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儿童的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 增长: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 岁左右等于头围;1 岁以后超过头围。 ▲ 1岁~青春前期:胸围(cm) = 头围 + 年龄 -1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体重(weight)
测量方法
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注意事项: 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量
母抱测量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身长(高)( recumbent length/height )
▲ 定义:指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3 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 3 岁以后立位测量身高。
第二生长高峰
(peak of height velocity,PHV)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①由上到下 ②由近到远 ③由粗到细 ④由简单到复杂 ⑤由低级到高级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的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环境等 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迹”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所谓正常值是相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不同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进 行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章 儿童的生长发育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熟悉小儿动作发育遵循的规律,粗、细动作的 发育过程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能熟练完成各项体格测量及正确评价其体格发 育和神经心理发育 能正确评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并 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宣教及干预指导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重要的特点。
“生长”(growth)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的演进,为质的改变。
生长和发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
2、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
如体重和身高:1岁内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出生时约3kg,1岁时是出生的3倍,之后减慢);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后又迅速加快增长,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发育速度并不相同。
1.神经系统(脑、硬脑膜、脊髓等)发育较早: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第一年。
2.有些先快后慢,如淋巴系统(胸腺、淋巴结等):咽部淋巴组织及扁桃体也是在幼儿期增长比较明显,到了10岁以后逐渐减小,发病也减少;故小儿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手术在10岁以后可酌情决定。
3.生殖(睾丸、卵巢、输卵管、前列腺等)系统发育较晚,于青春期开始发育。
4.其它系统的发育先慢后快,如心肝肾肌肉等,与体格生长平行。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1.由上到下: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由近到远: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
3.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持物品,再发展到能以手指捏取。
4.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画人。
5.由低级到高级:先会看、听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事物。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受内因(遗传因素),外因(环境因素)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特性和环境影响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环境则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3、身高(长):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疾病护理的学科,涵盖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对于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儿科护理学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儿童疾病的常规知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理特点、儿科护理技能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下面将介绍儿科护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发育是指人从胚胎开始到成年过程中,身体、器官和系统不断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规律性,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着生长发育的差异,因此,在儿童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护理。
2.儿童生长发育里程碑儿童生长发育的里程碑是指各个年龄段中比较重要的体征及其发育关系。
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儿童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新生儿期:指出生后头两周的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吮吸、反射动作、传导感觉等。
(2)婴儿期:指从生后1个月到1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抬头、翻身、入睡及智力功能的发育等。
(3)幼儿期:指从1岁到3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行走、语言的发育等。
(4)学龄期:指从3岁到6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智力、人际交往、交通安全等。
(5)青春期:指12岁到18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性征、性别认同、情感及社会行为的发育等。
二、儿童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1)呼吸频率: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人高。
(2)呼吸道狭窄:儿童的呼吸道比成人的呼吸道更狭窄,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全:儿童的胸郭比成人短小,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4)鼻和咽部的位置:儿童的鼻和咽部的位置较低,比成人容易吸入异物。
2.心血管系统(1)心率:儿童的心率比成人快,特别是新生儿的心率更快。
(2)心脏大小:儿童的心脏相对成人而言较小,因此,对于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准确掌握儿童的心脏位置和大小。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节:生长发育与营养1. 描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并列举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包括:•快速发育:儿童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内发生迅速的身体和脑部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
•敏感期: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敏感期,即某一时期对特定刺激非常敏感,如语言习得、社交能力等。
•个体差异: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包括身高、体重、牙齿、生理和认知能力等方面。
