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资料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fùxí)要点1.传播模式(móshì):分为单向(dān xiànɡ)传播模式双向传播(chuánbō)模式互动(hù dònɡ)传播模式三种2.批判学派登上学术舞台的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3. 麦克鲁汉指出的“高清晰度”的媒介是指热媒介4.“知识鸿沟论”起源时间:1970年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拉扎斯菲尔德6.西方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

7.以心理学“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受众模式是: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

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

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

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1)心理构成(2)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 (4)个人所处社会环境 (5)个人成见在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来的差异。

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而是主动、自信并带有成见的活生生的个体。

8.提出并完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学者是卡茨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论)是一种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

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传播?定义:所谓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的三环节: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受、信息的反馈2、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贡献哈罗德.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他的政治宣传和战时轩轩研究代表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2)提出“5W”模式,是我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必然出现谈到的入门理论3)他可以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谐调功能、传递文化遗产功能)4)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贡献:1)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2)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3)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过程,提出了传媒的弱效果论,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库尔特.勒温(把关人理论)贡献:1)他拥有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变成重要研究目标的思想方法2)理论上创立了场论,开创了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的研究3)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圆满解释4)他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性人物卡尔.霍夫兰贡献:态度的改变1)源于科学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2)人口集中——城市人口的集中造就了规模化的信息需求3)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二战时知识分子的迁移;战时宣传的需求第二章传播原理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4个阶段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五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人类语言它的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有逻辑性3)人类语言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人类语言没有外部刺激的时候也能自主发音5)人类的音声带有节奏和韵律,并能欣赏这种节奏和韵律2、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说”+(赖特补充了一个功能)娱乐功能传播的负功能: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4)麻醉精神:(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2)由剥夺人的行为能力之一拟态环境理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理路,它充分真实环境的区别在于事实的选取和组合拟态环境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2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内向传播(乔治.米德—“主我客我”的理论,布鲁墨的“自我互动”理论)定义:人的内向传播的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活从生理机能上来讲:内向传播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人脑活动→机体反应,这些环节和要素构成。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1.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现象和过程。

传播学可以关注广告媒体、传媒理论、公共关系、政治宣传等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

2.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传播模型包括西雅图传播模型、拉斯维加斯传播模型、双步流程模型等。

传播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3.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研究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因素。

传播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受众的反馈、行为变化等来衡量。

常见的传播效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社会效果等。

4.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

传播媒介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播媒介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5.受众研究:受众研究是研究信息接收者的特征和行为的学科。

受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传播策略和目标。

6.传播伦理:传播伦理研究的是在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受众的权益和确保传播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7.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传播行动计划。

传播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传播情境、受众特点和目标来制定。

总结起来,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复习传播学原理的要点,我们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传播模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受众研究、传播伦理和传播策略等关键概念和理论。

这些要点帮助我们全面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传播活动中。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一、引言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它涉及到众多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践中。

二、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学起源于古代希腊,但其系统化研究始于20世纪初。

传播学的发展与技术与媒介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出现,传播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验证相关理论与假设。

2.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相关的理论和经验。

3.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媒体内容的系统观察和分析,了解其特征和趋势,探究相关问题。

4.个案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一些具体案例,了解其背后的传播过程和影响因素。

四、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传播模型:代表有传统的线性模型、交互式模型和参与式模型。

线性模型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由发送者向接收者传递信息;交互式模型强调了接收者的反馈和参与;参与式模型更加强调了接收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治。

2.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其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影响。

凯特勒和亨威特提出了有关传播目标受众的认知过程的五个阶段模型,即关注、理解、信任、接受和决策。

3.生态学理论:强调了传播与其社会和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生态学理论认为传播是一种社会系统,其发展受到人口、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4.线索复杂性理论:认为传播会受到信息的复杂程度和受众的认知能力的影响。

信息过于复杂或者受众认知能力不足,会导致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的困难,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媒体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为代表,研究新闻媒体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广告传播:研究广告的设计、定位和传播策略,探究广告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3.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以及政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因素。

4.健康传播:研究如何通过传播手段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播(chuánbō)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zhòngdiǎn):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tèxìng)与本质传播学,研究(yánjiū)“传播(chuánbō)”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shèhuì)传播”的特点(tèdiǎn)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小中大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fāzhǎn)(重点:施拉姆)一、传播(chuánbō)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dànshēng)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涵盖广泛、深入浅出的学科,考研复习时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下面将从传播理论、媒体运营以及新闻专业知识三个方面整理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要点。

