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盼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优质教案(含作业)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优质教案(含作业)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

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作者介绍】铁凝,姓屈,女,汉族,1957年9月生,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8届中央委员。

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1986年出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96年开始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2006年11月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人称文坛“美女作家”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斗篷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

披用的外衣。

用以防风御寒。

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

披风通常无斗篷袖。

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

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

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做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

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

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

蒜薹又称蒜毫,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常被误写作“蒜苔”。

部编版六年级 16《盼》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 16《盼》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6《盼》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等13个词语,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板课题)“同学们,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渴望、期望)?人生在世,有所望、有所念、有所想,生活才显百味。

每一个“昐”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

(课件出示句子,齐读)1.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的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2.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上最美的事呢。

3.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问:从这你猜得出小主人公在盼什么呢?(下雨)过度:很多人都不喜欢雨天,可为什么这个小主人公这么喜欢?甚至觉得雨水都是什么味道?(甜的)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

而每个感望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下他关于盼的故事。

二.检查生字词读音。

课件出示(因为上课场地问题所以可能这环节前置在预备铃响了,听课老师还没带时段)三.初步感知课文思考由以下三个题,所有所得,在文中画一画并备注,写下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1.“我”盼下雨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文中围绕盼选取写了哪些事?3.“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话动?选出认为最生动的两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深入理解课文。

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谁来分享?(为了能够穿上妈妈送给我的新雨衣) 板书:新雨衣师:为了试穿新丽衣而期盼下雨。

这倒是一件新鲜事!老师想知道,这件雨衣有什么神奇的魔力。

谁来介绍下这件雨衣长什么样?(淡绿色、透明的、有袖筒)(课件出示)P雨衣图片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

透明的新雨衣。

……雨衣上竟然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详细的表达方式。

3.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2.学会并运用写作过程中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板块一回顾篇章,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出示篇章页,回顾习作要求,齐读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我”究竟“盼”的是什么?(二)梳理内容,选取事例。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内容。

思考:(1)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2.根据作业本题目总结归纳。

板块三细读语段具体分析(一)细读“得到雨衣”部分,感受作者对雨衣细致的描写。

小结:写作可以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来丰富描写。

(二)通过心理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我”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你能借助图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1.学生讨论读第3-20自然段的感受。

2.从直接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间接心理描写体会“我”急迫、无奈、憧憬、失望又惊喜的心情。

(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关于表现“我”“盼”的心情,课文还有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又生动呢?1.聚焦第5-15自然段。

2.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我”兴奋、失落、急切、不安的心情。

过渡:习作单元不仅要学习优秀例文的写作方法,更要通过模仿练笔感受写作的魅力。

3.随堂小练笔:模仿第5-15自然段围绕“悔”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对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教案一:课题:盼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2. 能够领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运用情感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盼望。

教学重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2. 对盼望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愉快的音乐,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学过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Step 2:学习新课(30分钟)1. 分角色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并对生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揣摩作者的用意。

3. 分组讨论:学生就课文中的盼望给家人带来的变化进行讨论。

Step 3: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盼望的作文。

Step 4: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2. 学生回答老师针对本课内容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盼望的问卷调查,并向同学和家人进行调查,收集不同人的盼望的内容,并进行分类分析,了解不同人的盼望的种类和原因。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讨论人们对未来的盼望和期待,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盼望。

教案二:课题:盼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2. 能够用正确的语调、停顿和语速读课文。

3. 能够感悟并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盼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2. 用正确的语调、停顿和语速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6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6盼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

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最盼望得到的东西,或者盼望去做的事情呢?请举例说一说。

2.指名回答。

3.是呀,有一位叫蕾蕾的小朋友,就和我们一样,盼望着一件事情,她盼望的究竟是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板书课题)4.简介作者。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对面》《永远有多远》等。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本。

1.学生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学生字词,能工整书写。

(1)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例如:“腥”是后鼻音,指导学生把这个后鼻音读好。

(2)小组“开火车”读,齐读,让学生巩固好生字的认读。

(3)出示课后方格里的13个字,指名认读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

(4)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着重讲解易写错的“袖、嚷、酱”这三个字。

(5)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梳理文本:课文主要写了“盼的原因——得到新雨衣”“盼的经过——盼穿新雨衣”“盼的结果——穿上新雨衣”这三件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 (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2.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是新鲜的——插入写作背景。

