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生长发育A1测试题,型题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E.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B.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C.生殖系统先慢后快D.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A.体重、身高B.牙齿、囟门C.运动发育水平D.语言发育水平E.智力发育水平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时平衡32cm B. 3个月时34cmC. 1岁时46cmD. 2岁时50cmE. 5岁时54cm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A.会抬头B.会翻身C.会爬行D.用手握玩具E.独自行走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A.先下后上B.先慢后快C.由远到近D.由简单到繁复E.由细到粗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B.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循环系统E.淋巴系统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B.出生前半年平衡每月增加,后半年平衡每月增加C. 1周岁时体重平衡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D. 2周岁时体重平衡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9. 5岁儿童平衡体重约为A. 14kgB. 16kgC. 18kgD. 20kg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严重指标是A.身长B.体重C.囟门闭合情况D.出牙时间E.头围与胸围比例11.正常儿童前囟闭合的年龄是A. 2—-6个月B. 6—12个月C. 12—18个月D. 18—24个月E. 24—30个月12.有关儿童前囟的描述,错误的是A.出生时为1. 5—2. 0 cm(两对边中点连线)B.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C.至1—岁时闭合D.前囟饱满、吃紧、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E前囟闭合过迟见于小头畸形13.正常儿童的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月)龄是A. 4个月时B. 8个月时C. 1岁时D. 2岁时E. 3岁时14. 1岁婴儿发育指标,下列属正常的是A.体重,身长72 cm,头围44cm,胸围45cmB.体重,身长75 cm,头围45cm,胸围45cmC.体重,身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D.体重,身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E.体重,身长80 cm,头围48cm,胸围48cm15.推算2岁以内儿童乳牙总数的公式是A.月龄一(1—3) B.月龄一(2—4) C.月龄一(3—5)D.月龄一(4—6) E.月龄一(5—7)16.正常儿童乳牙完全出齐的时间为A. 1. 5—-2岁B. 2—岁C. —3岁D. 3—岁E. —4岁17.符合3个月婴儿发育动作行为的是A.会爬B.能坐C.直立时能抬头D.用手握持玩具E扶腋下能站直18.按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婴儿会坐的年龄大凡为A. 1—3个月B. 3—5个月C. 6—7个月D. 7—9个月E. 9—11个月19.正常儿童能发两个单音(如“妈妈”)的年龄大凡为A. 4—5个月B. 5—6个月C. 7—9个月D. 10—12个月E. 1—1岁半20.正常儿童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需要的年(月)龄是A. 4—8个月B. 8—12个月C. —2岁D. 3岁E. 4岁21.下列心理沟通方式适用于护士护理婴儿的是A.适时鼓励B.因势利导C.多做游戏D.社会交流E.搂抱与抚摸A2型题22.患儿,男,现体重9kg,会走,能叫“爸爸”“妈妈”,尚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重要的特点。
“生长”(growth)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的演进,为质的改变。
生长和发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
2、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
如体重和身高:1岁内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出生时约3kg,1岁时是出生的3倍,之后减慢);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后又迅速加快增长,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发育速度并不相同。
1.神经系统(脑、硬脑膜、脊髓等)发育较早: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第一年。
2.有些先快后慢,如淋巴系统(胸腺、淋巴结等):咽部淋巴组织及扁桃体也是在幼儿期增长比较明显,到了10岁以后逐渐减小,发病也减少;故小儿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手术在10岁以后可酌情决定。
3.生殖(睾丸、卵巢、输卵管、前列腺等)系统发育较晚,于青春期开始发育。
4.其它系统的发育先慢后快,如心肝肾肌肉等,与体格生长平行。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1.由上到下: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由近到远: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
3.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持物品,再发展到能以手指捏取。
4.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画人。
5.由低级到高级:先会看、听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事物。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受内因(遗传因素),外因(环境因素)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特性和环境影响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环境则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以及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 学会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难点: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生长发育评价表格、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介绍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及测量方法。
b. 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c. 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 实践操作:a. 演示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如:身高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
