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同意和告知相关能力与技巧
社会工作的知情同意操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知情同意操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知情同意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充分沟通: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对方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作出自主的决定。
2. 信息共享:社会工作者需要向服务对象提供足够的信息,包括服务的内容、过程、结果以及可能的风险和收益,以便其作出明智的决策。
3. 保护隐私:社会工作者需要确保收集和使用的个人信息得到服务对象的授权,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隐私。
4. 尊重意愿:社会工作者需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选择,不会强制其接受服务或干预其自主决定。
5. 文化多样性: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与服务对象沟通和交流。
6. 个性化服务: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意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和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步骤,社会工作者可以确保服务对象在充分知情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接受服务,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知情同意告知工作。
1.3 医院应贯彻“患者至上、尊重人权、全面告知、确保理解”的知情同意告知原则。
二、知情同意告知内容2.1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告知、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告知。
2.2 告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手术风险、药物副作用、检查和治疗费用等。
三、知情同意告知程序3.1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前,应主动向患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3.2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告知。
3.3 患者有权询问和了解诊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
四、特殊情况下的知情同意告知4.1 对于意识不清、无法表达意愿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向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进行知情同意告知。
4.2 对于未成年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医务人员应向其法定代理人进行知情同意告知。
五、知情同意文件的记录与保存5.1 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知情同意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关文件。
5.2 知情同意文件应包括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的签名、日期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六、违反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处理6.1 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未进行充分告知或未取得患者同意进行诊疗的,一经查实,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2 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七、附则7.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医务部门。
7.3 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培训总结报告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培训总结报告
一、培训背景
随着患者主体地位的逐渐提升,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已经被广
泛认可。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尊
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患者知情同意告
知制度的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知情同意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等。
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使
医务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规程。
三、培训成效
通过本次培训,医务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全面地向患者告知疾病情况、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和后果,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被充分保障。
同时,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在工作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虽然大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有一部分医务人员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准确执行相关操作。
改进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定期进行复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执行力。
2. 存在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告知内容不够全面,无法达到充分告知的要求。
改进建议:提高告知内容的全面性,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总的来说,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维护医患关系和谐、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持续关注,不断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培训
露相关信息。
03 患者告知的内容
诊疗信息
诊断结果
向患者详细解释其诊断结果,包括可能存在的病 因、病情严重程度等。
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治疗、手术、物理治疗等。
预期效果
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的可能效果,以及预期的治 疗周期和康复时间。
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培训
目录
• 患者知情同意概述 • 患者知情同意的过程 • 患者告知的内容 • 患者告知的方式与技巧 • 患者告知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患者知情同意培训
01 患者知情同意概 述
知情同意的定义
知情同意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充分说明病情、医 疗措施、医疗风险等事项,并征得其同意后,方可实施相应的医疗行为。
详细描述
医生在告知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真实、准确 的态度,避免过度承诺或误导患者。同时, 应向患者充分说明治疗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 性,以便患者做出理性决策。此外,医疗机 构应建立完善的知情同意书制度,确保患者 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证明医生已履行告 知义务。
06 患者知情同意培 训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详细描述
图片与视频告知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理解抽象的医学概念和过程,提高患者的认 知度。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使用真实的医疗图像或视频 。
患者教育材料的设计与制作
总结词
患者教育材料是专门为患者设计的,用于帮助他们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详细描述
患者教育材料应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同时,应根据 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制作过程中,应充分 考虑患者的阅读习惯和视力、听力等身体状况,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如何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知情同意及告知制度相关知识培训
三、患者的合法权益 (一)享受平等医疗权。凡患者不分性别、国籍、民族、
信仰、社会地位和病情轻重,都有权受到礼貌周到、耐心
细致、合理连贯的诊治服务;
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二)享受安全有效的诊治。有权在安全的医疗环境下接 受诊疗照护。凡病情需要,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的诊断方 法、治疗措施、护理条件,都有权获得;
个别同意
病患之同意,限于个别医疗行为: 法益之处分行为,应该依个别情况分别为之,不
可概括处分。 医师你就帮我开刀吧,要怎么开、怎么刮我都相
信你! 病患同意医师为其进行某特定医疗行为,应仅限
于该医疗行为,医师不可以逾越。 例外:当开刀进行中,如果医师认为开刀结果与
当初临床诊断有所差别,应该当机立断,依照新 的发现而开刀。
患与医师一起来做医疗决定,医师与病患之间为一种伙伴 关系,但最终的医疗决定应该由病患来做成 说明义务 vs. 医疗裁量
知情同意的法律观点
未得病患同意的医疗行为: 医疗行为对于病患的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心理
状态、精神情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未得患者 的同意: 刑法上,医疗行为无法阻却违法 民法上,医疗行为将构成「侵权行为」
病患自主权
病患最佳利益 vs. 病患自主权
拒绝治疗的病患? 「耶和华见证会」教派信徒,拒绝输血 三太子交代不可开刀,否则后果凄惨 对于希望自杀或积极安乐死的病患? 医师是否可以协助自杀?协助积极安乐死?
