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第六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主题我的家
(一)设置理由
“家”是幼儿最早、最常接触的地方,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基本的因素,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
帮助2~3岁幼儿认识、了解自己的家庭、亲人,感受“家”的幸福和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是我们设置此主题的目的。
(二)教育目标
1.认识家庭常用物品的名称、用途、简单的使用方法。
2.知道自己的家里有谁,自己如何称呼他们。
3.能感受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
4.学习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事。
5.学习用简单的言行表达自己对父母、家庭的喜爱。
活动1 学妈妈
准备:
1.妈妈在家中做家务常用的工具、材料,简单的炊具、抹布、扫帚、拖把等。
2.请家长帮助录制妈妈在家中做家务的录像片段。
过程:
1.请幼儿说一说:妈妈每天回家都做什么(如有录像带,可与幼儿看后再说说自己的妈妈)。
2.带幼儿学一学妈妈是怎样做某件事情的(可使用相应工具模仿)。
3.在幼儿模仿妈妈做事时,教师可通过语言的强化帮助幼儿认识、了解妈妈的辛苦。
如:“妈妈下班刚回家,就赶快到厨房去做饭,真辛苦。
”“妈妈认真地拖地,把地擦得真干净。
”……
建议:
1.提供的工具、材料,最好是仿制的,要注意安全。
2.在娃娃家中有意丰富“学妈妈”的内容和情节。
活动2 帮妈妈(歌曲)
准备:
1.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歌曲录音,幼儿游戏时反复欣赏。
过程:
1.“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懂事,他看见妈妈做家务很辛苦,就给妈妈唱了一首
歌。
”(教师演唱歌曲)
2.“你们帮妈妈做过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夸一夸他们真能干。
3.学唱歌曲。
教师多唱几遍请幼儿模仿。
4.教师扮妈妈,幼儿演唱歌曲,唱完后,妈妈说:“你把自己的小手绢洗洗吧。
”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洗手绢的动作,反复几次,每次老师说出一种活动,幼儿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如叠手绢、捡豆豆、擦桌子等。
附歌曲:
帮妈妈
1=F 2/4 陈镒康词
中速汪铃曲
5 3︱
6 5.︱1 1 1 3︱2 0‖:3 5 5 5︱
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在你忙的
2 1 6︱
3 3 5 5︱2 1 6︱ 3 1︱2 - ‖
..
时候,我能帮你做点啥?做点啥?
活动3 学爸爸
准备:了解幼儿爸爸的职业,爸爸的照片。
过程:
1.出示一位幼儿爸爸的照片,猜猜这是谁的爸爸?
2.请幼儿说说爸爸的名字,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最简单地回答)爸爸最喜欢做什么,学一学爸爸的样子。
3.全体小朋友学学“爸爸”的样子。
4.区分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5.请男孩都当爸爸,学爸爸的样子;请女孩都当妈妈。
6.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组成一家,每家给一个娃娃做孩子,玩过家家。
建议:
可分多次进行,每次有几名幼儿带照片。
通过不断介绍自己的爸爸,扩展有关爸爸的经验,使办家家的情节越来越丰富。
活动4 我爱爸爸(歌曲)
过程:
1.“我们都很喜欢自己的爸爸,今天我们就来唱一首爱爸爸的歌。
”教师演唱歌曲。
2.幼儿随教师学唱歌曲2~3遍。
3.幼儿演唱歌曲。
建议:
可以把歌词中的“爸爸”换成“妈妈”、“爷爷”、“老师”等人物。
让小朋友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附歌曲:
我爱爸爸
1=C 4/4
1 3 5 5—︱5 6 5 5—︱1
2
3 3 3—︱2 3 1 —‖
我爱爸爸,我爱爸爸,我是爸爸的好娃娃。
活动5 企鹅爸爸(故事)
准备:磁性黑板,南极背景图,几只企鹅爸爸(露出藏在脚掌上的企鹅蛋),几只企鹅妈妈。
过程: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他们住在哪里?
2.提问:这里天气怎么样?
3.鼓励幼儿猜测:他们在干什么呢?
4.讲故事:企鹅与爸爸。
5.师生共同讨论:是企鹅爸爸好,还是企鹅妈妈好,引导幼儿得出结论:爸爸、妈妈都好。
建议:与幼儿多交谈,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附故事:
企鹅爸爸
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那里很冷很冷,那里站着一群胖乎乎的企鹅,它们一动不动地站着。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
它们还是那样站着,不吃一条鱼,不喝一口水。
大风呼呼地吹,它们不怕;肚子咕噜咕噜叫,它们忍着。
它们站在那里干什么呢?
