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期间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课程开发

合集下载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名称:中国地图上的家乡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区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

2. 我国的主要地理区域。

教学难点:1. 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2. 如何根据地图判断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1. 地图教具: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方地图。

2.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地理知识图片。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都有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图形,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二、讲授新课1. 认识中国地图-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讲解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地图,尝试识别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

- 教师提问:中国地图上有哪些地理区域?它们分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地图上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地理区域。

2. 了解家乡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家乡在哪里?它在哪个地理区域?-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相应的地方地图,帮助学生确认家乡的位置。

- 教师提问:你家乡的气候、地形、文化等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国家和省份。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2. 收集家乡的地图,并制作成小册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地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和我国的主要地理区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

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思索、探求知识的空间,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采用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

各地学校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与地理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开发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来促进乡土地理教学,这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它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是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个性化、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过程。

而这一过程,往往通过结合乡土地理资源来实现的。

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滑坡、地震、泥石流。

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及地位,环境污染的种类、现状、影响和防治,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的格局及变化,著名学者的重要理论及其意义。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贵州顶效开发区中学李和勇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基础上,立足乡土,通过乡土化案例,开发既符合新地理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让乡土融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教材变成开放的教材。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总和。

地理分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主要有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讲义、导学案、课件、地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室等;校外指学校附近、学生家乡可进行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场所,有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主题(地质、湿地、森林)公园、工厂、地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等。

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当重视乡土地理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

一、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观早在《奏定中小学堂章程》的“地理要义”中写道:“尤当先讲与乡土有关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先自学校附近指示其方向子午、步数多少、道里远近,次及于附近之先贤祠墓、近处山水,间亦带领小学生寻访古迹为之解说,俾其因故事而记地理……”。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他的代表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强调“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第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乡土地理调查活动既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地理课程的理念,又能使地理课堂真正精彩。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要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课程实施建议:地理教师要在深入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要改变把地理教材作为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地理课堂教学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在课程目标中又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这一流行的教材编写方法。

这种方法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实践能力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所以高中地理课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以便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如何加强乡士地理案例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促成情感共鸣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例如,在讲《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章节中时,教材以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的案例来“说明地理位置和交通对城市等级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本学期地理教师支教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讲授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地貌、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2. 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2. 开展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手段
1. 制定教学课件,包括地理知识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2. 准备地理实验器材和相关教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
1. 组织定期的地理学科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六、教学安排
1. 每周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合理安排地理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2. 配合学校其他支教老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七、其他工作
1. 积极参与学校的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2. 参加学校和地方组织的地理教学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

支教地理典型教案范文模板

支教地理典型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掌握地理地图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 学习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理地图的识别和使用。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

2. 教学难点:- 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地理是什么吗?地理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二)新课讲授1. 地理地图的识别和使用- 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

- 讲解地图的符号、比例尺、方向等基本要素。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识别和使用地图。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 演示GIS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录入、查询、分析等。

- 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GIS操作练习。

(三)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考察。

- 指导学生观察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现象。

- 引导学生分析考察结果,总结地理特征。

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考察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现象,培养地理素养。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家乡的地理资料,制作一份简单的地理报告。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共8页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共8页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一、问题的提出案例是包含问题和情境的真实而典型的事例。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景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法。

地理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地域覆盖广,适用性强,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

但很多时候学生对案例的地理背景比较陌生,要花大量时间来了解背景知识,冲淡了地理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来自身边、来自生活的乡土教学案例,地方色彩浓郁、内容鲜活,对激发学习兴趣、形象解读地理原理、降低学习难度、突出对地理原理和方法的把握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多渠道收集、选编乡土地理案例。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属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范畴。

新课程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地理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发内容上,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

提倡“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以及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苏州地处长三角腹地,环境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迅速、吸引产业投资最多的地区,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

笔者以苏州市(主要指我校所在的苏州市区,兼及苏州大市范围,包括下辖的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为例,进行了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取得如下经验供借鉴。

利用乡土案例探究,发展地理思维(杨玉华)