•各系统发育的协调性:儿童的各个系统(如神经、肌肉、骨骼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协调合作。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包括:•提供良好的营养:婴儿期母乳喂养,辅食的逐渐添加,儿童期合理的膳食结构。
•提供适当的刺激: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游戏环境,培养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能力。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安全、卫生、宁静的生活环境,确保儿童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给予儿童充分的爱和关心,培养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提供适当的运动机会:鼓励儿童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促进肌肉发育和骨骼健康。
2. 什么是儿童营养不良?列举儿童营养不良的常见危害和预防措施。
儿童营养不良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或摄入不足的营养素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和认知方面的问题。
常见的儿童营养不良危害包括:•生长迟缓: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导致身体矮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免疫力下降:缺乏营养素会导致儿童的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易患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及认知发展受损:营养不良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
•骨骼和肌肉发育不良:缺乏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素会导致骨骼和肌肉发育不良,易患佝偻病和软骨病。
•心理和行为问题:营养不良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为焦虑、易燥、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措施包括:•提供均衡的饮食:合理搭配食物,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
儿科护理学

静脉输液
学习如何在患儿身上进行 静脉输液,这是儿科护理 中常见的操作。
急救措施
包括心肺复苏(CPR)、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等急救措施。
药物管理
学习如何正确地为患儿提 供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 注射药物。
儿科护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儿科护 理将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如远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 都相对脆弱,需要更加细致、专业的 护理。良好的儿科护理可以增强儿童 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儿科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儿科护理学起源于古代的儿童医疗实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 展和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儿科护理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 的学科。
发展
现代儿科护理学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儿科医学、儿童心理学 、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紧密联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 会的发展,儿科护理学将不断更新、完善,为儿童提供更加 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
汇报人: 2023-12-03
目 录
• 儿科护理学概述 • 儿科疾病概述 • 儿科护理技术 • 儿童心理健康与护理 • 儿科护理管理与质量提升 • 儿科护理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儿科护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它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全面、适宜的护理,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
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的关系
生长发育阶段与疾病发生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儿童易患疾病不同。如婴儿期易患感染性疾病,而幼儿期易 患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
生长发育障碍与疾病关系
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甲状腺 激素缺乏导致的智力低下等。
儿科护理学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
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23、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二章生长发育A1测试题,型题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E.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B.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C.生殖系统先慢后快D.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A.体重、身高B.牙齿、囟门C.运动发育水平D.语言发育水平E.智力发育水平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E. 5岁时54cm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A.会抬头B.会翻身C.会爬行D.用手握玩具E.独自行走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A.先下后上B.先慢后快C.由远到近D.由简单到复杂E.由细到粗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B.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循环系统E.淋巴系统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B.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4kg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A. 14kgB. 16kgC. 18kgD. 20kg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A.身长B.体重C.囟门闭合情况D.出牙时间E.头围与胸围比例11.正常儿童前囟闭合的年龄是A. 2—-6个月B. 6—12个月C. 12—18个月D. 18—24个月E. 24—30个月12.有关儿童前囟的描述,错误的是A.出生时为1. 5—2. 0 cm(两对边中点连线)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B.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C.至1—1.5岁时闭合D.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E前囟闭合过迟见于小头畸形13.正常儿童的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月)龄是A. 4个月时B. 8个月时C. 1岁时D. 2岁时E. 3岁时14. 1岁婴儿发育指标,下列属正常的是A.体重7.5kg,身长72 cm,头围44cm,胸围45cmB.体重7.5kg,身长75 cm,头围45cm,胸围45cmC.体重8.0kg,身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D.体重9.0kg,身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E.体重9.6kg,身长80 cm,头围48cm,胸围48cm15.推算2岁以内儿童乳牙总数的公式是A.月龄一(1—3) B.月龄一(2—4) C.月龄一(3—5) D.月龄一(4—6) E.月龄一(5—7)16.正常儿童乳牙完全出齐的时间为A. 1. 5—-2岁B. 2—2.5岁C. 2.5—3岁D. 3—3.5岁E. 3.5—4岁17.符合3个月婴儿发育动作行为的是A.会爬B.能坐C.直立时能抬头D.用手握持玩具E扶腋下能站直18.按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婴儿会坐的年龄一般为A. 1—3个月B. 3—5个月C. 6—7个月D. 7—9个月E. 9—11个月19.正常儿童能发两个单音(如“妈妈”)的年龄一般为A. 4—5个月B. 5—6个月C. 7—9个月D. 10—12个月E. 1—1岁半20.正常儿童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需要的年(月)龄是A. 4—8个月B. 8—12个月C. 1.5—2岁D. 3岁E. 4岁21.下列心理沟通方式适用于护士护理婴儿的是A.适时鼓励B.因势利导C.多做游戏D.社会交流E.搂抱与抚摸A2型题22.患儿,男,现体重9kg,会走,能叫“爸爸”“妈妈”,尚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
