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营养不良评价指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Etiology)
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因素导致的食物缺乏而引起。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继发于一些慢性消 耗性疾病,使得能量-蛋白质消耗增加,吸收不良,从 而影响生长发育。 1、摄入不足: ⑴、食物短缺:贫穷、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食物 缺乏,使得儿童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临床表现
4、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 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5、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营 养不良时,可有精神萎靡、食欲差、反应差、 体温偏低等表现,并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例如心功能下降。
并发症
1、营养性细胞贫血:造血所需要原料如蛋白 质、维生素B12均易缺乏,故易患贫血,常源自 者为缺铁性贫血。预后和预防
二、预防: 1、合理喂养。
①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②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 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③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④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 和蛋白质。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
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并发症
2、维生素及微量营养素缺乏:尤以维生素A、 B、C缺乏较常见。由于生长迟缓,钙、磷需 要减少,故维生素D缺乏较少见。常伴有铁、 锌、铜、硒缺乏, 由以锌缺乏明显。
维生素A缺乏 眼球表现
并发症
3、感染:易患各种 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5、成年期劳动力下降 6、成年期易发慢性非 感染性疾病:研究显示儿童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成 年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疾 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指标 意义
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
THANK YOU
03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 并纠正营养不 良问题。
04
培养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挑食、偏食, 保证摄入足够 的营养素。
营养不良筛查标准
身高体重标准
1
身高标准:根据年龄、性别和 身高标准表进行评估
2
体重标准:根据年龄据身高 和体重计算,评估营养状况
4
身体脂肪百分比:通过测量皮下 脂肪厚度或生物电阻抗等方法评 估身体脂肪含量,判断营养状况
身体质量指数(BMI)
✓ 定义:身体质量指数(BMI)
✓ 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指
(WHO)的标准,BMI
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
值低于18
除以身高(m)的平方。
12
34
✓ 应用:BMI是评估学龄儿童
03
增加能量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保证能量充足
04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健康
运动锻炼
增加户外活动: 鼓励学龄儿童青 少年参加户外运 动,增强体质
01
增加运动量:根 据个人情况,适 当增加运动量, 提高身体代谢率
03
02
增加肌肉锻炼: 进行有氧运动和 力量训练,提高 肌肉力量和耐力
健康教育:加强营养健康 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和 家长对营养不良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家庭与学校的责任
家庭责任:家长应关注孩 子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确 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
家庭与学校合作:家长和学 校应共同关注孩子的营养状 况,定期进行营养不良筛查,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1
临床营养诊疗规范(第一课)第一章: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一、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超重、营养风险的定义:1、营养不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
2、营养不足: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体重指数(BMI)小于18.5,伴有一般状况较差者。
3、超重:超重(肥胖)指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BMI是体重/身高的简便指数,通常用于对成年进行超重和肥胖分类。
其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
世卫组织的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
(另注:特殊职业者不计入在内,如举重运动员)。
通常,身体质量指数因为对男女和各年龄的成人都一样,因而是最有用的人口水平超重和肥胖衡量标准。
但是,由于它未必意味着不同个体的肥胖程度相同,因而应将其视为粗略的指导。
4、营养风险:因营养因素,对患者结局(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二、营养风险筛查欧洲肠外肠内学会工作小组,根据近20年来发表的128个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和评价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制定出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的规范方法,这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资料开发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NRS2002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注:《NRS2002实际操作版》,另见本文后附件1)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2、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0-3分);3、年龄评分(≥70岁者,加一分)。