)(明确:盼穿新雨衣。

新雨衣很特别,“我”很喜欢。

)3.从哪里可以看出新雨衣很独特?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新雨衣? (从第1自然段中可看出新雨衣很独特;从“我”迫不及待试穿新雨衣,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等情节可以看出“我”很喜欢新雨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小学优秀公开课
-学习句子结构与表达技巧: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举例:
-文章中“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一句,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这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 “心都碎了”这一表达,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的焦急心情,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仿写练习的创造性:在仿写练习中,学生可能缺乏创造性,只是简单模仿课文句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举例:
-在分析“心都碎了”这句话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帮助学生突破情感体验的难点。
-对于修辞手法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让学生尝试用比喻、排比来描述一个物体或情感,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难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盼”的基本概念、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盼”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写作中。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盼》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盼”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期盼经历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让我意识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上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我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情境体验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那种渴望和期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第1 页共19 页。

【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

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盼》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盼》精品教案

《16 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围绕“盼”字所展开的主要内容。

2.透过细腻生动的描写感知人物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

3.理解文中“我”对于美好、无拘无束生活的渴盼和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围绕“盼”字所展开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感知人物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听。

下雨了!一个美丽的清晨,一个穿着淡绿色、透明雨衣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我们走来了。

她挥动着衣袖,像一个绿色的小精灵,踩着雨点和着清风,笑着、跳着。

2.揭题:这一节课,她将陪同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作家铁凝的《盼》,大家齐读课题《盼》。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盼下雨。

3.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者是新鲜的)——插入作者的写作背景盼下雨穿雨衣。

4.哪里可以看出雨衣的特别?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①新雨衣很特别。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里面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②我很喜欢。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5.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我开始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作者围绕“盼”字,写了哪些事?①开始盼变天;②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③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我”是怎么“盼”的呢?在这个“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分组讨论)2.阅读指导:文章可以借助什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呢?人物(心理、神态、动作、对话)、环境、其他(修辞、标点、句式等)。

3.回顾全文,尝试结合“我”的情感变化,给“我”画一个心电图。

作者在“盼”的过程,心情是复杂的,是跌宕起伏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认“嚷、酱”等15个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等16个词语。

2.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心情的。

3. 感受“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以及“盼”的急切心理,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盼”的心情。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模拟下雨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我”盼下雨的心情。

2.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分析“我”盼穿上新雨衣的心情时,问学生“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急切盼望穿上新雨衣?”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探讨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

4.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我”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特别盼望的事情呢?(请几位同学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盼》,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盼望的事情,大家想知道她盼望什么吗?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出示生字词:(1) 认读生字:袖、篷、缩、疯、瓦、柜、喧、甩、嚷、酱、唇、蹦、梯。

- 教师讲解易错字:“篷”字下面是“逢”,不要写成“缝”;“唇”字的结构要注意。

-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教师正音。

(2) 认读词语:斗篷、情况、袖子、瓦蓝、衣柜、喧闹、甩打、叫嚷、酱油、嘴唇、蹦跳、楼梯。

- 联系课文理解“斗篷”:课文中说“我”有一件新的透明的塑料雨衣,就像斗篷一样。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斗篷的理解。

- 用“喧闹”造句:引导学生理解“喧闹”是指声音大而杂乱的意思,例如“市场里十分喧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期盼某件事情的经历?”比如,期盼着一个特别的节日、一次旅行或是一份礼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期盼的心理和情感。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
4.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尊重。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和坚持。
6.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加强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感。
举例:如文中“我盼着,盼着,春天来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急切的心情。
(2)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成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学习“望眼欲穿”、“翘首以盼”等成语,理解其意义并在句子中运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涉及以下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盼》,理解文中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期盼。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和短语,如“望眼欲穿”、“翘首以盼”等,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期盼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盼》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盼》教案

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盼》一、教学目标1. 会写“袖、篷”等13 个生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 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些关于“盼”的图片,如:小朋友盼着长大、学生盼着放假、父母盼着孩子回家等。

2. 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盼望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盼”有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学习生字词1.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篷、酱、唇”等字的笔画和结构。

3. 理解词语:斗篷、瓦蓝、逗引等。

(四)深入研读,理解内容1. 学习第1-2 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了一件什么样的雨衣?“我”对这件雨衣有怎样的态度?2. 学习第3-6 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表现出自己对雨衣的喜爱的?3. 学习第7-17 自然段,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 学习第18-20 自然段,思考:“我”最终穿上雨衣了吗?(五)总结教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我”对雨衣的期盼和穿上雨衣后的兴奋,表现了“我”的童真童趣,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六)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生字词方面,我注重指导学生的书写和理解,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知识。

