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
39、脑回: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部分称为脑回。
40、中央前回: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41、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42、基底核: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基底神经节)。
6、动点,静点:肌向分布在关节的周围,通常以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肉收缩时,使两骨彼此靠近而产生运动,把接近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称为肌肉的起点或定点,把另一端的附着点称止点或动点。
7、皮肤的附属器官:皮肤内有由皮肤衍生的毛发、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统称皮肤的附属器官。
12、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物质分子或离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细胞代谢供给能量。
13、钠泵: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称为钠钾泵的结构,简称钠泵。
14、入胞:是指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其过程先是细胞膜“辨认”细胞外的某团块物质,接着与该物质团块接近的细胞膜内陷,形成对该物质团块的包围,然后伪足互相接触并发生膜融合和断裂,最后物质团块与包围它的膜一起进入细胞。如物质团块是固体,上述过程叫吞噬,如进入物质是液体,上述过程叫吞饮。
13、肾窦: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一个较大的腔隙,称肾窦。
14、隐睾症:婴儿出生前睾丸尚未降到阴囊而仍留于腹腔中者,称为隐睾症。
15、阴茎包皮:阴茎的皮肤薄而柔软,富于伸展性。皮肤至且茎颈游离向前,形成包绕阴茎头的环形皱襞,称阴茎包皮。
16、包皮过长:包皮盖住尿道外口和阴茎头时,称包皮过长。
17、包茎:当包皮口过小,包皮完全包着阴茎头时,称包茎。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导言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涉及人体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其功能有关的生理学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常见疾病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影响。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
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组织学研究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知识。
人体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 器官学器官学研究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每个器官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3. 系统学系统学研究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每个系统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二、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由多个系统协同作用完成的。
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输送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养分到身体各个部位,并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系统,主要由肺和呼吸道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食物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进食的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人体的排泄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体内的正常水平。
三、常见疾病与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关系:1. 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心脏的生理功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脏病。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一、人体解剖学基础1.骨骼系统:主要分为颅骨、脊柱、胸骨和四肢骨。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例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支撑身体,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四肢骨则支持运动。
2.肌肉系统:人体的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心肌则分布在心脏,负责心脏的收缩;平滑肌则分布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负责维持内脏的正常功能。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血管则负责输送血液,血液则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氧气,为身体各部分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等,负责将空气吸入肺部;肺则负责氧气的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部分,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
6.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7.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等部分,负责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和感知外部刺激。
二、生理学基础1.细胞生理: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
2.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机制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3.呼吸生理: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来维持人体的气体交换。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4.消化生理: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5.排泄生理:泌尿系统通过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来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和水平衡。
了解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1.3 适用对象:医学院校学生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部分:运动系统1. 骨骼系统2. 肌肉系统第三部分:神经系统1. 脑2. 脊髓3. 神经系统周围部分第四部分: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2. 激素的作用第五部分:血液循环系统1. 心脏2. 血管3. 血液第六部分:呼吸系统1. 呼吸道2. 肺第七部分:消化系统1. 口腔2. 食管3. 胃4. 小肠5. 大肠6. 肝、胆、胰第八部分:泌尿系统1. 肾2. 输尿管3. 膀胱4. 尿道第九部分:生殖系统1. 男性生殖系统2. 女性生殖系统第十部分:感官系统1. 视觉器官2. 听觉器官3. 嗅觉器官第十一部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 神经系统调节2. 内分泌系统调节第十二部分:局部解剖与器官移植1. 局部解剖2. 器官移植第十三部分:衰老与死亡1. 衰老2. 死亡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难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制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5.2 辅助教材:如解剖图谱、生理实验指导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5.4 实验室资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课48课时,实验课16课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1.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体液:(1)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2)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间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
3.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O2分压,CO2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其性质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和关于人的社会、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
5.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某种功能状态的变化。
表现形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和抑制。
6.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a.基本方式:反射——即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广泛、持久(3)自身调节的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分类:负反馈、正反馈(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应)第三章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方式:(1)被动转运: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分类:①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O2、N2、CO2、乙醇、尿素以及甾体类激素或某些药物能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
②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饱和现象、立体构象特异性、竞争性抑制);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门控特性)(2)主动转运:钠-钾泵,简称钠泵,又称Na+ -K+依赖式ATP酶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意义:①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生电作用(3)入胞和出胞2.细胞内的多种第二信使: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cGMP、Ca2+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 RP: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外正内负,以膜内的负电位值来代表膜电位产生机制:大部分是K+外流,少量Na+内流(2)动作电位 AP: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结构是生理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在学习机体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特征1、分布于表面2、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3、多排成层、成囊、成管、成泡。
4、无血管。
5、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6、再生能力强。
上皮组织有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一)被覆上皮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
特点:细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
分布:①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皮;②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③还分布于肺泡壁、肾小囊壁。
功能: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
二、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特性:1、细胞少,间质多,纤维:有形态。
间质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2、分布广泛,不规则。
3、血管丰富。
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2、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
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
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冠状面
矢状面
复习思考题
1.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和分类? 2. 人体可分为几个平面?