b. 学生分组进行生长发育评价实践,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在实际病例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发放生长发育评价表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2.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4.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并解释四种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b.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c. 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d. 生长发育评价案例分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最新研究动态。
b. 组织学生进行生长发育评价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参数。
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生长的概念、生长的规律、发育的概述、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掌握生长的基本规律。
2. 学会测量和评价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并能正确解读评价结果。
3. 能够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的掌握。
教学重点:生长和发育概念、生长规律、生长发育评价的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长发育曲线图、测量工具(如身高尺、体重秤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关注,引入本节课主题。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生长发育的特点。
2. 生长概念及规律(10分钟):讲解生长的概念、生长的规律。
教学活动: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生长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3. 发育概述(5分钟):介绍发育的定义、发育的类型。
教学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发育的类型。
4.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0分钟):讲解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教学活动:现场演示测量方法,学生互相练习。
5.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及临床意义(10分钟):介绍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分析评价结果的意义。
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生长发育曲线图,评价一名儿童的发育状况。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解答疑问。
7.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一个生长发育异常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临床意义。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护理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2. 生长规律3.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4.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5. 生长发育评价的临床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生长发育曲线图,评价一名3岁儿童的发育状况。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体格生长的基本原理、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生长的基本原理,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学会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并能正确应用于儿科护理实践。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提高护理质量的理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体格生长评价方法的应用。
重点:体格生长的基本原理、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生长曲线图、测量工具(如身高尺、体重秤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关注,引入本节课内容。
2. 理论讲解:(1)讲解体格生长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生长发育的内在机制。
(2)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3. 实践操作:(1)介绍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2)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操作错误。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病例,讲解如何运用生长曲线图进行评价。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章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2. 板书内容:(1)体格生长基本原理(2)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特点(3)常用体格生长评价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体格生长的基本原理。
(2)列举三种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病例:2岁男孩,身高80cm,体重10kg,头围46cm。
2. 答案:(1)体格生长基本原理:遗传、营养、环境、激素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儿童体格逐渐生长发育。
