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的概述
吸虫概论
雄性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系统:
睾丸-输出管 输精管 贮精囊-射精管 阴茎-生殖孔 睾丸 输出管-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阴茎 生殖孔 输出管 输精管-贮精囊 射精管-
雌性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
卵 黄 总
氏
卵巢-输卵管 卵巢 输卵管—— —卵模
形 态
宿 主 ( 终、 中)
寄 生 部 位
感 染 期
感 致 染 病 方 式、 途 径
诊 断 方 法
虫种
2.特点: 2.特点: 特点 1)所学吸虫都为生物源性蠕虫。 所学吸虫都为生物源性蠕虫。 2)都是人畜共患寄生虫zoonoses 。 虫卵需入水才能进一步发育。 3)虫卵需入水才能进一步发育。 生活史中有幼体增殖,世代交替, 4)生活史中有幼体增殖,世代交替, 宿主转换现象。 宿主转换现象。
比较项
受 精 囊 劳 氏 管 管 —— 卵 管——卵 卵 管
二.生活史
1.类型 1.类型
1 水 毛蚴 胞蚴多 雷蚴多 尾蚴 囊蚴 成虫 毛蚴---胞蚴 雷蚴---尾蚴 囊蚴---成虫 (1)卵---毛蚴 胞蚴---雷蚴 尾蚴---囊蚴 )
毛蚴---胞蚴 尾蚴---囊蚴 (2)卵--毛蚴 胞蚴 母、子雷蚴 尾蚴 囊蚴 成虫 ) 毛蚴 胞蚴---母 子雷蚴---尾蚴 囊蚴---成虫 (3)卵---毛蚴 母、子胞蚴---尾蚴 成虫 ) 毛蚴---母 子胞蚴 尾蚴---成虫 毛蚴 尾蚴
吸虫概 述
医 学 蠕 虫
虫 虫 吸虫 吸虫 吸虫 吸虫
一. 形态特征
1.多数虫体外形舌状或叶状, 1.多数虫体外形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 多数虫体外形舌状或叶状 血吸虫除外)。 (血吸虫除外)。 2.有口 腹吸盘。 有口、 2.有口、腹吸盘。 3.缺体腔 缺体腔。 3.缺体腔。 4.消化系统不完整 消化系统不完整: 4.消化系统不完整: --咽--食道--肠支。(无肛门 食道--肠支。(无肛门) 口--咽--食道--肠支。(无肛门) 5.多数虫体为雌雄同体 血吸虫除外), 多数虫体为雌雄同体( 5.多数虫体为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生殖系统发达。 生殖系统发达。 6.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 6.排泄系统: 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
07四种吸虫-PPT文档资料
故有并殖吸虫之称。
2、虫卵
1)外形:西瓜籽状 2)平均大小:29×17μm 3)颜色:黄褐色 4)卵壳:厚,有卵盖、肩峰 及一逗点状突起 5)卵内含物:成熟毛蚴
虫卵电镜 姜片虫卵 肺吸虫卵
虫卵电镜图
姜片虫虫卵
(1)是蠕虫卵中最大的一个。 (2)卵盖小,不明显。 (3)卵壳薄而均匀。 (4)卵内为一个卵细胞和 几十个卵黄细胞。
吸虫纲主要特点2
4. 生活史复杂:需要1-2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多为淡水螺。
5. 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发育。 6. 基本发育过程相似:卵→多种幼虫(毛蚴→胞蚴 ≡﹥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7.囊蚴为感染期,经口感染。
8.保虫宿主广泛存在,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9.血吸虫例外。
淡水螺
水中发育阶段
沉淀法示意图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卫生部05年资料) 世界上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国家。 国内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内蒙、 甘肃等无外,其它地区均有。(最新资料) 2、流行因素: 1)保虫宿主广泛 2)人群中有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习惯有关。
防治
3、防治
1)普查普治,妥善处理保虫宿主。吡喹酮 为首选药物(用法为每日15~25mg/kg,每日3 次,连服2日。)。 2)加强粪便管理。 3)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是最有效的防 止措施。
睾丸
姜片虫 肺吸虫
内部结构图
两个分支的睾丸
盘曲的子宫
吸盘电镜图(×2000)
口吸盘
腹吸盘
姜片虫成虫
(1)外观似姜片。 (2)腹吸盘>口吸盘。 (3)睾丸有两个,分枝 状,位于虫体后半部。 (4)卵黄腺发达,起自 腹吸盘水平。
吸虫
吸虫概述1.吸虫(fluke, trematode)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2.寄生人体的吸虫主要有:血吸虫(Shistosomatidae japonicum) 肝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3.成虫发育阶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A 成虫外形:呈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有口、腹吸盘,两肠支对称。
