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三、制冷剂的分类和命名
1.制冷剂的分类
(1)无机物制冷剂。如NH3、CO2和H2O等。 (2)卤代烃制冷剂(氟利昂)。如R12、R134a、
R22、R11、R123等。 (3)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如甲烷、乙烷、丙烷、
异丁烷、乙烯、丙烯等。 (4)环烷烃的卤代物、链烯烃的卤代物也可作制
表彰他们在大气化学特别是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
作出的杰出贡献。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二、卤代烃制冷剂的命名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蒙特利尔议定书》
1.对CFCs,包括CFC11、CFCl2,CFCll3、CFCll4、CFCll5 等氯 氟烃物质: (1)对发达国家,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生产与消 费; (2)对发展中国家(CFCs人均消耗量小于0.3kg/年),最后 停用的日期是2010年。
冷剂使用,如八氟环丁烷,二氟二氯乙烯等。 (5)共沸制冷剂。如R500,R502、R507等。 (6)非共沸制冷剂。如R400,R402、R407等。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2.制冷剂的命名
(1)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7()。括 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是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第一节 制冷剂的种类和要求
制冷剂: 是制冷机中的工作流体,它是制冷系
统中为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也 称为制冷工质,或简称工质。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一、制冷剂的发展史
蒸气制冷机中的制冷剂从低温热源 中吸取热量,在低温下气化,再在高 温下凝结,向高温热源排放热量。因 此,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气化 和凝结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 用。
(4)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 为R5(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为 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5)环烷烃、链烯烃以及它们的卤代物。其简写符 号规定:环烷烃及环烷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C”开头, 链烯烃及链烯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1”开头 。
(6)有机制冷剂则在600序列任意编号。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在大气臭氧层问题提出来以后,为了能较简单
地定性判别不同种类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能 力,氯氟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CFC,氢氯氟 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HCFC,氢氟烃类物质 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HFC,碳氢化合物代号中的R可 表示为HC,而数字编号不变。例如,R12可表示为 CFCl2,R22可表示为HCFC22,R134a可表示为 HFCl34a。
(2)卤代烃和烷烃类。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mH2m+2;卤 代烃的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2m+2 = n+x+y+z),它们的 简写符号规定为R(m-1)(n+1)(x)B(z)。表2—5为一 些制冷剂的符号举例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3)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 符号为R4(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 为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1)粘度、密度尽量小。 (2)热导率大。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① 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② 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③ 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 (4)对材料的作用 ——“镀铜”现象。 (5)与润滑油的关系。 (6)对水的溶解性。 (7)泄漏性。 (8)抗电性。 (9)安全性。 (10)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2)通常要求单位制冷量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较大 。 (3)单位质量所消耗的功w和单位容积压缩功wv要小,循环
效率高,经济性好。 (4)等熵压缩的终了温度不要太高。 (5)绝热压缩指数要小。 (6)气化潜热要大。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2.传输性质方面:
制冷剂载冷剂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冻机油
第二章
总而言之,在选用制冷剂时,除 了要考虑其热力学性质外,还需要考 虑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毒性、 燃烧性、爆炸性、与金属材料的作用、 与润滑油的作用、与大气环境的“友好 性”等。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乙醚 1834年
混合制冷剂 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
查尔斯·泰勒 (Charles
Tellier) 二甲基乙醚
威德豪森 (Windhausen)
CO2
1866年
卡特·林德 (Carl Linde)
NH3 1870年
汤姆斯·米杰里 (Thomas Midgley) 卤代烃
1929-1930年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拉乌尔·皮克特 (Raul Pictel)
SO2 1874年
第二章
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Sherwood Rowland)教授和他的博士后莫利纳(Mario Molina)在 “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卤代烃在紫外线作用下会
释放出氯离子,而氯离子会消耗地球周围热成层 (Stratosphere,原名平流层)中的臭氧(Ozone, O3), 而使过量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给地球上的生物和 人类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为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这两位和一名德国的化学家,以
2.对HCFCs,包括HCHC22、HCFCl42b、HCFCl23等: (1)对发达国家,从1996年起冻结生产量,2004年开始削减, 至2020年完全停用; (2)对发展中国家,从2016年开始冻结生产量,2040年完全 停用。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作为制冷剂应该符合如下要求:
1.热力学性质方面: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四、制冷剂的环保要求
图2—1 一些制制冷冷剂剂载的冷O剂D和P冷值冻和机H油GWP值示意图
第二章
描述对臭氧的消耗特征及其强度分布,通常使 用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值。ODP值 表示对大气臭氧层消耗的潜能值,以R11作为基准 值,其值规定为1.0。这类制冷剂不仅要破坏大气 臭氧层,还具有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简称GWP)。具有全球变暖效应的气体 称为温室气体。也选用R11作为基准,其值规定为 1.0,符号为HGWP。