(2)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适用范围: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监测生长发育趋势、筛查生长发育异常等。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二章生长发育A1测试题,型题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E.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B.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C.生殖系统先慢后快D.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A.体重、身高B.牙齿、囟门C.运动发育水平D.语言发育水平E.智力发育水平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E. 5岁时54cm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A.会抬头B.会翻身C.会爬行D.用手握玩具E.独自行走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A.先下后上B.先慢后快C.由远到近D.由简单到复杂E.由细到粗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A.呼吸系统B.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循环系统E.淋巴系统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B.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4kg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A. 14kgB. 16kgC. 18kgD. 20kg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A.身长B.体重C.囟门闭合情况D.出牙时间E.头围与胸围比例11.正常儿童前囟闭合的年龄是A. 2—-6个月B. 6—12个月C. 12—18个月D. 18—24个月E. 24—30个月12.有关儿童前囟的描述,错误的是A.出生时为1. 5—2. 0 cm(两对边中点连线)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B.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C.至1—1.5岁时闭合D.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E前囟闭合过迟见于小头畸形13.正常儿童的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月)龄是A. 4个月时B. 8个月时C. 1岁时D. 2岁时E. 3岁时14. 1岁婴儿发育指标,下列属正常的是A.体重7.5kg,身长72 cm,头围44cm,胸围45cmB.体重7.5kg,身长75 cm,头围45cm,胸围45cmC.体重8.0kg,身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D.体重9.0kg,身长75 cm,头围46cm,胸围46cmE.体重9.6kg,身长80 cm,头围48cm,胸围48cm15.推算2岁以内儿童乳牙总数的公式是A.月龄一(1—3) B.月龄一(2—4) C.月龄一(3—5) D.月龄一(4—6) E.月龄一(5—7)16.正常儿童乳牙完全出齐的时间为A. 1. 5—-2岁B. 2—2.5岁C. 2.5—3岁D. 3—3.5岁E. 3.5—4岁17.符合3个月婴儿发育动作行为的是A.会爬B.能坐C.直立时能抬头D.用手握持玩具E扶腋下能站直18.按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婴儿会坐的年龄一般为A. 1—3个月B. 3—5个月C. 6—7个月D. 7—9个月E. 9—11个月19.正常儿童能发两个单音(如“妈妈”)的年龄一般为A. 4—5个月B. 5—6个月C. 7—9个月D. 10—12个月E. 1—1岁半20.正常儿童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需要的年(月)龄是A. 4—8个月B. 8—12个月C. 1.5—2岁D. 3岁E. 4岁21.下列心理沟通方式适用于护士护理婴儿的是A.适时鼓励B.因势利导C.多做游戏D.社会交流E.搂抱与抚摸A2型题22.患儿,男,现体重9kg,会走,能叫“爸爸”“妈妈”,尚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
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教案: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主要内容包括: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3. 常见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学生能掌握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 学生能学会常见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难点: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白板, markers。
学具:笔记本,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生长发育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 示范:通过示例,展示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应用所学知识对生长发育异常的案例进行护理。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护理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3. 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列出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并简述其评价方法。
3. 描述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
答案: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等特点。
2. 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等,评价方法包括生长发育曲线、标准差法等。
3. 生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根据具体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营养支持、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对生长发育异常进行护理。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二章生长发育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二章生长发育1.下列哪项心理沟通方式适用于护理婴儿A.因势利导B.多做游戏C.搂抱与抚摸D.适时鼓励E.社会交流正确答案:C2.新生儿,女.1周,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其尿布上有少许血丝,此外,无其他异常表现,该新生儿出血的原因最可能是A.血尿B.下消化道出血C.假月经D.肛裂E.痔裂正确答案:C3.新生儿,女,日龄5d,食欲及精神较好,母亲为其换尿布时发现其会阴部有血性分泌物,属于A.生理现象B.肉眼血尿C.尿道出血D.回肠出血E.直肠出血正确答案:A4.3岁小儿与父母在儿保门诊咨询,护士的保健指导应强调A.鼓励小儿拿杯子喝水B.室内相对湿度为55%~65%C.保证睡眠8hD.预防溢乳所致窒息E.训练定时排便正确答案:A5.新生儿的年龄是指A.从出生到生后满30dB.从出生到生后满28dC.从出生到生后满两周D.从孕期28周到生后两周E.从孕期28周到生后1周正确答案:B6.下列哪种辅食可用于7个月小儿A.碎肉和菜汤B.烂面和鸡蛋C.面条和青菜汤D.带馅的食品E.碎肉和饼干正确答案:B7.婴幼儿生理性哭闹常见的原因是A.断乳B.尿布潮湿C.要挟家长D.口渴和饥饿E.昆虫叮咬正确答案:D8.判断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A.身长B.体重C.头围D.