医师的告知义务
医师法§ 12-1:医师的告知义务 医师诊治病人时,应向病人或其家属告知其病情、
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
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64:侵入性检查或治疗同意书之签具 医疗机构实施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侵入性检查或
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技巧培训
• 4 .委托代理人由患者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近亲属或 代理人中选择, 按照患者配 偶、 父母、 成年子女、 其他近亲属的先后顺序依次担任。 无直系或近亲属 的患者, 可 由其所在单位、 街道办事处或村民委 员会指定人员担任。
• 5 .患者以授权的方式指定委托代理人, 并由双方 (患者和委托代理人) 按医院 规定在授权书上签名。
• 7. 激素使用 5 天以上或一次性激素使用剂量 ≥等效剂量甲泼尼松龙 250mg(即 氢化可的 松 1000mg、 泼尼松 300 mg、 泼尼松龙 300 mg、 地塞米松 45 mg、 曲安奈德 250 mg) 。
• ☆☆☆
医务人员应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告知 患者, 在书面文件的基础上综合运 用口头解 释、 图表和照片等方法。
该委托代理人代表患者行使其在医院治疗期间的知 情同意权,签署各项医疗活动同意书。
• 5.对急诊、 危重患者, 拟实施抢救性手术、 有创检查、 治疗、 输注血液及血液 制品、 实 施麻醉时, 在患者本人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 续又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系或其家 属短时间内 不能来院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关手续, 且病情又不允许等 待时, 应由专科主管医生向科 主任报告后提 出医疗处置方案, 并在病历上写明紧急处理 的必要性, 由专科和急诊医 生共同签字, 并 由科主任报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批准。
• 2. 高风险服务, 包括: 输血及血液制品、 化疗、 放疗及抗凝、 溶栓治疗。
• 3 .新业务及新技术。 • 4 .需要患者/家属了解其病情、 治疗方案、 并发症、
风险等相关情况, 包括: 入院 72 小时谈话、 术前 谈话、 病危告知或病情发生明显变化。
• 5 大于 200 元的材料。
• 6.患者告知授权书。
知情告知制度
知情告知制度知情告知制度是指在医疗、科研、教育等领域中,为了保护受试者、患者或参与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告知其相关信息,让其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知情同意或拒绝参与的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知情告知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知情告知的背景和意义知情告知制度的出现是为了保护个体的知情权和自主权,确保其在医疗、科研、教育等领域中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自主决策是否参与。
这样可以保护个体的权益,避免可能的伤害和风险,同时也符合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
二、知情告知的内容和要求1. 信息内容:知情告知应包括项目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不良反应、预期效果、可能的代替方案、参与者权益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应以清晰、简明的方式呈现,以确保参与者能够充分理解。
2. 信息来源:知情告知的信息来源应可靠、准确,可以是医生、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口头解释或视频资料等。
3. 知情同意:知情告知后,参与者应具备知情同意的能力,即理解并接受相关信息,并自主决策是否参与。
知情同意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参与者签署确认。
4. 参与者权益:知情告知制度要求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包括隐私权、自主权、知情权等。
参与者有权拒绝参与、随时撤回同意、要求保密等。
三、知情告知的实施和监管1. 实施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应建立知情告知制度,并明确责任人和流程,确保知情告知的有效实施。
2. 监管机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知情告知制度的监管,确保其符合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
监管机构可以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培训,以提高知情告知的质量和效果。
3. 处理投诉和纠纷:如果参与者对知情告知制度存在异议或发生纠纷,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问题,保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四、知情告知的挑战和改进方向1. 信息不平衡:知情告知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平衡的问题,即提供过多或过少的信息,影响参与者的决策。
应加强对信息内容和呈现方式的规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及获益、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为规范医疗活动,尊重患者合法权益,加强医患沟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一)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三)告知对象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3、当患者为不能识别自己行动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周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失状态)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动能力人因各种缘故原由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需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
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干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五)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六)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反复多次告知。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一)患者入院前告知: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大体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置等。
