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学习主题二战后的世界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25课时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课件
【特别提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是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而不是戈尔巴乔夫改 革。
考点四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标内容】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
拉国家为捍卫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1.万隆会议
(1)时间、国家:
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 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 发展中国家
的力量
【特别提示】目前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是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 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误区警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则呈现全球化趋势。
年底,巴拿马从 1999
手中
【特别提示】拉丁美洲斗争的主要 特点是反对美国的控制,斗争的主 要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争取经济 发展。
考点五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课标内容】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识图学史】 1.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成立: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2)地位: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成立,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形成。
是社会制度的矛盾。
北约
华约
两极格局
2.德国的分裂
(1)导火索:1948年爆发的“
柏”林。危机
(2)分裂: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②
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知识拓展】东欧剧变不是简单的国 家名称发生变化或国家的分裂,其实 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背离了社会主义 的方向。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二战的残酷结束留下了一片狼藉。
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任务,即重建国际秩序,为持久和平与繁荣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过程以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联合国的成立二战胜利后,国际社会摒弃了《凡尔赛条约》所带来的教训,意识到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和有效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
于是,联合国应运而生。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召开,代表着二战胜利国家的希望和决心。
联合国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二、冷战的出现尽管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秩序的重建提供了机会,但战后的世界并非一片和平。
冷战的出现使世界陷入了两极对立的格局。
苏联和美国分别代表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并展开了一场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的斗争。
这对国际秩序的重建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
三、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的重建主要通过军备控制和国际组织等途径实现。
战后,为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各个国家开始谋求军备控制和裁军的办法。
冷战期间,苏美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军控协议,如《苏俄核武协定》等,试图缓解紧张的国际局势。
此外,国际组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成为冷战时期两个对立阵营的代表,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秩序。
四、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二战后,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国际社会重建了国际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是国际金融重建的里程碑事件。
根据协议,美元被确认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且美国承担了维持美元的固定汇率的责任。
这一举措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推动了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五、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国际秩序的变革随着冷战的结束,新兴力量开始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崛起对传统国际秩序提出了挑战,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这些新兴力量要求改革国际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力结构,以更好地反映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现实。
世界史第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 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 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4)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第六单元
当代文明的新趋势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 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争 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洲走向联合、 政治 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 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 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影响 ①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 国。 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美国占有优势。 ②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4《永久的生命》说课稿范文
2024《永久的生命》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关于《永久的生命》的说课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永久的生命》是2024年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重建等历史知识,并掌握了一些相关术语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通过介绍种种延续至今、带给人们无尽希望和慰藉的事物,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使他们明白生命是宝贵的,应当倍加珍惜。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延续至今的事物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和价值,培养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方法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结合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竞争中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事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小组合作的讨论题目、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手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生命有多么重要和珍贵?”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接着,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延续力、代表生命的事物和文化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模块综合复习-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易错易混
主题四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电子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 及。 2、准确掌握下列组织的英文缩写: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 (APEC),欧洲联盟(EU),联合国(UN).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两级对峙, 1946年-1991 美苏“冷战” 建立霸权 年
二战后,成为军事、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与苏 联形成两极格局
霸主地位动 1991年 摇
多极化趋势
两级格局瓦解,随着一些国家的强大,霸主地 位动摇,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
考点纵横
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人物)三位改革家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 他们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考点纵横
项目
背景
不
同 点
人物
内容
不 性质 同 点 作用
相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 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 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 矛盾尖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 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
段
