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高考研究论文的解释

合集下载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经历的一场大考,而议论文是高考中必考的一种作文类型。

议论文要求与题目紧密相关,对观点进行有力、有逻辑的辩证论述。

以下是议论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一、议论文的基本概念议论文是一种通过论证、分析的方式,对某一观点、主题进行论述的文章。

它要求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辅助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二、议论文的结构1. 引言部分:引入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 开头引入:可以使用问题、引语、事实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题陈述:清晰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2. 论证部分:通过合理的论证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 主题句:每一段开头的句子都应该明确阐述本段要讨论的观点。

- 论证方法:可以使用比较分析、举例论证、引用权威观点等方式进行论证。

- 论据选择:选择具有说服力、可信度高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逻辑推理:要保证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反驳部分:针对可能的异议或对立观点进行反驳。

- 引出对立观点:明确指出异议观点,避免模糊不清。

- 反驳论证:通过理性的辩证思维和合理的论证来反驳对立观点。

- 引用权威观点: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来增强反驳的说服力。

4. 结论部分:对整个议论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 简洁明了地重述观点和立场。

- 总结全文主要论证要点,归纳分析论证结果。

- 给出个人的结论和建议。

三、议论文写作技巧1. 明确观点:要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可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

2. 合理论证:要使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

3. 多样化表达:使用多种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事实、数据、例子、引用等。

4. 注意论证的连贯性:要保证论证过程上下文连贯,逻辑严密。

5.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废话,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和论证。

6. 注意语言风格: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注意语句流畅和语法准确。

7. 结构合理:每个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衔接,确保整篇文章层次清晰。

汇编浅析高考研究论文的解释

汇编浅析高考研究论文的解释
魏丹燕
立足语境强化语言运用
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南羽
高考英语浙江卷分析及备考策略
绍兴一中
张宗旺
二等奖
6篇
重视基础凸显能力正确引导中学英语改革
上虞市丰惠中学
徐玉茹
剖析07高考英语探索高考复习策略
诸暨中学
应富强
立足语言环境强化文化意识
诸暨二中
张勤奋
由今年高考书面表达想到的一些教学建议
绍兴市高级中学
陈静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分析与对策
绍兴市第一中学分校
孙国海
2007年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分析
上虞中学
魏国珍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分析及解题技巧指导
绍兴柯桥中学
王莉
立足语境优化能力
绍兴市高级中学
李玥东
2007年浙江省英语高考卷评析:立足基础注重语用与时俱进
诸暨中学
马敏芳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历史获奖总数:13(篇)
奖级
标题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3篇
剖析2007,备考2008
新昌中学
何继钢
浅谈对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认识与体会
绍兴一中分校
张惠作
注重双基凸显过程强调能力
新昌县鼓山中学
宋益芳
二等奖
5篇
从2007年高考看高中物理图象教学
新昌县知新中学
吕晓萍
回归经典突出过程关注发展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屠立平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研究及教学反思
基础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上虞市崧厦中学
朱建敏
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分析及复习策略
新昌中学

高考满分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满分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满分议论文及点评语文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新课标对议论文写作思维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可是目前议论文写作教学却处于尴尬境地,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议论文及点评,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满分议论文及点评篇1或动如惊雷疾电直上九天,或如处子默而无言停泊家港。

攀山者和念家者不约而同地说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坚定。

何者?从其本心而已。

在你我的本心中,潜藏着许多。

若情感:儿女之情,手足之情,家国之情,故有冲冠一怒,双肋插刀,愤而投笔,血荐轩辕。

违背本心的情感,有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者,登临金字塔高点,数不尽妒忌与艳羡,万人簇拥过后,惟有孤独的长眠。