(二)患者入院时告知:1、患者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该病房的环境、人员及医疗组情况,同时负责将《入院须知》中的各项内容向患者作详细的解释,请患者、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5、告知患者、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应予配合及注意的有关事项。
(三)治疗过程中告知:1、治疗过程中常规告知。
主管医师应及时将患者的诊断、入院后所作的检查结果、进一步检查与治疗的方案、用药的情况及其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如果属于保护性医疗,可将以上情况告诉患方,避免出现不利后果)。
2、使用自费药品、贵重药品、特殊药品之前和进行大型仪器检查前告知。
事先征得患者同意,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患者若拒绝作检查或治疗,医师应将因此可能发生的后果详细告诉患方,并将告知内容记入病历中,患方拒绝检查(治疗)必须签字。
3、患者病重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有些患者人院后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新的变化或加重趋势,此时医师均应及时将目前患者的状况告知患方,并向他们解释病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消除患者顾虑和疑问,同时将告知的内容、时间记入病历中。
4、如遇本院难以诊断、治疗的情况,应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说明,并邀请院外专家来我院会诊(远程会诊)或提供转院诊治。
5、病危患者必须及时告知患方,让其签署病危通知单.(四)输血前告知:输血属于特殊治疗,故输血应当在患方同意并签字的情况下进行。
输血前,医师向患者及其委托代理人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可能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等医疗风险,患方表示理解,同意或不同意输血,均应签字为证。
(五)放、化疗前告知:告知放、化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替代方案。
(六)特殊检查前告知:需要作创伤性检查、费用较高、有特殊要求的和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的检查之前均要告知患者、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
(七)手术、创伤性操作前、中、后告知:1、手术前谈话,手术后交代:所有手术(无论大小)之前,均应征得患方的同意,由手术者亲自向患方作详细的术前谈话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中签署姓名和谈话时间。
谈话内容要注意体现医师能达到的医疗技术水平与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各种相关问题、风险等.谈话应客观、实事求是,不得夸大疗效。
病患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病患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确保医院与病患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沟通透亮顺畅,保障病患知情权,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病患满意度。
2. 病情告知义务2.1 医生告知病情 2.1.1 医生在诊断明确后,应及时、准确地告知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相关病情信息。
2.1.2 医生应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介绍病情、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与收益。
2.1.3 医生应及时回答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乐观进行必需的解释与沟通。
2.2 病情告知记录 2.2.1 医生在告知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病情后,应书面记录相关内容,并由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签字确认。
2.2.2 病情告知记录应包含告知时间、告知内容、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拒绝等信息。
3. 知情同意程序3.1 医生应充分敬重病患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权,保障病患的知情权。
3.2 在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后,医生应向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认真介绍治疗措施、预期效果、可能风险与不良反应等信息,并供应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3.3 医生应帮助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了解治疗方案的内容,并回答其提出的疑问。
3.4 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后,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同意接受治疗。
4. 知情同意书4.1 医生在知情同意程序完成后,应向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供应知情同意书。
4.2 知情同意书应包含以下内容:—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预期效果、可能风险与不良反应—治疗方案的费用情况—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签字确认—相关证明料子(如需要)4.3 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在理解并自己乐意接受治疗方案后,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4.4 知情同意书应妥当保管,作为医患双方权益保障的紧要依据。
5. 特殊情况的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5.1 病情危重或紧急的情况下,医生可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但应在紧急后尽快告知病患或其法定代理人相关病情信息,并进行后续的知情同意程序。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培训总结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培训总结
本培训旨在介绍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的相关法规和要求,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执行知情同意程序,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1. 知情同意的定义
知情同意是指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或进行医疗研究前,向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提供相关信息,告知患者诊疗的性质、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并获得其明确的同意。
2. 相关法规和要求
-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前必须向患者进行知情同意告知。
