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二章复习资料1
第一章现在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第一节古代语文教育*“语文”一词是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语文课本之时开始使用,1951年全国统一使用。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原始社会:教育包含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现象。
*奴隶社会:阶级分化造成社会分化,“六艺”成为专门的教育总内容。
孔子提出的“诗”教思想是当时语文教育的集中体现。
*封建社会:学校体质日臻完善,教育发展更快。
教授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文选读物:《古文观止》等。
二、古代语文的教育方法*优点:强调细认字、勤写字、多读书(重视讲读结合;熟读精思;启发诱导;读书圈点评注。
)、重写作(提倡模仿名人名作;强调多写多改;注重集中训练。
),是极其可贵的经验。
*缺点:教育内容陈旧,选文脱离生活实际,知识不系统,教法上多为死记硬背,学生难以创新。
三、近代语文教育的过渡(晚清至“五四”运动)*特点:依然具有封建性(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压迫,文化侵略,推行奴化教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
)*内容:1、“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是近代语文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提倡白话文)2、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学院师生率先编写出一套《蒙学课本》是我国自行编写教材之始。
*方法:1、重视识字教学,把识字、辨字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2、强调记忆;3、注重讲解;4、注重用范文代替写作。
第二节建国前的现代语文教育*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始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促使改革,将白话文著作引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1919年蔡元培等倡议,将纯文言构成的中国文学课改为国语课。
白话文真正进入语文教育领域。
*建国前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1、贯彻教育宗旨,发扬民主教育精神2、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语文教育目标3、统一国语,以国语运动促进国文教育4、研究教法,以推动语文教育改革5、提倡大众语文,强化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建国前的现代语文教育的方法:1、启发式的贯彻与发展2、精读与略读指导3、文章作法指导4、课外阅读指导第三节建国后的当代语文教育一、建国初期语文学科的重建和改革尝试*建国后全国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一律名为“语文”,不再名为“国文”或“国语”。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第一篇: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 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 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指导学习者的 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者的品格,开发学习者的潜能而有计划地编制的学 科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包括为学生个 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 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 传最广、历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 “三百千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干家诗》 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全部行为方式。
运用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 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15、(1)写作教学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老师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写作指导: ①写前指导: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指导,提出要求明确重点,指导
①板书课题:如于漪教《茶花赋》,只写“茶花”二字,学生 喊:“掉了一个字!”然后再加上“赋”字,并由此展开讲解内容。
②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如《父子情》用象征比喻等修辞 方法间接揭示主题。 ⑶介绍有关资料:
①介绍作者,如许多作家的笔名颇具有深意,莎士比亚的英语愿 意是“挥动长矛”作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战斗风格。
(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 管理、交流以及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对于教学的含义在我国的四种理解:一是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 学两种不途径的学习;二是教授;三是教学生学;四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 4、语文学科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整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1950年6月,在《初级语文中学课本》将“语文”作为学科名称被正式使用。
对于它的不同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语文是语言文学;语文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章;语文是语言文化。
叶圣陶认为语文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2.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
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既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又具有突出的人文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
所谓的人文性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容。
工具性是语文用于交流交际的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承载文明的属性。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以及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4.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5.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 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 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 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据此, “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 “教学”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填空:1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三大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它以精炼的语言,较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方式方法等。
3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4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阅读教学方面的经验主要有:(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6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
7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第一个正式名称。
8五四运动以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92010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10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1三个维度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
1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大类。
总目标共十项。
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学段。
13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4在阅读的过程方法方面,心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名词解释5题+辨析题5题+问题阐述题4题+案例分析题1题)一、名词解释题参考选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文文化的多元体系。
☐课程性质是指一门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性特点。
☐文化是各个民族(或群体)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适应成果的总和。
☐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附学习指的是伴随主学习而获得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等。
☐拼音就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规律,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等)的内容和意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
☐人文是与“自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和结果,它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既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也包括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二、辨析题参考选题☐语言即言语。
答:错误。
1)语言是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的概念。
言语是心理学的概念。
不同的学科下使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2)语言是一个结果,言语是一个过程。
语言侧重于结果,类似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这样一种结果的表达呈现的。
言语是掌握语言的过程。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系统,言语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个名词,言语是一个动词。
3)如果说语言是一般的,指的是交际的工具或手段,那么言语是个别的,指交际过程本身。
如果说言语好比数学中演算的过程和结果,那么语言则类似演算所遵守的法则和所用的数字。
我们学习语言,是掌握其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知识及其运用规律。
我们练习言语,则是提高自己运用某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二章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第三章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2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第四章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第五章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第六章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第七章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第八章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第九章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第十章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培养能力: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阶段。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成为独立的学科,重点是教师的教(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自己学(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逐步重视课程研究,使语文学科自身充实发展。
(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研究的“法”是指原理、法则;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研究的内容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七)“语文课程与课程论”时期(1997年至今)肯定了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理论,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
从“语文教育学”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本质的回归;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而非终极目标。
2.结合你看过的录象或课本上所了解的谈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②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业务上精益求精。
语文教师形象的审美自塑: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
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
③具有雄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A 中文专业知识 B一般文化知识 C 教育科学知识④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A 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B应变能力: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左右逢源发现自己有所失误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补救。
发现学生有妨碍教学的行为时要因势利导要用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动控制课堂气氛。
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其动向,采取相应措施。