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教案: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主要内容包括: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3. 常见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学生能掌握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 学生能学会常见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难点: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白板, markers。
学具:笔记本,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生长发育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 示范:通过示例,展示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应用所学知识对生长发育异常的案例进行护理。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护理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3. 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列出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并简述其评价方法。
3. 描述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答案: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等特点。
2. 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等,评价方法包括生长发育曲线、标准差法等。
3. 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根据具体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营养支持、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对生长发育异常进行护理。
儿科护理学二 第2章 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体格发育第三节心理与社会的发展第四节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偏移第五节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第一节概述一、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为两期:(1)胚胎期:妊娠初8周为胚胎期,从受精卵分化开始,直到大体成形,形成外、中、内三个胚层。
此期,胚胎细胞高度分化,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母亲感染、用药、受到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胚胎发育障碍,导致发育缺陷和畸形。
(2)胎儿期:从妊娠第9周起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胎儿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功能发育渐趋完善。
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重在预防。
2.新生儿期自胎儿出生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称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胎儿脱离母体后适应环境的阶段,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新生儿期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又占新生儿期死亡率的70%。
此期应注意加强保暖、喂养、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国内采用的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娩出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生命经受巨大变化和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
3.婴儿期从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性疾病,如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
婴儿期后半年,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感染能力较差,易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
此期保健的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进行计划免疫。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的小儿。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
儿科护理学习题-生长发育

⼉科护理学习题-⽣长发育第⼆章⽣长发育A1测试题,型题1.对⼉童⽣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长发育是⼀个连续的过程 B. ⽣长发育遵循⼀定的顺序C. 有⼀定的个体差异性D.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致E. ⽣长发育是由低级到⾼级2.关于⼉童⽣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后6个⽉内⽣长最快B. 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C. ⽣殖系统先慢后快D. ⽣长发育有⼀定的顺序性E.⽣长发育有⼀定的个体差异性3.判断⼉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A.体重、⾝⾼ B. ⽛齿、囟门C. 运动发育⽔平D. 语⾔发育⽔平E.智⼒发育⽔平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时平均32cm B. 3个⽉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 E. 5岁时54cm 5. 8个⽉⼥婴,提⽰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A.会抬头 B. 会翻⾝ C. 会爬⾏D. ⽤⼿握玩具E. 独⾃⾏⾛6.⼉童⽣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A.先下后上 B.先慢后快 C.由远到近D. 由简单到复杂 E.由细到粗统D. 循环系统 E.淋巴系统8.关于⼉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正常产新⽣⼉出⽣时体重约为3kgB. 出⽣前半年平均每⽉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增加0.4kg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体重的2倍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体重的4倍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9. 5岁⼉童平均体重约为A. 14kgB. 16kgC. 18kgD. 20kgE. 22kg10.反映⾻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A.⾝长 B. 体重 C. 囟门闭合情况D. 出⽛时间E. 头围与胸围⽐例11.正常⼉童前囟闭合的年龄是A. 2—-6个⽉B. 6—12个⽉C. 12—18个⽉D. 18—24个⽉E. 24—30个⽉12.有关⼉童前囟的描述,错误的是A.出⽣时为1. 5—2. 0 cm(两对边中点连线)B. ⽣后数⽉随头围增⼤⽽略增⼤C. ⾄1—1.5岁时闭合D. 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颅内压增⾼E 前囟闭合过迟见于⼩头畸形13.正常⼉童的头围与胸围⼤致相等的年(⽉)龄是A. 4个⽉时14. 1岁婴⼉发育指标,下列属正常的是A.体重7.5kg,⾝长72 cm,头围44cm,胸围45cm B. 体重7.5kg,⾝长75 cm,头围45cm,胸围45cm C.体重8.0kg,⾝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 D. 体重9.0kg,⾝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 E.体重9.6kg,⾝长80 cm,头围48cm,胸围48cm 15.推算2岁以内⼉童乳⽛总数的公式是A.⽉龄⼀(1—3) B.⽉龄⼀(2—4) C.⽉龄⼀(3—5) D.⽉龄⼀(4—6) E.⽉龄⼀(5—7)16.正常⼉童乳⽛完全出齐的时间为A. 1. 5—-2岁B. 2—2.5岁C.2.5—3岁D. 3—3.5岁E. 3.5—4岁17.符合3个⽉婴⼉发育动作⾏为的是A.会爬 B. 能坐 C. 直⽴时能抬头D. ⽤⼿握持玩具 E扶腋下能站直18.按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婴⼉会坐的年龄⼀般为A. 1—3个⽉B. 3—5个⽉C. 6—7个⽉D. 7—9个⽉E. 9—11个⽉19.正常⼉童能发两个单⾳(如“妈妈”)的年龄⼀般为A. 4—5个⽉B. 5—6个⽉C. 7—9个⽉D. 10—12个⽉E. 1—1岁半21.下列⼼理沟通⽅式适⽤于护⼠护理婴⼉的是A.适时⿎励 B. 因势利导 C. 多做游戏D.社会交流 E. 搂抱与抚摸A2 型题22.患⼉,男,现体重9kg,会⾛,能叫“爸爸”“妈妈”,尚不能⾃主控制⼤⼩便。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及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