一、传播理论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介绍主要的传播理论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观点,如拉斯韦尔德、香农-韦弗模型、门罗-利斯伯格模型等。

2. 传播理论的主要范式:介绍不同的传播理论范式,例如决策媒介、符号学、效果研究等,了解各范式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要素和环节,包括源、信息、媒介和受众等,并了解传播效果的相关评价标准。

4. 媒介与社会影响:掌握媒介与社会影响的关系,了解新闻传播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媒介环境对新闻传播的作用。

二、媒体运营1. 媒体规划与传播策略:了解媒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媒体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2. 媒体运营管理:熟悉媒体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媒体资源管理、媒体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

3. 新媒体与社交媒体:了解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平台的特点和运营策略,掌握互联网传媒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

4. 媒介经济与商业模式:了解媒介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研究媒体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演变,掌握媒介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三、新闻专业知识1. 新闻报导与写作:熟悉新闻报导的要素和结构,掌握新闻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了解新闻编辑过程和要点。

2. 新闻采编与报道原则:理解新闻采编与报道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等,熟悉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和写作风格。

3. 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了解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4. 新闻法律与法规:熟悉新闻法律与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新闻法、著作权法、信息安全法等,了解新闻从业者的权利和义务。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是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考前复习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考前复习准备。

一、概念基础1. 传播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对传播学的整体把握。

2. 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了解传播的基本模式,如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以及循环传播模式,并能够描述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3. 传播媒介和技术:学习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并了解各类传播媒介的应用和发展。

二、传播学理论与模型1. 传播学的理论:了解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并能够分析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2. 传播模型:学习传播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拉斯韦尔模型、SMCR模型等,理解不同的传播模型对于不同传播场景的适用性。

3. 传播科学方法论:了解传播科学的方法论,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应用范畴和步骤。

三、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学习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客观真实原则、隐私保护原则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2. 传播法律:了解与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版权法、侵权法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学习设计、实施和分析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传播实践案例:学习传播实践的案例,如公关活动、广告策划、媒体报道等,了解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1.传播学基本概念:复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传播定义、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传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2.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传播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回顾传播学经典理论如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威冯提德的态度变迁模型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并了解现代传播理论如传播生态学、演化传播学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过程和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媒介等。

同时,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复习量表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以评估传播过程和效果。

4.传播媒介:复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

回顾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同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特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衡量媒介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变化。

5.社会媒介环境:复习社会媒介环境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考虑传播自由、媒体所有权集中、信息多样性等社会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同时了解传播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社会媒介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文化和传播:理解文化对于传播的影响。

考虑文化差异和传播的适应性,以及文化创意和文化认同的传播。

复习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7.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调查等。

复习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8.传播技能和实践:回顾传播学所提供的实际应用和技能,如传播策划、媒体写作和公共关系等。

了解传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并思考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复习传播学教程时,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促进对传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doc

一、填空:1、传播学通常会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3、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4、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5、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6、传播的基本过程包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

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8、社会信息由符号和意义组(构)成。

二、名词解释:1、信息一一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符号一一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选择性接触一一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 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这种“选择性”接触活动的结果, 更可能在加强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4、拟态环境一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物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三、简答:1、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哪些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包括哪些原理原则?(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传播学复习总结(邵培仁版)

传播学复习总结(邵培仁版)

传播学复习总结(邵培仁版)传播学复习名词解释:回答时需要扩展一、内向传播:这是人们头脑里“自我”与“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如: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的特点: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型,同事具备语言传播活动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信息、语言、接受者。

内向传播史一种最隐蔽、最自由的传播。

通过它,个人既可自我调适、避免错误、纠正缺点,也可能陷入懊恼、后悔的泥潭;既可筑起一道与他人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也可能垒起一堵自我封闭的围墙。

二、书写媒介:书写媒介往往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而成。

(如石头、树叶、树皮、甲骨、羊皮、竹片、纸等)三、印刷媒介: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印刷媒介作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工具,他具有鲜活的特点,可以大量迅速印刷生产,容纳信息多,内容广,读者可以自由决定阅读的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兴趣和要求;印刷媒介的威望较高,专业性很强。