不足之处是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更加活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教案)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
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1729)
第 4 页共 12 页
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逗引
用惹人的言行,逗弄对方。
葱葱茏茏
(草木)青翠茂盛。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 说话有气势能让人信服。
(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
( 15)
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
(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
( 16)
筒的新雨衣);再写(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
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四、学习“会写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
袖 蓬 缩 疯 瓦 甩 嚷酱 炖 唇 蹦 梯
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四、学习“会写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字”
袖 蓬 缩 疯 瓦 甩 嚷酱 炖 唇 蹦 梯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
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1729)
第 4 页共 12 页
( 15)
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
(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
( 16)
筒的新雨衣);再写(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
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新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16《盼》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16《盼》优质课教案

16盼【教材分析】《盼》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铁凝。

课文主要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

“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在街上行走的快乐。

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画面,文中“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同时,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也能让学生在习作上受到启发。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感受“我”因新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13个生字,要结合词语来进行教学。

“袖”可组词“袖筒”,让学生结合自己穿的衣服,说一说哪是“袖筒”;“篷”可组词“斗篷”,课件出示图片——斗篷;“酱”可组词“酱油”,课件出示酱油的图片;“唇”可组词“嘴唇”,学生指一指嘴唇;“瓦”,可组词“瓦蓝”,“瓦蓝”指蔚蓝色,一般指天空的颜色,纯净但又璀璨的蓝色,图片出示瓦蓝的天空。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书写“袖、缩、柜、喧、蹦、梯、嚷”这七个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强调“嚷”字右边不能少横、少撇;书写“酱”字,下面不能少横;写“唇”字,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而不是上下结构。

2.阅读理解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我”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2.雨衣图片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部编语文六上16课《盼》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部编语文六上16课《盼》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部编语文六上16课《盼》教学设计、教学实录部编语文六上16课《盼》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

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核心问题: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导入【由标题“盼”字导入。

】“盼”字是什么意思,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盼什么?”为主问题,引导梳理出文章结构。

】问题预设回答设计意图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者是新鲜的)——插入作者的写作背景哪里可以看出雨衣的特别?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盼下雨盼下雨穿雨衣新雨衣很特别(怎么、竟然、不像)我很喜欢(立刻,抖开)文中第1、2节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我开始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给大家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盼”字,写了哪些事。

梳理一下情节,划分一下段落。

找出文章围绕“盼”写的几件事情:开始盼变天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以“怎么盼?”为主问题,引导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盼文本分析: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

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

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

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

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

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需注意的字音:“缩”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翘舌音;“篷”“疯”和“蹦”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易错字:“唇”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辨字:篷—蓬嘻—嬉甩—用锅—祸(2)理解词语。

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窸窸窣窣)②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逗引)③状态词,形容很满。

(满满当当)④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理直气壮)(3)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窸窸窣窣安安静静满满当当瓶瓶罐罐)②ABB式:(凉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静悄悄甜丝丝)③ABAB式(瓦蓝瓦蓝滴答滴答)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确:课文是通过以下事例来写“盼”的: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且开始盼着变天。

②下雨天,“我”主动要求帮妈妈去买酱油,却被妈妈猜着了心思。

③“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

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

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过渡:读到这句话,老师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试穿新衣服的情景。

因为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能穿,所以就盼着年快点到,年到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

但晚上睡觉前自己还是会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来,在家里转呀转呀,觉得自己漂亮极了。

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心情吗?(可引导学生谈一谈,侧重点在描述当时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

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④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

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妈妈送给“我”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雨衣,“我”特别喜欢,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试穿了它,在家里神气地走来走去,直到被妈妈训说才脱下来。

于是,“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过渡:同学们描述得不错,但要注意语言要更简洁些,抓住重点。

大热天试穿雨衣,天天盼下雨,这是文章围绕“盼”字安排的第一个小故事。

雨真的会被蕾蕾盼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去看一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盼”的滋味我们许多人都尝过,盼的过程或许有忧愁,但也有憧憬与美好。

正是盼的过程中的那份等待让我们在愿望实现时有种非常快乐的感觉,虽然没有“美梦成真”那么夸张,但一定有心满意足的幸福感。

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

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

这节课,大家通过默读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体会了作者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写法。

同时,我们围绕着重点字词、语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体会了心理描写的作用。

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动的心理描写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结合上下文,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品味“我”的情感。

2.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真的可爱,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1.体会文中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桌互相批改。

(教师出示词语卡)袖筒斗篷收缩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蒜薹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逗引预报满满当当理直气壮预设:本课生字较多,个别字比较难写(如“嚷”),有的字容易写错(如“篷、酱”),所以在课前检查一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很有必要。

告诉学生易写错的字可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多留意,课后多写几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过渡到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过渡: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

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

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

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教师出示三大阅读任务。

任务一:画出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

任务二:标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任务三: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表演蕾蕾与妈妈的对话。

(2)学生大声读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句子,交流读后的体会,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写: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②“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

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④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