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技术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肌力训练(下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_图文ppt课件

运动学概要
髋部肌群的运动学概要 前屈: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
张肌收缩引起 后伸: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
半腱肌收缩引起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和臀
大肌上部纤维收缩可使髋外展 内收: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
和大收肌同时收缩可使髋关节内收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髋外展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者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上手放在髂前上棘处固定
骨盆,下方手放在大腿远端外侧并向内侧施加阻力。 如果膝关节无疼痛,下方手也可放在外踝处并向内侧 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展髋。 注:上述方法也可以在侧卧位进行。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髋内旋或外旋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髋关节外旋/内旋位。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坐立在训练侧床边,外旋时一手放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髋部肌群---内侧群
位于大腿内侧,共有5块,列为3层: a.浅层由外上向内下依次为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 b.中层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为短收肌; c.深层在长收肌、短收肌的深面,为大收肌。
髋部肌群的运动学概要 前屈: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
张肌收缩引起 后伸: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
半腱肌收缩引起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和臀
大肌上部纤维收缩可使髋外展 内收: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
和大收肌同时收缩可使髋关节内收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髋外展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者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上手放在髂前上棘处固定
骨盆,下方手放在大腿远端外侧并向内侧施加阻力。 如果膝关节无疼痛,下方手也可放在外踝处并向内侧 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展髋。 注:上述方法也可以在侧卧位进行。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髋内旋或外旋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髋关节外旋/内旋位。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坐立在训练侧床边,外旋时一手放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髋部肌群---内侧群
位于大腿内侧,共有5块,列为3层: a.浅层由外上向内下依次为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 b.中层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为短收肌; c.深层在长收肌、短收肌的深面,为大收肌。
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PPT课件

3 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
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
越明显
16
训练适应
No Image
No 运动训练与人体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的变化相适应, 这种适应性的获得是训练效果取得的体现
(一)训练适应的概念
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特性发生适应变化
Image 的现象,称为训练适应 (二)极力训练的适应
No 短期力量训练后,肌肉体积不增大而力量增加,神 经适应性在这种形式的力量增长中起作用。且一般 运动员对其作用要比高水平运动员敏感 另外,力量训练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原因是骨
Image 骼肌快肌纤维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要获得最 佳力量训练效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具备高比例的快 肌纤维
19
肌肉壮大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肌丝滑行
7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网膜[Ca2+]↓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
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运动疗法的主要内容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3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兴奋收缩偶联 能量供应体系 运动性疲劳 超量恢复原理 训练适应性
肌力训练技术ppt课件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者身旁,一手托住患者的 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前臂。
◆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情 况决定给与助力大小,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 助前屈肩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 练侧上肢,不予前屈肩关节助力。
编辑版pppt
62
训练方法
肩前屈肌群: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伸肘。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