胸围E.坐高正确答案:B9.1岁以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A.15%~25%B.25%~30%C.35%~40%D.45%~50%E.55%~60%正确答案:E10.将1包500g全脂奶粉配成鲜奶需加水多少毫升A.1000B.2000C.3000D.4000E.5000正确答案:D11.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是A.10~12个月B.12~18个月C.18~20个月D.2岁E.2岁半正确答案:B12.早产儿外观特点是A.皮肤红润,毳毛少B.头发分条清楚C.乳晕明显D.足底纹少E.耳舟直挺正确答案:D13.小儿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是A.出生时B.6个月C.1岁D.1岁半E.2岁正确答案:C14.早产儿的特征有A.肤色红润B.头发分条清楚C.乳晕明显D.足底纹少E.耳舟直挺正确答案:D15.出生即存在并终生不消失的反射是A.巴宾斯基征B.凯尔尼格征C.布鲁津斯基征D.角膜反射E.霍夫曼斯征正确答案:D16.有关青春期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发育迟缓B.生殖系统迅速发育C.第二性征出现较晚D.情绪稳定E.内分泌调节稳定正确答案:B17.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不正确的是A.自上而下B.由远到近C.由粗到细D.由简单到复杂E.由低级到高级正确答案:B18.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正确答案:B19.下列计划免疫初种年龄在8个月以上的是A.麻疹疫苗B.流感疫苗C.霍乱疫苗D.天花疫苗E.风疹疫苗正确答案:A20.为小儿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A.脂肪B.蛋白质C.矿物质D.维生素E.糖类正确答案:E21.幼儿期保健的重点是A.保暖及预防感染B.定期进行家访C.预防意外发生D.预防近视发生E.培养良好品德正确答案:C22.乙肝疫苗初次接种的年龄是A.出生1d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E.1年以上的正确答案:A(23-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400~500mlB.500~600mlC.600~800mlD.800~1400mlE.1400~1800ml答案ABCDE23.婴儿昼夜尿量为答案ABCDE24.学龄前儿童的昼夜尿量为正确答案:23.A,24.C(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A.400~500mlB.500~600mlC.600~800mlD.800~1400mlE.1000~1200ml答案ABCDE25.幼儿期昼夜尿答案ABCDE26.学龄儿童昼夜尿正确答案:25.B,26.D27.小儿10个月因畏食来院求医,护士应首先为其检查A.身高B.体重C.坐高D.乳牙E.骨化中心正确答案:B28.母乳中可增加小儿免疫功能的成分是A.乳酪蛋白B.不饱和脂肪酸C.甲型乳糖D.乳脂酶E.乳铁蛋白正确答案:E29.牛、羊奶喂养的小儿粪便颜色是A.金黄色B.浅黄色C.深绿色D.浅绿色E.黄色正确答案:B30.正常小儿体重7.2kg.身长65cm.头围44cm,尚未出牙,此小儿月龄是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E.12个月正确答案:B31.小儿出生后6个月从母体获得的特异性抗体是A.IgMB.IgGC.IgDD.IgAE.IgE正确答案:B32.小儿添加辅食的原则A.由粗到细B.由少到多C.有多种到一种D.由稠到稀E.最好在夏季添加正确答案:B33.幼儿期的年龄分界是A.出生至满1周岁B.1周岁至3周岁C.1周岁至5周岁D.3周岁至5周岁E.5周岁至7周岁正确答案:B34.小儿严重肥胖者,摄入能量应按理想体重所需能量减少A.10%B.15%C.20%D.25%E.30%正确答案:E35.幼儿期是指A.出生后至1周B.1~3周岁C.2~4周岁D.3~4周岁E.3~5周岁正确答案:B36.儿童青春期几岁身高上下部相等A.6岁B.10岁C.16岁D.12岁E.2岁正确答案:D37.患儿,男,生后半小时,出生体重1950g.皮肤胎毛多,头发细软,耳郭软不成形,乳腺无结节,足底光秃无纹理,患儿体温35.2℃,因生活能力低下而转儿科,根据患儿的特征,考虑为A.早产儿B.过期产儿C.正常新生儿D.足月新生儿E.患病新生儿正确答案:A38.新生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A.6~12个月B.12~18个月C.18~24个月D.24~30个月E.30~36个月正确答案:B39 3个月婴儿,体重5kg,每日需8%糖牛乳A.300~350mlB.400~450mlC.500~550mlD.600~750mlE.750~900ml正确答案:C40.患儿,男.5岁,体重26kg.你认为该患儿是A.正常状态B.轻度肥胖C.中度肥胖D.重度肥胖E.极重度肥胖正确答案:C41.防止臀红发生的主要措施是A.用一次性尿布B.用棉织品尿布C.尿布煮沸消毒D.勤换尿布、涂油E.换尿布后涂粉正确答案:D42.鼻饲法适用于A.吞咽能力较弱的早产儿B.足月小婴儿C.低出生体重儿D.足月新生儿E.早产儿正确答案:A。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儿童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40周②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③婴儿期:出生到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④幼儿期:一周岁到三周岁⑤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岁入学前⑥学龄期;⑦青春期2.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①以儿童极其家庭为中心,②实施身心整体照顾,③减少创伤和疼痛,④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⑤多学科协同护理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4..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5.生后第一年是体重增加最快速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kg,两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四倍,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稳步增长。
进入青春期后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6.青春期体格生长的特点:女孩多在9~11岁乳房发育男孩多在11~13岁睾丸增大7.前卤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
前卤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前卤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卤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8.牙齿发育:乳牙20个,恒牙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3岁前出齐。
6岁左右开始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12岁左右第二磨牙;17~18岁出第三磨牙9.生殖系统发育:①女性,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中出现最早的,9~11岁女孩。
