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答案】rèn;chéng;sè;yū;hè【解析】注意多音字不同的发音意义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6)且焉置.土石:(7)荷.担者三夫:(8)虽.我之死:【答案】(1)惩:苦于塞:阻塞(2)迂:曲折,绕远(4)毕:尽、全(5)许:赞同(6)置:放置、安放(7)荷:肩负、扛(8)虽:即使。

【解析】对古今差别大的词语要加强记忆,如“虽”,不能用现代汉语习惯翻译。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B【解析】惠:同“慧”,聪明。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1)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

(4)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案】(1)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2)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寒,形容词作名词,冬季;(4)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解析】可依据句子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分析其词性。

5. 填空:《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列子·汤问寓言列子御寇道【解析】学生应积累一定文学常识,每课涉及的文学常识应加强记忆。

二、阅读:(一)愚公移山(2015常德中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 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 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解析】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何苦.而不平()(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答案】(1)苦于阻塞(2)曲折,绕远(3)交换(4)赞同(5)疑问代词,哪里(6)愁(7)草 (8) 明白(9)即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虽”古今异义词“易”词类活用3. 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答案】A【解析】考查句式。

“何苦而不平”句式反问句,意思为:还愁这两座大山不能铲平呢。

BDC是倒装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 \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答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愚公移山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愚公移山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23课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 ) 冀.州( ) 山北之塞.( )魁.父( ) 穷匮.( ) 一厝.朔东( )荷.担( ) 始龀.( ) 出入之迂.( )2. 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吾与汝毕力平险.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面.山而居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 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妻献疑曰B. 其.如土石何C. 帝感其.诚D. 惧其.不已也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山不加增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 面山而.居C. 不知而.不愠D. 聚室而.谋曰6. 下面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帝感其诚B. 且焉置土石C. 告之于帝D. 甚矣,汝之不惠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二、课内阅读读课文做题。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年且.九十 ( )(2)杂然相许. ( )(3)甚矣,汝之不惠. ( )9. 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3)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①;②。

10. 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不同?11. 简要说说文中有哪些对比和衬托。

对比:衬托:12. 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13. 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

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精神营养?三、课外阅读(一)【甲】《愚公移山》(略)【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23《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23《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只3.愁苦。

这里指担心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4.诚心真正,确实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参考答案:【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答案)

23愚公移山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厝.()始龀.()穷匮.()万仞.()魁.父()亡.以应()叩.石()雍.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出入之迂.也(2)聚室而谋.曰(3)吾与汝毕.力平险(4)指.通豫南(5)达于汉阴.(6)杂然相许.(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8)投诸.渤海之尾(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0)叩.石垦壤(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2)始龀..,跳往助之(13)寒暑易节..(14)北山愚公长息..曰(1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7)惧其不已.也(1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意志坚定”的一项是()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A.③④B.②⑤C.②③D.①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而.山不加增博闻而.强识C.以.残年余力以.顺为正者D.虽我之.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汝心之固.求之下流,固.颠D.河曲智叟亡.以应身亡.所寄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4)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5)晋代的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这一句而言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检测题(附答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

寒..(),始龀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解释文中加点字。

二、翻译句子: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④且焉置土石?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⑦甚矣,汝之不惠。

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⑨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⑾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

(14分)【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始一反焉(▲)(3)观者如堵(▲) (4)老人鼓腹纵之(▲)2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译文:▲。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译文:▲。

25.【甲】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和运土路程的遥远有何作用?乙文“卖蒜老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

答案:(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

《愚公移山》《为学》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为学》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为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聚室而谋曰()(2)如太行王屋何()(3)惧其不已也()(4)子何恃而往()(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4分)(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9.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10.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B.甲文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 愚公移山(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 愚公移山(有答案)

