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高二物理素养提升学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
4.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干涉现象的数学解释:理解干涉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掌握干涉条纹间距、半径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 实验操作技巧:掌握牛顿环实验、薄膜干涉实验等基本操作技巧,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干涉现象。
- 干涉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干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应用题:请举例说明干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干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防反射膜、彩虹膜、激光器、光纤通信等。
5. 综合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气体干涉现象。
答案:可以利用两个平行的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层作为干涉介质,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垂直照射在玻璃板上,观察和记录干涉条纹的分布和变化。
2. 请学生们思考并探究以下问题:
- 干涉现象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 干涉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声学、地震学等。
- 干涉现象与其他物理现象的联系和区别,如衍射、折射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报告,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干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拓展与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深入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相关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学术文章,以便对干涉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方面,我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为学生理解光的干涉现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复习阶段对之前学过的内容掌握得并不扎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干涉现象的理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2.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能够运用干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对干涉条纹间距、光强分布的理解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激光器、分束器、反射镜、光屏、滑动变阻器、单缝、双缝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光的波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干涉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介绍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过程。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干涉条纹间距、光强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干涉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光的干涉现象及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难点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实验2. 干涉条纹的特性:等距、对称、亮度3. 干涉条纹间距的计算:Δx = λ(L/d)4. 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双缝衍射5. 衍射条纹的特性:同心圆、不等距、亮度变化七、教学过程:1. 复习光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杨氏实验。
2. 讲解杨氏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
3. 分析干涉条纹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等距、对称、亮度特点。
4. 讲解干涉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间距、透镜焦距的关系。
光的干涉+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3光的干涉学习目标1. 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认识干涉条纹的特点.2. 知道相干光源的概念和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3. 能阐述干涉现象的成因及明暗条纹的位置和特点知识链接 波的干涉的条件 相同、 恒定、 相同 【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识别光的双缝干涉1.物理史实: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 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有利的证明了光是一种波.2.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干涉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 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 1和S 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叠加发生干涉.(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 的条纹.(3)单缝屏的作用:获得一个 (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4)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 上,又照射到双缝S 1、S 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 。
(称为分光法.) (5)决定条纹明暗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波长λ的 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相互加强,出现 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λ2的 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相互减弱,出现 条纹.3.光的干涉条件:两列光的 相同、 恒定、 相同。
能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称为 ,两个光源称为 ,例如双缝S 1、S 2。
【例1】.真空中,由两个不同光源所发出的两束白光落在同一点上,不会产生干涉现象.这是因为( )A.两个光源发出光的频率相同 B .两个光源发出光的强度不同C.两个光源的光速不同 D .这两个光源是彼此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变式1】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7.30×10-7 m ,屏上P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路程差为7.30×10-7 m .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任务二、会分析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1.推导过程(1)两个近似:①两缝之间距离 缝到屏的距离(d ≪l ),则ΔS 1S 2M 近似直角三角形;②当角θ 很小时,用弧度表示的θ 与它的正弦sin θ、正切tan θ,三者近似相等。
3.4波的干涉 (教案)——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4波的干涉〖教材分析〗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光的衍射做铺垫。
课本从实验演示、观察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入手得出结论。
无论是叠加还是干涉,为了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在实验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动画演示。