治。对外:①侵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占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领土);②20世纪初,
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卷版)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某班进行历史主题学习,列出了如下学习内容。
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A.一战后初期的世界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D.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2.(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来自美国的政治控制也在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为此,他们主张()A.成立欧盟B.对抗苏联的威胁C.欧洲联合D.摆脱美国的控制3.(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这反映的是()A.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D.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九年级小浩同学预习历史知识“欧洲的联合”时做的思维导图。
“⑤”处应该填写()A.欧洲联盟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美国、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C.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D.重视科技发展6.(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欧洲人“绝对迫切需要”的是()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消除战争积怨,走向联合7.(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法德两国是由来已久的宿敌,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后,两国逐步实现了和解与合作,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内
:取消苏共的领导
种玉米;取消农产品 容
刺激(2)军事上:
地位,实行③
的义务交售制,改行 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①____收__购__制_______;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重心放在② 军事
______多__党__制____, 倡导“公开性”和“
等等
__________方面
政治多元化”
解体 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 影响
化进程;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陷入低潮
【延伸解读】19世纪以来俄国社会性质的转变:1861年,农奴 制改革,俄国从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17年,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国走 上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苏联解体,俄国由社会主义 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上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
东欧
益尖锐(2)西方国家加紧推行“① 和平演变
原因
剧变
_________________”战略(3)20世纪80年代末,受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
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②____社__会__制__度_______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 东欧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
改革仍然没
苏联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想发生混乱,无政府
有从根本上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
状态蔓延,局势迅速
评价
突破高度集
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
失控。各加盟共和国
中的计划经
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
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
济体制
差
剧
六、第四学习主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一、美国的冷战政策1、背景:“二战”初期,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美国实力膨胀。
2、目的(中心):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3、实质:美国为了实现全球称霸的野心。
4、“冷战”信号的发出:英首相丘吉尔,发表了反共反苏的“铁幕”演说。
5、内容:①政治上: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这是“冷战”的开始标志。
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②经济上: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是杜鲁门主义的实际运用,以“复兴欧洲”为名,以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稳定。
③军事上: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6、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建立。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也把“冷战”推向高潮;对二战后的国际经济政治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7、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崩溃。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振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西欧、日本等国的经济也迅速增长,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1、、西欧振兴的原因是:①原有经济基础;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④各国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2、欧共体的成立原因目的: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
他们为了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时间:1967 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3、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①实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③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⑤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国际合作二战后的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
浅谈一键顺控在高压开关柜中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压开关柜为满足一键顺控功能而需要的条件,并提出了电动控制模块使用注意事项。
1.引言一键顺控是利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程序化控制模块对变电站传统操作票和操作程序进行描述,结合完善的防误操作闭锁逻辑,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服务器服务器、测控装置、通信装置进行变电站电气一次、二次设备的自动控制,讲传统人工刀闸操作模式转变为操作票自动生成、操作步骤一键启动、设备状态自动识别和操作过程顺序执行的自动模式。
变电站一键顺控包括对母线、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倒闸操作,实现了“运行、热备用、冷备用”三种状态间的转换操作。
开关柜采用手动手车时,实现“运行、热备用”两种状态间的转换操作。
为满足一键顺控高压开关柜需满足以下几点。
1.断路器位置双确认断路器双确认主判据采用位置遥信信息,辅助判据采用遥测信息。
主判据:采用断路器的合位、分位双位置辅助接点,对于分相断路器,采用三相辅助接点串联的方式。
其判断逻辑如图1所示。
辅助判据:采用三相电流和电压。
35kV、10kV电压等级各间隔(无功间隔除外)的电压辅助判据,电压宜取自母线三相电压互感器及各间隔三相带电显示器装置。
无法采用三相电流和电压时,应增加三相带电显示器装置需具备遥信和自检功能。
在特殊情况下操作时,若辅助判据无法满足,可由人工确认断路器位置无误后选择忽略双确认判据结果继续一键顺控操作。
断路器分位。
当断路器位置遥信由合变分,且满足“三相电流由有流变无流、母线电压由有压变无压/母线三相带电显示装置信号由有电变无电、间隔电压由有压变无压/间隔三相带电显示装置信号由有电变无电”中的任一条件,则确认断路器已分开。
断路器合位。
当断路器位置遥信由分变合,且满足“三相电流由无流变有流、母线电压由无压变有压/母线三相带电显示装置信号由无电变有电、间隔电压由无压变有压/间隔三相带电显示装置信号由无电变有电”中的任一条件,则确认断路器已合上。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探究古代文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视野,激发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古代东方文明 1.1 埃及文明 1.2 西亚文明 1.3 印度文明1.4 中国文明第二章:古希腊与古罗马 2.1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2.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3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2.4 古罗马文明的兴起 2.5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6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第三章:中世纪欧洲 3.1 封建制的形成 3.2 教会的作用 3.3 中世纪的城市与商业 3.4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第四章:近现代世界史 4.1 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2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4.3 工业革命 4.4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中国历史概览 5.1 夏商西周时期 5.2 春秋战国时期 5.3 秦汉时期 5.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5 隋唐时期 5.6 五代宋元时期 5.7 明朝与清朝三、课程实施建议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演示、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估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和讨论的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阅读任务等,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和综合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说课讲稿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二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颁繁发生,世界依然很不安宁。