C 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A 做科研型教师的需要B 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C 增添人生乐趣的需要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的由来及含义?自1904至1949年,课程名称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讲经读经、国文、国语等,新中国建立后,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大三下)一、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1、准确设计目标要对两个要素有准确解读,一是教材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学生能否达到教材的要求?目标的准确预设和有效达成十分重要。
忌设计的错位和虚设。
2、具体设计目标要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点、技能的某一个点、能力的某一个点。
忌目标设计的大而空。
3、适度设计目标要切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
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以两到三个教学目标为宜。
忌目标设计的多而杂。
4、简洁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洁,干净利落,以短句为上。
忌啰嗦、杂糅,长句易患语病。
二、语文教学重点的确定标准1、最基本的。
即基本性知识,如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等。
2、最核心的。
即它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居于核心的层次或地位,因而能支配或影响知识的其他方面或部分。
如一篇课文的主题思想,一句问话的真实含义等。
3、最主要的。
教材内容有主次之分,如主要章节、主要段落、主要问题、主要人物、主要词语等,应作为重点处理。
4、最有用的。
有些内容虽在教材内容体系中不是主要的或基本的,但对学生的心智发展却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作为重点来处理。
5、最关键的。
即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一发”,要做重点处理。
三、设计语文板书的基本要求1、简洁概括2、条理清晰3、布局合理4、书写优美四、阅读教学基本方式方法1、讲述法是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来讲授知识的方法。
2、讲解法是以教师的解说和诠释方式来讲授知识的方法。
3、串讲法是以教师讲解字词句,串通文意为主的一种传统语文教学方法。
4、朗读法是化无声的书面语言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传统教学方法。
5、评析法是以评价和分析的方式来讲授知识的方法。
6、评点法是品评指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方法。
7、问答法也称提问法,是一种以师生间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8、研究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精读能力、钻研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9、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变独立阅读为集体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教育硕士语文专业课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
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
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
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教育硕士语文专业课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古代语文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1、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2、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3、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一)识字教学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二)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2、多读、多写、多改3、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三、近现代语文教育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
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
”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
四、当代语文教育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标志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语文”学科名称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新的一页。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填空选择1.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申引为有组织是知识体系。
2.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发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3.中国古代《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4.在西方教育学文献中,最早实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
他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提出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
7.近代以来,文化和社会飞速变迁,信息量剧增,常常强烈的要求教学改革,而要使教学出现质的飞跃,则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改革。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9.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0.中国古代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1.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上都有明显反应,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1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4.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来说,“载道”是中国古代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15.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来说,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第一篇: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填空题1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古代语文教材分为蒙学教材、文选教材、儒家经典。
3 《文选》开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先河,显示出中国文章大国风范。
4朗读法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
5导读法的创造者是钱梦龙。
6、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7、作文批改坚持点拨、启发原则就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
8、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9、语文教师要“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语文: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2、语文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双基、语文能力、思想修养、品质、文化品位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3、文道统一:语文训练,简称为“文”,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简称为“道”,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育合思想教育必须统一起来。
4、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方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特色有哪些?答:传统的集中识字、吟诵、涵咏、感悟特色;语文基础知识合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特色;文章编选的典范性特色。
3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答:对。
“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可循,具有较为普遍和相对稳定的“常法”、“常式”;“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是由教材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教学对象知识能力基础,性格心理的差异性等因素所决定的,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优化组合,努力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A 2500个B 3500个C 4500D 5500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B 容易组织和管理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 现代汉语修养B 古代汉语修养C 文章和文学修养D 语文教育史修养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训练和修养)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含义:1、语文课程要沟通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2、语文课程应增加弹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想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国家或地方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高中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依据:1、教育方针2、课程性质(人文性、工具性)3、学生年龄心理特征、4、社会发展语文课程目标确定的作用意义:1、导向作用2、推进作用、3、控制作用4、评价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组合元素:1、知识和技能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课程标准的设计:1、义务教育阶段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2、高中阶段A选修课(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B、必修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指一切对课堂有用的物力、人力、财力、自然资源等的总和。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校内资源:由学生、教师、学校物质条件与管理水平等因素构成;校外资源:民族文化背景、世界文化遗产、时代变革特征、社区资源、大众传播媒体以及家庭。
校内资源:1、素材性资源:教本及教辅材料;教与学得方式和目的;教师经验教与学的技能;教学情景情感态度2、条件性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影像设备;社团活动场所;专任教师及指导者校外资源:1、素材性资源:课外试听读物;文化活动方式和途径;社会文化讯息及思潮;文化情感及价值取向2、条件性资源:文化场馆;公众网络;交往及活动环境;家庭文化资料和设施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语文教材的定义:P98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实践活动系统;4、助读系统使用语文教材的要点: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内容4.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科书内容语文教学设计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共同点: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上都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2、在对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上,都主张教师中心3、在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上都没有从教育学的相互作用来反映教学的整体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学情、教材、教师。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P127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目标,语文师资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陈述的内容要素:P132-134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智力的定义P135)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如何选用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方法2、符合教学目的、目标3、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4、符合教师的教学水平5、物质条件影响(城市、农村)语文教学评价根本目的:P155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阅读教学的假对话的表现: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2、游离主题的对话;3、不具实质的对话;4、独白式对话;5、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
避免阅读教学假话的措施:1、警惕并学会识破对话陷阱2、及时规劝对方回归对话主题3、对话者自觉遵守对话规则4、选择富有价值的话题5、教师要提高对话素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过来写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2、阅读写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阅读教学常用方法:1.诵读法(培养语感,语感:P308 语感就是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
方式:范读、朗读、集体朗读2.讲授法。
方式:讲述、评点、串讲、讲评3.讨论法。
方式:谈话、讨论4.练习法5.评点法6.探究法写作教学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理念(新的写作观念):1.关注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2.鼓励自由表达,倡导个性化写作;3.注重写作实践。
写作的评价:1.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2.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