其中波的相干条件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是注意把握难度。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是波的叠加的结果。
科学思维∶通过对波的叠加及波的干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分析视频、演示实验,体会波的叠加规律及干涉规律,引导学生养生多观察、多思考乐于探究事物本质的学习习惯。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波的叠加分析,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波的叠加原理,了解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并学会利用干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的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波的叠加现象,波的干涉规律。
〖教学准备〗一大盆水、绳子。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平静的水面上,下落的雨滴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复杂而美丽的图案。
这种图案是怎样产生的?用一盆水来做演示。
二、新课教学(一)波的叠加以前你学过两个小球相遇,会发生碰撞,改变各自的运动状态。
问题:那两列波相遇,他们的运动状态会改变吗?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波相遇的情况,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比如你可以同时听到各种乐器的声音,电视可以接到各个电视台的广播节目等。
这一切事例,都表明不同的波会同时在介质中传播,在他们相遇后仍能保持各自原来的频率,波长,振幅和传播方向不变。
就像没有遇到其他波一样。
波的这个特性被称作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独立传播原理:相遇后仍能保持各自原来的频率,波长,振幅和传播方向不变。
用绳波来演示一下这个独立传播原理。
演示:观察波的叠加现象在一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在绳上分别产生相向传播的两列波。
观察两列波的传播情况。
现象:他们向对方传播,当他们在中间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播的形状和传播情况都和相遇前一样。
通过动画再一次演示一遍,加深印象。
4.3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3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展示图片: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雨后公路积水上面漂浮的油膜,也经常显现出彩色条纹。
提问:这些彩色条纹或图样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展示: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干波)相遇时,在某些区域振动加强,而在某些区域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与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
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光也应该能发生干涉现象。
怎样才能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呢?斯·杨的设计(二)光的双缝干涉演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
实验现象分析: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
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
振动加强的地方出现亮条纹,振动减弱的地方出现暗条纹。
什么时候出现亮条纹,什么时候又出现暗条纹呢?实验现象解读——亮纹在学生总结基础上逐一分析下图中的情况: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又经过相同的路程到达P点,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确信在P点激起的振动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故应出现亮纹,这一条亮纹叫中央亮纹。
取P点上方的点P1,从S1S2发出的光到P1点的光程差就不同,若这个光程差正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比如δ= S1-S2=λ,出现第一条亮纹。
屏上P1点的上方还可以找到δ= S1-S2=4λ的P2点,δ= S1-S2=5λ的P3点……等处的第四条、第五条……亮纹;在中央明纹P的下方可找到δ= S1-S2=λ的P1/点,δ= S1-S2=2λ的P2/点,δ= S1-S2=3λ的P3/点等处与中央明纹为对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n 条亮纹。
由此可以得出出现亮条纹的规律是什么?亮纹规律:22λ=δn,n=0、1、2、3……光程差是半波长的的偶数倍或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
4.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光第三节光的干涉教学目标: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2.知道决定干涉条纹间距的条件,认识出现亮条纹和暗条纹的位置特点。
教学重点:光的干涉现象,产生条纹的条件和条纹特点教学难点:发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回顾:全反射现象、条件、公式导入:如果两列相同的机械波的波峰传到同一地方这个地方的振幅会怎样?2.什么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光的衍射最明显?3.我们学过声波可以发生叠加那么光波可以发生叠加吗?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2.掌握决定干涉条纹间距的条件,熟记出现亮条纹和暗条纹的位置特点。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阅读课本90-93页内容,找到书中的知识点、重点、困惑点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阅读课本90-91页杨氏干涉实验部分①阅读实验如果光是一种波,具有波的特性,类比波的干涉,什么是光的干涉呢?②光的干涉条件是什么?如何获得相干光源?③有同学认为两列相干光叠加时,只有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才出现暗条纹。
请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④问什么生活中很少见到光的干涉现象呢?杨氏实验能证明什么?⑤总结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内容。
2.阅读课本92页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部分①通过阅读第一段,找到双缝干涉亮条纹产生的原因。
②通过阅读第二段,找到双缝干涉暗条纹产生的原因。
③通过阅读第三段,亮条纹和暗条纹间距的因素。
④通过阅读第四段,总结出整体亮暗条纹的规律。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①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隔离,及亮纹和暗纹相互间隔,这种现象成为光的干涉。
②两列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或两列光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
采用将一束光分为二的方法可获得相干光源,该方法成为分光法。
③不对,只要相遇处两列光振动方向始终相同,就出现亮条纹,只要相遇两列光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就出现暗条纹。
④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一般不同,即使是同一光源,它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也不一定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位差。