上述总分为0-7分,根据对128个关于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随机对照实验的分析发现,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支持有效(能够改善临床格局),而在NRS评分<3分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显示营养支持无效。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6其他因素
酗酒和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 均可导致VA缺乏
临床表现
眼部症状
1眼干燥症—毕脱氏斑 2夜盲症 3角膜软化
皮肤症状
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出现蟾皮症 皮肤毛囊角化出现毛囊丘疹
毕脱氏斑
眼干燥症
毛囊丘疹
骨骼系统
缺乏VA儿童表现为骨骼停止生长、发育迟缓。 齿龈增生角化,牙齿生长缓慢容易发生龋齿。
早期诊断VA缺乏的依据. 测定结果排除受眼部疾病、血糖低和睡眠不足与VA无关的因素影响。
生理盲点 判断VA缺乏的较灵敏的指标。正常人生理盲点1.8cm² ,VA不足盲点扩大。
眼结膜印记细胞学法
对发现早期角膜组织异常有帮助。 VA缺乏期间眼结膜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变大且角化。
尿液上皮细胞检查 计数上皮细胞超过3个/mm³ ,排除尿路感染后可确认VA缺乏。
贫血种类(细胞学分类)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贫血:
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珠蛋白
缺铁性贫血病因 1 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 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部大部分切除后、肠道功能
维生素D缺乏
缺乏原因
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中的钙吸收、骨质生成。
阳光照射不足 VD和钙磷摄入不足
维生素及钙磷肠道吸收障碍
依赖肠道的脂质吸收能力,代谢过程需要肝肠循环,所以肝 病和肠道病引起缺乏。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估指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估指标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
为了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的状况,人们通常会采用一些指标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1. 体重变化:体重是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体重的变化可以通过定期称重来观察和记录,以此作为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的依据。
2. 体态指数(BMI):体态指数是评估人体肥胖或偏瘦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往往BMI较低,身体偏瘦。
3. 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厚度是反映蛋白质和能量供给不足时脂肪储备情况的指标。
通过超声波技术可以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通常皮下脂肪较薄。
4. 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是体内最主要的血浆蛋白,也是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进行测量,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往往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
5. 尿素氮: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也是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尿素氮的测量可以通过尿液检测来进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往往尿素氮含量较低。
6. 胸肌围:胸肌围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的指标。
通过测量胸部最大周长,可以初步了解肌肉的情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往往胸肌围较小。
7. 蛋白质摄入量: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通过记录个体的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判断蛋白质的供给是否足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摄入的蛋白质量通常较低。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问题,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
通过以上所述的评估指标,可以对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题库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题库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题库如下。
1.简答题
营养不良分度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值的10%~25%。
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体重不增,此后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出现身长低于正常。
2.单选题
营养不良时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腹部皮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
3.单选题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常见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易患各种感染,腹泻迁延不愈,自发性低血糖,而维生素D 缺乏的症状不明显,所以佝偻病较少见。