人体生理学: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哈维(William Harvey):实验生理学创 始人。1628年,“心与血的运动”。
(二)方法:
1、急性动物实验:
1.矢状面(planum sagittale):于前后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其断面即矢状面。
2.冠状面(planum coronale):于左右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其断面即冠状面。
3.水平面(planum horizontale):与矢状 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的 面称为水平面。
研究某些极细的血管在体内的配布和位置。
(4)冰冻切片法 利用连续的冰冻切片,作出 立体重塑的描述,以研究各种结构的不同平面 的相互关系。
2.活体研究 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X射线检查法 研究骨骼及内脏在自然 位置上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观察某些内脏器官 的机能活动状况。
(2)活体测量法 这种方法能研究人体身高, 体重和体积的规律,决定人体各部分比率,并 测知人体正常发育的特征。
(3)仪器探测法 如同位素扫描、超声波CT 和核磁共振检查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组织: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叫做生理功能的调节。
有三种调节形式。
(一)神经调节指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特点:快速而精确。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如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经体液(血液、组织液)运输到达,调节特定组织细胞的功能。
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调节形式所起的作用有限。
三、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的解剖方位标准姿势;常用方位术语:1.上和下部位高低关系,头上足下,近头侧为上。
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近腹面为前,近背面为后。
3.内侧和外侧距人体正中近为内侧,远离为外。
4.内和外与空腔相互位置关系,近内腔为内,远内腔为外。
5.浅和深与皮肤表面相距关系,近皮肤表面为浅,远为深。
6.近侧和远侧距四肢根部近为近,远离为远。
(二)人体的解剖面1.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称之。
2.冠(额)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
3.水平或横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四、人体的基本组成(一)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形
态结构和构造的一门科学。
2、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研究正常人体 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德国生理学家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 首 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 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 WB,1871-1945) 首 次提出“稳态” ,稳态已成为生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 一。 1897年,英国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Sherring CS,18571952)首次提出“突触”, 为神经系统生理学做出了重大 贡献,1932年和安德里恩(Adria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 1920年,德国药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娄维(Loewi O,18371961) 用蛙心灌流实验证明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迷走 物质” 抑制心脏活动, 建立了突触的化学传递理论。
二、生理学发展
英国医生 Harvey ( 1578-1657 )提出心脏是血液循 环系统的中心,其著作《心和血的运动》,第一本 基于生理学实验的著作,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英国解剖学家洛维 (Lower R,1631-1691) 首次进行 动物输血实验,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 血并获得成功. 意大利生理学家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 首 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大量“动物电”方 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德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Sechenov IM,1829-1905) 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人体生理解剖-第一章-绪论
(1)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3)新药研究过程 新药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售后调研:Ⅳ期临床试验 (4)新药的注册申请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发现
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对神经系统递质与受体的认识
神经兴奋及抑制药物
胃酸分泌的机制及其调节的阐明
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的功能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特殊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
细胞培养
2. 器官系统水平
在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个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器官生理学。
3. 整体水平
在整体水平研究完整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完整机体与内外环境间的平衡称为整体生理学。
近代生理学
中国近代生理学
1926 年在生理学家林可胜的倡导下,成立中国生理学会,翌年创刊《中国生理学杂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生理学报》。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威廉 · 哈维(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
《心与血的运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实验的 方法 证实了人和高级动物的血液是从左心室射出,通过体循环的动脉血管流向全身组织,然后汇集于静脉血管回到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进入左心房。因此,心脏被认为血液循环的中心。
什么是人体解剖生理学?