利用乡土案例探究,发展地理思维(杨玉华)

利用乡土案例探究,发展地理思维杨玉华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案例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相信大多数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地理教师有这样的体会。

受此启发,我选取当地典型地理案例辅助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主动进行地理探究式学习,而且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地理情感,主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方面,有着比选用其他地区案例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的效果。

一.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选择激励源,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十分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地理问题,并形成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主动形成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家乡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每当提起家乡的地理知识,大家会倍感亲切,也很想知道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析、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

因此,善于引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探索地理问题的状态。

例如:学习“工业区位选择”时,在上课伊始,即提出如下问题:本市的“麦当劳西餐厅”,为何开设在市区学宫街与大观街的十字路口?而且市区有新城和旧城多条街道,为何“麦当劳西餐厅”却仅此一家呢?还没等老师设计的问题表述完毕,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思维已被激活,而且大多数学生喜爱品尝该餐厅的食品,一经提起即兴奋起来,课堂自主性学习气氛随即空前高涨,大家七嘴八舌争相发言,自然进入问题的探究。

教师因势利导,设计由浅入深多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交流然后分组总结发言。

此类案例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1)描述本市“麦当劳西餐厅”分布的地理位置。

(2)根据观察,归纳“麦当劳西餐厅”的主要消费群体,分析该地区经营“麦当劳西餐厅”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本市增设“麦当劳西餐厅”可行吗?只见每个学生都自主参与讨论,提供自己的认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看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使学生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一、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意义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展地理课程教学。

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丰富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对本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研究,可以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本地区的地理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二、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和手段。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实地考察与调查。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现状和特点。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环境,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图像资料的利用。

将图像资料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可以利用卫星影像、地理地图等图像资料,展示本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地理现象。

3.本地区特色活动的开展。

利用本地区的特色活动,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等,开展相关的地理教学活动。

乡土地理活动课程设计

乡土地理活动课程设计

乡土地理活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人文风情。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家乡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照片等工具,收集、整理和展示有关家乡地理信息。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乡土地理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性活动。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关联教材《地理》中关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内容。

- 家乡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 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活的影响2. 分析家乡自然资源与人文风情,关联教材中关于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章节。

- 家乡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介绍与传承3. 探讨家乡发展优势与问题,结合教材中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

- 家乡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分析- 家乡面临的发展问题和环境保护挑战4.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关联教材中地理实践、地图使用等内容。

- 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小组合作完成家乡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5. 家乡地理知识竞赛与分享,结合教材中地理知识问答、展示交流等内容。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设计(3篇)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掌握乡土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3)熟悉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地理资源。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地理现象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乡土地理概述(1)乡土地理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2)乡土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自然地理环境(1)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2)家乡的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

3. 人文地理环境(1)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民俗风情;(2)家乡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人口分布等。

4. 地理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家乡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2)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提前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2)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特定主题的研究;(3)教师发放相关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

2. 实践阶段(1)实地考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地理现象;(2)访谈调查:与当地居民、专家等进行访谈,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3)资料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3. 汇报阶段(1)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3)学生互评,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4. 总结阶段(1)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强调乡土地理的重要性;(2)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学习成果;(3)教师批改实践报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实地考察、访谈调查、资料整理等;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践报告、成果展示等;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4.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大学生支教地理教案

大学生支教地理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教室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关于家乡地理的PPT或手抄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家乡的地理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地理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

三、小组展示1. 各小组展示PPT或手抄报,分享家乡的地理特点。

2.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的地理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地理认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家乡的地理特征,大家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家乡地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

2. 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制作宣传海报。

三、展示交流1. 各小组展示宣传海报,分享解决方案。

2.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提出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强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家乡的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变化,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支教地理教案

支教地理教案

支教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支教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支教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 帮助学生了解支教地理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对支教地理教育的兴趣和热情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教学内容:1. 支教地理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 支教地理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支教地理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支教地理教育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支教地理教育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支教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支教地理教育案例,让学生了解支教地理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探索欲望。

