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部分:有关城市一城市的属性: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实质载体:·资源·生态·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经济产业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2 发展(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2)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城市设计原理--空间解析
3.2 城市广场的类型按照性质、功能、附属建筑物的特 征,城市广场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 业广场、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六种类型,有些城市广 场因包括以上数项功能而以综合性广场存在。 3.3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城市广场分为:城市 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社区广场三个级别。
部分开敞的空间更具有方向性、明暗与光影变化,以及 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减少了空间限定的压力,使空间感 有所扩大。 全开敞的空间更减少了限定空间的面之间的作用而与四 周物体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形成了更为强烈的连续感和 融合感。
4
(3)空间的形式的认知与分析
图与底的关系 丹麦建筑师S.E.拉斯姆森在《建筑体验》一书中,利用 了“杯图”来说明实体和空间的关系。我们在观察事物时, 会将注意的对象——图和对象以外的背景——底分离开来。 主与次、图与底、对象与背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明确 的。同时,两者互换仍然可以被人明确地认知,杯图就是 这样的一个例子。
5
我们可以用这种图底关系来分析空间和实体的关系,一 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实体作为图,而将建筑周边的空地作 为底。这样实体可以呈现出一种明确的关系和秩序。如果 将图底翻转、空间就成为了图、这样情况下,我们就更容 易明确地掌握空间的形状和秩序。
6
2、城市开放空间
7
概念
指的是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 街道,广场,1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主要 是与专用空间(运动场等)相对。 城市开放空间可以分广义和狭义去理解:广义是指城市中 完全或基本没2有人工构筑物覆盖的地面和水域;狭义是指 城市公共绿地。 从19世纪开放空间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首先在城市规划界 引起重视。随着它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发展,地理学、 建筑设计学、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 个学科也参入其中。现在,城市开放空间已成为多学科交 叉的研究热点,其规划设计也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协作。
城市设计原理PPT
Pedestrain System 步行系统
Directory
步行系统空间
图片来自《街道的美学》
4
步行系统的相关理论
4
步行系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比如人车分行、按邻里单元的步行尺度控制 中心教学区的规模及交通安宁措施等。1992 年美国出版《交通需求管理手册》,美国各大学纷纷在校园总 体规划中增加了校园交通需求管理(TDM 或称为 TMP,即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Plan)策略研究,把校 园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管理进行互动整合。为创造一个步行为主的交通环境,通 过相应的市场配套计划,引导与激励师生员工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以及私车共乘等通勤方式,最大 限度减少汽车对校园的干扰。l990 年一群欧美大学校长在法国杜夫特大学(Tuft University)共同发起签 署塔乐礼宣言(Tolloires Declaration),呼吁推广绿色校园计划。至 2003 年,包括我国在内共有 293 个 大学联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建立步行校园成为校园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步行空间”的性质是归属于“外部空 间”。由于外部空间是作为“没有屋顶 的建筑”来考虑的
1
大学校园步行系统的影响因素
微观层次:
主要指的是大学校园中的步行小径。这些步行小径多 分布在大学校园的绿地当中,一般结合绿地景观来进 行规划设计。微观的步行网络可以满足人们休闲、放 松等步行活动的要求。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 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 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弗洛伦萨
威尼斯
1 历史发展: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兴建起来。中世纪城市是以一种“渐 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建 立起来。有关学者研究,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要塞型:由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发展而来
1 历史发展:
3、古罗马时期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广场也是这一时期 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功能 除了希腊时期的集会、市场 职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 竞技等。其中罗马城中的广 场群最壮丽辉煌,其四周一 般多为庙宇、政府、商场。
1 历史发展:
伊斯坦布尔中心区及索非亚大教堂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的规划准则,惟一可 以识别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 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到相对 成熟的城市平面。
市场 卫城
奥林匹翁神殿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既 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同时也考虑到从卫城 周围仰望她的景观效果。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希波战争前,希腊的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 市空间、街道系统均不规则。公元5世纪, 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 首次系统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 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城市中心有分 区,广场那个呈规整形状。十字格网这一系 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目录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9)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0)第三讲、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17)第四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一)——(24)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二)——(27)第六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32)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42)第八讲、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48)第九讲、城市设计实例分析——————(58)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二.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1.传统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学的主导作用-古代城市2.近代城市中城市规划学科的逐渐形成-近代城市3.现代城市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分野-现代城市4.从CIIC DESIGN 到URBAN DESIGN-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形成“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5.