2. 学会运用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科学评价。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进行初步分析和护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及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尺子、体重秤。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2. 理论讲解:讲解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细节:通过PPT展示,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教授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教学细节:分组进行实操,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解答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教学细节: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教学细节: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体格生长发育基本原理2. 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3. 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身高体重头围骨龄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小明,男,3岁,身高90cm,体重14kg,头围50cm。
案例二:小红,女,6岁,身高110cm,体重20kg,头围52cm。
2. 答案:案例一:身高略低,体重正常,头围正常。
案例二:身高、体重、头围均正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操作的兴趣。
儿科护理学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干预和照顾。
儿科护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发育:儿童的身体发育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包括身高、体重、牙齿、性征的发育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规指标,如生长曲线图、BMI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心理发育:儿童的心理发展对其全面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护士要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如婴儿期的依恋行为、幼儿期的认知发展、学龄期的学习和社交行为等,以便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支持。
3.社会发育:儿童的社会发展是指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和适应能力。
护士需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其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4.预防保健:儿童的健康是幸福成长的基础。
护士需要重视儿童的疫苗接种和各种常见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如口腔卫生、骨骼发育、营养摄入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指导家长和儿童正确的保健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5.疾病管理:尽管我们努力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但有时仍然无法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护士需要学会有效地缓解疼痛、护理病情、协助诊断和治疗,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作为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职业,儿科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常见的儿科疾病和护理方法,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善于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耐心、细心和敏感的品质,以便为儿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在实践中,儿科护理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还需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如儿科医生、心理学家等,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同时,儿科护理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最新的研究和技术进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总之,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并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儿科护理学(生长发育章)

儿科护理学(生长发育章)【测试题】一、填空题1.正常婴儿生后1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________,常于生后________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正常婴儿出生后________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________,岁时增至3倍(9kg),________岁时是出生时的4倍(12kg)。
3.由________至________的长度称坐高,坐高代表________与________的发育。
4.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________cm,________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
5.皮肤感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儿童心理发育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7.婴儿________个月时脊柱出现颈椎前凸,________个月时出现胸椎后凸,________岁时出现腰椎前凸。
8.儿童乳牙共________个,约自________~________个月开始萌出,________岁出齐。
9.正常婴儿在________个月时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使之适应不同味道。
10.依据艾瑞克森的理论,人生第一年的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起________,学习爱与被爱。
11.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________cm,平均体重为________kg。
12.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________。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头围为________cm,1岁时46cm,2岁时________cm,5岁时50cm。
13.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________。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________cm。
14.正常儿童________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1岁以后胸围________头围,胸围反映________及________的发育程度。
