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

第二阶段:坊里制确立期。春秋至汉末。

第三阶段:坊里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的城市模式。

2.城郭之制。

①“城郭”布局方式勾画了中国古代城市总体结构和形态的嬗变。“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②“城”为君主贵戚所据,“郭”为一般官员和民众所据。

3.《周礼-考工记》的主要内容。

《考工记-匠人营国》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

①匠人: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血

②营国制度

A.城邑建设体制:王城——诸侯城——邑都(卿大夫)

B.礼制营建制度:尊卑制度、城隅高度、道路宽度

具体内容:

①都城规划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世,市朝一夫。”

②王宫规制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前朝后寝”。

③道路规划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途五轨”。这是指环城和郊野的道路而言的。“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照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4.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

①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

②规模扩大,人口盈实。

③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④出现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管子》。

⑤列国都城一般由大小两城组成,呈现多种组合形式——“城郭”之构。

形成原因:

①铁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进步提高。

②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

③天子失学,百家争鸣。

主要都城:

燕下都、赵邯郸、郑韩故城、曲阜县鲁城、淹城、齐临淄、楚都郢

5.《管子》及其城市建设思想

①《管子》实为战国时齐国学者着作的总集,托名管仲所作。

②内容庞杂,有法、道、名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舆地、农业和经济等知识。

③主要内容:

A.城市分布密度。

B.城市选址。

C.城市布局。

D.城市形制:“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E.城市规模。

④《管子》打破了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了理性思维与环境和谐的准则。

6.秦咸阳建设布局特点。

定都咸阳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北依九峣山,南屏终南山。

②经济:关中平原的中心地带。

③政治:大本营

秦咸阳的特点:

①磅礴气势,宏大设想。

②奇异构思,开万世基业。

布局特点:

①以宫廷为建构的核心。

②以水系为骨架——关中八水。

③以天体观念来建设咸阳。(重点)

工程建设——长城

7.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斗城”。

布局结构:

①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桂宫、北宫、明光宫。

②手工业作坊:城东北。

③礼制建设:明堂辟雍。

④园林:上林苑——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仙境模式

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

A.仍保持了很强的生产性质。

B.昆明池等池沼起到了水库的作用,为城市供水和调蓄洪水,并用于灌溉。

C.演武与屯兵。

⑤市肆:柳市、东市、西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交通市等七市。

⑥闾里:设弹室

8.东汉洛阳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①定址原因:北高南低,北依邙山,南临洛水,既有天然屏障,又便于交通。

②“九六城”:南北长约九里,东西宽约六里。

③宫殿:南宫、北宫

南宫:皇帝议政和受朝臣朝贺的地方。

北宫:位于骓阳城北偏西。风景秀丽,是皇帝和嫔妃寝居之所。

④园林:芳林苑

祭祀建筑:太庙、灵台、明堂

⑤街道和市场

A.有24条大街。

B.三市

南市:城东外

马市:城南外

金市:西城中,此市最大。

9.名词解释

①闾里:汉长安一般的居住地段称闾里,多在城内各宫殿之间。长安共有160多个闾里。闾里内:“室居栉比,门巷修直”,闾为里的门,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

②陵城:汉在长安周围皇帝陵墓附近处设陵城。这些陵城都是消费性城市,人口一般在10-20万,其中茂陵最大,号称有27万人。西汉王朝的11座陵城分南北两大片,尤其是北区的各陵并肩而立,形成壮观的城市带。

10.三国至隋唐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①发展和分布的重心南移,呈“南升北降”的态势,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原因:

A.北方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的状态,人口大量南迁。“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B.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C.唐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促进了南方人口、经济、城市的发展。

②沿大运河和长江流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A.沿大运河南北向发展轴线

a.沿岸的楚州(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四大都市。

b.沿线水路要道或津渡之地还兴起了一批重要的城市。

B.沿长江东西向发展轴

a.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开发,人口增多,为城市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托条件。

b.成都、江陵(荆州)、南京、扬州、润州(镇江)等州城和江阴、武昌等县城。

③东南沿海海港市兴起,海上丝绸之路勃兴。

其中以交州、广州、扬州、泉州为四大港市及明州(宁波)。

④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

A.上级开始出现三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下级在县城以下小城镇开始出现(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B.中间等级上,府州一级即地区中心一级城市数量明显增多。

11.城市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和平面图。

①地址:邺城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城址大部分以为漳河冲毁。矩形平面。

②东汉末年曹魏所建

魏王城,诸侯王的封国都

城。

③功能分区

A.宫城布局严谨。

B.中轴线直达城门。

C.择中立宫。

D.左祖右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