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6.美国的城市创造7.中国的城市形象工程三.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1.体形环境思想---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继承2.文脉、形态、机能、感知…---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城市设计的再认识-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发展的观念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城市与城市设计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 ----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具体内容⏹专题一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概念与地位;城市设计性质与任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学习的重要性.⏹专题二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具体内容⏹专题三城市设计的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城市总体设计案例;⏹分区级城市设计案例;⏹历史地段保护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实际案例具体内容⏹专题四案例调研分析或小案例设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城市设计案例调研分析的方法专题一城市设计的概念本节主要内容1.1城市设计的理解1.2城市设计的概念(重点)1.3城市设计的任务1.4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5与其他专业的关系(重点)1.1城市设计的兴起1.2城市设计的概念⏹关于城市设计的定义,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有很多权威性的阐述,下面是典型的例子: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城市设计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所作的构思,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研究对象:城市环境型体。
2.英国前皇家规划学会会长梯勃兹领导的小组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有关人们工作、生活、游憩以及随之受到关心和维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成区内的设计,是城市空间和景观,并与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结构不断变化过程相联系。
城市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3.《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中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进行的设计。
4.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于1981年推出的城市设计理论巨著《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
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结构的交织。
”进而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的共存。
5.Team10的主要成员PeterSmithson⏹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设计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Design课程编码:X414046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建筑学(五年制)一、课程简介《城市设计原理》是建筑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历史开展、演变;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原那么与处理手法;城市典型空间要素的设计方法;优秀城市设计实例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城市设计的内容、方法及其应用前景有一比拟系统的认识, 培养学生从社会、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及心理要求、视觉感受、时空效应等多方面对城市空间,景观环境和建筑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创造出具有美感、时代感和整体感的优秀设计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城市设计的基本情况介绍1.教学内容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开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基本要求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开展历程和演变过程;(2)理解: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掌握:无;(4)熟练:无。
3.重点和难点(1)重点: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难点:无。
(二)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原那么与处理手法.教学内容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城市空间的组织原那么和处理手法.基本要求(1)了解:无;(2)理解:无;(3)掌握:城市空间构成要素;(4)熟练掌握:城市空间的组织原那么和处理手法。
1.重点和难点(1)重点: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城市空间的组织原那么和处理手法;(2)难点:城市空间的组织原那么和处理手法。
(三)城市典型空间要素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城市典型空间类型、城市典型空间要素的设计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无;(2)理解:无;(3)掌握:城市典型空间类型;(4)熟练掌握:城市典型空间要素的设计方法。
1.重点和难点(1)重点:城市典型空间类型;(2)难点:城市典型空间要素的设计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城市发展模式
研究不同城市发展模式对社 会经济影响,为城市规划提 供指导与决策支持。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
多元参与
了解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介绍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多元参与 方法,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决策 效力。
创新设计
探索城市规划中的创新设计方法, 营造具有创意和可识别性的城市 环境。
研究可持续交通规划策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 污染。
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
绿化环境
了解城市绿化环境规划与设计原 则,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 氛围。
人性化设计
环境保护
探索人性化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 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 感。
研究城市环境保护策略,实现可 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
方文化和历史遗产。
3
自然景观
了解城市自然景观规划与设计,保护和 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生态价值。
人工景观
研究城市人工景观规划与设计,营造具 有创造性和特色的人工景观空间。
城市文化与历史遗产保护与规划
1 文化保护
了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 重要性和策略,传承和弘 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2 历史遗产保护
探索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 规划原则,保护历史遗产 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通过本课件,了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内容。
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协同发展