缺点是文化程度低、识字少的人和文盲无法充分使用和分享其中的信息。

四、传播谋略:是为实现行动纲领和奔向预定方向而谋划的一系列计谋和策略。

客观反映了施谋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适应自己的需要而运用谋略积极推动事态发生相应变化的思维活动方式。

五、传播技巧:就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者方法。

其实传播技巧反应的是对信息包装传播的巧妙技能,对传播原理有很大的依赖性,即没有对传播原理的透彻了解,很难有高超的传播技巧。

六、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

这些人事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

七、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3.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传播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传播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三、传播效果与传播评估
1.传播效果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2.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3.传播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四、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
1.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
2.传播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责任
1.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3.传播伦理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
六、传播战略与传播管理
1.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传播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3.传播管理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1.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挑战
2.跨文化沟通的特点和策略
3.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问题和解决方案
八、传播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
1.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设计
2.有效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
3.科学论文写作的结构和格式要求
以上是传播学教程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传播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深入理解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基本知识点传播学重要概念梳理及复习方法提示

基本知识点传播学重要概念梳理及复习方法提示

基本知识点传播学重要概念梳理及复习方法提示一、传播学基本概念传播传播学二、传播类型自我传播形式核心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际传播特点基础动机“镜中自我”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组织传播形式方向功能怎样改进大众传播特点功能(基本,负面)“电视人”(容器人)三、传播学者杜威C*H*库利(镜中自我)R*E*帕克(社会进化论案例研究)G*H*米德(主我与客我)W*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功能五W模式宣传分析)库尔特*卢因(把关)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舆论领袖两级传播)卡尔*霍夫兰(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威尔伯*施拉姆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和热媒介)四、传播学研究对象五、传播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受众调查六、传播学派经验学派(传统)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差异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七、传播材料信息特征功能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讯息符号基本属性基本功能类型C*E香农信息论香农—韦佛模式N*维纳控制论反馈前馈系统论符号互动论八、传播内容(说什么怎么说)传播方式的研究成果一面与两面都说信源的特征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防疫论内容分析过程与方法作用九、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及特征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缺陷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佛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缺陷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梅尔文*德弗勒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纽科姆的对称模式格伯纳的模式系统传播模式大众传播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十、控制分析(传播者研究)传播制度分类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资本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传播者把关人把关影响因素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十一、传播媒介比较分析不同的大众传媒的特点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媒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决定论----媒介即信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媒介现实(拟态环境媒介环境信息环境)媒介文化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和冲击多媒体因特网代理人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万维网电视媒介的发展趋势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原则传播途径的比较与选择“我们头脑中的世界”社会顺从理论世界十大通讯社世界十大电视台十二、受众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受众大众传播中受众的特征动机传受关系受众的选择性行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受众权利编码译码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基本群体参考群体)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三种主要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十三、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说服态度霍夫兰的陆军研究一面理与两面信息耶鲁传播研究计划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睡眠者效果预防接种理论说服技巧采用图象诉诸幽默诉诸性感重复的效果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说服理论的新模式麦奎尔的信息处理理论安德森的信息整合理论佩蒂和卡西欧皮精心的可能性模式十四、一致性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十五、宣传分析宣传说服与宣传的区别七种宣传策略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十六、群体与传播谢里夫的群体规范研究奥许对群体压力的研究勒温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社会认同模式十七、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议程设置知识沟理论教养理论第三者效果媒介霸权论电视暴力的效果社会学习理论沉默的螺旋效果研究的新方向(对真实的社会建构媒介的构造)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面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一、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的学科,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1.印刷术的发明和电报的出现标志着传播学的起源。

2.传播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发展,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发展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播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传播学派别和理论。

三、传播过程模型1.马斯洛的传统线性模型:源头→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

2.舆论导向模型:意见领袖/门户→传播渠道→公众。

3.交互模型:源头与接收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4.文化+符号-行动模型:传播过程中包含多个要素,如文化、符号和行动。

四、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信息传播与接收: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2.意见领袖理论:指导性影响人群的关键人物。

3.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4.种族主义理论:在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与歧视现象。

5.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社会群体的成员如何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