消化系统:不完整,口、咽、食道、盲肠结尾,无肛门,无体腔。
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
可自体或异体受精。
排泄系统:焰细胞,经口排出。
B、虫卵:椭圆形,淡黄或金黄。
大多有卵盖(血吸虫无),内容物为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4.生活史要点:A.成虫寄生与人及哺乳动物体内。
B.虫卵需进入水中才能进一步发育。
C.需要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
D.卵---毛蚴(进入水中)---胞蚴---(多个)雷蚴---(多个)尾蚴---囊蚴---成虫E.感染阶段:多为囊蚴(血吸虫为尾蚴,经黏膜、皮肤感染)感染方式:经口。
F.都需经历世代交替。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A、成虫形态:葵花籽状,背腹扁平,半透明,口洗盘大于腹吸盘。
雌雄同体,睾丸分支。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中段两侧。
B、幼虫形态:是最小的人体寄生虫卵。
黄褐色,壳较厚,前端有卵盖、肩峰,后端有小疣。
内含成熟毛蚴1个。
2.生活史要点:A.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其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毛蚴侵入豆螺,鱼虾吞入螺。
B.人是终宿主,保虫宿主:猫犬。
C.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D.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3、致病特点:A.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其分泌物,代谢物,机械刺激)引起胆管壁炎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管肝炎);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胆管狭窄性黄疸;胆管结石;肝硬化;肝癌。
吸虫的防治
吸虫的分类与分布
吸虫对人类的影响
吸虫感染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肝吸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
肺吸虫病是由于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
肝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血吸虫病是由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
吸虫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吸虫防治工作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吸虫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加强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2)注重生态环保,采取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方式;3)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发展趋势
未来吸虫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科学、环保、安全和有效。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吸虫病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
《吸虫的防治》
CATALOGUE
目录
吸虫概述吸虫的传播途径与危害吸虫的防治方法吸虫防治的案例分析
01
吸虫概述
1
吸虫的定义
2
3
吸虫是一种扁形动物,属于吸虫纲,具有吸盘状口器,通常在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生活。
吸虫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包括在水中和陆地上的不同阶段。
吸虫通常通过接触水中的感染性虫卵、幼虫或成虫而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背景介绍
01
某地区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吸虫防治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疫情仍然持续存在。
某地区吸虫防治的失败案例
防治措施
02
当地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投放药物消灭吸虫;2)加强卫生监管,对水质进行检测和处理;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L01吸虫概述_0-wei
吸虫(fluke, trematode)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复殖目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寄生。