-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要求医务人员在告知过程中应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并由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字确认。
3. 知情同意告知的步骤
- 医务人员应提前准备好告知材料,包括诊疗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等内容。
- 在与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医务人员应详细、清晰地讲解相关信息。
-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后,医务人员应要求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留好相关文件。
4. 注意事项
- 医务人员在知情同意告知过程中应遵守医疗保密原则,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 患者不满意或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医务人员应尊重其决定,不得强迫执行。
结论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法规要求执行,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得到充分保护。
病人的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
病人的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患者的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一、引言医疗行为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病情告知和知情同意方面。
准确、及时地告知患者其病情并获得其知情同意,是医疗伦理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探讨病人的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意义、具体内容以及方法。
二、病情告知的意义准确告知患者其病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病情告知的重要意义:1. 增强患者对病情的认识:病情告知使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病因、症状和预后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这有助于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并为治疗和康复做好心理准备。
2. 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合作性:通过告知,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医生和自己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强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
3. 促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能够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对其负责的态度,从而增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合作意愿。
三、病情告知的具体内容病情告知需要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 疾病名称和性质:医生应当向患者准确告知其所患疾病的名称、性质以及可能的病因,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本质。
2. 症状和表现:医生应当向患者详细描述其所患疾病的主要症状和表现,以帮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3. 检查结果和诊断:医生应当向患者透露疾病的确诊情况、病情分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情况,帮助患者对疾病的严重性有所认识。
4. 预后和治疗方案: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可能的治疗方案,并告知其预计的康复时间、可望达到的康复水平以及可能的治疗风险。
四、知情同意的重要性知情同意是患者在接受医疗行为前必须给予的明确同意,主要包括医疗目的、治疗方法、风险和效益等方面的告知,并由患者签署相关同意书。
1. 尊重患者的个人权利:知情同意尊重了患者的自主权,让患者有权利参与医疗决策,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
2. 减少法律风险:通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医生可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确保医患双方在法律层面上的权益。
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
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明确医务人员在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本医院订立了本《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
2. 定义•病情告知:医务人员向患者或患者家属明确、详尽、真实地告知病情、诊断结果、治疗方案、预后及可能显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
•知情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在充分理解病情告知后,自主决策是否接受治疗方案、手术或其他医疗行为,并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同意。
3. 医务人员责任3.1 病情告知责任•医务人员应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病情告知,如对于紧急情况,应及时告知,并随后进一步认真说明。
•病情告知应采用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的语言,以确保患者或患者家属充分理解。
•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需求和本领,适时供应必需的支持和解释,除去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困惑和焦虑。
3.2 知情同意责任•医务人员应详尽地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介绍治疗方案、手术等医疗行为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治疗方案、手术等医疗行为有权要求进一步解释和供应相关信息,并有权决议是否同意。
•医务人员应耐性倾听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疑问和看法,并针对性地予以回应和解答。
3.3 决策本领评估•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决策本领,若患者无法理解或表达本身的选择,应与其家属或法定代理人进行沟通和协商,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对于未成年患者或法定无行为本领的患者,应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充分沟通,并经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进行相关医疗行为。