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丰富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三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的第2课。
本课主要讲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交化,新的世界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课包括“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三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重构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重构二战结束后,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作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二战不仅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还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避免未来再度爆发大规模战争,重构国际关系成为当时各国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从联合国的建立、复兴欧洲、冷战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等方面来讨论二战后的国际关系重构。
一、联合国的建立为了维护和平与国际安全,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
作为取代国际联盟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关系的重构。
联合国致力于通过多边主义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其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各会员国的权益与义务,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二、复兴欧洲在二战之后,欧洲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为了重建欧洲经济和确保地区稳定,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启动。
该计划提供了巨额的美国援助,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生产力和基础设施。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成功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复苏,并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互信。
三、冷战与超级大国对峙二战后,世界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东方集团(以苏联为核心)和西方集团(以美国为核心)。
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
这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极度紧张和分裂,但也促使各国努力寻求平衡与独立发展,形成了新兴非洲、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崛起。
四、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承担着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责任。
二战后,随着国际关系的重构,联合国逐渐发展出了维和行动的机制。
通过派遣维和部队,联合国积极介入并调解了一系列地区冲突和内战,维护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五、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二战后,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
借助传输和通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优质教案(送知识点总结)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主要介绍两大国际组织以及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
本课是第六单元第一课。
二战结束后,世界终于迎来了和平,为了构建世界和平,联合国成立了,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贸易谈判等问题,又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两大组织分别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推动着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目标1. 知道联合国建立背景、结构设置、安全理事会的责任和维护部队的作用。
2. 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及表现。
3. 知道世贸组织的宗旨、职能以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联合国的建立、主要机构及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世贸组织的宗旨、职能及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具体表现;世贸组织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乔的笑》教师:大家还记得这幅图吗?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的照片。
中国成功地恢复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这是联合国对中国政府的认可,也表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所以才有了这张照片。
大家还记得联合国是在什么时候决定成立的吗?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了战后要成立联合国,为什么要成立联合国呢?联合国的宗旨、职能主要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乔的笑》图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回忆和思考,联合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什么要成立联合国?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1.决定成立联合国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
那么二战期间,哪一国际会议提出要建立联合国?学生回答:雅尔塔会议展示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展示材料: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主题是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
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 1 ) 确立了帝国主义
(1)美国作为唯一的
统治的新秩序,暂时缓 ( 1 ) 美 苏 争 霸 使 超 级 大 国 , 企 图 建 立
对 世 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 世 界 长 期 不 得 安 宁 。单 极 世 界 , 推 行 霸 权
界 的 盾。
(2)但两大集团 主义。
主要 机构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旗帜正中是
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秘书处等 。一个白色的联合国
徽记。徽记是一张
以北极为中心的世
维护 际安
国 全
联合国派出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维护国 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 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界地图等距离方位 投影,由橄榄枝组 成的花环相托,象 征世界和平。
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国际关
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 平正义。
考点梳理拓展
考点二 · 经济全球化
2022课标:通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了解现代世界 的基本特点。 [ 九 下 P94-95]
发 (1) 和 平 与 发 展 成为时代主题 。 展 (2)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 原 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因 (3)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九下P100]
(1)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 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
C 建
立 国 际 新 秩 序 的 努 力
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
际公平正义。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 国 主 张
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4)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25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试题 (解析版)
全国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25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试题一、选择题1.[2019·娄底]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外交新政策。