在中国本地流行的人兽共患病,指在中国本地就有这个病原的存在。
如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布氏姜片吸虫(Fa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寄生在人体的吸虫,除裂体属吸虫为雌雄异体外,其余均为雌雄同体。
有口无肛门。
成虫形态:舌状,或树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无体腔。
除裂体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有两吸盘:口吸盘与腹吸盘。
(1)体壁:体被:外质膜、基质、基质膜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体被细胞体:体被细胞体与体被有通道相连,其是一种代谢旺盛的合胞体,具有保护、排泄、分泌、吸收、感觉等机能。
(2)消化系统:有口、咽、食管、肠道;但无肛门,肠支末端是封闭的盲管。
(3)排泄系统:对称的管状系统,端点为焰细胞,毛细管相连两侧集合管,汇入排泄囊,其开口于虫体末端排泄孔。
(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发达。
在咽的两侧各有一个神经环。
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
两个神经节各发出前后三条神经干。
(5)生殖系统: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梅氏腺、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卵黄管。
雄性生殖器官:睾丸、输出管、输精管等。
二、生活史特点:复繁目吸虫生活史复杂,宿主转换、世代交替, 一种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在淡水螺内有幼体繁殖。
生活史阶段包括虫卵、幼虫(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等),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囊蚴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尾蚴侵入到第二中间宿主的肌肉组织内以后,在它身体的外面分泌出一层囊壁来保护着它,这个过程就是成囊encystation;而当人摄取了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的肉之后,囊蚴进入小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破裂,后尾蚴逸出,这是“脱囊”(excystation),此过程是在终末宿主小肠内发生的。
吸虫概述(15)
江钢锋教授
2015.03
吸虫(Trematode)
分类地位: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有3个目:单殖目、盾殖目、复殖目 均营寄生生活。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均属于复殖目,统称复殖
吸虫,是一类重要的人体寄生虫。
一.人体吸虫形态特征
1.虫体多为背腹扁平,呈
舌状或叶状,不分节; 2.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3.缺体腔,体壁与器官之 间充满实质组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化道不完全,无肛门; 5.大多雌雄同体。
1.均有世代交替和宿主转换,其无性世代和
有性世代在不同宿主之间转换; 2 .均需中间宿主,其第一(或唯一)中间 宿主是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 3 .多数种类有多种保虫宿主,因此,吸虫 病多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生活史基本过程
淡水螺体内 胞 雷 尾 蚴 蚴 蚴
在水中
成 虫
虫 卵
毛 蚴
囊 蚴
成 虫
二、内部结构
雄性生殖系统:有睾丸(一般
2 个)、输出管、输精管、储 精囊、射精管、阴茎等,有的 种类有阴茎袋,内含储精囊、 前列腺和阴茎)。
二、内部结构
4.排泄系统:由焰
细胞、毛细管、集合 管和排泄囊组成,有 排泄孔通体外。
5.神经系统:不发
达,主要由神经节、 神经干和感觉器组成。
三、生活史特征
二、内部结构
1 .体壁:由外皮层和细
胞体组成。 2 .消化系统:由口、前 咽、咽、食道和肠管组成, 末端为盲端,无肛门。 3 .生殖系统:除裂体吸 虫外均为雌雄同体,有雌 雄各一副生殖器官。
二、内部结构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
管、卵模、子宫、卵黄管、梅 氏腺等组成,末端开口于生殖 孔。
吸虫概述_ppt课件
吸虫(Trematode)概论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Trematoda), 又称复殖纲(Digenea)
鸮形目(Strigeida) 棘口目(Echinostomatida) 斜睾目(Plagiorchiida)
人体寄生吸虫的形态特点:
大多数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不分节,呈叶 状或长舌状 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无体腔 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体壁:体被(合胞体)+肌肉层
