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山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玉山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标签:名医经验;曹玉山;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为多见,主要表现有心慌、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乏力、汗出、失眠、头晕甚至晕厥。本病属中医“心悸”“怔忡”“眩晕”“虚劳”“厥证”等范畴。曹玉山教授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国家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获益良多。现将曹师辨治心律失常经验总结如下。
1 辨治经验
1.1 论病之本在于气血阴阳亏虚
《内经》有“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心中憺憺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如悬若饥状”等,记述了本病特征。曹师结合历代医家论述,认为本病因体质虚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等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痰饮瘀血
阻滞,使心脉痹阻而发病。其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四脏有关,尤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瘀血阻滞所致。临床上,心悸之病虚证为多,若失治误治,因虚致实,往往虚实夹杂,但其本在气血阴阳亏虚。
曹师临证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快速型心律失常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热)内盛为标,同时强调心神不宁为本病之共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多以心脾肾阳气亏虚而致痰湿、寒饮、瘀血阻滞,痹阻心脉。
1.2 辨病辨证相结合、调心重脾肾
对心律失常的辨证,曹师遵从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辨病首要分清心律失常的性质,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其次辨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对有器质性病变者,在辨证基础上重视针对病因治疗。以调心健脾补肾、益气定悸为基本治疗大法。
1.2.1 调心注重调营卫、定惊悸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随血脉运行周身,发挥濡养作用。心主血脉,《难经集注》有“心者,营卫之本”,营卫气虚,心脉
失于温养,则悸动不安;营阴亏虚,虚火内生,扰动心神,故心悸心慌;营卫失和,腠理不密,故汗出。《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曹师
临证常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安神定悸。方中桂枝辛散温通经脉、振奋阳气、通达营卫,配白芍滋阴敛阴、养血和营,两者合用,一散一收,可温通血脉、滋阴和营,合生姜、甘草、大枣,助其调和营卫之功,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安神定悸。
1.2.2 五脏整体调节,注重健脾益气补肾《景岳全书》云:“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通乎阴,心本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曹师强调五脏整体调节,尤重健脾补肾,常选淫羊藿、甘松、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党参、茯苓等。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提示虚里动甚,喘促如绝,乃宗气外泄所致。宗气“贯心脉以助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老年人肺脾肾亏虚,则宗气生化乏源,不能推动心血运行,心脉痹阻,心神失养,发为心悸。曹师临证多选用生黄芪益气升清。
1.2.3 分型选方用药对于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曹师拟定四甲复脉汤合炙甘草汤加减。四甲复脉汤方由鳖甲、龟甲、龙骨、牡蛎组成。方中鳖甲咸、平,入肝、脾、肾经,与龟甲同用,滋阴潜阳;龟甲甘、咸、寒,入心、肝、肾经,滋阴潜阳、养血补心;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全方共奏滋阴养血、安神定悸之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养血定悸功效。方中炙甘草益气补虚、通行血脉、养心安神,为治疗心悸的主药,且宜重用,宗仲景用至4两。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曹师以自拟甘仙丹为主方,选用甘松、淫羊藿为主药,具补阳、行气、定悸之效。甘松芳香辛温,具有行气畅中、醒脾开胃宁心之效;淫羊藿温补肾阳。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甘松所含甘松缬草酮与甘松挥发油,具有延长心电位的作用,能对抗氯化钠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抑制异位性室性节律,并能对抗家兔由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1]。淫羊藿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2]。齐氏等[3]以淫羊藿为主药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收效颇佳。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2012年12月3日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当时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行心脏彩超等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具体不详),复查心电图早搏消失,停止服药后,仍有间断心慌、胸闷气短。1 d前,患者劳累后自觉心慌、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伴乏力、汗出。诊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纳差,二便正常。查体:面白无华,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结代。心率65次/min、律不齐,早搏3~5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肿。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气
亏虚。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以自拟甘仙丹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甘松20 g,淫羊藿15 g,桂枝15 g,白芍15 g,炙甘草15 g,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薤白12 g,紫苏梗12 g,丹参15 g,酸枣仁15 g,远志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7剂后,患者心悸、汗出、胸闷气短明显减轻,睡眠改善,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早搏,饮食一般,仍感乏力,偶有心慌,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调心益气、健脾补肾。处方: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桂枝15 g,白芍10 g,炙甘草15 g,甘松20 g,淫羊藿15 g,当归10 g,丹参10 g,酸枣仁15 g,远志15 g,焦三仙各10 g。继服7剂后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案乃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失温养,故心慌、心悸;胸中阳气不足,见胸闷气短;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沉细结代均为心阳不足、鼓动无力之征。故采用益气养心、宽胸活血之法。曹师治以自拟方甘仙丹加减。方中淫羊藿补肾益精通血脉,助阳气通达;甘松疏通气机、开郁行气、醒脾气、促运化;黄芪、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养心气、益脾胃、安心神;龙骨、牡蛎镇心安神;紫苏梗、薤白宽胸理气;丹参活血通络、补心定志;炙甘草益气补虚、通行血脉、安神养心。全方使心气复、心阳通,心血充盈,阳气有所依附,则心悸自止,脉结代消失。
参考文献:
[1] 马传庚.甘松乙醇提取液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院学报,1980,15(4):9-11.
[2] 潘志伟,王秋娟,徐静,等.淫羊藿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5):429-432.
[3] 齐建兴,郭双庚.三阳同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