《第三章4波的干涉》学历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波的干涉》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波的干涉”,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波的干涉现象、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波的干涉概念,理解干涉现象的原理和条件,知道相干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波的干涉现象,学习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波的干涉概念、原理及相干波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记录,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探究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及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波动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波动现象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学习波的干涉做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波的干涉概念、原理及相干波的特点,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进行波的干涉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原理。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波的干涉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加深对波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6. 总结归纳: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波的干涉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结论等。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波的干涉知识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4光的干涉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4.3 光的干涉》一、教材分析①《4.3 光的干涉》是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学现象的重要部分,主要介绍了光的干涉现象,包括干涉的条件、干涉条纹的产生及干涉应用等内容。
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物理学基本原理与现代科技的紧密联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波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
③通过学习光的干涉现象,学生能够了解到光波的特性,并且可以进一步探讨光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④本节课需要结合实验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基本掌握了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基本知识,有利于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②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尚不熟悉,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提高学生对干涉现象的认识。
④部分学生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方面仍有困惑,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例子加深理解。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通过学习光的干涉现象,培养学生对光波动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理解能力。
②通过探讨干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③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加深学生对光波的理解。
2.科学思维①培养学生从干涉现象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②引导学生将光的干涉现象与其他光学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①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自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干涉条纹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③鼓励学生针对光的干涉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高二物理同步备课 4.3 光的干涉(教学课件)
新课讲授 (2)第一暗纹形成原因
S1 d
S2
P1 P
S1
P1
S2
d =λ/2
S1
P1
d
P1S1
S2
P1S2
P1
光程差d= λ/2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暗)
新课讲授 (3)第一亮纹形成原因
S1 d
S2
P2 P
S1
P2
S2
d =λ
S1
P2
P1S1
d
S2
P2
P1S2
光程差d= λ ,S1、S2在P2处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
新课讲授
三、薄膜干涉
2、应用
照相机的增透膜
新课讲授 增透膜厚度:
薄膜厚度
d
4
增透膜
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薄膜,当薄膜的厚度等于入 射光的在薄膜中的波长的1/4时,从薄膜前后两表面 反射回来的光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它们干 涉相消,减小了反射光的能量,增强了透射光的能 量,称为增透膜。
新课讲授
三、薄膜干涉
3.不同颜色的单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会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授
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r2-r1=dsinθ
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dx k
l
M
(k=0,1,2…)出现亮条纹,
亮条纹位置为: x k l
d
x l 相邻两个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d
新课讲授
x l
d
P1
新课讲授 (4)双缝干涉规律
光程差: s L1 L2
亮纹: s 2n
2
暗纹: s (2n 1)
光的干涉+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3 光的干涉教学分析本节课程属于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学生对双缝干涉现象的认识依赖于实验。
因此,成功地做好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是促使学生正确理解本节知识的关键。
这个演示实验最好在暗室里进行。
若在教室做此实验,应将四周的窗帘拉上,以确保看清干涉条纹。
在对光源的介绍上,教师只需要向学生说明要看到干涉现象,除了频率相同外,还要满足振动情况相同等条件,不提及相位差等概念,避免加重学生理解上的负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相干光源,知道光的干涉条件,知道杨氏干涉实验的设计原理。
(2)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认识双缝干涉图样的特征。
(3)知道光的路程差的概念,知道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和相邻两个亮(暗)条纹中心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4)知道薄膜干涉的原理并能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双缝干涉产生的条件,认识干涉图样的特征。
(2)理解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
(3)薄膜干涉的原理教学难点薄膜干涉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要通过观察来认识薄膜干涉条纹的特点,能依据干涉原理解释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构建模型解释蜡烛火焰在肥皂薄膜中所成的干涉图样。
要完成这一难点内容的学习,需要教师很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分组探究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激光光源、双缝、滤色片;激光干涉演示仪;酒精灯、食盐、火柴、铁丝圈、肥皂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上肥皂膜和油膜上的彩色条纹边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肥皂膜和油膜上的彩色条纹是如何形成?”学生讨论。
教师引出新课实验演示光的双缝干涉。
新课教学一光的双缝干涉教师课堂演示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若没条件做实验的学校也可利用多媒体辅助直接展示实验现象。
注意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明要看到干涉现象,除了频率相同外,还要满足振动情况相同等条件。
4.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光的干涉现象的定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在空间某区域内相遇区域内的光强度呈现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的现象。
4. 例题4:解释为什么在光的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束光波的相位差有关?