第二章
三、制冷剂的分类和命名
1.制冷剂的分类
(1)无机物制冷剂。如NH3、CO2和H2O等。 (2)卤代烃制冷剂(氟利昂)。如R12、R134a、
R22、R11、R123等。 (3)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如甲烷、乙烷、丙烷、
异丁烷、乙烯、丙烯等。 (4)环烷烃的卤代物、链烯烃的卤代物也可作制
表彰他们在大气化学特别是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
作出的杰出贡献。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二、卤代烃制冷剂的命名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蒙特利尔议定书》
1.对CFCs,包括CFC11、CFCl2,CFCll3、CFCll4、CFCll5 等氯 氟烃物质: (1)对发达国家,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生产与消 费; (2)对发展中国家(CFCs人均消耗量小于0.3kg/年),最后 停用的日期是2010年。
冷剂使用,如八氟环丁烷,二氟二氯乙烯等。 (5)共沸制冷剂。如R500,R502、R507等。 (6)非共沸制冷剂。如R400,R402、R407等。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2.制冷剂的命名
(1)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7()。括 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是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第一节 制冷剂的种类和要求
制冷剂: 是制冷机中的工作流体,它是制冷系
统中为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也 称为制冷工质,或简称工质。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一、制冷剂的发展史
蒸气制冷机中的制冷剂从低温热源 中吸取热量,在低温下气化,再在高 温下凝结,向高温热源排放热量。因 此,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气化 和凝结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 用。
(4)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 为R5(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为 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5)环烷烃、链烯烃以及它们的卤代物。其简写符 号规定:环烷烃及环烷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C”开头, 链烯烃及链烯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1”开头 。
(6)有机制冷剂则在600序列任意编号。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在大气臭氧层问题提出来以后,为了能较简单
地定性判别不同种类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能 力,氯氟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CFC,氢氯氟 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HCFC,氢氟烃类物质 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HFC,碳氢化合物代号中的R可 表示为HC,而数字编号不变。例如,R12可表示为 CFCl2,R22可表示为HCFC22,R134a可表示为 HFCl34a。
(2)卤代烃和烷烃类。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mH2m+2;卤 代烃的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2m+2 = n+x+y+z),它们的 简写符号规定为R(m-1)(n+1)(x)B(z)。表2—5为一 些制冷剂的符号举例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3)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 符号为R4(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 为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1)粘度、密度尽量小。 (2)热导率大。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① 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② 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③ 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 (4)对材料的作用 ——“镀铜”现象。 (5)与润滑油的关系。 (6)对水的溶解性。 (7)泄漏性。 (8)抗电性。 (9)安全性。 (10)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2)通常要求单位制冷量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较大 。 (3)单位质量所消耗的功w和单位容积压缩功wv要小,循环
效率高,经济性好。 (4)等熵压缩的终了温度不要太高。 (5)绝热压缩指数要小。 (6)气化潜热要大。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2.传输性质方面:
制冷剂载冷剂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冻机油
第二章
总而言之,在选用制冷剂时,除 了要考虑其热力学性质外,还需要考 虑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毒性、 燃烧性、爆炸性、与金属材料的作用、 与润滑油的作用、与大气环境的“友好 性”等。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乙醚 1834年
混合制冷剂 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
查尔斯·泰勒 (Charles
Tellier) 二甲基乙醚
威德豪森 (Windhausen)
CO2
1866年
卡特·林德 (Carl Linde)
NH3 1870年
汤姆斯·米杰里 (Thomas Midgley) 卤代烃
1929-1930年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拉乌尔·皮克特 (Raul Pictel)
SO2 1874年
第二章
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Sherwood Rowland)教授和他的博士后莫利纳(Mario Molina)在 “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卤代烃在紫外线作用下会
释放出氯离子,而氯离子会消耗地球周围热成层 (Stratosphere,原名平流层)中的臭氧(Ozone, O3), 而使过量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给地球上的生物和 人类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为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这两位和一名德国的化学家,以
2.对HCFCs,包括HCHC22、HCFCl42b、HCFCl23等: (1)对发达国家,从1996年起冻结生产量,2004年开始削减, 至2020年完全停用; (2)对发展中国家,从2016年开始冻结生产量,2040年完全 停用。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作为制冷剂应该符合如下要求:
1.热力学性质方面: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二章
四、制冷剂的环保要求
图2—1 一些制制冷冷剂剂载的冷O剂D和P冷值冻和机H油GWP值示意图
第二章
描述对臭氧的消耗特征及其强度分布,通常使 用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值。ODP值 表示对大气臭氧层消耗的潜能值,以R11作为基准 值,其值规定为1.0。这类制冷剂不仅要破坏大气 臭氧层,还具有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简称GWP)。具有全球变暖效应的气体 称为温室气体。也选用R11作为基准,其值规定为 1.0,符号为HG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