了解城市规划如何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互促进与协同发展, 实现持续的城市繁荣。
产业布局
探讨城市规划如何引导产业 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 济效益。
《建筑专业课件:城市设计原理与方法》
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设计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化和环境挑 战,以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体验。
《建筑专业课件:城市设 计原理与方法》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历史演变,以及其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作 用。
简介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研究城市整体形态、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旨在提升城市的居住、 工作和生活品质。
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
城市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城市规划运动、现代主义等不同阶段和风格的发展。
交通规划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交通规划是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可持续性 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和组织来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氛围。
环境保护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提升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城市设计原则与理念
城市设计遵循一系列原则和理念,如可持续性、人本主义、社区参与等,以 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策略,而城市设计则更注重具体地块和 建筑物的设计和组织。
城市设计的影响因素
城市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需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城市设计的方法论与流程
城市设计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方案设计和评估等环节,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城市设计的评估指标
城市设计的评估涉及多个指标,如可达性、环境质量、社会包容性等,以评 估城市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城市设计的案例分析
现代城市设计原理PPT课件
智能化城市设计的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 术,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 率和安全性,减少拥堵和排放。
智能化设施
利用传感器、网络和远程控制等技术 ,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 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城市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历史建筑
城市设计应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利用,使其与现 代城市发展相融合。
智能化设计
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自 动化和智能化的设计流程, 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绿色建筑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节能设计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 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生态化设计
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 合,利用自然条件,如采 光、通风等,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可再生能源利用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 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
以人的需求和体验为核 心,创造宜居、便捷、
舒适的城市环境。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文化传承原则
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 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和
魅力。
创新发展原则
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手 段,推动城市设计的创
新与发展。
城市设计的要素与流程
要素
空间形态、景观形象、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绿化配置等。
案例三:美国波特兰的城市设计
总结词
创新、个性、包容
详细描述
波特兰是美国最具创新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设计充 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波特兰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 许多创新项目都是由市民发起并实施的。个性是波特 兰的另一个特点,该市拥有众多独特的社区和建筑风 格,展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包容性是波特兰城市设计 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该市积极吸引不同背景的人群, 并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各类人群的需求。
现代城市设计原理课件
利用建筑、绿化、小品等元 素,创造多层次、立体的城 市空间,丰富市民的视觉体 验。
空间序列设计
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和视觉感 知,合理安排空间的序列关 系,营造有节奏感和层次感 的城市空间。
空间整合设计
通过协调不同功能区域的空 间关系,实现空间的整合与 优化,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城市景观的设计技巧
01
02
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为城市设计提供关于城 市社会结构、居民行为等方面 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求。
02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空间要素
空间要素的定义
空间要素是城市设计的核心,涉及到 城市中各种空间形态的布局和组织。
空间要素的重要性
良好的空间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 形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中, 营造宜人的自然环境,提高市
民的生活品质。
文化景观传承
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通过景 观设计展现城市的历史、民俗
等文化特色。
景观艺术化
运用艺术手段对城市景观进行 设计,提高城市的审美价值和
艺术气息。
景观人性化
从人的需求出发,设计符合人 体工程学的景观设施,提供便
空间要素的分类
主要包括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封 闭空间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 的功能和特点。
空间要素的设计原则
应注重空间的通透性、流动性和开放 性,同时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注 重公平性和可达性。
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定义
景观要素的重要性
景观要素涉及到城市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包括山、水、植物、建筑等。
可持续发展。
文化传承原则
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 文化,彰显城市的独特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依托铁路大发展,马德里的市郊),指 导了哥本哈根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的轴向延伸;
戈涅的工业城市(结合工业区布局),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 功能分区原则;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建筑艺术》);