1、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 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成:
大体解剖学
组织学
胚胎学
肉眼
机体
显微镜
组织细胞
结构
形态
受精卵
成体
大体解剖学
组织学
卵裂 第4周 第8周
生物制药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对人体结构的探索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人体结构进行探索和研究,如古希腊的希波克
拉底和盖伦等。
02 03
近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代人体解剖生理学逐渐形成和完善,特别是在 18世纪以后,随着显微镜等仪器的广泛应用,人体解剖生理学得到了迅 速发展。
现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进展
现代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拓展和创 新,对于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形态的观察 ,了解人体的正常形态特征和
生长发育规律。
实验法
通过实验手段对人体的生理功 能进行研究和探索,如生理实 验、药理实验等。
模拟法
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如安装净水器等。
05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基本要求
0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 能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注意观察 和记录实验数据。
03
02
实验准备
实验前应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和注意事项。
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和分析。
04
03 人体生理功能
人体循环系统
总结词
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和二氧 化碳运输出去。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神经系统
总结词
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功能的系统
详细描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功能。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能够接收、处 理和传递信息,协调人体的各种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280P)
奋的功能,其支持、营养、保护N元的作用。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总论
一、骨
(一)骨的形态分类
总数206块
分类:
1.长骨 2.短骨
3.扁骨
4.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骨膜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膜 骨质 骨密质 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
骨松质 蜂窝状,由骨小梁构成 红骨髓 有造血功能 骨髓 黄骨髓 脂肪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学
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学 人体生理学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实验方法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人体解剖学 —— 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1)大体解剖学 2)组织学 3)胚胎学
2. 人体生理学
4)内与外
2)前与后
5)内侧与外侧
3)深与浅
6)近端和远端
3. 解剖面:矢状面
额(冠)状面
横切(水平)面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适应性 4)生长和生殖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组织 ——由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细胞 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细胞密集 细胞间质少 有极性
(二)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
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腺上皮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
人体的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人体的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人体的解剖生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其功能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被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加深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了解。
一、细胞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是由细胞膜包围的,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核则负责存储并传递遗传信息。
二、组织组织是由一群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人体内有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提供支持和保护,上皮组织构成皮肤和脏器表面,肌肉组织用于运动,神经组织传递和处理信息。
三、器官器官是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人体内有许多器官,如心脏、肺、肝脏和肾脏等。
每个器官都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通过协同工作来完成各种生理过程。
四、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共同完成特定功能的复杂组织。
人体内有多个系统,例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一项主要功能,并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使整个身体保持正常运作。
五、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由骨骼和相关结构组成的。
骨骼是由骨头和关节连接而成,提供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此外,骨骼还参与血液细胞的生成和矿物质的储存。
六、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由肌肉组织、肌腱和骨骼连接起来的。
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产生力量,使身体产生活动。
肌肉对于维持正常的姿势、平衡和运动至关重要。
七、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起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八、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相关肌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带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通过呼吸系统,人体维持着合适的氧气水平,以供应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需求。