闭链:远端闭合,接触墙面、地面或桌 面。肢体多关节协调活动。
编辑版pppt
11
编辑版pppt
12
Ⅰ型肌纤维与Ⅱ型肌纤维
Ⅰ型:红肌,慢肌,肌红蛋白含量较高,耐力 与慢肌纤维百分比呈正相关。小负荷训练时首 先参与工作。为了增强慢肌的代谢能力,必须 进行小强度的训练
Ⅱ型:白肌,快肌,收缩蛋白含量较高,肌肉 力量 与快肌百分比呈正相关。大负荷训练时, 快肌纤维参与工作。为了增进快肌的代谢能力, 必须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难点: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编辑版pppt
3
基本概念***
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又称绝对肌力。
耐力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
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 的能力。(次数或时间)
编辑版pppt
4
肌肉收缩的形式***
◆方法: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助外展肩关节, 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 外展肩关节助力。
编辑版pppt
64
训练方法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90º, 前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肱骨远端 外侧向内施加阻力,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掌 侧,以保持稳定。
◆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情 况决定给与助力大小,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 助前屈肩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 练侧上肢,不予前屈肩关节助力。
编辑版pppt
62
训练方法
肩前屈肌群: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伸肘。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
闭链:远端闭合,接触墙面、地面或桌 面。肢体多关节协调活动。
编辑版pppt
11
编辑版pppt
12
Ⅰ型肌纤维与Ⅱ型肌纤维
Ⅰ型:红肌,慢肌,肌红蛋白含量较高,耐力 与慢肌纤维百分比呈正相关。小负荷训练时首 先参与工作。为了增强慢肌的代谢能力,必须 进行小强度的训练
Ⅱ型:白肌,快肌,收缩蛋白含量较高,肌肉 力量 与快肌百分比呈正相关。大负荷训练时, 快肌纤维参与工作。为了增进快肌的代谢能力, 必须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难点: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编辑版pppt
3
基本概念***
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又称绝对肌力。
耐力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
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 的能力。(次数或时间)
编辑版pppt
4
肌肉收缩的形式***
◆方法: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助外展肩关节, 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 外展肩关节助力。
编辑版pppt
64
训练方法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90º, 前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肱骨远端 外侧向内施加阻力,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掌 侧,以保持稳定。
肌力的训练PPT课件

肌力的训练
1
肌力的定义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力的训练原则 肌力的训练方法 肌力的评估
2
一、肌力的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 肉骨骼系统负荷下,肌肉为维持姿势、 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 力。
3
二、肌的分类
肌
原动肌
拮抗肌
协同肌
4
⒈原动肌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 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 ⒉拮抗肌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 ⒊协同肌 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 肌或肌群。
45
七、肌力的评估
肌力评定
常用的技术就是徒手肌力检查(MMT) MMT分为0-5级,共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代表符号(zero,O) 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躯体运动,代表符号 (trace,T)正常1 0% 2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在无重力条件下进行全关 节活动,代表符号(poor,P)正常25% 3级:肌肉收缩可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代表 符号(fair,F)正常50% 4级:肌肉收缩可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阻力,代 表符号(good,G) 正常75% 5级:肌肉收缩可使肢体抵抗重力和充分阻力,代 表符号(normal,N)正常100%
26
注意:训练中一定不要出现过度疲劳, 因过度疲劳对较弱的肌肉是有害的, 因此训练中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 度疲劳就应停止训练。
27
过度疲劳的表现:运动速度减慢,运 动幅度下降,肢体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动作,或主诉疲乏劳累。 另外,在肌力增强训练后,却反而出 现了肌力下降的现象,也往往意味着 前段的训练强度过大,肌肉出现了过 度的疲劳。
肌肉的力量是全体肌纤维收缩力量的 总和,所以肌力大小与肌肉的生理横 截面积成正比,肌纤维数量越多,肌 纤维越粗,肌肉的横截面积就越大, 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越大。
1
肌力的定义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力的训练原则 肌力的训练方法 肌力的评估
2
一、肌力的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 肉骨骼系统负荷下,肌肉为维持姿势、 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 力。