格迪斯的学说(进化中的城市),调查—分析—规划,在这个理论基 础上芒福德形成综合研究与区域规划
3、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城乡之间界限日益模糊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人口、建筑、生产、消费、 交换 ,城市集聚效益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城市的未来不断发展变化 (4)城市具有系统性:包含相互流动的经济、政治、社会、空间 环境、要素流动子系统等 4、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 (2)生产效率的差异 (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5、我国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二是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 重性(广域型市制:市区与市域)
(二)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1、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城乡分治 2、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6:1-7:1,农 民收入增长缓慢 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4、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3)城市规划方法论:
综合规划:麦克劳林、林德布罗姆 分离渐进:林德布罗姆 混合审视:爱采尼(城市规划决策方法) 连续性城市规划:布兰奇 倡导性规划:达维多夫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 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尼斯圣马可广场)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城市放射轴线,巴黎的星形广场和香榭丽
《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城市公园设计
探索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和功能 布局。
屋顶花园
利用屋顶空间创建绿化和社交活 动场所。
城市滨水区规划
优化城市滨水区域的设计和利用。
城市建筑与建筑规划设计
1
建筑风格与特色
研究不同建筑风格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和
可持续建筑设计
2
塑造。
推动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3
历史建筑保护
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产。
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设计
1 老旧城区再造
提出改善老旧城区的更新 规划和改造策略。
2 旧工厂和空地利用
转化为创意产业园区和城 市空地公共空间。
3 社区参与与可持续性
强调居民参与和社区可持 续发展的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探索上海金融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背后的故事。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了解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建设和 可持续性规划。
巴西利亚
研究巴西利亚作为现代规划城市 的特点和挑战。
城市形态与组织结构
街区与道路网络
探索城市街区的形态设计和 道路网络规划。
城市密度与建筑形式
研究城市密度对建筑形式和 空间布局的影响。
城市中心与分区规划
了解城市中心区域与不同功 能分区的规划原则。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交通拥堵的挑战
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规划解 决方案。
公共交通系统
介绍如何规划发展高效可持续的 公共交通系统。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探索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规划设 计原则。
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
规划城市绿地和保护自然资源, 提高生态系统健康。
可持续发展
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碳 排放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讲义-5
城市设计概论(五)城市设计相关理论概述戛涅与“工业城市”法国人戛涅(Tony·Ganier,1917)发表《工业城》,认为工业应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工业生产规律各工业部门应该集聚在一起相互协作。
在戛涅的设计方案中,他把一个不大的城市同一大群工业部门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业部门包括铁矿、高炉、炼钢厂、锻压车间、造船厂、农机厂、汽车厂和许多辅助设施。
这些工业企业布置在一条河流的河口附近,下游还有一条更大的河道,可以用来进行水上运输。
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地上。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一个铁路总站,与铁路总站相邻的是旅馆、百货商店、市场等公共建筑。
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组织成若干群体,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例如高炉,尽可能使其远离居住区,而让纺织厂靠近居住区。
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
马塔与“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阿尔图罗·索里亚伊·马塔(1882)在马德里的杂志《LE Progress》上提出了他的“带形城市”模式。
带形城市的主要出发点是城市交通,马塔认为这是设计城市的首要原则。
在他设计的城市中,各要素都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而且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原则。
马塔以一条宽度不小于40m的干道作为城市的“脊梁骨”,电气化铁路就铺设在这条轴线上,两边是一个个街坊,街坊呈矩形或梯形,其建设用地的1/5用来盖房子,每个家庭都有一栋带花园的住宅。
工厂、商店、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按照城市具体要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而不是形成旧式的城市中心。
“只有一条500m宽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它的两端可以位于卡迪斯和彼得堡,北京和布鲁基尔”。
马塔写道:“带形城市将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它们将在西班牙的地图上建立起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城市网”。
赖特与“广亩城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1924年提出“广亩城市”概念,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霍华德是一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立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而赖特则是“个人”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从城市特性上看,“田园城”是一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想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是一种折衷方案,而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入自然乡上之中,从对后世的影响上看,“田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而赖特的“广亩城市”成为后来欧美中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建筑课件: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原则
1 能源效率
城市规划应该鼓励使用可再 生能源、高效节能技术和低 碳交通工具。
2 资源保护
城市规划应该采取措施,保 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并 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3 社会包容
城市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弱势社群的需求,打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 城市环境。
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
城市花园