背叛本心的人,本心会给予他双倍的失落与孤独。

反之,若清末举人汪笑侬,风雨飘摇,江山寥落,他竟弃文从戏。

所谓倡优并举,意在写京剧艺人的身份地位低下如妓女,汪不顾鄙夷谩骂,不顾练戏之艰,以时政入京剧,开创新剧,意在以这种古老的方式唤醒国民。

在他名动天下,嘉奖如纸片发来之时,他那颗早已经受风霜拷问的心在愿景实现后该是如何的欢欣与满足,家国之情,不正是本心吗?指路灯,登天索,领航舵——那是你我本心中的理想。

请听从本心理想的召唤,扬帆远航吧。

因为没有会比这个让你更坚定,更愿意为之奋斗。

年轻是珍宝,但社会嘈杂的音乐,迷醉的灯光遮蔽了本心的投影,所以迷茫,挥霍青春。

半途而废,中道易辙者大多在此时一声叹息,掉头或干脆坐在地上。

是时候寻找自己那份本心的理想了。

香茗,可饮;禅理,可寻;瓦尔登湖,可游;浩渺星空,可览。

但这都是手段,真正需要做的是问自己:“最愿意的是什么?”找到它,并为之奋斗。

然而,以上观点建立于亚圣先生的石基——人性本善之上,即你我之本心虽千变万化,仍为善心。

追求公正,倡导和谐,弘扬大爱等等。

若有人言贪嗔痴,杀伐,虚假等才是其本心,在下不敢苟同。

愿持本心之情感,以无悔对待家人,无愧面对国家;愿持本心之理想,以无惧实现追求,以无畏逐梦人生。

有关高考调研报告

有关高考调研报告

有关高考调研报告高考调研报告引言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考生来说具有决定人生路径的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高考对考生、学校和教育发展的影响,本次调研旨在分析高考的现状、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考现状分析1. 高考的重要性高考是中国学生追求无数次的梦想,也被视为社会落后、进步的晴雨表。

考生会通过高考的成绩来决定自己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

2. 高考培训的现象由于高考的压力和竞争激烈,很多学生会选择参加各种各样的高考培训班,以提高成绩。

这导致了高考培训市场的繁荣,但也给学生和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3. 升学评价机制的问题高考成绩作为升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容易导致学校和学生的应试教育。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录取率,会过分强调高考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兴趣发展。

这限制了学生多元化的成长和发展。

二、高考问题分析1. 高考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高考的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对固定,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很多考生会发现高考科目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不符合,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高考中失去动力。

2. 高考的评价标准不全面高考主要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只注重将知识灌输于脑中,而缺乏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 高考对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高考的压力和焦虑感会对考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考生会产生自卑、紧张、失眠等问题。

一些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考前迷茫、抑郁和自杀的现象,这对考生的身心健康都构成了威胁。

三、高考改进方向1. 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议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学科知识测试,也包括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优势,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

2. 高考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建议高考科目和内容能够紧密结合社会和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高考科目可以增加一些与职业相关的选修科目,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高考议论文范文及解析800字(通用范文7篇)

高考议论文范文及解析800字(通用范文7篇)

高考议论文范文及解析800字(通用范文7篇)关于高考议论文范文及解析,精选4篇高考通用范文,字数为800字。

我们都知道,命题作文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把作文命题定为“作文”,命题是为了考生作文的思路和表达效果。

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一个特定形式,它是以命题作文的形式来命题。

作为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必须符合审题、定位、定理、定主题的要求。

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作文命题,但命题作文必须遵循命题作文的审题规律。

议论文范文及解析(通用范文):1我们都知道,命题作文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把作文命题定为“作文”,命题是为了考生作文的思路和表达效果。

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一个特定形式,它是以命题作文的形式来命题。

作为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必须符合审题、定位、定理、定主题的要求。

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作文命题,但命题作文必须遵循命题作文的审题规律。

命题作文命题要求的话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它的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主要内容,命题作文要符合审题规律,符合命题内容。

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可以根据命题目的要求,但要根据命题的意图,命题形式要遵循审题规律、明确主题的要求。