6.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传播。

7.传播伦理学: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五、传播学的应用方向1.媒体与传媒公司:如新闻机构、广告公司等。

2.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与公众的关系。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与信息传递。

4.教育与学术机构: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2.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

3.传播学与社会变革:关注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的大致整理。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播学领域,推荐进一步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入学习和研究。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1第一章第一章 应用传播学概述应用传播学概述1、什么是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什么是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定义可以这样说:传播学是一门探索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和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应用传播学就是运用传播学理论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来解决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实践问题的一门学科。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作为应用学科,举例说明传播学的实际作用(学习传播学的实际意义)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指导传播实践。

传播学不仅可以帮助传播者开阔视野、更新支持、提高理论素养,而且可以帮助传播者按照传播规律正确地解决传播问题和有效地组织传播活动,不断提高传播效果,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在这个方面,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1当人际关系中出现传播隔阂之际,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种隔阂产生的根源在于自己还是在于对方,是传播内容本身有问题还是传播渠道不畅或传播方式不妥?2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之际,传播学则把我们的视域引向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健全?市场把握是否存在误区?是对消费者需求了解不够,还是公关和广告投入不足、定位不准确? 3当社会价值、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发生普遍混乱和失衡之际,传播学在将社会环境的其他因素考虑再内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大众信息系统的问题:我们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是否存在着失误和偏差?舆论导向上是否出现了问题?传播媒介在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共识方面应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为在这个方面,大众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如此等等。

从微观到宏观,传播学研究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传播学的知识体系、传播学的知识体系传播学有自己的研究体系。

可从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传播学的知识层次、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传播学的定义: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研究都可以成为传播学,这是从⼴义上来讲的。

传播学,是⼀门探索和揭⽰⼈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年对⼈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有普遍性和⼴泛性。

它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类传播既包括⼤众传播、组织传播,⼜包括内向传播、⼈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存在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传播学的宗旨:从⼈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探究⼈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传播的本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传播本质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或特点。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盾诸⽅⾯的联系和⽃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在于不以⼈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传播媒介发展的五⼤规律:⑴由低到⾼的螺旋规律;⑵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⑶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⑷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⑸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

·信息接收的规律:⑴循序渐进的规律;⑵由浅⼊深的规律;⑶认知协调的规律;⑷意向选择的规律;⑸惯性类化的规律。

·传播⽣态规律:⑴传播⽣态位规律;⑵传播⾷物链规律;⑶传播⽣物钟规律;⑷传播最⼩量规律;⑸传播适度性规律。

传播学的学科的特点:⑴整体性⑵互动性⑶开放性⑷综合性⑸发展性传播学的理论框架:⑴传播科学论⑵传播过程论⑶传播主体论⑷传播客体论⑸传播载体轮⑹传播对象论⑺传播⽅法论⑻传播环境论总之,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和确定,是以科学论、过程论为统辖,以主体论、对象论为中坚,以客体论为核⼼,以载体论为渠道,以⽅法论为辅助,以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估计传播效果及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复习整理传播学定义: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传播现象以及规律的学科,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传播学的源流: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的法则》,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渠道发生。

传播学的孕育:帕克: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创建芝加哥大学社会体系,《移民报刊及其控制》,第一个指出: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议题设置。

米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李普曼:刻板印象;拟态环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的结果。

传播学的形成:20世纪初至40年代,起源于美国。

传播学诞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1.从传媒媒介发展情况来看大众报刊,电影的高度普及,新的电子媒介发展迅速,媒介-社会影响力扩大,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关注信息传播的问题。

2.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看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对媒介的应用威力巨大美国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相对安全,很多专家学者都逃亡到美国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一、拉斯韦尔:《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三功能说: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对传播学的贡献:提出传播行为的五大要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学科研究清晰起来。

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早期传播学研究类型。

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的社会科学开创了政策学。

二、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对传播媒介的研究提出:“意见领袖”破除了魔弹论,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和多级传播论,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对传播学的贡献: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理论的提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方法论者,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的开创者,以及其他多种研究方法。

创造了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三、霍夫兰:《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说服/态度的改变对传播学的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说服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态度改变程度)的重视。

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四、勒温(卢因):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提出把关人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不允许信息流通的即为把门人。

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群体动力学,研究了很多群体传播问题,如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制约。

