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经络的常用腧穴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针灸经络重点穴位-五腧穴
B.所溜为荥,脉气所流如刚出泉源的小水,称为荥穴。荥主身热。病变与色取荣穴
C.所注为俞,脉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处输注到深处,称为俞穴。俞主体重节痛。病在时间取俞穴
D.所行为经,脉气所行像通渠中迅速经过的水流,称为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E.所入为合,脉气所入像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合主逆气而泄。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胆俞
日月 足临泣-带脉
阴维脉
筑宾
阴蹻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蹻脉
跗阳
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1、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A.所出为井,脉气所出,如水流的源头出自井中那样,称为井穴。井主心下满。痛在脏取井穴
足阳明胃经
辰7-9 土 历兑(子) 内庭(子)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胃俞
中脘
足三阳 足太阳膀胱经 申15-17 水 至阴(母) 足通谷 束骨(子) 昆仑 委中(母) 京骨
飞扬
金门 膀胱俞 中极 申脉-阳跷
足少阳胆经
子23-1 木
足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 阳辅(子)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合谷 腕骨 阳池
公孙 大钟 蠡沟
偏历 支正 外关
地机 水泉 中都
温溜 养老 会宗
脾俞 肾俞 肝俞
大肠俞 小肠俞 三焦俞
章门 京门 期门
天枢 关元 石门
公孙-冲脉 照海-阴跷
后溪-督脉 外关-阳维
1.髓会绝骨(悬钟), 2.骨会大抒, 3.筋会阳陵, 4.血会膈俞, 5.气会膻中, 6.脉会太渊, 7.臓会章门, 8.腑会中脘,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用于诊 断。
八会穴
定义
01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
八个腧穴。
分布与特点
02
八会穴位于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位置较深。八会穴与各自所会
的脏腑组织关系密切,能反映相关组织的功能变化。
临床应用
03
八会穴主要用于治疗各自所会的脏腑组织的疾病,如脏病取章
功能与作用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通过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 生命活动。同时,十二经脉还与脏腑器官、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维持人
体的健康状态。
02
十二经脉详解
手太阴肺经
01
02
03
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上膈属肺。
主要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 太渊、鱼际、少商。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可用于治疗本经 、本脏腑及相应组织器官的病证。
原穴
定义
临床应用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 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
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也可协助诊断。
分布与特点
原穴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其位置较 五输穴更深一层。原穴与脏腑原气关 系密切,能反映脏腑功能的变化。
络穴
03 腧穴详解
五输穴
定义
分布与特点
临床应用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中,分布在四肢 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 、荥、输、经、合穴。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 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 所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 前,为经气所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 跖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所注;经穴多 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为经气所行;合 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为经气所入。
中医经络腧穴总论
阳
合谷
热
汗
病
出
无
过
汗
多
时
时
可
可
散
固
邪
表
发
敛
汗
汗
三阴交
月
经
经
闭
过
不
多
行
时
时
可
可
固
活
崩
血
止
通
漏
经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所有腧穴 十四经穴 部分腧穴
太渊
手太阴经穴
合谷
手阳明经穴
咳嗽气喘咯血 咽肿齿痛口歪
阴经 腧穴
阳经 腧穴
侧重脏腑病证 侧重经脉病证
4
特定穴
特定穴
要穴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 中若干类具有特殊性 能和治疗作用,并有 特定称号的腧穴。
八会穴位置在躯干四肢部
主病
八个方面 相关病证
筋 会
气 会
骨 会
血 会
八脉交会穴
八
脉
交
八脉交会穴
会 穴
是奇经八脉与十 二正经脉气相通 的八个腧穴。
穴
位的痛点或压痛
点上选取的腧穴。
近代的人把它叫
做“压痛点”。
以痛为输
不定穴
天应穴
扪当穴
主治所在 部位病痛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3