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者自行命题,但审题是命题作文的基础。

命题作文命题形式的命题形式,是命题作文的主要形式。

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可以由命题作文命题,但必须遵循审题规律和命题内容。

命题作文命题形式主要由命题作文命题,但审题是命题作文命题形式的一部分,命题作文主要从命题作文的审题规律和命题范围出发,命题作文是命题的一个特点,它可以使命题形式不拘一格,但审题必须符合审题规律和命题范围。

命题部分可以由命题作文的审题规律,但审题的内容必须是命题范围内的命题范围。

命题作文命题部分可以由命题作文命题,但审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审题要紧紧围绕材料,明确主题。

作文中的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命题的审题方式是指作文的命题作文命题范围内的作文题目,审题时,一定要把材料中所蕴含的思想、主题和命题范围内的材料作为命题范围,确立一个命题作文的命题标准,作为命题作文的命题范围内的作文标题。

高考议论文界定概念

高考议论文界定概念
▪ 界定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
2021/10/10
14
班门弄斧
▪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 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新解:班门弄斧不是自我卖弄,也不是不自量力, 而是勇于在行家面前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 己的本领,挑战权威。它是一种敢于展现自我的信 心,是一种渴望超越的勇气。
▪ 如曹操、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 ,是具有 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 .(外延)
2021/10/10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材料中用于界定概念内涵的 标志性词语是什么?
▪ 宽容自己并不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更不是 随意放纵自己的错误,而是面对人生不如意时的一 种豁达态度,面对人生挫折超然识之、坦然处之的 一种冷静和理智。没有这种冷静和理智,我们很难 想像自己能取得成功;没有这种豁达的态度,我们 也很难想像自己会宽容别人。
2021/10/10
8
《开阔的视野》:“袁隆平在野外工作,所以有开 阔的视野。”缺乏必要的过渡、交代,接着便谈“ 开阔的视野对学习、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这位考生混淆了前后两个“视野”的内涵,前者 为本义,“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后者为比 喻义,“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
2021/10/10
3、何谓~~~?就是~~~。
▪ 提升:1、某某名言说~~,我以为~~~。

2、某某名言说~~,我却认为~~~。

3、也许有人以为~~~,我以为~~~。

4、也许有人以为~~~,我不敢苟同,我以为~~。
2021/10/10
7
▪ 概念界定不仅仅体现在文章的开头部 分,在文中事例列举后的论述的过程 中,一样需要体现对概念的详细具体 化解释或必要的过渡。

高考语文试卷研究相关论文

高考语文试卷研究相关论文

摘要:高考语文试卷作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考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的研究,分析了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及命题趋势,评价了试卷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提高高考语文试卷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考语文试卷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题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公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难度、命题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考语文试卷的现状,本文对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高考语文试卷分析1. 结构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一般由阅读理解、作文、古诗文、现代文写作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作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古诗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现代文写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题型分析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难度分析高考语文试卷难度适中,旨在选拔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才。

试卷难度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作文和古诗文三个部分,其中阅读理解和作文的难度相对较大。

4. 命题趋势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趋势逐渐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转变。

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高考语文试卷评价1. 优点(1)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试题难度适中,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才。

(3)试题内容丰富,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不足(1)部分试题过于偏难,不利于学生发挥。

(2)作文命题范围较窄,不利于学生展示个性。

(3)试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不足。

高考调研报告范文

高考调研报告范文

高考调研报告范文高考调研报告: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与建议一、引言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高考改革成为了当前社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提出对高考改革的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有效回收183份。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高考改革对学习动力的影响问卷结果显示,81%的学生认为高考改革加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对高等学府的渴望。

这是因为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分低能者的优势,优化了选拔机制,让学生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去追求更好的成绩。

2. 高考改革对知识结构的要求调查发现,73%的学生表示感受到知识结构的要求更加广泛和深入。

高考改革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加大了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学生们需要更广泛地掌握知识,增加自己的综合能力。

3. 高考改革对学习方法的改变有78%的学生认为高考改革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改变。

高考改革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不再仅仅追求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建议1. 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以往高考制度过于强调学术成绩,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建议高考改革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路径。