4.单选题
男,2岁,身高80cm,体重7.5kg。
皮肤较松弛。
股部皮下脂肪约0.3cm,该小儿的营养状况属于:A.正常B.Ⅰ度营养不良C.Ⅱ度营养不良D.Ⅲ度营养不良E.极重度营养不良
5.单选题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腹部皮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
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部分题库,供您参考,建议您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因此蛋白质含量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2. 氨基酸组成:人体需要多种氨基酸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氨基酸组成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蛋白质应该含有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应该适当。
3. 消化吸收率: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化吸收率越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4. 生物价:生物价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了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
生物价越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5. 蛋白质来源: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低。
综上所述,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需要考虑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消化吸收率、生物价和蛋白质来源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疗常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慢性营养缺乏症,缺乏能量和蛋白质,多由长期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所致。
表现为渐进性消瘦,体脂减少及全身各器官不同程度萎缩和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
【诊断要点】1、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均值2个标准差为轻度,介于2—3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于3个标准差为重度。
2、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均值2个标准差为轻度,在2—3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于3个标准差为重度。
3、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变薄,腹部先发生,继之躯干、臂部及四肢,最后面颊脂肪消失而呈老人貌。
水肿于低蛋白血症时发生。
血浆蛋白低下,总蛋白<40g/L,白蛋白20g/L,病儿出现水肿。
4、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及障碍表现。
如肠黏膜上皮及绒毛萎缩致吸收不良,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致消化不良。
5、合并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表现,如维生素A吸收不良致病儿出现角膜干涩,甚至发生角膜溃疡。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加强护理。
2、合理供给热量和蛋白质(1)轻度者在原有饮食基础上逐渐增至该年龄的应有量。
(2)中度者开始供给热量为正常供给量的半量,蛋白质2g/kg.d,脂肪1g/kg.d,1周后逐步增至正常供给量。
牛奶含优质蛋白质,应首先选用。
(3)重度病儿开始用正常的1/3量,逐步增加到该年龄组的应有量。
3、肠胃外营养重度营养不良,全身衰竭者给予静脉营养,需住院治疗。
4、补充各种消化酶以帮助病儿的消化功能,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警示】1、热量供给需循序渐进由少到正常需要量。
2、补充各种消化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对厌食症病儿应加用胃肠动力剂,以增进食欲。
苯丙酸诺龙系蛋白质同化剂亦有增加食欲作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治疗
1.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低体温: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 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 (2)低血糖:可以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 (3)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尤其在腹泻伴营养不良的患者中,需注 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液体的入量以防发生心力衰竭。②营养不良的患儿常 常严重缺钾,在尿量排出正常时,给予补钾,至少维持5天。同时补充钙、 磷、镁、锌。 (4)营养不良的病人最常见的是患胃肠道、呼吸道、皮肤感染,败血症也 很多见。需要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5)补充维生素A、叶酸、微量元素。严重的贫血需要输血,轻度、中度贫 血可以在体重开始增加的时候补充铁剂。
治疗
2.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改进喂养方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消化道畸形,通常需要手术治 疗。治疗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
治疗
3.调整饮食: ①轻度营养不良患者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 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 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类食物。 ②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 好转的过程中,逐步地加蛋白质类食物。 ③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很弱,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首先要 治疗原发病、各种并发症,病情好转后,以极少量、多餐,维持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程度不等的贫血。 2.生化检查:血清蛋白降低为最特征性的改变。 胆固醇、血糖、电解质降低。 3.IGF-1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 4.微量元素检查:降低。