胞蚴 雷蚴 尾蚴
经皮肤①
囊蚴
水生动物内形成囊蚴②
水生植物上结囊③
︵ 第 一 中 间 宿 主 ︶
①血吸虫,②肝、肺吸虫,③姜片虫,④肝、肺、姜片虫
谢谢大家! Thank you!Goodbye!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卵
毛蚴
胞蚴—雷蚴
淡水螺蛳
尾蚴
囊蚴
淡水鱼 虾蟹
成虫
脊椎动物
人体寄生吸虫的生活史特点
吸 虫 卵 及 各 期 幼 虫
吸 虫 卵 及 各 期 幼 虫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囊
(终宿主) 经 口 ④
(第二中间宿主)
成虫
虫卵
(水)
毛蚴
人体寄生吸虫的受精及虫卵形成过程
生活史发育的必备条件 虫卵和幼虫必须在水中发育 幼虫需要水生生物作为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 世代交替和更换宿主 世代交替:有性世代(成虫,脊椎动物,终宿主)和无性世代(幼虫,水生 动物,中间宿主)。
更换宿主: 一般需要两个中间宿主,个别需一个中间宿主(如血吸虫)。
内脏各系统(消化、排泄、神经、生殖)
常 见 吸 虫
吸
虫 成 虫 结 构 模 示 图
吸
虫 成 虫 结 构 示 意 图
吸虫概论
肝片吸虫卵
姜片吸虫卵
血吸虫卵
26
2、毛蚴 虫卵在水中或被宿主吞食后孵出毛蚴。其体形近 似三角形,前部宽,后部逐渐小,外被纤毛。
姜片吸虫毛蚴
27
3、胞蚴 为囊状构造,内含胚细胞和简单的排泄器官。
姜片吸虫胞蚴
肝片吸虫胞蚴
28
4、雷蚴
也为囊状构造,与胞蚴不同的是已有咽 和口。
肝片吸虫雷蚴
姜片吸虫雷蚴
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异,长度范围多在1毫米至3 厘米之间.大的有的可长达6-7厘米以上。
片 形 吸 虫
前殖吸虫
8
3)颜色 新鲜的虫体为肉红色或鲜红色 ,固定后 为灰白色。
9
4)吸盘
虫体的前端通常稍尖,有两个发达的肌质吸盘,位于前
端的称为口吸盘,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孔,腹吸盘位于虫
体腹面,一般在中1/3的前面,但也有的腹吸盘位于虫体
1~3.毛蚴
4~6.胞蚴
7~9.雷蚴
10~14.尾蚴
25
15~18.囊蚴
1、虫卵
多数吸虫寄在动物的消化道及其附属腺,吸虫的虫 卵从生殖孔排出体外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除日本血吸虫、嗜眼吸 虫外,都有卵盖,卵内含受精卵和许多卵黄细胞, 也有的虫卵产出时已有幼虫——毛蚴(如分体吸虫 、双腔吸虫)。
双
形,位于卵巢
腔
之前,并列、
吸 虫
斜列或前后排
列腹吸盘的后
方。
矛 形 双 腔 吸 虫
19
5、前殖科(Prosthogonnimidea)
小型虫体,前
尖后钝,腹吸
生
盘在虫体前半
殖
部,卵黄腺呈
孔 开
葡萄状,生殖
吸虫归纳总结
吸虫归纳总结吸虫是一类寄生于动物和人体内的寄生虫,常常给宿主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吸虫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吸虫的生物学特征吸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扁形动物门。
它们通常呈片状或条状,体表覆盖着柔软的外套膜。
常见的吸虫有鳃吸虫、日本血吸虫等,它们通过吸盘或钩来附着在宿主体内。
二、吸虫的传播途径吸虫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一种是通过摄食感染,即吃入寄生虫卵或幼虫;另一种是通过皮肤感染,即寄生虫的幼虫经由被水污染的土壤或者水源进入宿主体内。
三、吸虫病的症状和影响吸虫病的症状因吸虫种类和感染程度而异。
一般来说,感染者会出现乏力、消瘦、腹泻等症状。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吸虫还可能侵入宿主的内脏器官,引起肝脏、肠道等器官的炎症和病变。
四、预防和控制吸虫病的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吸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普及防治知识;2. 做好饮水卫生,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3.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方法;4. 避免与感染者的接触,减少传播风险;5. 进行卫生环境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五、吸虫病的治疗和防治进展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学药物,如吡喹酮等。
此外,研发吸虫疫苗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吸虫病的发生。
虽然目前针对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完善防治策略和方法。
六、吸虫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吸虫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和影响。