2. 优化考试题型虽然高考改革已经对题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仍有学生反映仍存在一些死记硬背的题型,建议在题型设计上进一步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拓宽入学途径高考改革对拓宽高校入学途径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但仍可以进一步完善。

建议加大对各类高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在选择高校时不仅仅只有一种途径。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高考改革对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在将介绍“新高考”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

在将分析“新高考”对写作教学的影响,提出议论文写作指导原则,并探讨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评价与展望。

结论中将强调新高考时代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高考”背景下对写作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写作教学、议论文、研究、背景、影响、指导原则、方法探讨、案例分析、评价、展望、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高考写作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忽略了学生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新高考”的要求下,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议论文写作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议论文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影响和挑战,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探讨。

分析“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评判标准,进一步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意义潜移默化的价值,对于教学实践和学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新高考”对写作教学的影响“新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考试题 研究方法

高考试题 研究方法

高考试题研究方法
研究高考试题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高考试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2. 内容分析法:对高考试题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其命题规律和特点,以及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典型的高考试题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背后的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

4. 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实际的高考试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与教育质量的关系,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5. 归纳法:通过对大量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一些通用的命题规律和特点,以及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6. 演绎法: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知识,推演出一些新的命题和知识点,探究其在高考试题中的表现和应用。

综上所述,研究高考试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为教育质量评估和学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高考制度的利弊分析

高考制度的利弊分析

高考制度的利弊分析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核心环节,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它被认为是选拔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本文将分析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以期全面了解高考制度对于教育体制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高考制度的利1. 公平选拔人才:高考作为一种统一的选拔方式,可以避免个人背景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更公平地选拔人才。

这有助于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分配,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2. 提高教育质量: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考试竞争的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能力。

学校也会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而加大教学力度,提升教育质量。

3. 值得信赖的学术准则:高考制度的标准化考试形式,使其成为一种公认的学术评价方式。

高考的成绩往往可以反映学生的学术水平,让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中有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高考制度的弊端1. 狭窄的评价标准: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科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容易造成学科应试教育的泛滥,削弱了对其他领域的关注和培养。

2. 拉大城乡教育差距:高考制度在县乡地区和农村地区普及的不完善,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学生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往往面临更大的考试压力。

3. 考试焦虑和身体健康问题:高考对学生的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焦虑和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备考以及备考期间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教育竞争的不健康倾向:高考导致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

过分注重升学率和标准化考试成绩,容易导致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忽略了教育本质和个性发展。

结论高考制度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和选拔人才,又存在评价手段过于狭窄、城乡教育差距、考试焦虑和不健康的竞争倾向等弊端。

因此,我们应该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改革方向: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接轨研究[论文]

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接轨研究[论文]

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的接轨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其内在的涵养以及文人气质。

对于高考而言,高中语文又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着重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如何接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高中语文高考接轨一、引言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目标设计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给人的信号是: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是要与过程性评价要挂钩,以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

这也与当代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统一起来。

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如何接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素质,而学生所具备的这种素质是经得起高考考验的。

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至各种学习活动之中;(2)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3)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有条不紊;(5)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让其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

2024年高考议论文范文

2024年高考议论文范文

2024年高考议论文:高考改革方向与措施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

2024年,高考改革将会迎来崭新的一页。

本文将就高考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展开探讨。

一、高考改革的方向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全面转变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特别是在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高考改革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是高考改革的核心方向。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改变考试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2.人才培养培养人才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

如何让学生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更广阔的知识结构、更深刻的综合素养、更多元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是高考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更高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考改革的措施在高考改革的基础上,应针对目标和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更好地推进高考系统改革和教育整体改革。

1.改革考试科目2024年的高考科目将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高考科目陆续增加的问题严重严重削弱了各高考科目的实际效用,有必要在宏观层面上实行考试科目的优化和整合。

2.改变考试形式与内容为了实现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传播与普及,将更多主观题加入高考考试科目中。