23愚公移山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B.叩.(kòu) 荷.担(hè) 箕畚..(jīběn)C.厝.(cuò) 始龀.(chǐ) 孀.妻(shuāng)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人不知而.不愠D.安居而.天下熄5.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行为,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为及其精神感动)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心挖不平呢?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仅,只3.愁苦。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时练(含答案)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时练(含答案)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时练(含答案)23愚公移山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荷担(hè) 孀妻(shuāng)始龀(chèn)穷匮(kuì) 箕畚(běn)魁父(kuí)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3)聚室而谋室:家(4)毕力平险毕:尽、全(5)指通豫南指:直(6)杂然相许许:赞同(7)且焉置土石置:放置、安放(8)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9)始龀龀:换牙(10)寒暑易节易:更替(11)甚矣甚:严重(12)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3)虽我之死虽:即使(14)何苦而不平苦:愁苦,这里指担心(15)惧其不已已:停止(16)一厝朔东厝:放置、安放(17)无陇断焉陇:高地断:隔绝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以①以残年余力(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2)焉①且焉置土石(哪里)②始一反焉(语气词)(3)且①年且九十(将近)②且焉置土石(况且)(4)之①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②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代指愚公)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6)而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②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固定句式并解释。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连……都不……)(2)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一处)(1)方/七百里(2)聚室/而谋曰(3)投诸/渤海之尾(4)河曲智叟/亡以应7.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答: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一、阅读题姓名: 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指•通豫南/争高直指•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2.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本文多处用到对比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分)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强化训练及答案6.23愚公移山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强化训练及答案6.23愚公移山

第23课愚公移山【练基础·提升技能】1.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1)达于汉阴.古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今义:不见阳光的地方(2)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处罚(3)指.通豫南古义:直今义:手指头4.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3)面.山而居 (名词作动词,面对着)5.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即“汝之不惠甚矣”)译文: 你也太不聪明了!(2)帝感其诚。

(被动句,“帝”是被感动者)译文: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6.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②出入之迂.也( 曲折,绕远)③聚室.而谋( 家)④吾与汝毕力平.险( 铲除)⑤杂然相许.( 赞同)⑥何苦.而不平( 愁苦,文中指担心)⑦一厝.朔东( 放置、安放)⑧无陇断.焉( 隔绝)(2)翻译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他们)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下列文言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甚矣,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

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判断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4)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是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的?答:愚公移山的困难有:①山高而且大;②运土石的工具很小;③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部编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 第23课 愚公移山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 第23课 愚公移山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12.文章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 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忍不 拔的意志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13.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 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启示: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 成功。
一、课文研读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愚公“意志坚定”的一组是( A )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A.③④ B.②⑤ C.②③
D.①④
11.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 来 是 笑 谈 …… 无 路 难 呀 开 路 更 难 ,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A.笑而止之 C.惩山北之塞
B.隐土之北 D.操蛇之神闻之
【解析】A项的“之”为代词,他。其余三项的“之” 均为结构助词,的。
7.下列文言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帝感其诚。
A.省略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B.省略句 C.判断句 D.判断句
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3课 愚公移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万仞( rèn ) •
(2)箕畚( běn ) •
(3)山北之塞( sè ) •
(4)出入之迂( yū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33、【穷匮】穷尽。

34、【苦】愁苦。

这里指担心。

35、【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3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已】,停止。

37、【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8、【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厝】,放置、安放。

【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39、【陇断】山冈阻隔。

【陇】,高地。

【断】,隔绝。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三、课内简答题: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什么?答: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

2、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什么?答:通过对比,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⑤有志者事竟成。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

4.《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假字,“反”同“返”,返回。

②甚矣,汝之不惠.:通假字,“惠”同“慧”,聪明。

③河.阳之北:古今异义,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④汉之阴.:古今异义,古义: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⑤本在河阳.之北:古今异义,古义: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⑥投诸.渤海之尾:古今异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⑦曾.不若孀妻弱子:古今异义,古义:竟,却。

⑧指.通豫南:古今异义,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今异义,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今异义,荷:古义:扛,负荷,今义:荷花。

⑪惧其不已.:古今异义,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⑫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今异义,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⑬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今异义,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古今异义,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⑮何苦..而不平:古今异义,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

⑯吾与汝毕力平险.: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⑲面.山而居: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⑳惩.山北之塞: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㉑聚.室而谋曰: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2、一词多义: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快要。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①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②有子存焉.:表肯定的词气助词,呢。

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

②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①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之:①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这样。

③跳往助之:代词,他。

④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

而:①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②面山而居:表修饰。

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④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3、判断文言句式:①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主谓倒装。

②帝感其诚:倒装句,被动句。

③何苦而不平:倒装句,宾语前置。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定语后置。

六、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A将要;况且。

B凭;连词,来。

C都是代词,他的。

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解析】A 苦于;惩罚。

B都是商量。

C啊;怎么。

D无;丢失。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解析】D苦:愁。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