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中西医治疗的现代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猝死发生率达30%
• 心力衰竭死亡: 40%由室速和室颤引起的猝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 • 国内据估计有500多万 • 在心源性猝死中,约80%以上由恶
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多形性室速或 心室颤动引起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 频率在230次/分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
• I类药物—减慢传导 终止折返
诱发折返-不间断性室速
• III类药物—延长APD 终止微折返
诱发TdP
• Ⅳ类药物—抑制ICa-L
终止钙依赖折返 负性功能作用,减慢窦律。
• II类药物—减少复极离散,促心律失常作用相对小。
抗心律失常药物促心律失常类型:
• 室性心律失常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
外科手术治疗
• 外科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在 于切除、隔置、离断参与心动过速 生成、维持与传播的组织、保存或 改善心脏功能
心律失常处理原则
• 1、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 2、终止心律失常 • 3、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权衡利弊
• 决定是否治疗:有危险性,应考 虑治疗的有效性,而不考虑不良 性;良性心律失常,应考虑药物 的不良反应和致心律失常作用。
• 治疗后:临床上有益处 带来潜在的危险
常见心律失常
• 心房颤动 • 室性心律失常
房颤的流行病学
• 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每千人 2 年之发病率
14
12
10
8
6
4
2
0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70 - 79 年龄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AMA March 16, 1994
心律失常的危害
• 沉重的医疗负担
心脏停搏 室颤 室速 房颤 房扑 交界性心律失常 早搏 病窦 传导系统疾病 未明病因
0
200
400
600
800
1000
住院 天数
Adapted from: the Lancet, 1993; (341):1319
心律失常的西医治疗方法
• 1、药物治疗 • 2、电学治疗
• 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有发 展成为室扑、室颤的趋势
• 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出 现休克和左心衰竭
•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晕厥 • 特发性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 无症状一般可不作干预,有相关症状,可适当 针对心律失常给予短期治疗
AF
持续性房颤 Persistent AF
(≥7 天)
• 房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 房颤的病程呈进行性,其高死亡率和中风危险使
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房颤的病因近年来已有所改变,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取代风心病成为主要病因 • 通过临床研究和经验,发现了房颤的电生理机制
• 房Hale Waihona Puke Baidu心律失常
促使心律失常再发 使房颤转化为房扑 升高除颤阈值
• 传导异常或自律性异常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致心律失常作用诱发因素
• 1、心力衰竭 • 2、电解质紊乱 • 3、肝肾功能障碍 • 4、原有心律失常基础 • 5、药物互相作用 • 6、心肌缺血、缺氧 • 7、血药浓度 • 8、患者个体情况
房颤引起的心房电、结构重构
• 电重构:不应期缩短、弥散度增大 • 离子通道重构:L型钙通道、钾通道 • 结构重构:细胞、细胞间连接,间质纤维化加重
电重构
• 心房压力增加:机械-电反馈,不应期改变 • 药物对电重构、结构重构的干预:
如异搏定、ACE抑制剂等
心房颤动的治疗目的
1.重建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 2.控制心室率 3.预防体循环栓塞
心律失常中西医治疗现代进展 —临床实践与治疗现状
• 现代医学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进展 • 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与治疗方法 • 中医药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心律失常的定义
• 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 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 可以从无症状到引起死亡
• 现代医学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进展 • 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与治疗方法 • 中医药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致心律失常作用检测
• 1、临床表现 • 2、心电图 • 3、动态心电图 • 4、运动试验 • 5、电生理检测
心房颤动的治疗
• 药物治疗 心律控制与心率控制 药物复律治疗 心室率控制的药物选择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选择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
• 非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电复律治疗 超速抑制 射频消融 起搏器治疗
电复律
抗房颤起搏器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识别高危人群 减少心性猝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应 作进一步临床及电生理评价进行处理
• 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应予积极处理和 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ICD应用
• 治疗目的: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 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 应用:1、心脏骤停 2、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心脏性晕厥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
男性 [岁] 女性
• 人群发病率
0.5 %
> 40 岁
2.3 %
> 65 岁 80-90 岁
6% 10 %
房颤患者中70% 年龄65-85岁
• 男性: 女性 1.2 ∽ 1.94:1
房颤的临床分类
新发现房颤 (首次发现)
阵发性房颤 Paroxsymal AF
(<7 天,多数< 24 小时)
永久性房颤 Permanent
心脏电复律
• 是终止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 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同步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导管射频消融
• 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内膜之间电 能转化为热能,使特定的局部心肌 细胞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 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
抗心律失常起搏器
• 通过人工起搏器进行选择节律的逐搏 分析,一系列房颤起搏程序,以及即 刻模式转换,心率稳定程序,从频率 和节律两方面控制房颤进行治疗。
——电复律治疗 ——超速抑制 ——射频消融 ——起搏器治疗 • 3、外科治疗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治疗基石 安全可靠 • 药物治疗远期效果 • 心律失常原发病因 • 致心律失常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 • 1、Ⅰ类药物 • 2、Ⅱ类药物 • 3、Ⅲ类药物 • 4、Ⅳ类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