不仅可以有效防范假卷舞弊问题,更能评估学生更具有价值的能力素养。

为了提高考试的质量,考题会逐步取消选择题和填空题这类单一型考试内容,而多用主观性大的创意写作或者阅读理解,使得考试的结果更具有选择性和实际性。

3.采用综合评估方法除了在原有高中阶段加强项目学习成果考评,2024年的高考后,高校招生过程将转变为基于学生自绩的综合评估方式。

该方法的特点是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包括学业成绩、文体特长、道德品质、个人历程、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

通过多元化,综合评估的方式,以班级举办各种活动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融入感。

4.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模式,在21世纪的教育模式下,高考改革的使命应该是专注于未来社会的需求并且贴近社会的发展。

高考的研究报告

高考的研究报告

高考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篇报告对中国高中阶段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简称高考)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高考的历史发展、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报告旨在提供对于高考制度的全面理解和客观评价,为深化高考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引言高考作为中国大陆主要的普通高校招生方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综合性考试。

自1977年恢复以来,高考一直是中国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章将从历史背景和目的,阐述高考对于中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1 历史背景高考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被暂停,教育体系严重受损。

此后,1977年恢复的高考成为恢复与发展中国教育的重要举措,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

1.2 目的和意义高考的核心目的是选拔人才,为普通高等教育选拔优秀学生,培养未来国家需要的人才。

高考制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高考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包括经验总结、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等,以期对高考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可行的改革方案。

2. 高考的评价体系高考作为一项综合性考试,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准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本章将探讨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工具。

2.1 构建原则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如公正、客观、科学和可操作性等。

评价体系应既体现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又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2 评价内容高考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

学科知识是基础,基本技能是应用,而综合素质则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评价工具高考评价工具应灵活多样,既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也应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如实践能力考察和创新项目评估等。

3. 高考的考试内容高考的考试内容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关键。

【名校教师论文】浅谈新旧过渡高考备考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名校教师论文】浅谈新旧过渡高考备考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名校教师论文】浅谈新旧过渡高考备考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甘肃省2023届高考复习备考正面临着新教材、新课标和旧高考的形式,即“两新一旧”。

甘肃省2023届考生从高一年级开始使用旧教材,参加的2023年高考使用的是全国卷。

但是,试题的命题理念在向新教材新高考转型,这让学生和教师在复习备考中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

面对一轮复习,我就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的一些应对措施,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

一、困惑1.旧高考如何出题旧高考如何向新高考过渡?如何兼顾旧高考与新高考?如何做好新旧衔接?题型、题量上是否会有所变化?试题难易程度怎么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自2020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如何把控高考评价体系,围绕高考评价体系备考?这些问题如果在复习中不进行解决,高考复习何以出效果?2.是否围绕新教材备考是否围绕新教材,完全打破以往的旧教材的专题备考模式,采用通史模式进行备考,这对于高三教师来说,新旧教材的衔接过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给备考带来难度。

以往的复习阶段如何安排?是否要全盘打破?教材内容整合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3.如何在复习中落实《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在高考备考中落实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中对于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表述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教师对此把握深浅不一,而《课程标准》基本与教材子目和课程标题一致,如何理解拓展和落实?二、对策1.面对新旧过渡高考,要以不变应万变,研究高考,研究真题。

全国卷高考的特点是传承与创新兼容保持稳定,这个稳定主要指考查方向、考点分布、考试难度等方面。

这为新旧过渡高考备考带来极大的好处,只要我们老师认真研究高考,就能很好的把握好高考趋势。

高考的载体是真题,我们研究高考必然要研究真题这个载体。

历年的高考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历年真题与高考试题最接近,所以老师要对高考真题加大研究力度,回归真题本身。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成为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而在教育体系中,高考和学校教育无疑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提出如何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高考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成绩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促使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巧的训练。

高考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使得学校教育更加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

然而,过于高考成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学校教育在应试思维的引导下,可能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同时,高考制度的不完善也会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制约了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平衡,使得高考和学校教育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改革高考制度,实现考核内容的多样化。