九、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相关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肝胆系统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主要关注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密不可分的学科,因为通过了解人体结构,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功能。
在本文中,我将简要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
它包括对这些结构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人体解剖学的核心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等主要躯干器官。
头部有脑、眼、耳、鼻和口腔等重要器官。
胸部包括心脏、肺和气管等器官。
腹部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区域,包括胃、肝脏、胰腺和肠道等。
盆腔包含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统等结构。
其次,人体解剖学对运动系统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骨骼提供了机械支持和保护内部器官的功能。
肌肉通过收缩来产生力量,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如走动和举重。
关节则连接骨骼,并允许我们进行各种类型的运动,如弯曲、旋转和伸展。
除了研究结构,人体生理学则关注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
它探究了各种系统如何共同作用以维持整体机体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心血管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的细胞,以支持其正常功能。
消化系统则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
呼吸系统则实现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些系统的协调工作是维持人体生命功能的基础。
此外,人体解剖生理学还研究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关键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全身各部位。
内分泌系统则由一系列腺体组成,负责分泌激素以调节体内各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
对人体的解剖和生理的深入了解对于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进展至关重要。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01章+绪论
(三)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 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分别为: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 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度的刺 激,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的时期(ab段)。
相对不应期:是指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 段时间内,须给予大于该组织阈值的 较强刺激才能引起反应的时期(bc段)。
(三)体液调节的生理意义:对机体的快速变化不能起及时的 调节作用,但是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的最重要 的调节机制。
三、自身调节
绪论
(一)自身调节的基本方式: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因素而起的 调节作用。
(二)自身调节的特点:作用非常局限。
(三)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的功 能维持上有重要意义。
(2)持续刺激时间 时值——以二倍于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组织,引
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其长短反映了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刺激强度变化率
反应(response):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 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 的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由运动转为 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
单化,便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
组织或细胞的功能影响。
绪论
2.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平衡。
0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通过调节尿量、尿成分和尿渗透压 等,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04
内分泌功能
肾脏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参与
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07
循环系统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倒置的圆锥形,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 等。
08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与功能
脊髓
灰质、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01
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功能
脊神经
02
31对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
0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01
感觉功能
感受器、传入神经和中枢处理感觉 信息的机制
内脏活动调节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对眼球 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作用。
前庭蜗器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具有集音作用。
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具有传音作用。
内耳
包括前庭器官和耳蜗,具有感音作用。
感觉器官的功能与调节
要点一
感受器及其功能
感受器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的部分,能 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不同类型的感 受器对不同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运动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骨
运
运
骼
动
系
支持、保护、运动。
统
的
功
能
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01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各种生命 现象或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 肌肉运动等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与 条件及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对这 些功能的影响等都是生理学研究的任务。