腧穴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近治作用
眼红眼肿
耳聋耳鸣
睛听
明会
膝痛膝冷
膝中 眼脘
胃疼腹痛
近
局部作用
治
邻近作用
经络腧穴学
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四)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五)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六)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七)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腧穴及其特定的定位和操作方法。
经络腧穴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针灸疗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的两侧,枕骨与斜方肌之间,是治疗头痛、眩晕、颈椎病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2.四白穴(SI3):位于手背侧腕关节横纹的尺侧,是治疗头痛、颈肩痛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3.内关穴(PC6):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横纹的上1.5寸,是治疗心脏病、胃痛、呕吐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4.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褶处,是治疗头痛、感冒、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5.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方,腓骨与胫骨之间,是治疗脾胃病、虚弱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6.气海穴(CV6):位于腹中线下脐4寸,是治疗脘腹痛、腹泻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以上只是经络腧穴学中的一些重要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方法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进行操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经络腧穴
常用腧穴手太阴肺经: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可摸到肱二头肌腱,其桡侧凹陷处为穴。
操作:直刺0.5~0.8寸。
或点刺出血。
可灸。
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操作:针尖向上斜刺0.3~ 0.5寸。
可灸。
少商: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取法:沿甲底部引水平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垂线交点处。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注意:胸背部的腧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少商治疗实热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节部位腧穴不宜用直接灸。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取法:将对侧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处为穴。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孕妇慎用。
曲池: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刺灸:直刺0·8~1·5寸。
可灸肩髃: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
取法: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刺灸:斜刺或平刺0·2~0·5寸;可灸(不宜疤痕灸)⏹三、足阳明胃经(一)经脉循行⏹体表: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下颌角前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体内:属胃,络脾。
入上齿龈。
地仓定位: 口角旁0.4寸,上直瞳孔。
操作: 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
⏹ 2.颊车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内容根据倪海厦老师人纪针灸+医学百科部分治症整理)手太阴肺经(金)井,少商,木,可针可灸,治扁桃腺发炎,退烧放血,中风昏迷,中暑呕吐,癫狂荣,鱼际,火,可针可灸,治乳癌,咳嗽,喉痹,咽干,失音,颜色病,面苍白,皮肤干俞,太渊,土,原穴,母穴,寸脉点,可针禁灸,脉会太渊,治脉病,心律不整,3-5点时间病,久咳经,经渠,金,本穴,关脉点,可针禁灸,治声音病,咳嗽,气喘,喉痹合,尺泽,水,子穴,可针可灸,味道病,一周内初病,新咳,内科病,神经痛,新痛络,列缺,尺脉点,可针禁灸,主任脉,治任脉上所有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手阳明大肠经(金)井,商阳,金,本穴,脏腑病,退烧放血,齿痛,咽喉肿痛荣,二间,水,子穴,颜色病,大肠和大肠经的初病,浅病,拒按,实症,巨痛俞,三间,木,三间透劳宫,治手风湿关节炎,腹胀,腹泻,肠炎,5-7点时间病经,阳溪,火,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合,曲池,土,母穴,虚症,久痛肩膀抬不起来,治中风大穴原,合谷,青春痘、美白灸合谷,上牙痛对称治疗,治面部中风,孕妇禁针络,偏离,肩痛,喉痛,虚症实症皆可,牙痛,耳鸣足阳明胃经(土)井,厉兑,金,子穴,实症,动脉血管堵塞,清理心脏,治心脏病,乳头硬块荣,内庭,水,下牙痛,口臭,去除胃火俞,陷谷,木,脸水肿,7-9点时间病经,解溪,火,母穴,虚症,胃经头痛,下肢、踝关节疾病合,足三里,土,本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过