4. 患者权利和义务4.1 知情权•患者有权获得医务人员供应的病情告知和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包含诊断结果、治疗目的、方法、预后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进一步解释和供应相关信息,以便做出知情同意决策。
4.2 自主选择权•患者有权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治疗方案、手术或其他医疗行为,并有权在充分了解风险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知情同意或拒绝。
医患沟通技巧6篇
医患沟通技巧6篇医患沟通技巧 (1)1、倾听:医生必须尽可能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述,并有所反应,如变换表情和眼神,点头作“嗯、嗯”声,或简单地插一句“我听清楚了”等等。
总之,医生不要干扰病人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尤其不可唐突地打断病人的谈话。
2、接纳:医生要无条件的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
也就是说,医生要努力营造一种气氛,使病人感到自在和安全,享有充分的发言权。
3、肯定:医生要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切不可妄加否定。
医生必须承认,时至今日,医学对病人的多种奇异的感受仍然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说明。
至于病人的想法,即使明显地是病态的,也不可采取否定态度,更不要与病人争论。
4、异议:异议处理就是弄清楚事情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个过程中病人的情绪变化。
尤其是病人感到心里不舒服的事,异议处理十分必要,否则,就很难有真正的沟通。
5、提问:要善于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提问方式。
“封闭式”提问只允许病人回答“是”或“否”,或者在两三个答案中选一个。
这样的提问容易使病人陷入“受审”地位而感到不自在。
“开放式”提问使病人有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病情、感受,这既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尊重,也为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情绪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6、复述:把病人说的话用不同的措辞和句子加以复述,但不改变病人表达的意图和目的。
7、代述: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方便说出来,为了更好的治疗,对此,医生可以代述。
这当然要求医生有足够的敏感(所谓善解人意),揣摩出弦外之音。
8、对焦:这是一种多少带有心理治疗专门性的技术。
病人的心里可能有多个问题,医生一般应该选择一个作为“焦点”.选择什么问题作焦点,要求医生对病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许要进行一番思考。
医患沟通技巧 (2) 我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工作一年多来,深感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从良好沟通开始的。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及程序
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及程序一、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意义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尊重个体人权的体现。
它确保个体能够了解自己接受的治疗、科研或教育活动的性质、目的、方法、风险和利益,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决策是否参与。
这样可以保护个体的自主权、隐私权、尊严权,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不必要风险或损害。
二、知情同意告知程序1.确定知情同意告知的内容:在开始医疗、科研、教育活动之前,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告知内容,包括活动的性质、目的、方法、风险和利益等,并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易懂。
3.个体理解知情同意告知内容:在提供信息后,相关人员需要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确认个体是否理解告知的内容。
可以采用问答、回顾等方式,帮助个体理解并解答其疑虑。
4.个体作出决策:在个体理解告知内容的基础上,他们有权自主决策是否参与活动。
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拒绝或推迟参与,并且应当在不受任何压力或强制的情况下作出决策。
5.取得书面同意:如果个体决定参与活动,他们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确保其决策的明确性和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个体在签署之前已充分了解活动的性质、目的、方法、风险和利益等,并同意参与。
6.告知记录和管理:相关人员需建立详细的告知记录,包括告知的时间、方式、内容、个体的理解和决策等。
同时,这些记录应当妥善保管,并且在法律要求下,确保个体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7.监督和评估: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应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相关机构或组织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告知的有效性和个体参与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和监督,以确保知情同意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其他考虑因素1.特殊群体的保护:对于儿童、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应当在知情同意告知的基础上进行额外的保护措施,确保他们的权益和安全。
2.紧急情况下的权衡: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事先进行充分的知情同意告知。
但在保护个体权益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信息介绍,并尽量取得事后的知情同意。
3.信息披露的风险: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信息披露的风险。
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培训的总结报告
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培训的总结报告一、背景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的理解和应用,本报告针对该规定进行培训总结。
二、培训目的1. 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的认识,确保医疗行为的合规性。