四、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关系密切,相互促进。 生理是药理的基础,药理学促进生理学理 论的发展。 正常→异常(疾病)→正常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脂质双分子层 以液态的脂质双 分子层为基架,具有 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细胞膜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脂 质双分子层中,生物 膜具有的各种功能大 多与其有关。 (三)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动力:浓度差、电位差 决定因素:膜通透性 转运物质:O2,CO2等 特点:不耗能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 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的生理特性 及构成细胞的的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2. 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系统生理 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关 系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一)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优点是排除了 其他因素的影响,缺点是不能完全代表正 常机体的真实情况。 2.活体解剖(在体)实验法:较常用,实 验条件可以人工控制,结果可以重复,机 制可以分析。 (二)慢性实验法 以完整、健康、清醒的动物为对象进行的 研究,动物可以较长期的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生理学1.单位膜:电镜下,细胞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即内外两层亲水极和中间一层的疏水极。
蛋白质附着、镶嵌或横跨脂膜。
2.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
不需要能量(单纯扩散如:染液)3.被动转运:借助细胞膜蛋白发生的扩散。
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化学依赖性)4.主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
需要能量(离子泵:钠、钾、钙、氧、氢等)Na + -K +泵:3 Na + 2 K +1ATP5.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肝素、组织胺)、浆细胞纤维成分:胶原纤维(韧性强)、弹性纤维(弹性)、网状纤维(无弹有韧)基质:无定形胶状物,化学成分为黏多糖蛋白质6.骨骼肌(横纹肌)结构:明带、暗带、肌节(一个暗带和半个明带)细肌丝(明带):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粗肌丝(暗带):肌球蛋白(教材: 肌肉收缩章节P69 )神经活动→肌细胞膜→钙离子从终池(特化的滑面内质网)→释放入胞质→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构象改变→ATP分解→粗细肌丝滑动(1.5~3.5微米/肌节)7.神经元结构:胞体细胞膜:可兴奋性膜膜上的离子通道:电位门控通道:有些通道受电刺激而开放化学门控通道:当化学物质与受体结合时才开放膜受体:可与相应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或产生其他细胞活动变化。
8.尼氏体: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9.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10.树突:分支多,呈树枝状,愈向外周分支越细,表面有刺状物,是其他神经元终末支与树突的接触点。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11.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根粗细均匀的轴突。
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侧支。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12.有髓神经纤维:突起外面包有髓鞘结构(施万细胞)。
髓鞘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层层相间组合而成,呈圆筒状包在突起外面,有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神经纤维扩散到相邻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纤维受损伤或离断后,施万细胞对神经纤维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组成并非连续不断的,而呈有规则的节段,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Ranvier node)。
脑神经和脊神经多数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
13.解剖学标准姿势:通常以人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向前方平视14.方位名词: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靠近躯干或脏器中心为内(里),靠近体表或脏器表面为外(表)。
按人体直立位置,通过身体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的假想轴称垂直轴;与垂直轴垂直的前后方向的轴称矢状轴;与两轴都垂直的左右轴称冠状轴(额状轴)。
水平面(横切面):从身体上下方向,通过矢状轴和冠状轴所作的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矢状面(纵切面):从身体前后方向,通过矢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冠状面(额状面):从身体左右方向,通过冠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器官方位的表示:与长轴平行的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面为横切面。
15.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极化: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现象形成机制:由离子在膜两侧的不平衡分布和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所致。
【浓度差和电位差(电场力)对离子作用力的代数和构成膜两侧离子的跨膜流动力。
K+通道开放(其他离子通道均不完全开放),使K +内外流动达到平衡,从而静息电位达到K +平衡电位(二者相等)。
】平衡电位:离子通道完全开放,该离子内外流动达到平衡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
1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由K、Na通道参与完成,包括:去极化:Na通道开放(差500倍)Na+的通透性比静息时增大了500倍超射(反极化):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反转为外负内正波峰:Na平衡电位。
膜外负内正的电势差阻止了Na+的进一步向细胞内扩散复极化:K通道开放增大,Na通道失活,K外流远超过Na内流,回到静息状态后超级化: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已经发现Na离子通道3种,K离子通道5种,Ca离子通道3种)对跨膜电位变化极其敏感并能迅速对其作出反应。