3
二、肌的分类
肌
原动肌
拮抗肌
协同肌
4
⒈原动肌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 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 ⒉拮抗肌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 ⒊协同肌 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 肌或肌群。
45
七、肌力的评估
肌力评定
常用的技术就是徒手肌力检查(MMT) MMT分为0-5级,共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代表符号(zero,O) 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躯体运动,代表符号 (trace,T)正常1 0% 2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在无重力条件下进行全关 节活动,代表符号(poor,P)正常25% 3级:肌肉收缩可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代表 符号(fair,F)正常50% 4级:肌肉收缩可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阻力,代 表符号(good,G) 正常75% 5级:肌肉收缩可使肢体抵抗重力和充分阻力,代 表符号(normal,N)正常100%
26
注意:训练中一定不要出现过度疲劳, 因过度疲劳对较弱的肌肉是有害的, 因此训练中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 度疲劳就应停止训练。
27
过度疲劳的表现:运动速度减慢,运 动幅度下降,肢体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动作,或主诉疲乏劳累。 另外,在肌力增强训练后,却反而出 现了肌力下降的现象,也往往意味着 前段的训练强度过大,肌肉出现了过 度的疲劳。
肌肉的力量是全体肌纤维收缩力量的 总和,所以肌力大小与肌肉的生理横 截面积成正比,肌纤维数量越多,肌 纤维越粗,肌肉的横截面积就越大, 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越大。
肌力PPT课件

练目标和重点。
中长期计划
根据个人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 中长期训练计划,以确保持续的
训练效果和进步。
调整与改进
根据实际训练效果和个人情况, 适时调整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
的效果。
训练效果的评估
定期评估
在训练过程中定期评估肌力水平,如每两周或每 月进行一次评估。
记录与对比
记录每次评估的结果,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及 时发现进步和不足。
减轻脊柱压力
强壮的肌肉可以提供更好 的支撑和保护,减轻脊柱 压力,预防脊柱相关疾病 。
03 肌力训练的方法
等长训练
总结词
等长训练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产生张力,不发生明显缩短 或延长。
详细描述
等长训练主要用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尤其适用于关节受 限或无法进行其他类型训练的情况。在等长训练中,肌肉收 缩产生的力与阻力相等,因此不会改变肌肉长度,但肌肉内 部的张力会增加。
02
改善身体协调性
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使运动更 加流畅、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03
提高运动速度
强壮的肌肉可以提供更快的收缩和放松速度,从而提高 运动速度和反应时间。
预防运动损伤
增强关节稳定性
肌力训练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的 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 支撑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04 肌力训练的计划与实施
训练计划的制定
目标设定
明确肌力训练的目标,如增加肌肉力 量、改善肌肉耐力、塑造肌肉形态等 。
训练频率和时间安排
确定每周的训练次数和每次训练的时 间,确保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训练内容规划
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如抗 阻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并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中长期计划
根据个人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 中长期训练计划,以确保持续的
训练效果和进步。
调整与改进
根据实际训练效果和个人情况, 适时调整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
的效果。
训练效果的评估
定期评估
在训练过程中定期评估肌力水平,如每两周或每 月进行一次评估。
记录与对比
记录每次评估的结果,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及 时发现进步和不足。
减轻脊柱压力
强壮的肌肉可以提供更好 的支撑和保护,减轻脊柱 压力,预防脊柱相关疾病 。
03 肌力训练的方法
等长训练
总结词
等长训练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产生张力,不发生明显缩短 或延长。
详细描述
等长训练主要用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尤其适用于关节受 限或无法进行其他类型训练的情况。在等长训练中,肌肉收 缩产生的力与阻力相等,因此不会改变肌肉长度,但肌肉内 部的张力会增加。
02
改善身体协调性
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使运动更 加流畅、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03
提高运动速度
强壮的肌肉可以提供更快的收缩和放松速度,从而提高 运动速度和反应时间。
预防运动损伤
增强关节稳定性
肌力训练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的 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 支撑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04 肌力训练的计划与实施
训练计划的制定
目标设定
明确肌力训练的目标,如增加肌肉力 量、改善肌肉耐力、塑造肌肉形态等 。
训练频率和时间安排
确定每周的训练次数和每次训练的时 间,确保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训练内容规划
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如抗 阻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并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肌力训练讲课PPT课件

