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4、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识要点:1.国际单位制(SI):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科学测量要点:(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2)正确操作与读数(3)科学处理数据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4)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6)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7)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8)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9.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10.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科学之旅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 lm=l0dm ldm=l0cm lCm=10mm1mm=1000μn lμm=1000nm1 m = 10 dm = 100 cm = 1000 mm = 109 nm = 10-3 km2. 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看(量程、分度值、零刻线以及单位)(2)测量时:①0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

②刻度尺较厚时,有刻度线一端紧靠被测物体,并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①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且只读一位估计值,与某刻度线对齐时估计值读0.(4)记录时: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记录时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 长度的特殊测量(1)测一张纸的厚度:测100张纸的厚度÷ 100(2)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缠在铅笔上:长度÷圈数(3)测硬币的直径:两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进行测量,(4)测曲线的长度:用棉线,之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单位:牛顿(N)是力的单位,1牛顿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8. 重力的应用:重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有重要影响,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动等。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在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3. 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非均匀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4.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界面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5.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6. 光的色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光线被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7.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和性质在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光学显微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与形变程度有关。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所受力和质量有关。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简单机械- 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绕在轮轴上的绳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倾斜的平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6. 能量和能量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 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那么、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防止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方法:〔1〕屡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细的测量工具〔3〕改良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假设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展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方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道路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道客巴巴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道客巴巴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道客巴巴第一章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3.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和路旁的树木。

4. 常见物体的速度范围:人步行约1. 5km/h,自行车约5m/s,火车约30m/s,汽车约30km/h,光速约30万km/s,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速度约7km/s左右。

5.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在生活和初中物理中经常遇到各种运动形式,如汽车行驶、下落的苹果、运动员在跑道上的起跑、跳高运动员越杆、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旋转、百米赛跑等。

6. 平均速度:用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速: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用340m/s来表示。

声速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5.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6.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注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把噪音放在口袋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是在大脑里(可通过捂住耳朵、头盔等实现)。

我们常看到一些头盔上有风扇状的垫片是用来减弱汽车喇叭的声音对人耳的干扰,这就是用阻碍传声的办法来减弱噪声。

7. “噪声污染”成为当今社会四大污染之一。

第三章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释作图要注意三线箭(光屏、法线、入射光线),两角(入射角和反射角),一面(反射面)缺一不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运动的分类及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述:(1)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速度为常量,可用等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

(2)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需要用到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上运动,速度大小为常量,速度方向不断改变,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速度大小不断增加,可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1)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可以用向量表示,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2)物体的速度和速度变化: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导数,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当速度大小为常量时,称为匀速运动;当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时,称为变速运动。

(3)物体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导数,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当加速度大小为常量时,称为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时,称为变加速运动。

(4)物体的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作用和分析1. 力的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述:(1)接触力:物体之间接触的力,例如摩擦力、弹簧力等。

(2)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行星运动等。

(3)电磁力: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静电力、磁场力等。

(4)核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核反应、核聚变等。

2. 力的作用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力进行作用和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就会有运动状态的改变,这个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F=ma。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基本量,如长度、面积、时间、速度、质量、力等。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有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平均速度公式v=Δs/Δt,平均加速度公式a=Δv/Δ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等。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能量、动能定理功是物体受力使其沿着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即W=Fs。

能量指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Ek=½mv²,W=ΔEk。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任何内部电、热、磁的机械结构,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是学习者前往更高阶学科不可或缺的基础。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一、物理基础知识
1.物理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国际单位制
3.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
4.数据的处理
二、机械运动
1.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等加速度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3.牛顿运动定律和相互作用
4.摩擦、将要倾覆和固定轴的情况下,物体如何保持平衡
5.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和功
三、热学知识
1.温度和热量的测量
2.相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描述理想气体变化的知识
四、光学知识
1.光、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2.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3.光的成像
4.色散和光的干涉
5.单一光源的衍射和多个光源干涉的现象
五、电学知识
1.带电物质、电场和电场力
2.环路定律和欧姆定律
3.电功和电功率
4.串联和并联回路
5.简易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
些基础知识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些知识承载着以后的物理学习。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始终保持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类及其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理学中的计量和单位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国际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三章:力、能量和动量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概念及其守恒规律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其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各种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方法第五章:运动和速度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运动轨迹的分类及其描述方式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遇到摩擦力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压力和浮力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强、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浮力、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物态方程及其应用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第九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区别及其状态方程第十章:光、声、电和磁光的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声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电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第十一章:电路基本知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和应用,逐步掌握物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应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垂直分力,分别沿着不同方向产生效果。

5.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6.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大小。

7. 压强的计算:压强可以通过力与面积的比值来计算。

第二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2. 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相等。

3.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浮力可以使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4.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5. 密度的计算:密度可以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计算。

第三章:机械能与动能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3. 动能的计算: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来计算。

4.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高度改变时所产生的势能。

6. 势能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判定1.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改变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2. 物体受力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第五章:功和机械能1. 功: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效果的量度。

2. 功的计算:功可以通过力与物 ** 移的乘积来计算。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运动和力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为零;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3.物体均匀运动时的物理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匀速运动时的位移和速度计算: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的计算。

4.力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和测量单位;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作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性质和分类、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弹力和重力: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浮力和压力: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浮力的应用:浮力对物体的压力的影响,物体浸泡在流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平衡;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的定义、压强和面积的关系。

6.能量和功: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功和功率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和功率的定义;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原理。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浮力和压力、能量和功等重要概念。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时(km/h)作为速度单位。

2、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这就是加速和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其中:Δv——速度变化量——米每秒(m/s);Δt——时间变化量——秒(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

3、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直线函数,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其中:v0——起始速度——米每秒(m/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t——时间——秒(s);v——结束速度——米每秒(m/s)。

4、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大小为9.8m/s²,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gt,下降距离公式:h=1/2gt²。

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介绍国际单位制(简称SI),并列举了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以及其他单位,如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同时介绍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并详细说明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并列举了其他单位,如小时(h)、分(min)。

同时,介绍了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区别了误差和错误。

二、运动的描述1、介绍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介绍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原则,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介绍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同时,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在20Hz到20kHz之间。

而高于20k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步调都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二、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S/t(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三、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波,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者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7m。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乐音是指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做乐音。

8、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四、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够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方法: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量程:—20—100℃;分度值:1℃;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使用方法: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继续吸收热量。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9、沸腾现象(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液体沸腾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继续吸收热量。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0、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生活中的“白气”、雾、露、水管“冒汗”、液氢、液氧、液化石油气等属于液化现象)11、升化和凝化现象(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碘、冰雕变小、“干冰”的舞台效应属于升华;冬天看到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雾凇等属于凝华)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五、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皮影戏”、“立竿见影”等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理解:(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方法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

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高中物理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

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1、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