2. 提升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降低医疗纠纷风险。
三、培训内容1.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范。
3.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中的沟通技巧及注意事项。
4. 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四、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法学专家、医疗专家进行授课,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进行深入解读。
2. 情景模拟:设置实际医疗场景,模拟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过程,提升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医疗纠纷案例,探讨患者知情同意告知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训内容,分享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培训成果1. 医护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的理解得到了加深,合规意识得到了提高。
2. 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医疗纠纷风险得到了有效降低,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口碑。
六、建议与展望1. 建议医院定期开展此类培训,以巩固培训成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建议医护人员将培训中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3.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断培训和实践,使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在医疗机构得到更好地落实,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七、总结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规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使医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病患知情同意告知措施
病患知情同意告知措施背景在医疗实践中,病患的知情同意是保障病患权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让病患充分了解自己的医疗情况、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告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病患知情同意告知措施的具体内容。
告知措施1. 书面告知: 在病患首次就诊时,医生或医护人员应向病患提供书面告知文档,包括病情介绍、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
告知书应明确简明,使用易懂的语言,并提供必要的图表和示意图以帮助病患理解。
书面告知: 在病患首次就诊时,医生或医护人员应向病患提供书面告知文档,包括病情介绍、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
告知书应明确简明,使用易懂的语言,并提供必要的图表和示意图以帮助病患理解。
2. 口头告知: 在适当的时机,医生或医护人员应与病患进行面对面的口头告知。
口头告知应重点强调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可能的效果、风险和并发症,并回答病患可能有的疑问。
医生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避免术语和法律的复杂性。
口头告知: 在适当的时机,医生或医护人员应与病患进行面对面的口头告知。
口头告知应重点强调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可能的效果、风险和并发症,并回答病患可能有的疑问。
医生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避免术语和法律的复杂性。
3. 明示同意: 在告知的过程中,医生应设法确保病患已经充分理解了告知内容,并具备决策能力。
在确认病患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后,医生可以要求病患在告知书或相应的文件上签署明示同意的文件。
这个文件应该简明扼要,明确表达病患的同意。
明示同意: 在告知的过程中,医生应设法确保病患已经充分理解了告知内容,并具备决策能力。
在确认病患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后,医生可以要求病患在告知书或相应的文件上签署明示同意的文件。
这个文件应该简明扼要,明确表达病患的同意。
4. 医患沟通记录: 医生或医护人员在告知的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相关的沟通内容,包括病患提出的问题、医生的解答、病患的反应等。
这些记录旨在确保医患双方对告知过程有相同的理解,并为未来的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医疗活动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主讲人:孙金山)现状:医患纠纷越来越多是呈持续增高趋势。
风险责任越来越大,赔偿数额越来越高《医疗法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将死亡赔偿金列入赔偿范围。
原因:1、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2、医疗技术水平不高。
3、严重不负责任。
4、医患沟通能力不强。
5、告知缺陷。
6、法律意识、规章制度、意识淡薄落实不到位。
应对和预防1、增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法律意识,并认真落实。
2、提升全员医疗技术水平。
3、严格落实岗位职责。
4、提高全员医患沟通能力。
5、医疗告知要全面落实到位。
在医疗活动中我们要减少或杜绝医疗过错就要知道哪些是对、哪些是错,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才能避免或减少过错。
下面首先讲一下医疗损害责任过错相关类型。
一、医疗损害责任类型类型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类型2、违反告知保密义务责任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六十二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类型三、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第五十九条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为了避免和减少过错的发生,我要做到,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治疗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医患沟通是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当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应当认为医患交流是医生的必修课。
这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富岗的宣言。
下面我们思考2个问题:1、为什么有时病治好了病人反而有意见。