②男性,睾丸增大是男孩青春期的第一征像,首次遗精标志男性性功能发育成熟女8,男9以前,性早熟女14,男16以前,性延迟第三章儿童保健1.儿童计划免疫程序P71①乙肝疫苗 0、1、6月龄,接种3次,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②卡介苗出生时,接种1次,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第二章生长发育(新)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儿科护理学教研室 林晓云
教学目标
1.掌握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2.熟悉体格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并运用有关
指标对患儿进行监测及评价。 4.熟悉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小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中,这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形态 的增长,即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量变、 可测量如体重、身高。发育是指功能的演进, 即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是质变,如 脑的发育。但两者紧密相关,不能截然分开, 故 目 前 统 称 为 生 长 发 育 (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二)身长(Body Length) 或身高(Height)
1.定义 2.出生身高 平均50cm 3.增长规律 4.计算公式 5.个体差异 ±30% 6.测量方法
身长(cm)计算公式: 1~6个月:出生身长(cm)+月龄 ×2.5 7~12个月:出生身长(cm)+ 6×2.5+
(月龄-6)×1.5 2~12岁:实足年龄 × 7 + 70
4.幼儿期(Early Childhood):1~3周岁。 起:1周岁后 止:满3周岁 特点:1.智力、语言发育加快
2.与外界接触增加,但免疫力仍低 3.主食向成人饮食过渡 疾病:营养紊乱、传染病、意外事故 护理:1.促语言及动作发育 2.防病、防意外事故
5.学龄前期(Preschool Childhood):3~6、7周岁。 起:3周岁 止:6-7岁 特点:1.体格发育速度减慢
1.定义 2.出生时头围 平均34cm 3.增长情况 4.临床意义 5.测量
(六)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_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试题[1]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试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小儿乳牙全部出齐的时间为A.4个月~6个月B.6个月~8个月C.1岁~1.5岁D.2岁~2.5岁E.3岁~4岁2.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3.2岁内小儿乳牙数目的推算公式是A.月龄减1~2 B.月龄减2~4 C.月龄减4~6 D.月龄减6~8 E.月龄减8~104.5岁小儿的体重依公式计算应为A.10kg B.14kg C.18kg D.20kg E.24kg5.6岁小儿的身高依公式计算应为A.110cm B.112cm C.114cm D.116cm E.118cm6.正常4个月婴儿按体重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应是A.5kg B.5.5kg C.5.8kg D.7.5kg E.8.5kg7.3岁以下儿童测量身长时应采取的体位是A.坐位 B.立位 C.俯卧位D.仰卧位 E.侧卧位8.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A.40cm B.45cm C.50cm D.55cm E.60cm9.儿童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A.11岁 B.12岁 C.13岁D.14岁 E.15岁10.儿童2岁时头围约为A.42cm B.44cm C.46cm D.48cm E.50cm11.新生儿出生时胸围平均为A.30cm B.31cm C.32cm D.33cm E.34cm12.儿童胸围与头围相等的年龄为A.1岁 B.2岁 C.3岁D.4岁 E.5岁13.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A.4个月~6个月 B.7个月~9个月 C.10个月~12个月D.1岁~1.5岁 E.2岁~3岁14.小儿乳牙萌出的时间最常见为A.1个月~2个月 B.4个月~10个月 C.11个月~15个月 D.2岁~3岁 E.1岁~1.5岁15.儿童开始出恒牙的年龄为A.2岁左右 B.4岁左右 C.6岁左右D.8岁左右 E.10岁左右16.儿童乳牙出齐共有A.15颗 B.18颗 C.20颗D.28颗 E.32颗17.1岁~5岁儿童上臂围小于12.5cm,提示A.肥胖症 B.营养不良 C.营养中等 D.营养良好 E.营养过剩18.婴儿出现颈椎前凸的时间约为A.1个月左右 B.2个月左右 C.3个月左右 D.4个月左右 E.5个月左右19.出生时上部量占身高的比例为A.10% B.20% C.40% D.60% E.80%20.出生时坐高占身高的比例为A.10% B.28% C.34% D.66%E.78%(二)A2型题21.某小儿,会翻身,能伸臂向前撑身躯稍坐,能听懂自己名字,发ma、ba等音,脊柱出现两个生理弯曲,乳牙未萌出。
儿科护理学二 第2章 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体格发育第三节心理与社会的发展第四节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偏移第五节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第一节概述一、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为两期:(1)胚胎期:妊娠初8周为胚胎期,从受精卵分化开始,直到大体成形,形成外、中、内三个胚层。
此期,胚胎细胞高度分化,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母亲感染、用药、受到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胚胎发育障碍,导致发育缺陷和畸形。
(2)胎儿期:从妊娠第9周起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胎儿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功能发育渐趋完善。
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重在预防。
2.新生儿期自胎儿出生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称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胎儿脱离母体后适应环境的阶段,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新生儿期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又占新生儿期死亡率的70%。
此期应注意加强保暖、喂养、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国内采用的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娩出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生命经受巨大变化和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
3.婴儿期从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性疾病,如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
婴儿期后半年,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感染能力较差,易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