30岁常灸健康长寿,胃经乳癌,恶心呕吐,脚无力,向下导火气,发狂奔走,热症原,冲阳,上有动脉,胃经虚症实症皆可,有冲阳脉代表胃气在,原络治疗+公孙穴络,丰隆,丰胸,去掉喉咙的痰,原络治疗+太白足太阴脾经(土)井,隐白,木,尸厥、昏迷、妇科白带、滴漏不止荣,大都,火,母穴,虚症,脾虚,四肢无力,唇口白,脾虚易生虫,运动强脾俞,太白,土,9-11点时间病,虚实症皆可经,商丘,金,子穴,实症,初痛,新痛,对称治疗公孙穴、鱼际穴痛、助孕合,阴陵泉,水,天皇穴,治水肿,腹部胀满,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水病有压痛感络,公孙,主冲脉,+内关治胃心胸,恶心,腹胀,妊娠呕吐,胃痉挛,胃病,心脏病,胃癌吐血、大出血,原络治疗+冲阳穴手少阴心经(火)井,少冲,木,母穴,虚症,心气虚,心悸,心痛,昏迷,热病,面苍白,补井当补合荣,少府,火,本穴,心脏病急救大穴,手解穴,上半身解痛,解麻,解毒,解血,治少腹,阴痛,阴痒,泻井当泻荣俞,神门,土,子穴,实症,治失眠,惊悸,情志病,心神不守,心情不稳,动则生气,见鬼发笑,心脏实症,11-12点时间病经,灵道,金,心悸,怔忡,心痛,暴喑不能言,悲恐善笑合,少海,水,面红,心跳过强,心气虚补之,心痛络,通里,治心悸,暴喑,舌强不语,原络治疗+腕骨手太阳小肠经(火)井,少泽,金,针刺放血,治咽喉肿痛,发烧,牙肿,热症荣,前谷,水,常用在孕妇奶水不足,热症,头痛,目痛,耳鸣,喉痛俞,后溪,木,母穴,虚症,主督脉,脊椎骨痛,小肠经肩项痛,13-15点时间病经,阳谷,火,本穴,热病,小肠经肩项痛合,小海,土,子穴,实症,治疣,肘臂疼痛,麻木,癫痫原,腕骨,虚实症皆可络,支正,治疣,虚实症皆可,手肘无力,肘臂酸痛足太阳膀胱经(水)井,至阴,金,母穴,虚症,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补井当补合荣,通谷,水,本穴,泻肺经实症,代用穴,五脏气乱,治头目项痛俞,束骨,木,子穴,实症,初痛,膀胱经背痛,脓疮,15-17点时间病经,昆仑,火,孕妇禁针会落胎,治项背痛,胎衣不下合,委中,土,又名血郄,解毒大穴,艾滋,麻风病,血毒疾病,牛皮癣,膀胱经背痛,坐骨神经痛,臀部痛,小腿痛原,京骨,治膀胱经头痛,虚实症皆可络,飞扬,治脚无力,不能久立,风湿关节炎足少阴肾经(水)井,涌泉,木,子穴,实症,急救大穴,泻荣补合,治头顶痛荣,然谷,火,郄穴,治脚不能踩地,特殊治症脑震荡急救放血,+公孙穴止恶心,胃经实症泻之,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消渴俞,太溪,土,太溪脉有代表肾气在,诊断肾结石,消渴,男科,妇科,泌尿生殖系统,肾炎,呼吸系统疾病,哮喘,五官病,耳鸣,口腔炎,足跟痛,17-19点时间病经,复溜,金,母穴,虚症,水肿,小便不出,肚子肿胀,肾炎合,阴谷,水,本穴,妇科穴,男科,泌尿系统疾病络,大钟,治小便排不出,腰酸痛,神经衰弱,痴呆,癔病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井,中冲,木,中风昏迷,热病心烦,身热如火,舌强不语,头痛,心痛,中暑,惊风荣,劳宫,火,治心痛,心悸,小儿退烧,癫狂,口疮,口臭,中风,黄疸俞,大陵,土,心痛,心悸,脚跟痛,腕关节痛,呕逆,胃痛,19-21点时间病经,间使,金,专治手麻,同侧间使,对侧大陵,治心痛,心悸,胸痛,癫狂合,曲泽,水,心痛,心悸,善惊,胃痛,呕吐,肘挛,臂痛络,内关,治胃心胸,胃病,心脏病,胸口呼吸短气,气喘,止吐或催吐,主管阴维脉,肋骨里面痛手少阳三焦经(相火)经,关冲,金,急救,昏迷,热症,咽喉肿痛,头痛荣,液门,水,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指臂痛俞,中渚,木,治眼科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21-23点时间病经,支沟,火,治便秘,夫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孕合,天井,土,对称治疗治膝盖痛,头、肘、臂、肩、项、背痛,疮肿,荨麻疹,皮肤瘙痒原,阳池,禁灸,阳池透大陵治消渴,糖尿病,腕痛无力,臂肘疼痛,耳聋络,外关,管阳维脉,儿童退烧,后背第14椎以上横向疼痛,肋骨外面痛足少阳胆经(木)井,窍阴,金,治头昏眼花,昏迷,眼睛从外侧来的痛,失眠,多梦,热病,耳聋,高血压荣,侠溪,水,母穴,虚症,治胆经上的头痛,耳鸣,胆经眼科病,寒热,头痛,耳鸣,耳聋,足背肿痛,足趾痉挛俞,临泣,木,本穴,眼科病,胆经乳房硬块,23-1点发胆结石,偏头痛经,阳辅,火,子穴,实症,治偏头痛,眼科病,胸胁,腋下肿痛,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合,阳陵泉,土,筋会阳陵泉,治中风大穴,阳陵泉透阴陵泉治膝盖风湿,所有筋病,膝盖不能弯曲,脚抽筋,口苦,呕吐,黄疸,便秘,感言,胆囊炎,胆道蛔虫,坐骨神经痛原,丘墟,治脚踝扭伤,商丘透丘墟,治眼科病,目中生衣膜,眼睛不好,脚气,足跟痛络,光明,治眼科病,夜盲,近视,癫痫,乳胀,白内障足厥阴肝经(木)井,大敦,木,本穴,治疝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崩漏遗尿,癫痫荣,行间,火,子穴,实症,治急性肝炎,急性肝病,1-3点不能睡,肋间痛,头痛眩晕,青盲,雀目,口眼歪斜,遗尿,疝气俞,太冲,土,1-3点时间病,妇科,滴漏不止,月经不停,阴部痛,小便带血,开四关:2合谷+2太冲,治气血不和全身痛,合谷管气,太冲管血,对称治疗合谷痛,黄疸,疝气,较软无力,肝炎经,中封,金,疝气,阴部痛,遗精,小便不利合,曲泉,水,母穴,虚症,治筋,痉挛,失眠,少腹,子宫妇科,小便困难,阴痒,肝虚皮肤病,阴挺络,蠡沟,肝经上的淤积,积块,月经不调,阴痒,阴挺,子宫内膜炎任脉重点常用穴位承浆,中风,漏水漏饭,不能闭口廉泉,舌强不语膻中,气会膻中,治跟气相关的病,强心脏巨阙,心脏募穴,任何心脏的病中脘,胃的募穴,任何胃病,腑会中脘水分,水肿,饮水气化的位置神阙,隔盐灸,肠鸣中风,肠子问题关元,任何小肠问题,腹部病,心脏病急救穴中极,膀胱募穴,任何膀胱问题督脉重点常用穴位水沟,消渴,口歪眼斜,中风,面肿,急救素髎,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息肉,鼻窦炎风府,治中风大穴,头项强痛哑门,声音沙哑,禁灸大椎,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发烧感冒解热,针刺放血身柱,不深刺,儿童灸长个,身体壮神道,可作诊断,心脏痛有压痛灵台,血会,血病,血癌有压痛感,禁针,可做诊断至阳,腰脊疼痛消渴穴,糖尿病的诊断和质量,禁灸,在脾脏正后方筋缩,肝脏正后方,抽筋,癫狂,癫痫,抖动脊中,黄疸便血命门,第14椎下,角弓反张,脑膜炎长强,痔疮百汇,六阳经交会,头痛,百病皆治,治中风大穴。