噢!原来它们都是企鹅爸爸,在它们胖胖的肚皮底下,藏着一个热乎乎的蛋。
它们用两只脚抱着蛋,用羽毛盖着蛋,孵呀,孵呀,从蛋里钻出了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
企鹅妈妈哪里去了,原来它生了蛋,交给企鹅爸爸,就到大海里去找东西吃。
看,企鹅妈妈摇摇摆摆回来了,它吃得饱饱的,嘴里吐出像奶一样的东西喂企鹅宝宝。
这时,企鹅爸爸已经饿得很难受,变得很瘦很瘦,摇摇晃晃地走向大海去找吃的东西。
活动6 和爸爸、妈妈做游戏
准备:幼儿及父母的照片(最好是个人照),屋形纸(能容纳一家三口照片)若干,挂于墙壁某处。
录音机,录有父母声音的录音带,成人用面罩。
过程:
1.爸爸、妈妈的照片:将许多幼儿父母的照片混在一起,分散放在四周,幼儿通过辨认,从许多照片中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到后,亲一亲爸爸、妈妈的照片,再把照片举起来,向大家展示并介绍。
2.爸爸、妈妈的声音:给幼儿播放录有爸爸、妈妈声音(叫幼儿名字或经常说的话)的录音带给幼儿听。
当幼儿听到自己父母的声音时,幼儿可以高兴地说:“这是我爸爸、妈妈的声音。
”
3.找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用面具遮挡住自己的头(脸)部,分别站在场地两端,幼儿依爸爸、妈妈的特征(如服饰、身高等)来找爸爸、妈妈,并拉起爸爸、妈妈的手站在一起。
每名幼儿找到爸爸、妈妈后,爸爸、妈妈揭开面具。
如果幼儿找对了,爸爸、妈妈可拉拉手,亲亲自己的孩子;如果幼儿找错了,爸爸、妈妈重新遮好头(脸)部,再次让幼儿寻找,直到找对为止。
建议:可通过集体小组活动或生日会等活动,请幼儿父母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7 这是谁
准备:每人带一张全家合影(经常在一起的家人)。
过程:
1.分组介绍照片上“我家里的人”都是谁,说出自己对他们的称呼。
2.请部分幼儿到前边向全班介绍(可使用投影仪将照片放大)。
3.帮助老师将自己家人的照片贴在专栏里。
建议:可请幼儿将自己家的相册带到班上,师生精心布置一个角落,放置此相册,并利用晨间、离园等时间请幼儿给小朋友讲一讲。
活动8 这是谁的
准备:能代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幼儿家庭成员特征的人物头像,头发、胡须、眼镜图片等,各种用品、食品的图片。
建议:
这是让幼儿借助必要的物质材料来反映自己对家庭成员的认识的活动。
幼儿可以为不同家庭成员选配不同的发型,搭配不同的配饰,并根据自己对家庭成员的认识来选择他们所喜爱的食品、用品。
活动过程还可以伴随语言的活动,如给老师(同伴)讲讲这是谁,妈妈爱吃什么等。
活动9 大人和小孩
准备:许多大人和小孩的小图片。
过程:
1.请幼儿指出教室里谁是大人,谁是小孩。
2.教师与幼儿比比高矮,手脚的大小,胳膊、腿的长短。
3.比比力气大小。
教师依次抱起每名幼儿,请幼儿抱教师,一人抱、二人抱、三人抱,为什么抱不动?
4.说一说家里谁是大人,谁是小孩。
5.将大人和小孩图片放在一起,分别贴在黑板两侧。
请幼儿指出大人、小孩,并讨论大人、小孩有什么不一样。
6.每个大人领一个小孩,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外出时不能离开大人,不能触摸电器……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让幼儿区分大人、小孩,比较他们的不同。
活动10 我是好娃娃
准备:请家长协助让孩子为爷爷、奶奶做些有益的事。
根据歌曲内容自制图片1~2张。
过程:
1.“你帮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事情呀?”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学说:“嘴里缺了牙”,“头发白花花”。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看图片理解内容。
4.教师带幼儿按歌曲节奏说歌词。
5.分句学唱歌曲,说一说爷爷、奶奶为什么笑哈哈。
6.幼儿演唱歌曲。
建议:教师在教歌曲的同时,教育幼儿要尊敬老人,多帮爷爷、奶奶做事情。
附歌曲:
我是好娃娃
1=C 2/4
3 3 3 1︱ 5 3 ︱6 6 3 1︱ 5 —︱6 6 1 1︱
爷爷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
奶奶年纪大呀,头发白花花,我给奶奶
5 6 5 3︱ 2 5 3 2︱1 —‖
捶捶背呀,爷爷笑哈哈。
端凳子呀,奶奶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