吸虫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吸虫病患者的劳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
综上所述,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环境、研发疫苗等综合措施,我们相信可以逐步控制和预防吸虫病的发生,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吸虫的知识点总结
吸虫的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特征1.外形特征:吸虫的体形呈带状、卵圆形、线状或扁平状,大小不一,通常接近1毫米到数厘米。
2.生活习性:吸虫寄生在宿主体内,它们在不同的寄主和寄主器官之间有所不同,有的只寄生在单一宿主上,有的可以寄生在多种宿主上。
吸虫从受精卵到成虫可经历若干幼虫期,且寄生在宿主体内,通过肠、皮肤、呼吸道或体腔等途径进入人体。
3.生物学特性:吸虫寄生在宿主体内,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其他营养物质来生长繁殖。
二、分类根据吸虫的不同生活史和寄主动物类型,可以将其分为血吸虫纲、扁虫纲、鳃虫纲和线虫纲等。
1. 血吸虫纲:主要包括血吸虫属、肝吸虫属、肺吸虫属、肠吸虫属等。
2. 扁虫纲:主要包括条索虫属、吸口虫属、隐睾虫属等。
3. 鳃虫纲:主要包括片孔虫属、步行虫属等。
4. 线虫纲:主要包括蛔虫、钩虫、鞭虫等。
三、生活史不同种类的吸虫有不同的生活史,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卵期:吸虫产卵数十至数百万粒,卵通常具有较强的耐久力,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可长时间存活。
2. 幼虫期:卵孵化成为毛蚴,用体表或其他途径进入中间宿主中,经过一定的生长阶段,发育成为幼虫。
3. 成熟期:成熟的吸虫进入终极宿主,并在其体内寄生并进行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继续循环传播。
四、病原学吸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其他营养,会导致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
例如,血吸虫可导致血吸虫病,肝吸虫可引起肝吸虫病,肺吸虫可致肺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会给宿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五、流行病学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
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源、食物、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接触受感染的人传播。
病原虫通过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六、防治措施1. 环境卫生措施: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饮水卫生管理,避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2. 药物防治:定期服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盐酸司米特表、氮羟伐天等,对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吸虫概论
第二篇 吸虫概论
具有口腹吸盘 具有口腹吸盘 囊蚴 囊蚴
棕红色
活时肉红色,死后灰白
雌雄同体,睾丸高度分支, 雌雄同体,睾丸呈珊瑚状, 卵巢呈鹿角状,染色深。 卵巢染色较浅。
感染途径 寄生部位 中间宿主
经口食入 肝胆管内 椎实螺
经口食入 小肠 扁卷螺
38
本章重点及思考
各类吸虫的形态特征
吸虫的发育史特点
片 形 吸 虫
前殖吸虫
8
3)颜色
新鲜的虫体为肉红色或鲜红色 ,固定后 为灰白色。
9
4)吸盘
虫体的前端通常稍尖,有两个发达的肌质吸盘,位于前 端的称为口吸盘,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孔,腹吸盘位于虫 体腹面,一般在中1/3的前面,但也有的腹吸盘位于虫体 后端的,称为后吸盘,个别种类没有腹吸盘。腹吸盘为 单纯的附着器官。
2
1
3
4
图2-6 卫氏并殖吸虫 1.虫体 2.虫卵 3.毛蚴 4.尾蚴
21
8、棘口科(Echinostomatidea) 虫体前端具头冠,其上有小棘。 头冠与头棘
22
9、背孔科(Notocotylidae) 只有口吸盘,没有腹吸盘;腹面有3或5列圆 形腹腺。
23
四、吸虫的生活史
寄生于动物的吸虫,生活史较复杂,发育过程
雷蚴(母)
囊蚴
尾蚴
雷蚴(子)
33
姜片吸虫的生活史模式图
34
姜片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
毛蚴
虫卵 成虫
媒介-水生植物 中间宿主扁卷螺
胞蚴
囊蚴
尾蚴
雷蚴
35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模式图
36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模式图
37
特征 形状 颜色 吸盘 生殖系统 感染阶段
第五章__吸虫与吸虫病
• 三、流行病学