经络腧穴各论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头痛、牙痛、头项强痛、咳嗽、气喘、喉 肿痛、口眼歪斜。 操作 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下关 定位 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 闭口取穴。 主治 牙痛、下颌关节痛、三叉神经痛、耳鸣、耳 聋、面瘫。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头维 定位 在头侧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 操作 向后平刺0.5~0.8寸;不宜灸,
梁门 定位 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天枢(大肠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月
经不调、肠痈。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犊鼻 定位 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 主治 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0.5~1寸;可灸。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痢
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 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 二十穴。
商阳(井穴)
定位 食指桡侧端,距指甲角约0.1寸。
主治 咽喉肿痛、热病、中风、昏迷、鼻衄、耳鸣、 耳聋、齿痛。
操作 向上斜刺0.1~0.2寸,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合谷(原穴)
定位 屈指立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
五腧穴
五腧穴一、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以下的5 个特定穴位, 简称为“五腧穴”, 就是井、荥、输、经、合5 个穴位, 十二经脉合计为60 穴。
《灵枢- 九针十二原》,其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俞’,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 皆在五腧也”。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解释道:“所出为井者,如水之源出井,其气正深,北方水也。
所溜为荥者,荥小水也,脉气尚微、东方春也。
所注为腧者,腧、输也,经由此输彼,其气方盛、南方夏也。
所行为经者,经气大行,正盛于此,应长夏。
所入为合者,脉气由此内行,归合于府藏,西方金也”。
张氏这段注释认为井、荥、腧、经、合代表经气如水流一样,由浅入深,从表入里的流行情形。
二、五腧穴的五行属性, 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很大。
(阴井木)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井金)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三、五腧穴的主治病症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取之经;经满而血者, 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病在脏”其实包含腑,是省略语,所以可以理解成“病在脏腑者”)这是指五腧主治五变的应用纲要。
在临床上井穴可用于某一脏器之功能失调, 如取少商、商阳井穴点刺出血, 能泄脏热, 疏通气血凝滞;开郁通窍, 用于中风、热厥、咽喉肿痛等均有特效。
荥穴对各经病变于色的初发病期, 如外感发热, 面红, 咳嗽面颊先赤, 可采用鱼际、二间, 再如晕针面色苍白, 取心经少府均为荥穴; 输穴可治阵发性疼痛, 即疾病时好时坏, 如风湿痛、坐骨神经痛等, 当遇到阴雨天则病症加剧, 晴天病又减。
这种症状为临床常见。
故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经穴能治病变导致声音失常之症状。
如肺之经穴经渠能治咳嗽; 脾经商丘能治舌强语言不清; 心包经间使可治失音, 故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合穴对于调整内脏器官之生理机能活动, 其有较佳功能。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
⼗⼆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2015-06-22 14:20阅读:⼀、⼗⼆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注:每条经络9个要⽳。
本书编者取名为《⼗⼆经九要⽳歌》:背诵“⼗⼆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要这样按引号中的3句背诵下同:(1)、“⼿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2)、“⼿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3)、“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阳明⼤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阳明⼤原合⾕、商阳⼆间和三间,阳溪曲池和偏历、温溜募天枢。
⾜阳明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阳明胃原冲阳、厉兑内庭和陷⾕,解溪⾜三⾥丰隆、梁丘募中脘。
⾜太阴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阴脾原太⽩、隐⽩⼤都和太⽩,商丘阴陵泉公孙、地机募章门。
⼿少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阴⼼原神门、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和通⾥、阴郄募巨阙。
⼿太阳⼩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阳⼩原腕⾻、少泽前⾕和后溪,阳⾕⼩海和⽀正、养⽼募关元。
⾜太阳膀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阳膀原京⾻、⾄阴⾜通⾕束⾻,昆仑委中和飞扬、⾦门募中极。
⾜太阴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阴肾原太溪、涌泉然⾕和太溪,复溜阴⾕和⼤钟、⽔泉募京门。