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2019·呼和浩特]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A.遏制欧洲、称霸世界B.输出资本、对抗苏联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D.控制西欧、遏制苏联3.《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美苏战时同盟破裂B.冷战政策就此开始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美国力图称霸世界4.从1946年—1977年的31年间,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增长了近60倍,跨国公司飞速发展,造成美国战后这一经济特点的主要原因有( )①战时的资本积累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马歇尔计划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2019·德阳]下图所示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出( )A.西欧走向联合的历程B.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C.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D.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6.[2019·宿迁]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到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A.苏联B.英国C.美国D.法国7.[2019·烟台]对下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单位:%)》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工业发展停滞B.日本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西欧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缓慢8.[2019·南充]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B.资产阶级认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C.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9.[2019·广东]下图漫画说明了(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10.“1989年,一些东欧国家风波骤起、政坛剧变,苏共和苏联社会内部的激进派受到了强烈的启发,转向西方、抛弃社会主义的思潮在苏联社会达到高潮。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第六章 第四节 战后的世界格局演变与现代科技文化(配套练习)
第四节 战后的世界格局演变与现代科技文化一、考点解读(1)中考考点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考点对照表广东近三年中考历史考点对照表 中考考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备注 命题规律整理与2014年命题预测 1 选择题3分本节在近三年的广东省中考中都以材料题型出现。
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考点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是历史年中考考查的重点,今年中考,第三次科技革命应该注意与前两次的结合。
本节的考点都应注意材料题型的出现。
2综合题12分2009年考过3 选择题3分 综合题2分 4综合题4分二、中考热身1.(2013·泰州)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2.(2013·佛山)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
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 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3.(2013·福安)观察图3,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A.《巴黎和约》、多极化趋势B.《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C.《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D.《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4.(2013·汕尾)一部iPhone 手机,美国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能够( )A.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B.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凡尔赛和约》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②C.避免战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D.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5.(2013·乐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6世界现代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主题特征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此时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也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形成中的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征。
在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这一过程中,各国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知识梳理一、二战后国际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1)序幕:1946 年,发表“铁幕演说”。
(2)开始:年,主义的出台。
(3)冷战的表现:政治上,主义,经济上,计划,军事上,建立组织。
(4)正式形成:1949 年组织建立,1955 年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苏美争霸(1)形成:从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其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的划分。
4.结束:年底,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二、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与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为;b.“多强”为:、、和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
4.决定因素: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5.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出现原因:二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具体表现:和迅速增长;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组织建立。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的发展;②有利于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2)消极影响:①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②一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③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战争的意义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战争的意义二战对世界的影响战争的意义:二战对世界的影响二战是20世纪最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战争之一,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启示。
虽然战争带来了人类的痛苦和破坏,但它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二战对世界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一、全球重塑与势力变迁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战争导致了日本和德国的惨败,美国和苏联则崛起为超级大国。
冷战的开始意味着世界格局由二元对立的超级大国主导,而其他国家则根据自身利益选择立场。
此外,二战结束后,欧洲开始倡导跨国一体化,以避免未来可能的战争,并推动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二、人类权利的重要性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暴行和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彻底揭示了人类权利的重要性。
作为对这种暴行的回应,联合国于1948年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
这在二战后的世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后来其他国际人权法律和标准的基础。
三、科技和工业的进步二战推动了科技和工业的迅速进步,为世界带来了众多的创新。
战争需要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以及更高效的工业生产能力。
因此,科学家们在核能、飞机、通讯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做出了重大突破。
二战的科技遗产对世界的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更深入研究和应用。
四、对全球合作的呼唤二战的惨痛教训催生了建立国际组织的需求,以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例如,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旨在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和解决国际争端。
此外,二战也催生了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
五、抗争和反抗的勇气二战中的许多抵抗运动和斗争激励人们展现反抗和挣扎的勇气,为自由和正义而战。
自二战以来,人们对压迫和不公正的斗争更加坚决,努力推动民主和人权的普及。
这种精神激发了后来许多争取自由和平等的运动和抗议。
六、对和平的渴望与警惕二战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这场战争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毁坏,同时也引起了对和平的渴望。
历史必修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文明呀,那可老有意思了。
就说最早的文明起源吧,大河流域可是个好地方。
像古代埃及,尼罗河就像个超级妈妈一样,孕育了埃及文明呢。
埃及人靠着尼罗河的泛滥,土地肥沃得很,种啥长啥。
他们还建造了金字塔,哇塞,那金字塔可真是个超级大工程,我就想啊,当时的人得费多大劲儿才能把那些大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呢。
再说说古代西亚文明,两河流域那也是相当厉害。
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你看那文字形状,就像一个个小楔子,可有趣了。
他们还有很多城邦,大家在那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互相贸易、打仗啥的。
古代印度文明也不能落下呀。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也是相当古老,后来雅利安人入侵之后呢,又产生了种姓制度。
这个种姓制度可把人分了个三六九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不同等级的人干不同的事儿,这可太不公平啦。
不过印度文明的宗教那也是相当发达,佛教就是从这儿起源的,讲究因果报应啥的,还挺有哲理的。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
进入中古时期啦,欧洲那时候可乱套了。
封建制度盛行,国王把土地分给贵族,贵族再分给下面的骑士。
就像一个大蛋糕,一层一层分下去。
这时候的基督教可牛了,教会的权力大得很,什么事儿都得插一杠子。
而且那时候还经常打仗,十字军东征啥的,说是去夺回圣地,其实背后也有很多利益的争夺呢。