第12页/共32页
4、肌肉训练的方法
根据肌肉收缩的方式分
等长收缩 (静态)
等张收缩(动态) 向心收缩 收缩
、离心
根据是否施加阻力分
抗 阻 运 动 : 等 长 、 等 张 和 等 速 运 动 ( 外 加 阻 力 ) 非 抗 阻 运 动 : 主 动 运 动 和 主 动 助 力 运 动 ( 抗 自 身 阻 力 )
第3页/共32页
肌力、肌耐力与爆发力
肌力-----最大力量
抗 阻 产 生 的 力
肌耐力-----连续力量
持 续 收 缩 时 间 的 长 度 反 复 收 缩 次 数 的 多 少
爆发力-----快速力量
快 速 发 力 力 量 与 速 度肌耐的力结 合
肌力
肌肉 性能
爆发力
第4页/共32页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
摘要
基本概念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第1页/共32页
肌力概念
台湾:某一肌肉或肌群,对抗阻力,以最大能力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力 大陆:肌肉主动/随意收缩产生的力量。
结合:肌肉主动/随意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
第2页/共32页
肌力训练
设计不同的训练动作,由个人的体重、 器械或其它的设备为负荷,以增强肌 力、肌耐力、爆发力为主要目标的训 练方式
当10RM 增加至15RM时,再重新增重至 10RM或每周重新测定10RM
第28页/共32页
4、5等速训练
晚期康复 速度恒定,顺应性阻力 提供最大阻力 作为运动员重新获得功能性活动的标准 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
第29页/共32页
特殊的肌力训练技术
核心肌群:从肩关节以下到髋关节以 上的肌群,维持胸腔、腹腔的压力
第三节肌力训练优秀课件

收缩频率是指一次训练中肌肉收缩次 数;
训练频率越高则训练的效果越好,原则上每周3 次的肌力增强训练就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超常负荷原则
(4)训练间期:训练间期与训练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
刚开始进行训练时,有肌力的增加,但未见肌肉横断 面积有任何增加,训练40天后,可见肌肉的横断 面积随着增加。
超常负荷原则
2.训练方法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2)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3)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4)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5)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三)主动训练 1.适应证 肌力达3级
2.训练方法 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肢体置于抗重力位 防止代偿运动
(5)肌肉收缩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可以 选 择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肌肉收缩方式主要有: 等长/张/速收缩。
训练的基本原则--阻力的原则
❖ 该原则认为,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训练是达不到增 强肌力的目的。
❖ 阻力的主要来源包括:肌肉本身的重量、肢体在 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纯粹外加的阻 力等。
第三节肌力训练
内容要点
掌握
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基本方法的 选择和具体方法。
理解
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的机制与原 则。
了解
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时的注意事 项,以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力
❖ 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 生的最大力量。
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
肌肉耐力
❖ 指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 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做 多次一定的等张(速) 收缩的能力。
❖ 大小可以用从肌肉开始 收缩到出现疲劳时已收 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 的时间来衡量。
训练频率越高则训练的效果越好,原则上每周3 次的肌力增强训练就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超常负荷原则
(4)训练间期:训练间期与训练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
刚开始进行训练时,有肌力的增加,但未见肌肉横断 面积有任何增加,训练40天后,可见肌肉的横断 面积随着增加。
超常负荷原则
2.训练方法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2)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3)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4)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5)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三)主动训练 1.适应证 肌力达3级
2.训练方法 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肢体置于抗重力位 防止代偿运动
(5)肌肉收缩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可以 选 择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肌肉收缩方式主要有: 等长/张/速收缩。
训练的基本原则--阻力的原则
❖ 该原则认为,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训练是达不到增 强肌力的目的。
❖ 阻力的主要来源包括:肌肉本身的重量、肢体在 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纯粹外加的阻 力等。
第三节肌力训练
内容要点
掌握
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基本方法的 选择和具体方法。
理解
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的机制与原 则。
了解
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时的注意事 项,以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力
❖ 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 生的最大力量。