⼿厥阴包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厥阴包原⼤陵、中冲劳宫和⼤陵,间使曲泽和内关、郄门募膻中。
⼿少阳三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阳三原阳池、关冲液门和中渚,⽀沟天井和外关、会宗募⽯门。
⾜少阳胆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阳胆原丘墟、⾜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光明、外丘募⽇⽉。
⾜厥阴肝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厥阴肝原太冲。
⼤敦⾏间和太冲,中封曲泉和蠡沟、中都募期门。
注:按3句背诵,简单明了,终⾝受益!⼆、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治病作⽤⼝诀春井夏荥季夏输,秋刺经⽳冬刺合。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络腧穴各论
整理ppt
5
中府
❖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 [操作]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 [附注]肺的“募”穴。
整理ppt
6
尺泽
❖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主治]咳 嗽、咳血、潮热、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 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痈
整理ppt
17
迎香
❖ [定位]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 ❖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整理ppt
18
三、 足阳明胃经(45穴)
❖ 经脉循行 ❖ 1.起于鼻翼旁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2.与眼内角足太阳
经交会,3.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4.进入上齿龈内,5.回 出环绕口唇,6.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7.再向后沿 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8.沿着下颌角颊车,9.上行耳 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10.沿着发际,11.到达前额(头 维)。12.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13.进入缺 盆部,14.向下通过横膈,15.属于胃,联络脾脏。16.缺盆部直行 的脉:经乳头,17.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18.胃下口 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19.再由此下行至髀关,20. 直抵伏兔部,21.下至膝盖,22.沿着胫骨外侧前缘,23.下经足跗, 24.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历兑)。25.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 (足三里)处分出,26.进入足中趾外侧。27.从跗上(冲阳)分 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 脏腑经脉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 口发歪狂,等咽证喉。肿痛,鼻衄,胸部整及理p膝pt 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19病,
经络腧穴各论-15常用奇穴
二白(EX-UE 2)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 一侧各1穴,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主治:
(1)痔疾,脱肛; (2)前臂痛,胸胁痛。
操作:直刺0.5~0.8寸。 局部解剖:在指浅屈肌、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穴)中。 穴区浅层有铅笔内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动脉干、桡神 经浅支(桡侧穴)好正中神经(尺侧穴)经过,并有正中神 经肌支和骨间前动脉分布。
内迎香(EX-HN9)
定位: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黏膜上。
主治: (1)目赤肿痛,热病,中暑; (2)鼻疾,喉痹; (3)眩晕。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局部解剖:在鼻黏膜中,有面动静脉的鼻背支之动静脉 网和筛神经的鼻外支。
夹承浆
定位: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㖞。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中, 浅层有颊神经分布;深层有 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动脉 分布。
金津、玉液
(EX-HN12、EX-HN13)
定位:在口腔中,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 为玉液。
主治: (1)口疮,舌强,舌肿; (2)呕吐; (3)消渴。
操作:点刺出血。
局部解剖:穴区浅层有舌神经(发自下颌神经)和舌深 静脉干经过;深层有舌神经、舌下神经和舌动脉分布。
牵正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 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直刺1~1.5寸。 局部解剖:在三角肌中。穴区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 深层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胸肩峰动脉。
肘尖(EX-UE 1)