在亚洲这边呢,阿拉伯帝国那可是相当辉煌。
阿拉伯人可聪明了,他们吸收了很多不同文明的成果,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的文化都融合到一起,还把这些文化传播到欧洲,起到了一个文化桥梁的作用呢。
东亚的日本和朝鲜也有自己的发展。
日本大化改新之后,学习唐朝的制度,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一下子变得很有秩序。
朝鲜也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三、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航路开辟可真是个大事儿啊。
那些欧洲的航海家们,像哥伦布、麦哲伦,那可都是超级冒险家。
他们为啥要去航海呢?有的是为了寻找黄金,有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反正就是怀着各种目的出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一、“冷战”局面的形成(一)冷战信号的发出——“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1946年访问美国时,发表了以“铁幕”一词而闻名的反苏反共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二)冷战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时间:1947年3月(2)实质: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3)影响: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1)目的:它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2)作用: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3、军事上:成立北约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标志:“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四).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拔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1)上述三段材料属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的一种霸权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被称作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在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作什么?杜鲁门主义(3)材料二中提到的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计划被称作什么?马歇尔计划(4)材料三的规定出自什么公约?根据该公约成立的组织是什么?苏联针对此组织又成立了什么组织?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二、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特点: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2、原因:(1)二战中,美国本土未受战火洗劫,而且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大增,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2)战争结束后,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3)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掀起了更新原有设备的高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
(4)世界各地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1)时间: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2)恢复和发展的原因:①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④由于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2、联邦德国的崛起:这一时期,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3、欧洲共同体(1)成立的原因和目的: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它们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2)成立的时间:1967年(3)1993年,更名为欧盟,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三)日本的重新崛起1、原因:(1)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2)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3)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4)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2、时间:1955年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被称为“高速增长”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思考题:1、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
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 ”这说明了“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A、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4、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道:“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动力。
”请你把他这段话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结合起来探究:主要原因有哪些?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A、主要原因: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日本政府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开支小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使日本没有承担多少战争赔款,反而得到美国许多贷款。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向日本订购大批军事物资,日本经济受到强烈刺激,迅速繁荣起来。
③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正是大胆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
B、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美国的扶持或援助;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目的: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3)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目的: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3)匈牙利的改革结果(影响):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
匈牙利也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4、中国的改革开放(1)时间:1978年底至今(2)结果: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3)成功的原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东欧剧变1、时间:1989——1990年2、实质: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原因: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内外矛盾的总爆发。
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以及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和平演变”战略等,是发生剧变的主要因素。
(三)苏联的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在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2)结果:使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底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同时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四、经济全球化的趋向:1、形成(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2)出现的原因:①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根本原因。
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3)具体表现:①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典型的有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XAFTA)。
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
③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
④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匀;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影响①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借助国际合作的力量,更好地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②有利于发达国家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也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扩大贫富差距。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问答】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你根据他们两人的言论,结合课文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A.利: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B.弊:①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
②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技术水平低、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酿成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
五、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原因: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初步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