此期保健的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进行计划免疫。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的小儿。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
2024年儿科护理学2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二章“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及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
2. 学会运用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科学评价。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进行初步分析和护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及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尺子、体重秤。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2. 理论讲解:讲解体格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细节:通过PPT展示,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教授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教学细节:分组进行实操,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解答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教学细节: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教学细节: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体格生长发育基本原理2. 影响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3. 儿科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身高体重头围骨龄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小明,男,3岁,身高90cm,体重14kg,头围50cm。
案例二:小红,女,6岁,身高110cm,体重20kg,头围52cm。
2. 答案:案例一:身高略低,体重正常,头围正常。
案例二:身高、体重、头围均正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操作的兴趣。
儿科护理学章节习题 2 儿童生长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是()A自下而上B由远到近C由粗到细D由复杂到简单E由高级到低级2.最能反映婴J L营养状况的体格生长指标是()A体重B身长C上臂围D头围E胸围3.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4.足月儿出生体重3kg,1岁时其体重、身长、头围的测量值约为()A 6kg,60cm,36cmB 7kg,70cm,40cmC 9kg,75cm,46cmD 12kg,85cm,48cmE 15kg,90cm,,50cm5.头围与胸围的关系,正确的是()A出生时头围32cm,胸围34cmB出生时头围34cm,胸围32cmC 6个月时头围42cm,胸围等于头围D 1岁时头围46cm,胸围小于头围E 2岁时头围52cm,胸围大于头围6.前囟早闭常见于()A佝偻病B甲状腺功能减退C脱水D小头畸形E颅内压增高7.5岁儿童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A 2个B 4个C 6个D 8个.E 10个8.萌牙延迟是指()A出生8个月后仍未萌牙B生后10个月后仍未萌牙C生后13个月后仍未萌牙D生后18个月后仍未萌牙E生后24个月后仍未萌牙9.符合3个月婴儿运动发育的是()A会爬B能坐C直立时能抬头D伸手抓物E扶腋下能站直10.婴儿运动发育过程正确的是()A 2个月能抬头B 2~5个月会爬C 6~ 7个月会坐D 7~ 8个月能扶走E 8 ~ 9个月能独站11.10个月婴儿,运动发育可疑迟缓的情况是()A不能用拇、示指取物B不会乱涂画C不能叠2 ~ 3块方积木D不能独站E不会用勺12.4个月婴儿,保健门诊体检,发育异常的情况是()A前囟未闭B拥抱反射(-)C握持反射(-)D头不能抬起E不能伸手取物13.女婴,6个月,外貌较瘦弱,其母担心其生长发育落后于他人,故带孩子来医院儿保门]诊检查。
护士应首先为其测量的指标是()A身高B体重C坐高D头围E上臂围14.男婴,体重6kg,身长62cm,头围41cm,前囟1. 5cmx1.5cm。
儿科护理学教案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次课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二、讲授新课:第五章高危新生儿的护理第五节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一)黄疸概念(提问)(二)胆红素代谢概况(提问、简单讲解)(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简单讲解)1.胆红素生成较多2.肝功能不成熟3.肠肝循环特殊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l%~2%,极易出现黄疸。
(四)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机制、病理性黄疸临床特点特点:①黄疸在24h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 /L(5mg/dl)。
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原因:② 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母乳性黄疸;④胎粪延迟排出;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③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等。
表现:1)黄疸表现特点①黄疸出现早②黄疸程度重③黄疸进展快④不退或退而复现⑤血清胆红素过高2)严重表现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增长: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 岁左右等于头围;1 岁以后超过头围。 ▲ 1岁~青春前期:胸围(cm) = 头围 + 年龄 -1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体重(weight)
测量方法
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注意事项: 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量
母抱测量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身长(高)( recumbent length/height )
▲ 定义:指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3 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 3 岁以后立位测量身高。
第二生长高峰