答案: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束光波的相位差有关,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反映了光程差的变化。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随着光程差的变化而变化。当相位差变化一个波长时,干涉条纹间距发生变化。因此,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束光波的相位差有关。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光的干涉现象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2)教学软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软件,如物理模拟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进行虚拟实验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实物模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双缝模型、衍射光栅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Hale Waihona Puke 的共享和监控。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光的干涉”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高二物理素养提升学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素养提升学案第四章光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目标]1.掌握双缝干涉测量波长的原理。
2.学会安装实验器材,并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测量光的波长。
【知识点探究】一、实验原理与方法1.实物原理如图所示,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
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
则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λ。
2.测量原理由公式Δx=λ可知,在双缝干涉实验中,d是双缝间距,是已知的;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以测出,那么,只要测出相邻两明条纹(或相邻两暗条纹)中心间距Δx,即可由公式λ=Δx计算出入射光波长的大小。
3.条纹间距Δx的测定甲乙如图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测量时先转动测量头,让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亮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左(向右)移动至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另一相邻亮条纹的中心对齐,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读数,再转动手轮,用同样的方法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可求出相邻两亮纹间的距离Δx=。
二、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米尺。
三、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安装仪器。
2.将光源中心、单缝中心、双缝中心调节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
3.使光源发光,在光源和单缝之间加红(绿)色滤光片,让通过后的条形光斑恰好落在双缝上,通过遮光筒上的测量头,仔细调节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撤去滤光片,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彩色条纹)。
4.加装滤光片,通过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同时调节手轮,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的读数,然后继续转动使分划板移动,直到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纹中心,记下此时手轮读数和移过分划板中心刻度线的条纹数n。
5.将两次手轮的读数相减,求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利用公式Δx=,算出条纹间距,然后利用公式λ=Δx,求出此单色光的波长λ(d仪器中已给出,l可用米尺测出)。
光的偏振激光高二物理素养提升学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
【温馨提示】(1)自然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成为偏振光。
3. 偏振现象的应用(1).摄影技术中的应用:摄影师在拍摄池中的游鱼、玻璃橱窗里的陈列物时,由于水面和玻璃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扰,景象会不清楚。
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转动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水面和玻璃表面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减弱反射光而使水下和玻璃后的景象清晰。
(2).偏振片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应用:汽车夜间行驶与对面的车辆相遇时,如遇远光灯引发炫目,极易引起车祸。
如果驾驶室的前窗玻璃和车灯的玻璃罩都装有偏振片,而且规定它们的偏振方向都沿同一方向并与水平面成45°角,可避免远光灯引发炫目,保证行车安全。
(3).立体电影:在每架放映机前装有一块偏振片,其透振方向互相垂直。
观众所戴的偏振眼镜的两只镜片透振方向互相垂直,且左眼镜片与左放映机前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右眼镜片与右边放映机前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
这样,左眼只能看到左边放映机放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边放映机放映出的画面,两眼看到的画面略有差别,因而产生立体感。
【典例1】(2023·广东韶关实验中学高二月考)1.关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但是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可以不相同B.偏振光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C.自然光透过一个偏振片后就成为偏振光,偏振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后又还原为自然光D.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是自然光【答案】BD【详解】A.自然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相同,故A错误;B.偏振光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故B正确;C.自然光透过一个偏振片后就成为偏振光,偏振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后不能还原为自然光,故C错误;D.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是自然光,故D正确。
4.3 光的干涉 学案—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0-93页,思考:1.红色激光双缝干涉条纹有什么特征?如何解释其中的明或暗条纹?2.写出干涉条纹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各字母的含义。
3.肥皂膜干涉实验中,观察者与光源在肥皂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什么光叠加而形成的干涉条纹?【学始于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堂案【合作探究一】观察杨氏干涉演示实验,观察条纹特征并解释现象。
练习1:教材94页题3干涉条纹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式:练习2:2.(多选)分别以红光和紫光先后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λ红>λ紫,在屏上得到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分别为Δx1和Δx2,则( )A.Δx1<Δx2 B.Δx1>Δx2C.若双缝间距d减小,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Δx增大D.若双缝间距d减小,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Δx不变【合作探究二】观察薄膜干涉演示实验,观察条纹特征并解释现象。