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 (1)瘰疬;(2)痈疽; (3)肠痈。
操作:艾炷灸7~15壮。 局部解剖:穴区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肘关节动脉网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经络的常用腧穴手太阴肺经:中府穴:【定位】在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②肩背痛;③虚实均治。
云门穴:【定位】在胸前臂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6寸【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②肩背痛。
鱼际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少商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要穴)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癫狂、昏迷;③指肿、麻木。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科病症。
曲池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高血压;③癫狂;④热病;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肤、外科疾患。
肩髃穴:【定位】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迎香穴:【定位】鼻翼旁0.5寸。
【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回虫症。
足阳明胃经:承泣穴:【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①眼睑 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四白穴:【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下孔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痒痛、眼睑 动、目翳等目疾;②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③头痛,眩晕。
地仓穴:【定位】口角旁约0.4寸。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
颊车穴:【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牙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下关穴:【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头维穴:【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
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气户穴:【定位】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等气机升降失常性病症;②胸痛。
库房穴:【定位】在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等肺系病症;②胸胁胀痛。
屋翳穴:【定位】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等肺系病症;②胸胁胀痛;③乳痈、乳癖等乳疾。
鹰窗穴:【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胸胁胀痛;③乳痈。
乳中穴:【定位】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
(一般只用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乳根穴:【定位】在第5肋间隙,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乳痈、乳癖、乳汁少等乳部疾病;②咳嗽,气喘,呃逆;③胸痛。
天枢穴:【定位】脐旁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②月经不调、通经等妇科疾患。
梁丘穴:【定位】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犊鼻穴:【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足三里穴:【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①胃疼、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条口穴:【定位】足三里5寸。
【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解溪穴:【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下等下肢、踝关节疾患;②头痛、眩晕;③癫狂;④腹胀、便秘。
厉兑穴:【定位】第2趾外侧趾甲根旁0.1寸。
【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②热病;③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三阴交穴:【定位】内踝上三寸。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可病症;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④心悸。
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阴陵泉穴:【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血海穴:【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冲门穴:【定位】腹股沟中点。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
大横穴:【定位】脐旁开4寸。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食窦:【定位】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①胸胁胀痛;②噫气、反胃、腹胀等胃气失降性病症;③水肿。