(peak of height velocity,PHV)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①由上到下 ②由近到远 ③由粗到细 ④由简单到复杂 ⑤由低级到高级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的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环境等 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迹”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所谓正常值是相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不同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进 行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章 儿童的生长发育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熟悉小儿动作发育遵循的规律,粗、细动作的 发育过程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能熟练完成各项体格测量及正确评价其体格发 育和神经心理发育 能正确评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并 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宣教及干预指导
LOGO
生长
一般指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
▲ 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卧位测身长
立位测身高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身长(高)( recumbent length/height )
年龄: 出生 6月
1岁
2岁
身长: 50 65~ 70 75
85
红色为增长 部分
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 为50cm,第一年增长最快, 约为25cm,1周岁时身长约为 75cm,第二年增长减慢,约 为10cm,2岁时身长约为85cm ,2-12岁身长稳步增长,平 均每年增长5-7cm。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身长(高)( recumbent length/height )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 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 贴测量杆
头放正,即眼眶下缘与 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 直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头围( head circumference ,HC)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营养 疾病
遗传
生长发育
生活 环境
性别 孕母 状况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影响皮肤及毛发的颜色、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 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也影响性格、气质和能力,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小。 性别: 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较同龄男孩小。女孩的语言、运动发 育略早于男孩。因此,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应分别评价 营养: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疾病和药物:急性疾病常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可使体重和身高都落后 ;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孕母情况: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 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 生活环境:家庭资源、家庭文化、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对小儿的生 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量的增长
发育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质的改变
LOGO
章节目录
1
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3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4
儿童在发育中的特殊问题
LOGO
第一节:儿童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第一生长高峰
体重增加 (kg)
3/(0~3月) 3/(3~12月) 3/(1~2岁)
2kg/年
与出生时比 较(倍)
1 2 3
估算公式:
0~6个月:体重(kg) = 出生体重 + 月龄 × 0.7
7~12月:体重(kg) = 6 + 月龄 × 0.25
2~青春前期:体重(kg))= 年龄 × 2 + 7(或 8 )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体重(weight)
定义:各器官、系统、体液的 总重量。
意义:① 反映儿童体格生长与 营养状况;
② 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 、输液量的重要依据。
关键 年龄
出生 3月 12月 24月 >2岁至青春 前期
实际体重 (kg) 3 6± 9± 12±
新生儿上部量大于下部量,中点在脐以上,2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 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 2岁时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此时上部量与 下部量相等。故各年龄期小儿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长的比例见下图: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身长(高)( recumbent length/height )
定义: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 绕头一周的长度。
意义: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 2 岁以内意义较大。
年龄: 出生 3月 1岁 2岁 15岁
头围: 34
40
46
48 54~58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 小头畸形等
头围过大:脑积水等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胸围( chest circumference,CC )
2-12岁可按公式推算: 身长(cm)=年龄(岁)
×7+70(cm)
LOGO
第二节:小儿体格发育及评价
身长(高)( recumbent length/height )
从头顶至耻 骨联合上缘
从耻骨联合 上缘至足底
身长包括头部、躯干(脊 柱)和下肢的长度。这三部分 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第1 年头部发育最早,躯干次之, 下肢发育较晚。因此,临床上 需测量上部量(由头顶至耻骨 联合上缘)和下部量(由耻骨 联合上缘至足底),以检测其 比例关系。上部量与头和脊柱 发育有关;下部量与下胺长骨 发育有关。