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知识讲解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我们如何树立个人目标?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经过开学这几周的学习,我明白了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人生目标,并努力奋斗实现它。
而树立目标就是我们自身的一种意识。
这种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我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具有辩证统一性。
因此,我们在树立目标是,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性。
世间万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日升日落,生老病死……我们是在各种的规律中生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我们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要结合我们自身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自身规律来确立我们的目标。
如果我们脱离了这个规律,我们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假如一个人将自己的目标树立的比自身能力低,那么他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自己也不能得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成就。
反之,一个人将自己的目标树立的过高于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忙碌一生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白白浪费了一生的光阴。
显然,对于这两种人,他们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因而他们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脱离事实而存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的辩证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是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事物自身及其之间关联关系的一种方式,辩证法认为客观规律性是实质的,即它贯彻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主观能动性是相对的,即它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相互作用制约事物发展。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律,即确立了客观的规律和条件,将客观规律作为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必须遵从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件是指人的认识和活动被奉行运作的主体,也是自身的主宰者,通过单一的人的活动、思想行为,影响事物的发展。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是运用辩证法分析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方式,前者规定了客观规律性,贯彻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后者受到主观因素的控制,受制于客观规律,而主观能动性可以调节事物的发展趋势。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是对事物发展作出规定的规律,主观能动件是改变客观规律的力量。
这种辩证关系形成了一个调节器,显示了事物及其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和促进,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整体。
客观规律的发展准则决定了主观能动件的行动范围,主观能动件的行动又改变了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不可能一成不变,主观能动件也不可能超越客观的规律,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它们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彼此发展的基础。
客观规律性构成了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基本联系,因此它是改变已有联系,去创造更多客观规律性必须认真思考的基础;而主观能动性则是改变已有联系,实现客观规律性的基础。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志和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的影响力。
它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和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不可改变的规律。
它反映了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即主观能动性是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作的,而客观规律又是由人的主观活动产生的。
这种辩证关系表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客观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在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创造力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探究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注意避免把主观能动性放在客观规律之上,不能固执己见,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自以为是。
要善于从客观规律出发,通过反思和检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动,使其与客观规律相协调。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善于同他人协作,尊重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合作不仅可以让人们共同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在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为实现自身目标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将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而主观能动性则可以改变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受益。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无法改变,只能被人们所遵守。
它们会影响个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例如,客观规律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证公平正义。
其次,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性而采取不同的行动,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例如,借助科技进步,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性改善社会环境,改变生活状况,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一种重要补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最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客观规律性可以给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而主观能动性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总之,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这种辩证关系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发他们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命运。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通过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和促使;反过来,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性,从而形成共同的辩证统一关系。
下面将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万物发展的前提:万物的变化都是在客观规律的驱动下进行的,没有客观的规律性就没有了物质的变化;
2.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客观规律性的根本动力:主观的活动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桎梏,才能有效的利用客观规律,实现物质变化。
二、客观规律性如何激发和促使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提供发展的前提条件:客观规律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让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发展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约束:客观规律性不仅提供发展的希望,而且也约束着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它的随意发展。
三、主观能动性如何遵循客观规律性
1.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根基:主观能动性追求的是客观规律性的实现,因此要继承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寻求发展的依据和发挥作用;
2.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炎黄子孙:主观能动性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性,这样可以保证物质变化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
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为变化提供条件,而主观能动性又借以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客观特征的物质变化的统一。
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客观规律性是物质变化的前提,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变化的根本动力,它们之间同时拥有互为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变化形式。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规律。
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着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之外的客观规律和规定,这些规律和规定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结果。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自觉的努力和创造性的行动,对客观世界做出反应,调整和改变现实。
客观规律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主观能动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二者合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断前进。
客观规律性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必然规律和规定,是人类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客观规律性的存在是客观世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世界本质属性的凝聚。
客观规律性主要包括自然界规律和社会规律两个方面。
自然界规律是指自然规律,例如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生物规律等,这些规律是纯粹的客观规律,不受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社会规律是指社会的发展规律,例如阶级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人口规律等,这些规律的存在不仅代表了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受到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实践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和自我意识,这是人类作为自然界物种的独特属性和能力。
人类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文化智慧,创新性地改造世界,开拓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新天地,促进了人类同自然界物种的较量。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思想、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社会实践和创造实践成果。
社会实践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改变社会现状的过程,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由之路,是反映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形式。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上下文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按照客观规律运作和发展的必然性,而后者则指人的主观加工和发挥其影响力的能动性。
一般来说,它们内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客观规律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们具有内在的结构特殊性,受不可抗拒的内生性影响,因而以其自身的趋势、速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循环运动和演变。
它也可以指引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出对社会有利的方向。
主观能动性作为构成历史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历史发展的重要元素。
没有它的参与,社会的发展只能实现自动化;有了它的参与,前进的过程以及方向将会变得灵活多变,以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导向,把社会发展送向更自由、更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方向。
因此,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只有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只是慢慢不停地沿着一条规律的路径前进;如果只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将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感。
只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辅相成,才能坚定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方向,实现宏大的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健。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我们如何树立个人目标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我们如何
树立个人目标
树立个人目标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常见的一件事,如何树立科学的
目标,可以让人实现更好的发展,才能给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未来,所
以如何树立个人目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有效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两个原理,实现个人目标的有效
达到。
一、客观规律性
客观规律性是指我们在树立个人目标时,要坚持客观原则和科学原则,要坚持社会实践理论规律,从而提高树立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树立
目标的过程中,不能把握太宽,必须有具体的、客观的、可操作的目标,
只有有具体的目标,才能准确地为实现目标奠定基础。
此外,要坚持客观规律,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确定自己的可行性,要分析自身的能力和时间,认真考虑是否有条件实现目标,考虑到周围环
境的影响,以及自己的经验能力等方面,综合多方面考虑,才能合理安排
自身的资源和有效实现目标。
二、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在树立目标的过程中,要积极行动,要以对未来充满
希望的心态迎接挑战,要以一种投身其中的精神,达到实现目标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规范全面版)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一、二者的含义: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二者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三、现实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思想的武器。