• 分布 分布:肝片吸虫广泛分布于全国; • 大片吸虫主要分布于南方。
• • • • •
宿主:羊、牛、鹿、骆驼和人。 宿主 多发季节:久旱多雨的温暖季节。 多发季节 易感地带:长时间在潮湿地带放牧。 易感地带 免疫力:绵羊对再感染抵抗力弱,牛被感染后可 免疫力 产生较强免疫力。
颜色:新鲜时为白色, 颜色:新鲜时为白色,后 变为灰褐色; 变为灰褐色; 形状:近似圆形, 形状:近似圆形,直径 0.25mm; ; 致病力:具有感染性, 致病力:具有感染性,短 时间感染2000个以上导致 个以上导致 时间感染 急性病症,感染 急性病症,感染200-500个 个 可引起慢性病。 可引起慢性病。
胞蚴和雷蚴
5-6胞蚴;7-9雷蚴,在中间宿主体内 胞蚴; 雷蚴 雷蚴, 胞蚴
尾蚴
有尾巴, 有尾巴,在水中游动
囊蚴
有口腹吸盘,有口、 有口腹吸盘,有口、咽、肠管等,在 肠管等, 中间宿主体内或附着在水草上
虫卵特点: 虫卵特点:
4
1、多呈卵圆形或 椭圆形。 椭圆形。 2、有卵盖(分体 有卵盖( 吸虫除外)。 吸虫除外)。 3、颜色为灰白、 颜色为灰白、 淡黄至棕色。 淡黄至棕色。 4、发育程度不同。 发育程度不同。 5、比重大。 比重大。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六、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综合 诊断。 • 最重要的是发现病原体:粪检找虫卵; • 剖检找虫体:肝成虫、腹水和肝中童虫; • 诊断性驱虫。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七、治疗
• 硝氯酚(Bayer 9015): 硝氯酚( 9015): ):只对成虫有效。 • 粉剂:牛3-4mg/kg体重,羊4-5mg/kg体重,一次口服。 • 针剂:牛0.5-1.0mg/kg体重,羊0.75-1.0mg/kg体重, • 深部肌肉注射。
兽医寄生虫学吸虫
吸虫一、概述1、外部形态(1)大小:03-75mm(2)颜色:乳白,淡红,棕色(3)形状:背腹扁平、叶状、梨形、线形(分体吸虫)(4)体表:小刺、小棘鳞片,无表皮(5)口腹吸盘:鸭气管吸虫无口腹吸盘,背孔吸虫有口吸盘、无腹吸盘(6)体表开孔:口孔、生殖孔、排泄孔、劳氏管、肠管2、内部结构(1)体壁构造:角皮层—角皮下层—肌肉层—实质(2)消化系统:口孔—咽—食管—肠管(3)排泄系统: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组成(4)神经系统:神经节、背索、神经干等组成(5)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前列腺—射精管—雄茎—雄性生殖孔(其中睾丸的形状、数目、排列位置有分类学意义)(6)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模—劳氏管—梅氏腺—子宫—雌性生殖孔3、吸虫发育(1)虫卵:形态各异。
(2)毛蚴:近似三角形,纤毛,前端中间为原肠,两侧穿刺腺,中间排泄管和焰细胞,后部胚细胞。
(3)胞蚴:囊泡状,内含胚细胞和排泄管,寄生螺肝脏,营无性繁殖。
(4)雷蚴:囊状,前端咽,下接盲肠,有胚细胞和排泄器。
(5)尾蚴:体部有口吸盘、腹吸盘、咽、食道、肠,体表具小棘,体部与尾部交界处有排泄囊,排泄孔在尾部末端,日本血吸虫尾部末端分叉。
(6)囊蚴:尾蚴失去尾部,外包一层膜,内含尾蚴的体部构造,圆形。
4、发育史(1)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仔雷蚴→尾蚴]→[中尾蚴] →[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如肉食兽的重翼吸虫(2)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如肝片吸虫、姜片吸虫、双口吸虫(3)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尾蚴→[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如后睾科的吸虫(4)成虫产卵(已含毛蚴)→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终末宿主感染。
如气管吸虫(5)成虫产卵(已含毛蚴)→毛蚴→[毛蚴→胞蚴→仔胞蚴→尾蚴→尾蚴粘团]→尾蚴粘团→[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人体寄生虫学——吸虫概述、肝吸虫
一、华支睾吸虫概述
Introduction of clonorchis sinensis
又称为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中,引 起华支睾吸虫病
肝吸虫的历史:1975年在我国西汉古尸和楚
墓古尸发现肝吸虫虫卵,证实肝吸虫病在我国 具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
肝吸虫的分布和流行
第四章 吸虫概述和 华支睾吸虫
授课安排
授课的重点 华支睾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征以及
肝吸虫在人体内的移行过程
授课的难点 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理和诊断
第一节 吸虫概述
Introduction of Trematode
线形动物门
单殖目
动
肝吸虫
物 亚 界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
盾殖目 复殖目
肺吸虫 姜片吸虫 血吸虫
……
(30余种)
一、吸虫形态 Morphology of Trematode
(一)成虫形态
外形
吸虫