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
肌肉耐力
❖ 指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 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做 多次一定的等张(速) 收缩的能力。
❖ 大小可以用从肌肉开始 收缩到出现疲劳时已收 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 的时间来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训练时运动必须超过一定的负荷量和保证超 过一定的时间,除非使肌肉的负荷超过日常的 活动,否则就不能改善肌力
疲劳度原则
训练原则
运动频率 每周3~4次 运动时间
肌力训练较短,耐力训练较长
运动强度
1RM 单次最大负荷,10RM 能完成10次的最大负荷 肌肉一般训练为1RM的70% 肌肉耐力训练40~50RM
施加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肢体成直 角,并随着肢体的运动变化阻力的方向和大小,完 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施加阻力的大小、部位与时间根据肌力大小、运动 部位而变化
2、抗机械阻力
砂袋、哑铃、橡胶带,墙壁拉力器、肌力练习器 阻力至少应达到被训练肌肉的1/2最大肌力才
能达到增强肌力的作用,以2/3以上的阻力效 果更佳 向心性运动与离心性运动相结合,训练中应重 视离心性运动,控制运动缓慢进行。
女性肌力为男性的2/3 20岁之前肌力渐增,20岁之后则将随着年龄的
增大而逐渐下降
肌力大小的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
关节角度的影响
等长运动时能发出最大肌力的角度为:肘关节 成90度屈曲,膝关节成60度屈曲
心理因素
在暗示,大声命令及有积极的训练目的时,所 发挥的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缩力大20%~30%
肌力训练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①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肌力的恢复;
②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长期制动后的 肌萎缩;
③ 增强躯干肌肉调整腹肌和背肌肌力平衡,用以 防治颈椎病及各种下腰痛;
④增强腹肌和盆底肌的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 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
训练原则
阻力原则 超量负荷原则(overload principle)
DeLorme法
第1组取10RM的1/2量,重复练习10次 第2组取10RM的3/4量,重复练习10次 第3组取10RM的全量,重复练习10次 每组训练之间休息1分钟,每天训练1次 一周后复试10RM量,如肌力有所进步,可按照新的
10RM量进行下一周的训练
Oxford 法 先做10次全量10RM,再做10次3/4的10RM,最
后做10次1/2的10RM。
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动态收缩
优点:
缺点:
①可增强全ROM肌力
①在关节运动范围明显受限
②可改善肌肉运动的神经控 制
时、关节内疾病较急性时、 运动中途有疼痛时不适用
③可改善肢体血液淋巴循环, ②不能进行不同速度练习及
促进关节液流转,改善关
训练速度控制
辅助主动运动
徒手助力
肌力为1级或2级时,治疗者帮助患者进行主动 煅炼
将被训练肢体置于平面上,固定肢体近端,扶 持肢体远端,令患肢在平面上作滑动动作,当 运动困难时,通过治疗师协助,完成全关节活 动范围的运动
辅助主动运动
悬吊辅助
利用绳索、挂勾、滑轮等,将运动肢体悬吊起 来,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在水平面上进行 运动锻炼
运动种类
肌力训练单次负荷大,重复次数少 肌肉耐力训练单次负荷小,重复次数多
肌力的评价
徒手肌力测定(MMT)
不同肌力水平的训练方法选择
0~1级肌力 2级肌力 3级肌力 4级以上肌力
0~1级肌力训练
被动运动
电疗法
治疗师用手触摸被训练肌 肉,使患者将精力集中在 训练部位,使患者体会肌 肉运动的感觉
等长抗阻训练
在墙上的水管处固定一条带子,患者站立,一手抓住带子 的另一端用力直至肘关节屈曲,全力维持6″,可增强肱二头 肌肌力
患者在床上呈仰卧位,将脚插到床头栏杆下面,用力抬下 肢,可训练股四头肌
渐进递增负荷训练法
训练前先测某一肌群对抗最大阻力完成10次动作 的重量(10RM,repeated maximum )
股四头肌训练器
3、等速训练
概念
角速度相等
种类
Cybex,Biodex,Kincom,Lido,等
组成
操作系统 电子计算机处理系
统
等长抗阻训练
治疗师根据训练部位,固定近端,徒手保持肢体的姿势不 变,令患者用力对抗
利用门环、拉手、墙扶手、床、桌子、柜子等固定物都可 以进行等长运动。
训练患侧前,在健侧完成 相同的动作,使患者体会 肌肉收缩的方式和动作要 领
主动运动(等长收缩)
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
又称电体操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将肌肉收缩与放松的 肌电变化转换为听觉 和视觉信号,使患者 感知到肌肉出现的微 小收缩
2级肌力训练
辅助主动运动
徒手辅助 悬吊辅助 滑板辅助 减重训练,水中训练
选择正确的体位,调整好悬吊带的位置、长度
辅助主动运动
滑板辅助
辅助主动运动
水中浮力辅助、减重训练
3级肌力训练
抗肢体重力的主动运动
患者以主动肌肉收缩完成运动,既不 需要助力,也不克服外加阻力。
抗阻运动
主动运动
臀大肌
俯卧位,治疗师固定骨盆,令患者尽力伸展 髋关节
臀中肌
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方,治疗师固定骨盆, 令其外展髋关节
三角肌前部
坐位,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下,完成肩关 节屈曲
4级以上肌力训练
徒手抗阻训练
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用力情况,随时进行阻力大小的 调整。
应用器械抗阻训练 等速运动训练 等长抗阻训练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3
1、抗徒手阻力
训练前将肢体予以固定,防止出现其他部分肌肉的 代偿
肌力训练技术
概念
肌力 肌肉在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以肌肉最大 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肉耐力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 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 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 数或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肌肉负荷
前负荷 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又称肌肉 初长。
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和阻力。
肌肉的收缩形式