诊断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病史: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 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分型表现: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 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临床分为三度。 (4)合并症:贫血、维生素缺乏、感染、低血糖等。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营养不良,又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机体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主要临床特征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由于蛋白质、脂肪长期供给不足,导致自身组织被消耗,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
如由于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的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质供给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致血清蛋白下降,低蛋白性水肿。
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钙、血钾偏低,并伴有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博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反应迟钝,条件反射不易建立;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
治疗原则:本病现无特异性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本病多能治愈,但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生长发育所受影响较为明显,智力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年(月)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大。
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喂养因素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食物的质和量不当,如长期喂哺单纯淀粉食物,缺乏蛋白质和脂肪;骤然断乳,婴儿还不能适应新的哺喂食物;能量需要量增加,供给量却不足;小儿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厌食、偏食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消化系统疾病、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症,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以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引起营养不良。
3.先天因素早产、多(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可致营养低下;胎盘或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或宫内生长发育阻滞,常成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天条件。
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的分级诊断标准通常根据体重与正常均值的差异进行划分。
以下是详细的分级标准:
1.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此阶段,通常仅腹部皮下脂
肪减少。
2.Ⅱ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
此时,腹部皮下脂肪几乎消
失,躯干和四肢的皮下脂肪明显减少,面部皮下脂肪也相应减少。
3.Ⅲ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40%以上。
全身各处的皮下脂肪几乎消失,
患者明显消瘦,呈现皮包骨状。
皮肤弹性消失,多皱褶,呈现类似老人的面容。
此外,皮肤干燥、松软、苍白,运动功能差,严重者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这类患者容易并发营养不良性水肿、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易患感冒、肺炎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蛋白质营养不良评价指标
死亡风险评估
体重指数(BMI):低 于正常值,表示营养不
良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 正常值,表示蛋白质营
养不良
血清转铁蛋白水平:低 于正常值,表示蛋白质
营养不良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 于正常值,表示蛋白质
营养不良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 平:低于正常值,表示
蛋白质营养不良
血清肌酐水平:高于 正常值,表示肾脏功 能受损,增加死亡风
05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种 族、肌肉质量等
03 正常范围:CRI<0.1
尿三甲基组氨酸
尿三甲基组氨酸是蛋 白质营养不良的生化
指标之一
尿三甲基组氨酸的含 量与蛋白质营养不良
的程度有关
尿三甲基组氨酸的检 测方法包括酶法、色
谱法等
尿三甲基组氨酸的检 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 判断患者的蛋白质营
养不良情况
肌酐清除率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是蛋白质营养不良的
生理指标之一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的含量与蛋白质营养
不良程度呈正相关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 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