4. 活动设计:设计支教地理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支教地理考察、支教地理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支教地理教育的乐趣和意义。

5. 总结反思:总结支教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对支教地理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支教地理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包括观察、记录、分析等方面。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支教地理教育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支教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达到教学目标。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作者:王晨光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06期一、问题的提出案例是包含问题和情境的真实而典型的事例。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景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法。

地理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地域覆盖广,适用性强,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

但很多时候学生对案例的地理背景比较陌生,要花大量时间来了解背景知识,冲淡了地理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来自身边、来自生活的乡土教学案例,地方色彩浓郁、内容鲜活,对激发学习兴趣、形象解读地理原理、降低学习难度、突出对地理原理和方法的把握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多渠道收集、选编乡土地理案例。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属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范畴。

新课程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地理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发内容上,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

提倡“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以及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苏州地处长三角腹地,环境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迅速、吸引产业投资最多的地区,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

乡土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体验式课堂开发与实践

乡土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体验式课堂开发与实践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乡土”范围可以指本地区、本市地理,也可以指本省、本自治区地理。

本文中的乡土主要以地市级为主,因地市级范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辖内的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更加有针对性。

乡土元素起源于本乡本土,是当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代表。

它不仅指当地天然生成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体现自然特色;也包括反映乡土文化特征的人文环境,如聚落、农业、工业、旅游、交通等,蕴含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

体验式教学,其主要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从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罗杰斯等人的理论而形成学习框架。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成果,最后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支架式教学,该理论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三种状态,即“实际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旨在让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上升到“潜在发展水平”,在这段未知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任务分解,通过支架中的协作、会话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内化新的知识。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一、(一)研究指向1.从乡土视角出发,通过体验式教学理论来构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情境,开拓课堂空间将乡土元素融合教材知识,并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来开展,通过不同主题与活动形式,对不同特点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相联系,旨在开发一个体验式的地理教学空间。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针对特点主题与问题,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迁移与对比,通过知识基础进行再加工,结合乡土环境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方式让学生积累的地理知识方法、形成的地理能力、意识与情感,并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用地理学的态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支教教学方案

地理支教教学方案

地理支教教学方案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Teaching汇报人:JinTai College地理支教教学方案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支教地理教案:地理支教教案一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情况和课时安排,我将通过一节课的时间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接受性和课堂趣味,授课过程中将有一些PPT的展示和互动环节,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地理知识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第一环节: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地理概况,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的简单概况并在地图上指认位置配有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加刻的印象以及将中国的长江黄河走向在地图做出展示。

(这一环节预计时间为10分钟左右)2第二环节:结合上一环节内容简单介绍一下重庆的地理概况,如重庆的山川河流,重庆的民俗风俗。

选取重庆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并配以图片展示,如长江,嘉陵江,朝天门,磁器口,解放碑等景观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穿插一些互动活动,比如准备一些重庆的景观图片让同学们猜,猜对的'我会给一些奖励。

(这一环节预计时间为15分钟)3第三个环节:异域风情,世界各国之旅。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英国、埃及、澳大利亚,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解说介绍给同学们。

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英国的白金汉宫,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亚的袋鼠。

使同学们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收获一些地理知识。

(这一环节预计10分钟)4、最后一个环节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授课主线是地理知识,同时也隐含着一些生活常识。

最后鼓励同学们努力认真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忽视任何科目。

(这一环节5分钟左右)概述一:中国概况1中国版图介绍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3个省2自然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黄土内蒙古云贵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四大盆地: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四川二:重庆地理概况1、自然景观:长江、嘉陵江、三峡等2、人文景观:朝天门,磁器口,解放碑等三:异域风情,世界各国之旅。

乡土文化课程设计支教

乡土文化课程设计支教

乡土文化课程设计支教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能够识别和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并培养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乡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乡土文化在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进行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够运用访谈、等方法收集乡土文化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乡土文化观,积极参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乡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乡土文化在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乡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介绍乡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民间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技艺等。