静态收缩(等长收缩,静力性收缩) 动态收缩(等张收缩,动力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
肌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肌肉的收缩方式
向心性<离心性
肌肉横截面的大小 肌纤维类型(红肌,白肌) 年龄和性别
疲劳度原则
训练原则
运动频率 每周3~4次 运动时间
肌力训练较短,耐力训练较长
运动强度
1RM 单次最大负荷,10RM 能完成10次的最大负荷 肌肉一般训练为1RM的70% 肌肉耐力训练40~50RM
施加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肢体成直 角,并随着肢体的运动变化阻力的方向和大小,完 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施加阻力的大小、部位与时间根据肌力大小、运动 部位而变化
2、抗机械阻力
砂袋、哑铃、橡胶带,墙壁拉力器、肌力练习器 阻力至少应达到被训练肌肉的1/2最大肌力才
能达到增强肌力的作用,以2/3以上的阻力效 果更佳 向心性运动与离心性运动相结合,训练中应重 视离心性运动,控制运动缓慢进行。
女性肌力为男性的2/3 20岁之前肌力渐增,20岁之后则将随着年龄的
增大而逐渐下降
肌力大小的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
关节角度的影响
等长运动时能发出最大肌力的角度为:肘关节 成90度屈曲,膝关节成60度屈曲
心理因素
在暗示,大声命令及有积极的训练目的时,所 发挥的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缩力大20%~30%
肌力训练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①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肌力的恢复;
②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长期制动后的 肌萎缩;
③ 增强躯干肌肉调整腹肌和背肌肌力平衡,用以 防治颈椎病及各种下腰痛;
④增强腹肌和盆底肌的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 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
训练原则
阻力原则 超量负荷原则(overload principle)
DeLorme法
第1组取10RM的1/2量,重复练习10次 第2组取10RM的3/4量,重复练习10次 第3组取10RM的全量,重复练习10次 每组训练之间休息1分钟,每天训练1次 一周后复试10RM量,如肌力有所进步,可按照新的
10RM量进行下一周的训练
Oxford 法 先做10次全量10RM,再做10次3/4的10RM,最
后做10次1/2的10RM。
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动态收缩
优点:
缺点:
①可增强全ROM肌力
①在关节运动范围明显受限
②可改善肌肉运动的神经控 制
时、关节内疾病较急性时、 运动中途有疼痛时不适用
③可改善肢体血液淋巴循环, ②不能进行不同速度练习及
促进关节液流转,改善关
训练速度控制
辅助主动运动
徒手助力
肌力为1级或2级时,治疗者帮助患者进行主动 煅炼
将被训练肢体置于平面上,固定肢体近端,扶 持肢体远端,令患肢在平面上作滑动动作,当 运动困难时,通过治疗师协助,完成全关节活 动范围的运动
辅助主动运动
悬吊辅助
利用绳索、挂勾、滑轮等,将运动肢体悬吊起 来,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在水平面上进行 运动锻炼
运动种类
肌力训练单次负荷大,重复次数少 肌肉耐力训练单次负荷小,重复次数多
肌力的评价
徒手肌力测定(MMT)
不同肌力水平的训练方法选择
0~1级肌力 2级肌力 3级肌力 4级以上肌力
0~1级肌力训练
被动运动
电疗法
治疗师用手触摸被训练肌 肉,使患者将精力集中在 训练部位,使患者体会肌 肉运动的感觉
等长抗阻训练
在墙上的水管处固定一条带子,患者站立,一手抓住带子 的另一端用力直至肘关节屈曲,全力维持6″,可增强肱二头 肌肌力
患者在床上呈仰卧位,将脚插到床头栏杆下面,用力抬下 肢,可训练股四头肌
渐进递增负荷训练法
训练前先测某一肌群对抗最大阻力完成10次动作 的重量(10RM,repeated maximum )
股四头肌训练器
3、等速训练
概念
角速度相等
种类
Cybex,Biodex,Kincom,Lido,等
组成
操作系统 电子计算机处理系
统
等长抗阻训练
治疗师根据训练部位,固定近端,徒手保持肢体的姿势不 变,令患者用力对抗
利用门环、拉手、墙扶手、床、桌子、柜子等固定物都可 以进行等长运动。
训练患侧前,在健侧完成 相同的动作,使患者体会 肌肉收缩的方式和动作要 领
主动运动(等长收缩)
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
又称电体操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将肌肉收缩与放松的 肌电变化转换为听觉 和视觉信号,使患者 感知到肌肉出现的微 小收缩
2级肌力训练
辅助主动运动
徒手辅助 悬吊辅助 滑板辅助 减重训练,水中训练
选择正确的体位,调整好悬吊带的位置、长度
辅助主动运动
滑板辅助
辅助主动运动
水中浮力辅助、减重训练
3级肌力训练
抗肢体重力的主动运动
患者以主动肌肉收缩完成运动,既不 需要助力,也不克服外加阻力。
抗阻运动
主动运动
臀大肌
俯卧位,治疗师固定骨盆,令患者尽力伸展 髋关节
臀中肌
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方,治疗师固定骨盆, 令其外展髋关节
三角肌前部
坐位,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下,完成肩关 节屈曲
4级以上肌力训练
徒手抗阻训练
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用力情况,随时进行阻力大小的 调整。
应用器械抗阻训练 等速运动训练 等长抗阻训练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3
1、抗徒手阻力
训练前将肢体予以固定,防止出现其他部分肌肉的 代偿
肌力训练技术
概念
肌力 肌肉在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以肌肉最大 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肉耐力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 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 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 数或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肌肉负荷
前负荷 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又称肌肉 初长。
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和阻力。
肌肉的收缩形式
静态收缩(等长收缩,静力性收缩) 动态收缩(等张收缩,动力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
肌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肌肉的收缩方式
向心性<离心性
肌肉横截面的大小 肌纤维类型(红肌,白肌) 年龄和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