除了基础知识考核,可以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考查,促进学校教育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公平、公正。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教育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高考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多维。

为了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高考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今后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应更加高考与学校教育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懈努力。

在当今社会,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考试制度之一,是大多数人成长道路上必经的一关。

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反思,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

本文将探讨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一些新观点。

高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高考改革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高考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浅谈高考改革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文献综述: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3.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4。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

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参考文献:以上均参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键词:适应健康发展公平高考改革引言:说到高考改革的问题,首先要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招生制度.以美国为例,大学招生的审核,涵盖了所修课程及成绩、入学考试成绩、课外活动和作文等等,而国内招生的审核,却仅是一次高考的成绩。

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

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

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作为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研究论文作为高考命题素材并以此为命题起点,符合新课程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试题命制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及时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命题效率和命题质量。

笔者及所在团队经过四年的实践与尝试,试图以科技论文为试题素材背景,探索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构建新课程高考命题技术规范和模式,进而深化高考生物学科命题改革提供有益。

一、高考生物学科命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高考命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考命题包括内容规范表和试题规划表的制定,试题的编写及全卷试题修订和组配;1]狭义的指试题的编写,包括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与命题的表达三个环节。

本文讨论狭义上的命题。

试题规划表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内容规范表的需要事先制定的命题规范文件,命题教师应根据试题规范表开展具体的试题编制工作,期间应经过材料选择、问题设计、命题表达等阶段。

其中,材料选取既是命题的起点,也是命题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后续工作的开展;问题设计是命题的核心,科学思维是生物学问题设计的主线;命题表达是命题技术的体现和命题质量的深化。

三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均已成为当前编制高考试题的挑战和亟须规范的问题。

问题一:材料选取的挑战。

随着高考命题权的下放,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是试题本身的科学性被认为是评判合格试题的重要指标之一。

科学性为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的选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题干背景的来源和表达必须是真实、可靠、无歧义的。

此外,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应突出能力立意,公平性、科学性成为材料选取的难题。

问题二:问题设计的挑战。

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旨在考查考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高考更注重能力立意。

生物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生物学科活动(知识学习、实验操作、生活实践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固却不容易或不能被直接观测的一种心理特质。

高考要考查和测量此类“隐蔽”目标,必须设置一定的情境刺激考生产生认知,通过考生的外显行为判断其思维或能力水平。

高考命题研究报告

高考命题研究报告

高考命题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高考是中国高中毕业生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高考命题则是整个考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对高考命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历史回顾高考命题始于195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和提高。

早期的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现今的高考命题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考察内容高考命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命题原则高考命题需要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和适度性的原则。

科学性要求命题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公正性要求题目不偏袒任何一方,实用性要求命题考察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度性要求命题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命题难点高考命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如何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这些都需要命题组具备较强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六、命题方法目前高考命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等。

每种题型有其特定的命题要求,如在选择题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解答题中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七、命题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高考命题也需要进行改革。

可以在命题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创造性思维题目,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方式。

八、命题的评价与反馈命题的过程应该接受评价与反馈,以保证命题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命题组可以及时了解到命题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九、命题的改进方向未来高考命题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跨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通过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精神。

十、结语高考命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已经全面推行,这也对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议论文作为高中生常见的写作形式之一,它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达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成为了教育界和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教学研究。

一、新高考下的议论文写作要求新高考对于高中生的写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论述问题时,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又要有清晰的观点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议论文题目的选择也更加注重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融合。

这些都为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在新高考的教学环境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应该更加明确。

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审题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文章要求,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理有据地支持观点。

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使文章言之有物,表达得当。

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这也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针对新高考的写作要求,教师应该安排更多的写作训练课程。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议论文写作范文,让学生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和逻辑,并进行模仿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学习、交流,激发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议论文写作需要依靠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来支撑论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有关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文章或书籍,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观点,增加写作的素材和观点。