免疫分析法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 白的参考值范围为 0.05-0.35 mg/L
血清前白蛋白 是蛋白质营养 不良的敏感指 标
05 评估蛋白质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
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不 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用皮褶 钳测量皮肤褶皱的厚度
皮褶厚度与蛋白质营养不良的 关系:皮褶厚度增加,表明蛋
白质营养不良程度加重
皮褶厚度的临床意义:皮 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帮 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程度,并制定相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
以下是 7 条关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判断”的内容:
1. 原发性蛋白质营养不良,就好比一棵缺乏养分的小树苗,怎么也长不壮实呀!你看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长期食物单一,获取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这不就是典型例子嘛!他们可能会身形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呢。
2. 继发性蛋白质营养不良,这就像一辆没了油的汽车,跑不动啦!像生病后身体虚弱的人,身体在和疾病斗争时消耗了大量蛋白质,如果不及时补充,不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嘛!比如说刚做完大手术的人呀。
3. 消瘦型蛋白质营养不良,那简直就是身体在喊饿啊!那些非洲饥荒地区的人们,瘦得皮包骨头,这可太明显了,难道还看不出来是这种营养不良在作祟吗?
4. 水肿型蛋白质营养不良,就如同被充了气的气球。
哎呀,有些孩子明明胖乎乎的,可却没力气容易生病,说不定就是水肿型呢!这不就是被表象给迷惑了嘛。
5. 混合型蛋白质营养不良,那可复杂啦,就像一个混乱的战场!又有消瘦又有水肿的表现,可让人头疼了。
想想那些长期重病卧床又饮食不佳的人,真让人担心呀。
6. 咱怎么判断是不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呢?那得仔细观察呀!看看体重是否一直不增甚至下降,这不就很关键嘛!像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好久都不长个儿,真得考虑考虑是不是这方面的问题呢。
7. 还有呀,精神状态也能看出一二呢!整天没精打采的,那能正常吗?这不和缺乏蛋白质有很大关系嘛!大家可得留个心眼呐!总之,蛋白质营养不良可不是小事,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呀,咱都得重视起来!。
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
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主要有以下数种。
2.6.1 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和上臂肌区(arm muscle area,AMA)上臂肌围和上臂肌区是评价总体蛋白储存的较可靠的指标。
假设上臂为圆筒,上臂骨径不计,测量上臂中点处的围长(AC)和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即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区。
其计算式:AMC(mm)=AC(mm)-3.14×TSF(mm)AMA(mm2)=[AC(mm)-3.14×TSF(mm)]2/(4×3.14)AMC评价标准:国际标准25.3cm(男)、23.2cm(女),日本24.8cm(男)、21.0cm(女)。
测定值>90%标准值为正常。
我国某单位根据1532舰艇人员(男)的测量,提出AMC≥237mm为正常,<237mm为缺乏;AMA≥4490mm2为正常,<4490mm2缺乏。
上臂肌围测算简便,评价结果和其他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总体K和肌肉CT)的结果有显著相关。
但测量易有误差,由于上臂是纺缍形的,即使同一人操作,上臂围和皮褶厚度两处测量误差的合计可约达10%。
此外,“上臂为圆筒形”“骨径不计”的假设是不妥当的。
2.6.2 血清蛋白低蛋白膳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降低。
用血浆蛋白除去法(plasmaphresis)使动物丢失50%的血浆蛋白,再饲以高蛋白膳可在一日内迅速恢复其损失的1/3,并在二周内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长期低于正常值,可以说明体蛋白不足。
血清蛋白中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Alb)、运铁蛋白(transferrin,TF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主要都在肝脏合成。
这几种血清蛋白浓度降低,可以认为是脏器蛋白缺乏、生化合成减低的缘故。
(1)白蛋白白蛋白是群体调查时常用的指标。
营养评价标准
营养评价(肥胖和营养不良评价):BMI一、肥胖评价指标:BMI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二、营养不良评价:见表:中国6-19岁男女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范围本标准给出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方法(包括营养不良筛查的界值点范围判断、说明及技术要求)和报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群体(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学龄儿童青少年,即小学、中学、大学学生。
因各种原因不在学校而年龄在6~19岁范围的儿童少年同样适用。
对那些正处于各种急、慢性疾患状态的个体,本标准可成为判断其现时营养状况的参照依据,但在未经诊断排除各种遗传、代谢性疾患情况下,不能简单将其病因归结为“膳食性营养不良”。
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343-2010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营养不良:专指因膳食缺乏导致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用以反映儿童膳食营养缺乏的宏量指标,不包括其他特异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性营养不良。
2.2生长迟缓 stunting主要起因于胎、婴、幼儿阶段的膳食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导致身高(3岁前身长)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stature-for-age)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