17.神经冲动的传导的基本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③非递减性④绝缘性⑤相对不疲劳性18.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接头前膜→Ca离子通道开放(电压依赖性) →Ca入轴突接头前膜内→小泡内乙酰胆碱释放→终板膜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Na离子通道开放(化学依赖性) →终板膜局部去极化→动作电位20.神经递质和调质:神经递质条件: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前体和酶合成系统→对应囊泡→突触后膜含对应受体半衰期短:迅速分解或摄取(前后膜)神经递质分类:胆碱类(Acetylcholine, Ach乙酰胆碱)分布于植物神经节(交感节后除外),脊髓前角(控制肌肉运动)单胺类(monoamines):catecholamines CA儿茶酚胺、dopamine DA多巴胺、epinephrine E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 NE去甲肾上腺素、5-HT :与钾氯离子通道开启有关氨基酸类:Glutamine谷氨酸(激动剂:拮抗剂)Glyamine甘氨酸(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与钙、氯离子通道相关)、GABA γ-氨基丁酸、ASP 天冬氨酸其他:SP(与疼痛调节有关)、HIS(组氨酸)(与胃酸分泌有关)神经调质:对效应细胞不直接起信息传递,而控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或突触后膜对递质的反应。
21.受体分类:①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本身即离子通道受体):分化学门控通道(电压依赖性)②与G蛋白偶联受体:成分:受体、G蛋白、效应器2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的特征:①单向传递②中枢延搁0.5-0.9ms③总和:阈下兴奋④后放: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23.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①辐射:神经末梢分支②聚合:胞体和树突接受不同突触③连锁和环状联系:产生正负反馈24.神经根:前根:运动神经纤维后根:感觉神经纤维(脊神经节)25.31对脊神经:C1-8 (颈椎)T1-12(胸椎)L5 (腰椎)S5 (骶椎)Co 1(尾椎)构对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脊神经分布:前支(粗大)、后支(细小)节段性:T4(乳头平面)、T10 (脐平面)26.(延髓)薄束结节(内有薄束核)禊束结节(内有禊束核)中继由脊神经节传来的深感觉(本体感觉),发出神经纤维到间脑(丘脑腹后核),再到大脑感觉中枢。
27.(中脑)上丘:接收视网膜节细胞传来的纤维,发出纤维到→视皮质→顶盖脊髓束(眼动调节)→丘脑枕→视皮质28.间脑:通过所处位置分5部分:背侧丘脑(感觉中继)、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29.小脑皮质: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参与平衡)、旧小脑(前叶(原裂以上)加小脑蚓,参与肌肉紧张)、新小脑(后叶,参与肌肉的随意运动)30.大脑新皮质(六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31.基底核(四对):尾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杏仁核、屏状核新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壳);旧纹状体:豆状核(苍白球)32.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完3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浅感觉:躯干四肢皮肤和黏膜,痛温和粗触觉具体神经通路:躯干四肢皮肤→脊神经节→脊髓后角细胞→间脑(经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端脑: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牵涉痛:汇聚到同一个2级神经元34.深感觉(本体感觉):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位置和状态,体表和深部组织的精细触觉具体神经通路:肌肉、肌腱、关节(本体觉) →脊神经节→经脊髓薄束和楔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间脑:腹后外侧核→端脑: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35.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大脑皮质的功能特点:52区、六层、厚度不同;皮质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柱状结构,直径0.2~0.5mm,约含10万个神经元,同一柱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具有相似功能,仅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型刺激起反应。
36.体表感觉区I区3a、3b、1、2(1、3b(浅感觉),3a、2(本体感觉))特点:交叉、倒置(头面除外)、投射区域与感受器密度有关体表感觉区I区功能:①精确定位②感知受压程度③感知物体重量、形状和大体结构④感知物体材料质地体表感觉区II区:接受I区以及视听输入(刺激后,“感觉某物体”)体表感觉区I I区:中央前回和岛叶间,双侧正立仅对感觉做粗糙的分析感觉-运动整合:感觉信息→初级皮质→较高级感觉皮质→皮质联合区→较高级运动皮质→初级运动皮质→传出运动指令37.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会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牵张反射的意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一定姿势;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肌肉张力;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牵张反射的类型: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反射(反应迅速;单突触;1 - 2个节段。
)肌紧张:肌肉维持一种轻度持续收缩(持久缓慢;多突触;交替收缩;紧张性)38.去大脑僵直:由于网状系统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占优势所致39.锥体系: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30%来于初级运动皮质,30%来于辅助和运动前区,40% 来于躯体感觉皮质)。
传导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
10-20%为单突触联系,完成精细动作A) 皮层脊髓束:支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约80%的纤维在锥体交叉到对侧,走行于脊髓外侧索,贯穿于脊髓全长,形成皮层脊髓侧束。
约20%的纤维继续下行,形成皮层脊髓前束。
皮层脊髓侧束:种系发生较新。
终止于脊髓前角外侧的运动神经元,控制四肢远端的肌肉。
与精细的、技巧的运动有关。
皮层脊髓前束:种系发生古老。
终止于脊髓前角内侧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的肌肉,主要是屈肌。
与姿势的维持和粗大的运动有关。
一般只达到胸部B) 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运动神经元40.锥体外系:泛指锥体系之外的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通路,包括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维持平衡。
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尾状核、杏仁核(广义还包括黑质与丘脑底核)其神经传入来自皮质经丘脑后,又返回皮质)。
对运动调节通过三条通路完成:直接通路:对运动起易化间接通路:对运动起抑制多巴胺投射:对运动起易化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计划过程(提前几百毫秒发放)1)皮质-纹状体系2)皮质-脑桥-小脑系4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特点:①节前后神经元②紧张性③双重④交互抑制)42.自主神经系统递质和受体:交感节前、副交感节前后:Ach能;受体:M、N型交感节后,NE能;受体:α、β1、β2型43.大脑皮质的电活动:皮层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层上某一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44.脑电图: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