只是一个样,决不是标准答案。
教师要根据所选择活动的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了解计划与组织的一般容和要求,这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2)评选最佳考察计划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吃得好吗1 我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标题,也可以看成本单元的引入活动。
“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这一问题,贴近儿童的生活;“给这些食物分类”的教学活动,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从而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伏笔。
要点给我们的食物分类,并作好分类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
目标(3)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4)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5)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怎样进行1、引入活动。
单元页上呈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探、究、奇、妙四位学生席地而座,面前摆着面包、饮料、火腿、水果等食品,他们正在边野餐边思考一些关于吃的话题。
旁边的大树上一只嘴馋的小猴子倒挂在树上。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画面,能够达到激思引趣、导入新课的作用。
本课教学开始,教师可以用拉家常的口吻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由于学生家庭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一问题的答案一定各不相同,而这恰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2、分类活动。
我们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给这些食物分类,旨在引领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话题,为以后几课的教学埋下探究的种子。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分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同时能够锻炼孩子分组、推选组长、成员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此页教材的竖栏还重点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适当的引导。
分类活动是一个“一箭多雕”的教学活动,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展开。
在给食物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通过协商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
教材设计通过卡通讨论的场面和竖栏里的分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细致地指导,拓展活动还将继续强化这一能力培养。
接下来,让学生给食物进行分类,并随时填写“食物分类表”。
汇报交流时,要让他们充分表达,不要强求统一答案,也没有统一答案。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2 食物中的营养要点作好实验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重点是实验准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也是重要环节。
目标(1)强化分组、分工等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好实验准备。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规教育。
怎样进行1、提问与猜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引导学生给食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萌生了好多问题,本节课将开始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从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食物中哪些营养?”进行猜想与假设开始,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2、实验与总结。
这是一个“双击”的教学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方面,要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来源,还要重点训练学生“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的主探究能力。
为此,在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呢?”展开讨论,为了有效落实“二级目标”,强化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准备材料建议”。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成分,设计力图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教材只在“材料超市”里提供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食物和其他材料,怎样实验则由学生说了算。
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但不要代替学生实验,不要立刻释疑,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
必须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选取研究材料,自己耐心地观察、自己分析和思考。
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3、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调查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是上节课的延续,也是本课的拓展活动。
究竟什么时候教学,怎样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条件而定。
如果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有深入研究的条件,完全可以把调查食品里的添加剂和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单独设立课时展开教学,教师可以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探究活动还肩负着强化计划与组织能力培养的任务,教师要着力引导和训练。
3 一次奇妙的旅行要点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计划与组织;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怎样进行本课由引入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实验、总结四个渐进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引入活动认识人体的消化过程是本单元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由于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是一个暗箱问题,不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和研究,一般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因而大大降低了儿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本教材大胆探索精心设计了引入活动,奇奇、机器人、和小豆子三个孩子喜欢的卡通,将与学生一起对话,一起探索。
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卡通人物的漫画,吸引儿童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第二层次: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学生带着兴趣观察阅读“他俩在奇奇肚子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消化器官模型,充分发挥其直观作用,教师同时讲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指导学生指出自己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
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层次:淀粉的消化实验如果能亲眼看见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学生肯定会十分兴奋。
为了达到眼见为真的效果,教材选取了经典的淀粉的消化实验,这是因为本实验现象明显,材料容易得到,操作方法比较简单。
实验前,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和准备材料,这是落实“二级目标”的重要契机。
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接着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方法。
由于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搞清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比如倒入试管的淀粉液要少量,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支试管要同样多;在2号试管里加进的唾液不能太少,1号试管要加进与唾液同样多的清水;两支试管要同时放入温水中;过几分钟后,向试管里滴相同滴数的碘液(两三滴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实验现象的发现和解释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这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良好机会,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第四层次:总结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己总结“我们是怎样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能够发挥学生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4 祝你胃口好要点通过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评选“健康小专家”。
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
(2)通过参与评选“健康小专家”活动,锻炼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和科学合理搭配营养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怎样进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了解了人体的消化过程,这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