15.正常儿童前囟出生时约________~________cm(对边中心连线长度),至________~________岁闭合。
生长发育(儿科护理学试题)

生长发育1.[单选题] 小儿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哪项正确:A先下后上B由远到近C由细到粗D先慢后快E由简单到复杂2.[单选题] 小儿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学龄前期体格增长在短期内猛增B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有一定阶段性C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D生后头6个月体格增长最快E周岁后体格稳步增长3.[单选题] 在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中,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请指出以下哪项不正确:A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B神经系统发育领先C年幼时皮下脂肪较发达D肌肉组织的发育到学龄期才开始加速E生殖系统随神经系统发育而发育4.[单选题] 儿童时期哪个系统发育最晚:A生殖系统B淋巴系统C神经系统D呼吸系统E循环系统5.[单选题] 以下哪项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 A生长发育个体差异B生长发育顺序不同C遗传和环境影响D神经系统发育早晚E生殖系统发育早晚6.[单选题] 1岁小儿发育指标,下列哪组属正常:体重(kg) 身长(cm) 头围(cm) 胸围(cm)A7.5 72 44 44B7.5 75 45 45C8.0 75 46 46D9.0 75 46 46E9.6 80 48 487.[单选题] 护士对l0个月畏食的婴儿首先要做的检查是:A身高B体重C坐高D乳牙E骨化中心8.[单选题] 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多少范围左右:A5%B10%C15%D20%E25%9.[单选题] 关于小儿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哪项是错误的: 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B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6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5kg C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D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E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2+810.[单选题] 3岁以下儿童测量身长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坐位B立位C俯卧位D仰卧位E侧卧位11.[单选题] 判断骨骼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是:A出牙数目B头围、胸围C开始站立的时间D身长E囟门闭合时间12.[单选题] 关于小儿各期身长的指标,下列陈述哪项是错误的: A出生时平均约为50cmB1岁内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C1周岁时约为75cmD2周岁时约为85cmE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cm13.[单选题] 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陈述,错误的是 : A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B2~12岁计算公式为:年龄×7+80cmC1周岁时为65cmD12岁时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E身长的增长虽有一定规律,但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14.[单选题] 小儿身长低于平均数的百分之几为异常: A10%B15%C20%D25%E30%以上15.[单选题] 小儿身体下部量是指:A坐骨结节到足底B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C耻骨联合下缘到足底D脐部到足底E脐与耻骨联合的中点到足底16.[单选题] 头围测量方法是:A经额部中央、枕后结节绕头一周B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C经眉弓上2cm、枕后结节绕头一周D枕后结节到眉间绕头一周E枕后结节到眉上方最突出处绕头一周17.[单选题] 1~5岁儿童上臂围小于12.5cm,提示: A肥胖症B营养不良C营养中等D营养良好E营养过剩18.[单选题] 有关小儿前囟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出生时为1.5~2.0cm(对边中点连线)B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C至1~1.5岁时闭合D前囟闭合过迟见于小头畸形E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19.[单选题] 婴儿出现颈椎前凸的时间约为:A1个月左右B2个月左右C3个月左右D4个月左右E5个月左右20.[单选题] 3岁的小儿,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A2个B3个C4个D5个E6个21.[单选题] 小儿乳牙出齐的时间为:Al岁B1~1.5岁C1.5岁D1.5~2岁E2~2.5岁22.[单选题] 根据小儿认知的发展,开始有时间概念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E6~7岁23.[单选题] 小儿表现活泼好动、好奇多问,最可能处于: 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24.[单选题] 3~4岁小儿认知发育的特点不包括:A能辨别远近B能辨别白天和黑夜C能够辨别前后D能够辨别上下E能够辨别轻重25.[单选题] 以下不符合幼儿期特点的是:A乳牙出齐B能独立行走C会用“我”指代自己D能讲2~3个字的词组E体格发育进入高峰期26.[单选题] 为小儿测量体重时,错误的做法是:A晨起空腹排尿后进行B进食后立即进行C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上称重D测量前应先校对磅秤为零点E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27.[单选题] 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E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28.[单选题] 小儿的自我概念开始形成的时间是: AO~1岁B1~3岁C3~6岁D6~12岁E12~20岁29.[单选题] 测量儿童皮下脂肪厚度常选用的部位是:A臀部B上臂C腹部D面部E大腿30.[单选题]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 A会抬头B会翻身C会爬行D用手握玩具E独自行走31.[单选题] 与婴幼儿智力发育密切相关的内分泌腺是: A下丘脑B腺垂体C神经垂体D甲状腺E胰腺32.[单选题] 评价小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A体重,身高B牙齿,囟门C运动发育水平D语言发育水平E智力发育水平33.[单选题] 最能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 A身长B体重C头围D胸围E牙齿34.[单选题] 3岁小儿,身高90cm,体重14kg,牙齿20枚,腕部骨化中心4个,可考虑为:A佝偻病B肥胖症C营养不良D在正常范围内E身材高大35.[单选题] 患儿女,1岁,为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程度,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其中,测量头围46cm,其胸围是:A34cmB38cmC40cmD46cmE50cm36.[单选题] 一健康小儿,体重18kg,身长100cm,其年龄约为:A3岁B4岁C5岁D6岁E7岁37.[单选题] 一正常小儿,体重7.2kg,身长65cm,头围44cm,尚未出牙。
儿科护理学教案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次课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二、讲授新课:第五章高危新生儿的护理第五节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一)黄疸概念(提问)(二)胆红素代谢概况(提问、简单讲解)(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简单讲解)1.胆红素生成较多2.肝功能不成熟3.肠肝循环特殊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l%~2%,极易出现黄疸。
(四)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机制、病理性黄疸临床特点特点:①黄疸在24h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 /L(5mg/dl)。
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原因:② 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母乳性黄疸;④胎粪延迟排出;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③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等。