2.3消瘦 wasting是组成“营养不良”的另一主要成分,属即时性营养不良,起因于现时性的膳食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导致BMI(Body mass index)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BMI界值范围。
2.4身材矮小 short stautue凡身高低于年龄别身高(stature-for-age)界值范围但高于“生长迟缓”界值范围者,称“身材矮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营养评价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前必需对病人的营养现状作出正确判断,以便合理地进行临床营养治疗。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测定身体组成为主(body compsition assessment BCA)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另一种则是主观的全面评价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前者需要测定病人的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蛋白、氮平衡等客观资料;后者则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等资料。
(一)BCA临床营养评价方法1977年Blackburn所研究的BCA营养评价方法在临床得到应用,此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被用到身体组成的测定中,使BCA法得到不断完善,如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身体中的各种元素,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病人的身体组成等等。
但上述新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不适合临床医生对病人作简易快速的营养评价,本文作重介绍的BCA营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及生化检验等方面的资料,临床医生需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病人的营养状态作出正确判断。
1.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是简便易行的营养评价方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上述指标的意义及测定方法在本章第二节的居民营养状况评价中已有详细阐述,临床要注意的是:急性、饥饿性或消耗性疾病或创伤,体重下降达原来体重的30%时,是一个致死的界限,临床工作者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一点;而当慢性体重丧失时,病人可耐受大于30%的体重丧失。
临床称量病人体重后可通过计算三个参数来评定营养状况:①理想体重百分率(%),表示病人实际体重偏离总体标准的程度;②通常体重百分率(%),表示平常体重的改变;③近期体重改变率(%),表示短期内体重损失的程度。
计算公式与评价标准如下(表1及表2):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百分率(%)= ⨯100理想体重实际体重通常体重百分率(%)= ⨯100通常体重通常体重-实测体重近期体重改变率(%)= ⨯100通常体重表1 依据体重对营养状态进行评定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理想体重百分率(%)>90 80~90 60~80 <60通常体重百分率(%)>95 85~95 75~85 <75表2 近期体重改变率对体重损失的评定(仅供参考)时间显著体重损失严重体重损失1周1~2% >2%1月5% >5%3月7.5% >7.5%6月10% >10%2.实验室检查(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反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的敏感指标。
由于疾病应激、肝脏合成减少、氨基酸供应不足、以及体内蛋白的亏损等都可影响血浆蛋白的浓度。
住院病人在应激情况下,分解代谢亢进,如不能进食,仅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维持,短时间内即可出现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其中半衰期较长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和运铁蛋白)可反映人体内蛋白质的亏损,而半衰期短、代谢量少的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则更敏锐地反映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取情况。
此外,血浆蛋白浓度与其代谢速度、利用、排出和分布情况以及水化程度有关。
因而在评价时,必须考虑病人的肝脏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其胃肠道或肾脏有无大量丢失情况,对测定数值要作具体分析。
如持续降低在一周以上,即表示有急性蛋白质营养缺乏。
①白蛋白在血浆蛋白中含量最多约35~ 45g/L,对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血清白蛋白和运铁蛋白的减少与病人发生合并症、死亡率、创伤愈合及其免疫功能都有密切关系。
正常成人每天肝内合成白蛋白约16 g,半衰期为16~20天。
②运铁蛋白正常含量为2.0~4.0 g/L,主要在肝脏生成,对血红蛋白的生成和铁的代谢有重要作用。
孕妇、体内缺铁及长期失血的人血清运铁蛋白浓度增高,而患恶性贫血、慢性感染、肝脏疾病、肠炎或补铁过多时,运铁蛋白浓度降低。
半衰期为8~10天。
③前白蛋白正常血清含量为150~300mg/L。
由于应激、传染病、手术创伤、肝硬化及肝炎可使血清中前白蛋白浓度迅速下降,但患肾脏病时,前白蛋白水平升高。
半衰期2~3天。
④视黄醇结合蛋白代谢量少,正常含量仅为26~76 mg/L,半衰期短(10~12个小时),是反映膳食中蛋白质营养的最灵敏的指标。
它主要在肾脏内代谢,当患肾脏病的可造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的假象。
(2)肌酐-身高指数(creatinine height index CHI)在肾功能正常时,肌酐-身高指数是测定肌蛋白消耗量的一项生化指标。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绝大部分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每百克肌肉约含肌酸400~500mg),其排出量与肌肉总量、体表面积和体重密切相关,不受输液与体液储留的影响,比氮平衡、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灵敏。