3.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以便更全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县鉴湖中学
章文雅
让学生乘着效率的翅膀——从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特点看政治高考复习策略
诸暨浬浦中学
黄少鲁
前“试治部分分析和复习对策
新昌中学
王玉瑛
三等奖
6篇
“问题 探索 总结 评价”教学模式——微型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尝试
诸暨牌头中学
袁凤琴
绍兴一中
沈初见
二等奖
4篇
在平和中亮剑
越城区鉴湖中学
杨杨
能力知识并重细节决定成败
新昌中学
石秀芹
平稳中求创新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顾娃仙
谈谈生物高考学生的复习方法指导及教师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诸暨市荣怀中学
马瑞
三等奖
6篇
2007年高考理综生物分析与复习启示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孙玉燕
回归课本基础重视应用能力检测
绍兴县柯桥中学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24(篇)
奖级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5篇
“我”在何方?——浅谈高中学生写作中写作主体的回归
绍兴市第一中学
傅雅飞
备战2008高考作文的圭臬:回归生活关注体验
上虞市菘厦中学
郭利风
注重“两性”统一追求厚积薄发——新课程影响下的07年浙江语文高考与高考复习
绍兴一中分校
绍兴县柯桥中学
郑了湄
高考套话作文探究
绍兴市高级中学
马雄亮
你原来可以如此美丽——200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绍兴县鉴湖中学
吴亚娟
“行走在消逝中”的传声筒效应
绍兴县越崎中学
潘碧清
高考语文现代文主观题失误及对策
绍兴县柯桥中学
裘海燕
三等奖
12篇
启示与困惑——2007年浙江语文高考卷的两点思考
上虞中学
朱晴霞
张惠作
注重双基凸显过程强调能力
新昌县鼓山中学
宋益芳
二等奖
5篇
从2007年高考看高中物理图象教学
新昌县知新中学
吕晓萍
回归经典突出过程关注发展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屠立平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研究及教学反思
新昌县澄潭中学
卢碧永
打造物理高考复习与应试的利器--思维导图
上虞市崧厦中学
陈钟辉
应对“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
新昌中学
唐光善
三等奖
7篇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新昌县知新中学
吴秀燕
立足基础,拓展创新,提升能力
绍兴县越崎中学
谢忠华
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妙用
上虞中学
陈江、陈培正
重视基础凸显能力
绍兴县越崎中学
郭小燕
主干知识重点考,解题能力最重要
绍兴县越崎中学
丁江南
轻松应对物理图象问题
诸暨市天马学校
陈丹
关于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类型研究
诸暨市学勉中学
陈卓莉
平面向量——同点同法不同形
诸暨市浬浦中学
王苏文
继续中创新,拓展中挖掘——从07年浙江高考之立体几何谈起
诸暨市湄池中学
殷加兴
06、07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08备考方略
绍兴一中
金江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2007年一道浙江数学高考题(理科)的分析与思考
绍兴一中分校
葛江峰
20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SuzhouInstitution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政治获奖总数:13(篇)
奖级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3篇
高考文综政治对外关系板块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复习对策
新昌鼓山中学
赵品成
诸暨市牌头中学
金王芳
坚持函数中心论,有效教学进行时——3年高考压轴题(浙江文)解答后的思考
上虞市城南中学
王永平
2007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第22题简析与启示
绍兴县鲁迅中学
田萌
大拙与大巧——浅析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卷
绍兴县鉴湖中学
王冰权
三等奖
11篇
数学高考题题源探析
绍兴市稽山中学
王琛
传统出亮题,基础是导向——从07部分高考题谈08数学高考复习方向
新昌县澄潭中学
王新兵
与主干知识点整合,综合考查导数应用能力——例谈高考“导数”命题新趋势
绍兴市稽山中学
骆永明
2007年浙江数学高考卷浅析
绍兴一中分校
张凤娥
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分析2007年高考浙江卷(数学)的感想
新昌县鼓山中学
徐飒
2007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评析