练习3:教材94页题4(先做后讨论)练习4:(多选)如图(1)所示是用干涉法来检查某块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红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红色滤色光片产生的,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甲所示,则说明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平整的B.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则厚玻璃板上表面有下凹的位置C.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则厚玻璃板上表面有上凸的位置D.若是用黄色滤色光片产生的黄色光做该实验,则干涉条纹变密练习5.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 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合作探究三】1801 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
1834 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 为单色光源,M 为一平面镜。
4.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主题:光的干涉[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包括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并提倡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基于思维探究的教学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突出在课堂教学中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点的探究式学习。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思考还给学生,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光的干涉》在光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光的本性展开探究,重走托马斯·杨对双缝干涉实验的设计思考,体会“十大最美实验”的魅力。
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本节教学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理论推演——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等一些列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本节课结束后的作业布置环节还设置了拓展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资料查找和在“开放实验室”里进行进一步研究。
从而完成大单元设计中的“项目式学习”的部分内容。
使深度学习落到实处!重点:光的双缝干涉条纹特征和产生条件难点:1.相邻两亮(暗)条纹中心间距与波长关系的推导。
2.解释薄膜干涉条纹成因。
重难点说明:光的干涉是机械波干涉知识在光学领域的延伸,二者的本质都是波的叠加。
因此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和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也为后续学习光的衍射打下理论基础。
相邻两亮(暗)条纹中心间距与波长关系的推导过程涉及到“合理近似”这一方法。
学生以前对这一处理方法没有太多接触,接受有一定难度。
薄膜干涉条纹成因解释是对波的叠加的进一步理解。
薄膜上的相干光是怎么来的?两列光将如何叠加?是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
重难点教学策略:光的干涉条纹特点和明暗条纹产生条件属于规律探究,可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理—理论认知”逐步推进的方式来解决,通过“类比迁移—模型演示—分析推理”,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明暗条纹产生条件,突出重点。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光的干涉 - 副本
光的干涉【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
2.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3.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体会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得到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
4.通过根据波动理论分析单色光双缝干涉,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探究知识的能力。
5.通过对光的本性的初步认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学习重点】双缝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
【学习难点】亮纹(或暗纹)位置的确定。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干涉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振动加强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振动减弱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学习(一)光的双缝干涉[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用激光器发出的红色光(平行光)垂直照射双缝,将干涉图样投影到教室的墙上,观察现象。
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出现_______________的干涉条纹。
结论:实验证明,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点的振动加强(明条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素养提升学案第四章光光的干涉【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认识光干涉条纹的特征。
2.了解薄膜干涉,了解其应用。
科学思维知道形成干涉的过程,体会干涉的条件,能判断条纹间距的变化。
科学探究经历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干涉图像及干涉现象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之美。
【知识点探究】知识点一光的双缝干涉1.物理史实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开始让人们认识到光的波动性。
2.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
(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3)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
3.决定条纹明暗的条件(1)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
(2)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
4.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1)亮条纹中心的位置:x=nλ(n=0,±1,±2…)(2)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λ。
【特别提醒】(1)双缝干涉的条件必须有相干光源,且双缝间的距离必须很小。
(2)杨氏干涉实验采用将一束光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
(3)用单色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4)若用白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
知识点二薄膜干涉1.不同位置的液膜,厚度不同,因此在膜上不同的位置,一束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了亮条纹;在另一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出现了暗条纹。
2.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可以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一层特定厚度的薄膜,增加光的透射或者反射,还可以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对镜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学平面的平滑度进行检测。
【特别提醒】(1)从液膜上观察的是从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眼睛与光源在膜的同一侧)。
(√)(2)用单色光照射液体薄膜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条纹。
(√)(3)肥皂液薄膜的干涉条纹是水平的。
【考点探究】考点1光的双缝干涉为什么会出现双缝干涉现象?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情境探究中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屏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通过单缝S后,又照射到双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
4.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振动方向相同。
实验中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