表现:1)黄疸表现特点①黄疸出现早②黄疸程度重③黄疸进展快④不退或退而复现⑤血清胆红素过高2)严重表现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熟悉小儿动作发育遵循的规律,粗、细动作的 发育过程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能熟练完成各项体格测量及正确评价其体格发 育和神经心理发育 能正确评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并 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宣教及干预指导
LOGO
生长
一般指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营养 疾病
遗传
生长发育
生活 环境
性别 孕母 状况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影响皮肤及毛发的颜色、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 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也影响性格、气质和能力,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小。 性别: 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较同龄男孩小。女孩的语言、运动发 育略早于男孩。因此,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应分别评价 营养: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疾病和药物:急性疾病常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可使体重和身高都落后 ;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孕母情况: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 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 生活环境:家庭资源、家庭文化、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对小儿的生 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定义: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意义: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 增长:出生时平均为 32cm,比头围小 1~2cm 。1 岁左右等于头围;1 岁以后超过头围。 ▲ 1 岁~青春前期:胸围 (cm) = 头围 + 年龄 -1
量的增长
发育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质的改变
LOGO
章节目录
1
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3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4
儿童在发育中的特殊问题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第一生长高峰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体重
身长
体格发育 指标
体围
骨骼
牙齿
头围
颅骨
胸围
脊柱
腹围
骨化中心
上臂围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体重(weight )
定义:各器官、系统、体液的 总重量。
意义:① 反映儿童体格生长与 营养状况;
② 是儿科临 24月 >2岁至青春 前期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身长(高)(recumbent length/height )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 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 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 贴测量杆
? 头放正,即眼眶下缘与 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 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 直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头围( head circumference ,HC)
第二生长高峰
(peak of height velocity ,PHV)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①由上到下 ②由近到远 ③由粗到细 ④由简单到复杂 ⑤由低级到高级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的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环境等 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迹”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所谓正常值是相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不同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进 行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卧位测身长
立位测身高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身长(高)(recumbent length/height )
年龄: 出生
6月
1岁
2岁
身长: 50 65 ~ 70 75
85
红色为增长 部分
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 为50cm,第一年增长最快, 约为25cm,1周岁时身长约为 75cm,第二年增长减慢,约 为10cm,2岁时身长约为85cm ,2-12岁身长稳步增长,平 均每年增长5-7cm。
新生儿上部量大于下部量,中点在脐以上,2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 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 2岁时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此时上部量与 下部量相等。故各年龄期小儿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长的比例见下图: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身长(高)(recumbent length/height )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体重(weight )
测量方法
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注意事项: ?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
立位测量
母抱测量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身长(高)(recumbent length/height )
▲ 定义:指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3 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 3 岁以后立位测量身高。
定义: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 绕头一周的长度。
意义: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 2 岁以内意义较大。
年龄: 出生 3月 1岁 2岁 15岁
头围 : 34
40
46
48 54~58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 小头畸形等
?头围过大:脑积水等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胸围( chest circumference ,CC )
2-12岁可按公式推算: 身长(cm)=年龄(岁)
×7+70(cm)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 身长(高)(recumbent length/height )
从头顶至耻 骨联合上缘
从耻骨联合 上缘至足底
身长包括头部、躯干(脊 柱)和下肢的长度。这三部分 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第1 年头部发育最早,躯干次之, 下肢发育较晚。因此,临床上 需测量上部量(由头顶至耻骨 联合上缘)和下部量(由耻骨 联合上缘至足底),以检测其 比例关系。上部量与头和脊柱 发育有关;下部量与下胺长骨 发育有关。
实际体重 (kg) 3 6± 9± 12±
体重增加 (kg)
与出生时比 较(倍)
3/(0~3 月)
1
3/(3~12 月)
2
3/(1~2 岁)
3
2kg/ 年
估算公式:
0~6个月: 体重( kg) = 出生体重 + 月龄 × 0.7
7~12月:体重( kg) = 6 + 月龄 × 0.25
2~青春前期: 体重( kg))= 年龄 × 2 + 7 (或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