天溪:【定位】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汁少。
胸乡:【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胸胁胀痛。
周荣:【定位】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大包:【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岔气;⑤四肢无力。
手少阴心经:极泉穴:【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心痛、心悸等心疾;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等痛证;③瘰疬;④腋臭;⑤上肢针麻用穴。
神门穴:【定位】腕掌侧横纹尺侧端。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少冲穴:【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及神志病证;②热病;③胸胁痛。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穴:【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乳痈、乳汁少等乳疾;②昏迷、热病等急证、热证;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后溪穴:【定位】握拳时,掌横纹中点。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养老穴:【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尽端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肩、背、肘、臂酸痛。
小海穴:【定位】在肘外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肘臂疼痛,麻木;②癫痫。
肩贞穴:【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一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瘰疬。
天宗穴:【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肩外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证。
肩中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肩背疼痛。
听宫穴:【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夜盲、目眩、近视、色盲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③心悸怔忡。
攒竹穴:【定位】在面部,眉头处。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疾病;③呃逆。
风门穴:【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证;②项强,胸背痛。
肺俞:【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症。
厥阴俞:【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呕吐。
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③盗汗,遗精。
督俞:【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寒热,气喘;③腹胀、腹痛、肠鸣、呃逆等胃肠病证。
膈俞:【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⑤血瘀诸证。
肝俞:【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②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③癫狂痫;④脊背痛。
胆俞:【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②肺痨,潮热。
脾俞:【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
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三焦俞:【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等胃肠腑病证;②小便不利、水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③腰背强痛。
肾俞:【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气海俞:【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肠鸣腹胀;②痛经;③腰痛。
大肠俞:【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关元俞:【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腹泻;②腰骶痛;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小肠俞:【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1骶后孔。
【主治】①遗精、遗尿、尿血、尿痛、带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②腹泻、痢疾;③疝气;④腰骶痛。
膀胱俞:【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2骶后孔。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
八髎穴:【定位】骶部,两排一侧4个孔,共8个孔,称为八髎穴。
【主治】①妇科病证;②腹泻腹胀、便秘;③腰骶痛;④男科;⑤下肢萎痹。
殷门穴:【定位】大腿后面,1/2上1寸。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委中穴:【定位】在腘窝中点。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萎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