5.光的干涉原理光的干涉现象中虽然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或波谷与波谷叠加出现亮条纹,波峰与波谷叠加出现暗条纹,但仍遵循能量守恒的原则。
干涉现象只是光波能量的重新分配,暗条纹处光能量几乎为零,亮条纹处能量较强,存在光能量增强处并不是光的干涉产生的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光能量比较集中,而暗条纹处基本没有光能量传到该处。
【典例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
当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
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单缝S太窄B.单缝S太宽C.S到S1和S2距离不相等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答案】B【详解】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单缝的宽度应比较小,由题意知,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
故选B。
2.真空中,由两个不同光源所发出的两束白光落在同一点上,不会产生干涉现象。
这是因为()A.两个光源发出光的频率相同B.两个光源发出光的强度不同C.两个光源的光速不同D.这两个光源是彼此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答案】D【详解】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频率相同、性质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时才会产生干涉现象,两束白光落在同一点上,不会产生干涉现象,是因为它们的频率不同,这两个光源是彼此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2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如图所示是几种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请问:几种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1)单色光干涉时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相等吗?(2)用不同颜色的光做干涉实验时干涉图样完全一样吗?1.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条纹间距是指相邻亮条纹中心或相邻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
由数学知识可得条纹间距公式为Δx=λ,其中l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为双缝间的距离,λ为入射光的波长。
2.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1)亮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
即:|P S1P S2|=kλ=2k·(k=0,1,2,3…)k=0时,P S1=P S2,此时P点位于光屏上的O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为亮条纹的级次。
(2)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P S1P S2|=(2k1)·(k=1,2,3…)k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3.单色光的干涉图样: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
4.白光的干涉图样: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条纹是白色的。
这是因为:(1)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2)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大,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命题角度1】干涉图样分析【典例2】3.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图乙为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图丙为换用另一种颜色的单色光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丙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增透膜的最小厚度:增透膜厚度d=(k=0,1,2,3…),最小厚度为。
(λ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强度几乎为零,而其他波长的光并没有完全抵消,所以增透膜呈现淡紫色。
【典例4】5.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甲所示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变疏B.变密C.不变D.消失【答案】A【详解】光照射到一个位置,在楔形模的上下两个面发生两次反射,叠加后形成干涉图样,厚度的两倍为光程差,光程差相同的点构成同一条亮(暗)条纹,当抽去一张纸片后,相同的厚度间隔变疏。
故选A。
【同步训练】6.如图所示,利用单色光照射透明标准板来检查平面N的上表面的平滑情况,观察到现象如图乙所示的条纹中的A和B的情况,这说明()A.N的上表面A处向上凸起B.N的上表面B处向上凸起C.N的上表面A处向下凹陷D.N的上表面B处向下凹陷【答案】BC【详解】AC.A处所在的条纹是同一条纹,若为直线,则说明该处同一水平线,线上各点对应的空气层厚度都相同,但实际上A处条纹向左弯曲,意味着后一级条纹(图中白色条纹)提前出现,可见平面N的上表面的A处所对应的空气层厚度与后一级条纹对应的空气层厚度相同,而后一级条纹本来对应的空气层厚度比前一级大,可见A处向下凹陷,才能实现该处空气层厚度与下一级条纹对应的空气层厚度一样,故A错误,C正确;BD.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同一条明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同;从弯曲的条纹可知,B 处应该在同一条纹上,厚度相同,但现在推迟出现条纹,说明平面N的上表面B处向上凸起,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江西新余一中2020高二下月考)7.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为第二条亮条纹,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再做实验(其他不变)时,则第二个亮条纹的位置A.仍在P点B.在P点上方C.在P点下方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亮条纹【答案】C【详解】ABC.频率增大,则波长变小,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可知,相邻条纹的间距变小,则第二条暗纹的中点在P点的下方.故AB错误,C正确;D.当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则波长变小时,出现明(暗)条纹的间距宽度变小,若将屏向双缝方向远离一些即可看到第二个亮条纹的位置,故D错误.故选C.(2023山东泰安模拟)8.如图,将水平面上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使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倾角θ很小的劈形空气薄膜,光从上方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中心位置或暗条纹中心位置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由此可以判定在垂直水平面的入射光不变的情况下,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x∆与倾角θ(单位为rad)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D【详解】设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中心位置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为d,根据几何关系可得由于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又倾角θ很小,则有可得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单色光双缝干涉形成的条纹有什么特点?2.明暗条纹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干涉条纹的间距大小的表达式是什么?【知识拓展】镀膜眼镜地处高原的雪山上,紫外线和绿光都很强烈,它们对人眼有很大的危害。
用什么办法削弱它们呢?人们利用蒸镀的方法,使眼镜片覆盖一层薄薄的氟化镁薄膜,适当地掌握这个薄膜的厚度,使紫外线和绿光在薄膜的两个反射面上反射以后,均产生干涉加强。
因此,绿光和紫外线在反光中的比例加大,透过镜片的比例自然就减少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弱得多了。
为了同时使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得到反射加强,常常把两种不同的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制成多层干涉滤光膜,这就是多层干涉滤光片,它比单层滤光片的效果更好。
薄膜的厚度、所选择的材料要根据反射加强的波长而定。
眼镜片上的这层薄薄的干涉滤光膜就像一对忠实的门卫,它们防守着大门,把伤害眼睛的光拒之门外,使眼睛能够长时间地正常工作。
问题1.镀膜眼镜能保护眼睛的原理是什么?2.镀膜眼镜的反射面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