诸暨私立高级中学
马蓉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英语获奖总数:19(篇)
李春姣
基础中提升能力向实施新课改过渡
绍兴县华甫中学
周建良
从0607年生物高考题看遗传部分内容的复习策略
诸暨市学勉中学
孙晶
研究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指导2008年生物高考复习
诸暨市湄池中学
孙迪秀
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卷评析
越城区鉴湖中学
胡小娅
是“创新”,还是“出其不意”?——评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绍兴县鉴湖中学
陈金良
对高考“文化作文”的一点思考——兼谈高三作文教学的写作指导
诸暨市草塔中学
蒋又平
也谈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复习
诸暨市牌头中学
俞丹斐
高考语用题的变化及复习方针浅析
诸暨市学勉中学
李滨、郦志伟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走势预测
绍兴市高级中学
奖级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4篇
找准切入点突破瓶颈口
诸暨天马实验学校
赵洁
解读大纲分析试题备战08
绍兴市第一中学分校
魏丹燕
立足语境强化语言运用
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南羽
高考英语浙江卷分析及备考策略
绍兴一中
张宗旺
二等奖
6篇
重视基础凸显能力正确引导中学英语改革
上虞市丰惠中学
徐玉茹
剖析07高考英语探索高考复习策略
基础与能力并举,体验与创新共存——2007年全国文综政治试题分析
绍兴县柯桥中学
李惠芳
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双赢——07年全国文综政治试题评析
绍兴一中
邵静娥
2007年浙江省文综政治试题评析及08年备考策略
诸暨学勉中学
骆巍
把握心中的北斗
新昌澄潭中学
刘春霞
柳暗花明又一“春”——浅谈高中政治复习指导
诸暨中学
赵冬香
新昌县鼓山中学
董益芳
探求2007年高考数学创新试题的来源
诸暨市天马高中
王铁松
20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
绍兴市高级中学
张洁
二等奖
6篇
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绍兴一中
郦章华
从2007年高考浙江省数学试卷看高考复习中的几个关系
诸暨中学
张小明
解读2007年高考概率统计题
李玥东
2007年浙江省英语高考卷评析:立足基础注重语用与时俱进
诸暨中学
马敏芳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历史获奖总数:13(篇)
奖级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3篇
时代·创新·人文——2007年文科综合测试全国I卷选择题(历史部分)评析
绍兴一中
赵寅芬
中国近现代史(上)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上虞中学
高国荣
周光磊
2007年文综(全国一卷)地理考情分析及08年复习启示
绍兴县越崎中学
赵兴利
图形转换——日照图解题的突破口
诸暨市湄池中学
傅雷鸣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物理获奖总数:15(篇)
奖级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3篇
剖析2007,备考2008
新昌中学
何继钢
浅谈对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认识与体会
绍兴一中分校
从改卷看2007年文综政治高考
绍兴市稽山中学
陶爱君
把握学科联系,寻找答案突破点——2007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试题第40题政治部分试题解析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薛克达
二等奖
4篇
分散渗透务实基础 专题复习综合提升——文科综合中时事热点复习教学
诸暨湄池中学
方水娣
是埋怨还是积极应对——对第40大题政治试题部分的解读与反思
车月芬
高考化学计算复习何去何从
绍兴市稽山中学
黄浙君
2004-2007四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
绍兴县鉴湖中学
俞水泉
奖项:高考研究论文学科:高中生物获奖总数:13(篇)
奖级
标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一等奖
3篇
传承接轨
绍兴县鉴湖中学
徐敏华
关于高考生物5+2教学反思
新昌县澄潭中学
王红妃
踏实基础提高能力
诸暨市牌头中学
朱荣飞
注重知识的有效归纳和灵活运用
新昌县澄潭中学
甘瑾
遵循考纲,体现新课程理念---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1)化学试题评价
绍兴一中
金建忠
“不变与变”:2007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教学启示
新昌县知新中学
杨毅林
从三年浙江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比较看08年高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