2、为什么有时病没治好病人却十分满意,医学伦理学认为医患交流是医德外化的表现;医学心理学认为,医务人员的交流水平对病人的心里具有重要影响,医学美学认为语言美行为美是医务人员内在美。
医学社会学认为医患交流是医务人员角色适应的重要社会问题。
所以除技术外我们要学会和做好医患沟通。
二、医患沟通既然医患沟通我们首先要知道三个问题(1)病人的要求:通过医生的治疗缓解症状。
病人的不安和焦虑在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帮助下得到缓解与释放达到心理安慰的目的。
(2)医生应诊的行为:是治疗疾病的技术行为、安慰病人的情感行为,对病人所感受到焦虑表现出设身处地的同情心。
(3)沟通的方法:语言沟通(交谈沟通):语言要美,语气要温和,语言中的责任感,语言要得体准确科学修辞得体精炼明白,以自身立场为核心,已接受者心理为尺度。
行为沟通:通过表情动作等行为与患者进行沟通使病人通过医务者的行为美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亲切诚恳礼貌取得信任达到满意有效的沟通。
四、医患沟通的主体1、全体医务人员2、科室之间3、患者本人及亲属五、各岗位人员的医患沟通时机、内容及要求全院所有工作人员除应主动、热情、礼貌、诚恳、语气平缓、满意回答患者及亲属提出的问题外,不同岗位尚需与患者及亲属就以下内容进行满意有效的沟通:1、导医:导医以主动了解患者当前需要为主要内容并给予满意回答。
2、门(急)诊首诊医师:门诊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规定接诊。
在接诊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其进一步诊疗活动,征求患者意见,告知起居、饮食、活动以及接受诊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直至患者满意离去。
需要进一步检查或留观、住院治疗者应简述其必要性、依从性(诊疗活动带来的不便而导致患者依从接受的程度)以及花费情况,并指导或护送患者进入下一个诊疗程序。
3、住院处人员:当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补缴预交款、进行结算、查询费用等情况时,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我院的物价执行标准,并说明费用发生的原因和记帐流程,消除患方误会。
如有争议,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与费用发生源工作人员联系,由费用源头给予沟通解释。
如系住院处记帐录入错误,应主动赔礼道歉。
4、病区住院期间的沟通(1)入院时沟通:病区工作人员无论是谁发现患者新来入住,均应主动、热情上前招呼,并联系值班护士予以接待。
值班护士接待新入患者后,在安排病床以后及时向患者告知住院须知、注意事项、生活指南等内容,并帮助患者熟悉就餐、用水、入厕等事宜。
确定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后应当告知患方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姓名、称呼,并在床头卡上予以注明。
(2)病区首诊医师:病区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接诊。
当班医师(含进修、实习、新毕业轮转医师)发现新患者入住护理程序尚未结束之前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告知住院诊疗程序,消除等待着急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护理程序一经结束,当班医师即开始诊疗程序。
接诊前先向患者介绍自己姓名,态度要热情、诚恳。
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以后应立即与患者及家属就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的内容、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进行初步沟通。
(3)急诊入院患者应在护士办理住院的同时即应开始进行诊疗抢救等活动,并及时告知相关内容(诊断、危险、风险、最佳诊疗措施)以及书写危重告知书。
危重告知书应由其近亲属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同意拟定的诊疗方案。
(4)由于风险、费用等原因患方不同意最佳诊疗方案时应拟定次选方案,并就患方不同意选择最佳方案而选择次选方案由患方签字认可。
(5)入院三天内的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三天内必须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方介绍疾病诊疗情况、主要诊疗措施、取得的预期效果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患方在哪些方面予以配合、以及患方对诊疗的意见体验等进行广泛沟通,密切医患关系。
(6)住院期间的沟通:包括病情变化、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后、变更诊疗方案、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急危重疾病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术中改变手术方式、麻醉前、输血前以及超医保范围药品、项目等沟通。
以上情况沟通要及时,消除患方不良情绪对诊疗造成不利影响。
(7)出院时:医护人员除正常出具出院手续外,应向患方明确说明患者在院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注意事项,随诊及随访时间。
需要时应为患者出具诊断证明以及病历复印件。
诊断证明盖章和复印病历应由经治医师负责协助办理。
5、医技科室及其他协助诊疗科室的沟通:包括影像中心、功能科、检验科、手术室、特殊治疗室、康复治疗室、针灸理疗科、其他门诊专科等。
上述科室应主动热情招呼患者进入诊疗程序,说明注意事项,在本科室业务范围内回答患方提问,介绍诊疗目的。
沟通口径应与申请医师口径一致,以免引起歧义而导致不良后果。
绝对禁止上述科室超过专业执业范围回答咨询。
但不得以不知道、不清楚等语言回答,应指导患者与经治医生沟通。
必要时应进行了解患者病史资料的沟通。
6、药房:药房药剂师调配处方时应主动热情的做好窗口接待工作。
处方存在问题时应向患者说“对不起,有个地方我看不清楚,我去问问医生,请您稍侯片刻”,征得患方同意后应主动找相关医师进行修改,不可让患者往返纠正。
发出药品时应交待清楚每种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患者满意离去。
7、收费处:参照住院处执行。
8、沟通注意事项:(1)、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
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
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
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
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9)、沟通技巧: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
同时应掌握以下技巧: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
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三、告知也是医患沟通方法之一但不同的是医务人员告知义务责任必须尽到否则要承担法律赔偿责任。
告知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未如实告知的法律责任。
二是向谁告知。
三是告知什么。
四是怎么告知。
1、未如实告知的法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告知对象告知对象是病人和家属为什么要告知他们(1)、患者知情同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