在蛋白质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和肌肉消瘦时,肌酐生成量减少,尿中排出量亦随之降低。
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24小时肌酐排出量约为23 mg/kg体重(男)和18 mg/kg体重(女)。
测定方法:准确地收集病人24小时尿,分析其肌酐排出量,与相同身高的健康人尿肌酐排出量对比,以肌酐-身高指数衡量骨骼肌亏损程度。
肾衰时肌酐排出量降低。
被试者24小时尿中肌酐排出量(mg)肌酐-身高指数=相同身高健康人24小时尿中肌酐排出量(mg)评定标准:病人的肌酐-身高指标数与健康成人对比,90%~110%为营养状况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
(3)尿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是胶原代谢产物,儿童营养不良和体内蛋白质亏损者,其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
因而可用尿羟脯氨酸指数作为评定儿童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
尿羟脯氨酸(μmol/ml)⨯kg体重尿羟脯氨酸指数=尿肌酐(μmol/ml)评定标准(3个月~10岁儿童):尿羟脯氨酸指数大于 2.0为正常;1.0-2.0为不足;小于1.0为缺乏。
(4)机体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是近年来临床上用于评价内脏蛋白质的一个新的指标,可间接评定机体的营养状况。
它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根据技术设备、评价目的等选用。
①淋巴细胞总数(又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一般占细胞总数的20-40%。
病人营养不良、应激反应使其分解代谢增高、或不能进食仅靠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维持,都会使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
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淋巴细胞总数/毫米3=100评定标准:正常淋巴细胞1.7⨯109/L轻度营养不良淋巴细胞(1.2~1.7)⨯109/L中度营养不良淋巴细胞(0.8~1.2)⨯109/L重度营养不良淋巴细胞0.8 ⨯109/L总淋巴细胞计数不是营养状况的绝对指标,在感染和白血病时可以增多;癌症、代谢性应激、类固醇治疗和外科手术后可减少。
②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skim delayed hyersensitivity SDH)细胞免疫功能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营养亏损时,免疫试验常呈无反应性。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人,当在其前臂内侧皮下注射0.1ml本人接触过的三种抗原,24~48小时后可出现红色硬结,呈阳性反应。
如出现两个或三个斑块硬结直径大于5mrn为免疫功能正常;其中仅一个结节直径大于5mm为免疫力弱;三个结节直径都小于5mm则为无免疫力。
一般常用的皮试抗原(致敏剂)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白色念珠菌、链球菌激酶一链球菌DNA酶(SK/SD)、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质衍生物(PPD)等,可任选其中三种作为致敏剂。
本试验结果虽与营养不良有关,但属非特异性的。
因此,在评定结果时应注意一些非营养性原因对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影响,如感染、癌症、肝病、肾功能衰竭、外伤、免疫缺陷疾病(如爱滋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性药物治疗等。
(5)氮平衡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正常情况下,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处在正氮平衡状态,老年以后为负氮平衡,成年到老年则处在氮平衡阶段。
因疾病、创伤或手术的影响造成大量含氮成分流失而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这是负氮平衡的重要原因。
临床经氮平衡测定还可间接地了解在营养支持治疗中个体对外来含氮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因医院化验室一般不进行定氮测定,临可用下式计算氮平衡:24小时蛋白质摄入量(g)氮平衡= -[24小时尿素氮(g)+3 g ]6.25上式中,24小时蛋白质摄入量(g)/6.25为氮的摄入量,一般以每100g蛋白质含16g氮计算,但如病人输入的氨基酸液,则应以产品含氮量和输液总量进行计算。
[24小时尿尿素氮(g)+3g]相当于氮的排出量,公式中3g 为日必然丢失氮值,作为常数计算,包括尿中的尿酸、肌酐及少量氨基酸以及粪便和皮肤排泄的氮量。
3.营养不良的诊断及预后判断(1)营养不良的诊断上文已对评定营养状况的参数进行了全面阐述,不难看出,这些参数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病人的营养状况的,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实际应用时应综合测定,全面考虑。
表3给出了营养不良的综合评价方法。
表3 综合营养评定法参数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10%~20% 下降20%~40% 下降>40%上臂肌围>80% 60%~80% <60%三头肌皮褶厚度>80% 60%~80% <60%血清白蛋白(g/L)30~35 21~30 <21血清转铁蛋白(g/L) 1.50~1.75 1.00~1.50 <1.00肌酐身高指数>80% 60%~80% <60%淋巴细胞总数 1.2~1.7 ⨯109/L 0.8~1.2 ⨯109/L <0.8 ⨯109/L迟发性过敏反应硬结<5 mrn 无反应无反应氮平衡-5~-10*-10~-15*<-15*(g/24h)注:*表示轻、中、重度负氮平衡(2)预后性营养判断①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之一Butby等于1980年提出“营养预示指数”作为评价外科病人手术前营养状况和预测手术合并症危险性的综合指标。
PNI=158-16.6⨯血清白蛋白(g%)-0.78⨯三头肌皮褶厚度(mrn)-0.20⨯血清运铁蛋白(m g%)-5.8⨯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任何一种皮试过敏反应:硬结直径大于5毫米为2;小于5毫米为1;无反应为0。
评定标准:PNI>50%,高度危险,发生合并症和手术危险性大,死亡可能性增加。
PNI= 40%~50%,手术中度危险。
PNI<30%~40%,手术危险性小。
PNI<30%,手术后发生合并症和死亡的可能性都小。
②预后营养指数之二Onodera等(1984)提出,作为评价胃肠手术前营养状况和预测手术危险性的综合指标。
PNI=10⨯ALB+0.005⨯Lymph·CALB—血清白蛋白(g/L);Lymph·C—总淋巴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