城市花园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
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 更加便捷、高效和透明,提高城市 的智能化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应该适应新的城市需 求,包括电力、燃气、供水、供暖、 通信等方面。
城市设计和规划实践案例
上海外滩改造
上海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群,经历了多次更新和改建,成 为中国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典范。
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
城市设计和规划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课程将介绍城市规 划和设计的原理和最佳实践。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000年的古代城市。
城市设计的发展
城市设计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逐 渐成熟,新技术和材料推动着城 市设计的发展。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最 新趋势
行人街道
行人街区应该优先考虑步行和骑车出行,打造一个 更加健康、友好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是城市生活和社区活动的核心,应该优先 考虑行人和自行车出行。
海滩公园
海滩公园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场所,吸引游客 和提高城市的形象。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政策和法规
1
城市总体规划法
该法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条例和规定,建议开展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文明肇始:城市的产生城市设计原理课程介绍的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城市+设计,城市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设计的主体,而设计呢,就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是干预的工具,显然,只有在充分认识主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展恰当的干预,也就是说认知城市是我们开展设计的基本前提。
今天,城市已经成为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聚居地,全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末终于也达到了这一代表着城市发展重要节点的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整个世界和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城市时代,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部分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城市具备了相当完备甚至复杂的空间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更是大不一样。
认识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显然,今天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我们认识的着眼点,纷繁复杂的城市表象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回到起点,回到城市最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外加因素都归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城市的价值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被称为第二自然的城市并不只是简单的客观存在,城市如同人和自然生物一样,是具有出生、成长、疾病、衰败、乃至于死亡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认识城市就是要认识城市的内在机理、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
如果让大家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城市,你会怎样描述呢?我们可以有上百种的描述方式,但城市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理解,他是人类生活的聚落。
作为与乡村共同存在的,人类最主要的两种聚落形式,他们是我们人类所有活动的发生地和承载地,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节点和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史,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发生过程和他们在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的探索和寻找适应自身需求的生存场所,地球上差异化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条件、价值观念等共同影响着城市聚落的营建方式和空间形态,伴随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区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又成为影响空间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根据考古发现,大约在距今三百多万年前,东非的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出现了最早的人类,我们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大家都熟悉的云南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左右。
到了四五万年前,原始人的体质、性状基本上达到我们现代人的水平,人类社会的序幕就此拉开。
在漫长的蛮荒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群而聚之,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得食物来源,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大约到了1万年多前的新石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因为人们需要在固定的地点播种和收割,农业定居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人类的第一种聚落形式——农业聚落随之出现。
经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推动了手工业者聚落和商品交换点的建立,城市产生的第一条件:经济条件——“市”逐渐形成。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范围扩大,剩余产品增多,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换逐渐演变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
土地与工具等生产资料逐渐被个人占有,于是私有制开始出现。
氏族成员之间原本的平等关系也慢慢演变成依附关系,分化出了奴隶与奴隶主两个阶层,阶层分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财富向特权阶层集中,而特权阶层为保护财富和部落联盟的安全,构筑城池,屯兵防御。
于是,城市产生的第二条件:政治条件——“城”逐渐形成。
“市”与“城”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人类的第二种聚落形式:“城市”。
据考古发现,大约7000年前,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两河流域,代表城市是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埃利都。
自此,以城市为标志的人类文明在地球上正式拉开了序幕,比如大家最为熟悉的四大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相继以城市出现为标志进入了文明时期。
城市聚落不同于融入自然的乡村聚落,以其独特的形态成为人类脱颖于自然世界的主要标志,其形态深刻地映射着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
02 三种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城市聚落不同于融入自然的乡村聚落,以其独特的形态成为人类脱颖于自然世界的主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节点,其形态深刻地映射着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
梳理东西方城市发展历程,不同时代背景下孕育生发的城市形态可以概括为三种:有机主义、形式主义和现代主义,他们反映了特定区域和历史背景下,人、社会结构、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特征。