把关人概念的提出。

把关理论是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理论。

五、施拉姆:《大众传播》、《报刊的四种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人,第一个把自己称为传播学者的人。

最早在大学里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开创了很多新的传播学研究领域,比如国际传播学创建了传播学的学术单位。

两大流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四大先驱,施拉姆研究方法:经验调查量化研究研究出发点:研究具体的传播实践活动,认为传播现象天经地义,不可置疑,否认现有体制的不合理。

研究的领域:传播的效果研究总特点:小规律、微观,维护传播现状、只立不破,实用主义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研究方法:以思辨为主,二者在方法上没有明显分歧且有融合的趋势研究出发点: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传播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批判研究的领域: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宏观问题谁在控制?为什么控制?为了谁的利益在控制?总特点:大问题、宏观、只破不立、批判传播现状三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除了传统社会科学,还有20世纪新兴的学科汲取新的动力,如:信息工程、信息科学和控制论。

申农的信息论: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不确定性地减少或消除。

还提出著名的传播过程:申农韦弗模式:这个模式是描写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

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一定衰减或失真。

维纳的控制论:是关于系统内秩序维护的一般法则的科学,控制的重要方法是反馈,反馈引入到传播研究传播: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给传播分类: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人际传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

是整个社交过程的基本形态。

人际传播的主要特点:1、传递和接受渠道的多样,方法灵活(可以用语言,也可以使用非语言符号,多媒体传播)2、的信息内容广泛,即使同样内容意义也更为复杂3、面对面传播,反馈及时,互动性强4、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5、人际传播的起点:身份认证。

传播的功能:功能学说: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补充:娱乐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三功能说: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实行、麻醉受众神经(前两个是正功能,后一个是负功能)守门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即为“把关人”。

如网管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

集权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

(赛伯特研究)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

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的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

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

苏维埃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

他的ppt上最后一点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两次不确定性之间的差,是意义和符号的结合。

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物质运动过程中通过质能波动形式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

进行储存、传递和能够被人感知的非实体性的情况和内容。

信息的爆炸量的分析: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

导致的后果:1、信息泛滥2、信息超载3、信息浪费4、信息疾病信息的匮乏:质的审视: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1、真相信息匮乏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

匮乏原因:1、人的惰性2、市场取向3、传受失衡信息社会的特征: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

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

符号: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是用来指称或达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合的定义:符号是信息和声音,影像的组合,是信息的感性袒露和外在表征。

符号的特征:1、任意性(能指和所指)2、约定性3、组合性4、传授性5、跨越性符号的功能:1、指代2、表义3、自律4、显示能5、认识6、交流功能符号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书面语、乐谱、摩斯电吗);1、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非语言符号:多与语言符号组合出现;分类: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都是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生物,也称副语言。

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例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等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建筑、旗帜。

媒介:介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用于承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三要素:物体、符号、信息英尼斯媒介偏向论:麦克卢汉的老师。

《帝国的传播》和《传播的偏倚》中:要了解传播媒介的传播思想、控制知识、垄断文化的实质,必须要认识媒介的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

麦克卢汉媒介决定论:《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产生》、《理解媒介》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媒介就是讯息,认为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3、媒介之热性与冷性,用冷热的特性将媒介一分为二。

热媒介:作为高度清晰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多,明确度和完备度较高,需要的参与度低。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

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

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

受众的基本权利:1、选择权2、知情权(常与隐私权冲突)3、表达权4、反论权5、监督权6、隐私权受众的心理:马斯洛需要理论:生理、安全、社会、尊严、自我实现需要(不考)受众研究的理论:1、个体差异论2、社会关系论3、满足需要论4、社会参与论个体差异论:霍夫兰提出,德弗勒修正形成:人的心理结构千差万别;先天禀赋和后天习性造成这种差别;心理结构的不同包括:立场、价值观、信仰、态度等;个体特性的不同决定人们在理解上的差异;理解不同趋于稳定后,又影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和解释。

(不考)社会关系论:拉扎斯菲尔德:比较注重受众参加的组织和团体的压力、合力对其接受信息的影响;大众媒介接受的任何信息,在生活圈面前都受到审查、过滤、也可能是强化;意见领袖的二次传播。

(不考)使用与满足论:伊莱休.卡茨,对受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微观考察;受众: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得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