2.乡土文化在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乡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角色,以及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价值。

3.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讨乡土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乡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乡土文化在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乡土文化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章节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乡土文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乡土文化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播放乡土文化相关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乡土文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教期间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课程开发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528415
一、开发背景
“乡土之道里建置、附近之山水以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作为乡土地理内容,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所在区域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
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生活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
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
战场,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

而案例教学近年来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它是实现
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便于帮助学生透过地理
现象掌握地理原理。

基于上述考虑,本人选择了在支教学校(四川甘孜道孚中学)开发乡土地
理教学案例研究。

通过乡土地理案例,开展本土化地理教学,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
学习兴趣,增强地理核心素养。

二、案例主旨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开发有两个重点:一是如何选取合适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乡土地
理素材;二是如何将这些地理素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

我们的乡土地理素材选取的地理尺度
范围定在道孚县内,将道孚县内乡土地理素材编辑成教学案例,通过替换、补充、对比分析
教材中的教学案例,降低教学难度,体现地理知识实践性。

三、筛编事项
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案例教学,要注意教学案例的筛选与编辑。

乡土地理素材要具有鲜明
的乡土特色,且要具有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要能反应区域的发展变化。

案例教学编写时,
要精炼案例材料,做到不废话,能全面表述观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难易结合,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四、案例设计及教学过程
以“中国藏民居之都——道孚”为例。

材料一:道孚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
平均海拔3245米。

民居房屋总结构,上为穿头木架通柱、双梁双檩双挂条,地扦锁脚井字
形屋架,极为严密,防震抗震性特强。

材料二:道孚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绝的建筑
艺术著称于世。

平屋顶、层为片石,上层为木质结构。

传统的民居内部为纯木材,多以当地
木材为主要建材。

材料三:道孚民居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区,四周高山耸立。

设问1:道孚民居建造过程中考虑防震抗震性的原因。

设计意图:道孚县位于断裂带上,多
地震灾害。

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生活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通
过对该设问的思考,加深了对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地质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道孚的区域定位,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对民居适应环境要求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设问2:分析道孚民居平屋顶、纯木材结构的可行性。

设问意图:平屋顶、纯木材结构都与
当地气候条件相关。

道孚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加之民居多分别在沟谷中,周围有高山环
绕阻挡水汽,年降水较少。

该小问通过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深了学生人地协调关
的认识。

知识拓展: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为木造建筑,屋顶以茅草
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下图)。

合掌造朝向东、西两侧的墙壁厚度大,坡度也很大,并向下延伸接近地面。

设问3:分析合掌造东、西两侧墙壁厚度大、坡度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入日本合掌造民
居建造,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全面地发展地理思维,分析不同
区域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设问4:分析道孚传统民居多以当地木材为建筑材料的原因。

设计意图:道孚山地地形较多,林业资源丰富。

以当地木材为原料,就地取材便,且木材质量好。

地理位置与地形影响当地
的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发育,整个思维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特征。

通过这个设问可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设问5:分析道孚民居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区的原因。

设计意图:道孚地区地势起伏大,
山地多,平地少。

加之寒冷的高原气候,让道孚的耕地多分布在低矮的谷地地区。

民居分布
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一是方便农耕活动,二是利于保暖。

该设问强调人地协调观。

设问6:发散思维,从以下两问中选择一问回答,1.试分析继续以当地木材为原料建造民居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试分析道孚民居建在沟谷低地可能遇到的危害。

设计意图:道孚民居的建造砍伐了大量树木。

如果继续砍伐,导致植被破坏,会诱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道孚处于断裂带,地质构造不稳定,加上多山,地势起伏大,多地质灾害发生。

建造在沟谷低地的房屋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也容易受影响。

该设问帮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理解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的辩证观。

同时事物的发展与人类活动的需求密切相关,强调人地协调发展。

五、效果评估
乡土地理素材的案例教学,开放互动,提升课堂活跃度,可综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都能多层次的训练;更能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素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若能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的课程资源,则有助于新课改下地理课堂的革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