线虫
①成虫虫体二侧对称、背腹扁平, 呈叶状和长舌状
子宫
口吸盘 腹吸盘
睾丸
② 雌雄同体,含口、腹吸盘
血吸虫(schistosoma) 雌雄合抱
血吸虫雌雄分离
③ 血吸虫例外:含有口腹吸盘,但雌雄异体,呈线形
致病机理
肝吸虫对胆总管的机械 和化学刺激
炎症反应刺激胆管上皮细胞增生
胆总管堵塞
肝细胞萎缩变性、 纤维组织增生
胆汁回流受阻
胆汁性肝硬化、肝癌 合并感染和胆结石
阻塞性黄疸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不明显,有时感上腹饱胀,偶有腹泻 中度感染:乏力、肝区隐痛、头晕、腹痛等,可
第三章 吸虫
2
免疫学诊断
24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 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
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 据2001—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并殖科狸殖属寄生虫,1959年首次由我国学
者陈心陶报道,主要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
一、形 态
拟钉螺
虫卵
囊蚴
成虫
主要特点
1.虫体两端较尖,呈梭形 2.终宿主为果子狸、犬等 3.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 4.人为非正常宿主 5.临床表现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特征 皮肤型——皮下包块 脑 型——脑脓肿、头痛、癫痫等 腹 型——腹痛、腹泻等 6.诊断时依皮下包块活检为主要依据
3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4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一、形态
1
成虫
•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 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 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
5
肝吸虫成虫
一、形态
1
成虫
• 口吸盘(o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 (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 虫体后端,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 明显,睾丸分支状,在虫体后1/3处,前 后排列。
致病原因
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
虫体阻塞作用;
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特点为:
①虫体背腹扁平呈叶状、舌状; ②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③ 雌雄同体(血吸虫例外); ④ 消化道不完整,有口、食管、肠,肠支末端形
成盲端。 ⑤ 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其基本发育过程必须有
1~2个中间宿主。
一、华支睾吸虫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引起肝吸虫病 • 肝脏左叶肿大 • 胆汁淤积性黄疸 • 胆道胆囊细胞炎症 • 胆结石 • 胆管(上皮)癌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2.免疫学诊断
防治
1.开展卫生宣教。 2.加强粪水管理。 3.积极查治病人病畜。
二、布氏姜片吸虫
形态
致病
可引起姜片虫病 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消瘦、贫血。 特征性症状:肠蠕动增强,肠鸣音亢进。儿
童可出现发育障碍。
实态
成虫
虫卵
尾蚴
各 期 幼 虫 及 虫 卵
生活史
致病
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2.成虫所致损害 3.虫卵所致损害
患者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2.免疫诊断
防治
1.查治病人、病畜、消灭传染源。 2.控制和消灭钉螺。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宣传教育,防止感染 加强粪便管理 治疗病人
三、卫氏并殖吸虫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引起肺吸虫病 临床表现
咳嗽、多痰、有时咯血。肺吸虫的童虫 在移行过程中可停留在肠、腹腔、肝、脾、 肠系膜淋巴结、大网膜、胸膜腔及脑等处 引起异位寄生。
实验诊断
取病人痰液用NaOH消化后,离心沉 淀查虫卵
防治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不生食溪蟹、 蝲蛄;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吐痰,防 止痰液和粪便污染水源;用吡喹酮驱虫 治疗,控制和减少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