第一种形态:有机主义有机主义遵循生物世界的形态法则,体现人的自然属性,又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特征。
群居生活的人类在与自然的生存竞争中,逐渐选择了农业定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定居点通常情况下沿着水岸高坡或农田塬地等自然边界自由分布,形成有机主义形态的乡村聚落。
不同于动物世界更为自然的有机性,人类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层级更为复杂的社会等级关联和共同意识。
社会秩序同样映射在聚落营建上,无论是氏族社会时期部落中心的“大房子”、农业聚落的宗族祠堂,还是城市聚落的贵族宫殿、宗教庙堂,聚落营建通常围绕着这些象征着权力阶层的重要建筑开展。
早期的营建活动主要依靠自然力,只能尽可能利用既有的条件如地形、水道和方位等进行建设,因此逐渐形成了围绕重要建筑的、自由生长的街道系统,其他的城市公共空间或设施、居民自行建造的住所、作坊、店铺和其他工作场所间或其中,形成相对自由的空间模式。
孕育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城市大多起源于交易之“市”,随着贸易扩大、人群聚集,因安全防御砌筑城墙最终形成城市。
城市顺应多变的地形条件,自下而上生长演进形成,总体上呈现有机主义的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所有城镇都体现岀有机主义特征,主教和君主将围绕城镇、大教堂和城堡建造的防御城墙建好后,手工业者顺应地形、气候和其他客观的自然属性来建造房屋,形成城市的整体形态。
第二种形态: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源自人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秩序的组织逻辑。
通常以清晰的几何形态作为基础,通过自上而下的整体控制建立正式的、具有等级特征的,轴向的或对称性的城市形态,代表权力或者宗教等绝对精神与权威理性。
形式主义首先与等级层次相联系,通过中央权力来强制形成预期的城市形式,轴线是形式主义的代表性手法。
在强调核心秩序的同时,也利用均质的形态来限制多样性,方格网是形式主义的辅助性手法。
方格网街区既能够有效的支持核心秩序的建立,也能够满足城市其他功能的要求。
同时它为土地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路径,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社会秩序清晰,因此广泛出现于古代的军事防御型城市和现代的功能性城市当中。
农耕文明背景下东方城市,营建多开始于防御职能的“城”,在“方形工事”、“居中为尊”、“内城外郭”、“家国同构”等营城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中轴线与相互垂直的方格状道路系统共同构成的方城模式,这样的形态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城市的统治和军事职能。
因此,以中轴线为核心的方格网城市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模式,特别在都城的建设中。
第三种形态: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面对大机器大生产造成的城市混乱,期望通过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崇尚机械化的明确效率,倡导“形式追随功能”,企图用一种简单和确定性的方式表述空间与社会使用的关系。
《雅典宪章》(1933年)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适应工业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社会和空间需求,清晰的功能分区让城市的混乱无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标准化的快速建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的居住、工作和交通问题,现代城市获得了极大的扩张和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当城市突破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阈值后,古代城市的诗情画意就永远成为过去时,高度集聚的现代城市组织系统复杂,需要基本的功能理性。
功能主义创造了人和自然不得不遵从的无级差结构,契合现代社会精神和组织特征,其自上而下的理论和实践迅速扩散地球上的所有城市。
如《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所言,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是人们的相互作用与交往,过于理性的机械化空间忽略了多样性的重要性,带来了城市的贫血症。
《北京宪章》(1999年)将20世纪称为大建设和大破坏时期,功能主义难咎其责,忽略了社会文化差异化和社会活动多样性的建设行为是对地域文化的毁灭,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命力的羸弱。
工业革命不仅仅带来了产业革命,也引发了城市革命,城市规划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面对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空间形态问题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代城市设计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
03 城市问题:现代城市设计的发生背景之前我们讨论了城市设计的外部对象——城市,主要介绍了城市产生和三种形态传统。
本节课我们谈谈城市设计的实施途径——设计,重点介绍现代城市设计的发生背景。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现代城市设计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意味着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存在巨大的差异。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差异是什么?答案就四个字:人口规模。
正是因为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在人口规模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城市发展背景和问题的巨大差别,也正是因为现代城市与古代城市在人口规模上的差异直接催生了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城市规划学科,可以明确的讲,古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者说古代的城市规划就是今天我们所界定的城市设计。
什么原因导致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出现人口规模的差异呢?答案同样是四个字:工业革命。
首先我们可以将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这个古代与现代的分界。
工业革命之前的古代城市以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为基础,无法获得足够的商品粮养活的城市人口,因此,城市普遍规模小,数量少,绝对大部分古代城市的人口规模在十万人以内。
比如十三-十四世纪,巴黎人口只有5.9万,伦敦人口只有3.5万。
通过伦敦的城市空间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城市占地规模在工业革命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城市设计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产品,这种两面性反映在“城市”和“设计”当中,“城市”描述空间特征,“设计”则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其物化的活动,更多地关注于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发展进程的预测与控制。
城市诞生之初就存在城市形态的选择问题,上节课谈到的有机主义和形式主义城市形态就是农业社会时期城市形态的典型特征。
也可以说,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城市规划领域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城市形态设计,而无关其他。
18世纪末爆发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产业的变革,更引发了城市革命,城市在大机器、大生产的推动下呈现爆炸式增长,城市人口的剧增和规模的扩大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结构遭致致命的破坏难以修复、居住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矛盾尖锐。
这些现代城市的问题不再只是单一的空间形式问题,而开始涉及社会、经济等更为复杂、更为综合的领域,因此,以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代表的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大量的社会学家,建筑学家开始讨论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城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城市“景观改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