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2、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
拓展资料:一、客观规律存在有多种定义,基本的有3种:1、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科学,具有确定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与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与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与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与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与“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我们知道,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性存在的物质实践过程中,宇宙自身诸多复杂因素生成
的客观规律性现象。
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们以主观能动性将这些客观规律发掘、分析、
整合,并努力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性行为。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相
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实践关系。
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性存在的复杂现象,不受人的意志和干预,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
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们以思考的能动性去把握和处理这些客观规律性现象的过程。
它不
能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它是改造客观规律性现象的基础。
客观性仅仅是一个实践过程,
而由它揭示出来的客观规律性,如果没有通过人的思考和权衡去处理,就不能正确理解客
观规律的意义。
因此,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实践过程的辩证统一。
客观规
律只是外部的束缚,而主观能动性是通过认识客观规律来调节束缚,不断缩短主客观矛盾
距离的活动原则。
它是从客观规律中抽象出一个自己、独立于事实的视角,去超越客观规律,改造实践,实现实践意义的过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第一章第三讲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8.02.2019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规律的根本特点——客
观性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规律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创造。
28.02.2019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规律的分类
1、自然规律 2、社会规律
28.02.2019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天,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 子还在枯井里痛苦的哀号。 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太费周折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 如何,这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就请邻居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 苦。 大家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里。当这头驴子了解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 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之后,驴子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往井底探头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 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在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在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它就得 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在生命的旅途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遇到各式各样倾倒在我们身上的 “泥沙”,而想要从这些“枯井”困境中摆脱出来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在上 面。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 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 即使是落到最深的井里,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能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知识讲解
15
3、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研究证明,银 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 4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 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 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 了生命,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 发现,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 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06/04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 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 论基础。
2006/04
2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06/04
26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 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⑵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 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 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6/04
27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 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2006/04
35
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 唯物主义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虽有意 识作指导,但仍然属于物质性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本质、稳定的联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人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行动。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体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规定了人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否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并作出选择。
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我们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谁你所愿,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
那就是客观规律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
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
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其次是一种必须联系。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再次是一种稳定的联系,它是贯穿在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的相对稳定的联系,重复性是稳定性的表现,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一定要重复出现。
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规律最主要的性质就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例如:“万有引力规律”。
正如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
例如:“拔苗助长”的寓言,1958年我国大跃进。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04
9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 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 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 质是意识的产物。
2006/04
10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 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 知论则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 全认识的。
所有唯物主义者和多数唯心主义者都对 此作了肯定的回答,即主张可知论。仅少数 唯心主义者坚持不可知论。
2006/04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现在社会历史观中, 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决定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决 定社会存在。
2006/04
4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 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 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搞清的问题。
2006/04
5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006/04
16
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无意识的自然界发展出人的意识,经历 了三个阶段:
一是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 的刺激感应性;
二是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 和心理;
三是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2006/04
17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是化学反应
水滴石穿是物理反应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006/04
13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哲学范畴与日常观念的区别
恩格斯: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 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 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 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 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
2006/04
8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⑴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 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⑵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或现实世界能否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亦即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俗称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亦 称认识论问题。
2006/04
6
1、世界观的形成。人类在谋求物质生
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 件的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总 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此即世界观。当人们依据 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来处理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 学说和理论体系时,世界观就转化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存在着的东西。”
2006/04
14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 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 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006/0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 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 论基础。
2006/04
2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06/04
7
2、哲学的基本问题。人类从自然界分
化出来并产生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 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世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 的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 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 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问 题,同时也就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2006/04
18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 花 向 日
2006/04
19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2006/04
20
人类意识
2006/04
21
物质在本质上都有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
物质 无机物
反应形式 反应器官
物理
物质
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 感觉、心理
人
意识
细胞膜 大脑 人脑
举例
岩石风化 空谷回音 葵花向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06/04
12
4、其他重要哲学问题
这里主要指世界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怎样存 在,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 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对此类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矛盾。
15
3、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研究证明,银 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 4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 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 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 了生命,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 发现,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 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食人草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引力
2006/04
22
经典论述
“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
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
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
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
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